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科院专家称中国跨进发达国家行列不是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46:03
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 中科院专家称中国跨进发达国家行列不是梦
2011年02月14日 11:09:06  来源: 新华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新华网东京2月14日电(记者冯武勇)日本内阁府14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去除物价变动因素且经季节调整后,2010年第四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3%,按年率计算下降1.1%,这是日本经济五个季度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数据显示,去除物价变动因素,去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在内需和外需方面均出现下滑。其中,内需对GDP的贡献为负0.2个百分点,外需的贡献为负0.1个百分点。
在构成内需的主要项目中,受去年9月份以后环保车补贴政策等刺激消费政策退出影响,民间消费支出环比减少0.7%。其中,家庭消费支出环比减少1%,但民间住宅投资增长3%,民间企业设备投资增长0.9%。外需方面,受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影响,去年第四季度日本商品和服务出口环比减少0.7%,进口减少0.1%。
此外,去年第四季度日本名义GDP环比下降0.6%,按年率计算下降2.5%。
不过,日本经济新闻社针对29家民间经济机构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接受调查的机构认为,受外需增长提振,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有望重新回到增长轨道。
日本内阁府同时公布的数据还显示,2010年全年日本实际GDP增长3.9%,名义GDP增长1.8%。按可比价格计算,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万亿美元,在美国、中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三。这也是1968年以来,日本经济首次退居世界第三。
日本债务问题短期无虞长期堪忧
日本经济可能陷入持续不振危机
新闻分析:标普缘何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

马建堂:冷静看待中国经济总量赶超日本

马建堂在发布会上介绍有关情况。新华网 陈竞超 摄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和发布以人民币计价的GDP的总量、结构与速度。有专家和媒体根据两个国家的汇率、两个国家的总量进行比较和研究。关于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和中国经济总量位次的不断提高,我想说三层意思:第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加、位次的提高,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结果,是中国改革开放活力不断涌现的体现,也使中华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
第二,我们一方面要看到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也要冷静地看到,我们的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我们还有很多重大的经济结构需要优化。我们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水和资源还比较高,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质量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第三,中国的人口比较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成果4月份就可以和大家见面了。中国有13多亿的人口,总量比较大,人均的数量又比较低,按照各个国际经济组织人均GDP的排序,中国排在100位以后。比如说世界银行2009年有一个数据,21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在124位。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人口多,总量比较大。但是人多,一平均,人均就比较少。这是中国的现实,我们要冷静客观地对待这个现实。
我过去由于工作的原因去过日本多次,中日两国作为近邻,又都是世界上经济大国,两个国家的经贸往来对两国人民都有好处,对两国的经济发展都有好处。所以,中日两国不论谁第二、谁第三,都是两国人民的幸事,我也借这个机会祝愿中日两国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中日两国的经济都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搜索更多日本经济 的新闻
中科院专家称中国跨进发达国家行列不是梦
2011年02月14日 10:25:3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日前,在“现代化科学”暨《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专家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十余年潜心研究的科研成果——《现代化科学:国家发达的科学原理》和《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现代化科学概论》。在演讲中他指出,现代化科学为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达提供了原理和方法。它不仅是一门新科学,更蕴涵一个新希望——国家发达不是梦,民族复兴有科学。他的观点引起许多青年读者的关注,为此《思想者》采访了何传启研究员。
现代化科学为中国复兴提供科学基础
《思想者》:听说您和您领导的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从1998年就开始研究现代化这个课题,十多年来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论著。我们平时总是在谈要早点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没有想到它也是一门科学。您能简要介绍一下对现代化科学的定义吗?
