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标点符号的使用:为什么你不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18:42
回成功学
成功的四大天敌(一)
成功的四大天敌(二)
成功的四大天敌(三)
成功的四大天敌(四)
为成就而放弃


办公室里哪些事情说不得
使人动摇的6种社会力量
缄默(MUM)效应
得失闪念间
厌倦与角色定位


交际碰壁本寻常
小心莫做此类人
美丽是一种错
知人与盲人摸象
第一印象易误人
拼命地玩,玩命地学?


有人骂街,你是否回头?
你的心态平衡吗?
不做性格偏激的关羽
“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
接纳你的身体




主题词:成功的四大天敌,为成就而放弃,使人动摇的6种社会力量,缄默(MUM)效应,得失闪念间,美丽是一种错,第一印象易误人,“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你的心态平衡吗,接纳自己的身体,自暴自弃是成功的头号天敌,为成就而放弃,沉默效应,知人与盲人摸象,拼命地玩,玩命地学,第一印象效应,心底无私则是治愈心理不平衡的良药.

成功的四大天敌(一)



    如何从自暴自弃中走出来?自暴自弃是成功的头号天敌。
  孟子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这几年我认识了七位自暴自弃的人,分别代表七种常见的典型。
  为免涉及当事人的隐私,我以“典型”为例说明。
  ●第一种典型:为财务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财务危机是二十、二十一世纪想成功的人的头号杀手。
  这个世界的权力和自由,似乎仍属于那些财务管理良好的人。这类型的人的普遍特征为“以债养债”、“生产力永远赶不上借债及欠债能力”、“偏差的金钱观”、“不知道钱怎么花光的”、“逃避债务”、“人际关系紧张、甚至破裂”、“身心状况普遍欠佳”。
  ●第二种典型:为感情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多愁善感,钻牛角尖,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这类人的普遍特征。
  现代人的感情观普遍受到媒介的影响:文学作品、平面媒体、电视、电影,加上耳濡目染亲朋好友的故事,一般人对感情的评价和衡量,本来就很难找到平衡点。而这类人通常又视感情为生命的惟一或全部,一旦发生严重的感情事件,便一发不可收拾,心情跌至谷底,生活中的一切也跟着到谷底、深渊,无法自拔。
  ●第三种典型:为学业、工作及学习能力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为学业问题考试、升学而自暴自弃,几乎是台湾特有的现象;为工作问题找不到工作、常常换工作而自暴自弃,则是资讯爆炸竞争激烈时代来临的衍生性问题。两者均涉及“学习态度与能力”的问题,这类型的人,长期累积的负面自我评估、自我定罪、自我设限充满自卑,也欠缺关爱鼓励,是其共同特征。
  ●第四种典型:为健康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为身体痼疾而痛不欲生者亦为二十世纪的大宗。这两年来,我在各大医院重大病症楼层间探访病患者及其家属,发现“生死大事”确实颇折磨人,垂死者经常经历的主要情绪包括孤独、焦虑、恐惧、否认、急怒、挫折、疏离、沮丧等,病人看待死亡的态度,与生理病痛所引发的多种痛苦,求生与求死,也深刻地影响病人家属的情感起伏。
  毕竟,自暴自弃并非最好的死亡方式;如何死得其所,是对生者亦是将逝者的挑战。
  ●第五种典型:为家庭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在我的核心价值中,一直将家庭问题看得和财务问题一样重要,也确信二十一世纪在家庭问题上会有更剧烈的变动。愈来愈多的家庭不论是传统的大家庭与现代新组成的小家庭将在无法适应“相处之道”及“家庭伦理”上付出极大的代价,也会有愈来愈多人不愿去面对复杂的家庭问题,如婚姻暴力、伦理破碎含乱伦等而自暴自弃、不知所措。
  ●第六种典型:为信仰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宗教信仰中的诸多重大根本问题:如爱、轮回、永生、地狱、天堂,生死的价值等,到了二十一世纪,一定会有更多找不到“出路”的信仰者,在内心中挣扎困顿的同时,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他们的气馁之处,这几个世纪以来“集体自杀”的模式,在我看来,便是为了信仰中终极的核心价值或基本教义找不到出路,而以肉体的自戕来代表灵魂解脱的法门,终究是自暴自弃,不仅于灵魂无益,更让神秘的信仰问题浮上台面接受公众评论。
  ●第七种典型:为人格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人格,代表一个人性情的品质。
  许多人基于童年成长挫折或不愉快的经验,及性格中诸多解不开的烦恼,在追寻自我或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地质疑自己的人格是否出了问题,也不断地对自己“输入”“负面的讯息”,如:我不配、我笨、我做不到、我不能、我记性不好、我就是扫把星等。强烈自我控告加上自我定罪的结果——自我否定、自暴自弃。
  我不想在这儿大言不惭地告诉你:你有资格自暴自弃吗?因为我也没资格告诉你,虽然我也曾自暴自弃,也走出来了。
 我只想告诉你,或请你转告那些想自我放弃的亲人、朋友,我真的亲眼目睹许多因家庭、信仰、财务、感情、人格、身体、工作等问题,一度沮丧到想自我放弃的人,又如何从自暴自弃中走出来。
  海伦·凯勒,一个耳朵不能听、眼睛不能看、嘴巴不能说的女子,却成就了非凡的教育事业,在全世界有太多先天或后天失去双手、双脚的人士,却成为激励人心的演说家(像ZigZiglar机构的JohnFoppy)或成为一代典范的政治家(像美国前总统罗斯福)。
  他们是如何培养出克服障碍、脱离自我放弃的能力?
  我发现他们第一个共同点是:“终于”接受“失去一些什么”的事实,并且,往前走。他们从前也会“怨天尤人”,但如今,“不再”花一分一秒的时间在责怪别人,埋怨上帝、父母或自我控告上,所以他们第二个共同点就是让自己身上仅存的优点变成优势,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些人为了修正缺点、改变坏习惯,不知花了多少精力、时间、金钱,仍徒劳无功;有些人明知自己有先天的缺陷和后天的缺点,却宁愿在优点上全心全力以赴,直至优点变成优势,并且帮助更多的人。海伦·凯勒以触觉听音,也聆听别人喉结中的音乐,真令人拍案叫绝,赞叹造物主的奇妙。
  第三个共同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他们在“改变”以后,都极虔诚地热爱生命、了解生命的本质,换言之,是生命的光热和上帝的恩典帮助他们走出自暴自弃的阴影,克服障碍,跨越世俗的成功。返回


