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军乐25首:结合《养生》节目谈人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53:22

三七粉的妙用

(2010-04-25 09:13:16) 上周的时候,我有天刚刚录完《天天听讲》,正从北京电视台往外走,到了大门口,被一位中年妇女一把拉住,无论如何都要我给她家里打电话。我最近经常遇到这种事儿,路上突然背老大妈拉住不放,非要看病不可,我都要解释,要找附近的医生看。但是这位要给她家打电话我很奇怪,其实当时我刚刚录完节目,出了一头汗,站在风口那儿,实在是想立刻打车回家,但是人家一定有事儿啊,于是就等她给家里打电话,她立刻用手机给家里打了电话,然后把电话递给我,我一听也很好奇。

原来,她家里有位老人,患心口疼痛,老人自己说有三十年了,四处求医,没有效果,结果从电视里看到我在《养生堂》讲述的三七的故事,于是买来了三七粉,开始服用,结果,几周以后,这个病居然好了,她说:三十年的老病,居然这么个小小的药物就给调理好了,简直是奇迹啊。真是感谢你。

这让我很高兴,因为解决了老人的问题,这些天我陆续收到了很多关于服用三七以后改善健康的事儿,也让我很开心,为了让大家都了解三七,我把这期节目的字幕给整理了一遍,贴在下面,大家可以看看。

 

我们知道,张锡纯对于本草有着非常深厚的研究,张锡纯是民国时候的名医,他的老家在河北的盐山,他们家边上有一个村子,这天,村子里发生了一件事,把大家给吓坏了。

原来,这个村子里有一个小孩是个牧童,这个牧童,放这个牛去了,不是他一家放,好多牧童,待在草地上大家玩。

结果,其他几个牧童就起坏心了,说我们恶搞了一下这个小牧童吧,想恶作剧。结果他们几个商量好

一拥而上,把这个小牧童就给抓住了,抓住了怎么办呢?他两个胳膊就反剪的给绑上了,然后按着他脑袋使劲往下按,给按到裤子里边去了,塞到裤裆里去。这是一个恶作剧,他们管这叫“看瓜”,小孩这么按下去,这个恶作剧

大家一看好玩,两个手绑着动弹不得,然后这么憋着他,大家觉得好玩,都哈哈大笑。

大家可不要小瞧这恶作剧,恶作剧有时候有很坏的影响,比如说我们以前经常这样:这个人坐在那儿,站起来说句话,我们把他椅子撤了,然后他往下一坐,咕咚坐地上了。大家想说这是个挺好玩的事,实际上就有这样的患者,曾经咕咚坐到地上,尾椎骨坐坏了,这个人造成瘫痪了,造成很坏的影响,所以这恶作剧大家不要小瞧。

这个孩子就是,这些牧童给他这么弄完以后,哈哈大笑很高兴,可是笑着笑,着看这小孩不出声了,没有声音了,这几个牧童害怕了,再一看这个人,他气息皆无,这小孩就晕过去了,气息皆无,这些牧童吓得赶快跑了,这要出人命了,出大事了,就跑去把大人喊来。

大人喊来一看这孩子,把他脑袋给拎出来,给他抚平了,这个孩子这时候什么样呢,是呼吸没有了,眼睛往上翻,身子往后挺,大家给他按着坐到那儿,给他胡噜后背,就捶打后背,就能稍微来点气息,这呼吸能够稍微有一点,但是这身体不行,就是说不出话来了,然后眼睛往上翻,这个时候大家都害怕了,怎么办呢,因为是邻村的嘛,就跑到另外张锡纯的村子来,把张锡纯给请来了。

张锡纯来了以后一看,说这个真是挺重的,一看这孩子连知觉都没了,翻着眼睛,怎么办呢?张锡纯就想到了一味药:三七。

 

三七粉大家知道吧,张锡纯在这个医案里边,用的三七分量还真不重,三钱,合现在 九克,分量不重,

冲水往下给他灌,那么,为什么张锡纯会开这味药呢?

原来,张锡纯认为:这孩子他是给憋在里边时候,他想喊喊不出来,结果伤了,有瘀血,这个气往上涌,产生瘀血了,这胸中有瘀血,所以他这孩子会神智不清,会造成这种情况,那么怎么办,张锡纯要化瘀,给他化瘀,结果,这个三七粉喝下去以后,没多大一会儿,这个孩子慢慢就开始恢复了,然后让他接着喝,没几天,这孩子没事了。

所以,今天我们就谈三七。

张锡纯他对中药的这个领悟特别深,他有个特点跟我们其他中医不一样,我们都是一般开方子,张锡纯不同,他除了擅长开方子,他在早年的时候他钻研本草,尤其中医一部经典,叫《神农本草经》,就是中医关于本草的最早的一部著作,张锡纯就钻研这本书,然后他发掘了好多,我们后代中医不知道的,或者忘了的这些功用,在《神农本草经》有记载的,在后世传来传去传没了,张锡纯又给发掘出来了,所以这是他对中医的贡献,因为有了这个功夫,所以他经常是用一味药去治病,然后呢用来用去他就知道了,这味药到底能治什么病,用多大量能治这个病所以他手下非常有分寸。

后来张锡纯在组方的时候,那这个方子组的就太精妙了,因为他对每一味药就像一个高明的大将,去派自己的士兵一样,调度有方, 所以他这个临床手段就很高。

今天我们就讲这个三七,看张锡纯怎么用三七的,三七的第一个功能就是化瘀血。

大家一定想问我们该怎么用三七呢?三七这味药,如果是化瘀血的话,就是三七碾成粉末,这个药店都有卖三七粉的,三七粉冲水服就可以了。

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下,这瘀血是怎么来的,大家可能听说过“瘀血”这个词儿,但是这个瘀血怎么来的,我给大家讲几点。

瘀血产生的第一个途径,就是跌打损伤,各种磕碰跌打损伤都会产生瘀血,比如这个孩子就是因为强力

把他给按在那儿产生瘀血,或者我们磕哪碰哪了,都会产生瘀血,这是第一个,经常看到就是皮下瘀血,就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

第二个瘀血产生的途径,大家记住了,气滞容易产生瘀血,正常我们人体这个气怎么走?是气推动它走,可是如果一旦气停滞了,中医叫气滞,停滞的滞,滞留的滞,就会产生瘀血,比如说我们生气,大家可能觉得生气跟瘀血没关系,但是您会发现,往往很多人生完气以后,会这儿疼那儿疼的,这儿有问题那有问题,这叫气滞血瘀。所以气滞会导致瘀血。情志不畅往往会造成瘀血。这是第二条。

第三条怎么产生的瘀呢?是因虚致瘀,因虚致瘀,虚怎么还能瘀呢,就是我发现,我在搞这个中医研究过程中发现,人随着衰老,瘀血的情况越来越多,比如我是搞舌诊的,我博士的课题就是搞舌诊的,我发现越到岁数大的时候,这个人舌像上瘀像越多,比如有黑斑 紫斑,舌下静脉粗,这都是瘀血的表现,年龄越大,瘀血情况越多,为什么呢?因为年龄越大,正气越虚,我们正气不足了,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了,这时候就会有瘀血,所以我认为瘀血是年龄增大,人体衰老一个表现,我们只要能把瘀血慢慢给它化除,人就能够延缓衰老,它是两个互相关联在一起的,我们只要拆开它一个,那个就会减缓发展,所以我认为活血化瘀,是延缓衰老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但是提醒大家的是:这个活血化瘀一定要在有瘀血的基础上,,你要看到这个人有瘀血的指征,然后给他用点活血化瘀的药,但是我们平时呢养生的时候,就不要让血停滞,我们尽量可以食疗的时候,用一些能够化瘀血的东西。

 

这里讲点额外的内容,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我家传的小方子,这个方子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有跌打损伤,尤其是骨头受伤了,比如说老年朋友一下不留神滑倒了,有骨折了,就用这个方子,这是我母亲传给我的,因为我们家是世代中医,我们的外祖父就是中医,他们一直用这个食疗的方子,怎么用呢?就是拿三七粉十克,每天的量这是,

每天十克,然后用鸡腿骨,我们老家那边叫鸡骨棒,就是鸡腿那个骨头把肉剔掉,光剩那个骨头,当然,可以稍微带一点点肉,我们买的时候,可以把肉尽量都切掉就行了,或者肉给其他人做菜吃。

这个鸡骨拿来以后呢,拿刀背把它给砸裂,砸开了。然后放入三七粉,一起熬汤,整个鸡骨给它砸裂就行,然后跟这个熬汤,可以放入一点盐和佐料。这个汤非常好喝,我自己就喝过,非常好喝,味道是微微带点苦,然后非常鲜,每天喝这个汤,然后这个骨骼,愈合的速度会非常地快,这个人疼痛感会非常小,效果非常好。我们家反正朋友亲戚,周围但凡有人问的,我一定给这个方子。

曾经有人做过分析,好像是三七能够把鸡腿中的,一些有效成分给溶出来,更有利于人体吸收,其实里面最起作用的,就是三七的化瘀的功能。 我们家就一直这么用来的,效果非常之好,大家跌打损伤,然后骨头比如说骨折或者是摔到了,可以用这个三七鸡骨汤。这实际上是一个化瘀的作用。

下面我们继续聊三七,有句话,说三七之功能,“直如神龙变化 莫可端倪”,这话是谁说的呢?这话是张锡纯说的,张锡纯一辈子他都在实践探索,这三七的药用价值,他用了一辈子,到最后他总结的是:三七的那个药用变化,简直太神妙了,像神龙一样,莫可端倪,他说我都没总结出来,三七到底有多少种用法,这三七太神奇了。

张锡纯认为:三七是味苦微甘性平,过去有人说三七是温的,现在我们认为三七的药性也是温的,但是张锡纯认为:三七药性一点都不温,他认为性平,他说我给患者用三七,没有碰到过患者产生热像的,比如说服了三七燥热不已的,他说没有,所以他认为性平,这是张锡纯对药物的探索,他认为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这是化瘀和止血同时进行的,病愈后又不至把瘀血留于经络,一般有的时候我们强行止血,会把这个瘀血留在经络里边,这人会留病根,这儿总疼,那儿总疼。但是三七这味药用完以后,瘀血不会留在经络里边,这个瘀就慢慢化没了,所以对三七这药,张锡纯是非常推崇。

 

有的时候这些知识是张锡纯亲身体会得来的,我下边讲的故事,就是张锡纯自己有病了,他怎么用的三七的。

张锡纯他自己说他有一次睡觉,他平时睡觉有一个窗户有窗帘,他都把窗帘给挡上,这天睡觉呢,因为天比较热,他没拉窗帘,窗户开了个缝儿,大家知道这窗户这么大开,要么全都闭上,您留一缝儿是最危险的,张锡纯他没注意,这容易中风,没注意,他的左边脸贴在这床上,右边脸露在外边,结果他睡觉的时候自己知道,觉得一股凉风吹到我的腮上了,吹到我脸上了,然后早晨起来觉得不对了,这边脸开始肿了。

张锡纯他自己分析,说这个是受了风肿的,我应该用疏风,用往外散的方法给它解出去,张锡纯对西医也比较熟,他是个中西医结合的人物,他就用什么呢?用阿司匹林来发汗,吃了点阿司匹林,这个汗算是发出来了,但是,这个肿没见消,反而又更严重了。张锡纯想,这怎么办呢?他就又给自己开个方,他说这是有毒在里边了,就开了个疏风,然后解毒通络的药,开个小方子给自己喝了。

这方子喝下去也没见效,最后疼到什么程度,他说晚上睡觉都睡不着了,彻夜疼痛,张锡纯就想,这时候用什么药来治这个病呢?什么药能起这作用呢?这时候,他就想起这味三七来了,于是把这三七拿出来了,张锡纯这里边用的量还真不大,三七用的两钱,合今天也就六克,张锡纯弄了这六克三七来粉末,拿水冲下去服了,口服的,张锡纯自己描述的,他说冲服下去没多大一会儿,这个疼痛感慢慢就开始消失,他觉得有门儿了这事,就接着服,

到第二天第三天,这个肿慢慢就消下去了,这个病就好了。

他经历了这个事以后,他自己感慨说:三七的变化,像神龙一样,我怎么琢磨都琢磨不完,这三七太神奇了。

这是三七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消肿化瘀,它可以消肿,我们这个人体有的时候气血不流通,气血会壅滞,会集聚在某个地方形成肿,这个时候会形成,肿块或者疼痛,莫名其妙的肿块,我们现在很多人,说这儿有肿块,那儿有肿块,莫名其妙的块,这是气血结聚,有的时候会肿,会有各种现代医学说的炎症出现,这个时候我们通常治疗,现在治疗就是用解毒啊用其他活血化瘀的方法,但是大家记住了,三七这味药非常好,就是它能够把经络通开,把经络通开以后,实际我们身体自己,有修复的能力,我们自己这个,经络道路一通畅以后,我们自己就会把这个块给散开,把这个地方给修复了,这个是三七一个很好的作用,这种肿块呢,单纯用解毒的药不好使,这时候只需要把这个道路给修通了,把这经血给流通畅了,那么我们身体自己就恢复了,这个打个比喻,就好比说我们道路不通,

那儿出问题了,石头掉下来把公路堵上了,这个时候那儿出再大问题,你怎么去治疗都不行,你怎么去解决解决不了,我们这回最好的办法,是把这巨石拿走,把道路疏通了,我们身体自己,就会去把它解决。

还有一个故事,是张锡纯来到天津以后发生的。

搬到天津以后,张锡纯的表侄在米庄做经理,右腿欢跳穴,肿起一块,大如巴掌,按之微微发硬,皮色不变,后来开始觉得肿的地方骨头痛,日益加重,结果拖了三个月,张锡纯才知道。张锡纯认为必然是骨缝中有瘀血,于是每日用三七细末三钱,分作两次服用,到了第三天的时候,骨头已经不痛了,又用了几日,其外皮色渐渐变红,然后,出来了一个疮,这个时候又用治疗疮痈的药物,十余天后,疮彻底出透痊愈。

 

我刚才讲的都是张锡纯用来治病的故事,那我们平时要注意,养生的时候呢,这个三七大家记住,不能那么大的量,活血化瘀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少量,然后持续地一点点用。一天三七,这个正常量一天我们现在最多用五克就可以了,一天一般用三克,早晚各服用一点五克即可。但是大家记住,要在有瘀血的指征的时候应用。

瘀血是什么指征呢?首先是哪疼痛,身体有地方疼痛,这个疼痛地方固定不移,就是总是这儿疼,一直这儿疼,这个疼痛往往是,夜里疼得更重,瘀血疼痛的特点是夜里重,白天轻,这是瘀血的疼痛。

然后呢是这个身体,有种种的表现,比如说有瘀斑,比如说嘴唇发紫,舌头上一看舌边上,有一块块的瘀斑,有的人就有黑点,有的人是有一块一块的斑,然后舌头往上翘呢,舌下那两根静脉很粗,把舌头翘起来大家看到,跟别人比较一下、,舌下静脉比别人粗大,这都是有瘀血的指征,然后肌肤甲错,肌肤不好,就是皮肤粗糙的像戴上鳞甲一样,这是瘀血的表现。

还有人什么情况呢,记忆力特别不好,善忘,别人告诉转身就忘了,这个情况出现很突然,比如不是说我递进的,我慢慢随着衰老我健忘,那个正常,就最近这个月,我突然好像跟我说什么事,这人这个想不起来,那个想不起来,健忘,突然的。然后经常是喉咙这儿干,喉咙这儿干又不想喝水,拿水总想漱一漱,润一润,就吐了,或者不想喝

喝了觉得水又多了,但是这儿又干。还有人什么指征呢?尤其妇女同志,平躺在床上的时候,按肚子有疼的位置,一按肚子有一块疼,这个是女士居多。在这个中医传到日本以后,日本就发展这叫腹诊,专门摁肚子。

我刚才讲这个,都是有瘀血的指征,大家如果有瘀血的指征以后,可以咨询附近的医生,来判断一下,判断我是不是有瘀血,如果有瘀血,就可以开个调理瘀血的小方子,在平时一点点服,一点点服,瘀血慢慢慢慢地化开了,我们身体就健康了。

 

以上是字幕的内容,下面有一些观众朋友的来信。

家住石景山区的董阿姨来信:“我今年六十五岁了,腿疼二十多年了,日渐严重,期间往复于中西医间,不见有效。特别去年到春节后,更加严重,自费用去万元之多。正当我与家人处于无奈之时,你作客养生堂作为主讲,第二课就讲:从骨缝里疼的腿病多为血瘀,可以三七粉每日九克把瘀从深处外托……顿时,我觉得这就是我的病,激动不已,盼到第二天买了三七粉,照方服用。服到一周时,头肩有所反应——疼。两周后,膝盖处往外疼,表面凉,皮肤见灰青色,针刺拔罐后,血色黑紫,几次后疼痛减轻,至今有二十多天了,虽未痊愈,但让我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张锡纯的医德医术的再现。

看过多名医生,主任,专家等,无一人诊断为血瘀,均按风湿治,说明此病害人不浅,害患者,误医生,望此方能救助他人。

。。。。。。

我没学电脑,不会发帖,只能用这种原始的书信方法了,谅解。谢谢!”

我接到来信后,按照信上的电话打了回去,因为信但凡写“北京电视台”的,都会投递到苏州桥的老台址,然后转到国贸的新台址,这期间用了近三周的时间,所以这是几周前老人写的信。我打回去以后,董阿姨告诉我,现在腿疼已经基本痊愈了,她说:罗博士,我要给你鞠个躬,二十年的病,这么快就好了,真的感谢你!

这让我很高兴,我说鞠躬我受不起,您的身体好就是最好的回报了。

 

顺义的穆阿姨给主持人王宁来信“原来我坐到沙发上起不来,要起来就要两手扶着茶几才能站起来,我听了罗大伦博士讲了三七的用法和作用及疗效后,我就去买了回来吃了,效果很好,我能站起来也不用扶也不太痛,我非常高兴,我在这里说一声,谢谢你们。”

 

这些消息,都让我很开心,但是最后我还是要提醒大家,最好找附近的医生,帮助看一下是否有瘀血的指征,如果有,再服用三七粉,这样在医生的监督下服用才最妥帖。

严重肺病患者的保养

(2010-03-25 09:42:51)转载 

昨天,也就是 三月二十四日,是世界防治肺结核病日,现在中国是肺结核病的大国,防治压力非常的大,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今天我就随便聊几句肺病的事儿,这些日子,我频繁地出入各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都是被朋友请去提些参考意见,说来也奇怪,我这些日子会诊的住在ICU里面抢救的患者全部都是肺病晚期患者,我感觉现在北京各大西医医院还都对中医持开明的态度,希望中医配合调理,我也利用我的知识,出一些调理的建议,尤其是我经常用一些药食同源之品来调理,目前效果还都不错。

我也很奇怪,难道肺间质病变、肺纤维化病变的患者这么多吗?怎么这些日子我遇到的都是插着呼吸机在抢救的肺病患者?最后我想,可能现在的肺病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多聊几句吧。

 

在中医里面,没有肺间质病变、肺纤维化,甚至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等疾病,因为古代的中医并不擅长解剖,但是我们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提出了肺痿这个病名,这些肺病,到最后基本都是肺功能严重丧失,无力呼吸,身体状态极度下降,所以我们中医叫肺痿。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些肺部疾病,在平时要注重调理,这样才有可能逐步改善,否则到了急性发作阶段,则非常难以控制,甚至迅速导致死亡,比如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死亡率非常之高。目前现代医学都没有特效方法来治疗。

但是在调理中,有一点问题是需要注意的,就是肺病到了这个阶段,要注意温养肺脏,慎用寒冷之药,这是我的经验。

在治疗普通的肺病的时候,是要对证处理的,有热证用凉药,有寒证用热药,但是到了这个阶段,正气已经极度虚弱,阳气仅存少许,此时最主要的矛盾是保护残存之阳气,能够让它壮大最好,所以这个时候,不到特殊情况,尽量不要使用寒凉之药,否则病情往往会急转直下,失去调理治疗的机会。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这两天我看的。

有个我非常亲密的好朋友的朋友,是位青年女士,频发气胸,最后在北京某大医院确诊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此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肺间质支气管、血管和淋巴管周围未成熟的平滑肌异常增生,临床常见症状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反复发作自发性气胸、咳嗽、胸痛、痰血、乳糜胸腹液等。该病极为罕见,目前全国报道不过百例,该医院的医生表示,该院仅仅见过二十余例,放疗化疗对此病无效,激素对此病无效等等,患者一般会病情迅速恶化最后..。到目前为止,西医除了使用孕激素可以暂时延缓病情以外,尚没有任何治疗方法。于是劝她回家休养,开不出任何的药物或者治疗方案。

于是朋友找到我,其实坦白地说,这个病我基本也不了解,只是查阅了一些论文报道,看完了论文我也是充满了失望,没有任何的治疗方法。

所以,我决定忘记西医的病名,就按照中医的辩证来调理。

患者二十几岁,来的时候,傍边的人端着吸氧机,她步履蹒跚,走路都喘,说话的时候声调改变,我们中医管这个叫“郑音”,就是尾音气不够了,她自己形容说一句话要停三次。

她的舌头很红,有白苔,脉数。这些看似都是有热,但是她说:自己夜里怕冷,尤其是在一点多钟。

我一听到这句话,心里立刻明白了。因为此时接近子时,阳气刚刚生发,她怕冷正说明她的阳气不足,而舌红脉数都是假象,是虚阳外越的假象。

此时分析病情,需要诊断学的功夫,否则容易被迷惑。

当时我决定,用食疗的方法给她调理,于是开了一些温补阳气的药食同源之品,其中包括著名的冬虫夏草,这完全是针对她的体质设计的,个体化调理,然后做成粉末,让她每天服用几克。

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她给我打电话,我感觉状态越来越好,声音比较正常了。

再后来出问题了,原因是我突然想起北京还有一家大医院,有中医专家对肺纤维化病变有研究,建议她也去看看,于是她去了,找了一位专家,这位专家见她舌红脉数,给开了清热滋阴之药,结果,她服药当晚,就感觉身冷如入冰窟,腹泻,突然虚弱无力,甚至无法洗手。

服了两天的那个药,让她身体状态急转直下,她马上找我,我正在外地,就让她把药方拍摄下来,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里面,我一看,基本是寒凉之药,立刻让她停药,继续用我们的药食同源之品调理。

这次算是停药及时,我的经验是,如果服用一个中药感觉不舒服,除了医生特别叮嘱过会有不舒服,否则感觉不舒服就要立刻停药,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立刻会消失,这是中药的特点。

这次就比较及时,继续按照我们的方案调理以后,她体力很快就开始恢复,过了一些天,她约我见面,希望再给诊断一下。

昨天,就在肺结核病防治日,我见到了她,她已经开始恢复了过来,恢复得非常的理想,没有带吸氧机,我正在写东西,她和一个朋友自己走了进来,没有喘息感,说话正常,欢声笑语情绪很好,气色也很正常,如果从旁边看,是看不出这是一个患者的。

这与她第一次来的时候,判若两人,之间只相差了一个月。

我观察,调理的效果是非常的不错的。

我觉得,这样就走上了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只要调理下去,身体会自己开始恢复的。

目前,我们制定了新的调理方案,以求进一步改善。

同时,我也感觉到中医理论的正确性,只要遵循它的规律,一般都会出现好的结果的。这就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啊。

这次调理里面,我基本用的都是药食同源之品,以食疗为原则,一味药性猛烈的药都没有用,但是效果也是不错。

 

写这些,不是要说明那位专家如何的错误,其实谁都会犯错,我也会分析错误,我只是要说明,这种严重肺病的特殊性,我以前看到有专家论述过类似的错误,使用寒凉之药,结果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然后转而改行温阳,则病情再次缓解,这让我记在了心里,后来发现情况确实如此,所以有此提醒。

当然,如果肺部出现了严重的感染,出现了实热之证,那么凉药还是可以使用的,只是同时也要注意保护阳气。

有的时候,大家注意总结这些经验,互相提醒着,会使我们少犯错误,这样也是对患者负责。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此类肺病患者在调养过程中,不要吃西瓜,因为西瓜在中医里面称为天生白虎汤,是寒凉的,可以清热,有些患者在吃了大量的西瓜以后,病情也是急转直下,这是个教训,这个女孩子我记得曾经告诉过她,但是她忘记了,前几天吃了西瓜,自己感觉身体就退步了,昨天问我,我再次说了这事儿,她才恍然大悟。

同理,冰镇的东西也不能吃,吃水果最好用热水泡过,这样才不会伤了阳气。

另外,不要因为空气干燥而使用加湿器,因为加湿器会把自来水中的一些杂质喷发到空气中(加湿器的厂商该骂我了),这对我们正常人没有问题,但是对肺病患者有问题,尤其是在封闭的空间里面更是如此。所以在屋子里面放盆水就可以了,可以调节湿度,有肺病患者使用一夜加湿器结果病情变重的情况,所以也在此提醒一下。

另外,这个女孩子曾经是军人,性格非常的好,坚强开朗乐观,藐视疾病,她的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促进身体恢复的一个积极因素。这是我们要像她学习的地方。

 

昨天因为太忙,没有写肺病的博文,今天写这些算是补上。  

春季阴虚之人的养生方法

(2010-03-23 22:27:23)转载 

自打国际上开了“探讨全球气候变暖大会”后,我感觉气候开始不断降低,前天东北还下了大雪,估计按照惊蛰节气早出来的虫虫们都会冻坏了的。

但是春天的脚步还是挡不住,天气还是一天天的暖和起来,北京今天已经开始感到一丝的暖意了。

于是,季节性的身体失调也开始多了起来。

 

我的一位朋友的母亲,突然开始血压升高,失眠,脾气暴躁,容易发脾气,去医院,医院给用了一些常规的控制血压的药物,但是效果不好,家人很担心,于是找我给看看。

我诊断后发现,这位老太太的舌头很红,舌苔是薄的,脉搏跳动快,这在中医叫脉数,这些都说 明老太太是阴虚的体质。

阴虚是体内的阴液不足,中医认为“阴虚生内热”,打个比方,就好比是机器的润滑油不足了,那么机器就会越来越热,这就叫虚热,这种热并不是实热,和外感导致的那种热不同。这种阴虚导致的虚热,是舌质红,舌苔薄,脉细数,同时手脚心发热,口干,眼睛发干,有的人还有腰膝酸软的情况。一般小便是黄色的,大便很容易干燥。

这位老太太的症状非常的明显,此时严重失眠,每天都无精打采的,同时容易发脾气,火很大,和家人生气,家人都觉得莫名其妙。

同时血压高,头晕,觉得整天脑袋都是晕的。

我诊断结束后,告诉他们,这种体质,在春天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因为中医认为春天对应的是肝,属木,这个时候树木开始生长,需要津液,如果津液不足,则树木就会出问题,所以,如果一个人阴虚,津液不足,那么肝木生发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会有一系列的反应。

于是,我就给她开了一个食疗的方子,很简单,就是熟地九克、生地十五克、沙参九克、麦冬九克、枸杞子九克、当归三克、猪脊骨一节,熬汤喝,每日一副,这个方子在中医里面叫一贯煎,原方里面没有熟地,是我加的,猪脊骨也是我加入的,为的是加强滋阴的效果,原方还有一味药叫川楝子,也叫金铃子,如果患者肝火大,可以加入三克或者六克,我一般是用三天,肝火去掉了就不用这味药了。

这个方子是滋阴清肝的,是我最常用的方子,因为都是药食同源之品,所以我把它变成了一个食疗的方子,只要是阴虚之人,此时一般喝几天就会改善症状。

结果,这个老太太后来说,喝药的当天晚上,睡眠就明显的改善,然后血压开始平稳,也没有怎么再发火,现在已经是喝了三天的猪肉汤了,感觉非常的好,今天我特别又问了一次,她的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已经比较平稳了。

 

这样的例子我这两天遇到了几位,甚至包括我的母亲,我给母亲的方子里面又加入了山萸肉和炒枣仁,效果也是非常的好。

今天白天,我在中央电视台谈事儿,空闲的时候,一位素不相识的不知道是哪个节目组的女士路过,突然看到我,于是径直走来,问:“您是罗博士吧?我问问您,我最近头晕,失眠,是怎么回事儿?”我心想:又是一位这种情况的,于是一诊断,结果证实了我的想法,就是阴虚捣的鬼,也是需要滋阴清热。

那么,中医所说的这些什么肝木春天生发之类的事儿,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其实,现代医学也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春天的时候,四周温度上升,我们周身的毛细血管开始舒张,这样需要的供血量就大,此时如果血液量不足的人,体液不足的人,就会无法正常供应,于是会出现一些不适应,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感到春困秋乏的原因,为什么春天来了总想睡觉,此时一些心脑系统有病的人就容易出现危险,因为心脏为了满足肢体的供应,就会拼命地工作,拼命地加压,这样就增加了负担,导致血压升高,甚至出现危险。

我们中医,用一个非常通俗的比喻,来解释了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老祖宗聪明的地方。

古代对于这类情况的论述非常的多,在早年学中医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的书是清代名医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我甚至把书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整理归类,最后写了很多的内容,其实整理出来,都是论文,记得当时翻开这本书,第一部分里面,就有一个医案,是叶天士治疗一个老太太的医案,这是叶天士治病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医案,从春天调理到夏天,然后是冬天,估计这家人和叶天士的关系不错,所以老太太一直是叶天士给调理的。

其中有这样的记录,叶天士写到:“今春三月,阳气正升,肝木主乎气候,肝为风脏,风亦属阳,卦变为巽,两阳相合,其势方张,内风挟阳动旋,脂液暗耗……”他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然后他开的方子更是食疗的方子,是:天冬、麦冬、沙参、天麻、白蒺藜、梨汁、芦根汁、甘蔗汁、竹沥、柿霜。然后用这些东西熬膏,每天服用一点。其中沙参、麦冬、天冬、白蒺藜都是滋阴的,然后配合诸汁液,效果就更好了。

叶天士年轻时为了提高技艺,拜过十七个老师,所以博采众长,终成一代大家,灵动犹如神龙,一出手之间是变幻莫测,看他的书,是种享受,觉得中医真的是博大精深,我们看他的方子,就会发现无论是用药,还是剂型,都是随证变换,有的时候,最平常的一些果汁等物品,在他那里都会用得出神入化。同样这个老太太的医案里面,还有用羊肉做药丸的地方。

我常说的,高手到了一定的境界,随手拿起树枝都可以当做剑来使用,中医高手也是这样,会把一些最简单的药物运用得出神入化,说这话的时候,我心里想的就是叶天士。

每次看叶天士的书,我都心神向往,想象着清代的苏州,叶天士行医时候的样子,以后有机会给大家写写叶天士的故事。

 

因为这几天连续遇到了几次这种情况,所以今天特别写出来,希望平素阴虚的朋友,在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候,注意保养自己;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一下自己的父母,现在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请别耽误,找附近的中医生,帮助调理一下,可以用这个思路,针对个体状态加减一下,开个方子,这样可以顺利地渡过这个特殊的季节。  

三月十五日谈两则养生误区

(2010-03-15 08:26:18)转载 

    今天是三月十五日了,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今天我也写点打假的事情吧。

这些天我身如陀螺,每天从早忙到晚上,因为要帮助很多人分析病情,脑筋飞转,晚上累得基本没有精力上网了,所以几天没有更新博客。

    但是,也遇到了很多必须要说的事儿。

    第一件事儿是,昨天我去给一个朋友的小孩子看病,听孩子的母亲说,她给孩子经常吃猴枣散,这是一个中成药,我很奇怪,为什么要常吃这个药呢?

    她回答,说药店里面的售货员告诉她,这个药是儿童的保健药,但凡天气要有变化了,如果想预防孩子有病,就要服用一点猴枣散,这样就安全了。然后她说邻居们的孩子妈妈都是这样做的。

这让我大吃一惊,这是明显的错误啊!猴枣散哪里可以这么给小孩子吃啊,这会影响孩子的身体的。

看来,这里面有人在乱说话,为了卖货吧,所以需要打假了。

猴枣散是个什么方子呢?这个方子里面的主要的药是猴枣,猴枣就是猕猴的胆囊结石,和牛黄的来源差不多,区别是猴子的结石,牛黄是牛的结石,猴枣的主要的功能是消痰镇惊,清热解毒。这个猴枣的药性一般认为是寒的,从它的功效也可以看出,甚至有人认为它的寒性比牛黄还厉害。

而猴枣散则是一个验方。最早收集于《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中,由猴枣 12g羚羊角3g礞石3g麝香1.3g硼砂3g沉香3g天竺黄9g川贝6g八味组成。主治清热、化痰、定惊、开窍。之后,配方增加到16味,增加了琥珀、全蝎、牛黄、珍珠等。1997年被国家中药管理局列入全国中医急诊科必备药。

猴枣散的配方各地的现在略有不同,有的加入了消食导滞的药物,所以有的家长反映,服用这个药以后,孩子的胃口好了,所以觉得可以长期服用,其实不是这样的。

这个方子里面很多药都是寒凉的,具有清热解毒化痰的作用,我一直讲,调理身体一定要分清寒热,对于热证,比如:孩子的舌质红,苔黄,痰黄,鼻涕黄,发热,此时可以用猴枣散,尤其是当孩子出现一些动风的情况,比如抽搐、眼睛上翻等情况时,这个方子是非常适合的,所以被列入了急诊必备药物的名录中。也就是说,猴枣散主要用于高热、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有里热症状者。

但是,如果孩子没有这些热证,甚至有的孩子还有寒证,那么则非常的不适合了,因为这个方子里面的药物苦寒的很多,吃了会损伤孩子的阳气,本来孩子生发的不错,用了这些凉药,会抑制其阳气,反而会出现疾病的。这种情况是孩子的手脚凉,鼻涕清,痰是白色的,身上冷,肚子凉等,此时如果用了猴枣散,会更加抑制孩子自己的抵抗机制,使得病邪深入。

这就是中医的辩证,我一直讲的也就是这个原则,我是在中医故事里面讲,在各种题材里面反复的讲,但是可能总是不够,现在需要大家一定要理解这个原则,否则就会误解中医的。

如果在平时没有事儿的时候吃这个猴枣散,则会无端地损害孩子的阳气,您想啊,谁没事儿拿牛黄来吃,那不是自己找麻烦吗?可是这个猴枣是和牛黄一样的啊,况且孩子身体娇嫩,如此乱吃,为害就更大了,损伤孩子的阳气,脾胃受伤事小,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发育。

这就是中医的辩证,这个猴枣散,在孩子高热的时候使用,可以治疗疾病,但是疾病好了,就要停止,如果再服用,就伤正气。这和西医里面的抗生素是一个道理的,有细菌感染的时候使用是好事儿,等细菌被清除了,还使用抗生素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

我分析,这都是药店的销售人员,为了销量而杜撰的销售技巧——告诉家长们,变天就可以服用这个药,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这里面没有一点的中医辨证的思路,不分寒热,就是一个凉药,这个思路有类于“没事儿的时候给孩子服用抗生素可以保健”,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似是而非的。因此这里绝对需要打假。

所以,为了孩子们,家长们要懂得一些中医的道理,这对孩子有好处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个大人的,我给一位朋友的姐姐诊脉,非常的巧,当时程凯博士也在,就是我们两个人一起给诊脉的,这位女士觉得太难得了,非常的高兴。

但是她的问题确实很多,心脏有问题,去西医医院刚刚检查出来,同时感觉头晕,失眠,脸色晦暗。

我们诊脉后,分析的结果是她体内的水湿很重。

但是我们都不知道她的这么重的水湿是打哪儿来的,于是我们就开始分析。

我们问,你小便如何,喝水的情况如何啊?

她的回答让我们大吃一惊,她说:我小便还算正常,喝水也算是正常,我保证我的喝水量,至少每天早晨都坚持喝一大杯的凉开水呢!已经坚持很多年了。

我恍然大悟,每天早晨坚持喝一杯凉水,这又是一个受害者。

这也不知道是打哪儿传来的假的养生理论:每天早晨起来,要喝一杯凉开水。这个理论,不知道已经害了多少人了。

我是偶然发现这个问题的,当时我在给一位女士调理身体,本来调理得很好,舌质都红润了,突然有一天,再诊脉的时候,我发现她的舌质又淡白了,舌体胖大,病情反复,忙问这是怎么回事儿?她回答,半个月前,看到电视里面有养生专家让晨起和凉水,于是坚持了这些天,已经腹泻了很多次了,于是我明白了,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会损失阳气,导致水湿重。

后来,上网查,看到有位中医专家,也是被骗了,自己喝出了问题,于是开始关注此事,就转向收集此类病例,最后竟然收集了几百例的病例,都是晨起喝凉水,导致的各种复杂古怪的病症的。

这个道理我可以给大家讲讲,我们人体的阳气,是随着每天不同的时辰来变化的,早晨我们的阳气开始生发,就像是小火苗一样,到了中午的时候最旺,这点早晨的阳气,是需要保护的,这样一天阳气才能足,此时您用一杯凉水下去,会严重地影响阳气的生发的,这和中午不同,中午其实问题就没有那么大了。

这点用现代医学的力量也可以解释,我们身体的器官,在一天里面的不同时间,体温是不同的,刚刚起床,此时的体温叫基础体温,各个器官开始运动,准备工作,此时人为地降低一个器官的温度,会抑制其功能的,比如凉水下去,会影响胃部和心脏部位的温度,抑制其功能,这和冬泳和冷水澡是不同的,那些冷气来自体表,我们的体表调节能力强,可以抗寒,但是内脏则没有体表那么强的调节能力,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有的时候,一杯冰水喝下去,使得心脏附近温度骤降,严重的会导致心跳骤停,导致猝死,这个大家要了解,有的人就是夏天天热,一杯冰水灌下去,立刻心脏就停止跳动了。

早晨起来是需要喝水的,但是喝温水就可以了,不能喝凉水。

这都是大家需要掌握的医学知识,对我们日常保健有好处。

我们不能和老外相比,很多人说老外每天都喝凉水,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和他们的饮食习惯截然不同,他们每天吃牛肉,体质和我们不同,看欧美人的舌质,是鲜红的居多,这就是他们的体质,所以他们自己还算是适应,同时,他们的疾病也不少,很多疾病他们也找不出原因,如果他们知道了我们中医的理论,我想也会有所思考的。

对于这位女士,我给开出了苓桂术甘汤,程凯博士同时让她艾灸脐部,这是内外兼治的办法,同时我们一致让她再也不要每天早晨喝凉水了。我们告诉她,她心脏的问题,就是体内湿气大,蒙蔽了心阳,心阳不振,如果去除水湿,阳气振奋,病就会好的,没有必要再做什么检查了。

最后她欣喜而去。

这是她碰巧碰到了程凯博士和我,可是还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呢。

 

晨起喝凉水这个假的养生理论,不知道害了多少人了,我们呼吁的声音有限,还有很多人受害,希望朋友们互相警告,不要受了伤害。

 

在三月十五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写这两个心得,主要是提醒大家,其实只要懂得一些的中医知识,就可以自己识别这些误区了,所以,我还会一直写下去的,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医。 聊聊酸辣汤里面的中医道理(2010-03-09 11:12:10)转载 

    有一天,在思考气机升降的时候,突然想到了我们经常吃的酸辣汤,今天和大家聊聊。

在中医的历史上,古代的医家们一直在琢磨,到底怎么才能最有效,怎么从根本上调理人体,大家的思路不同,所以出现的流派很多。其中,从脾胃来调理,就是一个重要的派别。

这一派的创始人之一应该是李东垣,当时李东垣向他的老师张元素学习,张元素创立了易水学派,这派就是重视脾胃,后来被称为“医中王道”。

在这儿之前,中医理论框架中,对身体的各方面其实都论述到了,但是正是李东垣,着重提出了脾胃的重要性,并写了一个著名的著作《脾胃论》。

中医有句话,叫“肾为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这个先天的肾气,就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一个人的禀赋如何,其实在出生的时候基本是一定的,后来再长得如何,关键是看脾胃了,因为我们后天生长的物质来源,主要都是从脾胃吸收的。

所以,这派理论有多重要,大家就能想象得出了,严格地讲,我也是信奉这一派的理论的。

在人体内,上为阳,下为阴,这是和大自然相对应的,阳气向下走,阴气上承,这就构成了人体气机的升降,大家看八卦图,就会发现代表阳气的白色的鱼,头一定是向下的,代表阴气的黑色的鱼,头一定是向上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阴阳之间,则就是中气了,这个中气,就是我们的脾胃,属土,土居中央,处阴阳之交,清浊之间,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这是清代的医家黄元御所特别重视的,他这一辈子所写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特别强调脾胃的枢纽功能,他认为如果脾胃虚弱了,那么整个人的气机升降都会出现问题,如果中气不败,则人体会生机勃勃,如果脾胃虚弱,则水泛土湿,中气虚败,气血匮乏,诸病丛生。所以黄元御治病,多从脾胃调理开始,让人体中土健运,升降复常,则气血充旺,经脉通调,疾病自去。

我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这是一个小伙子,通过朋友找到了我,在没人的时候,他向我介绍了自己的病情。

原来,他是在中学的时候,就开始手淫,当时可能是接触到了一些色情的东西,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有一段时间是几乎每天都有,这样,到了青年时代,问题来了,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开始一塌糊涂,比如:体力不好,稍微运动就是满身大汗,喘息不止,根本不像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浑身冷热不匀,经常感觉腰腿发冷,但是上面还总是上火,嘴里面经常有口腔溃疡等;情绪总是不好,焦躁,不安,思想不能集中,思考问题的时候感觉混乱;性欲强,但是功能不行,和女朋友几乎不能完成性生活,最后分手(是他自己觉得不能给人幸福,主动分的手),等等,总之他的症状我都几乎无法描述了,他给我讲了很长的时间,都没有讲完,估计一般的人可能都没有耐性听下去。

他的求医经历也是很曲折的,最后有的医生几乎说他有心理疾病了,我分析,心理稍微失调是正常的,但是身体的问题是主要的,现在他的问题太多了,反而让人觉得这些问题都是不真实的。

现在,他苦恼到不想活下去的地步,因为生活是灰暗的,未来自己还能成家立业吗?这是他心里的一个大阴影,而长期的治疗,没有什么效果,也让他几乎绝望,难道自己的一生就这么渡过吗?

