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东游泳馆学游泳:知止而后有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34:36

织泛地方官的

     大学阶段讲的内圣这条路,讲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这个定、静、安这三个阶段如果从佛家角度来讲的话它就是用一个“定”字概括,佛家的戒定慧三学,这个慧就是儒家讲的虑,所以在儒家里面这个定也是跟佛家有一定的区别。这个儒家的气象实际上是非常大的,我们刚才讲的止,不是简单的死止,它是一种活止,那么这个定也是,不是坐在那边入定了什么都不知道了叫定,你的心有定置,方向明确了,不动摇了,坚定的走下去了,那这就叫定了,定了以后人就静下来了。因为心智确定不断往前走,接近你的本性的时候,人的私欲越来越淡,妄念越来越少,那也就静下来了。静以后能安,这个安相当于佛家的大定,大定叫安,就是不管你在什么状态你都是安的。叫心安理得,你得到了这个理了,心就安了。所以表现出来你能够随遇而安。人为什么要修行,就是我们这颗心要它安很难,天天操心,操不完的心,今天担心这个,明天担心那个,尤其在现在的社会,可操心的事太多太多。这个心安不下来。人一旦到安了,不管你动静,内外,你都能够处于一种安定的状态的时候,这个时候人的整个智慧它就开朗了。所以这种状况叫虑。这个虑不是我们现在的考虑的虑,那是用人的第六意识想问题的,那个虑是精思。还有一个词叫观,上午讲止观,就是这个观。止观的止就是定,观就是慧,这两个东西也是一体的两面。比如说这个水,它在那边波浪翻滚的时候定不下来,止不住的时候,它的观照力量就很弱,水越平静的时候,它的观照力,反映事物的能力就越强,反映的就越准确。我们这颗心就像一潭水。妄心杂念多,这个水就在那边不断地翻涌,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质真相。我们要有智慧,这个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不是通过摄取知识来的。知识是老师可以传授给你的,但是智慧绝对要由自己修出来的。就是你要把这些不良的东西给它清洗掉,使你的头脑清静下来,这个时候智慧就出来了。所以印度的这个佛教的禅宗,这个禅本来叫禅那,后来我们给它单称为禅。这个禅那是音译,按照它的音译的,没有意译它,如果用意译的话,翻成什么呢?叫静虑,这个静虑就是止观,就是定慧。这个虑就是从《大学》里面这个虑来的。我们平常静坐的时候,会发现我们的心是有三种毛病,定不下来有三种毛病。散乱,我们的心不能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个东西,一会儿想想这个,一会儿想想那个,乱七八糟,没有条理,这是散乱。掉举,是我们的心处于亢奋状态,这来劲了,整个情绪高涨,浮想联翩。它的反面就是昏沉,昏昏欲睡,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去掉这三个毛病,我们就得到了这个定、静这种心态。那么在定静当中,它就是有一种观照在里面。所以定是体,观是用,在定的状态下,我们在观照的时候,这个用的是智慧的力量,长我们的智慧的。所以修禅,它在定的基础上,要强调一个观的问题,这个《金刚经》的心法,这个禅法,它的心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切时中觉照心。”禅家说,吃饭的时候就吃饭,睡觉的时候就睡觉,这就是禅。我们想像吃饭的时候,想别的,忘记吃饭了。睡觉的时候要么就不知道,要么就是做梦。这个就是我们这个心落到了事里面,被这个事全部带走了,控制住了,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在做什么,这种状态就是无明的状态。就是我们这颗妄心――妄心还是客人,它不是主人,它是随生随灭的。所以它是客尘,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我们真正的主人是乌云后面的那一片蓝天,它永远在那边,但是乌云时聚时散。假如我们从来都是被乌云遮蔽的,那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智慧从来就没有打开过。所以首先得明白乌云上面有蓝天,然后你通过努力,把自己的业障消去了,不良的习气改了,这个云是越来越淡,最后就透出后面的蓝天来了。你要站在蓝天角度去看乌云,那么这个时候你是主人当家,这就叫观照。假如一个人时时刻刻这个主人都在那边看着,那么我们就不会跟着意念走,这就叫觉。所以对于这种念头啊,不是采取敌对的态度,我们一般人要么去压它,要么随着它走,都是因为自己那个心后面的那个心没有确立起来,那个确立起来了,这个时候,这个乌云你知道它当下就是空的,你就对它听之任之,既允许它的存在,又不会跟它对着干。

 

 

“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今天偶然看到这句话,觉得不错,摘录下来。既然是喜欢,就是因为与自己的思想能够有所相通。

    回想自己的一些道路,觉得非常正确。每一个有所追求的人,都不缺少目标。有了目标之后呢,需要的就是顽强的毅力坚持,坚持奋斗之后呢就会有所启蒙和醒悟,然后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财富。

    不过有一点很微妙也很重要,那就是:学会快乐的学习,如果当作负担,那么就会很累,很疲惫,学习没有了效率,要学会喜欢他。那样也许会事半功倍吧!

   

来源:

《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朱子有一段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

那么:
知止,就是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有定,就是树立坚定的志向。
知至善的目标,立坚定的志向,就可以心不妄动;
心不妄动,则所处而安,不为外界影响所动了。



1)知止——明确原则,理清期许

“止”指“归宿”、“立场”。“知止”即对目标、归宿和自己的原则立场有明确了解。对佛教而言,“止”为梵文奢摩他的意译,又译“止寂”、“禅定”,指通过坐禅入定,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达到寂静的境界。与“止”相对的范畴为“观”,为梵文毗婆舍那的意译,也被译为“智慧”,是在“止”的基础上发生的,指集中详细观察思维预定的事物和义理,获得某种功德和智慧。

2)有定——站稳立场,坚定不移

“定”是定向。朱子《大学章句》解“定”字说:“知之,则有定向”。知止指对归宿有明确了解,则已经是“志有定向”的。所以,“定”字应指坚定不移。“知止而后有定”即是说,能对归宿有明确的了解,然后方能坚守不移。

3)能静——动机纯正,心不妄动

“静”是静心。朱子《大学章句》释“静”字说:“静,谓心不妄动”。对于“静”,《礼记》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论语》也说:“仁者静”。道教的北派全真道认为清静是修道的基础,故奉《清静经》为玄门日诵课之首,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4)能安——身心安详,从容有度

“安”是随处而安稳。朱子《大学章句》释“安”字为“安,谓随处而安”。《管子。内业》进一步谈到“安”和“静”、“定”的密切关联:“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静。”又曰:“圣人与时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再曰:“正心在中,万物得度。”最后则是“德成而智出”。

5)能虑——思虑周到,驱除偏见

“虑”是思考精审。朱子《大学章句》释“虑”字为“虑,谓处事精详”。

6)能得——合理选择,心安理得

“得”有完成、达成的意思。朱子《大学章句》释“得”字为:“得,谓得其所止”。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一个思维程序运行的过程。现实当中,特别是网络当中,程序是饱受病毒侵扰的。软件是可以由低级升级至高级的,但人是如何升级的呢?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本身就是境界,要想进入这个境界首先要知道“止”,有了“知止”下面的程序才得以运行。现如今的人是很难有真正的机会来认真总结自己的,想得到“知止”的难度与得到通过思考之后的“有所得”的难度是基本相同的。甚至难度更大。难就难在人士很难“知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