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零起点自学:关于成长型投资的误解与澄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2:19:52
水晶苍蝇拍_新浪博客
一直以来,我觉得很多朋友对成长型投资有很深的误解。虽然在过去的博文中,曾经就不同的问题都单独将我的思考写出来过,但是倒确实没有将相关问题全部打包来一个更系统的总结。这里就将我对成长型投资的理解,以及当前主流的误解进行一个分析,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第一,成长型投资的核心价值观。成长型投资的核心价值观是:长期来看(注意这个前提),企业的投资价值“主要”是靠企业的不断经营而创造出来的,而“主要”不是靠企业的股票价格跌出来的——这并不否认价格的下跌也是一种投资价值展现的方式,甚至是非常重要的方式。但是成长型投资者认为,价格的下跌所创造的投资空间是相对很有限的(假设一个企业的业绩不增长,其从合理价格下跌50%到低估,所提供的合理回报不过是100%),而优秀企业不断经营积累创造的价值是相对广阔得多的,这也是为何很多企业可以在涨了几十倍以后再涨几十倍,在曾经某一年看起来已经极其昂贵之后又再次增长几十倍的根本原因所在(比如沃尔玛,可口可乐或者万科,云南白药等等)。

 

如果说再贴近一下中国的具体环境,那么我个人也认为中国之所以值得期待,完全不是因为“已经足够伟大”,而恰恰是因为“可能还有足够吸引力的成长潜力”。当然,如果谁一定要将两者对立起来,又陷入“非此即彼”的逻辑,又认为“强调一个重点,等于忽略和自动放弃所有其他要点”,那么请便。

 

对于成长型投资与价值型投资的各自特点和相对优劣势(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只不过是权衡利弊而已),可以参考旧文《对成长型投资与价值型投资的分析》等。

 

第二,成长型投资与“主题投资”是有本质区别的。很多人误解为成长型投资就是“找未来增长前景最大、最有想象力的行业”——错!成长型投资的瞄准对象,一定是个体,而非行业。诚然,具有高速成长背景的行业可能提供了企业更多的市场机会,但是同时也可能造成逐利资本大量涌入导致的竞争惨烈化和收益的递减。因此,成长既可能来自于高增长的行业,也可能来自于稳定增长甚至低增长的行业——关键点在于,这个企业是否有一个足够吸引力的生意?以及为这个生意构建了多么坚固的堡垒?而市场热门的主题投资,则是跟着热闹走,只要出现哪个行业的热门消息(比如某地大开发,比如n大振兴,比如未来的热门),就往哪里去,找里面最具有想象空间的炒。

 

对于成长型投资,我认为具有行业发展态势的前瞻性是必要条件,但具备对企业生意特性和竞争优势的分析能力才是充分条件。前者可以让我们更容易聚焦更加的有侧重,而后者则可以让我们避免被“卖拐”。

 

第三,成长型投资的核心挑战在于“规避成长陷阱”。如果将成长型投资中失败的案例统计一下,可能90%以上的原因都是踏入了“成长陷阱”。摔入成长陷阱中的规定动作绝大部分是:首先,错误的判断了一个企业,将铜块误认为了金子;其次,还为这个铜块支付了一个远高于金子的价格...我们需要认识到,任何的投资,其收益的实质都是“真实价值与市场预期之间的差额”。即便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支付一个极高的价格,可能也只会收获平庸的回报率,而如果对企业的判断出现了失误而从“优秀”下降到了“平庸”,那么遭遇的将是惨败!

 

因此,成长型投资者的脑子里始终应该崩着的一根弦就是“我距离陷阱有多远”?规避这种陷阱一方面需要深厚的企业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市场预期和波动的规律有所认知。具体如何规避成长陷阱,可参考以往旧文《在瞄准成长的时候如何规避成长陷阱》《从市场与企业认知2方面控制投资风险》等。

 

第四,成长型投资与“安全边际原则”完全不矛盾。另一个对成长型投资的误解就是认为“成长必然与安全边际矛盾”——我说抱这种看法的朋友既不理解成长也不理解安全,是不冤枉的。只要我们理解了成长型投资的上述3条内涵,怎么可能去为一个“可能的成长机会”支付过高的价格呢?