成功的四大天敌(二)



    第二号天敌:虚荣心
  我很喜欢英国哲学家培根和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两句格言:“虚荣的人被智者所轻视,愚者所倾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虚荣心使人多嘴多舌;自尊心使人沉默。”这几年我下了不少工夫研究人类的虚荣心,得到一个简单的结论:
  虚荣心是二十世纪末过渡到下一个世纪间,最顽强也最类似爱滋病的痼疾。我自己也曾被这个顽强的痼疾纠缠了近十二年才算根治,因为要迈向成功,必须远离虚荣;不想成功,就会爱慕虚荣;要事事踏实,便会远离虚荣;想获得不实在的荣誉,就会满足虚荣。唐代诗人柳宗元有诗云:“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便是最好的对比。
  我们的社会似乎不太谴责虚荣,仿佛人人爱慕,无需谴责,事实上,许多悲剧和社会问题皆源于此。
  日本人福富太郎在《智慧赚钱法》一书中提到获得财运的第四十八种方法“勿一味追求时尚”:
  前人认为吸引女性的要素有下列五项,一、胆量,二、金钱,三、面貌,四、才干,五、幽默感,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却本末倒置,觉得能言善道、仪表堂堂最为重要,因此鼻子较塌的人便赶快去整形动手术,如此爱慕虚荣的人,怎么可能节俭致富呢?这类人在公司虽抱怨薪水太低太少,但却不知如何争取合理的薪水,瞻前顾后,亦没魄力脱离公司,独立经营事业,他们能否受到女性欢迎,也是颇令人怀疑的。
  若除了外表,其他一无可取的人,大概也不会有财运了。
  观察目前社会上,那些口口声声谈装扮、标榜个性风格的年轻人却多半也穿着路边摊上的衣服,每个人都像穿制服似的,并无什么特色可言,就好像打着宣传广告说:“我崇尚流行”,而实际上却没有自我一般,如此的流行,便意味着是盲目,更是种浪费。
  毫无疑问的,创造流行,使之蔚为风尚,可引入财源,但是追随流行者,花钱必形同流水,因流行如巨轮不断向前转,追随者必须不断跟进才行,我之所以推断追求流行者不能存钱,道理即在此。
  披头发型曾经风靡一时,我认为披头士可能是因没钱上理发厅而蓄长发,本意不在模仿,他们所企盼的是摇滚乐能成为旷世之音,而无心插柳柳成荫,其披肩的长发竟也成为注目的焦点,甚至为英国赚进大量的外汇。使其成为乐坛巨匠,是因为对音乐的狂热和不同流俗的胆量,他们的流行是走在时代前端的,不同于一味地模仿,故能致富。
  不久之前,以八十四岁高龄谢世的西班牙画家达利·萨尔巴托有许多特别的举止,据说留着八字胡的他,常带着心爱的狗四处蹓跶,告别时会与人道“午安”,他有一幅画作“钟像”,即是一种从树上垂下来的软体动物,我认为这些都是抢眼之处。
  达利的装扮的确不同凡响,但如果他和庞克族一样,则无啥意义,因流行重在能表达个性,盲目跟从他人,未免是东施效颦了,我猜测达利是有心装扮成别人都无法模仿的样子,做强烈的自我宣传,他的策略果真奏效,所以其作品在绘画市场能久居高价位,并被评为本世纪中足以和毕加索媲美的伟大画家。
  虚荣心重的人,所欲求的东西,莫过于名不副实的荣誉,所畏惧的东西,莫过于突如其来的羞辱。
  虚荣心最大的后遗症之一是促使一个人失去免于恐惧、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害怕羞辱,所以不定时地活在恐惧中,经常没有安全感,不满足;而虚荣心强的人,与其说是为了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不如说是自以为出类拔萃,所以不惜玩弄欺骗、诡诈的手段,使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足。问题是——
  虚荣心是一股强烈的欲望,欲望是不会满足的。
  虚荣心所引起的后遗症,几乎都是围绕在其周遭的恶行及不当的手段,所以严格说来,每个人的虚荣心应该都是和他的愚蠢等高。
  真正的成功,是不会因某些成就而沾沾自喜的;若为所成就的人事物感到骄傲,也应该是心存感恩、健康的骄傲,而非不当得而得的“虚荣”!
  我之所以在此诚恳地与你沟通这个主题,乃是因为虚荣心一旦形成(成熟)后,它所结合的诸多不良的心态、习惯和行为,会让你只看得到眼前,离成功却愈来愈远。
  既然本书一再强调“按部就班”、“脚踏实地”是成功的不二法门,我要进一步告诉你,“按部就班”不只是“正确的优先顺序”而已,它还包含“层次分明”——沮丧和快乐、积极和消极、感伤和喜悦,层次分明才能帮助心灵储藏记忆——除非我的意识同意,否则任何事物都无法影响我(安东尼·罗宾)——你的极限,不管是生理上和精神上的,都是根据你和外在世界对你的潜意识心灵设定的程式而决定的。当你负起责任,并且决定那些事物会或不会影响到你时,你就能重新获得力量,开始开发你真实的潜能(马修·史维)。
  “脚踏实地”不只是“务实”,它还包含培养正确、健康的人生观,这也是人生最大的资产。返回 


成功的四大天敌(三)



    谨慎第三号天敌:掉以轻心
  对一个老练的人而言,最有可能让他跌倒受挫折的就是掉以轻心。
  我曾看见一位自认为是商场老将的前辈,转换事业经营后,以为用同样的经营策略、方法、手段一样能成功,很少采纳部属不同的意见,一意孤行,结果自然不妙,新的事业在一年内就宣布关门。
  掉以轻心的好友就是一意孤行,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
  我也曾目睹台湾一位风度翩翩的政务官下台后,偶尔客串主持新闻性节目,录影作业照理说不应不熟悉,时间掌控都不甚良好的状况下,窘态屡现,连节目结束了都还说要“进广告,休息一下”呢!
  这就是最常见的两种掉以轻心。前者以为成功一次,就保证次次成功,后者太相信个人魅力,缺乏成功人士该有的戒慎恐惧心态,缺乏预备和征询作业,尽管犯错后从容不迫、临危不乱,但在公信力上被大打折扣。
  掉以轻心,其实也代表自信过度、姿态过高,以为“该注意的”都注意了,事实上正因为缺乏孔子“入太庙,每事问”的精神,你不主动请教别人,别人自然也不主动协助你了。
  开车、做事熟练的人,想要维系平安与成功的状态,愈是要有“每一次仿佛都是第一次”的心态,切忌掉以轻心!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正是此意。
  熟悉之余,就要立刻加上虚心和细心,绝对不要是掉以轻心。
  想要保有你的成就和平安,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想想,你能输得起几次掉以轻心。                      返回


