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简历表格模板: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52:19

和林格尔县

和林格尔系蒙古语,意为20间房子,因清初新设驿站有20间房子而得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为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所辖旗县之一。北靠呼和浩特市郊区、土默特左旗,西连托克托县,南接清水河县,东与凉城县山西省左云县毗邻。面积3401平方公里。人口18.7万人,蒙古族0.76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17人。辖1个镇、16个乡,172个行政村,791个自然村。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目录

·                                 • 政区概况

·                                 • 人口面积

·                                 • 地形地貌

·                                 • 气候

·                                 • 水文

[显示全部]

和林格尔县-政区概况

 

地区位置
天文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9°58’-40°41’,东径111°26’-112°18’之间。
自然地理位置:全境海拨高度为1016-2031m。
经济地理位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首府呼和浩特市南部,南与清水河县以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接壤,西与托克托县毗连,北靠土默特左旗和呼和浩特市赛汗区,东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和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接壤,属首府呼和浩特市管辖。

和林格尔县

政区沿革
和林格尔县历史悠久,秦属云中郡、西汉置定襄郡,北魏时曾建都盛乐,唐代置单于大都护府,其后历代都设县置郡。清康熙年间,置二十家子驿站(和林格尔蒙古语为二十家子,和林格尔县名称由此而来),雍正六年设和林格尔理事通判厅,民国元年(1912年)改厅为和林格尔县署,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县署为县政府。

1949年10月1日,和林格尔县民主政府在黑老夭区中坝村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民主政府迁回县城。1950年2月5日,原国民党县政府撤消,正式成立了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新中国成立后,和林格尔县先隶绥南专署、萨县专署,后隶平地泉行政区、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乌兰察布盟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行政区划分现状
和林格尔县现辖四个乡、三个镇、一个经济园区,分别是羊群沟乡黑老夭乡大红城乡舍必崖乡城关镇盛乐镇新店子镇、盛乐经济园区,全县现有145个行政村,5个农场,共计750个自然村,有居委会10个。

和林格尔县-人口面积

 

总人口、非农业人口
全县总人口为1842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4315人。

和林格尔县

人口民族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教育程度:
和林县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共有17个民族。即蒙、汉、满、回、壮、藏、土家、维吾尔、苗等,其中蒙古族10006人,占总人口的5.4%,其它少数民族1762人,人口男女性别为104:100。截止2005年底,全县在职工作人员总数为5074人,其中行政人员960人,事业人员4114人,事业人员中教师1840人,农牧林水事业人员964人,卫生事业人员560人,文化事业人员103人,房地产服务、城市公用事业人员105人,交通事业人员78人,其它事业人员464人。

东西、南北最大距离和政区面积:
和林格尔县总面积3436平方公里,全境南北长90km,东西宽85km。

耕地(草原、林地等)面积、人均耕地:
全县耕地面积105.93千公倾,人均占有量0.57公顷。

人口密度:54人/平方公里。

和林格尔县-地形地貌

 

和林格尔县

地貌类型
和林格尔县地形地貌多样,山、丘、川兼备,属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素有“五丘三山二分川”之说,总体地形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东南部属蛮汉山的支脉,山区面占全县总面的20.4%;中部和南部属黄土丘陵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7.3%;西北属土默川平原的边缘,占全县总面积的22.3%。地形地貌的多样化为发展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境内主要山脉、山峰
山脉为蛮汉山系。主要山峰:东有芒牛山,海拔1864m;南有圣山,海拔1788m;北有神山(又名脑包山),海拔2001m;西有摩天岭,海拔1302m;中有黑山(东摩天岭),海拔2031m。

和林格尔县-气候

 

气候类型
和林格尔县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干旱、多风、寒冷,日光充足,温差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时短而温热,春季升温快,秋天降温烈。

气温

和林格尔县


年平均气温在6.2℃左右。一月平均气温为-12.8℃,极端最低气温为-31.7℃,七月平均气温为22.1℃,极端最高气温为37.9℃。

生长期
年日均气温在5℃以上的持续时间为195天左右,年日均气温0℃以上持续的时间为233天左右。

降水量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392.8mm,一天内最大降水量为99.1mm。1971年-2005年期间,降水量最多年份为1978年,降水量为571.4mm,降水量最少的年份为1999年,降水量为250.3mm。