我望着这个小伙子的脸,也感到很悲哀,我想,如果他知道今天这样的情景,他当初是不会选择过度手淫的。

我能帮助他吗?

其实,这样的小伙子我见过很多了,在我的邮箱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希望得到帮助的网友,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帮助,就寄希望于网络,因为在网络上他们至少可以叙述自己的隐私,在平时可能他们不能对外人讲述,有很多邮件是长长的,要打印几页,他们的症状千奇百怪,但是基本和前面的这位小伙子很相似。

我翻开他曾经服用过的中药,一看,都是补肾的药,什么巴戟天、淫羊藿、菟丝子等药,量都很大,用的时间都很长,但是,效果一般。

这是现在大家治疗此类疾病的一个常用思路,不是手淫导致的吗?那么就是肾气被戕害了,所以要补肾。可是,这些补肾的药也是助阳的,结果导致患者性欲更旺,往往虚火上浮妄动,似乎是病情好转几天,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反而最终没有什么效果。

用这个小伙子的话说,就是每次换一个医生,开始的时候总是见一些效,但是若干副药以后,就不见效,有的还出现一些新的症状。

那么,我们该怎么调理这个病呢?严格地说,这不应该算是一个病了,应该是这个小伙子整个的身体都出现了问题,所谓诸症丛生,一般确实无从下手,尤其是补肾居然都没有效果,这样留给我们的思路就不多了。

但是,医圣张仲景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张仲景论述过,这种“失精”的虚损患者,还有女子“梦交”的患者(就是女子总是做一些性生活的梦),张仲景认为这都是虚损导致的,可以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来调理。

这是一个什么思路呢?这就是一个调理脾胃,补足中气的路子,张仲景给的是一个方子,但是我们不能死守这个方子,我们要领会,张仲景给我们的是一个思路。

这个思路就是:很多时候单纯补肾是不行的,此时,补足了脾胃,补足了中气,那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的,因为,我们后天的生长,毕竟要靠脾胃吸收的营养,脾胃强壮,则人才能有生机。

这个桂枝汤,在张仲景之前叫“小阳旦汤”,这是《辅行诀》里面的称呼,是升阳之用的,而加入饴糖,芍药加倍,就叫小建中汤,是补脾胃用的,加入黄芪,叫黄芪建中汤,也是补脾胃调中气的。所以整个方子的思路是补足脾胃,张仲景就用这个桂枝汤加上龙骨和牡蛎来治疗这个虚损,而加入龙骨、牡蛎,可以起到收敛的作用,使得补进去的药力不至于散去。

我给这个小伙子调理,用的就是这个思路,一味补肾的药物都没用,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用的基本是奔脾胃去的药,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个小伙子的体质就全面改善,一共大约用了也就是没到二十天,他自己觉得就已经没有什么症状了,后来,我给他开了一点善后的食疗的方子,不知道他后来服用没有,我没有问。

这个小伙子后来变得很阳光了,这事儿过去快两年了,我们还偶尔有联系,他一直都非常的好,他的朋友们看到,都觉得他像是变了一个人,于是还有人央求他,把我介绍给他们,因为我后来太忙了,没有机会给认识他们。

这是我选择的一个见效比较快的例子,也有的人会调理长一点时间,但是,大多数的这种虚损的患者,采用调理脾胃的方法,还是都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效果的。

这是中医里面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就是在一个人问题非常的多,症候复杂,难以下手的时候,我们要抓主要矛盾,脾胃不是属土,处于中间吗?我们就抓它,中土健运以后,气机上下通调,阴阳交泰,水火既济,那么身体就会自己恢复得,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身体自己就会解决的,可是,如果我们不善于解决问题,直奔哪些细枝末节的症状去了,那么,就会乱了手脚,顾得了东边,就顾不了西边,最终会在这么多复杂的症状面前败下阵来。

 

张仲景给我们留下个方子叫小建中汤,就是桂枝汤加饴糖(就是高粱饴一类的糖),芍药的量加倍,这叫小建中汤,方子是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这么几味药,这是张仲景调理脾胃的一个主要的方子,我也经常用这个方子治疗脾胃病,那么,这个方子里面有什么奥妙呢?

我们开玩笑说,这是一个酸辣汤,在生活中我们有个体会,就是当我们的胃口不好的时候,如果去饭店,要一碗酸辣汤,喝下去,就会感觉胃口顿开,食欲大振,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再看小建中汤,方子里面的桂枝和生姜是辛辣的,芍药是酸的,这也是一个酸辣汤,而炙甘草、大枣、饴糖是甜的,其中的道理是:辛味的药是向外发散的,是向上升的,《黄帝内经》说“辛甘发散为阳”;而酸味的药性是向下走的,是向里面收的,《黄帝内经》说:“酸苦涌泄为阴”,这样,就有了升降,有了收放,有了阴阳,这样就把脾胃打开了,气机就流动了,这就是酸辣汤能够开胃的原因,小建中汤也是这个道理,方子里的甘味药是补中焦脾胃的。所以这个方子和酸辣汤一样,可以打开脾胃,恢复其功能,脾胃能吸收了,中气也就足了,人体也就有了恢复的机会,所以这个方子叫建中汤,这层含义,以前大家不大注意,我这里讲出来,大家也就理解了,一般大家讲桂枝汤都只谈调和营卫,这里我多讲一些。

 

重视脾胃,也正是清代医家黄元御能有大成就的原因,他因为自己被苦寒之药伤害过,所以他知道保护脾胃之气的重要性,他一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终他从脾胃入手,调理气机的升降,所以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在理论上也获得了突破。

中医在治病的时候,有一句话,叫“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每当诊危重病人的时候,有经验的中医会摸患者脚背上的趺阳脉(就是足背上最高处的动脉),这里可以候胃气的存亡,如果还有胃气,那么这个人还有救,如果没有胃气了,那么可能后果是十分不好的,从这里我们也看出,脾胃之重要。

 

本来今天是要讲酸辣汤的,我讲了这么多的医学道理,想要告诉大家的是:第一:脾胃很重要;第二,中药的性味很重要,如果用辛味发散,同时用酸味收敛,可以打开脾胃的郁结,使得气机恢复升降。

然后我们在聊聊酸辣汤,这个汤中国人都喝过,主要是胡椒粉和醋熬的,其中胡椒粉是辛辣的,具有暖中散寒的作用,但是辛辣的食物是发散的,同时醋是收敛的,这可以使得发散不至于过分,这两个味配在一起,大家也明白了,有散有收,有升有降,可以打开胃的郁结,所以,如果大家感到最近胃口不好了,吃不下什么东西,酸辣汤倒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看来,我们中国人餐桌上的酸辣汤,它的好吃是有道理的。

当然,您也不能说我肾虚就喝酸辣汤了,如果真是有此类症状,还是要找医生开方子吃药的,但是,很可能也会用到我讲的这些道理。 

谈谈现代人身体内的水湿

(2010-03-07 21:33:56)转载 

这今天有了几次聚会,也算是自己的休息吧,但是,启发很大。

周五,德音女士到了北京,我与她见了面,和她在一起的还有一位陕西的推拿高手邢老师,还有三位北中医的研究生,畅谈一晚,收获颇多,邢老师为人豪爽坦诚,在临床中有很多妙悟,言谈之间,令我非常受启发,大有胜读十年书之感,因此格外感谢邢先生。

席间,德音又谈及了人生的境界,其中言谈几处涉及我现在的处境,令我颇多感悟,与这些好友聚会,真是时时能得到启发啊。

 

 

 

 

闲话少说,今天,我们谈谈水湿。

在经方里面,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关于制水的方子,比如: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五苓散等等,这是张仲景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重大的思路,明白其中的奥妙,不但可以治病,也可以养生,下面我给讲讲其中的道理。

我们人类,是从海洋里面走出的动物,和水的关系那是密不可分的,水约占人体重的50%—70%。血液的80%是水,水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的营养素,是构成机体的重要原料,是各种物质的溶剂。水在体内直接参与物质代谢,输送氧气和各种物质,调节体温,滋润器官等重要作用。所以,水在我们的健康中很重要,如果水出现问题,那么,我们的身体也就状况百出了。

水会出现哪些问题呢?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水多了。

那么,大家会问,我们水多了,少喝水不就成了吗?

道理没有那么简单,我们中医认为,这些问题都是自己身体运化水液的系统出了问题,比如脾阳不足,肾阳不足等,如果没有这些问题,那么水多了我们身体自己会排泄出去的,而有了这些问题,会导致水排泄不出去,即使再少喝水,也会出现水多的情况,比如一个患者水肿,是患者自己的系统出了问题,如果您用控制喝水的办法,是不行的,再少喝,水肿没怎么减少,生命倒是出危险了。

我可以这么说,这些我们体内的水湿,仿佛就像是一个不流通的水池里面的死水,不进不出,无法正常使用,这种水的多少都是没有用的,其实我倒是见过很多水湿重的患者,喝水倒是很少,可是体内的水湿依然严重,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搞科研和给患者看病的过程中发现,现代人体内水湿重的情况很多,这是我体会 到的一个独特的现象,现在很多非常古怪的疾病,最后都可以通过去湿利水的方法调理好。

这事儿的发现,是我有一天看在同仁医院拍摄的患者的舌头照片,我们课题组拍摄了大约几千个舌图,我突然发现,其中水湿重的比例非常之大,大到几乎我无法想象的地步,后来回忆我给人看病的过程,也发现我开出的去湿的方子是如此之多,于是有此感悟。

我想,在古代,水湿是没有这么重的,因为从文献的医案里面水湿重的比例是一定的,远没有现代的多,但是,现在我却发现,现代社会那么多的患者是水湿重的。

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几个原因,第一个是现代人运动的少了,我们出门有车,坐在办公室一整天,可是只有运动起来,我们的脾阳才能振奋,肾阳才能生发,肺气才能通调,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么水湿就会难以运化。

比如,我们如果打一场篮球,就会出一身的汗,然后呼出很多水气,这是水的排出,然后喝水,完成水在体内的出入,这样运化水的系统就得到了锻炼。

如果只是坐一天的办公室,这种水的出入是有限的,时间长了,得不到锻炼,功能就弱了,这是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

水湿重的第二个原因是伤脾阳。在中医里面,脾是负责管理水液的。我们今天冷饮多了,有冰箱,可以随时喝到冷饮,吃凉的东西,如冰激凌,这是古代一般人吃不到的(那年头皇帝也吃不到这东西),这些东西下去,我们的脾阳就会伤到,而我们就是靠脾阳来运化水湿的,脾阳如同大地上的土,如果土没有了,那么水一定会泛滥的,这也是大家可以理解的。

第三个原因是肾阳不足,肾也是负责管理水液的,现代人肾精消耗的机会很多,打开电视机、翻开画报、打开电脑,处处可以看到让我们迷失的情色画面,还有熬夜等各种不良生活方式,都会损耗肾精,肾精损伤多了,肾阳就会不足,这些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比较突出的特色。

还有一些不是原因的原因,比如现代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多了很多的习惯,比如洗澡,我们可以做到每天都洗,但是古人没有办法做到,那要打多少的水啊,现在我们这样做很干净,但是好像洗太多澡也有问题,好像也会水湿变重,这个我拿出来和大家探讨,有此类经验的人可以探讨一下,我治疗过一个朋友的小孩子,过敏性鼻炎很久,我知道他的家长每天给孩子洗澡,我就让他们改变这个习惯,变成几天一洗,结果我只开了一次药,两副药后这个孩子就痊愈了,前几天在北京电视台看到孩子母亲,她至今觉得神奇,我觉得这和洗澡习惯的改变很有关,我觉得可能北京是这样,外地如何,需要探讨,以前有人说过频繁洗澡和湿气的关系,但是我不记得具体的论述了,大家可以探讨。

还有一些原因,大家可以想想,想到了可以给增加一下。

 

除了这些原因,其他增加湿气的原因,可能古今是一样的,张仲景遇到的情况,和今天的可能相同,比如,天气中水湿重,影响了我们的身体的阳气生发,比如出汗以后,又泡到了水里面干活,比如下雨天淋雨等,这些都是导致我们体内运化水湿的功能紊乱的原因,这个我们会在以后一点点讲述。

水湿重了以后,我们的身体会出现哪些表现呢?我们该怎么识别水湿重呢?张仲景的那些去湿的方子,都有哪些奥妙呢?我会在接下来的博文里面逐渐来谈的。  

聊聊吃素这事儿

(2010-02-09 09:08:16)转载 

我是个素食者,这让大家很奇怪,为什么会吃素呢?

其实我以前不是这样的,我自己发现,我的人生几年前好像有一个转折点,之前和之后很不相同。我是东北人,东北人喜欢吃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了,我也不例外,那叫一个爱吃肉,什么红烧肉,锅包肉,怎么吃都不够,每到一个地方或者饭店,必问:你们家红烧肉做的如何?

遇到吃得地道的,我一定会把厨师请出来,指点我一下,遇到做的很差的,我会很不客气指点他一下。

还经常自己做,看着小火炖肉,看着颜色渐渐变得深红,心里那叫一个舒服,就等着满屋溢香呢。刚到北京那年,刚考完博士,等着发榜的时候,住中央电视台的家属楼(那里非常舒服,能看二百多个国外的电视台节目呢,住了一段时间,觉得英语水平直线上升),我就曾经一时兴起,大清早做了红烧肉,然后打电话把楼上楼下的哥们叫来,早餐吃红烧肉,大家全都晕了,哪儿有早餐就是红烧肉的啊,后来放嘴里一尝,都觉得不错,结果都给吃光了。

还曾经爱吃白切鸡,上海小绍兴的,以前在上海的时候,经常去吃,觉得简直是人间美味,几天不吃都觉得亏了。

 

但是,等读了博士,事情就转变了,我的很多转变都是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发生的,那个时候,去食堂,总是遇到同学们吃得很简单,我很奇怪,开始以为是大家生活水平不好,吃不起肉,后来在一起一聊,敢情,这些同学都是素食主义者啊。

我上一届的博士,叫陈松鹤,是位北医毕业的西医高材生,结果却从头学了中医,她是位佛教徒,非常的虔诚,吃的绝对是素食,还有几位同学,有类似的经历,有的与宗教有关,有的是出于健康的考虑,结果,后来我发现,大家都吃素,我反而成了另类,最后我思考再三,终于也吃素了,这一吃,也觉得不错。

 

这里,我和大家聊聊素食的事儿吧。

 

我虽然对佛教充满了恭敬,但是,开始吃素的时候,却不是因为宗教,而是从医学的角度,和同学们讨论,最后决定吃素的。

原因是,现在的肉问题太多了。

农村过去养一口猪,需要一年的时间,到了春节,才挑一个大的杀掉吃肉,这是正常的生长过程,杀一口猪,要管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不能每天吃到肉。

现在不同了,我们中国十几亿人,每天都要吃肉,这是一大难题,怎么解决呢?让猪快长呗,于是,我们发明了很多饲料,猪吃了,两个月就长大了。

这种饲料里面有什么,我们想想就知道了,留在猪肉里面多少,我们也多少能猜到一些。这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事儿,国外也是这样,这是全球性的,有国外的学者统计了,说目前往家畜身上使用的各种药物,包括激素和抗生素,有两千七百多种,这些药物保证了,动物可以快速、安全地长大,长得肥胖,肉多。

但是,各位想想,这些东西最后可都是我们跟着吃了啊。

 

除了家畜,其他的肉食也是这样,比如养虾,我前几天还听朋友说,老婆怀孕了,想吃虾,那就吃吧,于是就买了很多。其实这个虾也不安全,我知道现在都是虾池养虾了,饲养者不断地往里面撒激素,这样虾两个星期就长得很大了,我以前说过,我的一个兄弟,妻子患了乳腺癌,我问她喜欢吃什么,结果她是非常喜欢吃虾,一顿自己可以吃两盘,这里面有很多雌激素,我们知道,乳腺癌就是和雌激素紊乱相关的。

大家都说海参好,我也知道,那是养生的东西,但是现在也是饲养的,为了除去池子里面的水草,需要往里面撒药,这些药,海参就不吸收吗?

还有螃蟹,什么大闸蟹的,以前都是秋季才有黄啊,后来我发现,如今任何时候都有黄了,我的母亲曾经连着买螃蟹吃,说都有黄,我突然醒悟,这个季节怎么会有黄呢?绝对是用激素了,后来一打听,果然如此,于是坚决不让母亲再买了。

所以有人说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实不算勇敢,现在敢吃螃蟹的人,才是真的勇敢呢!

不断地有朋友问,自己的小孩子怎么这么早就发育了?上次我介绍了一个朋友的孩子,去找妇科大师柴松岩给看,柴老上来就说,这是吃出来的,以后不要吃什么什么了……

激素会导致什么呢?以前美国对于绝经期的妇女,都主张补充雌激素,口服,后来不这么干了,为什么呢?因为发现肿瘤的患病率上来了,一研究,原来和补充雌激素有关,于是这种做法就停止了。

其实,现在我们的肿瘤发病率已经非常的高了,与肉食相关的大肠癌的发病率就直线上升,有报告称“北京市癌症发病情况,1996年是1955年5.2倍。”其中大肠癌增长是六倍多。

当然,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原因比较多,空气污染是主要的,食物结构的改变也是主要的。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总是听说周围的谁和谁得肿瘤了,可能有人认为这是错觉,是信息沟通比以前顺畅了吧?其实不是,这些研究数据告诉我们,现在的发病人数确实已经成倍增长了。

有英国医学专家考察了我们的状况后说,中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再过十年,将会是高峰来到了。

 

肉类的熟食就更没谱了,一般在做肉的时候,会放入嫩肉粉,比如烤牛肉,现在我们会发现,这些牛肉越来越嫩了,以前咬不动的牛肉,现在怎么变得入口即化了?有一次,我帮助一个饭店老板安装了有线电视,他们那里本来是没有线路的,我找了朋友,结果老板非常感激我,有一次他推心置腹地对我说:我现在自从开饭店,自己都不敢吃烤牛肉烤羊肉串了。因为这些肉都是用嫩肉粉做的,你想啊,能把牛肉腐蚀成这样,吃到胃里面,你的胃不也给腐蚀了吗?

这个老板说的对,嫩肉粉里面加入了一些溶解肉类蛋白纤维的物质,这些东西,对人的消化道同样是起作用的,我们的胃整天被其腐蚀,后果可想而知啊。

还有,有的肉类加工好以后,变得颜色很红,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里面添加了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以使得肉类发红,它的具体作用是使得肉类不腐烂,可以多卖几天,但是这个亚硝酸盐是可以转化为亚硝胺的,而这个亚硝胺是可以致癌的。

一般香肠制作的时候,添加的亚硝酸盐国家是有标准的,但是小商小贩自己做的话,那可就没有标准了,为了多存放几天,他们是敢多添加一些的。

我经常看着卖熟食的大盆里面,肉类都是红红的,心想,我的天啊,放了多少的亚硝酸盐啊。

这些问题想多了,就会觉得现在的肉其实和以前的肉不一样了,里面人工添加的东西太多了,虽然这样肉类的产量大了,我们都可以吃得起了,但是代价也大,里面有着很大的风险。

我觉得这是政府的两难抉择,一方面,老百姓要吃上肉,全国人民都要吃肉,如果一年养一头猪,那大家就都要嚷嚷了,我们怎么吃不上肉?可是,现在这么吃,未来的问题也很多,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会提高,这是政府没法来说的,难道政府会号召大家都不吃肉,所以,还是我们自己清醒一些吧,少吃些肉,保护我们自己。

 

蔬菜里面虽然也有农药等问题,但是,比肉类少多了,一般农药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性退减,而且很多蔬菜是非常便宜的,不值得放太多的农药,所以比如大白菜、大萝卜等是比较安全的。

 

其实,吃素还有另外的考虑,对于我们生存的环境的保护。

下面是一些引用的资料,大家可以看看:

 

    肉食消费量在1988——1998十年间整整增长了一倍,达到了人均46公斤。1998年,中国的肉食消费水平是发展中国家平均值的近两倍。从生态学的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深远眼光来看,这对人口超过12亿的中国来说却不啻于是一场灭顶之灾。
  肉食消费的增加大大提高了粮食需求量。这给本来贫乏的土地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我们在为中国以不到全球8%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而自豪时,不要忘了土地资源成本。
    为了提高产量,大量施用、滥用化肥,致使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地侵蚀情况更加严重。近几年,这已引起减产,造成了损失,而从长远来看,化肥的大量使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更是无法计量。(据1995年统计数字,中国每公顷土地化肥用量为261公斤,为世界第一)
    对肉食和乳制品需求的激增而导致牧草地放牧过度,因此导致草原沙化。因此而连锁反应,必须用粮食喂养牲畜,使得谷物需求量大幅度上升。在1990年,饲养用谷物已占谷物总量的20%,(1970年只有8%)而到1999年已占到将近40%。据统计,每个中国公民一年增加1磅猪肉,就需要增加250万吨谷物,也就是说,12亿人口的饮食习惯即使只有微小的变化,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如果中国和印度以目前美国的水平消费需要消耗谷物的蛋白质(家畜、牛肉、人工养殖鱼),世界谷物产量必须比现在高出5倍。

中国过度放牧已引起了13亿亩的土地退化,过度放牧还破坏了水源的涵养功能,导致了流域生态严重失衡。在星河由于过度放牧导致下游的额济纳荒漠绿洲将在30年之后变成不毛之地而融入茫茫沙漠中。15万牧民将成为“生态难民”再度迁居,数百里边防线将失去唯一的绿洲支撑点。尽管如此,由于肉类食品需求增加的刺激,这些草场的牲畜畜养量还在逐年递增。

这些说明是很有力的,因为我们为了吃肉,会用粮食去饲养动物,而这些粮食,都是我们中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来种植的,因为我们国家的资源有限,所以,整天涮羊肉的朋友们要节制了。

 

另外,素食还有感情上的问题,我以前曾经仔细地看过国外的素食资料,他们很多资料做的非常的细致,其实国外的素食者非常的多,他们的素食分的很细致,各种类别的,吃什么不吃什么的,比如美国肥皂剧《六人行》中的菲比,她就是不吃有脸的东西。

因为我喜欢看英文原版的资料,我总想看到一些不同的角度,我看国外的素食资料的时候,就觉得他们做的工作很细,有一个澳大利亚的资料里面,他们很细致地记录了鸡的生活,最后证明,鸡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他们有家庭感,他们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他们是活生生的生命,他们是很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自然界的生命,所以吃鸡肉,是多么的残忍;然后又观察牛的生活,做了严谨的记录,结果发现牛也是有感情的,牛也是有家庭感的,那么的可爱,如同我们的兄弟。你还吃他?

这样的工作做的非常的仔细,如同科研记录,结果让我们吃肉,觉得是在吃自己的伙伴,后来确实我一看到餐桌上的肉就联想多多,有了吃肉的心理障碍。

 

那么,素食是否会影响我们的智力水平和体力,其实是不会的,相反,这个世界上一些有大成就的人,反而是素食者,从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但丁、莎士比亚,再到近、现代众多名人如雪莱、肖伯纳、伏尔泰、卢梭、托尔斯泰都是素食主义者,这些人的智力水平都不是我们常人能够相比的,比如达芬奇,那几乎是个天才,在无数个领域都走在世界的前面,这说明素食反而对他的智力开发有利;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后来也是改成了素食,从体力方面来看,世界最著名的田径天才刘易斯就是素食主义者,他认为素食反而有助于他提高成绩,在文艺领域,麦当娜、张学友、刘德华、谭耀文、李连杰都选择有阶段地素食并极力劝导他人如此生活,而孟庭苇就绝对是素食了,因为她是佛教徒。

在历代的佛教高僧大德中,具有大智慧者比比皆是,比如玄奘法师,具大智慧,通晓梵文,能够在印度用梵文辩经,战胜当地的外教,让人佩服,翻译佛经无数,这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事情,这都说明素食并没有损害人的智力,相反反而能让人思维清晰。

有篇文章,说给寺庙的和尚体检,结果很多指标不合格,这说明素食不好,这篇文章影响很恶劣,吃肉的人都用这个来说事儿。其实,体检是综合体质的测试,这个营养不良是一个模糊的指标,医学界的指标是根据大多数人定下来的,比如世界上所有的人如果都是胖子,这个指标就会改变,以此来衡量和尚,当然不合格(这个合格标准是人为定下来的),可是,要知道,我们现在大多数的人是营养过剩的,这种代谢过剩的疾病是非常多的,那么,如果再结合和尚们都很长寿,我们倒是可以这样认为,这种营养不良并不是坏事儿。

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在中国广西的巴马,那里的人们吃肉很少,每年就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杀一次猪,但是,百岁老人的比率世界第一,我估计,如果体检,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指标也会显示营养不良的,关键是,这个“不良”的标准是什么。

 

当然,其实我不大喜欢素食主义这个词儿,什么事儿都变成主义了,都必须执行,就没有意思了,我是主张自然而然的做法,基本吃素,但是绝对不给自己设置死命令,我也没有让大家立刻不吃肉了绝对吃素的意思,大家知道现在的肉类不好,有问题就可以了,我们尽量少吃点肉,对自己有好处的。

 

如果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可以利益有情众生,少犯杀戮之罪,也是给自己种下一片福田啊。  

立春节气谈养生

(2010-02-04 08:58:35)转载 

朋友们,今天是立春了,这是一年里面,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正所谓是万象更新啊。

今天就聊聊立春吧,立春,历书记载是“斗指东北”,古代的时候,人们通过劳动发现,一年里面的气候变化,居然是有规律的,于是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比如看北斗星斗柄的指向,就可以发现时间的变化,当斗柄指向东北的时候,立春节气就来到了。

有很多学者认为这些节气等是老百姓总结的,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如此周密的天文观测,绝对不是老百姓自己能总结出来的,应该是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勘测的结果,比如那天太阳到北回归线了,这应该是当时政府才能有力量组织勘测的,所以,寻找这些勘测遗迹,应该是一个工作线索吧。

这让我想起,古代很多著作的名字命名为君王,比如《黄帝内经》,是不是也说明这个问题呢?我们现在普遍认为这事儿和黄帝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这里面是否隐喻了这是君王组织下编写的呢?

不管是谁总结出来的,总之,我们在生活中体会,节气是非常的合理的,我们经常感叹,每到一个节气,天气真的发生明显的变化了。

立春,顾名思义,“立”是开始的意思,从这一天起,就拉开了春天的序幕。

我们的古人,认为大自然中的阴阳是交互变化的,我们要想健康,就要顺应这种阴阳变化,在春天里面,白天开始逐渐变长,太阳光也越来越足,阳气开始生发,到了秋天,白天开始越来越短,天气变得寒冷,阳气开始收藏,这是一年里面的阴阳变化,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总的来说,立春这个时候,对气候感觉明显的,应该是南方,真正意义上进入春季的,应该是华南,但是,我们全国都会有所感觉,比如晚上六点天还没黑,这是我在北京的感觉。

所以,养生就不能一刀切,不能华南华北一样,那就出问题了,所以我谈谈总的原则吧。

首先,春季对应肝,所以,这个时候开始注意这方面问题了,这几天,我体会明显的是,阴虚的人开始出现各种病症了,比如很多人口腔溃疡突然出现,这是阴虚虚火上炎,或者是虚阳浮越,这种阴虚的 人,阴液不足,所以在春天会比较难过,叶天士所谓能冬不能夏是也,古代医生诊病很重视这个,他们会根据节气判断一个人的病情转归。此时肝气要生发,如果树木要生长,但是阴液不足,就是没有水了,那么树木就会出问题的。

尤其是在老年人,需要事先预防,有此类征兆的,要服用些滋阴的方子。

除了药物,我介绍一个食疗的方子:生地九克、制何首乌九克、猪脊骨一节。这三种食料在一起熬汤,喝汤吃肉,尽量少放花椒等调料,只放一点盐即可,一周可以用两次,适应的人群,阴虚者,一般以舌红,苔薄,脉细数为标准,这是阴虚的舌脉,如果同时总是口干,口渴,心烦,手脚心热(有的夏天热,冬天凉)更可以判断。

这个食疗汤大冷的天不要用,等天气温暖了,觉得自己的汗开始多了,就可以用了。

另外,不用长期吃,和做菜一样,想起来吃一两次就可以了。

这个生地和制首乌是我经常用的对药,生地主要滋养肾阴,制首乌滋养肝阴,两者肝肾同治,我在开方子的时候,每遇到阴虚者,或者担心药物会伤阴的,都会加入这两味药。

有的时候,我在转方的时候,看到患者舌头变红了,虽然患者说没有任何症状,但是我会立刻加入这两味药,结果马上病情就好转。

有人问,不是春天阳气生发吗?为什么会使用滋阴的药物呢?

这就是中国人的阴阳互生的理论了,阳气怎么生发啊?那是要阴气做后盾的,阴如果不足,阳气就会出问题,如同汽油不足,火燃烧的时间一定短一样,所以这是中国人的思想奥妙,越体会越有道理。

 

春天的时候,天气虽然变化多端,但是主要是开始转暖,人体的腠理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也开始不足,所以,此时要注意防护,这几天,感冒又开始流行,我说过,主要就是天气暖了,我们的阳气开始发泄,汗出的多了,此时不注意,出门汗没有散干净,结果就感冒了,这次感冒很多人还很厉害,主要是咽喉肿痛,发烧不严重,但是喉咙处的症状持续不消,甚至有的人开始失音。

这次,我自己也被感染,前几天拍摄节目,空调从头顶吹下,穿的衣服是单衣服,结果感冒,当时拍摄得太累了,回家就睡觉了,其实如果在第一时间处理,就没有问题了,结果第二天,邪气入里化热,咽喉疼痛的非常厉害,这次,就是自己开始试验自己的方子了,我用了丹栀射郁汤加减(我在前面的博文里介绍过),用了两天,把邪气解掉,这是我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了。这次深切体会,如果自己有了感觉,就要第一时间处理,不能由着邪气深入。我每天告诉别人,很多人都做到了,这次自己却马虎了。

所以在春天要注意,因为皮肤腠理疏松,所以邪气进入的快,稍有感觉,马上就会入里化热,这也是为什么温病学者认为有个温邪的缘故。大家要加强防范。

 

《黄帝内经》里面说,春三月,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这是古代的人与天地相参的思想,春天万物生发,此时人也应该顺应,要保护生发之性,不能戗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养心的方法,如果我们按照这种思路去做事儿了,我们的心境一定是舒畅的,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赏赐别人,不罚;保护生命,不杀,这样大家都高兴啊,而这种高兴愉快的状态,正是肝气舒畅的状态,也正是此时养生的最佳状态,所以,古人有些智慧,他没有直接说养心,人家用了一些行为方式来说明,我们听了,自然心领神会。

 

春天,还有好多要说的,比如《黄帝内经》里面说的“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等,还有阳虚的朋友们如何保养等。我以后慢慢和大家聊。

年底了,我有很多的书稿要整理,自己在家里整理压力太大了,昨天就去国贸现代城的藏书馆咖啡厅了,坐着整理了一天,阳光明媚,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照在身上暖暖的,大大的英式木桌和烛台,后面是一排排的满是图书的书架,咖啡厅里面放着一些老的歌曲,昨天记忆最深的是卡朋特的歌,那么的婉转悠扬,想起了过去的时光。

突然觉得很幸福。  

滋补心脾的妙药——归脾丸

(2010-02-01 12:31:35)转载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中成药:归脾丸,这个归脾丸在中国的每个药店里基本都有卖的,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它是治疗什么的,我介绍一下,这样大家就能有个了解了。

先聊聊这个方子是怎么来的,这个方子,先是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出的,这位严用和可是位高人,他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我们现在药店里面卖的“金匮肾气丸”实际是叫“济生肾气丸”,就是严用和出的方子。

但是严用和的归脾丸的方子还没有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我们熟悉的另一位高人,薛立斋又给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这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薛立斋大家都熟悉了,我在《这才是中医》里面专门写了,他是明代太医院的院长,手段那是非常的高强。

那么,这个归脾丸是治疗什么的呢?

 

我从一个例子开始讲起吧。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当时,有个家长找到我,要给她的儿子治疗肾病,这个小孩八九岁,当时我一看这个孩子,吓了一跳。

这个孩子的脸色,一看就是病色,整个呈现出一种枯萎的黄色,中医叫萎黄,那种土黄的颜色,这种颜色我们在生活中很难见到,所以一看到,都觉得有些害怕。

当时这个孩子是肾小球肾炎,尿检蛋白很高,在西医医院住院,用了激素以后,稍微控制了一些,但是改善不大,于是西医最后劝他出院,找中医调理吧。

其实当时我看到这个孩子的脸色,都不想给调理了,但是心中不忍,就说试试吧。

开始我怀疑他肝是否有问题,因为脸这么黄,孩子的母亲说:西医也这么怀疑,但是检查没有异常。

这个孩子的脉是洪大的,来势汹汹,我心里想,这么大的热啊!

于是,开方凉血活血。七副药,希望清热。

结果,七天后,没有任何效果。

这让我非常的痛苦,我觉得不能耽误人家了,当时差点说另请高明吧。

这时候,一位老中医提醒我:病了这么久了,应该不是实证啊。

这句话点醒了梦中人,我再细诊脉,重按无力,再看脸色,分明的萎黄啊,这是脾血亏虚之极啊。

那么,什么药物可以滋养脾血呢?于是我就想到了归脾丸,我告诉家长,现在服用中药汤剂的同时,服用归脾丸,同时开始撤激素,每撤一次激素,服用的归脾丸的药量就随之增加一点。

结果,孩子再次来的时候,我吃惊地发现,他整个的脸色萎黄已经基本消失了!

当时一走廊的人纷纷出来看,都说这个孩子“活过来了”。

后来,他的情况继续好转,到了西医医院复查的时候,西医的主治医非常的奇怪,说这是怎么变过来的,家长就告诉说中医调理的。

这里面,就是这个小小的归脾丸的功劳。

 

归脾丸的方子是:党参、白术(炒) 、炙黄芪 、炙甘草、茯苓、远志、 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 、大枣(去核)

主治是: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大家别看归脾丸的方子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首先,方子里面上来就包含着四君子汤,这是补气的,再加上补气的黄芪,乍一看,大家一定会觉得整个的归脾丸是补气的方子,但是,在方剂学里面,归脾汤确实补血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要从气和血的关系谈起,中医认为,气属阳,血属阴,气和血的关系,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一样,谁都离不开谁,他们两是互生的,气生血,血生气,大家看到我们八卦图中的阴阳鱼了吧,这个气和血也是这么抱在一起的。

那么,高明的中医就明白这个道理了,当他想补血的时候,往往会考虑这个人的气是否不足,如果不足,您单单补血那是不够的,因为血之化源不足,那怎么补血都会没有后劲的。

而补气,其实主要就是补脾气,这个脾主气,和气的关系密切,我们今天说“脾气”的时候,主要是指“发脾气”,发火,这个词是怎么演化来的,值得追究一下,仔细想想,一个人要发火,确实是需要脾气足的,才能有力气发火。

在中医里面,认为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气血都是需要脾胃吸收食物里面的营养物质来转化的,所以,要想养血,一定要调理好脾胃,这就是归脾汤这个方子高明的地方。

但是,更高的还在后面呢!

方子叫“归脾汤”,意思很明确,是对着脾去的,怎么里面还加入了龙眼肉、酸枣仁、当归等养血的药啊,尤其是薛立斋,还给补上了宁心安神的远志,这是为什么啊?

原来,这就是心脾同治的方法,这是高手出招的手法。

方子里面的养血的药物,其实都是奔着心经去的,为什么呢?因为血液的耗伤,一个主要的方向,就是思虑过度,耗伤心血。

大家估计都有体会,比如最近工作压力大了,要连夜整理文件,每天焦虑地思考,最后一定会感觉心血不足,出现一些健忘、失眠、心悸等心脏方面的问题,这就是明显的耗伤心血的例子。

    所以,要想养血,就要把这个漏洞给补上,否则如果总是心神不宁,这个血总会耗伤的,所以方子里面就加入了远志,加入了酸枣仁、龙眼肉,这样,心血补足了,那么我们的血液就会更好地生发和保存了。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归脾丸这个中成药,可以治疗因为心神耗伤过度,引起的心血不足,比如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所以《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指出:“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专剂”。

 

我给那个小孩子调理身体,其实用的归脾丸的量非常的小,小小的水丸,我当时好像只让他每次吃四丸,每个星期加两丸,大约是这个量,因为时间太长了,我记不住具体的量了,但是大致如此。我的意思是让他的脾足,然后生血,结果效果如此之好,说明中药贵在对证,未必需要那么大的量。

 

那么,为什么这个方子叫“归脾”呢?

这是说,要把脾所管理的水、血等物质,都重新归脾管理。

在中医里面,脾的功能很多,除了帮助吸收食物精微物质,还有运化水液的作用,还有统血的作用。

比如,血液在经脉中运行,就是在气的推动管理下运行的,如果脾虚,气不足,那么血液就会跑出经脉,这就叫“脾不统血”。

很多妇女的血证,比如崩漏等,都和“脾不统血”有关。而归脾汤(归脾丸)就是治疗脾不统血的一个主要的方剂。关于归脾丸治疗血证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多讲了。

 

脾还负责运化水液,所以水在体内的运行,也和脾有很大的关系。这也好理解,脾属土,我们中国人常说:“水来土掩”嘛,所以,管理水的部门,一定有脾一个。

我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比较典型,一位朋友,他的母亲患了一个病,是小便不禁,总是不知不觉中,尿就出来了,很尴尬,就把我找去看看,我去了以后一看,老太太的手都肿了,手上没有皱纹,都是鼓的。

同时,她晚上睡眠不好,做梦,都是稀奇古怪的梦。

我于是明白了,这就是心脾两虚的问题,心血不足,血不养心,所以会梦多,水肿,这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液的缘故。遗尿,也是脾气不足,不能固摄水液了。

于是,我就告诉她用归脾丸服用。

结果,几天以后,他儿子告诉我,老太太诸证皆愈,好了。

这就是脾气足了,能够管理水了,也就不再遗尿了,水肿也好了,能正常地运化出去了。

   

归脾丸是一个蕴含了中医关于气血互生的关系的方子,里面有着很精妙的奥秘,现在说吗书上的功能与主治是:“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基本上是把主治症状都说了。

在中医临床中,对归脾丸、归脾汤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很多的病,只要是心脾两虚之证,都可以使用。

 

但是,对于这个方子,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毕竟它是药物,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觉得自己可能对证,就请咨询一下当地的医生,看看是否合适。  

滋补心脾的食疗之品——龙眼肉

(2010-01-23 15:22:13)转载 

几天没有更新博客了,非常的抱歉,主要是因为这几天在北京郊区的香山脚下开会,昨天晚上刚刚回到家里。

我这个人很奇怪,其实在北京居住已经几年了,但是北京的旅游景点基本没有去过哪里,可能只是去过故宫、颐和园、大觉寺、八达岭长城,只是这四个地方,其他的什么潭柘寺、香山等等的,哪里都没有去过,我有的朋友,每周都去香山登山,把自己打扮得和旅游客一样,背着大包,手里还有两个很酷的拐杖,让我很羡慕。但是,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去过香山,这几天也只是住在山脚下的一个叫“杏林山庄”的地方开会。

最离谱的是,圆明园等很多外地游客都熟悉的地方我也没有去过,大家都嘲笑我是否住在北京。

以后一定多走走。

 

冬天的山里,空气格外的清凉,我一下车,就感觉到了清新扑鼻,然后看远处的蓝天,那么的清澈,觉得这与市区内简直是相差太大了,心想:我们人类难道真的有福气拥有如此清新的空气?或者,上天曾经赐予我们这么纯洁的空气,我们拒绝了?