成功的四大天敌(四)



    第四号天敌:骄傲
  我经常用八个字形容“骄傲”:心中无神,目中无人。
  骄傲的态度,起源于“不知自己从哪里来”;人哪,飞,飞不过鸟(基本上,人不会飞);游,游不过鱼;跑,跑不赢豹;力,争不过熊……就一个“万物之灵”,以及莫名的“优越感”,骄傲的国度于是诞生。
  骄傲的人“一定”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有些是凭“外貌身材”,有些是靠“才华”,有些是比“思想”,有些是比“物质”、比“财产”、比“势力”,总之,言行举止,就是己长人短。
骄傲比掉以轻心还要麻烦,既然心中无信仰,表示轻视一切;既然目中无人,表示尊己为大。古人以马高六尺为骄(不甚驯服),以轻视为傲;就当代日常生活而言,除了“我以我的孩子为傲”、“你真是我们的骄傲”(领奖时用语),还有一点正面的意义外,其余皆厚黑有余,厚道不足。
  学习任何技艺、观念,就是有人机灵些,有人笨拙些;天生的长相、出身,很少有人能改变;学成,自喜之余,多用一点怜悯看人;长得好,比较有钱,若表里不一,徒留话柄与笑柄。
  《圣经》中提及骄傲的坏处至少有五十段经文,以下仅列举具代表性者:
  1.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箴言,十一章,第二节)。
  2.骄傲只启争竞,听劝言的,却有智慧(箴言,十三章,第十节)。
  3.愚妄人口中骄傲,如杖责打己身,智慧人的嘴,必保守自己(箴言,十四章,第三节。)
  4.骄傲在败坏之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言,十六章,第十八节)。
  5.这事临到他们,是因他们骄傲,自夸自大(西番雅书,二章,第十节)。
  6.使骄傲的人受应得的报应(诗篇,九十四篇,第二节)。
  7.眼目高傲,心里骄纵的,我必不容他(诗篇,一○一篇,第五节)。
  8.愿骄傲的人蒙羞,因为他们无理地倾覆我(诗篇,一一九篇,第七十八节)。
  9.存心忍耐的,胜过居心骄傲的(传道书,七章,第八节)。
  10.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各书,四章,第六节:彼得前书,五章,第五节)。
  虽然骄傲是成功的天敌,我要诚恳地告诉你,骄傲不仅会带来羞辱,更重要的是——成功,阻挡骄傲的人。
  故事快到尾声了,请你背背十字架。                      返回


为成就而放弃



    信不信由您,人们往往是害怕成功多于失败的。
  这话听起来似乎很荒谬,事实上当您仔细回想一下,每次自己即将取得成果的那一刻,内心总泛起矛盾不安的心情时,您便不得不承认这个说法了。
  对自己努力的成果,我们本该急不及待的去迎接它,偏偏自己却有点犹豫,宁愿一直停留在那个艰苦劳碌的阶段,而不想踏前一步,伸手去领取自己的果实。到底还要顾虑什么呢?
  虽然我们满脑子皆是愿望,譬如:希望成为大富翁、名人、伟人,或创一番大业等等,每天不停地想法子去达到这些目的。但很多时这些理想,最终却成为空念。
  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活在忧虑当中。时而担心自己退步;时而担心自己停滞不前;亦担心自己终于达到了某个目标。这是阻碍我们勇往直前、做事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之一。我们怕失败,但更怕取得成功。因为在某程度上我们知道,除了在挣扎过程中,我们需要毅力及勇气外,当目标达到时也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别以为人们只须为失败付出代价,然而当我们有所成就时,要面对的亦不少。理由是,当我们的个人进步一经确认后,就等于要马上离开现有的阶段,开始进入另一新阶段。这即是说,我们要从一个熟知的环境,跃升至另一个预测不到的境况,天知晓前面将会有怎样的挑战待着,自己日后还否有力气应付得来呢。
  事实上,在这一刻您更要加倍努力,一方面或多或少要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适应新的境况,甚至是一个新的身分。另一方面,由于昨日的目标经已达到,如今您便要赶紧从目前新登的位置,以现有的视野及资源,重新计划未来的路向,以及确立明日的目标。不然很快您会丧失掉原有的冲劲,很容易就会因忘却本来的方向感,而感到惘然。
  此外,您的成就更有机会触发旁人不平衡的心态,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反省自己,人们往往喜欢批评别人,却不愿改善自己,一旦看到别人有所成就时,总爱拿自己最好的与别人最弱的那方面作比较,继而做出连串恶意破坏的举动,弄得闲言四起。
  而达到的目标愈大,我们所要承担的压力就愈高。一个普通人平日行为低劣,可能没有人会注意,但如果一向言语大方谨慎的政务司,一天给您听到她在埋怨工作、或者批评特首时,必定惹起民众惊讶,人心大乱,那真是不得了。
  要创一番大业,正因为您具有较高的创意,您所作的与众不同,超乎一般人智能所及,因此不仅在酝酿阶段,可能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被视作天下间最大的傻瓜,即使您取得成果时,也须有心理准备,其它人不一定会认同您的成果,甚至乎将您当为异端分子般排斥。
  高处不胜寒是在所难免的,对于本是实至名归的成果,自己都需要时间去面对,更何况要别人接受它时,那您当然要付上更大的努力,去证实这是凭实力夺得的成果,却非走运而己。
  因此,当达到昔日订定的目标之际,我们绝不能松散的停下来,千万不要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可以暂时歇息一会,因为接着将有许多新的变迁与压力要面对,例如:日后您必需做得更好,您的表现(或创作),绝不可次于已被肯定的水准。
  说这些,是希望大家做任何事之前,首先弄清楚:
其实夺取成功是一种交换,您的努力挣扎,将可令您以现有孰识的,来替换一个未有定案的境况,而这将为您带来新的转变及失败的风险。                      返回