 

而另一方面,安全边际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为预期留有余地”。这个余地至少反映在3个方面:首先是你的预期不能太高,过高的预期即便打了折扣也是高的(比如你预期这个企业未来3年每年100%的增幅,打个5折的余地,依然是50%的高增长),也就是“成长”不过是安全边际中的一个变量而已;其次是需要在合理预期前提下,等待一个与之匹配的合理价格;最后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考虑到自己可能判断失误,哪怕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可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也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投资的安全不但需要价格要素,也需要资金配置和投资组合的要素来巩固。

 

有兴趣的朋友也不妨观察一下本博所有的个股分析案例,虽然都是侧重成长型企业的,但是可曾有过1个显现出“价格根本不要重点考虑”导向的?恰恰相反,即便是最最看好的企业,也一定是严格要求“长期机会极大化,但短中期也依然是机会大于风险,至少是风险机会均衡的”,而且还专门以风险机会的角度分析过几个市场热捧的“成长明显股”来说明其隐含的风险很大。

 

至于什么样的企业,该怎样来考虑这个“合理的预期”和“合理的价格区间”,我的观点就是从DCF的三要素出发,并采用多维的视角,以风险机会比的概率思维模式来权衡。具体可参考旧文《2400下的一个实战案例》以及《到底如何理解企业的内在价值》《中期风险衡量对于买入的借鉴意义》或者所有的个股案例分析等。

 

第五,成长型投资的核心研究方向在于“未来优势型高价值企业”。对于成长型投资而言,站在规避成长陷阱与平衡安全边际的角度,最佳的切入点和研究侧重应该是未来优势型高价值企业。这里隐含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需要认知到企业的经营有其生命周期和价值创造的均值回归规律。市场当前最明确无误的“高成长”企业,一方面很可能已经处于成长扩张期的末期(特别是如果其已经高成长了很长的时间,而支撑其高速成长的驱动要素的“弹性”正在逐渐消弱),另一方面由于其过去和当前的靓丽业绩,市场往往给予其“超级大白马”的高额溢价,这样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最多只是在用金子的价格买入金子。而一旦其进入成熟期而阶段性的放缓增长,市场的估值修正和业绩放缓很可能带来双杀的风险。

 

未来优势型企业则正相反,属于首先拥有一个很好的生意类别,其次各项经营要素已经反映出企业构建了一个强烈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来保护这个生意,最后由于其还未显示出业绩上的“爆发”而往往被市场冷遇,容易遇到一个至少合理甚至明显低估的价格。而随着企业进入业绩挥发期,一方面其价值创造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市场逐渐发觉并开始大力追捧而导致估值迅速提高,最终的现象就是双击产生新白马。

 

对于此问题可参考旧文《低风险高不确定性的启示》《高价值企业的奥秘》等。

高价值企业的奥秘(五):优秀的企…

高价值企业的奥秘(四):可积累的…

高价值企业的奥秘(三):低边际成…

高价值企业的奥秘(二):行业的“…

高价值企业的奥秘(一):高重置成…

 

总之,成长型投资也好,价值投资也罢,都是一个“系统论”,是很多个要素的结合。举个例子,打网球需要的是什么?不是跑动,不是发球,也不是接发球,也不是底线技术,也不是上网技术...而是“跑动+发球+接发球+底线技术+上网技术...”只看到一点而忽略其它,当然只会得出“拳击就是直拳”“网球就是跑动”“开车就是踩油门”等等偏颇的误解了——正如同成长型投资就是“多高也值得买入”,一样一样的。

 

PS:最后再用我当前的状态来为这个小文做下注解。从10年8月份起,我的一笔资金就在等待看好的某几个成长型企业的大额买入机会。但是到现在6个月了,我还是没等到这个价格,而接下来可能还需要等同样长的时间甚至更久(我虽然也看好了几个创业板的企业,但是至今创业板账户都没开)。但是毫无疑问,我将继续等待而不是贸然大举买入,因为当前水平上,即便以很乐观的业绩预期来看其至少1-2年内的收益率很不理想,风险过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期间有非常高的机会得到理想的价格。

 

当然,等待并非代表无所事事,比如我依然觉得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里有些企业确实是即确定性高而且相当的便宜,在中期而言我更愿意买他们。

