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默斯小镇 电影:初游重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38:57

初游重庆

         

2010年11月下旬,我第一次来到重庆。早就听说,重庆是山城、雾城,也是火锅之城。心里充满了期待。特别是很想品尝一下重庆的火锅,口水不禁流到胃里,刺激着胃液的分泌。


由于没买到青岛直飞重庆的机票,只好从上海转机。飞机飞抵重庆上空时,已是半夜。从飞机上俯瞰重庆市区,一片灯火通明。主要街道的“灯龙”,在高空中看得异常清晰。尤其是长江和嘉陵江上的几座大桥,璀璨的灯光在黑黢黢的江面显得格外醒目。

有人说,不看夜景,未到重庆。巴渝老十二景中有一景叫做“字水宵灯”,新十二景有叫“山城灯海”的,都与重庆的夜景有关。层层叠叠的灯光把山城点缀得格外艳美。清人王尔鉴有诗赞云:“高下渝州屋,参差傍石城。谁将万家炬,倒射一江明。浪卷光难掩,云流影自清。领看无尽意,天水共晶莹。”将山城的夜色之美,描写的淋漓尽致。可惜的是,由于相机放在行李箱内,没法拍到这绚丽多彩的画面,成了我初来重庆的一大憾事。


如果说美丽的夜重庆是一颗璀璨晶莹的夜明珠,那么山城的雾,就是这颗明珠上的一层光晕,让这颗明珠显得格外朦胧、格外飘渺。早晨,在晨雾中醒来。满目都是“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大雾黄”。下午时候的朝天门码头,更觉得“细雨蒙蒙江雾昏”。


浑黄的长江水与青绿色的嘉陵江水在漫漫雾气中交汇、激荡、融合。本应该是一黄一绿泾渭分明的江水,让人满目迷茫,一眼的混沌,看得不十分真切。远处的江桥,也是若有若无,朦朦胧胧。对岸的重庆大剧院,那一排犹如琴键的绿色建筑,也昏昏然如梦似幻,看不清楚。灰蒙蒙的雾天,让人很压抑,似乎心都是灰蒙蒙的了。在重庆的几天里,我们基本就没见到太阳的模样。直到离开的那一天,太阳才从浓雾的包围中奋力挣扎出来,既不明亮,更不耀眼,昏沉沉的难当骄阳之威名。

重庆的雾,不仅使人郁闷,也会令人身体不适。浓重的湿气,让重庆人的饮食中不得不多出了一样御寒祛湿的法宝——弥漫着浓浓麻辣味的红油火锅。据说,重庆的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的朝天门,曾是重庆回民的屠牛之地。牛的内脏都被回民弃而不用。于是在江边码头上的贫苦纤夫和船户们便将这些牲畜内脏捡拾回来,洗净放入锅中,加上辣椒、花椒、姜、盐等调料,煮而食之,即可果腹,又可驱寒祛湿,逐渐就形成了今天的重庆牛肚火锅。


也有人说,火锅是成吉思汗在不断征战中的发明。这些传说,或许都有其道理。而我一直顽固地认为,火锅可能起源于钟鸣鼎食的商周时期。彼时的各种青铜鼎均是饮食器皿。古人就鼎而食,应是近代吃火锅的渊源。


自古至今,火锅美食就极具诱惑力。下至贩夫走卒,上至达官显宦,都喜食火锅。传说清朝乾隆和嘉庆皇帝好摆火锅宴,动辄数百上千个火锅大宴群臣,其规模可谓壮观之极。现代的川渝火锅店遍布世界,为世人带来无尽美食,被天下所赞美,自应为重庆人引以为傲。而这火锅,当以重庆本地的老火锅最为正宗。当地的朋友说,重庆人一年四季都吃火锅。尤其是到了夏天,那光着膀子,浑身大汗猛吃火锅的情景,可谓重庆特有的一大胜景。

在久负盛名的德庄火锅店,德庄毛肚、德庄汤和德庄酒被称为“德庄三宝”。红汤、红油、红辣椒,一直是重庆火锅固定不变的符号。那一锅火红的红油汤散发着一阵阵浓郁的香气,让人不禁食指大动,胃口大开。


毛肚、鸭肠、羊肉、肥牛在滚烫的红汤里一涮就熟,蘸下油碟,吃到嘴里,一股麻辣鲜香的滋味直冲脑门,嘴一下子就辣麻了,不停地唏嘘,不住吸溜着哈气。特别是吃不惯辣椒的人,赶紧猛喝一大口酒,让嘴里迅速灭火降温,一会就辣得满头大汗,真应了那句“重庆吃顿饭,要流一斤汗”。大家你涮我捞,互相打趣着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大呼着痛快过瘾,忙得不亦乐乎,吃得热火朝天。


在重庆的几天里,辣椒和火锅几乎一直陪盼着我们。那种特有的麻辣滋味让人久久难忘。一直到多少天以后的现在,嘴里还口水直流,回荡着那浓浓的麻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