办公室里哪些事情说不得



    同事是工作伙伴,不可能要求他们像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包容和体谅你。很多时候,同事之间最好保持一种平等、礼貌的伙伴关系。你应该知道,在办公室里有些话不该说,有些事情不该让别人知道……
  1. 你的家庭背景是否会对你的工作产生大的影响?
  2. 你与某些亲人或者朋友的关系是否不宜别人知道?
    3. 你的历史记录是否会影响别人对你道德品质的评价?
  4. 你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思想是不是会触动一些敏感的神经? 
  5. 你的生活方式是否有些与传统相悖?
  6. 你与老板的私交是否可以成为公开的“秘密”? 
  7. 你与公司上层的某些私人渊源一旦曝光,会给你带来障碍还是好处? 
  作为一个职业人,个人的一切资料,比如年龄、学历、经历、爱情婚姻状况等要分“公开”与“隐私”两大类。隐私本身也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同一件事情在一个环境中是无伤大雅的小事,换一个环境则有可能非常敏感,保护自己立于安全地带。以上列举的,可都属于你的隐私范畴!
  1. 不要在公司范围内谈论私生活,无论是办公室、洗手间还是走廊; 
  2. 不要在同事面前表现出和上司超越一般上下级的关系,尤其不要炫耀和上司及其家人的私交;
  3. 即使是私下里,也不要随便对同事谈论自己的过去和隐秘思想。除非你已经离开了这家公司,你才可以和从前的同事做交心的朋友; 
  4. 如果同事已经成了好朋友,不要常在大家面前和他(她)亲密接触。尤其是涉及到工作问题要公正,有独立的见解,不拉帮结派; 
  5. 对付特别喜欢打听别人隐私的同事要“有礼有节”,不想说的可以礼貌坚决地说不,对有伤名誉的传言一定要表现坚决的反对态度,同时注意言语还要有风度。如果回答得巧妙,就不但不会伤害同事间的和气,又保护了自己不想谈论的事情。保护隐私一来是为了让自己不受伤害,二来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当然也没必要草木皆兵,但凡工作之外的问题全部三缄其口,这样便很容易让人以为你这个人不近情理。有时候,拿自己的私人小节自嘲一把,或者和大家一起对别人开自己的无伤大雅的玩笑,呵呵一乐,会让人觉得你有气度、够亲切。
    1. 你的历史记录是否会影响别人对你道德品质的评价?
  2. 你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思想是不是会触动一些敏感的神经? 
  3. 你的生活方式是否有些与传统相悖?
  4. 你与老板的私交是否可以成为公开的“秘密”? 
  5. 你与公司上层的某些私人渊源一旦曝光,会给你带来障碍还是好处?        返回         


使人动摇的6种社会力量



    使人动摇的6种社会力量(Social Power)
    将对方引入自己的权力或感情范围内即为"诱导"。这是一种寻找条件或机会以求能够驾驭对方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技巧。人际心理学中把能使人动摇的根本力量分为6种社会力量。这6种力量越相互补充,越能发挥巨大作用。
    [1]合法权威
    在大多数家庭里父母都有约束子女行为的权力,即利用角色或职位的差距命令对方并使之服从。
    [2]强制
    利用身体的蛮力或处罚的威胁及蔑视的态度强迫对方服从。但是这可能导致表面上的服从,而不是口服心服。
    [3]报酬
    对别人的努力加以肯定,助其遂愿或提供可观的报酬,以称赞、感情、提薪、升职等诱惑使其动摇。
    [4]专业性
    以极具专业性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说服别人,如深受信赖的医生的处方笺和有实力的经营顾问的警言。人们相信专家特有的知识能帮助自己达到目标,所以会听从他们的劝告。
    [5]信息
    人们易受知识或信息的影响。比如,迷路时即使引路者只是个孩子也会毫不犹豫紧随其后。这时施加影响的一方不是专家而是像演出简介、电视节目导视那样的简单内容。
    [6]榜样
    以名誉、可信度及人格魅力影响别人。如果你对某人崇拜有加,并希望成为像他那样的人,就会在各方面受其影响。                            返回


缄默(MUM)效应



    滥用强迫手段只会招致沉默--"缄默(MUM)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基本上不使用强迫手段并不难。人们虽然会在皮鞭面前屈服,可那不过是表面上的服从,内心却充满了反叛、仇恨的复杂感情。不仅在感情上,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正确信息的传播受到限制的现象。对统治者,人们大都愿意挑对方喜欢的、迎合对方的话来说,尽量避免说让对方不快或有可能降低自身价值的话。
    这就叫"缄默(MUM)效应"。职员在工作上犯了错误后因为害怕上司的威严而保持"缄默",这样上司便得不到正确的信息,结果就会因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而造成日后的重大损失。
    从长远考虑,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工作上都应尽量不使用强制手段。但对于上司或父母、教师等身份的人来说,强制手段不失为一种对下属或晚辈、学生发挥作用的简单快捷的好办法。同时,越是对自己的才干和人格魅力没有信心的人越会行使强制手段,因为他们自认为没有其他行之有效的办法去说服别人。
    就像风和太阳的寓言所讲的那样,光靠猛烈的暴风雨是掀不掉人身上的衣服的,而平时以礼相待,在认为有必要发作时点到为止,这才是最有效的。


