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生签证 红领巾:新书推荐:错觉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33:01
[

《看不见的大猩猩:无处不在的6大错觉》,(美)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丹尼尔·西蒙斯 著,段然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


“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曾于2004年获得“搞笑诺贝尔奖”。实验中,人们将获邀收看一个电影短片,在一个球场内,两队运动员不断换位并互相传接篮球,换位和传接速度都很快,短片结束后,观看者们被要求回答预先布置的问题:某一队队员的传球次数。

这只是个幌子,实验者随即加问,除了运动员,人们还看到过什么?许多人觉得这个设问莫名其妙,坚称球场内就只有传球活动及队员。但随即回访短片,在实验者刻意提醒下,观看者们惊愕的看到,除了分别着黑白两色运动服的队员外,球场上还出现了一个把自己伪装成大猩猩的人,这个“大猩猩”走过人群并稍作停顿、对着镜头敲打胸膛。

眼动仪(追踪实验对象眼动痕迹的仪器)测量显示,那些声称没有看到“大猩猩”的人,实则目光也曾停留在“大猩猩”身上——换句话说,他们“看到”了“大猩猩”,却没“看见”。

“看到”和“看见”,有什么分别吗?在该次实验组织者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和丹尼尔·西蒙斯看来,这反映出人们普遍存在的“注意错觉”,就是说,当人们把自己全部的视觉注意力集中到某个区域或物体时,他们会忽略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尽管被忽略的对象是非常明显的。归结起来,人的大脑只能处理来自视觉世界等方面的一小部分信息。

在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和丹尼尔·西蒙斯二人合著的《看不见的大猩猩:无处不在的6大错觉》一书中,列举了“注意错觉”给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麻烦的表现,包括发生在十字路口的蹊跷车祸(肇事者没注意到被撞者)、飞行员驾驶飞机着陆时未能注意到跑道上的障碍物、医生动完手术后熟视无睹的将手术器具“遗留”在患者体内。作者严肃的提醒人们,开车时应杜绝接听电话,哪怕是用耳机接听也不行,因为这常常导致驾驶者将认知注意力等放在电话交流中,而(暂时)降低了谨慎对复杂交通变化的处置能力。

这样的提醒,当然是很有必要的,但需要指出的是,包括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和丹尼尔·西蒙斯也承认,“注意错觉”源于人的大脑机制,是自然形成、促成的反应方式——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强化注意力训练,来减少在车辆驾驶等场境下“注意错觉”的流露,以尽可能减少个人和社会损失,却不可能也不应该杜绝“注意错觉”——集中注意力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必然意味着度量取舍,“胡子眉毛一把抓”式的面面俱到也就等于主旨涣散。

从某种意义上讲,“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的启发意义是非常有限的,实验者既然主动将观察的重点定义为测算传球次数,却又悄然调换,这摆明了是在捉弄实验对象。打个比方说,老师测试学生某科目,将卷子收上来之后却改口说要看学生的字写得好不好,因为“字如其人”;又或者,某城市要求中低收入者申报经适房,报名结束后又单方面修改评比分值,让公务员申报者的权重无限加大。你会认为这样的老师和政府部门,在做公道的事情吗?

《看不见的大猩猩:无处不在的6大错觉》这本书还一一讲述了其他五大错觉:记忆错觉、自信错觉、知识错觉、因果错觉、潜能错觉,都分别举出大量翔实的现实案例,在心理学等学科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错觉”对人的干扰和危害,对读者矫正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会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如“注意错觉”带有的必然性(不可避免性)与两面性,“记忆错觉”等其他五大错觉同样很难“消除”,顶多是按照书作者提示的一些方法,尽可能有意识的规避一些可以规避的表现。在书的末尾,作者的口气也明显软了下来,给出的终极解决方法,不过是若干复杂前提下的“直觉”。    作者简介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Christopher F.Chabris),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联合学院。克里斯托弗•查布利斯是权威的心理学专家,因“大猩猩实验”荣获2004年“搞笑诺贝尔奖”。

     目录

中文版序
引言:看不见的大猩猩
第1章 注意错觉——“看到”不等于“看见”
 美国高科技核潜艇怎么成了睁眼瞎,撞上了日本渔船
 一票难求的艺术大师,为什么在街头表演时经营惨淡
 边开车边打电话,真的比醉酒驾车危险得多吗
第2章 记忆错觉——“记得”不等于“记得准”
 记忆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可靠,为此当事双方经常各执一词;
 意外的微小变化是无法觉察的,耗资1亿的《泰坦尼克》也难免穿帮;
 栩栩如生的记忆不可靠,小布什和希拉里就是记忆错觉的牺牲品。
第3章 自信错觉——“自信”不代表“能力强”
 自信与能力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尽管,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好过平均数;
 人多的力量未必大,2个人只能比1个人更自信,决策却未必更正确;
 准确与自信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因此自信的证人未必更靠谱。
第4章 知识错觉——“知道”不代表“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