然后,感觉到得就是安静,在北京的市区里面,可能平时听到车的声音太多了,也就习惯了,但是突然在山里,四周一下都安静下来,反而觉得这个安静时如此的特别,下了车,站在那里,用手四处的挥舞,觉得周遭空无一物,世间仿佛只有自己存在,很远的地方的喜鹊的叫声,都清晰地传来。

开会之前,大家都在等待分配房间,我和我们所里的另外一位博士后,我们两个一起到外面,在微冷的空气中散步走了好一阵子。

这位博士后是江苏人,对古文化很有研究,我经常与他探讨问题,他在北大的博士后课题好像就是关于道家的,呵呵,比我出站的早,我的博士后课题还在做。

 

有的时候,我会推脱开会的事儿,觉得可能有些耽误时间,09年我推掉了很多到各地开会、演讲的邀请。但是最近突然有了转变,觉得开会的时候,可以遇到很多朋友,可以放松一下自己的生活节奏,也是一件好的事情。

我把刚到“杏林山庄”,下车后的周围景物拍了几张照片,贴在博客的相册里了,朋友们可以看看,感受一下那种宁静吧。

 

步入正题,今天,给各位朋友介绍一个药食同源的好东西,那就是龙眼肉。

龙眼肉大家都很熟悉,在商场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干的龙眼,也有一袋袋的龙眼肉,药店里面也有同样的龙眼肉在卖,这是我们非常喜欢吃的食物,甜甜的,味道甘美,同时,它也是我们调养身体的一个非常好的药食同源之品。

中医认为,龙眼味甘、性温。入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宁神、健脾止泻、利尿消肿等功效。适用于病后体虚、血虚萎黄、气血不足、神经衰弱、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病症。

 

让我们先看看龙眼肉的养血的作用。

民国时期的名医张锡纯认为龙眼肉可以“滋生心血”、“滋补脾血”,所以在遇到心脾血虚的患者的时候,就会用到这个龙眼肉。

下面举个例子:

一少年心中怔忡,夜不能寐,这个怔忡,是中医的术语,实际上,这个怔忡是心悸的一个症状,心悸大家都知道,是心里面突然一阵发作性的猛跳,甚至不能自主,这叫心悸。

心悸分为惊悸和怔忡两种,惊悸多是因为惊恐、恼怒等暂时的原因引起的,身体一般没有什么大毛病,而怔忡则是自己觉得心悸不安,尤其是劳累后容易发作,全身情况比较差,这个我们有的朋友会有体会,这种感觉就是心中一阵乱跳,这个怔忡分成虚实两种情况,虚证,往往是血虚引起的。

张锡纯给这个少年诊脉,“其脉弦硬微数”,于是,张锡纯明白了,这是“心脾血液短少”,于是,张锡纯给他出了一个小方子,大家可能都想不到,这居然是一个食疗的方子,非常的简单,就是用龙眼肉,用饭锅给蒸熟了,然后随便当做点心,没事儿的时候就吃一点。结果,吃了一斤多龙眼肉的时候,“病遂除根”。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这个心脏失调的原因,就是血亏引起的,如果血不养心,那么心脏一定会出问题,这就好比是一个液压的机器,里面本来应该是有液体的,可是,您现在给消耗的太多了,液体不够了,那么机器的运转一定会出现问题,怎么办呢?答案是:如果能够补足心血,则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心血消耗的原因有几种,其中的一种很普遍,那就是思虑过度。

中医认为,一个人,如果想问题想得太多了,这叫思虑过度,就会耗伤心血,这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比如,最近如果一个工程特别的忙碌,每天都在思考问题,殚精竭虑的,那么,心血耗伤的就很严重,其实这点我们是很好理解的,我们整天思考,一定是消耗营养物质嘛,尤其是参与相关思考活动的器官,在中医里面,我们把它们划入心血的范围里面。

那么,怎么补心血呢?一个比较好的药物,就是龙眼肉。

 

我给大家举个我身边的例子。

有位大姐,她有一天找我,说他的丈夫最近心脏出了问题,很不舒服,检查就是严重的心率不齐,还在继续检查中。

后来,我们约了时间,他们家距离我们家不远,我们见面了,我给诊脉,当时发现他是同时还伴有肝气不舒的情况,于是,我就让他先疏理肝气,用柴胡类方,三副,然后,我告诉他,因为同时他心血不足,三副药以后,等肝气疏理好了,需要养心血,就是用龙眼肉,配合一点西洋参,作为食疗。

这个配伍是清朝中医大家王孟英的方子,叫“玉灵膏”,王孟英认为龙眼肉微热,需要用西洋参配合,因为西洋参滋阴,是凉的,可以制住龙眼肉的温热,具体的比例可以是十份的龙眼肉,配一份的西洋参。

后来,这位大姐每次遇到我,都说,他丈夫恢复得非常的好,心脏一点问题都没有了,每次看到她的笑脸,我都会觉得非常的欣慰,其实,如果使用得当,食疗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更何况,像龙眼肉这种美味的食物,更是容易让人接受的。

这种情况,在白领、知识分子和参加考试的学子们中,非常的常见,因为都有心血损耗的问题。

 

同时,龙眼肉有补脾的作用,这个我们也来讲讲。

还是张锡纯的故事,当时,有一个六七岁的童子,大便下血,数月不愈,服药也没有任何的效果,最后找到了张锡纯,张锡纯认为,这是脾不统血的缘故,于是,告诉家长给他服用蒸熟的龙眼肉,每天吃一两左右,这对孩子来说,简直太好了,于是很喜欢吃,结果,吃了十来天,这个病就痊愈了。

这里面,张锡纯说这个孩子是脾不统血,什么是脾不统血呢?这是中医的一个术语,在中医里面,脾除了吸收,运化食物精微,还有其他的作用,比如负责管理水,和血,分别叫统水和统血。“脾不统血”,是指: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治宜补脾摄血。

我给大家用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就是你用绳子绑了一个沙袋,然后抡起来,让沙袋围着你的手,绕圈,这个时候,你的手要用力吧,要把绳子使劲地握在手里,这样沙袋才不至于飞出去,这个手就好比是我们的脾,沙袋好比是我们的血液,脾需要有力气,才能统摄血液,让它在正常的轨道中运行,如果您松手了,好比是脾气虚了,会怎么样呢?沙袋嗖地飞走了,这也就是,血液跑出经脉的正常轨道了,出血了。这就是脾不统血了。

有的妇女,月经淋漓不断,有的是因为有热,也有很多人,就是因为脾不统血了,无法控制血液了,无力固摄,所以才出现这个病症,用的也是补脾的思路来调理。

调理这种脾不统血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子,就是中成药归脾丸,其中就有龙眼肉,这个方子同时养心补脾,配伍妙不可言,以后我会单独给大家讲解的。

 

下面是摘录的一些资料,大家可以看看,参考一下:

据现代研究,龙眼鲜食,味甜美爽口,且营养价值甚高,富含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C、钙、磷、铁、酒石酸、腺膘呤等,其中尤以含维生素P量多,对中老年人而言,有保护血管、防止血管硬化和脆性的作用。

  国外在研究龙眼时发现其含有一种活性成分有抗衰老的作用。这与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所言龙眼有轻身不老之说相吻合。故此有人认为龙眼是具有较好开发潜质的抗衰老食品。

  

  龙眼所含糖分量很高,为易消化吸收的单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故体弱贫血,年老体衰,久病体虚,经常吃些龙眼是很有补益作用;妇女产后,龙眼也是重要的调补食品。因含铁及维生素B2很丰富,可以减轻子宫收缩及宫体下垂感。对于妇女产后、体虚乏力、贫血等,则可用龙眼肉加入当归、枸杞、红枣(去核)数颗炖鸡。或每日食用龙眼肉煮鸡蛋,可活血调经,促进体力恢复。

  

  但是,脾胃有痰火及湿滞停饮、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者忌服。孕妇,尤其妊娠早期,则不宜服用龙眼肉,以防胎动及早产等。此外,因其葡萄糖含量较高,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服。

  新鲜的龙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进食时要注意切不可吃未熟透的龙眼,因容易引起哮喘病。龙眼肉作为食疗品每次食用量以干品 6克为宜。

  小偏方

  脾虚泄泻:龙眼干14粒,生姜3片,煎汤服(《泉州本草》)。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虚烦不眠:龙眼干15克,粳米60克,莲子10克,芡实15克,加水煮粥,并加白糖少许(《食疗粥谱》)。

  贫血、神经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盗汗:龙眼肉4至6枚和莲子、芡实等,加水炖汤于睡前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补气血:以剥好龙眼肉,盛竹筒式瓷碗内,每次一两,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一钱(3克),碗口罩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玉灵膏)。

  温补脾胃,助精神:龙眼肉不拘多少,上好烧酒内浸百日,常饮数杯(《万氏家抄方》龙眼酒)。

若内有痰火及食滞停饮者忌服,以免引起淤痰堵塞在胸口而引起哮喘。  

张锡纯妙用鸡内金的故事

(2010-01-12 18:22:55)转载 

再把《这才是中医》这本书里面张锡纯的内容补充一部分,当时有部分内容没有收录。

民国名医张锡纯,和东北的沈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呵呵,这是一般人没有想到的。当年,就在张锡纯在国民革命军里面忙着救治患者的时候,在遥远的东北的沈阳,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的发生,居然影响到了张锡纯的生活,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原来,当时的沈阳叫奉天,在那里有个民间社团,叫天地新学社,这个新学社很有意思,大家都在探讨一些新出现的理论什么的。

这个新学社里面,有位苏明阳先生,到北京在部里的时候,突然看到了桌子上放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的草稿,在当时,张锡纯的影响已经很大了,从军界到政界,很多人都很钦佩张锡纯,尤其是内政部部长刘尚清尤为器重,所以当时北京会有张锡纯的手稿。

当时沈阳天地新学社还有一位先生,叫袁澍滋,这位也在北京,也看到了这个草稿,他“惊为当时医学中有一无二之著作”。

结果,他们回来后,就和张锡纯取得了联系,劝张锡纯把这个书送到内务部去批准著作权(就跟现在的出版书号是一回事儿),张锡纯开始还觉得不大自信,后来禁不住劝说,也就同意了,于是,这个沈阳天地新学社就派了张钟山、姜指欧两个人就去了北京,代为在内务部申请,结果内务部批准了著作权,于是,这个天地新学社的会长高振铎和副会长王松阁两个人亲自就开始校对,然后大家集资印刷(当时大家追求真知的热情真的让人感动啊)。

就这样,《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第一期就出版了。

这一出版,可了不得了,立刻开始畅销,很快就风靡全国,并且卖的脱销了。

 

那么这事儿还没算完,当时的沈阳税务局的局长叫齐自芸,这个单位当时不叫税务局,叫税捐局,这个官应该是很高了,但是这位老齐也很有趣,经常喜欢看一些中医书籍什么的,那天在街上遛,就看书店里面有本书在热销,老齐很是好奇,心想这我可得看看,于是就自己个掏钱,买了一本,回来一看,可不得了了,这书写的太好了,太实用了,“多有发前人所未发者”,这位张锡纯真是“医中巨擎也”。

这看完了中医书的人,总是想学以致用,实践一下,看看是否好用,就在这个时候,恰巧,这位老齐有个朋友的妻子患病,什么病呢?就是癥瘕,腹中结块一类的病,几年都没有好了,请了很多大夫,都没有效果,最后发展到什么地步呢?吃不下东西了,肚子非常的疼痛,连床都起不来了,很是痛苦。

这位朋友实在没有办法了,最后想起老齐来了,心想老齐见多识广,本人又喜欢看点养生书什么的,是不是知道什么好的方子啊?于是就来向老齐求方。

这位老齐,其实就是一位税务局局长,哪里会开方子啊?但是他有办法,他就翻开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找差不多对症的方子,就这样,找到了一个叫理冲汤的方子。

这个理冲汤是张锡纯创立的治疗妇女闭经、或者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的方子,是一个补虚和化瘀同时进行的方子,组成是:生黄芪、党参、白术、生山药、天花粉、知母、三棱、莪术、生鸡内金。

其中生黄芪、党参、白术、生山药是补虚的,主要是补气的,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足了,才能推动血液运行,而天花粉和知母是润燥的,防治补气的药物过分温燥,后面的三棱、莪术、生鸡内金都是化瘀的。

这位老齐还真是一个懂得一些医理的人,张锡纯在方子后面写道:“若病人身体羸弱,脉象虚数者,去三棱、莪术,将鸡内金改用四钱(原来是三钱)”老齐还真就给这样修改了一下方子,然后把方子送给了朋友。

结果很让老齐振奋,这位朋友的妻子服用了十几副以后,这个病就痊愈了。

啊?!这下老齐高兴极了,敢情这本书真的这么实用啊,于是,立刻又买了好多本《医学衷中参西录》,到处送朋友。

 

但是这事儿还是没算完,后来老齐就想了,我们沈阳没有好的医生,如果这位张锡纯能够来沈阳,那该多好啊!

说干就干,这位老齐立刻就把这事儿和当时大帅府的秘书刘海泉说了,当时的沈阳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统治着,所以才有大帅府,刘海泉一听,好啊,我给你介绍我们沈阳的天地新学社吧,于是,就把天地新学社的朋友给找来了,说这样吧,“为拯救一方疾苦计”,我们一起办一个医院吧,我们请张锡纯来沈阳来主管开办这个医院。

大家都想,这是一个什么医院呢?因为在当时,西医有医院,有教会开的,有东洋人开的(日本当时也叫东洋),中医可从来没有医院啊。

最后,大家一拍桌子,就叫医院吧,没有我们也办了,叫立达医院吧。

于是,就写信敦请张锡纯前来沈阳,开办立达医院。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方子里的鸡内金。

鸡内金,我们大家都熟悉吧,就是鸡的胃,里面有一层黄色的膜,一般我们收拾鸡肉的时候,会把这个膜撕下来,扔掉,然后留着边上的肉,叫鸡胗,这是很多人喜欢吃的东西,但是大家可能没有想到,那层被扔掉的黄色的膜,在中医里面可是一味非常重要的药物,张锡纯认为鸡内金: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

在中医里面,我们认为鸡内金性味甘,寒。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具体的作用是消食健胃,涩精止遗。能够化积的作用是张锡纯给彰显出来的。

这个鸡内金,在收拾鸡的胃的时候,我们可以给撕下来,然后晒干,这就是生的鸡内金了,在药店里,还有一种制品,叫炒鸡内金,还有焦鸡内金,一共这么三种制品。

那么大家一定奇怪,这个生鸡内金和炒鸡内金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是:生鸡内金:有化积的作用,这是张锡纯的拿手好戏,我一会儿聊,同时生鸡内金还有化石作用,善治结石,常与海金沙、金钱草、石韦同用,可以治疗胆、肾等器官的结石。

  至于炒鸡内金,一般是用醋炒的,偏于消食化积,治疗消化不良,常与炒三仙同用,我在给儿童治病的时候,经常会加入这个炒鸡内金,会增加消食导滞的作用。

这个焦内金 :与醋鸡内金相似,但强于它,消食导滞,治疗食滞胃脘、脘腹胀满,长与焦三仙同用。

大家不要以为这个鸡内金是肉类的东西,实际上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有一次,我自己做实验,就把鸡内金在锅里加热,最后焦了,然后变成了溶液样的物体,我给放到碗里面放凉,结果最后贴着碗壁的部分,形成了黑色的玻璃状的结构,很是奇怪。

现代药理研究,人口服鸡内金后胃液分泌量、酸度及消化力均见增高,其中消化力之增加出现较迟缓,维持也较久。服药后胃运动机能明显增强,表现在胃运动期之延长及蠕动波之增强,由于胃运动之增强,故胃排空率也大大加快。鸡内金本身内并不含有任何消化酶,其对胃分泌及运动的影响,并非服药后立即产生,而必需经过一段时间,故其作用是由药物被消化后进入血液内之某种体液因素引起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张锡纯是如何运用鸡内金的吧。

故事一:鸡内金消除胃中积滞的故事。

沈阳城西龚庆龄,三十岁,胃脘有硬物堵塞,已经好几年了,饮食减少,感觉吃什么东西“不能下行”,这种情况感觉太不好了,这个时候,他听说有个叫张锡纯的人,在沈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医院,很好奇,啊?中医也有中医院?于是,马上跑到了张锡纯建立的立达中医院,来院求治。

张锡纯给他诊脉,其脉象沉而微弦,右边尤其如此,张锡纯认为这是他的胃中有积,胃气难以下行,所以阻塞了气机的下降,于是,张锡纯开方子,鸡内金一两、生酒曲五钱,就这么个简单的方子,一共就两味药,您看看,这哪儿像药啊,一个鸡内金,是食物,一个酒曲,这个大家也熟悉,开完了方子,大家都不相信能治病。

结果如何呢?结果是服了几剂以后,硬物全消,好了。

 

还有一位叫秦星垣的,也是这个症状,经过很多医生治疗了,分毫无效,脉象沉劳,张锡纯开的方子也是鸡内金打底,加入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结果,是连服八剂,痊愈,这下这位秦星垣高兴得不得了,当时的人们有个习惯,就是有什么大事儿都登报声明,这是最隆重的表达方式了,这位秦星垣也是如此,病好以后,登报声明,感谢张锡纯。

大家看到了,这就是鸡内金的消食化积的作用,在过去,小儿因为饮食不节,会导致一种病,叫疳积,这个病有孩子瘦弱,肚子大,四肢青筋明显,头发成穗,喜欢吃泥土等症状,其中一部分孩子就是脾胃有积滞导致的,而这个鸡内金,就是治疗这个病的一个主要的药物。比如《寿世新编》里面说,治疗小儿疳积,用鸡肫皮廿个(勿落水,瓦焙干,研末),车前子四两(炒,研末)。二物和匀,以米糖溶化,拌入与食。忌油腻、面食、煎炒。

那么今天,小儿疳积不多见了,但是食积的孩子还是很多的,一般遇到这种孩子,我往往在方子里面加入几克的炒鸡内金,效果还是不错的。

 

那么,鸡内金还有哪些作用呢?

在张锡纯的眼里,鸡内金除了消除胃中积滞,张锡纯认为脏腑任何地方有积,都可以消除。

故事二:治疗脏腑积聚。

奉天大东关那里,有个人叫史仲埙,年近四十岁了,工作单位很远,在黑龙江做一个警察署的署长,腹中有积聚,治疗了很长时间,没有效果,于是回到奉天,请张锡纯来治疗。张锡纯诊断,是在患者的左胁下,有积聚,直径三寸,按之甚硬,经常疼痛,呃逆短气,饮食减少,脉象沉弦。这是古代说的肝积肥气。于是用鸡内金三两,柴胡一两,研成粉末,每次用一钱半,告诉患者,日服三次。

大家看到了,这个方子还是很简单,就是两味药,因为病在身体的左侧,属肝气不升导致的疾病,所以用了柴胡,来升肝气,配合鸡内金化积。

那么,效果如何呢?结果是,十多天以后,这个患者就痊愈了。

看到这种医案,我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了,高手就是高手,妙思奇想,两味药,就把病治了,现在要是大家都有这样的本事,那该多好啊,没办法,我自己多努力学吧。

 

在张锡纯的眼睛里,鸡内金还是一味妇科良药,张锡纯认为,鸡内金“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痃癖,女子癥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又凡虚劳之证,其经络多瘀滞,加鸡内金于滋补药中,以化其绎络之疾滞,而病始可愈。至以治室女月信一次未见者,尤为要药。盖以能助归、芍以通经,又能助健补脾胃之药,多进饮食以生血也。”

所以,在治疗闭经这个病的时候,张锡纯经常使用鸡内金这个药。

故事三:鸡内金治疗闭经。

奉天大南关马氏女,十四岁的时候来的月经,到十五岁秋天,吃了很多的生冷瓜果,结果闹肚子一个多月才好,从此闭经,这事儿闹的,没想到多吃了点生冷瓜果,却连月经都闹没了,这可实在值得警惕啊。

于是,请医生治疗,结果没有任何效果,到了十六岁的时候,病越来越重了。

这个时候,他的父亲在奉天兵工厂任科长,也就是说在张作霖的手下干活,没想到,这位也是个中医爱好者,结果看到了张锡纯写的书,于是就请张锡纯来治疗。

张锡纯一看,这个姑娘是身体瘦弱,微喘,干咳无痰,午后潮热,夜间更厉害,饮食减少,大便泄泻。脉数,细微无力。于是张锡纯就用自己的拿手好戏,生山药来治病,用的是生山药粥,四天泄泻痊愈。然后用资生通脉汤,这个资生通脉汤就是一些补气的药,加上鸡内金等化瘀的药,其中鸡内金是一味重要的药物。

结果,十天后,各种虚弱的症状消失,于是张锡纯又加入了加土鳖虫等两味药,四剂后,月经来临。

 

张锡纯在治疗闭经的时候,经常注重患者的脾胃功能,他认为只有脾胃调理好了,气血有了来源,月经才能来临,因此他常常使用鸡内金,因为鸡内金既可以化瘀,又可以调理脾胃,是一药两用的路子,所以效果也往往很好。

张锡纯对鸡内金的用法还有很多,他甚至还创立了用鸡内金做名字的药方。

限于篇幅,我就不多写了,总之,觉得但凡出现一位了不起的医家,就会把学术向前推进很多的,这就是大医的作用。

 

时间很快,一眨眼,新的一年过去十多天了,下个月的这个时候,就要过春节了,一提到春节,就想起回家的路,想起东北老家的饺子,人很奇怪,在年轻的时候,非常踊跃地想往外走,我十几岁就到了南方,觉得离家越远越刺激,等过了三十,就不愿意走了,刚到北京那阵,很害怕闻到方便面的味道,原因是,在火车上大家都是吃方便面的,所以一闻到方便面的味道,就想起了回家的路,心中不禁黯然。

现在已经适应北京的生活了,已经在北京渡过几个春节了,但是,每当看到春节回乡的人群,心里还是猛地一动。

我想起了父亲讲的,在农村老家,院子里的鹅,每次秋天的时候,看到天上南飞的大雁,所有的鹅都会仰着脖子,冲天上的大雁鸣叫。

其实它们已经不会飞了,但是留在基因中的那个影子还在。  

严寒天气再谈寒

(2010-01-08 08:13:37)转载 标签:

食疗

寒邪

健康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这些天的天气大家都有着深切的体会,那是一个冷啊, 1月2日那天,还没下雪的时候,我的两位朋友找我,其中有位朋友从外地回京,于是我们三个人约在国贸建外现代城的一个小餐厅里面聚会,一个非常普通的茶餐厅,我们三人捧着茶,谈论着过去一年的收获,和对2010年的展望,结束后,天色已晚,我心存温暖,踏上回家之路。

临行时,有位朋友对我说:“明天就别出门了,要下大雪了。”

当时我还不信,结果,等到第二天起来,就看到了北京的漫天大雪。

雪积得非常的厚,让我觉得回到了东北老家,小区的孩子们都乐坏了,一天下来,院子里出现了好多的雪人。

 

但是,寒邪也来了。

这些日子,我又开始不断地接到电话,朋友们感冒的又开始多了,我觉得这是又一个流感的高峰来了。

但是这次的感冒,和以前的有很大的不同,这次明显地反映出了季节的特点,就是寒邪非常的重。

 

前几天,我正在北京电视台的拍摄现场,我在台上讲中药,等到一场结束的时候,正要中间休息,我们的制片人突然招呼我,表情很紧张,说有人病重,我觉得很吃惊,忙走下去,问是怎么了?

原来,是一位现场的工作人员,负责技术设备的,实在病的很重,挺不了了,这才找我,我一看确实很紧急,于是就在场下,给诊断起来。

这位工作人员此时身体疲惫,说话无力,发烧,手摸额头热,但是不知道多少度,此时,他的眼皮都有些发肿了,舌质淡,苔薄白,脉紧。他的具体症状是身上发冷。胳膊都抱在一起。嗓子不痛,没有咳嗽。

这种情况,诊断是非常的明确的,就是他感受了寒邪,这是冬天最突出的一个邪气,而且他的表现是非常的典型的。

这次感冒,很多人都是这种情况,最突出的症状就是怕冷,中医叫恶寒,一般是无汗的。在中医里面,恶寒和畏寒是不同的,被寒邪侵袭,导致的恶寒,是盖上被,增添上衣服以后,还是感觉冷,这是实邪;如果穿上衣服,就不冷了,这是畏寒,是阳虚的表现。

 

那么,此时该如何处理呢?

我以前告诉过朋友们,可以用苏叶熬水这样的方式来解决,把寒邪从体内散出去。但是,那是在一般的天气,偶然感寒,寒邪并不严重,只是在体表,所以用一个苏叶就可以了,这次的情况则不同,这是一个极端寒冷的季节,寒邪往往直接深入。

 

今天,再告诉朋友们一个另外的方式,也很有效的。

因为此时这位朋友的寒邪很厉害,脸色都青了,我分析寒邪已经不完全在体表了,已经是让他整个的人都感觉从里到外的冷了,这是寒邪已经进入了体内。

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的身体温暖起来,气血运行,这样就能够抵抗邪气了,所以我出了一个食疗的方法。

当时我告诉他,赶快回家,熬肉汤,里面放入一些干姜、生姜、胡椒粉等温热的调料,然后喝汤。

诊断完了,我问他还能自己回家吗?他说可以,于是,他就拖着疲乏的身体回家了,我再次上场,接着录制,前后不过五分钟,录制现场的二百多位观众都没有察觉场下发生了什么。

 

那么这个肉汤的服用结果如何呢?

过了两天,又拍节目,看到了他,他已经神采奕奕了,我问:好了?

他笑着回答:肉汤真好喝。

 

这是什么道理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在讲述朱丹溪的故事的时候,讲过,朱丹溪的老师,罗知悌,他治疗一个和尚的时候,他看到和尚的身体虚弱不堪,于是就让朱丹溪去买来猪肚和牛肉,熬汤,给这个和尚喝,结果和尚就慢慢地复苏了,这个时候,才使用了攻下的方法,来驱除邪气。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肉汤,可以增加我们的体质,比如羊肉,金元四大家的李东垣就说:“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有形之物也,能补有形肌肉之气”,“故曰:补可去弱”。
    在这种寒邪严重的时候,正气不足的人,很容易受寒,此时,必须补足我们的正气,也就是增加体能,这样才能抗邪外出,这和其他季节偶尔感寒,邪在体表,用点儿苏叶是不同的,此时情况更重,需要更强的力量,才能祛邪外出。

此时加入干姜,是需要干姜来振奋脾阳,使得体内温暖,取的是理中汤的方意,加入胡椒粉也是这个作用,像这种极端寒冷的天气,寒邪往往会进入足太阴脾经,甚至是足少阴肾经,这里面的区别是:在脾经的,往往脾胃症状明显,肚子冷痛,容易腹泻等。

进入肾经的,往往是感觉自己很困倦,大白天的就是想睡觉,术语叫“但欲寐”,这在中医叫太少两感(太阳少阴同病)。这次流感我遇到的此类太少两感的患者也有,以后给大家聊聊。

 

这种肉汤,选牛羊肉为好(朝鲜族可以用狗肉),以羊肉为最合适。羊肉入药,有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是用来治疗血虚有寒的;牛肉入药,最著名的是朱丹溪的倒仓法,这个倒仓法我在书里讲过,后世很多医家都从朱丹溪这里,悟出了很多牛肉的用法,说它主要是入脾经的。

猪肉因为是滋阴的,所以并不适合。

这是一个食疗的思路,效果很好,一般喝下去后,全身温暖,精力开始充足,很快可以汗出而愈。

其实,这种情况也可以开方子,驱寒扶正的方子很多,这种寒邪直中的情况,是火神派的擅长的领域,麻黄、附子、干姜、细辛都有很大的用处。真的到了病重的程度,这些药都是可以应用的,需要当地医生的指导。

在这里,我所讲的就是在没有那么严重的时候,如果大家遇到了自己被寒邪侵袭的时候,该如何应用食疗的方法,自己调理一下。

这种方法,用得越早越好,就是在感觉寒冷的第一时间用上才最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患者是还没有咽喉肿痛等内热证,主要就是一个全身冷的症状。如果病情发展,已经舌苔干黄,痰黄、鼻涕黄,咽喉红肿热痛的时候,则仍然需要配合清热解毒来处理。

 

我以前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喜欢用药,觉得这是自己的本事,后来看到有的朋友,坚持用食疗等平稳的方法来处理,最终依靠自身的力量,也把病邪驱除出去了,所以我的思想也有了改变,以后会多给大家介绍些食疗的方法的。

最近遇到这种患者若干,很有一致性,这和极端寒冷的天气有关,所以今天谈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话说张锡纯使用生石膏

(2010-01-02 22:13:14)转载 

在我的《这才是中医》书中,我写了张锡纯的生平和故事,但是因为篇幅所限,有很多资料没有收录进书中,今天和大家聊聊这本书之外的,没有收录的故事吧,比如,民国中医大师张锡纯使用生石膏的故事。

故事一:

张锡纯的长子,七岁的时候,患了感冒风寒,四五天之内,身上大热(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了,这是邪气入里化热了),舌苔黄而带黑,这是热盛的缘故,为什么张锡纯那么一位大碗,自己的孩子也折腾了四五天都没效果呢?原来,是因为小孩子小,不愿意服药,逼着他服药,他很快就呕吐不止。这搞得老张也是没了办法。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张锡纯想来想去,怎么办?看此时的症候,应该使用生石膏,但是历来医家都说这个生石膏是大寒之药,小孩子用上能行吗?

在这个时期,张锡纯对生石膏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心里也是犯嘀咕。

想来想去,张锡纯觉得“有是证则用是药”,这是中医的一个名句,意思是:不管如何危险,只要有这个证候,就应该使用对证的药物,即使有的恶时候乍看上去,这个药很是威猛霸道,但是也应该用。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于是就用了生石膏一两煎汤,趁着温热,给孩子分三次慢慢服用了下去,结果病情就开始好转了,张锡纯一看,有门!于是,又用了生石膏二两,熬汤,还是慢慢地喝下去,结果病情开始继续好转。

张锡纯这回胆子就大了,于是,这次他用了生石膏三两,熬汤,给孩子喝了下去。

结果,这个病立刻就痊愈了。(病遂痊愈)

 

那么,一个小孩子,一天之内,用了生石膏六两,这个量可够大的了,孩子的身体被凉到了吗?

张锡纯体会,这次病好以后,孩子的饮食有加,没有任何脾胃受寒之象。

难道这个生石膏是大寒之药吗?为什么孩子没有被寒到呢?

张锡纯再翻看《神农本草经》,里面说石膏“微寒”,张锡纯于是恍然大悟,原来生石膏不是大寒之药啊。

张锡纯自己说:“此系愚初次重用石膏也。故第一次只用一两,且分三次服下,犹未确知石膏之性也。”

张锡纯最有心得的一味药,就是这个生石膏了,他在本草中写的最多的就是这味药,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他对生石膏的体会,还是从自己儿子身上获得的。

 

所以,后来张锡纯说了句话,是:(生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

这就是生石膏这味药的主要功能,它能够把体内的邪热向外透发,古代的几位医家都擅长这味药,我曾经写过。张锡纯对这些经验予以发挥,他特别讲述了不能用煅石膏,生石膏煅用后,是外用之药,是不能口服的,这点他特别强调,而且他对生石膏的应用之广泛,是以前的医家所不及的。

 

故事二:石膏粳米汤

张锡纯自己说,生石膏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

1916年,各地纷纷爆发了护国运动,在这一年的年底,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讨袁,各地反袁浪潮风起云涌,袁世凯陷入孤立的境地,被迫在1916年退位,但是他还是企图留在大总统的位置上,但是各方政治势力都予以拒绝,孙中山有发表了《第二次讨袁宣言》,各地纷纷响应,最后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这出复辟闹剧就此收场。

就在这一年的年初,正月的上旬,张锡纯随着部队的巡防营调动,从广平移师到德州。

他们是在邯郸上的火车,从南向北进发,当时是冬天,正月里,天气寒冷,而那个时候调动部队用的火车都很破,连车窗都是破的,冷风从车窗吹入,简直是寒风彻骨,结果等到了德州的时候,同行的有五六人,都病了。

这些人都是什么症状呢?原来,都是发烧,但是一点汗都没有。

这是什么病啊?是中医所说的伤寒,就是风寒感冒,一般都是被冷风吹到了,开始的时候,是身上冷,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办法控制,则会入里化热,变成身上高热,发烧,心烦,一般还有出汗的症状,此时张仲景是用白虎汤来治疗的,如果没有出汗,说明体表仍为寒邪所闭,张仲景是用麻杏石甘汤等方剂来治疗。

但是,张锡纯学习张仲景,却并不拘泥于使用原方,他看这些士兵都不出汗,身上发热,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就用生石膏,和粳米两味药,生石膏用二两,压成细末,粳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用二两半,这叫石膏粳米汤,是张锡纯自己创立的方子,用水三碗,熬,等大米熟了,这个汤也好了,喝这个清汁,趁热喝,借着这个热气,让身上出汗,方子里面的生石膏是透里热的,能够把热邪从里面清透出去,这个粳米是用来和胃气的,不让生石膏伤胃气,同时可以使得生石膏的药性逗留于胃中,这样更长时间地发挥作用。

但是大家都注意到了,此时这些患者都不出汗,这是寒邪仍然郁闭于肌表,那么张锡纯怎么散去体表的寒邪呢?他非常巧妙的就是用这个热汤来散寒,人喝了热汤以后,会出一身的汗,那么体表的寒邪就会散了,这就和我们在刚刚感冒的时候,喝碗热姜汤可以出汗散寒一样。

当时,张锡纯就让这些士兵一起喝这个热汤,于是,大家就都出了一身的汗,然后,这个病就都痊愈了。

 

这个方子,后来张锡纯就管它叫石膏粳米汤,后来,张锡纯到了沈阳,当时的沈阳县知事朱霭亭的夫人,五十多岁了,在这年的秋天,患了温病,非常的厉害,当时张锡纯刚刚到沈阳,这位朱霭亭是张锡纯的老乡,听说过张锡纯诊病厉害,于是就求张锡纯给看看。

张锡纯到了一看,这位夫人当时正用一个冰袋来做枕头,然后头上又悬着一个冰袋,帖在脑袋上,张锡纯愣了,问这是干什么呢?

老朱回答,说在这之前,请的是日本的医生,当时叫“东医”,日本医生用这种方法来退热的。

张锡纯忙问,见效了吗?回答是没有。此时,这位朱夫人已经是闭着眼睛,昏昏像是在睡觉,大声的呼喊都没有任何反应。诊她的脉,是洪大无伦,按下去很有力。

张锡纯说:这是阳明府热,已经到达了极点了,外面再用冰敷,热已经向里面走了。

老朱急了,忙问还有救吗?张锡纯回答,还可以抢救。

于是,他就用生石膏四两、粳米八钱,熬出了四茶杯,然后慢慢地灌了下去。

结果,这个药喝完,患者就苏醒了,然后,张锡纯开了个清郁热的方子,只服用了两剂,这个病就痊愈了。

朱霭亭这个惊异啊,心想,这个本领,太厉害了,于是,命令自己的公子,叫朱良佐,立刻拜张锡纯为师,跟着张锡纯学习医学。后来,张锡纯还曾经治愈了朱良佐的妻子的危证,这是后话了。

 

这个石膏粳米汤,我现在就经常用,我们现在的一般感冒,可能严重不到张锡纯描述的那种地步,所以也不用那么大的量,一般的情况,十几克就基本够了,如果发烧严重,可以让当地的医生帮助斟酌一下分量。即使这个分量,也是十分有效的,很快就可以退烧,因为常用,所以敢说张锡纯的论述是正确的。

 

故事三:生石膏清咽喉之热

沧州友人董寿山,年三十多岁,开始时患的是感冒发颐,就是大约两腮附近的位置肿了(位置偏上一点),这发颐在中医是个重症,当时没有控制住,几天后,颌下颈项都肿了,蔓延到了胸部,这个肿大的势头还在向下发展,此时,是牙关紧闭,从牙齿的缝可以吃一点稀粥进去,可是咽喉肿痛,又咽不下去。

当时请了几位医生,用的清热解毒之药,但是效果都不好,反而越来越重了(肿热转增)。

此时,正是中秋节前后,下雨不止,因为病急,冒雨驱车三十里把张锡纯给请来了。

张锡纯来了一看,好嘛,肿成这样了,按患处,非常的硬而且热,颜色很红,这都是热盛的表现,“纯是一团火毒之气”。诊脉石洪滑而长,重按有力,同时数。

张锡纯说,这是一种叫虾蟆瘟的传染病,热毒炽盛,盘踞在阳明之府。必须用生石膏来治疗。

当时,前面治疗的医生还在座,就说,用过生石膏了,都用到一两了,没有用啊。

张锡纯说:生石膏,是微寒之药,这么严重的病,一两哪儿够啊。于是他就开了生石膏四两,其他解毒的药稍微加了点,熬药喝了下去。

结果,无效。幸好药店就在这个村子,于是,张锡纯让再买四两生石膏,生赭石三两,再喝,后来,又加了点化痰通便的药。

当时没有反应,家里人吓坏了,张锡纯说,等等看。

结果,到了夜里十点,患者大便通了,咽喉的肿势开始改善。

第二天,下午又有些肿,于是张锡纯又用另外生石膏三两,加了点金银花,连翘。告诉患者家属,这个药,每天服用一剂。

结果,“三日痊愈”。

 

故事四:产后之温热使用生石膏。

就是这位董寿山,被张锡纯治疗好以后,和张锡纯成为了朋友,学习了医学,后来也成为了一个不错的医生。

他曾经治疗一个产妇,生孩子八九天以后,患了温病,当时的医生不知道,用了热药发汗,本来体内就有热,又用了热药,结果津液耗伤,“热渴喘促,舌苔干黄,循衣摸床,呼索凉水”,可是家属却不敢给她喝,因为大家都说生了孩子不能受凉啊。结果把董寿山给请来了,董寿山诊脉是弦数有力,马上开了方子,是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人参汤的方子是:生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方子里面,用山药代替粳米,用玄参代替知母,这都是张锡纯的经验。

董寿山这个方子里面,生石膏用到了四两,又加了点生地,白芍。

当时前面的医生吓坏了,说这是产后啊,刚生完孩子,应该避开寒凉啊,这能行吗?

董寿山坚持服药,结果,“尽剂而愈”。

 

前面的医生非常的困惑,很晕,心想:这怎么和我所知道的中医不一样啊,于是就说“产后忌用寒凉,何以能放胆如此,重用生石膏?”