得失闪念间



    人生中,得与失,常常发生在闪念的一瞬间。到底要得什么?到底会失去什么?见仁见智。我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充实,人应该随时调整自己,该得的,不要错过;该失的,洒脱地放弃。都得,一定他人为你放弃?都失,也太对不起自己。
    几年前在海外中文电视台,曾看过深圳电视台对一位事业成就卓越的女子采访,当问及有关的家庭生活时,她非常自豪地赞美了一番支持她的丈夫,而且,以相当自豪的口吻说:"女儿已经两岁,但是,我从未给她洗过衣服。"而且,她几乎对女儿最基本的爱好一无所知。访谈一闪而过,甚至过去了数年,然而,母亲与女儿穿插的画面,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
    前一阵,无意之中看到国内对一位名演员的生平报道,其中一段讲到她的幼儿患了急性阑尾炎,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奄奄一息。作为演员,这位母亲无法放下当晚的演出,为了对得起几百位观众,她不得不含着眼泪,离开了病中的儿子。读到此,我再也读不下去了。
    我不懂,假如当时出事的不是她的儿子,而是她,难道这台戏就没有应急的候补演员吗?作为母亲,在儿子最需要的时候,能守而未守在身边,难道后半生会活得心安?再有,作为"大公无私"的典范,无私的时候,无的是个人的什么?公的里面,有无个人的"名利"?
    一位平日工作繁忙的父亲,来纽约见客人,那几天,也正赶上女儿学校放假。他已经安排出整个周五晚到周日,陪女儿游玩纽约。其间,他纽约最重要的客人,邀请他周五晚到美国富人集聚的纽约长岛鱿鱼湾赏夜景。他思索了一下,还是婉言谢绝。"因为我已经跟女儿有约在先,所以绝不可让她失望。"这个故事,是他的女儿长大后讲出来的,她说:生命中,最最尊敬的人,是她的父亲,因为父亲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没有失言。
    还有一次,我们二十几位主管坐在会议室等着其中一位老板出现,原来这位老板在与太太讲电话。另一位大老板对他气急败坏地喊:"你给我把电话放下,即使对方是美国总统,你也要放下。"但是,他没有放下,还是心平气和地安慰着太太。表面来说,那个讲电话的老板,自私无比,但是,局外人怎知晓局内发生的真相呢?也可能最后的几句话关系到他们之间的"生与死"呢?
    爱迪,一位不爱笑的部下,大家都不喜欢他,希望我在年终把他"赶"走。直到有一天我们深谈后,我才感悟幕后的真实。两年前,圣诞节前夕,刚刚走进办公室的爱迪,突然接到太太从医院急诊室来的电话,说她开的车早晨被公共汽车撞倒,车已经报废,可她本人感觉还正常,但是必须要留在医院观察24小时。太太请爱迪不要担心,丈夫可以下班后再来看她。爱迪想,反正还有几个小时就下班了,再说,圣诞节前,正面临涨薪、发奖金的关键时刻。但是,从下午3点起,他再也坐立不安,4点半的时候,医院打来电话,说他太太由于内伤,突然昏迷,抢救不及,已经离开人间。婚姻路上,七个年华,许多朋友早已离散,惟有他们相爱至今,可是在太太最后的一刻,竟然让她一个人孤独地离去。他不知问过多少假如,骂过多少不该。两年过去了,那番心灵上无尽的悔恨,如何让他再笑得起来呢?              返回


交际碰壁本寻常



    人生中很多成功的获取都来自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自良好的交往,但因世人存在着许多冷漠与虚伪,使一些人在交往中不断受到挫折,承担了不少压力,最后心灰意冷,产生了懒得交往的消极心理,正是这些消极心理剥夺了一些人获取成功的机会。
    防御心理
    他们从喧嚣的世界中退了出来,以为这样便省去了太多大多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及由此带来的烦恼与苦痛; 现代人习惯于以一种脆弱的心理去窥视外面的精彩世界。在这种精彩的世界“精彩”到使他们难以承受的时候,他们的心理便自然产生了一‘种防御与戒备。在他们的心里,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人心惟危,人心叵测,总令人防不胜防,于是他们信奉“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的人生信条,相信“逢人且说三分话,莫论他人是与非”的至理名言,从而进入交际场,对他人缺少一种深刻、真挚的信任感、坦率感。尤其是一些曾经受到过他人伤害,甚至是朋友伤害的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或者是“别人被蛇咬我也怕井绳”,这种防御心理就显得特别强烈。由此这些人的交际热情必然受到一定影响。有时甚至觉得不如“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与世隔绝,逍遥自得,幽闲宁静地生活更好。他们从喧嚣的世界中退了出来,以为这样便省去了太多太多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及由此带来的烦恼与苦痛。
    居中心理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这是一种能而不为,处事小心谨慎的心理倾向。带有这种心理倾向的人,一方面对社会人生对他人当中的一些阴暗面有一种恐惧心理,对他人缺少信任而与人小心翼翼的交往
周旋。尽量拉开心理上的距离,所谓的“距离也是一种美”便是其理论依据;但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孤独、消除寂寞,他们也渴望感情。企盼温暖友爱。所以,人际交往中持有这种居中心理的人就占有很大的百分比——对人不冷不热,处事不愠不火,心与心的距离不远也不近,不轻易得罪一个人,也不企求有一个知已,一副顺其自然的状态。套用一位名人的话是“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是也。
    互惠心理
    在实惠与情义面前,他们选择了实惠,在物质与精神面前,他们摒弃了精神。
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功利心理观。带有这种心理倾向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以眼前的明显名利为目的,以能否从他人那里得到实惠(名利)为选择交际对象的标准,其交际活动带有明显强烈的市侩气息。所谓“穷居闹市无人间,富在深山有远亲”,正好曲折地反映了这种交际心理状态的客观存在
在这些人身上,功利二字常会激发他们攀附权贵、搞门第交际的热情,但同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促使他们远离一些真正值得交往然而却暂时甚至是永远不能给他们带来实惠的人,在实惠与情义面前,他们选择了实惠,在物质与精神面前,他们摒弃了精神。因此,严格地说这些人“懒得交往’’是不全面的,说他们懒得交往要看他们对哪些人表现出一种“懒”了。
    等级心理
    认为自己一介书生或一介布衣,够不上层次与级别,一旦与不同圈子的人相遇时,便不免自惭形秽,缩手缩脚。
    生活在金字塔结构的社会中的人们,因自身的地位角色、文化教养、出身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人们必然处于社会系统的种种不同的等级中,因此交往中就必然带有一种比较浓厚的等级心理倾向,交往的圈子也就容易限制在既定的等级的范围里。文化人有文化人的圈子,权贵者有权贵者的圈子,老百姓有老百姓的圈子。表现在文化者方面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在权贵者方面是难以交往几个平民朋友或者是不屑交往的。一种高贵的潜意识主宰了自己的言行;而表现在平民这方面的也是一种畏上的自卑自贱的心理,认为自己一介书生或一介布衣,够不上层次与级别,一旦与不同圈子的人相遇时,便不免自惭形秽,缩手缩脚。
    恋旧心理
    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前,敢于面对现实,面对人生的种种冷漠与严酷,以增强自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一方面是由于环境的转换与变化,人际交往对象的变更,使得一些在原有稳定的习惯的生活环境中生活的人出现了某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他们往往以旧的熟悉的人或事做为新环境中的人或事的比较参照系,留恋过去的旧环境,沉缅在旧的人际关系的脉脉温情中,对初来乍到的新环境,对初次相识相处的交际对象不甚了解,因而懒得交际甚至拒绝交际,从而在交际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是时代的变化,人的价值观念的变化,金钱实惠思想对人的恶性侵蚀所导致的新时代人际关系的冷漠虚情,使人格外留恋50年代的那种
温暖和谐单纯明净的人际关系。由此,人们在对比中或许更容易排斥或拒绝那种实惠、势利、虚情、市侩味十足的时代潮.于是,当然也就从心理上懒得交往了莫说人好做,莫说人难做。只要还活着,我们就得做人,做一个有情有味的人,做一个有礼有义的人。因此,我们还得要从以上分析的各种心理误区中走出来,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前,敢于面对现实,面对人生的种种冷漠与严酷,以增强自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要正确地看待我们生活中的苦与乐、真与假,也要正确地看待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这一个人或这一群人,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我们用真心去换得真心,真情去换得真情,就必将能使我们的人生灿若鲜花,暖如春阳。返回


