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苑小学一年级四班群:生我养我的村庄——小停村见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2:43:07

小停村见闻

 

周友斌

 

在河津,小停是个有名的村子。这个名气可能与它的地域风物以及特殊经历有关。
    小停村位于河津市东南约二十五里,村子三面环沟,中间还有一条横贯东西的沟壑,将村子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原先,在沟南还建有坚固城墙,内设战壕工事,中有城楼矗立,形同屏障,是易守难攻的天然工事。也因为这天然的工事,在六十多年前那场抗战中,小停村人曾遭受一场大劫。从1938年日寇入侵河津,到1943年攻破小停村,期间,河津县大队在此与入侵敌人交战十余次,日寇屡遭惨败。1943年11月19日,侵占晋南各县的日军数千人包围小停村,与驻在该村的河津县大队400余人激战,从中午打到夜晚,县大队寡不敌众,乘天黑全部从沟里转移撤走。第二天,日军进入该村进行大烧杀。在那场劫难中,日寇共烧杀村民108人。就是有名的“小停村惨案”。
    如果说那桩“惨案”是小停人心头的一道不愿触及的伤痕,那么,村中那座至今保存完好的明代舞台,却应该让他们引以为骄傲。该舞台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13),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一九六七年再次重修。整个舞台建筑古朴大方,飞檐斗拱造型典雅,通梁花板上的浮雕、透雕,工艺精湛,花草尺虎等形象生动,台前两侧看墙上的砖雕也很精细悦目。据村中老人回忆,在舞台两边的翅墙上,原来分别绘有精美图画,内容是姜娘娘抱火斗,炮烙柱火烧梅拍等封神故事。为荣邑画师所做,其工力深厚,构图雍容大方,人物造型古雅有致,可惜被毁。
    小停村明代舞台还有“声闻十里”的美誉。舞台高约九米,座南面北,建于全村最高点,背后凌空三米,座临沟壑。台后墙开有直径二米左右的两个圆窗,风格与别处有所不同。听村人介绍,在过去没有音响的情况下,五里之遥都可清晰听到演员唱腔和台词。凭直觉猜测,这可能与舞台的居高地势及建筑结构有关。相信应该有一些科学原理吧。
    从舞台后墙陈旧斑驳的白灰墙壁上,可以看到早先戏班名演的题字,有“万历四十八年建”、“开台八大本”等记述,明确时间落款的可见有:咸丰、同治等等。据墨遗萍所著《蒲剧史魂》记述:“万历末,凡戏台新建,或重修,工竣,必演‘开台戏’,如与神庙一齐竣工,则称‘开光戏’(画师给泥胎点睛)。据河津小停村戏台提笔,有万历四十八年建,荣邑(荣河)新盛班到此一乐也。开台八大本:《光武山》、《珍珠山》、《鸡鸣山》、《破华山》、《鸡家山》、《天台山》、《黑风山》、《少华山》。又据好事者民间传言,谓此台新成,荣河戏班‘拿竿子’(宋代舞队有‘竹竿子’为主事者,此其遗意)的‘揽头’一到,立允两事:其一,箱子管包‘齐’是新的;其二,开台管保演够八大‘山’。但结果,箱子很旧,只有四个标子‘旗’(齐)是新的,《珍珠山》不会演,临时旋编了个《珍珠衫》以冒充之。然《衫》更优于《山》,遂即了事,贻为笑谈之资矣。”
    在小停村南的沟崖间,还有一道被村人称为“南天门”的自然景观,也令人称奇。这是一道由西向东延伸的长崖,长约300米,高约80米,厚为40米,其形状活像一条巨龙盘踞其间。在这长崖的中央,有一道自然形成的土门,其高6.5米,阔为5米,因为形状如门,村人将其称为“南天门”。据说此门不知经过多少次大小地震和风吹雨打,土门上边的脊梁从不脱落、坍塌,千年百世永不变形。真是鬼斧神工,自然天成。秋夏时节,通过乡间逶蜒弯曲小道在此门下经过,总有一股凉风习习吹过,让人感觉身在仙境。
    关于“南天门”,在当地还有一个神话故事。据说东海有条孽龙到凡间胡作非为,违犯了天条。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赦令二郎神杨戬前去降服,几经鏖战,终于到此降服孽龙。鏖战中,哮天犬在孽龙颈项处咬了一口,形成此门。名为南天门。这传说看似牵强,却无疑给这一带增添了不少灵气和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