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杀穆斯林: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及学习社会的国际观念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46:05

[摘  要] 终身教育观念有着古老的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60年代将终身教育列为国际会议的议题;进入90年代国际社会的一个突出的趋势在于从"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化。为保证终身学习,国际社会致力于学习化社会的构建。
   [关  键  词] 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  学习社会
   [作者简介] 崔宝峰,澳门成人教育协会理事长

International Conceptual Development of Lifelong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and Learning Society
Cui Baofeng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1960's it was entered into the agenda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by UNESCO. The 1990's saw a turn from "lifelong education" to "lifelong learning" as a prominent trend of the worl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wor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to ensure lifelong learning.
  Key words:
   lifelong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learning society
  Author:   Cui Baofeng, Chairman of the Adult Education Council of Macao

一、国际"终身教育"自古至今的发展
  终身教育观念有着古老的历史,我们中国古语就有:"活到老、学到老"。至圣孔子就主张"学而不厌";庄子也提到"吾生有涯,学也无涯"。日本很早就有"修业一生"的观念;盛行中东的回教教义也有"一生教育自己使自己完善"的条文。古代西方教育家柏拉图就强调"终身追寻知识"才可达至"哲学王"的理想境界。
  在教育史上,许多国家的教育家和思想家都倡导终身教育观念。捷克的夸美纽斯就主张学习的程序从生至死分为七个阶段,并建议了在不同阶段所需的教育任务,这是一个早期较有系统的终身教育构想。英国思想家欧文在他的《新道德世界》一书中,要求对所有人进行分龄教育,并具体对同年龄人士的教育职责区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整个寿命的教育",以期使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他还进行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及"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3年开始将终身教育列为国际会议的议题。负责提议案的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郎基于过去数百年来,将人的前半生定为学习,后半生为劳动的思想是不科学的。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每个人从生到死的一生中继续着的过程,因此应建立一个整体性的教育制度,方便任何年龄的人士在有需要时学习。1970年"国际教育年",教科文组织更大力发展终身教育,着手组织了49项与终身教育有关的工作,并出版了郎格朗写的《终身教育引论》一书。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报告书《学会生存》,此书至1975年已相继被译成32国文字,与《终身教育引论》同成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传统的学校教育已不能应付急剧变动的社会需求;全面的教育制度要冲出学校的概念而重新建立;教育不能止于将有限的知识及一整套不变的价值道德观念,由教师去传授。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教育,是要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批判能力、适应能力及具主动性的"人"。因此"学"的概念在教育过程中比"教"的概念变得更为重要,教师"辅助"和"引导"角色也比传统的"传授"角色更重要,而终身教育是强调教育制度要保障任何年龄的人在有需要时均可以得到学习机会之提供,并强调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之相关性及整合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根据各国刊载有关资料综合成20条"终身教育公理":
  ⑴"终身教育"这个概念是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的。这些术语的含义和对它们的解释基本上决定了终身教育的范围和含义。
  ⑵教育不是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便告终止,它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⑶终身教育不限于成人教育,它包括并统一所有阶段的教育,而且全面地看待教育。
  ⑷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⑸家庭在终身教育过程的初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学习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
  ⑹当地社会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从儿童与它接触时开始的。
  ⑺中小学、大学和训练中心之类的教育机构固然是重要的,但这不过是终身教育机构的一种。它们不再享有教育的垄断权,也不再能够脱离其它社会教育机构而存在。
  ⑻终身教育从纵的方面寻求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⑼终身教育从横的方面寻求教育的统合。
  ⑽终身教育与拔尖主义的教育相反,具有普遍性,它主张教育的民主化。
  ⑾终身教育的特征是:在学习的内容、手段、技术和时间方面,既有机动性又有多样性。
  ⑿终身教育是对教育进行生动有力的探讨,它促使人们能够适应新的开发,自行变更学习内容和学习技术。
  ⒀终身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⒁终身教育有两个领域,即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这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
  ⒂通过终身教育来实现个人或社会的适应机能和革新机能。
  ⒃终身教育实行补正的机能,克服现行教育制度的缺点。
  ⒄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维持和改善生活的质量。
  ⒅实施终身教育有三个主要的前提条件:提供适当机会,增进学习机会,提高学习能力。
  ⒆终身教育是把所有的教育组织化的原理。
  ⒇在付诸实施方面,终身教育提供一切教育的全部的体系。 二、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国际动向
  70年代末期,罗马俱乐部倡议"革新式学习",强调每个人均应以新的信息去比较以前由经验累积而发展出的现存思维系统去创造新知识,再将这些新的知识联系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后才应用于寻找创造性方式去解决与人类未来有关的问题。
  进入90年代,联合国经合组织更进一步以名为"终身学习年代"来临,倡议以下教育策略以保障会员国的经济及社会利益:
  ⑴在"终身学习"的框架内应连结正规及非正规学习,以公平地平衡不同学习领域之重要性。而学习更应多利用现代化媒体,并需在每个人的生活及工作环境中得以进行。
  ⑵利用多元化的"终身学习"途径去发展所有人的潜能及能力以适应现代世界里的生活。
  ⑶在一个"学习社会"内,应于每个角落均建立开放式学习机会,更要以辅导及信息服务等机制给以支持。
  ⑷保证所有相关机制均应投入执行"终身学
习"所需的一切教育改革。
  为此,欧洲25位部长连同澳洲、加拿大、日本、墨西哥,新西兰及美国的代表于1996年1月16及17日会议中达成协议,共同将教育战略性模式《由教育转到学习》以体现"终身学习"的精神。更确认实践"终身学习"乃是《为了生存而作出的全球性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部长们以"全民终身学习"作为将来教育政策的指导原则。
  ⑴基本宗旨是要改善绝大部份人的"能力"去适应全球性的人口生活状况的转变,更要使他们有能力去引发有需要的转变及改革。
  ⑵因此,各种不同的技能发展是需要由非正规及正规教育领域的合作去提供,而他们必须共同建立起一种新的学习文化。
  ⑶"全民终身学习"的基础需要在他们的儿童及青少年期奠定。因此,学前教育及学校教育必须协助及启发儿童去实践"终身学习"。
  ⑷在现代化社会内,要将学校内的学习结合开放式学习,除了现行灵活性及跨科目教学外,需有适当的教育条件和设施去使"学习"变得个人化及多元化。
  ⑸应用现代信息及科技的个人学习"途径"开放,需要扩展教育辅导的服务去支持个人对生活及工作需要之不同学习机会。
  ⑹教育机构、教师、辅导员及其它参与推广"学习"之人士必须专注于实践"全人类的终身学习"以体现他们对此目标之认同及其应担当的角色。
  ⑺建立在这方面的投资及财务支持系统也是同等重要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的会议上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书强调了"学习"及创造未来"学习社会"的重要性;学习者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及学会生存"是未来教育与学习的四大任务。委员会强调了下列教育改革是必须在21世纪初要开展的:
  ⑴正规中小学教育需发展有需要的知识、态度、能力及动机启发机制去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
  ⑵"学习社会"这个"可行的乌托邦"是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及天分去学习;不论时间、不论地点及不论方式。最终结果要使任何人均可以根据其生活及工作之情况来实践学习。
  ⑶提供不同的正规及非正规学习机会去满足不同人士的天分及学习需要;只单方面选拔及颁发学历的教育系统已是落伍的机制。
  ⑷争论"学习应是正规或非正规?","教育系统应是精英或普及?……"已无必要,实际上应以结合方式去处理,并应提供及认可多种有共同价值的学习途径方为妥善解决办法。
  ⑸技能的发展需协助培养个人的独立、个人思考及决定能力、个人的创造性及自学能力。为此,个别学习者应以独立的态度去负起组织其个人的"终身学习"的责任。
  ⑹现代化的信息及传播科技需应用去强化终身"自向式学习"。
  ⑺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均应支持一些共同价值取向,包括人权、文化互存、保卫和平、民主、支持弱势群体及保护环境。
  ⑻教师的角色及其概念均要重新定位去适应:"纯教学"将会被学校及校外教育活动的平衡发展所取替。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成人终身学习宣言》,向全世界政府、成人教育机构及成人教育人员呼吁,成人教育应以激发、鼓励、引领及辅导成人去"主动终身学习",而不是去"教"他们知道什么知识和做哪些事情,而且宣言强调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领域合作。 三、保证"终身学习"的"学习社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报告书中提出了"终身教育"及"学习社会"两个互补的基本观念。如果一个人可以获得"终身教育",就必须有一理想的"学习社会"去提供各种教育(或学习)的机会,以满足其生活上或工作上的需要。因此"学习社会"内的所有组织及结构,无论其性质是经济性的、政治性的、社会性的也好,都要有提供"教育"的功能,而不单以传统观念期望学校去提供制度化的教育。