董寿山说,道理都在这儿呢!于是,从包里拿出了张锡纯的书。这位医生看了半天,最后,慨然叹服。

 

张锡纯使用生石膏的功夫太深了,除了我讲述的,还有很多的用法,以后有机会我会讲给大家的,张锡纯自己说:“愚临证四十余年,重用生石膏治愈之证,当以数千计。”对于生石膏的推广,是他对中医的一个突出的贡献。

 

今天就写这么多吧,顺便说一下,博客里很多朋友求诊,其实我即使是见到病者本人,开方都是很慎重的,我给调理过身体的朋友都有体会,我对每个人会诊断很长时间,然后才敢开方子,但是网络上的朋友我无法诊脉,很多朋友写的症状十分有限,所以我确实只能简单分析一下,确实开不出方子,有的病还是很严重的,所以我更要慎重了。

以前因为心里实在不忍,曾经尝试过网上开过几次方,发现效果好坏参半,这样就很容易耽误事儿了,所以希望大家还是在当地求医,我只能帮助尽力分析一下思路,但是仅供参考,希望朋友们不要因为等待我的分析而耽误治疗。

 

多说一句,我这个人比较落后,这几天才刚刚听到了曾轶可的《狮子座》和《最天使》,被感动得不得了,太好听了,那种说不出的真诚的声音,赞叹一下。

 

张锡纯使用山萸肉的故事

(2009-12-27 08:47:22)转载 

昨天,我特别到药店问问山萸肉的价格,结果发现山萸肉竟然降价了,在我的印象中,这个药非常的贵,昨天发现,用三元钱就可以买三十克,这让我喜出望外,在什么都涨价的今天,居然有降价的东西,而且还真是好东西,于是,迫不及待地给大家讲讲张锡纯使用山萸肉的故事吧。

我在第三本书里面,把张锡纯放在开端,是因为张锡纯的用药功夫太深了,他把的用药经验都是自己亲手实践而来的,然后他也不留着点儿,毫无保留地都写了出来,现在我们看中药辞典,很多药物的论述,都有张锡纯云如何如何的,这就是人家的贡献,名留青史的地方。

现在聊聊张锡纯用山萸肉吧?

有一个少年人,“素伤烟色”,当时的中国抽大烟的很多,就是鸦片,这个少年不但吸鸦片,还沉溺于女色,所以身体很是不好,这次是患了感冒,医生给开了解表的方子,服用了几副以后,本来已经好了,但是,隔了一天,突然浑身开始出冷汗,心里面怔忡异常,自己说,这个气息马上就像是要断了似的。这下可把家人吓坏了,于是赶快把张锡纯给请来了。

张锡纯来了以后,照例诊脉,诊得的脉象是双手浮弱,无根,大家记住了,张锡纯诊脉有个特点,他一般是三部总取,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分寸关尺,而是分左右手,整个左手取得一个脉象就可以了,整个右手取得一个脉象就可以了,这是张锡纯脉法的特点,在大多数的时候他是这么用的,这在中医里面是一个派别。

诊完了脉,张锡纯心里就明白了,这是一个虚证啊,这是大病之后,身体没有复原,气虚欲脱,怎么办?必须要使用收敛之药,同时补气。

此时,张锡纯对患者家属说:“这个病确实很难治,但是如果能够买到一味药,则我可以保证转危为安。”

大家一听,您就说吧,什么药我们都能买来。

于是,张锡纯就告诉他们说:你们去买山萸肉四两,然后再稍微买一点人参(五钱)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外面正下着雨,而且药铺在五里之外的地方,但是这家人救人心切,立刻派人骑快马冒雨前去买药。

等这四两山萸肉买来了,张锡纯急忙用二两煎汤,然后给患者服用,这个汤服下去以后,这个患者的心气就定了,汗也止住了,气也能上来了。

然后,张锡纯又用剩下的二两山萸肉煎汤,把人参切成小块,用汤药送服人参块,看过我的书的人都知道,这是清代徐灵胎的论述过的做法,张锡纯吸收古代医家的经验太多了,随处可用。

这个药服完以后,这个患者的这些症状就全部消失了。

 

大家看到了吧,张锡纯在本草上的功夫,张锡纯对这个山萸肉算是掌握得太好了,这个山萸肉就是山茱萸这种植物的果实的肉,是一味补肝的药物,酸酸的甜甜的,过去认为除了酸收补肝,滋补肝肾,在六味地黄丸里面有它。但是,张锡纯却从《神农本草经》里面看到此药可以治疗“寒热”,从而悟出这是肝经虚极的寒热现象(所以他特别的推重《神农本草经》),所以凡是遇到患者阳气欲脱的时候,张锡纯往往用大剂量的山萸肉收敛阳气,起死回生,这是人家张锡纯对中医的贡献。

 

张锡纯认为: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

收敛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

 

再给大家聊一个故事,又有一个孕妇,患了霍乱,大家不要害怕,在中国的古代,只要是上吐下泻的传染性疾病,都叫霍乱,这位孕妇吐泻了一个昼夜,然后,病虽然好些了,但是却流产了。

此时患者的情况非常的不好,是“神气顿散,心摇摇似不能支持”,这不是心理问题,而是人确实虚了。这个时候,就马上派人去请张锡纯。

等张锡纯到了患者的家里,这个妇女的状态是已经濒危了,“殓服在身”,家里已经按照死亡处理了,连殓服都给穿上了,已经从床上给抬下来了。

患者的家属,此时已经觉得不用治疗了,反正也快死了,再等等就入棺材了。

张锡纯急了,说:“一息犹存,即可挽回。”你们找什么急啊,我还没治疗呢怎么就装棺材了?

诊脉,是“若有若无,气息奄奄,呼之不应”。

这个时候,买药已经来不及了,正好,这家的邻居是张锡纯的表兄,叫刘玉珍,张锡纯曾经给他也开过方子,里面有山萸肉,张锡纯就问,药还有没服用的吗?正好剩了一些,于是从那些药里面,检出了大约六钱的山萸肉,于是,熬汤,给患者服用了下去,马上,患者就有了反应,呼唤她能回答了,呼吸也开始明显了一点。

于是,张锡纯马上让患者家属去买山萸肉二两,生山药二两。

患者家属飞奔而去,不久,把药买了回来。

张锡纯又把药全部放入锅里,熬了一大碗,然后一点点给患者灌下去。

结果,这个患者的神气马上就恢复了。

此时,张锡纯又告诉患者,每天用生山药一两,熬粥喝,来善后。就这样,这个妇女就救过来了。

 

在这个医案里面,张锡纯用的就是山萸肉可以收敛元气的功能,在病危的时候,人的元气欲脱,大汗淋漓,尤其是心肝之气极虚,这个时候,用山萸肉,可以固脱救逆。这点以前古人注意的不够,是张锡纯通过实践得来的经验,但是现代注意的人也少了,大家都把精力放在附子和人参上了,实际山萸肉是很有作用的,李可老中医在治疗危急重症的时候,就常用它。李可对张锡纯也是推崇备至的。如果仔细区分,附子振奋肾中阳气,人参振奋心肺的阳气,山萸肉的作用主要在肝肾二经,兼入心经,它收敛的作用更强一些。

山萸肉和山药,都是平常之药,都是药食同源之品,但是,在人家张锡纯手里,就愣是给变成了治疗危重病症的大药,这正是:药都是平常之物,但是用药之手,确实在是不平凡啊。

 

再给大家聊个故事吧,这个故事很重要,对启发我们的思路很有帮助。当时,张锡纯邻居村子的周某,三十多岁,大怒之后,开始渐渐觉得腿疼,一天比一天厉害,两个月后,卧床不起,不能转动,医生们用了很多疏肝理气的药物,病却越来越重了,张锡纯来看后,诊得脉左部微弱异常,自己说疼的地方觉得热,张锡纯分析这是怒则伤肝,肝经气血受伤,所以脉弱,气血郁则热,于是用山萸肉一两,加入一些通经活络的药物,结果十副药以后,痊愈。步履如常。

张锡纯的心得:山萸肉可以治疗肝虚引起的肢体疼痛。

很多人身体会在生气以后,莫名其妙地疼痛,某个地方,不知道为什么痛,怎么都治疗不好,这是值得注意的,此时有各种情况,其中就有这个肝经受伤引起的,因为肝主疏泄,如果肝经受伤不足,无力疏泄,就会形成郁滞,引起疼痛;尤其是肝主筋,很多筋产生的问题,都可以从肝经那里找到答案。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个朋友,腿疼,大腿里面,不知道为什么,治疗了很久,当做风湿什么的治疗,舒筋通络的药吃了不少,没有任何的效果,这事儿拖延了很久了,后来找到我,我也找不到原因,诊脉微弦无力,最后就问这个病的起因,后来知道是在生气过后开始的,我当时心里就想,这不是和张锡纯论述的一摸一样吗?难道真的有这样的情况吗?

于是,告诉她,先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治疗,就买山萸肉,每次三十克,熬水喝。

结果,她的腿疼就慢慢地减轻了,这个时候,又配合了原来她服用的舒筋通络的药物,这次就见效了,很快病就痊愈了。

前两天,又遇到了朋友有这种情况,所以我突然想起了这个事情。

 

张锡纯其人,对药物真是细心体悟,结果很多古书中记载过的用法,后世都已经遗忘了,他又给发掘了出来,有的还是古书中没有的,如果每个中医都能这样,那该多好啊。

 

天冷的时候谈姜

(2009-12-19 20:31:59)转载 

这些天明显的冷了,全国各地的气温骤然下降,北京的气温冷得如同东北,我走在街上第一次感觉冻手。觉得这可真够冷的啊,结果正好昨天东北老家的一个老同学来北京,告诉我:这哪儿算冷啊,东北比这冷多了!

这样的天气里,和大家谈谈姜吧。

国贸的建外现代城那里有个咖啡厅,叫“图书馆咖啡”,里面都是书架和图书,像图书馆一样有很长的英式长桌和长椅,我每次约朋友谈事儿,都约在那里,他们咖啡厅的姜茶特别的好喝,每次在冷的天气里,手捧一杯姜茶都觉得温暖。

 

姜,中国人应用的非常的早,《神农本草经》里面就有,同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面也大量地应用,日本有位中医专家,叫真柳诚,有一次他来访,讲了一个他的论文,他研究了日本的烹饪为什么叫“日本料理”,为什么呢?原来,以前没这个词儿,后来《伤寒论》传入了日本,里面的生姜大枣等也在医药领域广泛地应用了,原来“料理”这个词儿是医药界的,后来因为厨师们一看,姜可是好东西,于是也就都开始用,这样,逐步料理就成了烹饪的词儿,现在干脆就叫“日本料理”了。

这下明白了,原来“日本料理”这个词儿和中医有关,还和姜有关。

 

先来和大家谈谈生姜,姜在中医里面的用处多了,有干姜,生姜,煨姜,姜皮,炮姜等,这个干姜并不是生姜直接晒干就是了,民国期间著名的中医张锡纯说过,姜最早的根茎叫母姜,这个母姜晒干叫干姜,如果母姜放入地下,发芽,长出其他的根茎,这些当年生的茎块,叫生姜,所以生姜不是母姜,所以生姜的辛辣之性比干姜要差一点,而以发散为主。

生姜是我们做菜的主要作料,孔子他老人家就很喜欢吃姜,后世很多的文人都据此热爱姜,比如苏东坡指出:长吃生姜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据《东坡杂记》所载:“予昔监郡钱塘,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面色红润,目光迥然。”问其健康长寿的奥秘,答道:“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
     生姜既能生吃,又能用醋、酱、糟、盐、蜜加工食用,是居家过日子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又是物美价廉、唾手可得的保健品。据研究,生姜含有姜醇等挥发油,对胃酸、胃液的分泌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进食欲,促使肠道蠕动,消除肠胀气。所以民间有谚语说,“早上三片姜,胜过饮参汤”,“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当然,严格地说,有热证的人还是不适合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为什么夏天要吃姜呢?原来,夏天我们很容易吃很多的冷饮,凉的食物,这样脾胃的阳气很容易受伤,我们吃点姜,就可以防止这个问题出现;冬天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吃很多的肉食,这样脾胃的运化也容易出问题,所以我们多吃点萝卜,可以促进消化。

生姜在中医里面的作用: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功效解表散寒、温中健胃止呕、化痰止咳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第一,生姜可以解表散寒,如果我们被冷风吹到了,切几片姜,熬水,这样喝下去,就会出一身汗,然后身上立刻就温暖起来,甚至会出汗,这样寒邪就被排出了,这叫解表散寒。

生姜的另一个作用是止呕,如果因为脾胃不和,引起呕逆,尤其是寒性的呕逆,这个时候绞点姜汁,喝下去,就可以止呕,效果非常的好。

姜汁的做法是这样的,把生姜捣碎,兑入一点水,搅拌,然后把汁沥出,这就是姜汁了,并不是把生姜放入搅拌机中搅碎榨汁才是姜汁。

至于这个化痰止咳,是指有寒咳,因为寒而导致的,或者有寒痰,这个时候方子里面加入生姜,则效果不错。在《伤寒论》里一共用生姜39次,基本上是用来散寒、止呕、化痰的。

 

这里,要跟大家介绍的是:在冬天的时候,空气特别的寒冷,如果我们早晨起来上班,走得急,有时候会吸一肚子的冷气,有的人甚至会觉得胃开始难受,这个时候可以这样,在早晨出门的时候,含片生姜,在嘴里里含着,让唾液慢慢地和姜汁混合,然后咽下,快到地方了,最后把姜片慢慢地嚼碎,吐掉或者咽下,这样就可使前胸保持一股暖气,不受外面风寒的影响,这不是我自己编出来的,这是《本草纲目》里面的记载,李时珍说:“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瘴气。”

 

    另外,网友玻璃鼓提醒我,说:“谈到含姜,一定要提醒大家,不要因此而少穿衣服,否则很多女士会穿的很少的。”这个提醒是对的,一定要穿的暖和才可以。

 

 

下面谈谈干姜,《神农本草经》里面说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

我们现在认为,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干姜和生姜不同,生姜发散的性质比较大,有发汗的作用,干姜这个作用就不大了,它的作用在里面,是一味温里的药物。比如在中医里面有句话,叫“附子非干姜不热”,在《伤寒论》里面一个著名的温阳的方子四逆汤中,我们用的就是附子和干姜搭配,用来回阳救逆,这个方子是中医里面一个派别:火神派的利器,火神派的一些大师,就是经常用这个四逆汤来救人于危难的。当人病重,阳气虚微,这个时候正气根本无法祛邪外出,往往马上就会出现危证,这个时候使用四逆汤,会振奋人的阳气,使得患者出现生机。

 

在冬天里,有的时候我们穿的少了,风会直接打到肚子上,尤其是在室外时间长了,我们的肚子会冷到,这往往会引起肚子痛,有的女士会更严重一些,这个时候家里如果有干姜粉,就可以冲服一点,可以起到暖中的作用。这种干姜粉一般超市就有卖的,在作料柜台,很方便购买,一般冲服一次就可以了。同时用热水泡泡脚,会很快缓解掉的。

 

马上就要过新年了,这些天忙碌得有些晕,有很多资料要查,我未来的工作可能要在江南一段时间,可能要去缪希雍的老家常熟,许叔微的无锡,柳宝怡的江阴等地,总之都是在苏州无锡附近,可能要去几次,单位会派我公出去,然后如果觉得工作不够,我也可能自费再去几次,做实地考察,整理资料。这是我的课题的一部分,没准儿会和江南的朋友们有机会见面,也可能需要大家提供一些当地的信息。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节目在周末会推出一个轻松版,是和德云社合作的,把中医在相声那种轻松的气氛中介绍一下,每次都介绍一点知识,在一月十号计划推出,到时候大家可以一笑。呵呵,这里先公布一下。

 

我们该怎么使用人参?

(2009-12-13 20:32:11)转载 

今天和大家聊聊人参的应用。

人参是补气的药,但是有朋友会问:补气的药多了去了,你干嘛总是提到人参呢?

答案是:补气的药确实很多,但是人参是最突出的。

人参的特点是起效迅速,比如黄芪,也是补气的,但是黄芪的力道绵软长久,一般需要多用些天才能起到大的作用,而人参是大补元气的,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起效快,可以起到立决生死的作用。

在人患了大失血、大吐泻,或者很多重病久病,人的正气欲脱的时候,人参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个时候是个危险的时刻,这个患者会马上会导致危象,此时一般的补气药难以起那么快的作用,这个时候人参的回阳救逆的作用就出来了,此时浓煎一碗人参汤,立刻灌下,可以固住欲脱的元气,使得患者转危为安。

这个时候,通常是就用一味人参来煎就可以,这就是中医里面一个著名的方子,叫独参汤。

独参汤的这个叫法出自《十药神书》,是那位朱丹溪的好朋友葛可久提出的,但是没有这个名字之前,就用一味人参回阳救逆的,古往今来那可就多去了,古代医案中比比皆是,我就不多说了。

除了单独使用一味人参,我们还会用附子和人参配合起来,因为附子也有回阳救逆的作用,但是和人参分工略有不同,附子纯阳,振奋肾中阳气,人参入肺、脾、心经,主要作用的是在上焦,这两味药配合起来,效果更好,名字叫参附汤,也是中医里面的一个名方。

因为人参补气的作用比较好,所以用人参的方子那就多去了,从张仲景时代开始,直到今天,大多数补气的方子,都会用到人参,比如补气方的组方,四君子汤,就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后世的很多补气方都是从这个方子化生出来的。

我们今天就不聊开方子的事儿了,我们讲讲该如何用人参养生吧。

 

其实,人参一个比较好的用法,就是泡酒。

我们可以用两根生晒参,放在五十度左右的酒里面,泡它两个月左右,就可以喝了,因为人参的药力会不断地溶出,所以酒喝光了以后,还可以再放入一些酒。

人参的生命力很强,原则上讲,一般酒精会把所有的细胞都灭活了,无法再生长,但是很多人参在酒瓶里面还会发芽(虽然很少见),我以前见到过,朋友那着的,让我看,前些日子看到电视台当做新鲜事儿又拍摄了一遍。

这种人参酒可以适用于气虚不足的,这种人总是感觉没有力气,面色发白,动辄气喘,白天容易出汗等,平时一般的人也可以当做保健酒来喝,如果是明显阴虚的人,可以在里面放入麦冬五十克,可以矫正一下人参的药性。

很多人认为喝酒不好,其实喝酒对养生很有好处,我们调查过很多百岁老人,发现很多百岁老人是喝酒的,但是这些人喝酒有个特点,就是每次量都不大,每天只喝很少的一点,比如每天就喝一小盅,一点都不多喝,但是每天都喝那么多,常年坚持,这样喝酒的百岁老人还不是个别人,这说明保持活血通络,对人的长寿是有很好的作用的,这个值得我们研究一下。

值得提出的是,使用人参的时候,最好不要服用萝卜,传统认为萝卜可以解人参的药性,使得人参白吃了。

 

另外一个人参的用法,就是一个简单的方子,叫生脉饮。

这个生脉饮,也叫生脉散,在清宫里面,打乾隆开始,皇帝们是都服用人参的,其中乾隆服用得非常的多,有的年头,乾隆几乎是每天都服用,据乾隆朝《上用人参底簿》记载:自乾隆六十二年十二月初一始,至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止,皇帝共进人参三百五十九次,四等人参三十七两九钱。这样算来,他每日约进人参三克之多!

但是一般人服用人参就上火,为什么乾隆这么服用人参,却不上火呢?

原来,乾隆服用人参是有讲究的,他用的方子就是:生脉散。组成是: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

 

生脉散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生脉散,就是我介绍过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医李东垣创立的。

李东垣在很多方子里面都用人参、麦冬、五味子这三味药,尤其是他在《脾胃论》的药物加减中,曾经说过:“热伤元气,以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生脉。脉者,元气也,人参之甘,补元气、泻热火也;麦门冬之苦寒,补水之源而清肃燥金也;五味子之酸以泻火,补庚大肠与肺金也。”

这段话,就说明了李东垣创立这个方子的初衷,这个方子创立出来以后,立刻广为传播,现在,各位在任何一家药店里面,都可以见到生脉口服液,在任何一个医院里面,包括西医医院,都可以在病房里面的点滴瓶中见到参麦注射液。

在一些心脏疾病的救治中,参麦制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迅速地补足心气,使得病情稳定。

但是,大家不要以为这个药只是急救用的,在李东垣创立这个方子的时候,他的意思是,如果夏天的时候,天太热,使得人心气和心阴都伤到了,就是心气阴两虚,这个时候,用这个方子,可以补充气阴,使得身体恢复。

所以,在夏天天热的时候,大家如果感到心烦口渴,四肢无力,自汗不止,就可以去药店,买来一盒生脉饮,按照说明书喝一点,能够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通常很快症状就会缓解。

需要提醒的是:生脉饮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人参来制作的,一般是红参,这个药性稍微大一些,这个效果比较好,但是主要是症状严重时候用;另外一种是党参的,这个在药盒上会标注,这个药力平缓一些,可以保健用。

 

除了热伤元气,除了夏天,其实在其他的季节,我们如果因为劳神过度,损伤了心气,有的人会出现心烦心慌,口干舌燥,四肢无力,动辄出汗,面色发白等情况,这也是心的气阴耗伤过大,我的经验,很多是因为劳神过度造成的,比如费心太厉害了,这个时候,也可以服用一点这个生脉饮来补养一下。

乾隆皇帝估计也是这样,这位皇帝其实是很勤奋的,每天起得很早,很多事情要处理,所以御医们及时地给他配了生脉散,其中麦冬是寒凉的,制约了人参的热,五味子可以收敛心气,同时补肺和大肠,这个方子乾隆服用以后,认为非常的好,常年服用,有的时候,他用的方子里面也去掉五味子,只有人参和麦冬。

关于乾隆用药的比例我翻阅了清宫档案,给大家看看,大致的分量是人参一钱,麦冬两钱,五味子一钱,有的时候没有五味子,御医们会根据比例调整,个别的时候麦冬会变到三钱或者一钱。

在乾隆的御医看来,这个方子几乎不是治病的,而是保健的,根据清宫档案来看,乾隆常年服用,尤其是他老年的时候,更是每天坚持服用,一直到八十九岁驾崩。最终成为了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虽然他长寿的原因很多,但是他对养生的重视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了我们介绍过的八珍糕,今天介绍的生脉饮也是一个。

 

给大家举个例子,在秋天的时候,有位朋友,说她的老公最近心慌,检查了很多次,但是总是定不下来什么病,后来我就见到了这位先生,一打眼,就知道是个气虚的状态,四诊以后,分析了一下,我认为是秋日骄阳似火,太燥,伤了阴气,同时他劳心太多,心神失养,于是就告诉他服用生脉饮,药店买的就可以,于是他欣然照办,结果,没多久,我就接到消息,说现在他的身体已经复原了。

这就是今年发生的事儿,所以至今记忆犹新。

 

好了,今天先聊到这里,一转眼,到了年底了,前两天,去电视台,朋友突然问我,新年怎么过?

我的心中一动,天啊,二零零九年就这么要过去了啊,无限感慨啊。 

结合《养生》节目谈人参

(2009-12-10 09:14:37)转载 

这段日子,我会结合山东卫视的《养生》节目,把药物再补充一下吧,希望对大家理解中药有用。

前两天播出的是人参,所以先补充一下人参的内容吧。

这人参是古代人心中的一个很神奇的药物,打出现开始,人们就认为它很神奇。

南北朝时,已把人参和治病联系起来,形成传说的简单情节。《梁书》(卷五十一)记载,陈留孝子阮孝绪,因母病到钟山采参,在一只神鹿的指引下,找到了此草,服之遂愈。《太平御览》(卷九百九十一)亦载:“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有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但一人参枝首,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一,如人体状,去之,后呼声遂绝。”至唐时,发展为“草妖”、“地精”的说法;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传说呢?可能主要和人参的形状有关——长得太像人了,有胳膊有腿的。

但是,人参也确实有神奇的地方,比如说它的寿命,这么像草的一种植物(是五加科的),居然如此长寿。史书记载,人参寿命为400年左右,但在采收中,参龄达200岁的就很罕见了,能生长百年左右也不容易。这主要是没等到年头呢,我们就给挖了,如果不挖,长个几十年、上百年不成问题。所以,一般的植物还真不好和它相提并论。

 

那么,人参的药用价值是什么呢?

人参的性味功能:甘、微苦。生者性平,熟者微温。药用功能是:补五脏,安精神,健脾补肺,益气生津,大补人体元气。

我的老家在东北,所以有机会接触到参农,如果到人参的贸易市场去,经常让我看的眼晕,满地的人参,堆得跟萝卜似的,一堆一堆地卖,这和药店里面分毫计算大有不同。那么,人参到底有哪些品种呢?怎么用呢?

一般,栽培者为“园参”,长得胖胖的,像小萝卜似的,这个价格便宜,我们老百姓吃的起,一般用药都用这个。野生者为“野山参”,这个可就贵了,一般现在的价格,一支要几万元以上,为什么呢?因为太少了,山里几乎被挖没了。这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的,比如香港的亿万富豪邵逸夫先生,若干年前就吃山参,都是上万元一支的,经常吃,后来改练气功了,他自己说他发现练气功和吃山参取得的功效差不多,这才省了吃山参这个习惯。

因为野山参太贵,而且一两年挖不到一支了,于是,人们又想了办法来替代,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成长的人参,称为“移山参”。这种移山参现在通常用来代替野山参,我的手里就有几支,一般我会向参农要写品相较好的,比如我在《养生》节目里面展示的,就是一支,这样的移山参,现在的价格也较贵,从上百元一支到上千元一支,根据年份的长短不同。我在电视里面展示的那支大约是几百元钱。

说个有趣的事儿,在节目里面我还展示了一支整个的人参,带有人参叶,茎,然后是人参的整体,这个就是家在东北的好处,当时我在和他们聊人参,最后说如果有整个的人参就好了,结果卖人参的小姑娘一溜烟地跑出去了,然后就给我拎了一支全须全尾的人参进来了,人参叶翠绿,还支着呢,往我手里一放:“给你了。”就这样送给我了,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东北老乡,真实在啊!

回家后,我就用报纸吸干了水分,带到了北京,这样拍节目的时候就用到了。

 

因为我们一般用药不用野山参,所以还是给大家介绍一下价格便宜,我们能接受的圆参吧。

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蒸制后,干燥,称“红参”。红参:用高温蒸汽蒸2小时直至全熟为止,干燥后除去参须,再压成不规则方柱状。功效:温补。这种红参的药性比较大,具有刚健温燥之性,能振奋阳气,一般在治病中,如果需要回阳救逆,那种急症,需要立刻大补元气的,我们会选择用红参。

 

那么白参呢?白参一般是选用身短、质较次的人参,用沸水烫煮片刻,然后晒干,这就是白参了。白参的功效:性温和,力道比较平稳,一般在健脾益肺的方子中,需要慢慢调理的,我们会使用白参,这个时候如果用红参,患者吃了就会受不了的。

 

除此之外,还有党参,这是另外一种品种了,其实真正的上党人参早就绝迹了,很多专家认为,在《伤寒论》里面张仲景用的人参,其实是上党人参,产在山西的上党,但是后来架不住狂挖,结果给彻底挖没有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在明代就基本没了,我还曾经看过文章,说某某年,有人见到了最后一支上党人参,从此以后就没有了。

现在的党参,是桔梗科的植物,但是功能也是补气健脾,和人参很类似,但是很便宜,药性平和,所以现在多来替代人参。我们在中药的方子里面也可以常常见到,我起初对这个很是怀疑,不是同一科的植物,怎么能互相代替呢?药性能相同吗?但是后来,在用药的时候不断应用,发现效果还真不错,所以现在基本很少开人参了,开的都是党参,我通常开经方,经方里面有很多需要人参的,我都开党参,效果也都是立竿见影。

  

人参茎叶的皂甙成分,基本上和根一致。参须、参芽、参叶、参花、参果等的总皂甙含量也很高,值得进一步利用。我们一般认为人参须的力道更和缓一些,所以在给老人开方的时候,有时候会用到参须,这样比较平稳,我们看清代的医案,对这个就特别的讲究。

对于人参叶,我说个有趣的事儿,有一次我们门口的超市里面,上了一批特种蔬菜,有紫背天葵什么的,还有人参叶,售货员介绍说是可以涮火锅,我很好奇,就买了一盒,然后回家煮了吃,本来是当做菜吃的,结果头晕了一天,为什么?补气补的,补过火了,这下我有体会了,明白人参叶也是药性很大的,于是赶快告诉超市,不要乱卖了,这个东西有的人吃了会出问题的。

 

今天先聊到这里,后面会聊聊如何应用人参的。

多说一句,点校古书的工作基本完成了,确实很累,但是觉得这么下来,确实是一个功夫增长的过程,很有收获。

    忙碌结束,很想上街走走,但是北京浓雾弥漫,望望窗外,想想,下面的工作又压过来了,还是开干吧。  

聊聊冬季的外感喉咙痛

(2009-11-21 16:15:01)转载 

在冬季的时候,咽喉肿痛是经常会发生的,今天和朋友们聊聊这个问题。

这是冬天的常见病,一般伴随着感冒出现,有的时候没有戴围巾,领口敞开着,被冷风吹到,就可能导致咽喉肿痛,但是如果大家仔细体会,会发现咽喉肿痛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扁桃体发炎了,肿痛是在两腮之下,我们能够摸到扁桃体的地方,这个地方肿,一般是细菌感染,一定要用解毒的药物,西药抗生素也可以使用。

另一种疼痛,是在喉咙附近,仔细体会,这和扁桃体那里是不一样的,在喉咙上下,咽吐沫的时候会感觉明显,就在喉结那里疼痛。

这种情况,有细菌感染,更可能有病毒感染,可能病毒居多,那么对于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们中医有什么好办法吗?

 

这里,首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中医大家, 耿鉴庭先生。

耿鉴庭先生是中医喉科大师,他出身于扬州六代中医世家,学有渊源,功力深厚,不但临证水平高,而且是文献大家,对中医古籍的发掘有很大的贡献,建国初,曾经被请到北京,参与了中国中医研究院(今天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建立,总之,耿鉴庭先生是我很佩服的人,我以前常常看他的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耿鉴庭先生在著作里面,提出了“急症关下喉痹”的治疗,这种病,就是喉咙下面痛,是一种急症,中医叫喉痹,如果肿的厉害了,水饮不得下,在古代则会死人的,但是很多医生不认识,所以古代医案中记载过这种情况,我看到过,忘了是那本书记载的了,总之是最后连名医都看着患者死去。

但是,耿鉴庭老先生家里就擅长治疗这个病,手到病除,那叫一个立竿见影。

那么,他们用什么办法呢?这个办法我能够了解吗?

耿鉴庭老先生一点都不保守,他把自己家里历代保密的方子给公布了,这就是大师,人家绝对不藏着那几个秘方,人家心里装的是天下人的健康,所以把这个方子给写了出来。

这个方子的名字叫:丹栀射郁汤。

 

先给大家讲讲这个方子的来历,这是耿鉴庭老先生自己说的:他的六世祖原来在山东的东阿,原来不是医生,是种花的,当地有位老中医,总是来买牡丹花、栀子花和射干,很多年过去了,两人处的特别的好。

后来,老中医就把这个丹栀射郁汤的方子告诉了花匠,花匠跟着认真学习了很久,认真跟着临证,终于掌握了治疗喉症的诀窍,后来,就来到了扬州,开始行医,结果立刻扬名,于是,就世代以喉科为主,这个方子也一直就传到了耿鉴庭先生的手中,耿鉴庭先生说,这六代喉科,使用这个方子,从来没有耽误事儿的时候。

耿老说的“急症关下喉痹”,他自己研究过,说应该是急性会厌炎一类的疾病,一般冬季在外面,被冷风吹到,很容易患此病。

比如,1975年的时候,当时北京建筑医院学习到了耿鉴庭先生的经验,因为冬季工人建筑施工,总是有此病,于是他们就用这个方子治疗,效果非常好,共治疗了六十六例,都没有用抗生素,结果都很快痊愈。

 

我在读书的时候,看耿鉴庭老先生的书,看到这个方子以后,觉得冬天被冷风吹到,不管是否患了会咽炎,都会很容易喉咙疼痛,这往往和感冒的情况伴随出现,所以,就在治疗感冒,患者出现喉咙附近疼痛的时候,加入这个方子,结果效果也是出人意料地好。

那么,这个方子有哪些药物呢?

原来,根据耿老的理论,这种咽喉附近的肿痛,是因为“一阴一阳结而起”,说白了,就是阴阳之气上下不通,寒热互结于咽喉,导致的肿痛,所以,需要行气散结,配合一些清热的药物,这样,就出现了丹栀射郁汤的方子。

耿老的丹栀射郁汤的方子是:牡丹花瓣六克、栀子花九克、射干九克、郁金九克、枇杷叶九克、生甘草三克、赤茯苓九克。

估计一般大家找不到牡丹花瓣和栀子花,所以我们常用的方子可以用牡丹皮和生栀子代替。

这个方子非常的简单,主要的药物是清肝胆之热的丹皮,清三焦之热的栀子,很妙的是用郁金,行气散结的,此时这味药的作用很大,枇杷叶用来降肺气,赤茯苓是导心火从小便而出的,这个方子里面,我们看到没有用大量的清热解毒的药物,而只是清降心肝肺之火,同时行气解郁,结果可以使得气机通畅,喉症解除。

我在临证中,对于这个方子已经使用很多年了,在使用中体会到,果然是喉科世家历代相传的名方,是立竿见影,每次使用,一般是一副即可见效,两副基本就可恢复。

 

给大家举个例子,前两天,有位朋友换了感冒,据说是医院判断甲流,我给治疗好了,可是他刚好,他的妻子马上也病了,我觉得是我的朋友传染的,于是就告诉服用同样的方子。

可是,奇怪的是,嫂子的病情两天后并没有任何的改善,这让我很困惑,怎么回事儿呢?总是低烧在三十七度几,于是我就去了他们家给仔细看看。

去了以后,嫂子的叙述就是喉咙那个地方痛,我于是明白了,这是中医说的喉痹,必须解除这个问题,否则总体情况难以迅速改善。

于是,就在我开的感冒方子里面,加上了牡丹皮六克、生栀子九克、射干九克、郁金九克,然后让他们抓两副喝。

结果,第二天早晨,我的朋友就来了电话,说嫂子的烧退了,喉咙也不那么痛了。

然后,第三天,嫂子的病就基本痊愈了,据说已经出门办事去了。

 

其实,我以前在老家东北的时候,用这个方子的机会更多,所以敢说疗效可靠。

 

所以,以后大家在患了外感嗓子痛的时候,体会一下,是否是喉咙那里痛,如果是,可以和当地的医生商量一下,看看是否可以加入这个方子(或者其中的前四味药),记住,如果对证,一般两副药,一定会见到明显的效果,根据我的经验,绝大多数的情况都是会见效的。除非是还有一种阳虚导致的喉咙痛,那是要另当别论的,但是这种情况和前面的情况相比少很多,具体可以让当地的医生来帮助鉴别。

需要注意的是,我提供的方子只是一个思路,大家可以在附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孕妇不要服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

(2009-09-28 10:42:56)

先给大家说一个因房事过度致病的医案。

我的一个朋友,是个小伙子,拍电视的,很长时间没见,有天突然来找我,说自己有个毛病,不知道该怎么办,我问什么毛病,他说是腰酸,而且这个腰酸很怪,不但白天累了就酸,有时候早晨躺在床上的时候,也会酸。简直是无法忍受。

这个毛病搞得他很痛苦,有的时候多坐一个小时都会很难受,甚至开会的时候都坚持不了。

他说话的时候,我看他,就是斜着依靠在傍边的桌子上跟我说话的,这是无意中的动作,但是反应了他的问题。

这个大家注意了,现在有很多人,坐立的姿势都不正,东倒西歪的,一定斜靠在什么东西上,一般人可能认为这是生活习惯的问题,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的身体正气不足,有位老中医对我说过:别看有的人很年轻,但是坐在那里没有坐样儿,佝偻着身子;或者歪着身子,靠在桌子上;或者站着的时候身体扭成几段,这样的都是正气亏了的。

这事儿当时我没有在意,后来一体会,很多还真是这样。

所以,坐姿不正,不一定是生活习惯的事情,而很可能反应的是身体的问题。

 

我听这哥们儿说完以后,其实心里大致就明白了。但是因为和他很长时间没见了(这哥们儿大约两年没见了,只是偶尔节日短信祝福),我知道他没有结婚,但是现在的性生活状态确实不大了解。于是就含蓄地问,现在女朋友的情况如何?

原来,他现在正在和女友住在一起。

这样就验证了我的想法,然后我给他诊脉,脉是空豁不耐按的,舌质是红的,那种嫩红,李可老中医的话说是“舌红如柿”。

于是,我就告诫他,说你的体质不是那种很强壮的,要注意房事,不要太频繁,不要放纵,否则最后药物也救不了你的。

根据舌象判断,他的证型是肾阴亏虚,也可以说是肾精亏虚,需要补肾填精,于是开方子,用的是熟地,这是填补肾精的最主要的药,也是滋阴的,然后是枸杞子、龟板。大家看到了,这都是滋补肾阴的药物,但是这样还不能算好了,还有菟丝子、鹿角霜。这是补肾阳的。最后加上了一点砂仁。

大家会奇怪,舌红,这是阴虚的舌象,使用补肾阴的药物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加上补肾阳的药物呢?这里面是有道理的,此时单用补阴或补阳都效果不好,这不是乱说,这个道理我们后边讲。

这个方子服用以后,一副药的时候,他说大致感觉不到酸了,但是还有一点,两副药的时候就不酸了。后来连着服用了几副,就改成金匮肾气丸调理了。但是后来不知道怎么样了,因为彼此都太忙碌了。写这篇博文之前,打了个电话,确认一下,说犯过一次,自己按照原来的方子服了,就好了。

那么,我讲这个医案是想说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我们谈完了阴阳的互为消长,就该谈谈阴阳的互根互用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道理如果不明白的话,就总是不能理解中医里面的一些根本问题,也不能明白养生中的一些道理。

前面我们说的阴阳互为消长,就是说阴阳是对立的,你长我就消,你消我就长。这二位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一样,总是轮流值班的,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弱。

但是,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中国古代的理论是很全面的,要不怎么说是哲学呢?两个方面都论述到,这叫辩证法,就是说从一个方面来说,阴阳有互为消长的特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阴阳还是互根互用的。

什么是阴阳互用?就是指一切事物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估计您该说了,什么意思?这不是绕口令吗?这不是迷魂阵吗?刚说这两个是对立的,怎么又成为互相依靠,互为根本了?

原来,古人也考虑过这样的事情,您说这白天和黑夜是你强我弱吧,但是它们谁都离不开谁,没见过黑天从此就没有了的,总是白天,搁谁谁都受不了,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我们有上,就有下,如果没有下,就无所谓上;有热就有寒,如果没有寒,那哪来的热呢?如果全世界永远都摄氏40度,全都出汗伸舌头,那大家也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热,因为压根儿从来没凉快过。从这个角度上看,阴阳就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谁都离不开谁。

这个有阴才有阳,有阳才有阴的特性,就是这种互相依存的特性,我们叫做阴阳的互根,就是互为根基,有我就有你,没你也没我。

那么,什么是阴阳的互用呢?