小心莫做此类人



    由自卑而心生嫉妒
    一个怀有强烈嫉妒心的人,不要说他会主动帮助别人,就是别人碰到困难一愁莫展的时候,他还会在一边幸灾乐祸。
    我们知道,人们的自卑感大多是由于人际比较而产生的。人们之所以认为自己的某种需要的满足小于别人,是因为把自己这种需要的满足程度同别人相比较。比如两人干同一工种,甲头脑活,手脚勤快,产值利润高,工资奖金自然就高。乙如果是个小心眼的人,自卑之余也许会产生强烈的嫉妒。即使表面不说什么,心里却总以为人家偷工减料了,吹牛拍马了,设备先进了,等等。受这种心理因素的支配,乙和甲共事显然不会和睦。一个怀有强烈嫉妒心的人,不要说他会主动帮助别人,就是别人碰到困难一愁莫展的时候,他还会在一边幸灾乐祸。有位个体户半夜发现有人乘隔壁店铺主人不在家而入室行窃。他的电话就装在床边竞然不向警方报警——因为平时这家店辅的生意比自己好。以上这种消极“回报”的心理,虽然不至于主动表现在言行上,但对健康的人际关系有着极大的腐蚀作用。
    由不满而口出怨言
    上下级之间,由于原则和利益的冲突,理智和感情的冲突,上级一些正确的或欠妥当的做法很容易引起某些人的不满,以致牢骚满腹、怨声载道。
    有道是“怒发能冲冠,恶语会伤人。”人与人之间,难免会磕磕碰碰的,尤其是上下级之间,由于原则和利益的冲突,理智和感情的冲突,上级一些正确的或欠妥当的做法很容易引起某些人的不满,以致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小王一贯懒散,且业绩平平,故参加工作五六年了,一直是办公室一般干部。新来的大学生小琴业务熟练,做事主劝,且有创新意识,颇受上司赏识。一年后小琴被提升为办公室副主任,这让“资深”的小王如鱼刺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人前人后坏话说尽,什么上司任人唯“亲”了,什么小女子目中无人了,最后发展到隔桌对骂,弄得二人的关系一天比一天紧张。这种表露出语言的消极回报方式,同那种埋在心底的嫉妒相比,对人际关系的伤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返回


美丽是一种错



    自古红颜多薄命,因为美丽的女人为众多男人所追求,必然引发事端。同理,如果一个漂亮的男人被许多女人追求,也不一定是件好事情。
    宙斯的儿子、众神使者赫尔默斯与山林仙女生有一个名叫达弗尼斯的儿子,便属于这种美男子。他是一个牧人,善于吹奏排箫,很多山林水泽仙女都追求他,这是令男人们羡慕不已的。最后,一个叫吕克的仙女同他终成眷属。像许多讨了漂亮老婆不放心的男人一样,吕克也对太漂亮的老公不放心,知道外面的世界充满诱惑,生怕老公另有所爱。于是,吕克让达佛尼斯发誓,如果他同别的女人相好,就要让他变成瞎子。达佛尼斯正处于热恋中,相信能够管理好自己,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也果然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诱惑,对妻子保持着忠贞。
    一次,达佛尼斯到很远的地方打猎,来到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公主亲自出门迎接这个著名的美男。达佛尼斯浓眉大眼,令公主深深爱慕,于是,就在那晚欢宴的酒里,公主给达佛尼斯下了骚动丸。
虽有誓言约束,达佛尼斯也不是钢筋铁骨,终于无法抗拒骚动丸的药力,用今天的话讲是与公主“发生了不正当的两性关系”。
    吕克知情后,又气又恼,立即履行了她的诺言,让达佛尼斯变成了瞎子。美男子达佛尼斯从此失去光明,失去快乐。一天晚上,他在外面走路时不幸从一块岩石上坠下身亡。一代美男落得香消玉散、玉碎冰融的结局。
    吕克的做法有些过分,达佛尼斯只是一夜欢情,并没有爱上公主的成分。而且这一夜情又是在人力无法抗拒的情况下发生的,她完全可以教育老公一番,继续过好日子,甚至使他对自己总存一份愧疚,未尝不是有利于“管理”的好事。而吕克一手酿造的结局,可见她是个好嫉妒、不容人的女人。同时,和公主一样,也都具有某些女性解放意思,不满足于听凭男人来安排命运。但是,这份自觉似乎走向了极端,两个女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安排男人的命运。
    可见,美女的薄命,是因为男人欲操纵她们的结果;美男的不幸,同样是因为女人想操纵他们。
人确实是一种很脆弱的生物,我们在许多时候真的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欲求,特别是像性欲、金钱欲、权利欲这些东西。                  返回