和林格尔县-水文

 

境内河流分黑河浑河两大水系。较大的河流共有5条,属于黑河水系的有宝贝河、茶坊河,流向均为西北向;属于浑河水系的有浑河、马场河、古力半几河,流向多为西南向,两大水系均注入黄河

河网密度
全县河网密度为0.07公里/平方公里(仅统计县内较大的五条河流算出的数据)。

经流总量(万立方米)
本县自产与县外流入多年平均经流量2.31亿立方米,其中县内自产1.136亿立方米,县外流入1.174亿立方米。

和林格尔县-自然资源

 

已探明的主要矿种
本县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黄金石墨云母、铀、铜、铁、石油、石榴籽石、石灰石、浮石、耐火土、红粘土、盐碱、矿泉水等。

和林格尔县

最主要的矿产资源的储量、分布、品位
多数矿藏数量有限,开采价值不大。其中分部于城关镇、羊群沟、大红城一带的花岗岩探明贮量为10亿立方米,现正在进行勘探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新店子镇浮石山村境内的浮石矿,其作为制作轻型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料已得到了开发利用;利用丰富的红粘土资源,已建成第一、第二、职业高中、公喇嘛区域服务中心、新店子镇、大红城乡、城关镇石咀子行政村等规模较大的制砖厂。

主要野生动植物资源
全县有野生果树12种,主要是山丁子、海棠子、山梨、山杏、山楂、稠李、柄扁桃、山葡萄、沙枣、酸枣、油瓶瓶、面果果等,分布在东摩天岭山区。全县野生中草药有:甘草、麻黄、黄芪、党参、地椒子、知母冬花枸杞远志、蒲公英、车前、仓耳、黄芩等30余种,水生植物主要有芦苇、蒲草、红心藻、水葱等。
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狍子、狼、狐、獾、兔、、猫头鹰、黄鼠、野鸡、野鸽、石鸡子、半翅子、乌鸦、大雁、麻雀和黑乌蛇、菜花蛇、七寸蛇等,这些野生动物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山区。水生动物主要有鲫鱼、草鱼、白鲢麦穗鱼,此外还有泥鳅轮虫和挠足类、梭角类游动动物。

和林格尔县-自然灾害

 

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干旱、洪灾、雹灾、风冻、病虫害。70年代为地震频发期,最大的一次为1976年4月6日发生在新丰、新店子境内震级为6.3级的地震;旱灾多发生在50年代至80年代,最严重的一次为1962年;水灾在1953年、1961年、1973年较为严重;雹灾较严重的是1952年和1963年。农作物、林木病害主要有小麦黑穗病,马铃薯环腐病和林木腐烂病,虫害主要有五花虫(粘虫)害,蝗虫害和蝼蛄虫害。

和林格尔县-经济发展概况

 

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78亿元的100.3%,同比增长26.3%;财政收入达到7.7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7.23亿元的107.7%,同比增长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50.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58亿元的87.8%,同比增长4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26元,较上年纯增18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82元,较上年纯增603元;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由14:69:17调整为12:71:17。

和林格尔县

农业
产值:和林格尔县通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得全县农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6年,全县农业完成产值9.06亿元。
粮食:2006年,粮食实播65900万亩,粮食总产量18.2万吨,人均产量达到1123公斤。
主要经济作物:主要经济作物有玉米、胡麻、向日葵、小杂粮豆类、马铃薯等。
农民人均收入:和林格尔县积极引导农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农民通过发展乳、肉、马铃薯及沙棘柠条产业来增加收入。农民的人均收入逐年增加,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982元。

牧业
2006年底,全县奶牛存栏13万头,鲜奶产量达到52.2万吨,肉羊存栏30.6万只,年出栏肉羊达到55万只,年末牲畜总头数48.03万头只,肉类总产量20401吨。

林业
经过多年治理,和林格尔县林地面积已由建国初的15.6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05万亩,林木覆盖率也从3%提高到30.2%,2006年底,全县林木总蓄积量为169.8m3。