这个就重要了,这是我们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精华,搁一般人,一定认为这个阴阳分开就完了,但是我们老祖宗认为,在一些物质里面,尤其是一些生命体中,阴阳还是彼此促进的,彼此助长的,这个,就叫做阴阳的互用。

比如说,我们身体中的气和血,气为阳,血为阴,两个似乎是对立的,但是其实是依存的,一个人血流没了,当然也就没气了;如果没气儿了,当然血液也就干涸了,所以很多中医在补血的时候,要加上一点补气的药;补气的时候,加上一点补血的药,这叫气血互生。

这个世界上有男有女,我们把男的都弄火星上去,地球上光剩下女的,完了,下一代没了,放一起才行,才能互相促进,这就叫阴阳互生。我想这事儿古人一定是琢磨过的。

 

我觉得自己嘴笨,怕没有说清楚,各位就允许我啰嗦一下,再多说几句吧,直到大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了为止。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看中国哲学,没看懂这个,那大家就甭读了,中国人那种对大自然圆润的理解能力就糟蹋了。

大概的意思就是,阴是从阳中生出来的,阳是从阴中生出来的,《黄帝内经》的话说是:“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

在比如睡觉,白天越兴奋,晚上才能睡的好,白天就总是昏昏欲睡的,晚上也睡眠不好,这在《黄帝内经》叫“昼不精,夜不暝”,有很多人反映,晚上总是睡的不香,我一看他白天,蔫了吧唧的,这是阳气不旺,总是倒在沙发里就眯上眼睛,于是告诉他,赶快出去打球,于是阳气就兴奋了,然后,晚上睡踏实了,这就是阳旺了,阴才能更足。

我给我的父亲治疗帕金森综合征出现的精神症状时候,也是这样的,他白天昏困,晚上睡眠不实,这是阳弱,阴也不足,因为白天阳气用事,晚上阴气用事。于是我给他晚上服用养心安神之药,让阴气得以正常运行,这样白天的阳气也就足了。

 

受损失的时候也是这样,阳不足了,看似给阴以机会,其实到了一定的程度,阴也会不足的。

这里面最典型的是肾,肾有阴阳,肾阴是主滋养的,肾阳是命门之火,是身体生发的根本,按说这两个是对立的,其实呢,在对立中有统一,如果肾阴损失大了,最后也会累及肾阳,比如说,这个患者开始的时候,是咽干、眼睛干、舌质红,脉细数、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一派阴虚之象,这是开始,如果阴亏大发了,就把肾阳也消耗了,到时候就舌质淡白了,脉也不那么细了,而是空了,烦热都没有,光剩下浑身畏寒了。此时看上去是阳虚,其实阴阳都虚了。这个时候,有经验的中医知道这个阳虚是怎么来的,其中含着阴虚呢,所以,开方子的时候就会给与照顾。在补阳的同时,加入一些补阴的药物,这叫“从阴引阳”。

不知道给大家说清楚了没有,我的嘴笨,这个阴阳的互根互用的性质又很抽象,如果没清楚,大家别拍板砖,多琢磨琢磨吧。  

阴阳的互为消长

(2009-09-26 09:11:04)

前面我们曾经谈过了阴阳的意义,如果不讲,大家对中医会总是觉得神秘的,其实阴阳就是古代人对事物的分类方法,我们的祖先很聪明,认为世界上万物纷繁,如果我们搞不好分类这个问题,自个儿就把自个儿给搞晕了,所以人家简单地给分成了两类,正向的和负向的,就两类,二分法,这样就以简驭繁了。

今天给大家谈阴阳的一个特性,叫阴阳消长。

先给大家说一个故事,这是明朝的御医薛立斋的,这位是个高手,内外妇儿科全通,曾经做个太医院的院长,有一次,中书鲍希伏同志请他看病,什么病呢?是咳嗽,这个咳嗽很顽固,找了很多医生来看,都没有什么效果,不但没有效果,服完有的药以后,还更厉害了,比如什么清气化痰的,服下去以后,是“痰益甚”。

最后找到薛立斋了,老薛给诊断以后,认为你这不是外感的咳嗽,是气阴两虚啊,是内伤咳嗽啊。

我们知道,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种,除了外感导致的以外,如果一个人体内虚损,也会导致咳嗽,这种咳嗽中医叫内伤咳嗽,其实往往和外感也有点关系,经常是引发的,但是虚损是根源。

比如同时进屋两个患者,一个咳嗽声音壮,气盛;一个声音低怯,弯着腰,咳嗽的声音一点根都没有。同样是咳嗽,这两个人可就要分别来治疗了,一个可能就是外感的,一个可能就是内伤的。

那么薛立斋会怎么治疗呢?他说,补气就用补中益气丸,补阴就用六味地黄丸。老薛经常用中成药来治病,这种方法看似平淡,但是人家高明的地方在后面呢。

薛立斋告诉患者,早晨服用补中益气丸(朝用补中益气),晚上服用六味地黄丸(夕用六味地黄)。

这是干什么呢?老薛这不是折腾吗?一齐吞下去,不是很好吗?这别不是故弄玄虚吧?

其实,老薛的用意是很深的,人家对阴阳领会得太深刻了,了解人体和自然的响应关系,早晨,太阳升起来了,阳气生发,这是阳气不断壮大的时候,气属阳,在这个时候补气,可以随着自然界阳气的生发,更有效地起作用。

晚上,太阳下去了,月亮出来了,这是大自然中阴气开始重的时候,阳气潜藏了,大自然如此,人体也是如此,所以老薛让患者此时服用滋阴的药物,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体滋阴潜阳。

作为一个中医生,必须精通大自然的阴阳之道,才能更加灵活地治病,因为我的中医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人与天地相参”,是对应的,世界上很少有类似的学科能够把人体与自然如此的和谐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我们老祖宗的聪明的地方。

这么用药以后,这位中书鲍希伏同志的病很快就好了。

 

在这个故事里面,薛立斋就利用了阴阳消长的道理。

我们中医说要阴阳平衡,但是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是在一定时段内的总体平衡。实际上,阴阳总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其中的一种特点就是阴阳消长。

古代人在发现这个规律的时候,相信是经过一番观察的,每天看着太阳起落,很奇怪,怎么白天到了中午最热,然后过一会儿就开始凉了呢?于是,他们认为就是在这个中午,午时,阴气开始出现了,这叫“一阴始生”,有聪明的主儿,在地上用树枝就画了个图,此时最白色的最大的时候,一个小小的黑的就出现了。然后,到了夜里,最黑的时候,子时,过去以后天有开始慢慢地要亮了呢?于是,这位聪明的主儿,又在地上在最黑的地方,画出了一个小小的白色,这叫“一阳始生”。

这时,这位聪明的主儿的老婆,在傍边插了一句:“这个白天和黑夜,每天都是这么来回交替的,你强我就弱,我弱你就强,来回交替。就像我们俩吵架。”聪明的主儿感觉很受启发,连忙赏了老婆一根烤羊腿以示鼓励。然后继续画图,最后,这个图成了一黑一白两条鱼的形状。黑鱼和白鱼,总是在不断的消长中的。

后来,人们又观察到了四季,也是不断地消长的,热的天和冷的天,有规律地交替。

最后人们想明白了,原来阴阳一直是这样的变化的啊,所以才有更聪明的主儿,说了一句话,叫“一阴一阳谓之道”。

人体也是这样的,比如我们白天兴奋,到处跑,忙着升迁,赚钱,有玩得成功的,成了大款;有不那么顺利的,给老板白干了,老板还跑了。

但是,到了夜里,一切都静了下来,不管白天玩得如何,晚上都要睡觉,一切归零。

这就是我们人体的阴阳,违反它,就是跟几个过不去,有的白天玩得顺手了,成功了,于是就不想休息,想利用晚上的时间,于是夜夜笙歌,灯红酒绿,觥筹交错,或者谋算异日如何更加发财,凌晨三点睡觉。这样,阴阳就失衡了,于是,若干日子以后,就来找医生了,我们怎么脚跟痛?我怎么血脂高?我怎么血糖也高?为什么眼圈黑?为什么傍边企业那高管还天天健身呢,跑步机上走着走着就倒下走了?

白天混得一般的,到了夜里,十点钟没有什么事儿,也就睡了,第二天起来,只要自己心态好,日子也就这么过下去了,阴阳还算平衡。

还有更高的人,什么名利,都是云烟,干脆找个山清水秀之处,日出而作,日落而休,风轻云淡,吐纳其间。这样的人,一切都看透了,晓得天地造化阴阳之道,这是真正的高人,想必一定会长寿,但是能做到的人少,可能你我都不行,我们做个普通人就不错了。

多说一句搞笑的事儿,最近见到了若干人,众人前嘴里谈着天地阴阳之道,表情肃穆,到了没人处,一张嘴,就是“我要开个高端会所,会员费一个收他两万!”

 

说回来,以上阴阳的这个特点,叫阴阳互为消长,大家可以自己理解一下。这是大自然的变化之道,我们人体每天也都在随之变化。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调整自己的身体节奏了,该活动就活动,该休息就休息,所以《黄帝内经》的第一篇,开篇上来第一段,就说,古代那些理解了“道”的人,他们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叫阴阳互为消长,我们下一次讲阴阳的皆消皆涨。

 

秋天来了,鼻炎犯了怎么办?

(2009-09-16 18:41:26)

秋天来了,虽然还没有很冷,但是毕竟有点凉了,于是,很多人开始老毛病犯了,比如说,鼻炎。

要说这个鼻炎是很讨厌的,小孩子有鼻炎的,整天脑袋昏沉沉的,上课听讲都受影响了,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的成绩不好是因为鼻炎导致的。

然后是让人讨厌,总是到处的擤鼻涕,声音巨大,旁边如果遇到正在吃饭的人,闻声立呕。

也特费纸,刚刚买的卫生纸,二十多元十卷的,转眼就没了,家人直纳闷,怎么立秋后卫生纸用得这么快?

有的人还打喷嚏,早晨起来,先来它二三十个喷嚏,搞得邻居本来不想起床的,都从梦中惊醒,以为打雷下雨了。

所以,很是苦恼。到医院治疗吧,偏偏这个病中西医都不擅长治疗,办法都不是很多。我见到过鼻炎治疗很久的,结果是花了很多钱,效果不大。

 

那么,我们的鼻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鼻炎也是这样,起初大部分都是寒邪导致的,如果时间长了,会入里化热,有的时候是寒邪在体内停留很久,也不化热,一般这种邪气与人体共存的情况,往往都是人体正气不足,不能驱邪外出,结果就跟大金国和南宋似的,两边共存上了。

等到了秋天的时候,天气凉了,坏了,本来正气和外邪还能平衡,此时开始有些倾斜了,人体的正气往往抵御不了外寒了,于是开始犯病,鼻涕横流,喷嚏不断。

 

举个例子来说明吧。

前几天,有位老朋友来找我,本来他打了几次电话,说要来让我看看,但是都因为我日程紧张,没有约好,后来他着急了,那天周末打完电话直接就开车来到了我家。

这位朋友是学医的,搞影像学检查的,现在自己经营着一家很大的公司,是一位商界成功人士。

等到了我家,我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着急,因为他的鼻子声音很重。

他自己说,他每年秋天就开始犯病,鼻炎,很严重,喷嚏,鼻涕都不断,眼睛鼻子过敏,去协和查了过敏原,胳膊上划得一条条的,查出了很多东西过敏。

西医的理论是,你对什么过敏,就避免遇到这个东西,这就好了,比如花生过敏,就不要碰它。

对此,有一次王琦教授对我说,他说有的女性对精子过敏,造成不孕,难道要把丈夫扔掉吗?(他曾经和一位美国教授开过这个玩笑)。

中医的理论是,你可能会对很多东西过敏,但是我认为这是你失调了,和这些东西无关,如果我给你调整过来,你就对他们不过敏了。就不用躲着这些东西了。

这是两种思维模式,其实我觉得现代医学应该学习中医的思路,各位可以自己想想这个问题,是不是这样的。

 

诊断完毕,这位朋友就问我,该怎么治疗呢?

我就说,我不用开方子了,我送给你一本我写的书吧。

于是,我就把我写的《神医这样看病》送了他一本,然后,在写着黄元御的桔梗元参汤那里夹了一张书签,告诉他,就是这个方子,回去买五副。

 

黄元御是清代的高人,乾隆皇帝的御医,曾经随着乾隆下江南。他的思路是,你这个病一定是身体里面气机升降失调了,体内的圆圈不转了(这个圆圈我写过,就不多讲了),他的这个桔梗元参汤的方子是:桔梗九克、元参九克、杏仁九克、橘皮九克、法半夏九克、茯苓九克、甘草六克、生姜九克。

这个方子,专门治疗鼻炎中鼻涕清的。可以升降气机,去除寒邪。

如果鼻涕黄的,他创立的方子叫五味石膏汤:五味子三克、生石膏九克、杏仁九克、法半夏九克、元参九克、茯苓九克、桔梗九克、生姜九克。里面加了点清热的。

很多读过我的书的人,照着这两个方子自己服药,多年治疗无效的鼻炎,立刻就减轻大半,甚至痊愈。

这说明,古人经过了很多临床总结,早就为我们积累了好多方法,现在我们的中医很少看古书了,所以反而到把很多我们擅长治疗的病,搞得不会治疗了。

 

那么,我的这个朋友后来如何了呢?

前两天,给我来了电话,说吃了四副药以后,喷嚏消失了,鼻涕不见了,过敏的情况没有了。问我怎么办?

我说,再买几副,巩固一下。

刚才,在写博客之前,我特别给他打了一个电话,问他服药以后的感觉(一共服用七副了),他说基本就没有问题了,喷嚏鼻涕、鼻子的声音都正常了,只是眼睛还有一点分泌物多,我说这是肝经的事儿,我再琢磨一下换个方子调肝经吧。

也就是说,这个鼻炎的问题就算解决了,也不用再躲避什么过敏物体了。

 

我之所以敢把这个方子公布,是因为方子里面的药物,出了半夏,剩下的都是食物,很安全,有鼻炎的人可以自己去尝试一下,注意孕妇不要服用就是了(我不建议孕妇随便服药)。一般服用三副就该见效,如果没有任何效果,就停止不要服用了,那是没有对证。如果见效了,服用六副就该差不多了。

因为这几天有多位网友在问我鼻炎的问题,所以写了这篇博文,一并回答了。
 秋天被蚊子咬了怎么办?(2009-09-06 22:41:04) 

不知道各位注意过没有,秋天的蚊子特别的毒,经常是咬人之后,在我们的皮肤上留下一个经久不退的痕迹,红肿,很久都不掉。

估计这是很多对生活观察仔细的人会发现的,平时对生活大大咧咧,不留神关注的人估计不会发现,我是个对生活观察仔细的人,我发现一年四季里面,冬天就算了,春夏的蚊子都没这么毒,仿佛是蚊子把毒素积累了一个夏天,到秋天咬你一口就来个狠的——让你忘记不掉,什么时候看到伤疤什么时候咬牙切齿的。

这几天走在街上,看到很多人的腿上都伤痕累累的,有的女士甚至影响到了美观,这到不是我特别留意人家的腿,而是职业习惯,比如大家一起看电视,电视里的歌星张大嘴巴在唱歌,别人都在感慨歌星歌声的动人和容貌的美丽,我却从人家张开的嘴里看到舌苔厚腻——痰湿太重了,这是职业习惯,根本就不知道人家在唱什么,脑袋里就在想如果找我了,该怎么开方子。

 

那么,被秋天的蚊子咬了,该怎么处理呢?

这是很多年以前一个同学给我提的难题,当时我在读硕士,我记得很清楚,在中午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从教学楼走出来,我和同学们在热烈地探讨着问题,我当时可能讲得很兴奋,这时,后面的几个女同学觉得我们走的慢,就超过了我们,同时,一个女同学回头对我说:“你那么厉害,问你个难题?!”

我受到了挑战,问:“什么问题?说吧。”

这个女同学一边走一边说:“秋天身上被蚊子咬了,肿块一直不消怎么办?”

我当时哑口无言,这是什么问题啊?值得我们中医思考吗?这哪里是病啊?

她接着一边走一边指着自己的腿,说那已经肿了好多天了。

这样,我也想起来了,似乎我也有过类似的体会。但是,仍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就这样,这个事情就留在了我的心里。

 

实际上,民间有很多蚊子叮咬后的处理方法,什么用牙膏啊,用碱水涂抹啊等等的,但是,对于秋天的蚊子叮咬,一般都没有特别好的效果,有时伤痕甚至留到冬天。

 

后来,有一个秋天,我自己被叮咬了,很讨厌,红肿了一大块,自己想,这不就是热毒吗?应该用解毒的药啊,正好,身边有瓶“七味锡类散”,这是一种治疗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的中成药,我就倒出一点,用一滴水化开,涂抹在红肿周围,然后就睡觉了,结果,第二天起来,这个红肿就基本消失了,只剩下中间的一个小红点。

后来,屡试不爽,虽然是个小窍门,但是确实能够让人少一点痛苦。

要点是:在涂抹的时候,不要全部都涂抹上,要涂抹四周的红肿,就是把红肿的绝大多数部分涂抹上,但是把中间蚊子叮咬的那个点空出来,这时让毒气排出的地方,所谓给邪气出路是也。

很多人会质疑:难道毒气真的需要出路吗?其实,大家试用一次就知道了,第二天,中间的那个红点处会凸起,这就是毒气外出的迹象了。

这就是中医外科里面的“围箍法”,我一般在处理皮肤上的红肿热痛等病症时,如果邪气不是太盛,那么基本都会用这个方法,让邪气自己出去。

按照民国名医祝味菊的说法,外邪只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种,砒霜这样的化学物质不会自己增生,是无机之邪,而病毒细菌可以增生,是有机之邪,对于有机之邪,它们是有生命的,我一直认为它们知道往哪里走,有威胁它生命的,它一定不过去,会向另外的方向躲,这是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都知道的。

不知道这个想法是不是天真,但是围箍法确实是很有效的,比直接全部都涂满要有更好的效果。

 

那么,这个八味锡类散是什么药呢?

原来,这是一个传统方子,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主要成分是西瓜霜、寒水石,人工牛黄、珍珠、青黛等药物,这个西瓜霜大家很熟悉,比如西瓜霜含片,那么,这个西瓜霜又是什么呢?

原来,它是西瓜与芒硝经加工而成的白色结晶粉末,它的具体做法为:一般是在农历八月节前后,取新鲜西瓜,沿蒂头切一厚片作顶盖,挖去瓜瓤及种子,将芒硝填入瓜内,盖上顶盖,用竹签插牢,放入瓦盆内,盖好,置阴凉通风处,待析出白霜时,随时刷下,直至无白霜析出为度。

西瓜霜的功能与主治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乳蛾口疮,小儿鹅口疮及轻度烫火伤与创伤出血;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腔溃疡等。

 

方子里的其他几味药也都是清热的,所以这个方子以解毒清热为主。

这个中成药在一般好一些的药店都有卖的,那么,我们在什么时候还会用到它呢?

答案是,在口腔出现溃疡的时候,如果涂抹上一点锡类散,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一般对热证的效果尤其好。

一般,这个锡类散主要是外用的,对于咽喉口腔的红肿有效,过去在遇到热证引起的咽喉肿痛的时候,除了用内服的药,还通常配上外用的药粉,很多人都喜欢用这个锡类散。

后来,有老中医比如北京的谢海洲老中医等,发现用这个药可以治疗结肠溃疡,一般是灌肠使用,效果也非常的好,但是由于操作困难,我就不推荐了。

 

以后有时间,多给大家介绍一些中成药的用法,因为在药店都可以买到。
 

该如何去掉热痰

(2009-09-02 21:58:26)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成药,就是复方鲜竹沥口服液。

这个药是国家批准的方剂,很多药厂都生产的。

竹沥我已经介绍过很多了,在以前写的故事里面,这个竹子全身都是宝贝,竹叶可以清心火,竹竿的青皮刮去以后,把里面白色的肉刮成丝,叫竹茹,可以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有的时候可以用在妊娠呕吐上,著名的温胆汤里面就有竹茹,用来清胆经之热的。

竹子被竹蜂咬破了,会流出汁液,凝固了以后也是一味药材,叫天竺黄,也是清热化痰的,对于儿科的惊风有很好的作用。

如果把竹子砍成一段段的,然后烧竹子的中间,那么两端的断裂处,就会流出汁液,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竹沥了。

竹沥是寒的,可以清热化痰,擅长清除四肢百骸的痰,无处不到,效果卓著。

看看我们的古人吧,也不知道都是怎么琢磨的,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竹子,除了用来作几首诗,咏叹一下自己比别人高洁之外,还愣是给琢磨出了这么多个可以药用的部位,真是服了他们了,现在引进了那么多的洋植物,我都从来没有想过它们除了欣赏还能干什么,想想真是惭愧。

这个竹沥清痰热的作用十分突出,如果用得好,那绝对是让人惊喜。

比如,现代著名的中医江尔逊老中医,他在四川号称是专门治疗被医院判死刑的患者,很多患者手术后感染,咳嗽,痰声辘辘,生命垂危,江老用竹沥,一般用到一百克,然后配合一点化痰的药物,很快就可以转危为安。

但是,现在如果让我们自己去找竹沥,还真找不到,自己烧竹子更是没门儿,戴袖标的老太太们眼睛亮着呢,很多朋友听了我的介绍,去药店,可是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叫:“复方鲜竹沥口服液”的中成药,是小玻璃瓶的,静静的放在各个药店,一般很少有人知道,所以也很少有人买,那么,这个药是干嘛使得呢?我们怎么用它呢?

原来,这是一个中成药,国家是有标准的,方子是鲜竹沥、鱼腥草、生半夏、生姜、枇杷叶、桔梗、薄荷油。

从这个方子我们可以看出,里面还有清肺热的鱼腥草,这个药是解毒的,生半夏是化痰的,以前很多人说生半夏有毒,但是现在很多医家反应,化痰还就是生半夏有效,炮制过后效果就不好了,生姜在这里是反佐的,怕竹沥太寒了,同时生姜也可以温化痰涎,枇杷叶是清肺热的,有降气的作用,桔梗是解毒排脓的,起向上宣泄的作用,薄荷是利咽的。

那么,什么时候用这个药呢?

一般是,痰很多,而且是黄的时候。

我举个例子:有一次,有位朋友,换了上呼吸道感染,准确的说是感冒没有控制住,结果整个上呼吸道感染了,找我,和我说了没多大一会儿,他的喉咙里就都是痰,然后会咳出来,很浓的一大块痰,黄色的,成块,满地找纸,吐去,听着都难受得要命。没多大一会儿,又是如此。周围听到他吐痰的声音的人也都快吐了。

他还微微发烧,这是炎症带的。

这哥们是个大块头,但是这种大块头一旦病了,还真可怕。

当时我想清热透邪是一定的,但是他的这个痰可是应该化去,用什么呢?当时我就想起了这个复方竹沥,鲜竹沥我是找不到了,这个应该也可以代替吧,就给他开了双花九克、蒲公英九克、连翘十二克、前胡六克、防风六克,然后让他去买这个复方鲜竹沥口服液。

结果,这位到家没多大一会儿,就给我来电话,说效果太好了!我听得直晕,不会吧,这种感染哪里能这么快就见效呢?

结果询问之下,才知道,他还没有熬草药呢,因为这个口服液方便,进屋就立刻打开喝了两小瓶(这个瓶像三精双黄连的那种小瓶),结果,就在喝完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就觉得自己的痰开始明显的少了,非常的明显,此时他还没有熬完中药呢。

当然,这样治疗就省事了,他的痰,第二天基本就消失了,后来他恢复得也很快。

这是我第一次对这个药有印象,非常的深刻,完全出乎意料。起效迅速,干净利落。

后来经常用,效果总是很好。

要知道,在很多老人的疾病里,这个热痰是很讨厌的,有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个痰清不干净,导致病情总是很复杂,很多都要在医院里面吸痰。

所以后来我就经常介绍这个药,结果反而是到现在,我还没有真正地使用过纯粹的竹沥了。每次看到王孟英治疗温病为了取竹沥,他居然有时让家属烧了几十根的竹子,心里就想:这也就是在江南吧,这要是在北京,园林部门罚晕你。

而且,看到这个复方鲜竹沥的方子配得确实不错,所以也就这么用下来了。

用这个复方鲜竹沥液的临床指征是:有痰,痰必须是黄色的。

这个方子不适合寒证,比如痰白,鼻涕清,那就不适合了。

 

秋天来了,这两天听到路上很多人在咳嗽,就想起了这个中成药,给大家介绍一下,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一下这个药是干嘛的,万一自己有这个情况,买来喝喝,可以减轻病情的。
 

朱丹溪的养心理论

(2009-07-28 19:43:09) 给大家先举个朱丹溪治病的例子。

有位先生,叫赵立道,快要五十岁了,一般这个年龄,大家的性情都该很平和了,这位不行,还是脾气暴躁,但是身体却不是很好,是“质弱而多怒”,七月份的时候,天很热,有一天,这位赵立道突然感觉自己很饿,于是“大饥索饭”,就是向家里人要饭吃,家里人一看,这位是急脾气啊,平时就是要什么必须来什么的主儿,于是赶快就给他准备饭,可是,这个饭要做好,也需要一个过程啊,不能说要吃饭就马上能端上来饭啊,“其家不能急具”,结果这位赵立道很不爽,“因大怒”,就这么点事儿,跟家里人就急了,大发脾气。

这种脾气,大家看看,其实是很不利于养生的一个性格,结果怎么样呢?吃完了饭,两天后,患了滞下这个病。我们讲过,滞下是痢疾的一个别名,这位赵立道一边泻肚子,一边还很口渴,于是就自己用冷水,调了些蜂蜜来喝,觉得很痛快,结果滞下还真的有点缓解了,可是就是不能痊愈。

过了几天,没办法,找来了朱丹溪,朱丹溪告诉他,别喝蜂蜜水了,然后开了个方子,是用人参和白术煎水,然后用这个水来冲服益元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朱丹溪判断这个人正气不足,同时神志不安,所以用人参和白术来煎汤,扶助正气,这个益元散是利湿同时宁心安神的,朱丹溪是用这个方子来调理他的情志。

结果,服药以后,滞下就开始减轻,但是后来,又出现了呃逆的症状,当时很多人都说,这是阳虚啊,用些附子干姜吧。

朱丹溪笑了笑,说:“勿多疑,待以日数,力到当自止”。结果,又过了四天,呃逆就停止了,同时滞下也痊愈了。

 

我拿这个医案要说明什么呢?中医认为,很多病都是我们内心所生的,我们人活着最好的状态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黄帝内经》,如果我们养心不够,心里面不安定的话,那么很多情绪就会过度,那么这种过度的情绪,就会损伤我们自己。具体的是:心在志为喜为惊,过喜或过惊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思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所以,根据中医理论,任何的情绪过度,都会引起相关的脏腑功能的紊乱。

同时,这些情绪过度,还会具体地导致我们人体气机的紊乱,比如:怒则气上。《黄帝内经》里面就记载过“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还有悲则气消。这在临床上经常见到悲伤导致的患者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乏力懒言等。

惊则气乱。猝然受惊,会导致心神不定,气机紊乱。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导致气机结滞,反应迟钝,不思饮食,运化不利等。

恐则气下。会导致肾气失固,二便失禁等。

 

情绪如果处理不好,确实是可以导致我们患病的,朱丹溪跟许谦学习的是程朱理学,理学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就是那句特别雷人的话:“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解释什么是天理人欲,说人想吃饭,这是天理,可是总想吃龙虾鲍鱼,这就是人欲了。

其实理学思想有很多合理的地方,但是被这句话给毁了,“灭人欲”,可能吗?把情欲灭了,有本事你朱熹别找老婆了,别生孩子了,可是朱熹同志显然也做不到,因为他的后代还很多啊,所以合理的解释是“控制人欲”。

实际上,可观地说,我们的欲望没错儿,但是如果我们的生活都顺着人欲,那我们的健康就没有指望了。都想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顿顿龙虾鲍鱼,估计寿命就跟历史上的诸位皇兄们一样了。

朱丹溪是个聪明的主儿,人家从理学思想出发,认识到了养心对健康的重要性,并为中医的情志病的治疗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在中医理论中,外感病和内伤病是两大分类,而内伤病的主要病因就是饮食劳倦和情志失调,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大哥为饮食劳倦的调理确立了万世典范,而朱丹溪则对情志的调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后世有人说:杂病用丹溪,就是说在杂病方面,朱丹溪的贡献最大。朱丹溪的弟子们为他总结出了著名的“四伤理论”,就是说朱丹溪最擅长治疗气、血、痰、郁四个方面的问题,气血我们大家都理解,这个痰,是我们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病因,我们讲过了,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朱丹溪极大地丰富了治疗痰的理论与经验;同时,他最擅长的,就是治疗“郁”,朱丹溪认为,人体的“气血冲和,则万病不生,一有怫郁,则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而这个郁的产生原因,主要就是情志怫郁,影响了气机的正常运行,结果导致了身体的各种疾病。

 

在朱丹溪的书里面,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朱丹溪往往在医案的开端处,就点出这个患者的性格特点,这说明朱丹溪在看病的时候,是十分重视患者的性格特点的,这是高手的看病方法,看到你的心里去了。

我们研究朱丹溪的学术思想,一定要从一个养心的角度来出发,这是朱丹溪的学术思想的最大特点,这个特点的产生,完全是因为朱丹溪有着深厚的理学功底,他从这个独特的角度出发,领悟到了养心对健康的重要作用。朱丹溪治病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就是一个解郁,他就把郁给分成了六郁,即:气、血、痰、火、湿、食六种,然后分别用药给化解开,但是,这些都是方法,是术,而在方法之上的思想精髓,就是养心。

很多人纠缠在朱丹溪滋阴的问题上,说朱丹溪就会清火,伤了阳气,说这话的人我可以肯定,朱丹溪的书他都没看过,仔细看看朱丹溪的医案,用白术、人参的医案绝对比用滋阴的多很多。

 

朱丹溪的这些让大家养心的理论,在今天其实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比如,今天我们食物的丰富程度,是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我们现在老百姓的手中富裕了,这些丰富的食物我们都可以敞开了吃了,但是,我们是否能够控制住自己对美食的喜爱,适当地摄取食物呢?恐怕未必,各种翻着花样的烹饪手段,更增加了我们的食欲(注意,这就是欲望啊),所以我们往往会摄入超出我们的身体负荷的美食,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和营养代谢相关的疾病急剧增减的原因。

另外,现代人所面临的生活工作环境远比古人复杂,社会上的诱惑也多,工作的节奏也快,压力大,因此导致情绪不畅的状况也非常的多,往往是在一天里面,我们都可能经历数次的七情的转变,比如上午业绩公布了,成绩不错,我们心里面很是欢喜,下午有客户退货了,我们又经历了担忧,然后领导批评了几句,我们又经历了“恐”,等等,这样的经历远比古代小农经济时期的老百姓来得快,因此,我们的身体出现因为情志而导致的问题的机会也就较多,如果不能及时的调治,那么就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所以,朱丹溪的这些养心的理论对于我们就更加适用了。朱丹溪告诉我们,要学会“正心、收心、养心“,这样就可以减少外界的刺激对我们的心理的影响,这样就减少了我们患内伤杂病的机会,这是正道。

在治疗内伤杂病,尤其是因为情志引起的内伤病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情志的调理对患者的康复特别的关键,很多患者,病吃药治好了,但是,因为精神状态没有调整过来,不会正心、收心、养心,因此没有多久,疾病就又发作了,比如炒股票的。所以,一个好的医生,是应该对患者身心并调的,在开方子治病的同时,一定要告诉患者如何养心,这样才能巩固疗效。

而朱丹溪,正是这方面的典范。

 

朱丹溪对患者要告诉他们养心的道理,戴良的《丹溪翁传》记载,“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厉之不暇。”就是说当患者来看病的时候,朱丹溪不仅仅是用药物给他们看病,而是还给他们讲述养心的道理,告诉他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调整自己的情绪,这就是治病先治心,当患者获得了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的时候,他就不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了。

 

看到这,各位可能都烦了,你说养生这事儿,总提这些“养心”“道德”什么干嘛啊,烦不烦啊?!养生不就是少吃好的,多锻炼吗?

错了。养生的至高境界,是“仁者寿”。

即德者寿,这是我们中国儒家养生思想的至高境界,语出《礼记·中庸》引孔子:“故大德……必得其寿。”

仁者寿的观点是儒家养生思想最为集中而典型的体现。这是由于儒家特别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在养生中的作用,主张突出个人养德的主动性,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的境界。

一个有德之人,心态平和,不亏着不欠着谁的,看人生起伏都很坦然,乐于帮助别人,自己心里也留下了很多的玫瑰香,这是人们得以长寿的基本要素。

这个内容我们现在研究的不多,很多人都当做笑话听,可是国外研究了很多,西方国家做过统计,统计长寿人群,发现他们大多有乐善好施的性格。

现代心身医学理论认为,人是大脑皮层统率的完善生物体。因此,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道德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高级情感。自我道德感的满足,缓解了这方面的情感矛盾,减少了心理冲突,并通过大脑皮层,又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从而有益于人的健康。

 

最后说一句话,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现在已经修改“健康”的定义,把道德的概念加了进去,认为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四个方面都没问题,才是健康。原来的定义里面就有前三个,我们已经觉得过分了,现在又增加了,看来想要健康越来越难了。

膀大腰圆,上公共汽车和孕妇抢座位的,回去偷着哭吧,对不起了,这回您绝对算是不健康了。

 

所以,人家朱丹溪老爷子那真是牛啊,在那么早以前,就天天喊着“养心”了,仔细看看古今文献,在这方面最突出的,还真就朱丹溪一个人,所以,人家被称为“一代宗师”。

宗师这个称谓,可不是随便给谁的,后世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称谓给朱丹溪了,大家都跟着嚷嚷,说这个职称评错了,这职称该给我,其实没错,人家贡献在那儿摆着呢,大家就别争了,您能说出这些话来,就和人家丹溪翁不是一个段位的了,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再修行一下吧。  

谈谈赤小豆

(2009-07-20 21:49:51) 赤小豆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食物,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在碗里见到它,比如在吃八宝粥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又看到它了,今天,让我们来聊聊赤小豆吧。

其实,赤小豆的药材分两种,一种叫赤小豆,一种叫赤豆,前者品质好,可是现在很少了,所以基本都是赤豆了,统称赤小豆。

估计大家可能想不到,在古人的眼里,赤小豆那叫一个神,可不是其他的食物能够匹敌的。

在古人的心中,赤小豆有特殊的本领,这是和迷信紧密相连的。

如《杂五行书》云;“常以正月旦,亦以辟疫病甚灵验。正月七日,七月七,男吞赤小豆七颗,女吞十四枚,经无病,令疫病不相染。”显然,这种有时讲究、男女区分等条件的小豆施术,并不是药物上的观念,怎么看都是做法术的一部分。再如《岁广记》曰:“立秋日,以秋水吞赤小豆十粒,止赤白痢疾”,其理相同。还有接指认赤小豆就是厌鬼物的说法,《岁时杂记》云:“共工氏有不才子,冬至日死为疫鬼,畏赤豆,故是日作豆粥厌之。”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连服用赤豆的日子都规定好了,那是限于冬至,凡正旦、元宵、七夕、立秋,均有辟疫的灵验。

原来,在古人的眼里,这个赤小豆可不是一般的物件,它是辟邪的东西之一,一般辟邪的东西是水、火、铜镜等等的,其中就包括了赤小豆,也不知道赤小豆为什么如此被古人看重,总之是比别的食物高了一个级别。

 

还有更离谱的,话说晋代有位大名人,叫郭璞,这位学问很大,除了一般的学问,还擅长算命等手法,在《晋书郭璞传》里,居然记录着这位用赤小豆追女孩子的不光彩记录。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这位郭璞有一次去庐江,住在一个大户人家,您说住着就好好住吧,这位郭璞不是,他居然春心萌动,看上了主人身边的侍女,这位侍女估计也长得漂亮,郭大才子一看就晕了——怎么比刘亦菲还漂亮啊!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郭大才子一直都没有睡好觉,觉着自己如何不能和小一号的刘亦菲在一起生活,这辈子就算是毁了,可是“无由而得”,怎么能得到她呢?

接下来发生的,就显得郭大才子做事儿很不地道,估计是被爱情逼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郭大才子想出的办法居然是很上不了台面的(也不知道哪位兄弟更不够意思,给记录到史书里了)。

只见郭璞不知道打哪儿,弄了“赤豆三升”,然后半夜就围着这户人家的院子,撒这个赤豆,然后估计回到屋子以后,就又做了什么法(这个没有记载)。

结果,奇迹发生了,等天亮以后,主人一出屋子,吓得舌头吐出来老长了,因为他看到了数千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围着他的家,可是当走进这些红衣人的时候,这些人就消失了。

主人吓晕了,觉得自己被人黑上了,可是怎么想都不知来由,于是,就来请教郭璞(算是找对人了)。

于是郭璞装模作样地算了起来,最后,很煞有介事地告诉主人,原来就是你那个侍女,就是特漂亮的那个,不吉利啊,“君家不宜蓄此婢”。

主人还愣着:“哪个?你说的是哪个?”

郭璞差点急哭了:“就那个,特像刘亦菲的那个!”

主人也很急:“我不管她长的像谁,我只想知道,这个事儿怎么处理!”

郭璞告诉人家:“可于东南三十里卖之,则此祟可除。”

主人虽然也知道这位侍女漂亮,可是顾不了那么多了,于是赶快按照郭大才子的吩咐,去把这个侍女卖了。当然,买主就是居心叵测的郭璞安排好的马仔了。

就这样,大文人郭璞通过赤小豆的帮助,把一个女孩子搞到了自己的家里。

这事儿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第一:封建社会部分文人追女孩子的手法值得严肃批判;第二:古人心中赤小豆的地位和郭璞一样的高,都特神。

 在今天,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即使在今时今日,在那里的民俗中也广有”撒豆驱鬼“的行为,只是所驱的鬼是外国鬼而已。

 

下面,再讲讲古人用赤小豆治病的故事。

根据《朱氏集验方》这本书记载:“宋仁宗在东宫时患痄腮,命道士赞宁治之”,这个痄腮就是现在的腮腺炎,宋朝的皇族和道士的关系很密切,有事儿没事儿都找道士来解决。

那么这位赞宁道士是如何治疗的呢?他是“取赤小豆四十九粒咒之,杂他药敷之而愈”。

大家一看,这个神啊,原来赤小豆果然是通灵的,居然用咒就可以调动它来治病。

当时,这个事情,有位中贵人,叫任承亮,这位亲眼看到了当时的情形,也是对道士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后来,这位任兄“自患恶疮”,当时一个叫傅永的朋友,“投以药立愈”。这个任兄很好奇,就问傅永,说您用这是什么药呢?结果,傅永回答得很痛快,说:“这个,赤小豆也。”

任承亮这才明白,噢,原来这个赤小豆不用念咒,也能治病啊,敢情这个道士念咒,是一种故弄玄虚的做法啊。

看来,宋朝皇帝被道士给蒙得很惨。

结果,这个故事还没完,后来,任承亮路过豫章,看到一个医生,治疗“胁痈”很有效,就是胁部患的疮痈,老任琢磨半天,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多嘴问了句:“莫非赤小豆曰耶?”说您用的药,是不是就是赤小豆呢?

这医生一听,大惊失色,噗通一声跪倒,忙哀求:“老大,您眼力真是好的,可是,我就用这个方子养活家里面三十多口人呢(用此活三十余口),希望老大您千万别向其他的人说啊(愿勿复宣)。”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记载,可不是跟郭璞那个一样神秘的,这个是有着很浓重的医学文献色彩的记载。

 

那么,这个赤小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呢?它到底能做什么用呢?

 

原来,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功能主治:利水消种,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入心、小肠经。

上面宋仁宗的故事,就是展示了赤小豆解毒的一面。

 

赤小豆最主要的功能,除了解毒,更主要的,是利水湿。我们下面把古书中的几个用赤小豆利水湿消水肿的方子列举如下:

  ①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梅师集验方》)

  ②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③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独行方》)

④治脚气气急,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锉)二两,紫苏茎叶一握(锉,焙)。上三味除小豆外,捣罗为末。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盏煮熟,去豆,取汁二盏半,入药末四钱匕,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盏半,空心温服,然后择取豆任意食,日再。(《圣济总录》赤小豆汤)

可以看到,古人对赤小豆的利水功能很是倚重,很多的方子里面都用赤小豆,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发现,这个赤小豆确实能够利水。

我们通常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食疗方子,就是用赤小豆一百克,然后用一条一斤以上的鲤鱼,一起熬汤,尽量少放盐和其他调料,喝汤吃鱼,在中医里面认为,这个鲤鱼本身就是利水的食物,和赤小豆一起煮以后,作用就更加强了。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有时候水肿,比如腿部肿,是因为体内运化之力不足,导致的水肿,那么可以喝两次这个汤,很快就会消肿的,效果还是非常的确切的。

当然,如果是严重的疾病引起的水肿,那么还是要去医院的。但是可以用这个方子作为配合治疗的方法。

 

赤小豆还有什么作用呢?