  • 好运2011-02-14 08:43:56 [举报]

    难得,第一个。
  • 大侠小资2011-02-14 08:52:57 [举报]


    顶拍子,好文,成长性陷阱的道理讲的很明白
  • 昭阳2011-02-14 08:56:29 [举报]

    股海明灯
  • undeadbird2011-02-14 08:58:37 [举报]


    受益良多
  • 好运2011-02-14 08:58:56 [举报]

    读书笔记:
    成长型企业的特征:
    一、可预见的良好成长性:请审视利润来源
    二、坚固壁垒保障下的竞争优势:请分析经营成功的原因
    成长型投资注意事项:
    一、看清是铜还是金子,并以不高于金子的价格买入金子。
    二、买入时机:即便是最最看好的企业,也一定是严格要求“长期机会极大化,但短中期也依然是机会大于风险,至少是风险机会均衡的”

  • 爱米2011-02-14 09:27:26 [举报]

    很好的思考。
  • 启明星价值投资2011-02-14 09:30:02 [举报]

    用金子的价格买金子,不是投资是消费。中国有些股民更大的问题在于,用金子的价格买金白条,那不是消费是浪费。
  • 西夏党项2011-02-14 09:44:22 [举报]

    学习。
  • 风和日丽2011-02-14 10:22:08 [举报]

    真正的成长型股票,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客观事实!
  • 投资与财富2011-02-14 10:27:28 [举报]


    成长型投资的核心挑战在于“规避成长陷阱”。这也是成长型投资的难点。
    戴维斯更倾向于适度成长股,而非高速生长股,因为高速成长股如果弄不好会造成戴维斯双杀。
  • 阿团2011-02-14 10:27:31 [举报]

    拍兄劳苦,等待的意志力更是让人佩服,虽然我不完全认同这样的等待
  • 森焱2011-02-14 10:51:45 [举报]

    谢谢,拍兄。自己可以借此梳理一下思想。
  • zhhb992011-02-14 11:22:37 [举报]


    仔细看了博主的文章,感觉很多思路跟我有同感啊,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呵呵。不过也有觉得博主比较文绉绉,应
    该是个xx时报专栏作家的料,不会介意我这么说吧?相比之下,我就比较土匪一点和直接一点。
    成长型投资和价值型投资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完全可以有机结合起来。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成长型价值投资,也就是用
    费舍尔和彼得林奇的思路去积极发现成长股,然后用格雷厄姆的思路去决定买入卖出。针对博主关于成长型投资的观
    点我也简单聊几句:
    第一,成长型投资的核心价值观。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是理所当然和毋庸置疑的(呵呵,有点拍马屁的感觉:)。我极
    度看好的云南白药确实基本上没怎么像样的跌过,导致我现在的仓位仍然不是很多,因为一直在等待它被错杀的时刻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国市场受投资主体机构的影响波动也相当大,因此严格考察买入和卖出时机会对投资业绩造
    成极大影响,譬如从6124点下来大多数股票下跌超过70%,而我曾在三聚氰胺事发后伊利暴跌至7块时买入,在一年之
    内即使公司经营没有多少大的变化,也可以获得4、5倍的收益。因此在我看来,企业经营和股票价格几乎同等重要。
  • zhhb992011-02-14 11:23:02 [举报]