工业(包括乡镇企业)

和林格尔县


产值(亿元):和林格尔县以经济开发区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使得工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大, 2006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1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7亿元。

工业结构(轻重)、主要产业:和林格尔县工业主要以乳、肉、沙棘柠条、绒、石材加工为主,电力产业为正在积极培植的新型产业,工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达到71%。

职工人数、固定资产:2006年底,在和林格尔县各个企业打工的工人总数达到12798人左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2亿元。

重点企业、产品:重点企业有: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华欧淀粉公司,主要产品为优质淀粉;蒙羊澳利蒙多(内蒙古)肉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产品为精分割羊肉、生物药品、皮革;宇航人高新技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产品为护肤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医用与食用原料。

交通运输
和林格尔县公路客运以209国道和清段和209省道和玉段为干线,辅之以和托公路、和凉公路、和羊蒋公路等支线,交通发达,乘车便利。公路货运周转量达到1000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达到1200万人•公里。丰准电汽化铁路及丰准铁路到托克托县的运煤专线从境内通过。

邮政电信
全县现有邮政、电信局(所)及办事机构各13处,平均服务人口1.43万人/处;现有固定电话25652部,普及率为13.9部/百人,网络建设覆盖全县各乡镇及行政村;通邮里程达到1095公里,通话主干电缆达到26831对公里;邮政、网通营业额逐年增多;2006年,邮政营业额达到6400万元,网通公司营业额为1400万元。

商业外贸
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万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林格尔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呈逐年增加的态势,2006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6.4亿元。

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6323元,农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415元。

旅游
主要风景名胜区(包括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近年来,和林格尔县旅游业迅速崛起,自然景观旅游区有白二爷沙坝南天门植物园、人文景观旅游区有盛乐百亭公园,除此之处,和林格尔县独辟蹊径,开辟了经济开发区以蒙牛三期工程、澳亚国际牧场、蒙羊、昭君羊绒等企业为主的工业旅游。

白二爷沙坝:位于大红城境内浑河南岸,是一块面积为12万亩的人造绿海,其间还点缀着一泓珍珠般的人工湖,深入其中,各种各样的小鸟在头顶欢唱,野兔、狐狸不时地穿来跳去,数十种高大的树木让游客目不睱接。

南天门植物园:出和林格尔县城关镇,沿和凉公路行不到15公里,就来到远近闻名的南天门植物园,素有“三绝”之称,那就是秀水、奇松、怪石。整个植物园占地158万亩,这里有古迹盛乐台,相传为北魏帝王的观景台。极目远眺,群峰尽收眼底。

盛乐百亭园:盛乐百亭园位于和林格尔县城关镇南山之中,占地8平方公里,这里群山拥翠、沟谷环绕、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按照规化,全园分为生态观光园、盛都宫阙、百亭园、中华钱币坛、世纪村、民族风情园、宗教文化园、现代游乐园等八大景区,成为内蒙古新崛起的又一游览胜地。

年旅游人数,接待能力,年旅游收入:近年来,和林格尔县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年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2006年,全年接待游客5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700万元。目前,全县年旅游接待能力可达200万次人以上。

财政金融
年财政收入、支出、人均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林格尔县财政收入逐年增长。2006年,财政收入完成7.79亿元、支出670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为4233元。

金融机构数,年营业额、个人存款总数、人均储蓄数:和林格尔县现有人行、农行、农发行、信用合作联社、工行、邮政储蓄所等6家金融机构。2006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0091万元,人均储蓄数为4352元。

和林格尔县-主要城镇介绍

 

和林格尔县

城关镇
城关镇是和林格尔县委、政府、县直机关所在地,是全县政治、文化中心,位于呼和浩特市南45公里处,总面积499.18平方公里,总户数1390户,总人口4.5万人,辖22个行政村,106个自然村,10个社区居委会。2005年财政收入达到1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95元。

2000年-2003年城关镇连续四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自治区文明办、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等单位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镇示范点、全区十佳文明示范城关镇等荣誉称号。2005年,城关镇又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被自治区精神文明办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