知人与盲人摸象



    《涅磐经》中有一则“群盲摸象”的故事,说的是几个瞎子以各自摸到的象牙、耳朵、腿和尾巴为依据,说大象的形状象萝卜,簸箕,柱子和绳子等,他们各自以为是,争个不休。它使人们在忍俊不禁之时,得到启示:识物、知人,应当力戒“以偏概全”。
    由此告诉人们知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苏东坡就曾感慨地叹惜道:“人之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但是,人们不可如此悲观,人的内心虽然看不到,却并非不可捉摸。白居易在《放宫》中诗云:“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还有“知人知面要知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听其言,观其行”等许多前人总结的识人经验值得借鉴。
    一般来说,知人应当全面感知,深入了解他人的人品和学识,既要了解其气质、性格、能力,还要了解其兴趣、信念、理想及世界观,着重了解性格特征和品行修养。识人的正确途径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客观观察,不能大而化之,要细心,关于察微知著,从细小的外在表现发现内心的甜蜜;不能从主观臆想出发,以己之心度其之腹,要实事求是,贵准、贵实,不道听途说,不被假象所迷惑。
    知人,选择朋友,只有在其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在他不是刻意表现自己的时候去观察他,不仅要听其音,更要观其行;不仅要看他对自己是否体贴入微,还要看他对其他人和事态度如何;不仅直接观察他本人,还可以观察所接触交往的其他人。这样,就能较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看到人的本来面目. 返回


第一印象易误人



    毫无疑问,良好的第一印象会为以后的人际交往和工作条件带来诸多便利。所以,与人接触时,一定策划好第一印象。
    所谓第一印象效应,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先入为主”,它是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在现实生活中,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影响着人们对他人以后的认知。对某人第一印象好,就乐意与之接近,并能较快地取得和相互沟通,甚至“一见钟情”。反之,第一印象差,便会产生反感,即使以后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但也会很冷淡,甚至“告吹”。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对后来观察和感知到的内容则往往不大注意或被忽视,即使后来的印象与最初的印象有差距,也会服从最初印象。毫无疑问,良好的第一印象会为以后的人际交往和工作条件带来诸多便利。所以,与人接触时,一定策划好第一印象。
    但是,就是这偏执的第一印象,若真的在头脑中被“定格”,也往往把人际交往关系引入误区,陷入“表层”的认识之中,而忽略其交往对象的真正的本质内涵,甚至被人故意伪装的假象所迷惑而上当受骗,从而影响到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子羽曾是孔子的学生,第一次拜见孔子时,孔子见他其貌不扬,印象不好,觉得长相这么丑的人怎么会有才气呢?所以对子羽态度很冷淡,不愿尽心教他。子羽感到没趣,只好退而自学。以后他刻苦自励,终有所成。孔于知道后深为后悔地发出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叹。应该说,作为卓越的教育家,孔子对于怎样知人是有一套较为深刻的见解的,可遇到具体问题,有时也会忘了知人应取的客观标准。这说明,知人、识人应当力戒“以貌取人”。                返回


有人骂街,你是否回头?



    有位智者说,大街上有人骂他,他连头都不回,他根本不
想知道骂他的人是谁。因为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
    如何做人是一门学问,甚至用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个中因果的大学问,多少不甘寂寞的人穷原竞委,试图领悟到人生真谛,塑造出自己辉煌的人生。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明人生的全部内涵,但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又总是局限在事件的启迪上,比如:做人不能太较真便是其中一理,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累的原因之所在。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伯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那家伙罪不容诛、无可药救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谙事遂愿;相反,“明察秋毫”,眼里不揉半粒沙子,过份挑剔,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论个是非曲直,容不得人,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异己之徒。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极有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目光如豆,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伟人。
不过,要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需要
    有良好的修养,需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需要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友谊。比如,有些人一旦做了官,便容不得下属出半点毛病,动辄捶胸顿足,横眉立目,属下畏之如虎,时间久了,必积怨成仇。想一想天下的事并不是你一人所能包揽的,何必因一点点毛病便与人敕气呢?可如若调换一下位置,挨训的人也许就理解了上司的急躁情绪。返回


你的心态平衡吗?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某人赚厂钱,某人升了官,某人买了车,某人出了国、某人盖了别墅……我本来比他们强,可我却不如他们风光体面!对比产生了心理不平衡,而这种心理不平衡又驱使着人们去追求‘种新的平衡。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你能不昧良知、不损害别人,自觉接受道德的约束和限制,通过正当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称道和庆幸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不挥手段.毫无廉耻,丧失道义,膨胀自私贫欲之心,让身心处于一种夫控的状态中,那么就必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由此,你的人生必将陷入难以回旋的败局之中。
有位朋友原先曾是个表现不错,工作很很干劲也很有实 的干部,因政绩突出不断受到提拔。但在最近这几年,当他 到过去的同事、同学通过各种途径都富起来的现实状况,想想自己能力至少不比他们差,而且在职位上也比他们高,然而,钱却比他们少得多。特别是到年终评比考核,在台上给厂长经理发奖金,每个人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而自己作为一地之长,担子比他们重,责任比他们大,工作也比他们辛苦,却两手空空,囊中羞涩,于是深感不平衡起来。由此也就有了“何不捞点钱”的想法。于是在他任职期间,大肆收受贿赂。这样,他思想上警惕的闸门在不平衡心理的驱动之下终于倾斜了,欲望的洪水顿时倾泻而下,’一发不可收,终于成了一名“死缓”的囚犯。
    一位老师原先教学上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对学生无私奉献。但当眼见身边的一些人通过各种手段富起来时,心理也不平衡起来。单位要集资建房,口袋里没有钱,眼巴巴地望着别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自己却仍然要住在低矮破旧的小平房里,对比之下倍感自己的寒酸清贫。于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学生就吃学生。这样,他先是暗示学生家长节假日送礼,接着便是公开的索要,再后就干脆勒令班级几十名学生晚上到家补课,每人每月收取几十元补课费,收入既可观又合”情”合“理”。白天课堂上尽量少讲,学生有什么问题晚上到家里去补……一年下来,腰包鼓了,高档家具置了,名牌时装穿了,住房集资款几万元筹齐了……然而正当他干得起劲之时,他得到了学校的黄脾警告,自己先前树立的那种为人师表的美好形象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不平衡使得一部分人心理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使他们牢骚满腹,不思进取,工作中得过且过,和尚撞钟,心思不专,更有甚者会铤而走险,玩火烧身,走上了危险的钢丝绳。因此,我们必须要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怎样才能从这种不平衡的心理误区中突围出来呢?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1 要会比较
    不平衡心理缘于比较,缘于比较方式的不当,缘于比较“参照系”的选择的失误。前文所说的某官之类的腐败分子及某师之类的师德败坏者,他们所选择的比较“参照系”自然是那些风流倜傥一掷千金的大款,自认为能力才华不比他们差,而收获却比他们少,这是多么不公平啊!而其实,只要我们多想一想那些普通工人、农民、个体劳动者,我们的心理又何尝有这样多的焦灼、急躁与失落,甚至是愤愤不平呢?面对着众多的尚未温饱的农民,面对着众多的贫困的待岗、下岗的职工,面对着千千万万辛苦操劳而收入菲薄的普通百姓,我们的心灵必然会多一份平静豁达,甚至多一份愧疚。还有什么不平衡可言呢?
    2 心底无私
    心理不平衡导致人生创伤,而心底无私则是治愈心理不平衡的良药。在当今社会种种诱惑特别是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一些人目眩头晕,忘记了做人的起码标准和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守则,在追求心理平衡的过程中,向腐败、堕落的目标迈进。在他们身上缺少的是一种圣洁的信念、奋斗的理想,缺少的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的持续刻苦的改造,不能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能够达到一种高尚人格的修炼

