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轰炸:拥有持续上市融资渠道的香港市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53:43
拥有持续上市融资渠道的香港市场

                                    ■ 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任光明

    香港市场市值在去年年底已超过1万亿美元,在亚洲排名第二,全球排在第八位。香港市场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这几年以来它的融资能力较强,香港市场市值在全球的排名中高于香港市场在全球的排名。比如去年香港市场总融资377亿美元,这个数字在全球排在第四位,排在东京的前面、纳斯达克的前面、也排在了欧洲交易所的前面。这些地方市值比香港大得多,但在融资方面香港做的是不错的。2004年,香港融资能力也是在全球排在第四位,这个融资既包括首次上市的公司,还包括上市以后的再融资。
    我曾在2005年年初的时候就说过,如果大家2004年有机会买香港股票的话,我恭喜您,您很可能赚到大钱了。现在我还是说这句话,去年买香港股票也恭喜您,您很可能也赚到钱。这两年香港的市场表现还是不错的。去年有一个特点,就是新上市的融资比例比较大,所以去年是在这几年里唯一的新上市所占的比例大于上市之后再融资的比例。过去几年香港市场基本上都是新上市融资占整个融资规模1/3左右,上市之后再融资占2/3左右。这就是香港市场的主要特点,有一个持续的上市融资渠道。
    去年有10个最大的项目,其中4家是在香港上市,并且这4个只在香港一个地方上市就实现了成功的认购,这是我们目前比较强调的一点。去年以前大家感觉到如果一个巨型的项目在香港上市,通常会选择另外一个地点两地同时上市,比如选择纽约或者伦敦。但是去年一些巨型的融资,比如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等,他们选择上市的时候只选择香港一个地方,全球认购依然很顺利,这显示香港证券市场已经能够单独接纳这些巨型规模企业所上的项目。
    我们讲上市时,经常会提到一些巨型企业,包括一些巨型的国企。是不是说香港市场主要就是这些巨型企业,或者在这个市场上我们只关注这些大的企业呢?其实不然。如果您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刚上市时大多数还是一些中小型公司。比如说拿融资1亿港元做一个小项目,拿10亿港元做一个中型项目来看,在过去两年里有70%的公司在上市时都是规模比较小的,都是一些中小型的上市项目。一些巨型的上市项目,融资大于50亿港元的,在数字上占的比例相对比较低。
    从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情况看,内地企业共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就是公司在中国境内注册,通过中国证监会的审批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第二类是红筹公司。主要是中资控股的公司,他们通过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第三类是一些内地的民营企业,他们采取了跟红筹公司相近的上市途径,也是通过在境外注册香港上市,但由于不是中资控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红筹,我们把它叫做内地非国有红筹公司。
    至2005年年底,这三类公司加起来在香港有335家,占整个市场上市公司总数的30%,这些公司市值占了整个市场40%左右。从每天成交来看,占的比例达46%。就是说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以后是比较受欢迎的,每天市场成交50%都是买卖内地公司股票。买卖踊跃表示这个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再融资,利用证券市场充分地发展。
    因此,上市之前一定要选择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地方上市,这个地方的人一定要关注你这个企业。关于融资额,我只讲一个数字,自1993年第一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至去年底内地企业在香港总的融资额接近1100亿港元,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我们比较一下,在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交易所上市的内地企业情况看,去年还是最多的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香港37家,新加坡是22家,美国6家,英国只有3家。再看一下融资额,37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总的融资额为193亿美元,22家内地企业在新加坡上市总的融资额不到4亿美元,在美国上市的6家融资额是10亿美元,在英国上市的3家融资额为2000万美元。由此可以看出来哪个市场是内地企业最多选择的,哪个市场是中国企业上市比较热衷前往的地方。
    香港市场有一些上市规则以及对上市公司的主要要求。香港交易所现有两个板块,一个是主板,一个是创业板。主板就是为比较大型的、基础比较好、有盈利记录,并且是多元化的公司提供的板块;创业板是为有一定的增长潜力,同时主营业务比较单一,目前还没有很好的盈利记录的公司提供的板块。在这两个板块上市审核的程序大致一样。在主板上市有三个模式可供选择,企业只要满足其中任何一个就可以认为这家企业在这一点上满足了上市规则的要求。
    一是盈利测试。这是企业所采用最多的模式。盈利测试就是这家公司一般至少有三年的业务记录,这三年中来自主营业务的税后利润之和不少于5000万港元。这5000万港元有一个划分,前两年之和不少于3000万港元,最近这一年不少于1000万港元。如果某公司准备发行H股到香港上市,就是内地注册到境外上市,盈利测试就要采取中国证监会关于主板公司在境外上市的指标。这个指标就是所谓的“4、5、6”三个数字。“4”表示该公司净资产大于或等于4亿元人民币。“5”就是该公司上市的时候融资额要超过5000万港元;“6”就是该公司上市之前一年利润要大于6000万元人民币。
    二是市值收入测试。这个模式是前年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时新加的,专为一些市值比较大的公司提供的选择。这些公司有可能规模比较大,虽然目前还没有盈利,但是有很好的市值。如果有很好的市值并有很高的营业收入,也可以采取市值收入上市。要求是上市时公司的市值需大于或等于40亿港元,并在最近一年的业务收入要大于5亿港元。能够满足这样标准的企业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只有个别企业采用这种方式上市。
    三是如果公司市值大于或等于20亿港元,最近一年的收入大于或等于5亿港元,以及前三年累计现金流入大于1亿港元,也可以认为它满足测试条件。
    除了对盈利和收入指标的要求之外,上市还有别的要求。比如主板要求企业要有三年的营业记录,必须有相同的管理层运作项目才可以。就是说过去三年里核心管理团队不能有变化,不是说不能有人走,但是走的人一定不是核心管理人员。这将决定一个公司上市之后,接下来公司的运作模式跟以前会不会有所变化?能不能沿着过去三年比较成功的轨迹发展下去?所以要求公司三年以内管理层比较稳定。
    再一个要求就是在上市前一年完整财务年度里公司的股东结构不能有大的变化。创业板的要求要低一些,没有盈利记录的要求,营业记录只要两年,也并不需要满足证监会提出的“4、5、6”的要求。
    关于企业治理方面,上市公司有大有小,业务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时间有长有短,在治理方面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模式让所有公司执行。所以港交所制定要求时采取比较务实和灵活的态度,于是我们设了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个层次,上市公司必须达到企业治理方面的某些规定。包括如会计师必须达到上市的工作经验;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两个职位不能同一个人担任;建一个最佳常规,独立非执行董事必须占到公司成员的1/3等等。第二个层次,公司可以不达到其中的某些要求,但必须在年报里进行披露,并解释理由。第三就是只给一个建议,如果说现阶段不想采纳也没关系。
    投资者都很关注公司的治理水平。根据调查显示,如果一家公司治理水平比较高,投资者愿意付出比较高的溢价,当公司股价比较高的时候融资成本就相对比较低。因此,建立一个好的企业管理制度肯定会给公司带来一些成本,增加一些麻烦,但是它最终会改善公司运作,提高公司效率,也提高公司在整个市场上的地位,对公司整体机会的发展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