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可秀谈起李小龙视频:国十条能否稳粮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7:00:54

郑风田:国十条能否稳粮价?

 

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要端在中国农民手里。如何让农民继续为我们端饭碗?要多多地给他们一些补贴,让他们有积极性种粮,这次的国十条就很给力。

 

对华北地区的农民来讲,今天是“双喜临门”:一喜当然是老天爷,给了一场及时雪;另外一喜是”国十条”给的“真金白银”。日前国务院出台“十条措施”促进农民粮食生产,不但抗旱给钱,施肥也给钱,今年的粮食收购价格也提高了。这么给力的措施,能否能够真正促进农民多生产粮食?答案是有效果,但不要期望太大。

 

据新华社的报道,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上警告,当前的粮食生产,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份冬小麦主产区旱区持续发展,而且据预测旱区降水将继续偏少,主要江河来水总体将继续偏枯。种粮成本上升,农民种粮效益下降,以及一些地方出现放松粮食生产倾向。中国在粮食连续7年增产后,盲目乐观情绪有所滋长,麻痹懈怠倾向有所抬头,对困难和挑战估计不足。中央政府会在先期安排的40亿元基础上再安排20亿元,用以改造旱区大型灌区骨干工程与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根据需要也会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和灌区田间工程。实施上述政策,中央安排资金67亿元。会议出台了10项扶持农民粮产生产,其中包括将政府今年对三类稻谷的收购价提高约10%至20%。

 

其实天气最给力。

对于那些面临大旱不愿意抗旱的农民来讲,这些激励措施当然有作用,但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天气。如果天气还是不下透霜的雨,仅靠这点补贴,补了一时,但补不了几个月。不过俗话讲“春雨贵如油”,这两天的雪如果能够下得足够大,使小麦熬过冬眠期,越冬后再来几场小雨,小麦就没太大问题了。如果还是动不动一两个月不下雨,那可就悬了。目前眼见春节已过去,由于城乡工资差距巨大,这么一小点补贴难留农民工到城市打工的热情,对1亿多在外打工的农民来讲,他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去城市挣钱。留下种地的主体,还是那些过了35岁,失去打工机会的农民。

 

种地为什么对农民最没吸引力?

目前种地对农民基本上没有任何吸引力,北京郊区的农民都不愿意种地,天天在盼拆迁呢。这都是砖家们天天鼓吹的结果,要加大补偿。问题是只补偿了失地的农民,而那些种地的农民其实对国家的贡献比失地的农民大多了.要是大家都不种地,用地盖房子,保准这个国土上最“贵”的一定是粮食。目前北京四环内一亩地建房的收入与种小麦的收入差价应该是30万倍以上。上次坐出租车,司机是北京最远郊县延庆的农民,问他家还种地不,他讲“打死也不种了”,每亩玉米,一年下来只收入200多元,还不如开出租一天赚的。出租车还是北京最不赚钱的职业之一呢?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种地农民收入是一个什么状态?

 

 

警惕:“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目前各地政府就在拚命宣传本地大旱,因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叫得越响,可能分得的抗旱资金就越多,至于农民真正地能够拿到多少,也没有人去查。去年大旱,贵州的干部们只后悔没有云南喊得响,所以拿的补贴少许多。其实最该惩罚的就是那些灌溉设施最差的地方官员了。如果早早地动员农民把“储水于民”的设施修起来,也不至于到了现在没有水浇灌了。其实我一直在讲,全国有60万个行政村,目前灌溉最差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些村庄了,上世纪50-70年代,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指导下,全国每个村庄都修建了好几个水塘,在夏季下雨时,能够把雨水下来,大大缓解了农民用水难、储水难问题。而目前的水利部门,眼睛只盯着大工程,把钱都投到大江大河,投到工业用水、城市用水、发电用水上了,而真正最困难的是农民用水,由于分散,由于难有大程,就没有人会管了。只有把60多万个村庄的储水设施修好了,才能够真正解决目前一不下雨就旱,一下雨就涝的困局。但今年的1号文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把钱都投到为县城等工程上去了,村庄水利不给力,对解决干旱是没有用的。

 

国际机构唯恐天下不乱。

据美国《纽约时报》2月8日报道,FAO官员发出警告称,中国正面临严重干旱,可能给世界粮食市场造成影响,因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罗伯特-S-齐格勒说,“中国粮食形势对全球其它地区有着重大影响——如果中国被迫从国外进口粮食,将对世界粮食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中国拥有的2.8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具备足够购买力应对粮食短缺情况。他们可以买到他们想买的任何东西,出价可以高过任何人。 中国干旱对全球粮食价格和供应的影响,可能会给主要依赖进口粮食的国家带来诸多问题”。目前的国际机构一直在炒作,“中国北部久旱歉收,全球小麦价格看涨”,还炒作:如果中国的农业基础设施与生产力不能显著提升,随着中国变得富裕,粮食需求提高,国际粮食价格将始终在各种话题炒作下,面对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

其实这些机构忘记了,中国实质上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并不多,当然大豆除外。这些国际机构,唯恐天下不乱。为什么欧洲、美国有那么多的土地在休耕,在闲置,他们不讲。如果这些国家多拿出一点地来种粮,全球粮食安全什么事都没有了。国际机构不是出钱出力帮助中国的农民来抗旱,而是借机声称中国干旱要对世界粮食市场产生威胁,那些国际投机机构心里又该乐开了花。去年他们全球粮价狂涨的罪名都扣到俄罗斯人头上,今年是不是又瞅着中国不顺眼,扣到中国人头上?国际投机机构又要趁机轰抬国际粮价,借机大赚一笔了,这是他们一贯的做派。

 

这次的国十条是否能够稳定粮价?很难讲。有关食品价格上涨与通胀的关系,谁是因谁是果一直争论不休。其实我更认同粮食价格上升,根源在于货币发行量过大。目前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利益,我国一直在维持低粮价政策,但不能脱离货币政策让粮食价格维持在低位。因为这样的政策对农民伤害太大,什么都涨,不让粮食涨,谁还种粮?

 

   

国务院常务会议促进粮食生产的十项措施:

  (一)扩大冬小麦抗旱浇水补助范围,补助标准仍为每亩10元。

  (二)实施冬小麦返青拔节弱苗施肥补助,每亩补助10元。

  (三)中央财政预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冬小麦主产区农民购置抗旱急需的水泵、喷灌机械设施以及其他抗旱节水机具补贴,增加抗旱机具数量,提高旱区农机装备水平。

  (四)实施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补助。在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的800个县和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源头区的200个县,全面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2000个规模化的专业化服务组织,中央财政每个补助25万元。

  (五)实施东北水稻育秧大棚补助。中央安排5亿元资金,支持东北三省新建水稻育秧大棚20万栋。

  (六)实施西南西北玉米覆膜种植补助,补助面积5000万亩,每亩补助10元。

  (七)扩大旱区县级抗旱服务队补助范围。在原定受旱严重6省600个县级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补助的基础上,在增加补助旱区200个县,每县补助200万元,用于购置抗旱应急拉水车辆、移动抗旱浇地设施等。

  (八)加大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先期安排受旱严重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于节水改造中央投资40亿元的基础上,再安排中央投资20亿元,继续用于旱区大型灌区改造骨干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根据需要可主要用于抗旱应急水源和灌区田间工程建设。实施上述政策,中央安排资金67亿元。

  (九)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2011年生产的三等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02元、107元、128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9元、10元、23元。

  (十)组织实施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增加奖励资金规模。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扩大万亩示范片范围。增加一事一议奖励补助资金,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组织农民新建和修复农业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