 

  • 评论(已有0条)
  • 查看全文
成功的四大天敌

日期:2008-11-09 13:13  

 

  如何从自暴自弃中走出来?自暴自弃是成功的头号天敌。
  孟子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这几年我认识了七位自暴自弃的人,分别代表七种常见的典型。
  为免涉及当事人的隐私,我以“典型”为例说明。
  ●第一种典型:为财务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财务危机是二十、二十一世纪想成功的人的头号杀手。
  这个世界的权力和自由,似乎仍属于那些财务管理良好的人。这类型的人的普遍特征为“以债养债”、“生产力永远赶不上借债及欠债能力”、“偏差的金钱观”、“不知道钱怎么花光的”、“逃避债务”、“人际关系紧张、甚至破裂”、“身心状况普遍欠佳”。
  ●第二种典型:为感情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多愁善感,钻牛角尖,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这类人的普遍特征。
  现代人的感情观普遍受到媒介的影响:文学作品、平面媒体、电视、电影,加上耳濡目染亲朋好友的故事,一般人对感情的评价和衡量,本来就很难找到平衡点。而这类人通常又视感情为生命的惟一或全部,一旦发生严重的感情事件,便一发不可收拾,心情跌至谷底,生活中的一切也跟着到谷底、深渊,无法自拔。
  ●第三种典型:为学业、工作及学习能力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为学业问题考试、升学而自暴自弃,几乎是台湾特有的现象;为工作问题找不到工作、常常换工作而自暴自弃,则是资讯爆炸竞争激烈时代来临的衍生性问题。两者均涉及“学习态度与能力”的问题,这类型的人,长期累积的负面自我评估、自我定罪、自我设限充满自卑,也欠缺关爱鼓励,是其共同特征。
  ●第四种典型:为健康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为身体痼疾而痛不欲生者亦为二十世纪的大宗。这两年来,我在各大医院重大病症楼层间探访病患者及其家属,发现“生死大事”确实颇折磨人,垂死者经常经历的主要情绪包括孤独、焦虑、恐惧、否认、急怒、挫折、疏离、沮丧等,病人看待死亡的态度,与生理病痛所引发的多种痛苦,求生与求死,也深刻地影响病人家属的情感起伏。
  毕竟,自暴自弃并非最好的死亡方式;如何死得其所,是对生者亦是将逝者的挑战。
  ●第五种典型:为家庭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在我的核心价值中,一直将家庭问题看得和财务问题一样重要,也确信二十一世纪在家庭问题上会有更剧烈的变动。愈来愈多的家庭不论是传统的大家庭与现代新组成的小家庭将在无法适应“相处之道”及“家庭伦理”上付出极大的代价,也会有愈来愈多人不愿去面对复杂的家庭问题,如婚姻暴力、伦理破碎含乱伦等而自暴自弃、不知所措。
  ●第六种典型:为信仰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宗教信仰中的诸多重大根本问题:如爱、轮回、永生、地狱、天堂,生死的价值等,到了二十一世纪,一定会有更多找不到“出路”的信仰者,在内心中挣扎困顿的同时,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他们的气馁之处,这几个世纪以来“集体自杀”的模式,在我看来,便是为了信仰中终极的核心价值或基本教义找不到出路,而以肉体的自戕来代表灵魂解脱的法门,终究是自暴自弃,不仅于灵魂无益,更让神秘的信仰问题浮上台面接受公众评论。
  ●第七种典型:为人格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人格,代表一个人性情的品质。
  许多人基于童年成长挫折或不愉快的经验,及性格中诸多解不开的烦恼,在追寻自我或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地质疑自己的人格是否出了问题,也不断地对自己“输入”“负面的讯息”,如:我不配、我笨、我做不到、我不能、我记性不好、我就是扫把星等。强烈自我控告加上自我定罪的结果——自我否定、自暴自弃。
  我不想在这儿大言不惭地告诉你:你有资格自暴自弃吗?因为我也没资格告诉你,虽然我也曾自暴自弃,也走出来了。
 我只想告诉你,或请你转告那些想自我放弃的亲人、朋友,我真的亲眼目睹许多因家庭、信仰、财务、感情、人格、身体、工作等问题,一度沮丧到想自我放弃的人,又如何从自暴自弃中走出来。
  海伦·凯勒,一个耳朵不能听、眼睛不能看、嘴巴不能说的女子,却成就了非凡的教育事业,在全世界有太多先天或后天失去双手、双脚的人士,却成为激励人心的演说家(像ZigZiglar机构的JohnFoppy)或成为一代典范的政治家(像美国前总统罗斯福)。
  他们是如何培养出克服障碍、脱离自我放弃的能力?
  我发现他们第一个共同点是:“终于”接受“失去一些什么”的事实,并且,往前走。他们从前也会“怨天尤人”,但如今,“不再”花一分一秒的时间在责怪别人,埋怨上帝、父母或自我控告上,所以他们第二个共同点就是让自己身上仅存的优点变成优势,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些人为了修正缺点、改变坏习惯,不知花了多少精力、时间、金钱,仍徒劳无功;有些人明知自己有先天的缺陷和后天的缺点,却宁愿在优点上全心全力以赴,直至优点变成优势,并且帮助更多的人。海伦·凯勒以触觉听音,也聆听别人喉结中的音乐,真令人拍案叫绝,赞叹造物主的奇妙。
  第三个共同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他们在“改变”以后,都极虔诚地热爱生命、了解生命的本质,换言之,是生命的光热和上帝的恩典帮助他们走出自暴自弃的阴影,克服障碍,跨越世俗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