英雄杀3v3卡桌:心理学揭示什么是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13:59

心理学揭示什么是恨

当我们遇到不喜欢的事物时,经常说“我恨XX,我讨厌XX”,人们总是随心所欲的使用“恨”这个词。小时候,我们经常嚷嚷着“讨厌蔬菜”;稍微长大些,到了青少年时期,又开始“讨厌”父母,埋怨他们为什么总是限制我们的人身自由?——晚上晚回来半小时或一个小时的都不行?。事实上,以上种种我们所谓的“恨”只是对身边的情况或者某些食品表示出的一种强烈的厌恶或者不喜欢。实际上恨并非如此,真正的恨贯穿人类的整个历史,由此不断引发的宗教和政治斗争,导致成千上万无辜生命被杀害,而理由仅仅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为一些人所不能接受。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恨是由于恐惧所致,当然不同类型的人或者不同的观念对恐惧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种族、性取向、宗教背景,以及其他一些不同准则的人之间容易互相憎恨。当人们受到莫名的威胁,就会试图消灭心中的恐惧感,然而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大规模的伤亡、奴役,及其他不公正的现象发生。

《韦氏词典》将恨定义为:对陌生人或者外国人,以及其他一切陌生、国外事物所表现出的恐惧和敌意。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憎恨的情绪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形成,日常生活中的固执与偏见容易滋生仇恨情绪,甚至导致犯罪行为发生。

不过恨可能并不是出于本能,而是源于不信任。在正式相关法律出台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未受过教育的人在他们的地盘本分地生活,对于他们生活领域中出现的陌生人,也不会做出不友好的行为。反而会向陌生人微笑或者挥手致意,他们通常只会对潜在的暴力威胁作出回应。但是自从有了“杀人总比被杀好”的观念后,开始在人群中广为传播,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遇见陌生人之后本能的划分等级。就这样,这种“我们与他们”的敌对观念变成一种本能的行为,并且为社会所接受。

“追溯到原始社会,恨或许是一件好事,为人们提供了袭击或者避免潜在敌人的必要动机”。但恨实际是一剂毒药。最近发表在《行为医学年报》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朋友之间“爱与恨”的关系至少能在短期内导致人体血压上升。这项研究进一步推断,如果与一个比较激进、多疑或者心情阴晴不定的朋友共处一室,也能引起人体血压上升。此外,许多专家认为仇恨还会引起其他生理反应,包括导致免疫力下降和偏头痛,还会增加糖尿病和癌症的患病几率。

虽然任何人都不认为人类完全可以摆脱这种可恶的思想和感觉,但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它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引用佛教的几句话:

 “永恒的智慧就是以德报怨。冤冤相报何时了?永远不可能以恨化解恨,既往不咎,才可能甩掉沉重的包袱,所以这种做法才会被世人所称颂,称之为明智之举。

许多其他宗教也有类似的说法,大意是:宽恕与爱是化解恨的良药。心理学家鼓励人们体验恨的感觉,以找出引起或造成恨这种感觉的原因,并感受恨带来的消极影响。为了克服这些情绪,心理学家呼吁人们分辨恨是在现实环境还是虚幻环境中产生的,并弄清楚这个思维过程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学会宽恕与忘记是克服恨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抵消恨对人们心理和生理所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遗憾的是,除非所有人都学会宽容和理解,否则恨将永远不可能从这个世界上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