  高等教育领域以其学术性的优势,率先对"学习社会"观念作出正面响应。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的《迈向学习社会》报告书中强调了"学习社会"要包括建立回归/回流教育制度、开办及利用社区学院、远距离教育及开放大学。
  无论欧洲经合组织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90年代发表与"终身学习"有关的重要文件均再三强调"学习社会"的重要性。其中描述"学习社会"的理念为:
  ⑴在一个"学习社会"内,应于每个角落均建立开放式学习机会,更要以辅导服务及信息服务等机制加以支持。
  ⑵向"学习社会"理想迈进,于其内之各个组织及个人均应变成学习的资源,并藉此达到强化个人的能力去适应其生活。
  ⑶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亦强调要迈向"学习社会"的途径应包括下列要点:鼓励获得新知;促进学校与企业界紧密合作;促进社会的统合;照顾弱势群体;精熟三种语言及兼容资本投资与人力训练。欧洲共同体并将1996年订为"终身学习年"。
  ⑷"学习社会"这个"可行的乌托邦"是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及天分去学习,不论时间、不论地点及不论方式。最终结果使任何可以根据其生活和工作情况来实践学习。
  综合各国际组织的文件及报告书,"学习社会"可以说是为保证所有人能有"终身学习"机会的一个理想环境。这个环境无论于何时、何地、为何人,何种学习需要均提供"学习"机会,并应设有各种层次、各种形式及各种支持服务以满足每一个人的生活及工作上的"学习"需要。
  要迈向学习社会,应包括以下的构建内容:⑴理念的构建:包括普及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教育社会化的理念、强化人为中心的理念。⑵学习组织与制度的建立:包括家庭、社会、企业、政府机关、民间团体……等均成为学习组织。⑶学习自学的构建:包括网学化、随机化和自动化。⑷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包括客观及科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马叔平.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 胡梦鲸. 终生教育典范的发展与实践. 台湾:师大书苑,
1997.
  [3] 谢国东,赖立. 构建学习社会.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7.
  [4] 台湾教育部门. 迈向学习社会(推展终身教育、建立学习社会),
1998.
  [5] 北京教育所研究院. 终身教育理论与成人教育实践.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9.
  [6] 何厚铧. 知难而进 共创新机. 参选澳门特区首长政纲,
1999.
  [7] Seiichiro Miura,Tomoko Matsushita,Masayuki Naka-mua. Lifelong Learning in Japan.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in Japan,
1992.
  [8]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No. 3-5,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