文献报道,如果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那么就可以利用赤小豆的解毒作用来治疗,用赤小豆五六十粒,研磨成粉,然后用鸡蛋清和清水,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然后敷在患处,对腮腺炎的恢复很有好处,可以起到迅速消肿的作用。

 

赤小豆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通乳,有的妇女在生产之后,乳汁的分泌出现问题,这个时候,也可以用赤小豆来解决问题,在南宋著名医家陈自明写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中,他提到自己的妻子生孩子以后,没有奶,“产后乳脉不行已七十日”,结果身为妇科大师的陈自明也是没有办法,用了很多药都无效,把孩子搞得瘦弱不堪,很痛苦。

这个时候,有朋友偶然地送给他们家一些赤小豆,结果陈自明就煮了赤小豆汤给妻子喝,结果没有想到的是“当夜乳脉通行”。

陈自明是大吃一惊,于是赶快翻书,结果看到本草书里面记载过,说赤小豆有通乳的作用。

看来,无论是多大的名家,都有看书没看到的时候,这样应验了那句好,中医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

 

在夏天的湿热天里,我们可以用赤小豆熬水来喝,一次用三十克左右就可以了,可以稍微的放入一点冰糖,如果脾胃不是虚寒型的,也可以放入一点绿豆,就可以增加祛暑的作用。

前几天,我们《养生堂》的节目里介绍了赤小豆和鲤鱼熬汤,治疗水肿的经验,结果我日前去北京电视台,正好有观众打来电话,她说她怀孕后,腿部一直水肿,很无奈,结果看了节目,自己就配了这个汤,喝了一次,腿部的浮肿就消失了,她来电话,要问是否可以一直服用下去。电话正好是我接的,我就告诉她:可以服用,但是不要一直喝,现在浮肿消了,就不用喝了,因为孕妇饮食的原则是多样性,不要一直使用什么食物坚持不变。

看来,有的时候一些小知识还真的能在生活中起作用啊。

谈谈薏苡仁

(2009-07-17 07:48:03) 这天也太热了,北京地区空气湿得和江南有一拼,我问土生土长的北京哥们,你们北京以前就这样吗?他们回答:北京以前可不这样,以前是风沙大,干燥得很。

回答完了,自己也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天气怎么成了这样呢?

大家帮着想,后来想明白了,原来是迎接奥运,在周边种了很多的树,结果气候改“赛江南”了。

全国各地最近也都湿得厉害,东北是暴雨,据说很凉爽,南方是雨水成灾了,总之,湿气很重。人在天地之交,能不受影响吗?所以,打今天开始,介绍几味去湿的食物吧。

今天介绍的是:薏苡仁。

薏苡仁,又叫薏米,别名很多,有菩提珠、苡仁、土玉米、起实、薏珠子、回回米、米仁、六谷子等等。

薏苡仁是中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很早就既把它当粮食,又当药物了。

早到什么程度呢?居然早到和我们所熟悉的大禹有关系。

文献记载:“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产高密。”——《吴越春秋》。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禹的父亲鲧娶了一个姑娘,叫女嬉,这个姑娘挺大了,还没有嫁人,所以说是“年壮未孳”,但是这个姑娘嫁给鲧的时候,却已经怀孕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大家都很奇怪,追着问,尤其是鲧,觉得特没面子,也跟着问,姑娘红着脸忸怩半天,说:原来,这个姑娘在山里玩的时候,吃了薏苡仁,吞了下去,结果就怀孕了,后来就生了大禹,所以有学者说鲧是大禹的继父。

当然,大家只能把这个故事当做神话来看,否则吞薏苡仁都怀孕这就坏了,不要害怕,没那事儿,古人总拿这个说事儿,吞个什么就怀孕了,一定不是凡人,其实都是编的,那个时候人厚道,说什么都信。

这事儿能说明的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古代人很早就吃薏苡仁了。

多聊两句,薏苡仁还能起到其他一些大家想不到的作用。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因为薏苡仁的果形似心,据传说过去南粤男女常以薏苡仁作为传情之物,有诗云:“郎是竿珠儿,侬是薏珠子,自怜同一珠,甘若长相似。”这就是描写男女以薏苡仁相赠以示爱慕的场景。我估计,这是一种很壮观的情形,下课了,男同学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小盒子,含情脉脉地送给班上最漂亮的姑娘,姑娘打开盒子一看,心潮澎湃,原来里面是一颗大个儿的薏苡仁。

另外,还有一个颇有点凄惨的传说,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号称伏波将军的马援,奉命平定南疆叛乱(好像打到越南一带了),南征军中好多人被瘴气感染成病。伏波将军采用民间食疗方,就用薏苡仁治愈了将士的病。南征大胜,伏波将军凯旋时,马援看到南方的薏苡仁个儿大,想带回一车薏苡仁引种北国(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当时是带了一车的种子,不料,这车薏苡仁给他惹了祸了。

当时,马援被皇帝信任,所以大家都不说什么,不料马援死后,监军梁松嫉妒他,上书诬告马援搜刮大量金银珠宝,满载而归,尤其说他带了一车的珍珠(其实是薏苡仁)。光武帝偏信谗言,龙颜大怒,立即传旨追回授予马援的“新息候帅”,逼使马援遗体葬于城西。连亲戚都不敢前来悼唁。

后来,薏苡仁就和被冤屈挂上了钩,杜甫曾经写道:“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明末清初的大文学家朱彝尊也写过:“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

总之,后来人们管蒙受冤屈,就叫做“薏苡明珠谤”了。

 

那么,聊完了典故,我们该说说这个薏苡仁,就是薏米,到底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帮助呢?

原来,薏苡仁是常用的中药,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对于薏苡仁的功效,我们古代的一些本草典籍论述得比较充分,比如《本草述》说:“薏苡仁,除湿而不如二术助燥,清热而不如芩、连辈损阴,益气而不如参、术辈犹滋湿热,诚为益中气要药。然其味淡,其力缓,如不合群以济,厚集以投,冀其奏的然之效也能乎哉?”

《本草新编》:“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下面聊聊具体用法。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薏苡仁,它有清热排脓的作用,在身体的某些部位有脓的时候,尤其是同时有湿气的时候,用薏苡仁可以清热排脓。

比如:《千金方》里面治疗肠痈,用的就是薏苡仁,加上丹皮、桃仁、瓜瓣仁;在《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用的就是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子的组成就是薏苡仁,加上附子、败酱草。

这个肠痈,我们可以理解为现在的阑尾炎,也可以理解为其他的肠道溃烂的疾病。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薏苡仁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

同样,在治疗肺痈的过程中,薏苡仁也是一味重要的药物。比如在成痈期,一般就用千金苇茎汤治疗,还是孙思邈的方子,用薏苡仁,加上桃仁、冬瓜仁,加上桔梗,这个桔梗一用,药性就上行了,就和治疗肠痈的方子区别开了,专门用来治疗肺痈的,高人就是高人,两个方子,一味药之差,药性的上行和下行就分出来了。

 

薏苡仁对皮肤还有很好的治疗保健作用。

薏苡仁擅长治疗各种疣类,有的时候,我们看到有的人脸上长了一些疣类物,凸起的疙瘩,还不是粉刺,叫扁平疣,如果坚持服用薏苡仁,就会得到很好的治疗。

当然,不仅仅是脸上,身体上的疣类都可以消除。

日本医家石黑忠德曾经记载过,他说听别的医家说,薏苡仁治疗身体上的疣比较有效,他不相信,但是后来遇到了五位患者,身上都长了疣,他就用薏苡仁试用了一下,“使试服薏苡仁末”,结果其中的两个人居然都好了,他就和大家讨论,大家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是都知道这么治疗有效,于是他就记载了下来。

另外还有一种病,比较讨厌,叫尖锐湿疣,这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和我们前面提到的普通疣不是一种东西,它是由一种叫“人乳头瘤病毒”的病原体HPV引起的,这个HPV非常的顽固,它主要生长在人的生殖器附近,因为是病毒,还没有抗生素可以控制它,也没有好的办法杀灭它,而这种尖锐湿疣会有一部分发展成为恶性肿瘤,比如宫颈癌,很多都是该病毒引起的,所以现在国际医学界把这个病当做癌前病变,现在在美国这个病几乎无法控制,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和艾滋病媲美的疾病。

而且必须提醒的是,对这种病毒避孕套的防御作用非常的有限,所以还是洁身自好为妙。

那么对于这个病,薏苡仁就有它的用处了,文献报道,日本有医院用薏苡仁制剂,给尖锐湿疣的患者服用,结果效果很不错,有的患者居然痊愈了,并未复发。

 

另外,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薏米有防癌的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中包括硒元素,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用于胃癌、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

 

那么,这个薏苡仁,除了医生开给我们之外,我们怎么来自己使用呢?

比如在这种闷热的天气,湿气很重,我们就可以给自己熬点汤喝,什么汤呢?这个汤我们可以用薏苡仁二十克,再加上冬瓜若干,放入一点瘦猪肉,来煲汤,这个汤是可以利水去湿的,对于我们在夏天的桑拿天保健很有好处。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薏苡仁三十克,放入赤小豆二十克,然后煮水,在煮好以后,放入一点冰糖,可以做饮料喝。

 

如果是治疗皮肤疾病,最好是冲服薏苡仁粉,但是必须是炒薏苡仁,把这个炒薏苡仁研磨成粉,然后每天冲服一调羹,这样治疗各种疣类疾病效果不错。

 

在临床治疗里就不用说了,我对于这种因为天气引起的湿气过重,经常要用到薏苡仁,基本是杏仁、白蔻仁和薏苡仁并用。

举个例子,有位朋友,舌头上起了一个疮,很是痛苦,让我看看,我一看,在舌尖的左侧,长了一个凸起,很明显,这位说话都快不利索了,用了各种外用的药物,几天了,一点效果都没有,什么解毒的药,都用了,就是没有效果,很疼痛。

这个时候,我看他的舌苔,是很厚的,白厚,没有满布,但是厚度是够了,于是我判断是因为天气的湿气重引起的。

于是,开的方子是三仁汤加减,用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竹叶、双花、连翘、法半夏、通草。

开的是一副的量。

然后,这一副是晚上服用了一次,第二天早晨起来就基本痊愈了,毫无疼痛,外表观察,凸起消失了,再喝了剩下的一碗,后来就没有再反复。

其实在治疗之前,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疗,心里分析很很多,什么心火啊,肝火啊之类的,可是一看到舌苔,立刻就全都否定了,没有多少火,主要就是一个湿气捣乱的,我也不知道湿气为什么会在他的舌头上作文章,也没有看过类似的治疗报道,但是中医讲究的是“有是证则用是药”,按照这个方针执行,还多能见效,这个病例就是这两天发生的事情。

 

另外,提醒一下,在怀孕的早期,是不能服用薏苡仁的,有堕胎的嫌疑,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口信儿,虽然现在很多医家证实,说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还是小心为好,特别提醒。
 

阴和阳之间——谈慢性腹泻

(2009-07-04 22:19:45) 再聊聊上次回老家看的那个病人,当时他被确诊为严重的心肌供血不足,我们本地的中医院给他打了无数的吊瓶用来活血化瘀,西医建议做冠状动脉照影,下支架,我看到他的时候,六月底的天,他冷得穿两件衣服,两条裤子,食欲严重减退,整夜无法睡觉,曾有两次在凌晨三点的时候觉得自己熬不过去了,打一二零急救电话。

我当时辩证为吴茱萸汤证,其实吴茱萸汤很简单,就是吴茱萸和党参两味药,加上生姜和大枣,服用三副后,症状基本缓解,温阳的方子很多,我是怎么判断用吴茱萸汤的呢?这里有一个我的辩证心得,就是吴茱萸汤证的人,有的人有个特点,就是夜烦,夜里烦躁,这是阴盛的表现,阳不配阴的缘故,很多人整夜的烦躁欲死,张仲景说:“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我给加上句,手足厥冷,如果又是夜里烦躁欲死,那么就更可以断定了。

服用了三副吴茱萸汤后,我和他通了电话,他说症状基本消失,但手指尖仍然凉,于是我开了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这也是个温通的方子,三副以后,症状全部消失,这两天东北在下雨,天气很冷,但是前几天通电话,他已经穿T恤衫也不觉得冷了,自己没有任何的不适的感觉,每天下楼散步。患者似乎产生了依赖性,觉得还要喝点药才放心,我告诉他,暂时不服药,过几天看看,结果过了这么几天,不服任何药物,也觉得身体很好,于是放心了。

以后有时间我给大家讲讲这个当归四逆汤。

 

今天给大家讲另外一个患者,是个慢性结肠炎的患者。

这是我前一次回老家看的患者,慢性腹泻,很多年了,总是不好,稍微一喝酒就腹泻,很痛苦,他平时工作很忙,人非常的讲义气,很会经营,自己就开了个饭店,生意红火,收入颇丰,但是朋友多,大家来了少不了喝点,结果就是不断地腹泻,很是头痛。

其实我们是朋友,但是之前他没有提及此事,上次对我说了,于是我就给开了方子。

这次我回家,他非请我吃饭,其实我一般但凡给人开方了,就不再和人家吃饭了,这是我的原则,那天还下着大雨,但是他还是把车开到了我家,我实在无法推辞,因为之前就是朋友,于是就去了。

结果是怎么样的呢?他的腹泻,基本痊愈了。

 

再举个例子,我一个师妹的表弟,从山西赶来,要治疗其他的病,我在给诊断以后,说,你的那个病先不要管他,我们先把你的慢性腹泻给治疗一下吧,因为他的慢性腹泻是比较严重的,我看他身体表面很壮实,就问他是怎么患的病,他说是吃冷的患的,比如喝凉啤酒,还有吃冰棍,曾经躺在被窝里吃冰棍。我听完就明白了,于是也是给他开了方子,结果回家吃药没多久,就告诉我的师妹,说大便成型,肚子不再腹泻了。

 

还有位朋友,是海南三亚的,小伙子非常的能干,自己不但有很好的工作,还开了个小旅馆,生活很是滋润,但是,就是有个毛病,慢性腹泻,严重到每天跑很多次厕所,有时候几乎无法坚持工作,已经七年了,服药无数,但是没有什么效果,甚至想调换一个工作,最后实在是无法坚持,就毅然做飞机,从三亚来到了北京,找我调理。

我当时也给他开了方子,让他回家服用,这个朋友是位穆斯林,我们还一起聊了很多宗教的问题,我记得我说我对世界上的宗教都心怀敬意,因为大家都是让人行善的。

 

后来,他回家后服药,结果七年之病,没有多久就康复了,服药大约十几副。

后来他还热心的把三亚的美景照片发送给我,邀请我去三亚玩,但是很遗憾我现在是真的没有时间了。

 

我治疗的此类病例很多,效果还都不错,那么,到底这里面有什么秘诀呢?

 

原来,这个慢性腹泻,虽然证型很多,但是我的体会是:绝大多数都是厥阴之病。

按照六经的分法,少阳是半表半里的,是寒热错杂的情况,而厥阴也是寒热错杂的,六经中只有这两经的变故如此,这里面有个“阴阳之枢”的问题,以后等讲到《伤寒论》的时候给大家具体讲六经,现在只是有个大概的印象就可以了。

所以,这个慢性腹泻的病症,很多都是寒热错杂的,里面有湿热,为什么呢?这些患者服用黄连制剂,马上就见效,这说明是有湿热的,但是很快就复发,这又说明问题复杂。

有的人用温阳的方法来治疗,因为这些患者很多都是早晨腹泻,有的是吃凉的就泻,让人怀疑阳虚,如果我们看舌头,确实很多人都是舌质淡白,这是阳虚的标志。可是,用了温阳的药物之后,也是好几天,然后再复发。

结果这搞得大家很困惑,这到底是个什么病啊?这么狡猾呢?

西医对此办法不是很多,国际上都认为这是个难题。

 

可是,张仲景早就想出了办法,他认为,这种长期的腹泻是寒热错杂之病,是既有寒,又有热,是介于阴阳之间的一个病,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寒或者热的思路来治疗它,要寒热并调,于是,他就给出了一个方子:乌梅丸。

他说,乌梅丸“又主久利”,这个“久利”,就是长期的腹泻。

张仲景这四个字,写的可能是太简单了,所以后世重视不够,但是虽然字数少,却意义重大。

 

在用这个方子治疗慢性腹泻的时候,核心的药物是:寒的药物:黄连六克、黄柏六克,热的药物是:制附子六克、炮姜六克、艾叶三克,然后收敛的药物是:乌梅九克。

这六味药是基本方子,这是乌梅丸这个方子的核心药物,原方里面还有几味药,此处可以不用,我们用的是仲景的思路,未必用他的原方。

然后,我们再加上一些补脾气的药物,就是党参九克、白术九克、山药十五克、茯苓九克。

 

这个方子是基础,可以让当地的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稍作加减。

 

其实,我在治疗这个病的初期也走过很多的弯路,最初的时候是我的一个同学,在我们老家的肛肠医院,她所在的科室就是治疗这个病的,问我有什么好的方法没有,因为她们想了好多方法,效果都一般,我于是就开始关注这个病,结果发现患者还很多,于是就开始研究它,开始的时候,什么疏肝理气的方法,益气升阳的方法,温补的,清热的,我都用过,说实话,很多书上说这些效果好,但是我用的结果是疗效一般。

无奈之余,只有向书中求问,于是边翻医书,后来看到了上海顾丕荣老中医的论述,他谈论到了乌梅丸的应用,我豁然开朗,于是开始把乌梅丸拆开,只使用了它的核心药物,结果效果不错。

一般的人都是用乌梅丸的全方,其实治疗腹泻,只是用它的核心药物就可以了。

乌梅丸的核心思想就是,寒热并调。

 

张仲景把乌梅丸汤证放在厥阴篇里,这个厥阴是六经的最后一经了,一般情况下,这种慢性腹泻都不是一两天的病了,通常都是几年沉积下来的。开始患的时候,可能是有湿热,没有清除干净,于是最后也伤了阳气了;还有的是开始就伤了阳气(比如连喝若干瓶冰啤酒),结果阳气无力抵抗外邪,湿热又进来了,总之最后形成了一个寒热错杂的格局。

所以,治疗起来也要多服几副药,我通常是让服用三副,看看效果,如果无效,就不用服了(这种情况很少),有效,那么就继续服用,一般二十副基本就好了。

但是,最重要的是,在服药期间要忌口,不要喝酒,不要吃油腻的食物,清淡饮食,等完全好了以后,再慢慢放开。

这里面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患者一定要先去医院检查,排除肠癌的可能,因为肠癌很多也是腹泻,便秘和腹泻交替,所以一定要排除,不要把肠癌当做慢性腹泻来治疗了。

 

这个慢性腹泻在平时要多吃些补脾的食物,比如山药、莲子肉等,尽量不要喝凉啤酒,我见到的很多患者都是喝凉啤酒喝出来的,想必此物很厉害。

 

这是我磕磕绊绊总结出来的思路,写出来,如果医生朋友看到了,可以作为借鉴,如果患者朋友看到了,可以心中有个数,找医生的时候可以建议一下这个思路。

这两日太忙了,所以更新的慢了,希望各位朋友见谅。

看到博客里有很多求医的朋友,我的心中很不安,我回答的慢,希望大家不要耽误了治疗。
 

我们该如何度过暑热的天

(2009-06-28 23:19:50) 现在开始真正的热天了,全国各地的高温此起彼伏,北京这两天热得快到四十度了,我甚至觉得,在北京生活和在上海生活没有大的区别,都是一个温度嘛。

那么,在这种天气里面,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该如何度过这样的天气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现在的天气,到底有哪些特点。

大家需要了解的是,此时的热,和前些日子的热可是大有不同了,为什么呢?原来,在中医里面,对节气的变化很重视,这个热的天气,同样是热,但是随着节气的不同,会出现两个叫法,在夏至之日以前,那是温,在夏至日以后,性质就变了,就叫暑了,《黄帝内经》里面就说:“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所以,我们在给外感六淫定义的时候,对这个暑邪的定义就是:“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成为暑邪”——《中医基础理论》,其实,这个定义里面有个问题是说的不对的,就是暑有的时候兼湿,有的时候没有湿,反而还燥。

定义明白了,但是我们总不能靠定义来看病、养生,我们要切实地了解暑这个玩意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原来,这个暑就是温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是非常热的,暑为阳邪,是盛夏炎热的火热之气所化,阳邪伤人体的什么呢?阳邪最容易伤的,就是阴津。

这个时候,我们有阴虚的人就开始感觉不舒服了,有阳虚的人,反而觉得很舒服,前几天有好几个患者跟我说,说这些天北京天热,别人都受不了了,我怎么就觉得那么的舒服呢?我回答:你原本阳气不足啊。

阴虚的人,日子却没有那么好过了,因为体内的阴津本来就不足,此时又开始大量的出汗,热气熏蒸,结果导致身体很是不舒服,有的人开始脾气烦躁,有的人血压升高,本来有的病开始又反复的情况。

就是一般的人(中医所谓的平人),也会感觉不舒服,人变得很困倦,出汗后口渴,总想喝水,但是喝了很多的水以后,肚子又胀。

那么,此时我们该如何度过这样的日子呢?该如何补充我们的阴津呢?

首先,使劲的喝水是不可取的,这个时候,很多人往往喝入大量的水,有的人直接喝很多冰镇的水,越凉越好,结果,此时反而出现了很多人体内水湿过剩的情况,这两天,我就遇到了好几例患者,本来身体好好的,就是喝水多了,风一吹,反而出现了暑湿感冒,用了三仁汤后,患者出了一身的汗,病就好了,这从反面也说明,他们的这个病,是从水湿上患的。

其实,此时补充津液要巧,我们可以从食疗的方面来下手。

在食物里面,有很多是可以滋补阴津的,比如瘦猪肉(不要排骨肉),很多肉类都是聚湿生痰的,但是猪肉如果熬汤,却可以滋阴,这是清朝温病学家王孟英发现的,他发现炼铁的工人,面对着火炉子,大夏天的,居然能够挥汗如雨地干活,还不感觉有多么的口渴,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仔细一问,原来这些工人用瘦猪肉,熬水,撇去上面的沫子,然后喝汤,就能止渴,王孟英这才发现,原来瘦猪肉有这个功能啊。

那么,我们现在在做饭的时候,可以用一点瘦猪肉,比如一二两,然后放入一段切好的莲藕,因为藕是凉血滋阴的,如果可能,可以放入十克的生地黄(因为生地滋阴凉血),如果可能,还可以放入几片西瓜皮里面贴着绿皮的白瓤(这在中医里面叫西瓜翠衣,也是清暑的好东西),然后熬汤,这样,等熬出来的汤放温了以后,就可以作为我们吃饭时候的汤来喝了。

此时,在那种烈日炎炎的天,以前我看到过的藕汁和梨汁等饮料,倒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在这些日子里面,暑还会以另外的一种情况表现出来,前面我讲的情况是烈日炎炎的暑,可是,有的时候,天气还是变得潮湿,闷热,就像前几天北京的桑拿天一样,也很热,此时也有暑,但是此时还有湿,这就叫做暑湿,这是一种让人非常不舒服的天气,而且,这种天气的危害更大,很多人会因此而病的。

在这种暑湿的天气里面,我们一定要注意,尽管我们也非常的口渴,但是我们不要无度地饮水,尤其是冰水,最好是常温的就可以了,在这个时候,很多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会觉得很难受,甚至犯病,还有一些皮肤病的人,此时会病情复发,这都是因为暑湿捣乱的缘故。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呢?怎么来去除这个暑湿呢?

原来,暑湿结合在一起时很难办的,但是,如果我们把湿气给去掉,那么,依附在湿气上的暑气也就无所依托了,也就容易散去了。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调理身体。首先,在做饭的时候,大家可以放入一把薏米,就是薏苡仁,这个药其实也是粮食,古代都是给皇上吃的米,它有去除湿气的作用,著名的方子三仁汤里面一味主要的药物就是薏苡仁。同时,在喝饮料的时候,可以选择杏仁露,因为杏仁是开肺气的食物,肺气一开,则全身的气机就都流通了,那么水湿也很容易散去了。

如果是在做菜的时候,那么可以事先买点白蔻仁,药店一般都有卖的,菜市场也有卖的,回家后拿出几个,捣开,炒菜的时候放入,也可以起到行气化湿的作用。

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了感冒,那么很可能就是暑湿感冒了,要注意看自己的舌苔,如果发现突然变得白厚,或者是白苔满布,这就说明是湿气重了,此时可以和医生商量一下,看看是否该用三仁汤了。

这个三仁汤的方子是:杏仁十二克(捣,后下)、薏苡仁十八克、白蔻仁六克(捣,后下)、法半夏六克、厚朴六克、竹叶六克、通草三克(方子里面的滑石我给去掉了)。我用它来治疗暑湿感冒,疗效非常的好,还有就是这种桑拿天出现的皮肤病,用此方的疗效也非常的好。

举个例子,前几天有位朋友,就是在这个桑拿天,胳膊上出现了很多的红点,在皮肤中若隐若现,很恐怖,不知道是什么,一片片的,用了涂抹的药膏无效,我根据天气的特征,给开了三仁汤,患者自述,服药后出了一身的汗,然后第二天这些红点就消失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暑湿的天气里面,大家都容易贪凉,但是很多风湿病也就是在此时患上的,因为此时毛孔开张,本身天气就是湿气重,如果再突然进入寒凉的地方,很容易造成错综复杂的风湿病,这是有先例的,大家可以注意,不要过分贪凉,尤其是类似地下室等阴冷的地方,不可久留。

 

另外提醒,这些去湿的方子,孕妇不能服用,如果服用,需要医生具体指导,因为有的药的药性是下行的,大家自己是无法判断的。

阴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2009-06-16 21:56:27) 和大家聊了很多病的阴阳,但是遗憾的是,还没有对大家说清楚,到底什么是阴阳。

如果阴阳的概念说不清楚,那么,恐怕大家总是觉得中医不科学——总是搞得那么的神秘,和迷信似的,什么阴阳的,阴和阳能不能用统计方法处理啊?能不能用仪器测量出来啊?拿杆秤我们来秤一下,阴和阳到底多大的分量,能不能?如果不能,那怎么能够算得上是科学呢?

前几天,《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我关于感冒的话题,结果被放在了新浪的首页,结果引来了很高的点击量,但是,留言中有一半的是骂中医的,有一半的声音是支持中医的,看了以后,我觉得自己还要努力,力争把中医讲给大家。因为还有那么多的人不理解中医啊。

 

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框架,来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而阴阳和五行就是最主要的部分。

那么,这个阴和阳是怎么产生的呢?到底什么是阴和阳呢?

原来,古代的人在观察世界的时候,发现这个世界似乎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方面,比如:白天和黑夜,两个截然不同,但是却互相交替;比如男人和女人,世界上就这么两类人,远古的毛头小伙儿在狩猎之余也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让我总想接近隔壁帐篷的那个长头发美眉,她那扭动的腰肢有什么神秘的?让我总想在半夜到她的帐篷边仰天长嚎几声;又比如动物也是,分作两性,古人出去狩猎,抓回来很多的羊,但是都是公的,就发现没有小的羊诞生,于是都给烤着吃了,首领很不爽,吩咐,下一批都抓母的,于是大家都出去行动,结果抓的都是母的,发现也没有小羊诞生,于是又都给涮着吃了,直到最后,发现抓来些公的,抓来些母的,放在一起才有小羊诞生,于是首领开始思考了,这公的和母的在一起,才可以无穷地生下去啊;再比如,天和地,上面的是空气,轻轻的,下面的是土地,厚重的;又比如,凉和热等等,古人打猎,狂跑,跑到了山的南面,热的猎狗都吐出了舌头,自个儿也狂擦汗;等跑到了山的背面,发现,嘿,凉快了,凉风吹来,特舒服,于是就发现了,这山的两面不一样啊,于是告诉了部落首领,首领认为这个事情很重大,烤肉的时候还多赏了根骨头,然后首领也开始琢磨,这个山的两面我们该怎么称呼它呢?(就差一点想出阴阳这个词了),总之后来大家都发现,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这么两分。

这个时候,不知道是古代的那位高人,开始思考了,说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我们最简单地分,似乎都可以做个两分法啊,于是,阴阳的概念就产生了。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这么说的:“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者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所以说,阴和阳是一种分类方法,它本身就是方法,所以你没法用秤去称量它,比如,统计学中的“有统计意义”和“无统计意义”,这两个概念你就没法去用秤称量它,因为它只是人为规定的方法,我们中医可能说“有统计意义”是“阳”,“无统计意义”是“阴”,这些都是人们设计出的分类方法,所以我们不能抬这个杠。

用这个分类方法,我们就可以把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物给分类了,我下面给大家列一下:属于阳的性质的有:上面的、外面的、左边的、南方的、天空的、白昼、春夏、温热、干燥、轻的、明亮的、上升的、动的、兴奋的、亢进的。

属于阴的有:下面的、内部的、右边的、北方的、大地的、黑夜、秋冬、寒凉、湿润、重的、浊的、晦暗的、下降的、静的、抑制的、衰退的。

从这个分类大家可以看出了,用的都是形容事物的形容词,所以阴阳是区分事物属性的,事物本身并不是阴阳,比如有反中医(反中国古代哲学的)的哥们儿会抬杠:这个桌子,给我说说吧,是阴还是阳?

这叫抬杠,我们说桌子的附带属性,可以分阴阳,比如桌子上面太阳照射到的,我们叫阳,桌子的下面我们叫阴;刚买来的桌子特新,我们叫阳,过了二十年逐步腐烂归于尘土,我们叫阴,桌子本身并没有阴阳。再说一遍:阴和阳是一种分类方法,它本身就是方法,所以你没法用秤去称量它,比如,统计学中的“有统计意义”和“无统计意义”,这两个你就没法去用秤称量它,因为它只是人为规定的方法,我们中医可能说“有统计意义”是“阳”,“无统计意义”是“阴”,这些都是人们设计出的分类方法,所以我们不能抬这个杠。

阴阳既然是种分类的方法,那么,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随时设定,比如天空是阳,相对的大地是阴,但是一个大地,太阳照射到的我们又可以规定为阳,没有照射的叫阴。

这就是阴阳的无限划分,又可以分成阳中之阳、阳中之阴、阴中之阳,阴中之阴等等,可以无限划分下去,但是没有太大的意义了,除非您自个儿不嫌累。

 

关于阴阳的产生,我给大家说清楚了吧?这是一种古人发明的很聪明的统计方法,它总是能把事物给化成两类,便于管理,比如,如果我自个儿站在那儿,那么,你可以说,罗博士的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但是,您再看看我的正反两面,又可以说,我的后背为阳,前面为阴;再看看我的体表,则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再看看我的气血,则气为阳,血为阴,依次类推。

可是如果我和一位女士在一起,那么,您可以划分,罗博士是阳,那位女士是阴,但是,我和一位男士在一起,则又可以划分了,如果那位长得比我雄壮,则他为阳,我为阴;如果他比我瘦弱,则我为阳,他为阴;如果我们两个聊天,我特能聊,他总是特蔫,那么我为阳,他为阴;如果我们两个人做事,他特能干,一天干八件事儿,跑二百多里地,我却整天没精打采的,一件都没干成,出门太阳一晒就回来了,那么他为阳,我为阴。

所以,懂了这种对世界的两分法,那么你做事就会清楚多了,所以《易经》说:“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个道你明白了,你对世界的看法就会变得聪明,你的生活就好管理多了,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高人都精通《易经》的道理,人家一看事物,立刻就会做个分类,该朝那个方向努力,会如何转化,一清二楚,这就是得道之人。

不光是管理健康,管理公司也是这样的,如果能够圆通地运用阴阳的道理,那么看事物就会格外的清楚,立刻就会进行有效的管理。

所以,中医里面的哲学思想,不仅仅是对我们的健康有好处,如果大家都能领会一些,你就会发现,其实做人也是用的这些道理,我们学习中医的道理,其实也就是在学习做人的道理,这些古代哲学的精髓,到今天一样可以指导我们去做事。

我们的老祖宗是非常的富有智慧的,我们后代不要总是觉得他们一无是处,如果你真的能够掌握了他们总结出的做人的道理,那么,你会受益无穷的。

 

好的,阴阳的产生给大家聊到这里,过两天聊聊阴阳的特性。  

阴和阳之间——谈郁(三)

(2009-06-14 09:21:45) 我觉得郁闷这事儿还没跟大家说清楚,因为这个问题在现在是太多了,所以就再和大家聊聊。

郁闷这个事情可能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产物了,古代估计无论如何也没有这么明显,现在几乎每个都市人都会不同程度地郁闷,月薪两千元的,看着月薪五千的,觉得很郁闷;拥有五千万资产的,看着拥有五个亿的,也很郁闷;家里房子是五十平米的,看着拥有一百平米的郁闷;租房的看着拿着入住通知去收房的郁闷;没女朋友的看着有女朋友的郁闷,结婚的,看着没有结婚的郁闷——看到了美女,自己没有机会了。

所以郁闷久了,就会导致身体的失调,肝气开始变得不舒,火气郁积在身体内部,这样就开始出现了很多的病症。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阶段,中医认为,肝胆是阴阳之枢纽,涉及到身体阴和阳两个方面,如果加重,则病会由阳入阴,如果减轻,则会由阴出阳,外感病尤其是这样,而内伤病,则会导致阴阳的气机紊乱。

我在前面介绍过了,我一般是用小柴胡汤来调理这种情况,今天我再把我的心得讲讲,其实,小柴胡汤是我通常用的开路方,因为小柴胡汤力道淳厚,我把它做为劈山开路的方子,有肝胆气机不畅的,我通常会用三五副小柴胡汤,把患者的身体局面迅速改善,但是,我基本不用小柴胡汤一直治疗下去,因为路开出来了,接着用轻剂调理就可以了。

那么,我用什么样的轻剂呢?就是四逆散。

四逆散这个方子很简单,就四味药,我通常用的分量就是:柴胡六克、枳实六克、白芍六克、炙甘草六克。

就这四味药,疗效也很惊人,我下面慢慢来聊聊。

这个方子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写的方子,这个方子很奇怪,张仲景的原文是:“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这让很多人奇怪,说这是少阴病的方子啊,和调和肝胆没有关系啊?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读书要是这么读,就是死读书了,我看到现在很多人学《伤寒论》都是死抠条文,真是替他们遗憾,条文是要熟悉的,但是不能死抠,在古代有有很多的医家提出,说张仲景的书早就面目全非了,竹简错乱,被重新整理多少次了,我们必须要在熟悉条文的基础上,看出条文背后的真正含义。

我看《伤寒论》,条文我也看,但是我不背,我会去分析每个方子的真正的含义,看他们到底是作用于哪里,起到什么作用的。

在我看来,这个四逆散就是小柴胡汤的轻剂,是它的简化版。

如果单看它的条文,会觉得不清不楚的,但是,如果我们再看看小柴胡汤的条文,第九十六条,就清楚了“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其中咳、心悸、小便不利、腹中痛与四逆散汤证相应。

《伤寒论》第229条小柴胡汤证治中有“大便溏”,于四逆散下利相应。

148条:“手足冷”与四逆散之“四逆”相对应。所谓“四逆”就是四肢逆冷,手足冷的意思。

不多说了,总之,我认为这个四逆散就是小柴胡汤的轻剂,可以起到善后的作用,其中枳实下降,通利脾胃,柴胡上升,炙甘草守中,这是一个车轮的阵势,然后加上白芍,平肝养营,这个白芍在大阴旦汤里面是有的。

所以,当气机逆乱于胸中,寒热错杂严重的时候,我们用小柴胡汤清寒热,同时升降气机,当寒热清除,我们就可以用四逆散来继续升降气机,做善后调理。

当然,四逆散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个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多聊。

反正我是一直这么用的,小柴胡汤三五副开路,清理寒热,然后就用四逆散,可能会服用一段较长的时间。

举个例子,有位女士,最大的问题是月经前容易发脾气,同时感觉自己饿,平时不这样,但是月经前就会饿得不得了,这个时候,正好她丈夫遇到了我,于是就请我给她调理一下,当时我是见识了她发脾气有多厉害,当她丈夫打电话给她的时候,她就发火了,电话的扬声器声音本来不大,但是她的声音还是很大地传了出来,我当时心里就知道此病该怎么调理了。

后来见面后诊脉,查舌,我就先开了小柴胡汤加味,加了些养血的药物,几副后,就改为四逆散加味了,加的药物是随着阴历月份的时间变化的,先是养阴,然后稍微加点补阳的,最后是活血通络。

一个月经周期下来,她就反应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同时感觉身体状态变化很大,以前是无精打采的,现在精力充沛了,睡眠也非常的好了。现在还在继续的调理中。

顺便说一句,她觉得面部的皮肤改善了很多,用她自己的话形容,“是美容院花几万元的效果”,因为她脸上的斑都很浅了,这种祛斑在北京的美容院,多少钱都敢要的。

 

那么,药物也不是万能的,除了药物,我们该如何在生活中自己来疏解郁闷呢?

我的建议是:动静结合。动,是调阳;静,是守阴。

运动对情绪的调理作用,西方也是这样认为的,西医分析出了运动可以使得大脑产生一些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我们自己也有这种感觉,如果你觉得郁闷,那么,如果和大家去打打球,参加一下集体的运动,这样郁闷会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因为郁闷,是气郁于中,而动为阳,可以疏解气机,这样郁滞消散,就把问题解决了。就如同有团雾气聚集在那里,但是天晴了,阳光直射,同时又有动的风吹来,这些因素都是和雾气对立的,那么,雾气还会长期的存在吗?不会的,很快就会被消散掉的。人体也是这样的道理。

我的建议是:最好这种运动是群体性的,比如几个人参与的打球,比如羽毛球,两个人需要互动,在互动中,人是最容易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当然,自己的运动也很好,总之如果能够运动,则郁闷之气会很快散去的。

 

除了运动,另外的静坐也是个很好的方法。

静为阴,静可以收敛心神,这是釜底抽薪的方法,把心神收敛,不让它去参与郁闷的思考,那么这样也会起到疏解郁闷的效果。

但是静坐是要讲究方法的,我这里要介绍的是我经常用的静坐法,具体的方法是,随意坐在一个舒适的位置,身体的姿势也以舒适为好。然后,微闭双眼,此时关键的是要放松,放松身体和心情,心里面要开始忘记一切,不执着于任何念头,做到似有似无,空空如也的感觉,开始的时候会有杂念,但是如果能够做到有几个瞬间能够没有任何念头,那就是成功的。这样一般做个十分钟(或长或短,随意),然后睁开眼睛,就会觉得头脑清楚很多,心也静很多。

其实,这是让我们的心念沉静下来,这是用最基本的方法告诉我们自己,其实任何的烦恼都是自己心里生出来的,而我们清空它,是很容易的,因为它本来是什么都没有的,只是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一些假象,我们的耳朵听到了一些假象,我们的心就认为这是真实的,于是就起了浮躁之情,其实那些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可能都是假象。

为什么是假象呢?因为本质的东西你没有看到和听到,你不知道有了大房子的人的后代会因为这个大房子兄弟之间打得头破血流,你只看到了他现在的大房子,你不知道赚了高薪的人,在被老板骂的时候自杀的心都有了,他晚上要赔客户喝到吐血,你只听说了他月薪多少。

这个世界上,凡事都有两面,看到一面,我们就要想到另一面,这是对事物的正确看法,我是过了四十岁才明白这个道理的,以前看事物也不是这样,结果自生了很多烦恼。

其实,很多你羡慕的事情,当你拥有的时候,你就该体会它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了。

比如,你娶到了一个万众瞩目的美女明星或者主持人,恭喜你,但是,在婚礼上是你自我感觉幸福的顶点了,因为从此,你将见识她的另外一面,化妆时间之长,卸妆之后的巨大反差,抠鼻子,乱扔东西,情绪波动莫名其妙,必须让你放弃单位开会跑过来陪她等。

最后你会想:我怎么如此的不幸,找了这么一位啊,真羡慕我的同事找个医学硕士的那个!虽然不漂亮,但是有共同语言啊!

 

行医的人,有个好处,是看到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但是看到的都是他们最真实的一面,我的观点是: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各有烦恼,互相羡慕。

康熙皇帝有一次很羡慕地谈论了老农民为什么身体那么好,这个清宫档案里都有记录。其实以一国之君之无所不有,还用羡慕什么呢?文献告诉我们:他羡慕农民的健康。

 

当然,在静坐的时候,不要想这些,呵呵,不要有任何执着的念头,被打断就打断,思路跑了,就回来重新清空,随意自然,这样就是好的。

能够进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境界,哪怕是瞬间,都是好的。

 

稍微调整一下心态,你就会发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自己所拥有的,都是别人所无法体会的,每一缕阳光,每一次呼吸的清新的空气,都是上天对你的赐予,享受一下吧,这是无比美妙的生活。  

阴和阳之间:谈郁(2)

(2009-06-13 19:33:28) 那么,这个小柴胡汤到底是治疗什么的呢?