    第二,成长型投资与“主题投资”是有本质区别的。部分同意博主观点。对于股市中热门的一些行业和所谓的“主题投资”其实都不具备真正的长期成长型,而且还通常都是严重高估的,譬如去年的智能电网、新能源,今年的高铁,稍微有点理性就应该想想这些东西跟普通消费者有屁关系啊?不要说几十年后了,只要一年过后这些概念就没前途了。彼得林奇则通常都避开这些热门行业,在传统行业中寻找优秀的成长企业,巴菲特也始终盯着传统行业中的有上进心的企业,至于他投资比亚迪看好电动汽车则始终让我没明白到底为什么。我不同意博主说的“成长型投资的瞄准对象,一定是个体,而非行业。”,我认为从提高概率上讲,选择成长股仍要从行业开始,根据西格尔《投资者的未来》中统计的几十年来最赚钱的行业第一是食品(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公司是菲利普莫里斯,万宝路和卡夫的品牌拥有者),第二是医疗,第三是金融。这从巴菲特最赚钱的可口可乐、宝洁、吉列、富国银行是完全吻合的,而讽刺的是伯克希尔哈撒韦本身却是一家纺织企业,尽管企业很优秀,尽管巴菲特刚买入时还不断增资扩产,然而由于生产成本问题和全球化趋势,这个行业注定在美国是没有前途的,因此最后巴菲特还是明智的退出了。这就可以看出行业选择的重要性。重点就在于我所说的“行业”跟炒股者们提的“热门行业”是两个概念。在我看来,中国经济与美国显著的不同是当前中国侧重投资,美国侧重消费,所以我重仓三一重工,但过几年当中国经济转向消费时仍要转变思路,重点看食品和医疗,但可惜的是目前真的没在两个行业中找到很理想的长期投资标的,国内上市公司中有野心的不少,但有进取心和踏踏实实做实业的真的不多。
  • zhhb992011-02-14 11:35:17 [举报]

    第三、四、五又不见了?呵呵,这个所谓的WEB2.0看来真也不过是个概念,现在流行围脖了,没人好好提升博客技术了。
  • zhhb992011-02-14 11:37:50 [举报]

    第四,成长型投资与“安全边际原则”完全不矛盾。这个就是我所说的成长型投资和价值型投资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发现了很好的成长股也不要急着买入,耐心的等待会有更多的收获,譬如我在三聚氰胺后买入伊利。假如这个成长股一直很高价呢?那我的观点就是宁可错过,不能买高。所以到现在我也没碰过创业板,尽管其中有几家我也比较看好,但我一直等待买入时机,等上几年、十几年都可以。
  • zhhb992011-02-14 11:38:14 [举报]

    第五,成长型投资的核心研究方向在于“未来优势型高价值企业”。这段话比较抽象了,我是没弄明白,在博主看来,究竟什么是“未来优势型高价值企业”?能否举些具体例子。“市场当前最明确无误的“高成长”企业,一方面很可能已经处于成长扩张期的末期”这个我也不敢苟同,考察未来,最好的还是看历史,巴菲特几十年来一直持有可口可乐、宝洁,当然期间肯定会根据估值高低进行增减持。我的观点就是发现了好的企业不要轻易更换,但买卖时机非常的重要。当然如果博主所指是那些仅有概念而无实际经营业绩的“高成长企业”的话那倒是这么回事的,但如果是可口可乐这样的超级成长股我认为还是应当牢牢抓住的。我对三一重工已经投资超过5年了,一直没有减持,回报相当可以,但后期仍要在高估的时候进行减持了。
  • lh102467002011-02-14 11:53:55 [举报]

    谢谢水晶!
  • sk71172011-02-14 12:04:44 [举报]

    学习了
  • 随风而去2011-02-14 12:42:22 [举报]


    企业价值的来源有三个:清算的价值、盈利的价值、成长的价值。股市中大多数公司只具备清算和盈利的价值,真正具备成长价值的很少。
    我有一个模糊的想法,具备成长价值的公司一定具有免费和可重复使用的经济资源。例如强势品牌、专利技术、可重复高壁垒的业务模式等,或者具备某种低成本的资源。总之,它的业务组合要有“经济上的剩余”,创造了价值。 微软是把这点做到了极致。
       还要有广阔的市场。  这两点决定了成长价值。
     类似长江电力这样的成长是没有意思的,因为它每一步成长(收购机组)都要付出对价。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应该是对等的。
       购并的成长必须是补充业务模式,创造1+1>2的效果。
       简单总结,就是业务模式要小投入,大产出,可重复,可持续,这样才具备成长的价值。
  • zhhb992011-02-14 14:15:00 [举报]

    第三,成长型投资的核心挑战在于“规避成长陷阱”。市场预期真的很重要,一家再好的企业,只要大众普遍预期它收益变差,哪怕仍是增长的,仅仅是增长率会下降,都会导致抛售。而一家再差的企业,哪怕业绩仍然是亏损的,但只要比预期的亏损来的小一点都会暴涨。但预期会准确吗?我一直说,以目前的科学技术,中央气象台连明天的天气预报都说不准,一两年后的事谁说的准?因此我买入股票的前提是行业有增长前景,企业本身优秀,买卖点则考察估值水平,至于预期收益变差而导致股价的下跌对我来说只会是好事,因为买入时机来了,譬如我在10年底加仓福耀玻璃和招商银行。
  • xsctlxrq2011-02-14 15:58:20 [举报]

