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番女主角是白丝:卫生部澄清添加剂三大误区——认为媒体针对食品添加剂的报道存在误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24:57
余姝. 卫生部澄清添加剂三大误区——认为媒体针对食品添加剂的报道存在误解[N]. 羊城晚报,2011-06-21(A02).
  羊城晚报讯 记者余姝报道:卫生部20日就食品安全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在京召开通气会。针对有媒体报道“六成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一事,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副局长陈锐表示称,其中存在误区,中国现有的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相应的检测方法。

  八成添加剂都有产品标准

  陈锐表示,对添加剂问题的认识存在三大误区。一是把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混为一谈,合法使用的是食品添加剂,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是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二是认为添加剂没有标准,其实国内使用的2300多种添加剂品种,国家GB2760标准里都规定了使用的范围、使用的限量和原则,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按照限量去使用,这是保证安全的。三是认为现在有标准了,但是其中大部分没法检验。其实这2300多种添加剂,从产品本身的检测来说,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对照国际标准,都是有检测方法的。但他也承认,这2300多种添加剂品种有一部分检测标准缺失,缺的是添加剂本身的产品质量标准,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常用的添加剂80%以上都已经有了产品标准。

  并非所有添加剂都需要检测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则指出,并非所有的添加剂都需要检测。他表示,目前国内和国际社会在做法和管理上是基本一致的,对于那些风险高、规定使用量或者残留量的,以及有明确使用范围的添加剂,比如防腐剂、抗氧化剂、色素等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的手段来辅助政府的监管。除此以外的其他食品添加剂,比如有些本身就是食物中的成分和使用范围不需要限定的添加剂,这些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高、风险低,检测的必要性就不是特别大。

  严卫星表示,公众的“只要有检测方法,监管部门的监管就要到位”的认识存在局限性。“日常生活中有成千上万种化合物,每天还在不断创造新的化合物,这些东西存在于空气和环境中,很难避免不被接触。因此并非所有的化合物都需要有检验方法。不能说没有鉴定检验方法就是无法监管,或者就是监管不到位。如果是这样的标准要求,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无法做到监管到位”。

  注重源头比食品检测更重要

  严卫星强调,食品检测虽然是一项重要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如果与其他手段相比,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手段。第一,检测往往针对最终食品,即使发现问题,造成的损失也无法挽回。第二,检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资源,针对性不强,浪费极大。国际上,科学的监管手段是更注重源头,注重生产过程的监管。通行的做法,就是建立比较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强调食品链的全程监管,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链条。如果源头把住了,生产过程把住了,按照规范的过程来生产,从一定意义上说,不检验也能保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