传统认为,张仲景把小柴胡汤列为了少阳病的主方,用来治疗邪气在半表半里的时候的病症。

这就是说,这个方子是一个转枢纽的方子,因为少阳为枢,然后下面邪气就该进入阴经了。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其实小柴胡汤的治疗思路是特别的多的,比如江尔逊老中医就认为小柴胡汤是三阳之方,凡是邪气在三阳的时候,都有机会用到。实际上看《伤寒论》原文,三阳病和厥阴病等篇章里也都用小柴胡汤,所以仲景从来没有把它当做是专门在少阳病时用的方子。

那么这个方子原来是做什么的呢?原来,在张仲景写《伤寒论》的时候,他参考的是号称是伊尹做的《汤液经法》这本书,这本书历史上有记载,但是后来没有了,谁也没有看到过,后来文革以后,河北的民间出了个手抄本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是从敦煌的石窟中传出的,后来原本在文革中毁了,这个书是陶弘景写的,里面就提到了张仲景写书参考《汤液经法》的事情,陶弘景说:“外感天行之病,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皆奉之。”就说明了这事儿。

同时陶弘景记录了《汤液经法》里的方子,就有这个小柴胡汤,叫大阴旦汤,比小柴胡汤多了味芍药,陶弘景写道:“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

因此,研究这个大阴旦汤,也可以看出这个小柴胡汤最初的立方思路。

其实,六经是张仲景创立的,他把当时道家的一些方子的名字去掉,给纳入了六经的范围,用来说明寒邪侵袭人体的时候,人体各个层次防御体系的反应。

而这些方子在创立的时候,并没有用六经来说明,这些方子用的是大小阳旦、大小阴旦、大小青龙汤、大小白虎汤、大小朱鸟汤、大小玄武汤这样的名字,用的是四时对应四方,对应人体的各种症状的模式,并不是说仅仅用来治疗寒邪的,是天行病,就是传染病的。

张仲景把他们归入六经,使得世界上从此多了六经这种辩证方式,但是,也导致后世很长时间,大家都以为外感病就是寒邪,直到明清以后温病学说出现,才改变了这一个局面。其实如果早看到敦煌卷子,也就该明白最初的中医不是这样的,最初的中医就是把外感病叫做“外感天行(天行是流行病的意思)”,说这外感天行可以在人的身体上造成寒热等各种情况,我们只要调整这些寒热,就可以治疗外感天行了。

其实,这个思路是非常的科学的,是符合外感病的本质的。

 

但是,现在我们应用小柴胡汤也早就不限于外感病了,用的最多的还是内伤病。

这里面有很多的理论问题,我就不多谈了,几千字都写不完,我的结论是:只要是胸中气乱,寒热错杂,升降不利,就可以使用小柴胡汤。

很多人认为小柴胡汤就是治疗少阳胆经的病的,其实我认为远比这个要广,它是治疗整个上中下三焦的气机不利,升降不通,寒热错杂的情况的,其中以肝胆不和为主。

张仲景提到的少阳等,只是半表半里,和胆经并无实质联系。大家可以看,张仲景并没有写“足少阳胆经”的字样,不信您找找。

我的看法,小柴胡汤和肝经倒是关系也很密切。

在中医里面,肝主疏泄,一切情志方面的郁滞,都和肝的关系密切,如果肝升胆降,那么气机就上下流通了,我们讲过的黄元御的圆圈就旋转起来了,但是现在如果精神总是郁闷,气机不升降了,那么也就卡在了那里。

这样,就开始郁滞生热,导致咽干、心烦、胸闷、心悸、目眩;胆气上逆,则口苦,总有恶心的感觉,想呕;脾胃气机不升降,则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

那么,这个方子里面,柴胡是升的、半夏是降的,炙甘草是守中的,这三味药形成了一个车轮,看过我的书的朋友都知道,这是黄元御的拿手好戏,其实黄元御的思路就是从这里来的,黄芩是清热的,党参是补虚的,生姜和大枣是调和脾胃的。

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方子,我在应用的时候,如果患者的舌头红,舌苔薄,说明阴虚,我会按照《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记录,加上白芍,同时我的经验是加上生地九克、制首乌九克。

如果神志不宁,我会加上龙骨和牡蛎,仿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方义,加强收敛潜镇的力量。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方子是万能的,一个方子只适合它的方证,这个小柴胡汤就治疗气机逆乱于中焦,导致三焦气机不通,寒热错杂之证,具体一定要有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呕逆、心烦、胸闷、情绪不好、失眠、易发脾气等证,一般脉是弦的,如果大家有上述的表现,自己不要服药,只要心中有数就可以了,然后去找个医生,让他确认一下,服药的时候就三副,我的经验是:只要是小柴胡汤证,一般三副一定能够有明显的效果,如果三副没有任何改变,对不起,您的问题不在这,另找思路吧。

 

当然,除了内伤病,外感的也有很多机会用到小柴胡汤,很多人说经期感冒用这个方子特有效。其实很多时候都可以用到,我举个例子:有位老太太,他的女儿有天问我,说她母亲身上总是起疙瘩,很痒,怎么都治不好,类似疹子一类的东西吧(其实具体是什么我都忘记了),但是老母亲在外地,我就让她家人拍摄了舌图,然后了解到老太太是感冒后患的病,也有口苦、目眩、呕逆等证,于是我就认定是小柴胡汤证,开了小柴胡汤,服用后,立刻就不痒了,三副的时候,突然变成身体的一半(左半部还是右半部忘记了)起了一些疙瘩,另外半部没有,我也不解其故,遂令其停药,晚上想来想去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后来突然想到,《内经》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这是邪气往外发了一半,正在半阴半阳,应该继续发,想明白了以后,就告诉她要通知母亲,不要担心,继续服一两副,结果,她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告诉她,不用服了,已经全部好了。其实,这是停药后,药力仍然在起作用的缘故。

 

在小柴胡汤的应用中,记住一定要找医生帮助分析,在医生的监督下服用这个方子,因为这个汤证的脉象很关键,而且最重要的是:小柴胡汤治病,几副药就见效,但是达到效果就可以停止服用了,不能常服,尤其不能没事儿就跟保养品似的常服,如果没事儿就服,容易伤身体。日本以前就有位厂长,生产小柴胡汤颗粒,他告诉所有的人,这个方子可以谁都服用,爱怎么服就怎么服,多久都可以,是保健佳品,结果很多人相信,常年服用,有的人就导致了间质性肺炎——因为他忘记了中医的基本概念:对证才可以服用。

就跟青霉素似的,这个药是好药,治疗细菌感染很有效,但是如果您说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随便喝,那就是毒药了,这个道理希望大家明白。

 

但是,药物的效果是有限的,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这位朋友严重失眠,几副药调好了,满意而归,没多久,又来了,犯病了,为什么呢?因为股市又跌了。

其实,药物只是帮助我们渡过这一关,但是真正和你一起前行的,是你自己那颗心。只有当你自己的那颗心平和了,才能调理好之后,把健康保持下去。

所以,养生必须先养心,心正了,做事才能平和,行事平和了,也就少郁闷,这样也能保持一个“阴平阳秘”的状态。

我有很多朋友,给患者治病的时候,为了让患者的心静下来,就让患者每天给菩萨磕头五十个,或者念“南无阿弥陀佛”五十遍,为什么呢?因为你给他讲静心的道理他听不懂,不得已,让他磕头念经,结果每天专一地做这个事情,慢慢的心就静了,这其中,医生是用心良苦啊。

我自己也曾经面临郁闷的情绪,自己的读书的时候,有的时候觉得心里面压力很大,我怎么办呢?当时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隔壁就是中日友好医院,我就在傍晚的时候,去医院的院子里,结果看到住院的患者在院子里休息康复,看到他们痛苦的样子的时候,心里就无比的悲哀,在这些患者的背后,是中日友好医院的一个巨大的鉴真大师的塑像,慈悲而安详,我每次看到这些,心里的压力就全部驱散,代之以求胜之心——如何为推动医学的发展做一点点事情?一般我会在那里坐半个小时,然后就回去看书了。

这是情志疗法,用慈悲之心战胜郁闷。

大家可以试试,在电脑里放张贫困山区孩子的照片,自己郁闷的时候,看看这个照片,立刻就会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应该走出郁闷,用郁闷的这个劲头,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事情。

在《黄帝内经》里面,有这样的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是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

但是,我觉得慈悲胜过一切,即使你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有的毛病,可是只要生出了一颗慈悲之心,那么,所有的郁闷就立刻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阴和阳之间:谈郁(1)

(2009-06-12 22:52:04) 前面我和大家聊过了,现代人的压力特别的大,结果出现了无数病症,很奇怪的病症,怎么调理都很难见效,让人伤透了脑筋,比如我前面讲过的,有突然呕吐的,有头晕到无法站立的,有失眠到每天睡两个小时的(其中以崔永元为代表),等待。

那么,这种情况怎么来调理呢?

这,要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的一个方子谈起。

这个方子,叫小柴胡汤。

我先把小柴胡汤的方子给大家写一遍,这个分量不是原文的分量,是我通常使用的分量:

柴胡九克、黄芩六克、党参六克、法半夏六克、炙甘草六克、生姜六克、大枣十二枚。

我通常的熬药方法是:水五碗,熬剩两碗,早晚各一碗。

这个方子原来的分量比我开的要大一些,熬药方法是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滓,再煎取三升,每次温服一升。

但是,我经过实践,认为五碗水熬剩两碗比较方便,就这样用下来了。

大家会奇怪,我开的方子的量这么小,能治病吗?其实,我就用这个方子加减,治好过无数的奇怪的病症,这说明药物的分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药物的配比,只要配比得当,那么就是可以治病的,分量只不过影响了治疗的速度,比如应该一天痊愈的,您分量用小了,只不过是一天半才好而已啊。

 

我还是用例子来和大家说这个方子吧。

有位女士,是个上市公司的高层,有一次我给她诊脉,诊完后,她认为我说得准确,很惊奇,但是自己先没有调理,而是要求我给他的丈夫调理,为什么呢?因为她的丈夫让她很是发愁,什么情况呢?就是失眠,整夜的失眠,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最后甚至无法上班了。

我听完了叙述,说:“这可能是西医说的抑郁症吧?”

她说:“对啊!怎么样,你会治疗抑郁症吗?”

我问她:“西医都怎么治疗了?”

她告诉我说曾经治疗过很长的时间了,时好时坏,没有什么大的改善,但是精神科医师已经很满意了,还拿他做成功的例子呢。

我当时听完了,也很犹豫,因为我哪里会治疗抑郁症啊?于是说:那见个面吧,我只能给他调理一下身体了,不一定会针对抑郁症来治疗。

结果后来见面了,我才知道此人在国外打拼过,估计压力太大了吧。诊了脉,是弦脉,同时舌头上有芒刺,覆盖得满是白苔。

于是,我问他:口苦吗?咽干吗?头晕吗?有呕的感觉吗?胸闷吗?容易发脾气吗?

他几乎全部或多或少都有点,张仲景说过:“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就是有一个对上就可以了,这位是全都对上。

于是,我分析他就是一个肝郁的状态,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疗抑郁症,但是我只能把他的肝郁给梳理开。

于是开了小柴胡汤,就是这个分量,加了龙骨和牡蛎,好像没有加别的什么药,开了三副。

三副后他反应,各种症状开始减轻,我就又开了五副,结果说已经基本可以睡整夜了,情绪也恍然如同梦醒,几乎感觉自己已经痊愈了。感叹中医治病原来如此神速,简直太奇妙了。

后来,治疗几次后,他的症状就基本消失了,后来,有一天在国贸的一个咖啡厅里,我给他讲了大约一个小时的《金刚经》,我告诉他,一定要放下很多事情,要放下,让我们的心恢复自己的宁静,其实仔细想想,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情不是你能够把握的,你以为这些钱你赚到了吗?想想,再过一亿年,你赚的钱在哪里?你又在哪里?所以,不可执迷,当你把你的心放得很空的时候,你才可能感觉到真正的自己的存在。

记得那天我喝了一瓶瓶的水,讲得还是口干舌燥,但是到后来,在我走出咖啡厅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今天的天真的很蓝,阳光真的很温暖,自己的心里原来是如此的平和,原来,仔细想想,这天说的很多话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啊。

 

同时,从此我就知道所谓的抑郁症是怎么回事儿了,原来这是一个名词,被搞得很深奥,但是如果你无视它,我们就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调理患者的身体,原来是不那么可怕的。

后来,我又治疗了很多例这样的患者,症状各异,但是基本都是肝气不舒引起的情志方面的问题,渐渐的心得就多了。

又后来,我们的网友中有位是一家健康杂志的编辑,偶然提起,她们正在组稿,专门谈论抑郁症的,她要去几家著名的西医医院,我马上就告诉她,西医有西医的专长,但是,在这个领域,西医绝对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的,我们中医确实极其的擅长,疗效惊人,我建议她去采访一下中医。后来,不知道这个选题做的如何了。

再举个例子来谈谈具体的辩证吧:

有一位朋友,是位女性,也是失眠得无以复加,几乎每晚就是两个小时,痛苦得不得了,整日昏沉。

但是,当时找我看病是因为呕吐,说自己经常呕吐。

我诊断后,才知道她的身体绝对不是呕吐一个症状,仔细问下来,也是张仲景所论述的小柴胡汤的汤证,一个都不少。

张仲景说的症状有:“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等等,小柴胡汤的条文很多,我不一一列举,给大家翻译一下吧。

这些症状归纳起来,有:口苦、咽喉干、目眩(就是头晕啊)、往来寒热(就是忽冷忽热啊,这个症状其实不多)、胸胁苦满(其实多数是胸闷啊)、默默不欲饮食(就是胃口不大好啊)、心烦、有呕吐的感觉、耳聋目赤等。

张仲景说这些症状“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就是您看到一个就可以确定了,不用全都有,其实我还没有敢看到一个就用该方子的,据说刘渡舟老先生是看到口苦就用,我一般都是确定三条以上的时候才用。

那么,这位女士所有的这些,基本都具备了,不但具备,而且是每项都做到了极端,比如呕吐,会吃完饭就吐,比如头晕,她会直接晕倒在地。

诊脉是弦脉,舌象我给拍摄下来了,不是标准光源拍摄的,没有条件,但是可以看出来特点,我给放在了相册里,大家可以看看,这样的舌象是标准的小柴胡汤证的舌象。

(舌图请大家看我博客的像册中:女性肝郁1-2小柴胡汤证。)

这样,用小柴胡汤还有什么疑惑的呢?这是柴胡汤证已具啊,于是,就给她开了小柴胡汤,也是加了龙骨和牡蛎,五副。

吃完了五副以后,她就已经可以睡足八个小时了。

同时,所有的症状都不见了。

这搞得她周围的人全都目瞪口呆。

这就是方证对应上以后的好处,张仲景的方子,就怕方证不对应,如果对应上了,那么见效就应该在三副以内的。我也经常有分析不准的时候,但是分析准了,就会连自己都对疗效感到惊奇。

 

那么,肝郁到底为什么会如此可怕呢?小柴胡汤到底是调理什么的呢?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注意这个小柴胡汤证呢?请看明天的博客:阴和阳之间——谈郁(2) 

学会对生活说“不”

(2009-06-08 22:50:15) 最近央视著名的主持人罗京的去世,我总觉得该说点什么,想来想去,还是写点吧。

这件事给了我们很大的震动,很多人都在惋惜之余,也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一丝的恐惧,现在肿瘤患者怎么这么多啊。

在北京,恶性肿瘤已经排到了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这个城市,节奏快,压力大,生活刺激,但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明显的高于其他的城市。

现在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是很多的,和环境的污染,和我们食物添加剂的增加,都有关系,但是,压力大一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淋巴癌的发病,就和肝气郁结有很大的关系。而中医所说的肝气郁结,其实很多人都是压力大导致的。

现在白领中肝气郁结的人多到什么程度呢?我这么说吧,有的时候,我给一个单位的人诊脉,比如十个人,结果我会发现,几乎绝大多数的人脉象都很类似,都是弦脉,就是肝郁的脉象,我开始的时候还一条一条地说对方的症状,后来几乎就笑笑,说:“你和前面的差不多。”因为我总说那几句话,使得别人看我似乎就只会这一点,怎么每个人都是同样的啊。

开始的时候我也奇怪,还想找出些不同来,后来发现,因为这些人的工作性质差不多,所以导致的身体状态真的就是几乎相差无几,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压力的问题是很突出的。

今天,我去开会,有位领导给我介绍了个患者,是个女士,说最近非常的难受,总想吐,我诊了脉,问她:“你头晕吧?”回答:“是的。”我再问:“你心烦吧?”回答是,我再问“头痛吧?”回答是。我再问“胃口不好吧?”回答是。我再问:“咽喉干吧?”回答是,我再问:“胸闷吧?”回答是“喘不上来气。”

我说了她七八个症状,只有一个口苦她没有,她很诧异,怎么会说的这么准确呢?其实,张仲景早就说出这种情况的患者的一系列症状了: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等等的,这在我们中医叫少阳证,是肝胆不和的证候,需要疏肝利胆来治疗。

我给她开了三副药,用小柴胡汤打底,告诉她,三副以后我们再联系,等到时候,疗效如何我会像大家汇报的。

 

还有以前看的一个患者,当时还不知道结果的,现在知道了,在这里也顺便汇报一下。

这个患者是北京电视台一位编导的男友,当时的症状是呕吐,头晕,听力下降,呕吐到什么程度呢?在地铁里突然喷着吐出来,然后头晕得无以复加,我去看的时候,他说我给你表演一下,于是就把头一晃,就倒在沙发上了。

当时因为听力也下降,去了西医医院,结果化了很多的钱检查,做个很多头部CT什么的,最后也没有确诊,医生说要穿刺,吓得他没敢,医生说,三个月后,如果听力还是下降,就要开颅。

这个病例我在以前的帖子里写过,因为当时还没有到三个月,我也不知道我的治疗结果如何。

但是,我知道他的症状全部符合我们中医里的少阳证,就是肝胆不和的证候,这个情况多是因为肝气不舒导致的,这个小伙子在发病前就曾经和下属生气。

所以我就开了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稍微加了几味药,因为他的眼睛红,所以我加了潜镇的龙骨和牡蛎,结果,几副药这些症状就消失了。

但是西医当时不相信,说三个月后再查,如果听力下降,就要开颅(不知道为什么要开颅)。

后来,在《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我之前,正好我偶然遇到了这个编导,问她,她男友的听力如何了,她告诉我,一切都正常了,也不需要开颅了,他的领导看到他的变化,也要来找我看病呢。到这个时候,说明西医设定的三个月日期安全渡过了,我这才敢把这个医案讲出来,当时我由衷的感觉是,如果中西医的医生们能够在一起看病,或者西医懂些中医,这该多好啊,至少不至于想开颅啊。

 

回到话题上来,我为什么说这些呢?就是我发现现在肝气郁结的情况太多了,在白领中,我开疏肝理气的方子的比率大的惊人,有的时候自己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就想,总开这样的方子不行吧,不应该是这个人是这个方子,下个人还是这个方子吧?这次看看开个其他的方子,从其他的思路考虑一下,结果,马上就不见效了。

大家如此劳累,这样下去,其实身体总会出问题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的想法是:大家都想开一些吧,都该学会对生活说“不”吧。

其实工作要做是做不完的,如果你奉献掉所有的精力,如果真的把自己当做是永动机,那么最后崩溃的只能是自己。

所以,对过于忙碌的生活说“不”吧,我们自己给自己放松下来,仔细想想,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很多忙碌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加上去的“期望”,如果“期望”低些,可能反而会让我们真正的体味到生活的好处呢。

我自己现在就很忙碌,我自己知道,不能再加码了,很多人问我,自己做主编的《养生堂》节目,自己为什么不多上去讲讲?其实,我的回答很简单,我没有精力了。

但是,看了罗京的事情以后,我还是觉得,再减压一下吧,我们的生活应该是细水长流的,不能给自己加更多的压力了。

有的时候,对别人说:“对不起,这个事情我做不了。”这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工作,需要有抛弃面子的勇气,但是尊重了自己的身体,如果说完了,会感到海阔天空的。

 

减轻压力,轻松地面对生活,这句话我愿和大家共勉。  

夏天的空调病

(2009-06-04 16:52:52) 有好几天没有来博客了,原因是忙得晕了,这几天是一天当做一秒钟过的,自己的感觉就是一睁眼,再一闭眼,一天就过去了。实在是时间不够用了。以前有个网友曾经告诉我,要从容一些,我努力吧,力争稳稳地做好每个事情。

 

夏日到了,今天,和大家聊聊夏天里的空调。

夏日到来以后,天气骤热,于是各处的空调纷纷开足了马力,在公共汽车上,空调呼呼地吹着,但是仍然有刚刚上车的人,汗流浃背,大声在喊:“开空调了吗?你们这车,告诉你,没开空调我投诉你们!”

地铁里,空调也是开的冷风嗖嗖的,很多人觉得痛快,故意站在空调下面敞开了衣襟。

居民楼里,夜晚各家的窗户都关闭了,然后室外挂机的声音就一直轰鸣一夜,搞的总像是楼下停了一辆发动着的汽车。

 

那么,这个空调到底是种什么东西呢?

我的分析是,空调有好处有坏处,好处是:它可以让你的酷热的夏天感觉凉爽,给你舒服的感觉。仅此而已。

缺点是:一、浪费能源,为此要从地下挖更多的煤上来发电。

        二、增加热能,使得地球一天天变暖。

        三、搞乱你自身的调节温度系统,甚至患病。

前两条我就不说了,我们来谈谈最后一条,空调与健康吧。

 

我们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一直都没有空调这种东西,实际上,我们吃的东西没有大的改变,只不过以前肉是生吃的,后来改熟食了——虽然也还有人在坚持吃生鱼;古代也是用什么披在身上取暖,现在用料多了,但是未必披得更多,很多女孩子穿得和远古的时候还是有一拼的。而且,我们早已形成了白天、夜晚,还有冬季、夏季的生活节律,这个规律是亘古不变的,我们早就适应了。

直到我们有了空调,这让我们可以瞬间过渡了,比如,外面是夏天,热得四十度了,我们走的汗流浃背,但是,如果我们进入了大的商场,或者地铁,我们立刻就会转换至秋天,甚至冬天,寒风刺骨,我不得不夸奖这些部门为老百姓考虑的周到,几乎是打到极限了吧,我们立刻会觉得自己的一身汗没了,然后皮肤起了鸡皮疙瘩,我刚才做车还看到了一个人被头顶的空调吹的抱紧了双臂。

然后,我们又走到了外面去办事,结果又骄阳似火,汗再次流了出来,然后,再次进入办公室,昨天我就看到一位女同事围着大披肩,坐在空调的下面。我们的汗再次消失。

知道我们这是在做什么吗?我们这是在充分地考验我们身体的温度调节系统,用中医的术语说,我们是在考验我们的卫气是否足够坚强。

其实,我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给与的,这个身体进化了数万年甚至更多,它早就适应我们地球的这个环境了,这个环境一直都是如此来着,我们的身体知道在夏天,天热的时候流汗,这不是坏事,有的人还特别到三温暖桑拿去出汗呢,为的是排出体表的一些废物,但是,我们现在为了舒服,就剥夺了皮肤出汗的权利,我们认为出汗时不干净的,不舒服,我们用空调来人为地制造秋天,这样,我们就自己选择打破了我们身体长久以来适应的自然节律。

最危险的,是我们现在要在秋天和夏天之间来回地穿梭,一天里面,我们要经历无数次的室外和室内,也就要经历无数次的秋天和夏天,这样,我们的身体就经受了更多的考验。

首先,当我们在外面的时候,毛孔开张,汗液发泄,等突然进了写字楼,冷气森森,结果寒气立刻侵袭了肌表,我曾经说过,并不是有一个叫寒邪的病毒导致你患感冒,而是寒气导致你的防卫系统紊乱,这样病毒(外邪)就入侵了,所有的感冒都是因为温度变动,造成了我们身体防御系统的紊乱,从而导致的。所以,此时感冒的机会骤然增多。

最近,我有很多朋友都感冒了,不敢去医院,怕被扣下,都打个电话,我给开个方子,自己在家里靠中药来解决问题,走在街上,我会听到有人的鼻音极重,就知道这位也正难受着呢。

 

其实,在这样的阶段,最好的办法是让各个交通工具都打开窗户,靠自然通风,这样才有利于阻止感冒的传播。如果像现在这样,各个交通工具都开空调,那么就有这样的问题存在:第一不通风,如果有真感冒的,其他的人也在所难免;第二,即使没有感冒的,我相信很多大汗淋漓的乘客,到了车上一吹,下车也打喷嚏了。

其实这是政府应该考虑的事情,值此甲型H1N1病毒全球流行,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防御措施,否则机场大巴全部都是封闭的,一个人打喷嚏,岂是前后几个座位受影响的?

我这些天,每次打出租车,都让司机关闭空调,打开车窗,这样,空气流通了,也有利于防疫,有的司机很不情愿,我就给他们讲道理,这是为了他们好,反正实在不行我就换一辆。

 

那么,吹空调引起了感冒怎么办呢?

我的方法是,如果感到了身上很冷,那么最好立刻要到阳光底下去晒太阳,让自己在自然的环境里出一身汗,这样就可以调整过来身体的抑制状态。如果在晚上,可以泡脚和和苏叶水,使得自己出些汗。

但是,我更多的见到的人是嗓子出了问题,在空调下吹,可以直接导致喉咙出现问题,这可能与空调的空气是循环的有关,很多的杂质在空气中,有的中央空调据说脏得一塌糊涂,以前的军团菌发病最早的就是在美国的中央空调导致的。

那么这时,最主要的是要清咽利喉,如果出现了咽喉不适,要分清寒热,有一直身冷的,咽喉部也不红肿,就是不舒服,那么可以用姜茶泡水喝一点,这样可以解除寒证,如果咽喉红肿,有痰是黄色的,或者干脆扁桃体都发炎了,那么就需要熬一点双花、公英、连翘、射干、白僵蚕了,每样九克,熬水当茶喝,一般一天一副,这样可以很快的解除咽喉部的症状,如果两天后还是不起作用,就要去医院了。

 

空调除了引起感冒,还可以引起风湿,这是非常多见的情况,有的人是在坐车的时候在座位上睡着了,空调就是在头顶吹,等到醒了,就觉得双肩酸得无以名状,无论如何都不能缓解,这就是风湿的状态了,最怕的是有的车(比如轻轨)的空调是直接吹到后背的,这样很多人吹的时候觉得舒服,但是后来就开始腰酸,痛,无法解决,不知道是怎么引起的,很痛苦。

我曾经见到一个患者,就是双肩酸痛,简直无法睡觉,后来他给我形容,他的办公室的空调,从门的上方平着吹出,在棚顶走,然后他靠墙的座位,正好冷风从棚顶顺墙下来,直吹他的双肩上部,这样就可以判断,他患的是风湿。

在地铁上,我看到很多人自恃强壮,还故意站到空调的下面,让空调吹,这样的人,也许现在正气还足,但是,你怎么知道身体没有受到影响?风湿病的特点是这样的,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有,但是并不发病,等到四五十岁,正气开始衰落的时候,立刻就发病了,而且这样的还很难治疗。

所以,我建议大家的是,在办公室,如果空调吹着自己,别不好意思,就多穿件衣服,或者披个披肩,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等以后谁痛苦谁知道,在地铁里,躲着空调一点,别冲着风口,这样保护好自己。

如果真的出现了吹空调后肩膀等部位痛,就要立刻看医生,用葛根汤、桂枝汤等方子,加上治疗风湿的透骨草等药,把风湿驱除出去,因为这种情况比较复杂,身体各个部位用的方子不同,所以我就在这里不给大家写出来了。

 

总之,这个空调在我看来,几乎没有什么好处,除非是本来这个病人身体不好,很怕热,这样空调才有好处。否则几乎是一无是处。我的观点可能有点偏激,但是自己仔细分析了一遍,好像还没有说错。

其实,在大自然里,出出汗,让阳光晒晒自己,闻闻草的香气,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调理黄褐斑也要分清阴阳

(2009-05-27 12:27:11女性的身体因为有特殊性,所以很不容易调理,记得我在离开家乡的时候,我长期跟着学习的一位老中医告诫了我一句心里话,他说:轻易不要治疗妇科病,很容易丢手艺的。

所以古代有“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的说法。

 

但是,妇女的身体也是有规律的,如果能够掌握,就能够促使她们的身体向良性方面发展。

我调理过很多女性朋友的黄褐斑,所以就随便举个这两天调理黄褐斑的例子来说事儿吧。

北京电视台的朋友介绍了一位女性朋友,说要找我调理脸部疾患,这个女士我见到了以后,马上就知道她为什么要调理了,原来这是位非常美丽的女性,但是她的眼睛外侧有两大片的颜色很深的黄褐斑,她说她现在的生活无忧无虑,一切都好的很,工作轻松,而且她的经济情况非常的富裕,但是就是这个黄褐斑,让她觉得很烦恼,她曾经去美容院处理过,据说花费数万,当时似乎不错,过后却仍然如此。

当时我向她打了个比方,我说在局部治疗,就好比是树叶黄了,我们不去找树根出了什么问题,却往树叶上涂抹绿色,这样的做法一定不会见到好的效果的。

那么,我们中医怎么办呢?

我把她的一个月分成了三个阶段,月经过后是一个阶段,我开了个养阴的方子,然后月经前是一个阶段,我在前面的方子的基础上,加上了些养阳的药物,然后是月经期,我开了活血化瘀的方子。

这样,一个月过去了,期间我们见了一次面,等到本周一,就是前天,整整一个月过去了,我们又见了面,见面后,我告诉她,下次来的时候,一定要把妆卸去,否则我无法看到黄褐斑现在如何了。

她吃惊地说:“我一点妆都没有化啊!”

我也很吃惊,因为她的脸上几乎看不出黄褐斑的痕迹了,我以为她是用化妆品给遮盖上了。

原来,她的身体基本恢复了,气色也好了很多,面色由原来的晦暗变成了泛着红晕,当我送走她的时候,她戴上了墨镜,风度潇洒,阳光下已经完全又是青春飞扬了。

她对我说了一句话很有趣,她说:如果不是电视台里的人介绍,她是绝对不会服用我的药的,因为太便宜了,我每次开了方子,她去药店抓药,那么多天才几十元,以前她为此花费的都是以千计数的。

 

那么,我为什么要把女性的一个月分成三段呢?这里面有阴阳的事情吗?

这,要从阴阳是怎么产生的说起。

阴阳是古人提出的最重要的概念了,它是怎么出现的呢?是观察大自然出现的,比如白天黑夜,比如男人女性,总之古人发现,很多事情是可以进行两分的。

随着观察的增加,慢慢地,古人又发现了更多的阴阳,比如,太阳和月亮,又比如,月亮的盈亏,最后人们发现,女性的身体,居然和月亮的盈亏有关,尤其是月经,所以甚至这个名词里面都有个“月”字。

于是,有人就把女性的生理周期,按照月亮的盈亏来给分出了阶段,现在有分成三段的,有分成五段的,有分成七段的。我认为分段太多了就不利于临床了,你不能四天见一次患者,所以我是倾向于三段分法的。

这里面,就又有阴阳的事情了,所谓阴中再可分阴阳是也。各位想要调养自己身体的女性可以关注一下了。

首先,在月经结束的时候,此时阴血流出,因此一般是阴虚的,那么,我们调理的原则就是要滋阴养血,如果治病,我们就要开出一些养血的方药,比如熟地、当归等,想要养生的女性,可以在这个事情做一些带有此类性质的食疗药膳,比如,在煲汤的时候,放入一点熟地、阿胶、当归(正常的用量应该是熟地十五克、阿胶九克、当归六克),在中医里面,猪肉是滋阴的,清朝温病学家王孟英说猪肉最能滋阴,所以可以在汤里放入一点猪骨,或者是猪皮,这样都可以滋补阴血。

然后,在排卵期过后,此时阳气开始生发,那么,女性的身体就处于一个由阴转阳的状态,古代哲学认为,阴阳是互根的,阴生阳,阳生阴,当阴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盛极的时候,阳就开始生发了,但是,阳是在阴的基础上生发的,所以,此时我们要在滋阴的方子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补阳的药物,促进阳气的生发,我一般是用菟丝子、巴戟天等。

此时,女性的基础体温开始升高,这也体现了阳长的状态。

 

然后,就到了月经期,此时阴血排出,这个时期,女性体内如果平时就有瘀血,那么就可以借这个机会,将瘀血排出体外,因为此时女性身体内的溶血机制增强。

所以,我们在这个时期要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帮助她的身体排出瘀血。

而黄褐斑,正是瘀血的一种变现,我们通过这样的措施,就可以把它化掉。

 

我对前面的女士,还用了一点疏肝理气的药物,所以见效更快。

那么,有的朋友问,为什么不是一个月里面,全部都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呢?那样不是更好吗?

原来,治病要看身体的状态,对于身体壮盛的人,当然可以这样,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气血不足的,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认为:一定要患者的正气充足的时候才能进行攻邪,正气不足也要补足才行,否则的话,“邪去而正气伤,小病必重,重病必死”,所以,我们要借助女性身体在一个月里面,有阴阳变化的特点,先对她的身体进行滋补,然后等到女性月经期这个特殊的时期,再来活血化瘀,这样不但身体没有收到损失,反而还更加的健康了。往往是调理以后,病人的气色有了很大的改观。

中医治疗黄褐斑,效果非常的好,有的很严重的患者甚至可以做到最后面部洁白,一点痕迹都没有遗留的。这就是中医的妙处,大家不可不知啊。

《黄帝内经》说:“云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现在贴面膜磨砂流行,主要是由于我们中医对此研究不够,所以我们尚需努力啊。

当然,女性的问题还有很多,也有我至今还研究部清楚者,甚至一直产生去求访名师的想法。

 

以后有时间,我会给女性朋友开几个食疗的方子,可以平时在不同的阶段服用,以便养生。  

湿气引起的感冒也分阴阳

(2009-05-25 08:58:12) 总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你总是写感冒?难道你只会治疗感冒?

是啊,我为什么总是写感冒呢?

原来,这源于我在学医之初的切身经历。

我老家住在东北,天气经常冷,每到流感季节,整个城市我估计会有几十万人患感冒,总是身边到处有人感冒,走在商场里,鼻子声重的人随处可见,医院的打点滴的地方要排队等候。

我当时很困惑,难道没有人管这样的事情吗?(说这话得罪有关部门了),不过确实没有人出来,说此时该怎么办,这使得我深受刺激,一直到今天,我都记得这种愤恨的情绪,这导致后来在非典一开始发作,我就直接打电话(现在想太不懂办事程序了),然后发传真给国家疾控中心,告诉他们要用五运六气来分析这个病情,当时大家对这个非典还没有那么重视,更没有考虑中医的建议,结果我打电话问,传真收到了吗?回答是收到了,然后就没有了下文。

现在国家对疫情的措施我觉得已经很成熟了,和非典初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话说回来,当时看到流感肆虐,我很着急,于是我又找了一位著名的《伤寒论》的专家(那个时候我还是学生,现在想来很多管闲事了),希望能研究流感给政府提供资讯,结果老专家笑笑,不置可否。

最令我颜面尽失的是,当我自己感冒的时候,我也很迷惑,开始感冒了,我就拿着教科书开始分析,自己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结果等到感冒好了,也没有分析出来。

大家可不要小瞧这个感冒啊,其实人类医学史上,最霸道的敌人就是感冒了,因为感冒死亡的人数是传染病中最多的,感冒病毒的变异速度之快,远远的超出了疫苗的研制速度——病毒是一夜之间就变异,疫苗的研制速度大家就都知道了。

临床上,感冒可以引起很多严重的疾病,比如心肌炎、肾炎等,因为人体和感冒病毒斗争的代谢产物会随着血液行走,最后停留在上述部位,导致这些疾病。

有的时候,感冒并不直接导致死亡,但是如果身体有其他疾病,感冒则会使得病情异常复杂,最后导致死亡。

 

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思考后,我觉得,医学工作者,首先要知道如何治疗感冒,这是第一步功课,然后才有资格去治疗其他的疾病,甚至我会这样说:别轻视感冒这个小病,一个医生,真的能够把感冒处理好,就很不错了。

 

那么,中医是怎么认识这些外来的疾病的呢?

传统的中医认为,世界上有六种邪气,叫风、寒、暑、湿、燥、火,这些邪气侵入人体,就导致了疾病,包括感冒。

这种说法对吗?这六种邪气里面,除了湿邪我们可以看到,是有形之邪以外,其他的都看不到,对中医质疑的人总是说:“寒邪是什么?你拿出来我看看,分析一下?”

其实,这里面真正的道理是,世界上的邪气是可以分析的,比如感冒病毒,它就是感冒病毒,它本身并不带有寒热的性质,民国的医生祝味菊说邪气就分两种:有机之邪和无机之邪,有机之邪会繁殖,如感冒病毒,无机之邪不会繁殖,如砒霜。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把风寒暑湿燥火说成是邪气呢?