    分析得很好,我要细细品读,然后在实践中体会和提升,谢谢
  • 影子武士2011-02-14 16:28:19 [举报]

    认同,成长型投资和价值投资一样,需要深入做功课,耐心的等待,和天天追热点的主题投资其实没啥相似之处。
  • weye2011-02-14 16:31:00 [举报]


    “因为当前水平上,即便以很乐观的业绩预期来看其至少1-2年内的收益率很不理想,风险过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期间有非常高的机会得到理想的价格。”
    请教水晶兄在买入一个股票时预期在未来1-2年内多少的收益率才认为是值得买入的?另外在买入时下跌多少认为才能够接受?下跌风险承受度是多少?

    当然上面的问题其实是因人而异,只是很想知道水晶兄对这个是如何量化的,如果方便的话希望能不吝赐教,谢谢啦

    博主回复:2011-02-14 17:19:43

    请参考文中所提的以往博文,对此问题其实早有论述,本文不过是一个总结而已。

  • 金光棒2011-02-14 17:00:02 [举报]

  • 金融眼2011-02-14 17:21:19 [举报]

    学习
  • 自学2011-02-14 19:14:13 [举报]

  • 自学2011-02-14 19:20:39 [举报]


    各个解决后,及时做个全局性的总结,的确非常必要,
    以避免自己总在各个局部转来转去,而忘了全局甚至于忘了目标(逐渐形成并完善既比较适合于自己又比较适应于客观情况的投资的系统,以指导自己的投资),
  • 自学2011-02-14 19:25:22 [举报]


    创业板的第一个春天(即第一个熊末牛初),很可能还需耐心等待一段时日,
  • 新浪网友2011-02-14 21:22:40 [举报]



         好好学习!
  • 危柳2011-02-14 22:11:09 [举报]


    为了容易记忆,我擅自再简练归纳一下,两点:
    1、你有多大程度确定企业的未来有多好?
    2、股价已经反映了什么?(其实,这一点对热门股和冷门股都值得认真思考)
  • legend001zm2011-02-14 22:33:55 [举报]

  • 斑马2011-02-14 22:44:48 [举报]


    我也在关注中小版的几个公司,也很喜欢苏宁,年前买了一些.博主似乎是在关注概率的问题?
  • 启睿i王2011-02-14 23:02:06 [举报]

    您的做法让我想起了的赵丹阳,他可是错过了一些机会哟。

    博主回复:2011-02-15 08:36:11

    如果我能够成为赵丹阳,那么我就太荣幸了。
    只盯着赵丹阳2007年错失了“大机会”的朋友,不妨去看看人家的公开长期投资业绩,最近6年已经翻了将近8倍了——这还是在上亿的基础之上做到的。

    实际上,自从我不看好中小板的那天以来,我所有观察中的企业,6个月过去了到今天为止的涨幅大部分都是负数,少数正涨幅不到15%,而至今其估值依然高高在上。这算是机会吗?呵呵

    其实,看懂了风险机会比的人,不可能缺少机会的——况且,我等待中小板和创业板目标的资金,只是所有资金中的一部分,而且这部分资金也没闲着:在我看好的沪深300中正在贡献利润。

  • 2003hunter2011-02-15 11:21:42 [举报]


    我基本上只持有成长股,如果基本面稳定增长相当确定的话,我是愿意支付高一些的价格的,对于股价被明显低股的要求比较低,很多真正的成长股,放在更大的时间区段来看,股价在不断创历史新高,过于追求低估,错杀的价格,往往错失机会,说不定几年后被低估了,往往价格也比现在买入的高得多。不过要选中可以确定性稳定高增长的股票,这个难度确实相当的大。
  • 斑马2011-02-15 17:51:05 [举报]


    ps部分考虑了概率,比投资者的未来讲的更清晰。博主何不集合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