何传启:现代化科学是关于现代化现象的一门新兴科学,是关于18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的世界前沿、国家发达和国际竞争的一门交叉科学;它大致有三层含义。首先,现代化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是关于现代化的事实、特征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其次,现代化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关于现代化现象的科学研究活动。其三,现代化科学是一种思维方法,是从事现代化研究的理性思维和方法。所以,现代化科学既是一门交叉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还是一门综合科学。
《思想者》:把现代化当成一门科学来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何传启:具体而言,它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从理论上说,是认识和解释现代化现象,探索现代文明的前沿变化和国家发达的科学原理。从实践意义上说,是提供和解释国家发达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国家发达的知识、规律、途径和方法等。从它的社会意义上说,则是满足人们对现代化现象的好奇心,比如说为什么有些国家是发达国家,有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怎样保持发达水平?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成为发达国家,等等。
同时,现代化科学也是一门战略科学,学习这门科学,可以培养青年学生的战略思维、大局观念和领导能力。
中国“四步走”的现代化战略设想
《思想者》:在《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中您提出,目前中国属于初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水平),处于第一次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可以分四步走。第一步,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进入第二次现代化,世界排名进入前60名。第二步,达到中等发达水平,世界排名进入前40名。第三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入世界前20名。第四步,达到世界前列,进入世界前10名。这个说法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我们想知道,这和小平同志曾经设想的实现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与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实现21世纪目标的新“三步走”战略有何异同?您提出的“四步走”与我们从上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目标的时间有何异同?
何传启:我们设想的分段目标与实现小康社会的分段目标,既基本一致,又有所扩展。在2020年左右进入世界前60名,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这相当于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050年左右进入世界前40名,达到中等发达水平,这相当于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在21世纪后期,进入世界前20名,即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这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21世纪末,进入世界前10名,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思想者》:请问,“四步走”的现代化战略是基于怎样的目标分析做出的呢?
何传启: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一个是理论目标,一个是政策目标。
理论目标有三个,第一是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实现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是完成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第三是追赶、达到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其中,第一和第二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时间问题,所有国家都有可能实现,但不同国家的实现时间有先有后;第三个目标的实现则是一个比例和概率问题——只有部分国家能够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发达国家是少数,发展中国家是多数。
政策目标有两种,一种是国内的发展目标,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一种是国际地位目标,发达国家要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思想者》:如果是从理论上推导,您认为实现现代化的动力来自哪里?
何传启:现代化的动力分析涉及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动力因素和动力机制两个方面。一般而言,现代化的动力因素包括创新、竞争、适应、交流、国家利益和市场需求等。其中,创新是现代化的根本来源,竞争是现代化的激励机制,适应是现代化的自调机制,交流是现代化的促进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竞争的主导因子,市场需求是产品创新的主导因素。
关于现代化的动力机理,我们提出了十个动力模型。简要地说,在微观上我们有五个模型:一是创新驱动模型,就是创新产生新观念、新知识、新制度和新物品,推动现代化;二是三新驱动模型,就是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共同作用,推动现代化;三是双轮驱动模型,就是国家利益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推动现代化;四是联合作用模型,创新、竞争、交流和适应联合作用促进现代化;五是四步超循环模型,就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的超循环。
《思想者》:那么宏观的动力模型是什么?
何传启:在宏观层面的五种模型:一是创新扩散模型,即重大创新的国内扩散和国际扩散,可以推动现代化;二是创新溢出模型,就是重大创新的外部效应,即一个领域的创新可以带动另一个领域的创新;三是竞争驱动模型,就是国际竞争、市场竞争和民主竞选的作用;四是三元复合互动模型,就是新文明、现实文明、文明遗产的互动过程;五是生产力函数,生产力与技术进步、人均技能和人均资本成正比。
以三新驱动模型为例,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合产生了新科技,新科技通过技术创新产生了新产业,新产业导致新经济,新经济导致新社会,从而推动现代化;从创新到现代化,每一步都有正反馈,形成从创新到现代化的正反馈循环驱动,于是现代化就加速前进。所以第一次现代化花了两百年,而第二次现代化一百年就够了。
搜索更多中国经济 的新闻
2011新春加息 中国经济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吴敬琏:旧体制惯性使劳动者生活水平提高过慢
认知信托价值 促进包容性增长
冷静客观 多干少说--解读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