盛乐镇
盛乐镇北邻呼和浩特市土左旗、赛汉区,东邻凉城县,南临和林格尔县城关镇,西临托克托县,209国道、109省道贯穿全镇,全镇下设3个服务中心,4个办公室。全镇辖区总面积701.02平方公里,是一个川、丘陵区结合镇,川区面积较大。全镇共47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总人口75400人,其中农业人口56241人,盛乐经济园区、农业开发园区位于该镇内。全镇现有奶牛7万多头,约占全县奶牛总头数的70%,有奶站111个。200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92元。

和林格尔县-历史名人

 

拓跋珪 (公元371年-409年)鲜卑族,出生于参合陂北,即今本县盛乐镇西沟门村。公元386年正月,拓跋珪即代王位,在牛川(今呼和浩特市西南)举行复国大典,二月回归都城盛乐,遗址在今盛乐镇下土城村南。四月改称魏王,即道武皇帝,建立北魏政权。在其后的岁月里,拓跋珪率骠悍的鲜卑骑兵,东征西战,攻城掠地,统一了大半个北方。公元398年七月,道武帝迁都平城,即今山西省大同市东,使北魏帝国逐步南进,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道武帝在位23年,他重视农业,体恤民情,深得百姓拥护。

拓跋珪

拓跋嗣 (公元389年-452年)生于北魏云中宫,即今本县盛乐镇岱州夭村,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长子。423年继王位,称明元帝。常泰八年二月,筑长城自赤城至五原二千余里,沿城驻防军队以防柔然的侵扰。其后,他率兵伐柔然,袭高车,灭北凉,统一了北方,功绩卓著。

古粥 本县北境人,公元444年,北魏太武帝时任尚书令,他屡屡犯颜直谏,一生尽心国事,功绩卓著,深得皇帝器重,太武帝曾赞叹曰“古粥屡屡犯颜谏诤,无所隐讳,形似轻君,实为忠君,是不可多得的社稷之臣”。

杜彦 北魏云中人,人仕北周。他善于骑射,挠勇果敢,在杨坚取得北周帝位后,他随杨坚东征西讨,屡建战功。公元581年,杨坚登基,建立隋朝,杜彦先任丹阳刺史,后因功进位柱国,隋文帝时为云州总管,镇守云州,即今本县大红城乡。

屠义源 湖北孝感人,民国11年,即1922任和林格尔县知事,后调任绥远省实业厅厅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绥远省和内蒙古政府参事。任和林格尔县知事期间,他建立劝学所,成立了五个完全小学和108个一般小学。他重视兴修水利,还是本县绿化造林的先行者,同时还开创了地方手工业的新局面。

张云峰 四川巴中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后来到延安,任120师独立营副营长。1941一1943年任绥南地委副书记,兼武装部长,当时在本县羊群沟、新店子乡一带山区,与日伪开展游击战。1944年春,绥南地委改为绥南工委,张云峰任工委书记。日寇投降前夕的1945年4月,张云峰在赴新店子乡二道沟村开会途中遭遇日伪军袭击,秘书当即牺牲,张云峰被俘,英勇就义。

安正福 1909年出生在四川阆中县苗沟村,1933年9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1938年6月随李井泉支队赴大青山开辟抗日根据地,1942年5月,塞北军分区任命安正福为武工队长,率8名队员到本县工作。1944年3月成立了和林格尔县民主政府,安正福任县委书记和代理县长,同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在和林格尔县期间他认真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动群众,团结上层,争取伪军,孤立日寇,建立了南北一百三十多里、东西七十多里抗日根据地和一支二百多人的游击队,在本县的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离开和林格尔县后,安正福历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新疆阿勒泰军分区副政委、乌鲁木齐军分区司令员、新疆国防工办主任等职,1978年离休。

杜存福 1885年生于河北省建屏县杜家村。18岁离乡,于抗战前夕流浪到本县羊群沟乡庙沟村定居。抗战中,他先是做中共绥南工委书记张云峰的地下交通员,其后在张云峰和安正福武工队之间搞联络工作,屡屡虎口脱险,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任务。全国解放后,他在当地度过了幸福的晚年,于1969年病逝,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