原来,古人不擅长化学分析,对真正的病原体了解不够,所以他们采取了一个聪明的方法,就是我漠视你,我只是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发病,这个原因是什么,我只把疾病和这个原因对应,这样也就控制你的发作了。

所以,这六种邪气我们古代称它为六淫,意思是:这六种东西本来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叫六气,但是如果过分了(淫是过分的意思),就会造成人体也相应地失调,病邪就来了,因此我们只要控制这六淫就可以了,如果我们通过改变这六淫,使得身体正常运转了,那么你自己就把外邪给清除了。

那么中医治疗这种病的思路就是,我分析你每个人,看你身体到底受什么因素影响了,是处于寒的状态,还是热的状态,然后我调整就可以了,我相信你的自身能力,等你自己恢复了运转,那么就把外邪清除了。

有的人问,这么做不麻烦吗?要分析每个人的状态?其实,这也是古人聪明的地方(不知道是否是误打误撞至此的),如果您分析病毒那边,病毒整天变异,那才真是累呢,估计您永远也赶不上,而中医相当于以逸待劳,反正人体就是这么几种反应,你病毒变异去吧,累死你,我不去理会你,我只看最后你病毒和环境在我的身体产生了这几种反应中的哪种,然后调整就是了。

这种变化,是环境、病毒、人体自身素质的综合影响结果,古人就给分成了几类。

所以,中医是以这几种分类,来应付病毒的千变万化,所以以简驭繁也。

 

下面我用湿这个因素来做例子。

湿气从哪里来?从大自然来,从我们自己的体内来。

大自然湿气重了,比如桑拿天(这两天北京又开始了,很危险),比如说江南水乡,整个的环境湿气都重,这也导致人体出现相应的变化。

我们体内的湿气来源很多,有的人无度地饮茶,有的人吃的太肥甘厚腻了,导致脾胃不能运化,都会产生湿气,有时阳气不足,也导致湿气无以化去——本来喝的水不多,但是代谢得更少,这也是导致内湿的原因。

但是,大家记住,湿气本身并不是感冒的病原体,我们称湿气为邪气,但是湿气本身并不直接导致感冒,只有湿气使得你的身体运转异常了,那么,感冒病毒就来了,最终使得你感冒了。

各位需要了解的是:湿是六淫中唯一的有形之邪,其他的四淫都可以和湿结合,比如暑湿,寒湿,湿热,风湿,只有燥和湿相反,所以没有结合。

本来是“湿为阴邪,非温不化”的,但是这么一结合,湿就也出来寒热了。

所以,在治疗湿气引起的感冒的时候,也是要分阴阳的,这个分阴阳的思路大家要记住,这是中医的原则。

 

如果寒气和湿气结合,导致人体紊乱,那么人体会出现舌苔白厚,身体发冷,头晕头重像戴着帽子,胸闷,最明显的,是脾胃往往出现问题,有腹痛、欲呕,腹泻等问题,此时感冒病毒也及时的加入了进来。这就形成了我们通常说的寒湿感冒(如果脾胃症状严重,我们也称呼为胃肠型感冒)。

此时怎么治疗呢?不用去想办法杀灭感冒病毒,其实到今天为止西医也没办法杀灭它,怎么办?我们就是去把寒湿去掉就可以了。

这种感冒证候,大家记住,越是打抗生素就越重,很多人患此病发烧,打点滴,是高烧不退。

怎么办呢?老祖宗为我们找出了方法,在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个藿香正气散,就是治疗这个病的。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的妻子,是位演员,突然有一天给我打电话,说他们夫妻两人一起去南方旅游,结果我朋友旅游后转飞机去了别处,她自己回来了,回到家里就开始泻肚子,同时发烧,非常的难受,一个人害怕得不得了,怕突然病重,问我怎么办,是否需要去医院点滴?我当时在电话里分析了一下她的情况,然后问她,还能行动吗?她说还可以,于是我就让她下楼去买了藿香正气软胶囊,然后开始服用,第二天早晨告诉我消息。

结果第二天,她告诉我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了。

其见效如此之快。

这里面,有个使用藿香正气的诀窍,就是如果这个人泻肚子,那么最好服用藿香正气丸或者软胶囊,因为这样药力可以偏下;如果是呕吐,最好服用藿香正气水,因为这样药力偏上,如果吐泻,则两者都用,这是我在应用中得到的体会。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身边的朋友很是受益,后来我看很多人自己都学会识别寒湿导致的感冒了。

这种寒湿感冒,在旅游的时候最容易发生,比如去了大山里面,寒湿都重,就容易出现此种病症。

 

另外的一种是湿热感冒,这一般是夏天的桑拿天搞的,南方也比较多。此时的症状,往往也是发烧,头晕,如同带着帽子,有时也微微发冷,经常怕风,胸闷,尿不多,黄,最明显的指证是舌苔满布,有的时候还是淡淡的黄色。

此时,我们的治疗原则也是去湿,同时清热,但是记住不能用解毒的药物,我的“感冒四味”此时不能应用,基本上湿气不除,解毒是没有大的用处的。

这个时候,我们要用吴鞠通的三仁汤,我在《神医这样看病》中吴鞠通的故事里写了这个方子的应用,其实这个方子一点杀灭感冒病毒的东西都没有,就是杏仁、白蔻仁、薏苡仁,这三仁,加上半夏,竹叶,厚朴,通草,这几味药,如果舌苔黄,也可以少少的加入黄芩,黄连,但是一定要少量,三、五克就可以了。

这个方子里的三仁都是去湿的,其中杏仁开肺气,中医认为肺为水之上源,白蔻仁开中焦之气,薏苡仁邪下焦水湿。水湿一去,则身体自己就开始恢复了。

根据我的体会,这种感冒用三仁汤以后,恢复得也极其迅速,往往是一两天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这种湿气引起人体的紊乱,导致感冒病毒的入侵,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自己感冒的时候,看看天气的情况,想想发病原因,则会心里有谱了。

 

在这次全球流感之前,我看中央电视台请了北京协和医院还有301医院的三位大专家谈论感冒,其中的两位说:“感冒就是回家多喝水,然后休息七天,自己就好了。人家美国也是这样做的。”

我还把这个事情写进书里面了,结果余音未落,就发生了甲型H1N1流感,美国也没敢让患者回家喝七天的水。我看我们的政府也没敢像这些大专家那样大意。

其实,我一直建议西医多了解一下中医,我们的老祖宗很聪明,早就总结了很多有用的思路,现在疫情还是很紧急,北京刚刚又确诊了一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这位从加拿大回来后,和朋友在饭店聚会,然后上周五做地铁十号线走了很远,估计流感病毒已经很多人都接触了,但是并没有整个车厢的人都发病,为什么?因为有正气在,我们自己把这个病毒给杀灭了。

我的老祖宗很重视人体自己的能力,治病的思路就是帮助我们身体清除障碍,然后让他自己去抗敌,这应该是对付这种感冒的一个好的思路。

前几天,有个杂志采访我,我用一上午的时间把这个道理和他们讲了,今天再写一遍,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

 

到这里,一般感冒的寒热阶段,和特殊的湿气感冒,我都介绍完全了,一般情况下,大家如果理解了,就自己也可以控制感冒这个小病了。下面我会给大家介绍如何调理咳嗽的。  

属于阴的药物——蒲公英

(2009-05-23 17:49:45)     小时候,在园子里玩的时候,最开心的是在草地上见到了一个毛茸茸的绒球,这个绒球上面满是羽毛一样的小降落伞,我们此时会摘下它,然后猛的一吹,那些降落伞就会向远方飘去。

    记得当时有个电影叫《巴山夜雨》,讲“四人帮”(一个过去的犯罪团伙)迫害知识分子的,里面有首童音唱的歌,歌词我现在还大约记得,是:“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爸爸妈妈给了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天地间自由的飘荡。”

    每当我们看到蒲公英的种子向远方飘去,就会想,他离开了爸爸妈妈,会到哪里去生根呢?

    是的,我们这次就讲蒲公英,我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有着小降落伞的植物会是治病的利器。

 

    蒲公英:有着充满朝气的黄色花朵,花语是“停不了的爱”。

 

    先引用一个关于蒲公英名字来历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十六岁的大姑娘患了乳痈,乳房又红又肿,疼痛难忍。但她羞于开口,只好强忍着。这事被她母亲知道了。当时是封建社会,她母亲又缺乏知识,从未听说过大姑娘会患乳痈,以为女儿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姑娘见母亲怀疑自己的贞节,又羞又气,更无脸见人,便横下一条心,在夜晚偷偷逃出家园投河自尽。事有凑巧,当时河边有一渔船,上有一个蒲姓老公和女儿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网捕鱼。他们救起了姑娘,问清了投河的根由。第二天,小英按照父亲的指点,从山上挖了一种好草,翠绿的披针形叶,上被白色丝状毛,边缘呈锯齿状,顶端长着一个松散的白绒球。风一吹,就分离开来,飘浮空中,活象一个个降落伞。小英采回了这种小草,洗净后捣烂成泥,敷在姑娘的乳痈上,不几天就霍然而愈。以后,姑娘将这草带回家园栽种。为了纪念渔家父女,便叫这种野草为蒲公英,简称公英。”

    其实,中药的名字的来历确实是很难考证的,往往都是老百姓这么叫,时间长了,就固定了下来,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故事,谁都说不清楚。蒲公英开始时的名字还有“凫公英《千金方》”、“仆公英《千金翼方》”、“蒲公草《唐本草》”等,这说明在唐朝的时候,它的名字还在变化,而民间直到今天为止,它的名字还是多的难以计数。

    那么,蒲公英到底是治疗什么的呢?

    原来,蒲公英是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经,能够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是一味属于阴的药物。

    我在治疗感冒属于里热证的时候,经常把金银花、地丁、连翘和蒲公英一起用,解毒清热的效果非常之好。

 

 《本草新编》对蒲公英的评价很高,它说:“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借世人不知用之。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以泻火,未免太伤胃气。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土衰也,泻火而土愈衰矣。故用白虎汤以泻胃火,乃一时之权益,而不可恃之为经久也。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六钱,始可散邪辅正耳。或问,蒲公英泻火,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亦可尽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或问,蒲公英与金银花,同是消痈化疡之物,二物毕竟孰胜?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这段论述,是对蒲公英的功用的最好的总结,其实在苦寒的药物中,我的体会,最令人放心的,就是蒲公英了,有很多药物,多服用一点,脾胃虚弱的人,就会感觉受不了,而蒲公英则比较安全,只要适当服用,不会导致胃肠的虚寒。

所以在遇到脾胃虚弱的人的时候,如果需要清热,我会降低其他解毒药物的比例,适当的多加一点蒲公英,这样就比较安全了。

  

  蒲公英入药的一个主要作用,在《本草求真》说的明白:“蒲公英,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缘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自英等药同治。”

其实早在唐代,蒲公英最早出现的时候,就是以擅长治疗乳痈闻名的,到今天为止,很多治疗乳痈的方子,还是都少不了这味药。

乳痈,是生于乳房部的痈,一般发生在妇女的哺乳期的,叫外吹乳,过去认为是孩子含着母亲的乳头入睡,热气熏蒸而成,有的时候发展剧烈,会导致严重的感染症状,很是痛苦,此时欲哺乳不得,疼痛难忍,是临床的常见疾病,此时如果在方子里面使用蒲公英,则会很快的消除症状,解除病痛。

 

    除了在药用的时候使用蒲公英,其实,蒲公英是很好吃的野菜,是一个最普遍的药食同源之物,我在小的时候,家里就经常到野地里去挖蒲公英,然后回来清洗干净,蘸着酱吃,非常的好吃,有的地方蒲公英还可以用来包饺子。

    但是大家千万别认为蒲公英就是我们中国人吃,其实外国人吃的更厉害,比如我们国家现在引进的法国品种——法国厚叶蒲公英,其品质就非常的好,生产性能和生物产量是我国野生蒲公英的8倍-10倍。这个东西在他们那个国家里也是作为菜来吃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蒲公英植物体中含特有的蒲公英醇、蒲公英素以及胆碱、有机酸、菊糖、葡萄糖、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多种健康营养的活性成分,同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钙的含量为番石榴的2.2倍、刺梨的3.2倍,铁的含量为刺梨的4倍,更重要的是其中富含具有很强生理活性的硒元素Se。因此,蒲公英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学价值。国家卫生部将蒲公英列入药食两用的品种。

日本近几年也十分重视开发蒲公英,而且颇有成效。目前日本市场上流行的一种功能性饮料,就是用蒲公英作原料制成的。日本还用蒲公英制成酱汤、花酒等系列保健食品,将蒲公英直接作蔬菜食用亦十分盛行。

    在欧洲,从中世纪开始,就用蒲公英的花酿酒,后来这个技术又被带到了美国,据报道,美国肯塔基州有位叫玛莎·布彻的老太太,已经一百零八岁了,却还能劳动干活,她说她的长寿秘诀,就是每天喝一杯蒲公英酒,这个配方是她家里祖传的,代代饮用,结果都很长寿,曾祖和父亲母亲都是一百多岁,她的妹妹也九十多岁了,联想到我们中国曾经有记载说蒲公英可以使得“须发返黑”的情况,我们分析蒲公英里面确实可能存在一些尚不被人知的奥秘。

    看来,“药食同源”不仅仅是在中国有啊,在欧美国家也是存在的。看来,无论东方西方,只要是对人体有益的东西,我们是都喜欢的。

    蒲公英是我治疗感冒出现了咽痛、痰黄、鼻子出热气、发热等症状的时候常用的药物,一般和连翘、金银花、地丁配合使用(嗓子疼痛加上射干九克、僵蚕九克),各用九克左右,熬水服用,在水熬开锅的时候再放入六克的苏叶,效果非常的好。一般很快可以控制感冒。

    有一次,我到家门口的药店去逛逛——习惯,别的人喜欢逛商场,我喜欢逛药店,进去以后,我就开始看看各个柜台的药物,这个时候,药店的老板,一位中年妇女和我打招呼,结果我一听她说话,吓了一跳,原来鼻子的声音严重失常,神色憔悴,一问,原来患了严重的流感,已经打了几天的抗生素了,我实在是觉得奇怪,就问她,你自己这里有这么多的草药,怎么不用呢?原来,她的药师实在是搞不懂她是患的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这都是教材编写错误导致的恶果,结果一直不敢下药,于是我就对她说,风寒和风热只是感冒的不同阶段,不是存在着两个感冒品种,我说:“我就直接给你抓药了。”于是,我就走进柜台,拉开一个个药斗子,直接用手给她抓药,这是我在家乡的时候习惯了的,那时候我如果是给熟悉的人抓药,几乎不用秤杆来量,手一抓,基本多少分量就都知道了。这个时候,就给她抓了双花、公英等药,然后告诉她熬药最后的时候再下一点的苏叶。

    结果,过了几天我再去逛,就看到了老板的笑脸,她说:“您抓的药还真管事儿,第二天就基本好了。”“真管事儿”是老北京对中医效果好的习惯说法,每次我听到这个“真管事儿”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医的肯定。

    其实,中药自己就在那里摆着,即使是药店老板和它那么近,如果不知道怎么用,它就不管事儿,如果我们知道怎么用了,它就“真管事儿”。
 

属阴的药物——连翘

(2009-05-20 18:46:53) 这两天,我会把我治疗感冒经常用的药物:连翘、金银花、蒲公英、地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四味药是属于阴的,是凉药,我经常把他们分在一个小组里,我把它们叫“感冒四味”,其中只有连翘是单纯的药物,其他三味都是药食同源之物。当感冒的阶段由外寒变成内热的时候,就开始应用这四味药,效果还真不错。

 

先说这个连翘,话说在河北有个小村庄,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武安市西部深山区。从309国道转202省道可达。距武安市56公里。
  这个村子,叫长寿村,长寿村位于海拔1747.5米的摩天岭脚下,原名艾蒿坪村,因村民少病绝癌,世代长寿,寿命均在85岁以上而得名。摩天岭物产丰富,茂密的原始次生林中长满了各种珍贵树木,有近百公顷野生连翘茶林、党参、丹参、柴胡、何首乌等200余种中草药材。因植被茂盛,气候湿润,雨水充足,再经山上多种药材根系过滤,渗入地下,形成汩汩甘洌之泉。

当地农民自己制作了一种茶叶,叫做连翘茶。村民说:“连翘茶就长寿村这边的山上有,旁的三五百里地没这个东西,就是七八百里地也没有,这个茶祛火、消毒,你要是头痛脑热的,喝两缸子,不能说马上就好吧,明儿也差不多了。”村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这种茶他们已经记不清了,不过村民们说这种茶原来不叫连翘茶,村里人管这种茶叫“打老儿茶”。说起“打老儿茶”,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有一天,有个“中年”妇女,正在用柳条抽打着一个老头儿,抽打得老头儿直喊,过路人问,你为什么要打老人呢,这个妇女说,“我打我儿子。”“什么,这是你儿子,你为什么要打他呢?”“我让他每天要喝一杯药茶,他就是不喝,你看现在老成什么样子,比我还老呢。”村民们用连翘叶子泡茶的习俗从此延续了下来。

这个“打老儿”的故事在中国版本很多,很多药物都借这个故事来宣传,我们只能把它当做传说,但是这个村子的人长寿,确实不争的事实,中央电视台曾经几次来拍摄这里,节目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长寿村西南坡的大山沟里,生长着一沟的连翘树,甚至有据说几百年树龄的连翘树长到了手腕粗。每年开春,山民们家家户户都会派专人拎着大筐小筐来采摘那些嫩绿的新芽。采摘完毕后要炒茶,炒茶是山民们生活中一个特别认真的事,他们把采来的新叶放在大铁锅里反复翻炒,一般要反反复复炒上几遍,炒完了以后再用手揉,揉完了以后再炒,村民说反复六次,茶叶的油脂才会被炒出来。这样炒出来的茶,既清香润泽又可以长久保存。在长寿村的山民家里,大都储存有几大口袋的连翘茶。村民们说这些连翘茶相当于他们的“粮食”。村民个个都是连翘茶的品茶高手,只要看着茶叶的枝枝叶叶,长寿村的人就能辨别出茶叶是经过了几番焙炒的。待客时,经常端上一碗迎客的连翘茶水。

 

那么,这个连翘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入药,用的也是连翘树的叶子吗?

原来,我们用药的时候,用的是连翘树种子的外壳,是个干燥的壳状物,像个心形的东西,里面还有个心,这叫带心连翘,以前药店里有,后来连翘心和连翘变成了两味药,我们就只用不带心的连翘了(目前北京和东北的药店里卖的都没有连翘心了),连翘心有清心火的作用,但是我自己做过实验,有一次我想尝试一下连翘心的味道,就熬了一点,结果是味道很怪,入口就想呕吐,我觉得这个连翘心催吐的作用一定不错。

这个连翘是我们身体健康的卫士,在很多外邪来袭,引起人体的热证的时候,都会用到,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二,这样才对得起人家连翘的辛劳。

连翘的性味是苦、凉的,主要的作用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现在临床上常用连翘治疗急性风热感冒、痈肿疮毒、淋巴结结核、尿路感染等症,是双黄连口服液(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双黄连粉针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连草解热口服液、银翘解毒冲剂等中药制剂的主要原料。

连翘熬出来没有什么味道,它非常好的一点是,这个药没有什么让人不放心的地方,有的医家说如果脾胃不好,不能久服,因为这个药是凉的,但是在治疗感冒的时候,服用几天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我的经验这个药的最大特点是:治病效果好,但是却很平和,服用后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民国著名的医家张锡纯说:“连翘,具升浮宣散之力,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为疮家要药。能透肌解表,清热逐风,又为治风热要药。”可见评价之高。

而《本草化义》这本书说:“连翘,总治三焦诸经之火,心肺居上,脾居中州,肝胆居下,一切血结气聚,无不调达而通畅也。”

但来这些医家在论述连翘的时候,都给写了很多的好话,绝不吝啬笔墨地赞扬连翘。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他们叙述的时候,他们都提到了连翘是能够“流通气血”的,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连翘除了清热解毒,最大的作用是能够把气血结聚的部分给疏散开,所谓“散结”也,这个特点是十分突出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会选用连翘来治疗感冒的内热状态的原因,可能有的朋友注意到了,我选用的几味药,金银花、连翘、公英、地丁,都是治疗疮痈的药物,为什么呢?原来,我认为感冒在开始的时候,是外寒,此时体内的抵抗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表现为“寒”的状态,所以我们要用苏叶、生姜、葱白、麻黄、桂枝等温热之药,疏通气血,让抵抗的体统运转起来。如果此时没有控制住,那么,外邪继续深入,与我们人体的抵抗部队激战,造成局部的炎性反应,比如在咽喉,在呼吸道粘膜,此即“内热”的状态,我把这个情况称作“潜在的疮痈状态”,此时必须用力道足够的药物,帮助身体解决这个局面,否则病邪会继续深入,我们用这些解毒散结的药物,疏通气血——使得更多的抵抗部队能够参与进来,同时清热解毒——帮助抵抗部队消灭敌人,使得“潜在的疮痈”消散,那么这个外邪也就被清除了。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连翘并不是药食同源之物,它是药物,所以不能没事儿用它泡茶来喝,必须是真的有病了,有邪热入侵,才可以服用的。

 

多说一句,连翘开花的时候,特别的漂亮,和迎春花是几乎一摸一样的,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其实所不同的是:连翘的花瓣是四瓣,而迎春花的是六瓣的。

   

那么,我是如何应用这个连翘来治疗感冒的呢?就是需要大家自己来判断,在感冒的开始,一般是身上发冷,鼻涕是清的,但是如果这个阶段控制得不好,那么就开始内热了,大家记住了,此时的症状是鼻涕开始变黄,身上不那么怕冷了,感觉鼻子出的气是热的,嗓子开始感觉有些痛,如果能够自己看看,就会发现嗓子发红了,这些都是感冒引起的热证,那么此时,单纯用苏叶就不可以了,我就要在苏叶的基础上,加上连翘十五克、金银花九克、蒲公英九克、地丁九克,如果嗓子疼,还要加上射干九克、白僵蚕九克。

这个药,在熬的时候,一定要先泡二十分钟,然后熬开锅十五分钟就可以了,闭火的时候下入六克的苏叶。

外寒的时候用苏叶,在开始转化成热证的时候,一定要加上我总结出的这个“感冒四味”,这样就会很好地把感冒控制住,一般情况下,应该一两天就会解决问题(湿邪引起的感冒除外,这个我会在后面讲到)。

 

我就是用这个简单的方子,每年都使得周围患感冒的朋友很快地脱离病痛,很少有失手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连烧都没有发起来。可以这么说,感冒其实很复杂,如果病邪深入,可以引起很多层次的病证,但是如果在开始的时候有效地控制,就可以远离严重的病患。
 

属“阳”的药物——苏叶的养生价值

(2009-05-12 21:41:35) 我的老家东北有很多的朝鲜族同胞,他们开的餐馆那是非常的火爆的,有的时候都要在门口排队等着吃,我记得我在中学的时候,有一次随着家人到一家朝鲜族的餐馆吃饭,席间,上来了烤牛肉,然后还在旁边放着一个小草筐,里面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植物的叶子,服务员告诉我们,烤好的牛肉,要蘸上作料,然后用这个叶子包着吃。

我只吃了一口,就晕了,直到今天为止我还是认为,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了,简直是人间美味啊!那种感觉一直留在我的心里,现在我都觉得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能够超过它,那种植物的清香无可比拟。

那么,这个叶子是什么呢?原来,它就是苏叶。

这个苏叶,其实就是食物,是朝鲜族日常食用的一种蔬菜,他们用它制作咸菜,或者是生吃。

我当时没有想到,很多年以后,我会学习中医,然后会使用这个苏叶给大家调理身体。

 

苏叶又叫紫苏叶,全国几乎是哪个地方都有,以前我们家的窗前就生长了很多,我知道后,经常摘来洗干净了吃。

苏叶的具体作用是:发表,散寒,理气,和营。它性味辛温,是可以划归到“阳”这一类的药物。

苏叶的味道非常的特别,它的里面含有一些挥发物质,比如紫苏醛等,我们现在也无法搞清楚它的味道是如何合成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品尝它,并用它来调理身体。

 

那么,我们都可以怎么用它来养生呢?

《本草化义》中说:“紫苏叶,为发生之物,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解肌发表,疗伤风伤寒……凡属表症,放邪气出路之要药也。”

这段话说出了苏叶的一个重要用途。

我们在生活中,其实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感冒病毒,我们不要害怕有什么新生的感冒病毒了,其实我们的身体是可以抵抗这些病毒的,每天接触病毒,也不是每天都感冒,但是,我们如果遇到了自己身体状况差,同时温度又变化剧烈的时候,我们的防御系统就会紊乱,比如,我们的防御体系不能立刻紧张起来,处于一个抑制的状态。

这个时候,我们就说自己受寒了,我们会感到身上发冷,流清鼻涕,打喷嚏,这都是肌体要防御,但是力不从心的状态。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是立刻要动员我们的身体防御体系,振奋体表的机能。

我这个时候,就通常用苏叶,每次三五克就可以了,用开水泡几分钟,然后喝下去。

没多久,您就会感觉自己的身上热了,开始微微出汗,然后感冒的症状就开始消失了。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苏叶刺激了我们的气血,使得它们运行正常,产生了足够的抵抗力,把外邪给控制住了。

但是这里面的要点是,不能把苏叶长时间地熬,它的挥发物质很起作用,所以通常是用开水泡就可以了,或者是熬开锅两三分钟就可以了。

还有一个要点,就是不能空腹服用,这样元气不足,无法发出汗了,一定要在肚子里面有食物的时候,才能采用发汗的方法来调理身体。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喝点苏叶水的同时,也可以弄一盆热水,然后把剩下的苏叶水倒入里面,然后泡脚,这样身体温暖得会更快的。

这样的方法我告诉了很多人,应该说有很多朋友因此受益。我自己也经常用,比如哪一天下大雨了,自己在风雨中走来,裤子都湿了,鞋里面也都是水,那么我回到家里以后,就会用苏叶水来泡脚,这样很快就暖了过来,这是一种保养自己的方法。

 

有的人,感冒深入以后,变成了热证,这说明体内局部的抵抗增加了,我在这个时候,除了使用连翘、公英等解毒清热的药物来控制里热之外,一般还同时配合一点苏叶,来清除外寒,也就是保证气血的运行状态,这样也会很快地起到痊愈的效果。

现在,我在治疗感冒的过程中,苏叶几乎是每次必用,我自己评价是:效如桴鼓,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

 

那么苏叶还可以做什么呢?原来苏叶还可以解鱼虾之毒,有的时候,鱼虾螃蟹等食物因为存放等原因,会导致食用的人中毒,这个时候,喝一些苏叶水,就可以把这些毒给解掉,我估计朝鲜族料理中总是用苏叶来配合肉类使用,可能也是有这样的想法的。

据说当年中南海的厨师在给毛主席做鱼虾等菜时,也习惯在菜里面放入一点苏叶,这个考虑应该说是很周全的。

 

另外一个苏叶的用处是理气和中,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气机不畅而感到胸膈不利,那么苏叶就可以行气和中,我们可以稍微泡一点苏叶茶,喝了以后,通常会打几个呃,就会感觉舒畅多了。日本人就有喝苏叶茶的习惯,据日本人说,这个茶还有治疗失眠的作用,我仔细想,这也有道理,人体的气机宣畅了,那么就很容易入睡了,不至于烦闷不堪,当然也就不会失眠了,但是,这个方法可能服用一两次不会见效,要坚持几天。

 

苏叶还有一个妙用,就是可以开肺气,利小便。这叫“提壶揭盖法”。清代的《侣山堂类辨》记述名医张志聪,治疗一个患水肿的病人,又小便不利,已患尿闭数日。向张志聪求医前,病人已看过此病,医生们都用“八正散”等利小便方药医治,均无效果。张志聪却以防风、苏叶、杏仁,各药等分为剂,水煎后温服,遂使病人出汗,同时小便即通,水肿也全消。防风、苏叶、杏仁是宣通肺气的药,用它来治疗水肿、小便不通的疾病,为什么如此奏效呢?
      因为,中医认为:人的肺在一呼一吸中,也起到了促进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这叫“通调水道”。张志聪治疗这个水肿而小便排不出尿的病人,正是利用了肺通调水道的功能,而解决急性尿闭的。
      肺通调水道,给病人治肺的药,就能医好水肿、小便不利的病,还是让人想不通。对此,医者做了个形象的比喻:中国旧式的水壶,壶盖上有个小孔,如果将小孔塞住,则壶内的水就因气压的缘故倒不出来了,只要使小孔畅通,就可使水流如注了。在人体内,肺的解剖位置最高,肺也象这样的盖子。上面的盖子塞紧了,下面的水液也就出不了体外,从而形成水肿、小便不利之症。所以,只要宣能肺气,就能使水液通利。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提壶揭盖”之法。

大家家里面如果有老人,就会难免遇到这种情况,老人的小便不利,那么用这种提壶揭盖的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具体的方法是:用苏叶六克、枇杷叶六克,熬水,开锅三分钟即可,然后把这个水当茶饮用即可,一般很快小便就会增多,大家可以试试看。

 

紫苏这个植物的身上还有几个部分可以用,比如苏叶梗,我们叫苏梗,它的叶子是主发散的,可以散去风寒,而梗则是通的,可以条畅气机,使得胸中之气上下交通。

苏梗的另外的作用是理气安胎,有的孕妇在怀孕以后,呕吐的厉害,有的人跟我说吐得几乎无法站立,这个时候就可以用苏梗来调理。但是具体的用量,要咨询当地的医生。

而紫苏的种子,我们叫苏子,苏子的作用是向下的,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一个植物它的不同部分,走行的方向是不同的,梗是上下交通的,叶子是发散的,而种子是向下的。

苏子对于肺气不能下降,导致的痰涎壅盛效果很好,古代有个方子,叫三子养亲汤,方子就是用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个药组成的,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三子”系均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本方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并寓“子以养亲”之意,原书云:“三士人求治其亲,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甚切。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汤,以为甘旨,名三子养亲汤,传梓四方。”正如吴鹤皋云:“奚痰之有飞霞子此方,为人事亲者设也。”(《医方考》)故以“三子养亲汤”为名。创立这个方子的韩飞霞是位高人,他是位道家人物,创立的这个方子是个千古名方。当老人咳嗽痰多气逆的时候,大家可以一试。方子是:苏子六克、炒莱菔子六克、炒白芥子三克,熬水成两碗,早晚各一碗。  

把病邪从里面赶到外面——表里与阴阳

(2009-05-11 18:48:52) 前面我们讲了阴阳与寒热的关系,就是寒热是阴阳的具体体现,用张景岳的话说是:“寒热者,阴阳之化也。”但是中医辩证讲的是八纲,就是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这是中医用来判断疾病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强大的四对坐标,其中阴阳是总纲,其他的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位的。

下面我们聊聊表里,这两天遇到的孩子病的比较多,我先举几个例子吧。

最近有很多孩子身上发疹子,有个朋友的孩子,这个朋友一天突然来电话,说一岁多的孩子发烧三天了,问怎么办?

我在电话中问:“吃什么药了?”

回答是,他们带孩子去看了医生,医生给开了对乙酰氨基酚来镇热,同时开了小儿热速清口服液,但是服用后发烧仍然没有变化。

我问小孩子验血的结果如何,回答是白细胞正常。这说明没有细菌感染。(实际如果仔细看的话,应该是白细胞总数下降,同时淋巴细胞升高)。

但是这个时候,孩子没有任何的其他表现,我就问,这个病是怎么得的?发病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儿?

原来,是孩子的母亲休息的时候,带着孩子到游乐园玩,孩子光着脚玩来着。

我明白了,这样的事情我见过很多了。

在中医里,人体的表里是分开的,表属阳,里属阴,除了这个二分法,中医为了更加确定病位,还搞了个三分法,就是把阳分成太阳、阳明、少阳,把阴分为太阴、少阴、厥阴,并且把脏腑和经络也和他们对应,分别是太阳膀胱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阴脾经,少阴肾经,厥阴肝经。

其中太阳膀胱经是最外表的一道防护系统,而少阴肾经则是里面的最要紧的体统。但是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底的涌泉穴,走足跟,然后上行。它和足部的关系很密切。

所以保护脚部很关键,比如我们经常按摩一下脚,不但可以流通足少阴肾经的气血,走足部的其他经络也可以得到保养。

同样,保护足部不遭受寒也很关键,我见过很多的肾炎患者,就是足部保护不利造成的,比如有个小伙子,就是大冬天的时候,穿个单皮鞋,到公园的结冰的湖面玩,回来后就患了肾炎。我还见过一个老太太,患肾炎,是因为下大雨,鞋里都是水,天还凉,一路走回家,就发烧了,一检查,患了肾炎。

 

来电话问发烧怎么办的孩子,我判断其实就是光脚在地上玩,四月北京的天还不是很热,所以寒凉影响了足少阴肾经,造成了抑制的状态,就是邪气潜藏于人体里面的阴经,不能发于阳,就是无法发到外表,所以这个发烧一直持续。

所以我告诉她买回来三十克的苏叶,然后每次用一小把熬水,兑入开水,泡脚。这样可以保护足少阴肾经,使得肾经温暖,振奋人体机能,让邪气往外发。

结果后来情况的发展很令人意外,等到第二天,孩子突然出了满身的疹子,同时发烧立刻退去了。

这是什么?我分析,这可能是幼儿急疹,这说明孩子的正气开始足了,所以才能把疹毒给发出来。也就是说,从里发到了外,从阴发到了阳。

后来我给他们开了解毒的中药,同时为了让家长确认孩子的疾病类型,电话建议他们去儿研所,他们去后,医生判断为幼儿急疹,开了一个中成药,也是解毒的,但是医生说发出的疹子这么多,可能是药物过敏。

这个诊断稍有糊涂,幼儿急疹和过敏是两种疾病,截然不同,你单看疹子的形态就可以知道是过敏还是急疹了,怎么可能还是过敏?如果是过敏,怎么不给开抗过敏药物?

这个孩子的急疹,发出来后,只要慢慢的解毒清热治疗,就会痊愈的。

 

中医治病时分层次的,当邪气闭藏在体内阴经的时候,就要用温热的药物(甚至泡脚都可以),振奋一下人体的机能,让它抗病邪外出,然后到了体表,到了阳经,再解毒治疗。很多人以为这种病就是个温热之邪,其实病毒本身并没有寒热之分,只是在人体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阶段会造成寒热的表现,我们只需要根据症状调整就可以,这是中医灵活的部分。

 

这样的病例很多,我再举个例子,北京的年轻人经常开车去郊区玩,这是一种时尚,没到周末,去郊外的路上都会塞车,有一对夫妇,带着孩子去郊外玩,去的门头沟那边,有山有水的地方,看到了山间的清溪,一家人高兴的不得了,孩子就光着脚去趟水,赤脚在山涧里玩了很久,这一天就很快乐地过来了。

结果,在回来以后,孩子很快就发高烧,没有精神头,去医院服药没有效果。

后来电话咨询我,因为都是朋友,一天给我打了无数遍电话,我就告诉他,就是孩子在冷水中,伤到了肾经,在中医里面,这叫太少两感,就是外面的太阳经病了,同时最里面的少阴经也病了,都被外邪给侵袭了,其实外邪从人体的体表,如果正常侵入的话,要经过三阳经,然后进入阴经,要经过太阴,然后才能到达少阴,但是,因为孩子在冰冷的山涧的水中足部被冰,所以邪气直中了少阴,这是自己帮助病邪进来的。

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只能从里面往外发,增加人体的抵抗机能,把邪气从阴经往阳经发,用的方子就是张仲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子里面的附子和细辛都是温肾经的。结果孩子最后很快就恢复了。

这个也是个把病邪从里向外发的例子,从阴经给发到阳经,然后宣出体表,这是中医治疗此种疾病的一个程序。

因为足少阴肾经和足部关系密切,所以我讲了两个足部受寒的例子,当然,还有其他不是足部受寒的例子。

 

有的孩子,并不是足部受寒,但是邪气也会潜藏在阴经,比如,有个孩子,家长反映学校里很多的孩子都患了“风团”这个病,身上起红色的一团一团的肿块,一般认为这种东西类似荨麻疹,不传染吧,但是孩子们确实是在此起彼伏地起,这说明此病是有传染的可能的,但是不管是什么病,总之是正在这个母亲庆幸自己的孩子没事儿的时候,这个孩子也患上了,于是就找我。

当时我心里想这个皮损是红肿热痛的,应该是属热,但是孩子的舌质颜色却有些淡,这说明阳气还有些不足,那么就会在阴经会潜藏一些外邪,于是就没有先开清热解毒的药物,而是开了温热的药物,期待振奋孩子的阳气。

结果,只两服,孩子的皮损就开始增加了很多,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孩子自己的正气开始足了,开始把外邪发越出来了,这种疮疹类的疾病,但是外发则顺,内闭则留患于未来。

此时,我分析应该发越得差不多了,就开始使用解毒的中药,于是皮损就开始慢慢的消退。

这是我常用的方法,就是尽量不留邪于阴经,总是尽量把邪气发越出体表,发到阳经,这样才是顺治。

当然,人体表里的问题还有更加复杂的,有的时候,中医的八纲坐标会互相结合,比如里热,里寒,里实,里虚等,但是总是不外阴阳的变化,因为传统认为,阴阳是可以继续分下去,乃至无穷的,比如阴中之阴,阴中之阳,依次下分。

而且,我现在讲的是外感的疾病,如果是内伤病,那么复杂的情况也会很多,这个以后再聊。

总之,表里也是对应阴阳的,我们调理身体的时候都要考虑。  

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

(2009-05-07 21:47:29) 这几天连着有几位朋友问我:中医怎么这么复杂?怎么越听你讲越觉得不敢看中医了?

还有的朋友,因为我给治疗好了病,就问:怎么中医这么神?这么快就好了?

那么,中医复杂吗?中医神吗?

答案是:中医不复杂,中医很简单。但是,用对了就疗效如神,用不对就一点都不神。

那么问题又来了:用对、用不对之间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在看病、养生的过程中怎么来区别呢?

我的回答是:疗效是否好,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要区分阴阳。

我们的老祖宗是十分聪明的,自然界那么复杂,人体那么复杂,疾病那么复杂,怎么分析?我们的老祖宗上来就来了个二分法,直接把事物分为两大类:阴、阳。

这是我们祖先在哲学思维中的聪明之处,这样,事物就可以进行最简单的分类了。

 

我拿两个被我调理过身体的朋友做例子吧:

有一次,我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一位Z领导家里作客,刚进屋没多久,他就问我,他们家里有朋友送了很多的蛤蚧,是从东南亚带回来的,他问我这样的蛤蚧能否泡酒,总之现在大家对养生都很重视,我就兴致颇高地帮助他鉴别起蛤蚧来了,刚聊了几句,就听到楼上咳嗽的声音,然后他的儿子下楼来,当时的情景是,一路咳嗽着下楼的。

这个小伙子正在读高中,瘦高的个子,他父亲让他向我问好,他一边咳嗽,一边冲我点头问好。

我很诧异,问:“怎么咳嗽得这么厉害?吃药了吗?”

Z领导告诉我:“该吃的药都吃了,就是这个咳嗽,总是不好,已经有十多天了。”

因为我知道嫂子是搞西药的(她是专业出身),于是就问她,都吃了什么药了。回答是阿莫西林已经吃了好久了,现在什么都不敢吃了。

这时,一家人都看着我,我心里想,反正正好赶上了,就给开个方子吧,于是就要了纸笔,然后问这个小伙子:“有鼻涕吗?什么颜色的?”

小伙子回答:“有,是像水一样清的。”

然后我稍微诊断了一下,心里就有数了,这是个寒邪留滞的证候,此时,只要稍微用一些温热的宣肺药把寒邪选出就可以了。

于是我就开了方子,大致是:防风三克、荆芥三克、紫菀六克、款冬花六克、白前六克、百部三克,四副。

然后告诉他们,用橘子皮切一个,熬药的时候放入。

没想到他们家人性急,说:我们现在就去买药吧!

于是就开着车,载着全家和我马上去了药店,买来了四副药,回来熬药的时候,还特意让我看看橘子的个头,然后就当我的面煮了药。

治疗肺经的药,有个秘诀,那就是量不能大,很多医生喜欢开方子每味药都三十克,实际上有老中医传授过我,说肺经药,要分量清,如果过重,则药过病所,有过这样的例子,就是有的医生开几十克一味的药,治疗肺经的病,毫无效果,结果老中医原方不动,就是每味药都换成了三五克的,结果服用后病立愈。

另外就是治疗肺经病的药(尤其是宣肺解表的药),通常要泡一下,浸透,然后熬的时候时间要短,十分钟一般就可以了,熬时间长了,则味厚入中下焦了。这也是一个诀窍。

结果孩子喝下去药,我就走了,自己也忙,等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在和平街北口的南侧的一个饺子馆吃饭,很晚了,记得我当时满身疲惫,突然接到了电话,是Z领导打来的,他告诉我:孩子的药服用一天后,咳嗽立刻减轻,第二天就基本痊愈了。他说:“看来剩下的药不用吃了,留着下次咳嗽再服用吧。”

我忙解释,下次咳嗽一定要开新的药物了,因为病情可能就不同了。

Z领导表示,这次见识到中医的优势了,果然厉害。后来,他对我非常的信任,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的时候,他曾经多次到学校来看望我。

那天晚上,我的心里似乎也充满了愉悦的情绪,因为辩证准确,让人少遭受了痛苦。

正如有句话说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这个例子里面,我把这个咳嗽确认为寒证,用的几味药全都是温药,所以一丝不悖,结果疗效就是迅速。

 

第二个例子,是我的一位老患者,是位老太太,她是我一位同学的母亲,同学在外地,所以她很多身体的失调都是找我调理的,效果不错,所以对我很是信赖,这次有病,她并未找我,是偶然再通电话的时候,我听到她有气无力的,而且咳声阵阵,忙问怎么了,她回答,说这几天一直在咳嗽,吃了很多的成药都没有控制住,我一听,立刻问她,咳嗽是否有痰,她回答说有,我又问痰的颜色,她说是黄色的块状痰。

我这就明白了,但是我给老人调理身体一直很谨慎,这和年轻人不同,有的年轻人我通过电话就开方子了,但是对老人我一直不敢,因此还是特意跑到了她的家里,诊了脉,查了舌象,才敢开方子。

我判断她就是外感导致的肺热不清,此时就是要清热利肺。于是就开了方子:双花九克、连翘十二克、公英九克、鱼腥草九克、枇杷叶六克、浙贝九克、杏仁六克、前胡三克。(有点忘记了,大致是这个方子)这个方子里面基本都是凉的药,完全是针对热证的。开完了方子,我告诉她,如果服用两副后不见效果,立刻就去医院检查治疗。

回来后,我还是很忐忑,不知道老人是否能够凭借药力把外邪清掉,结果是第三天我接到电话,说咳嗽很快就被控制住了,这样我才放心。然后这个咳嗽就逐步的好了。

 

我说这两个例子,就是想说明,我们祖先的两分法是很有效的,寒热,实际上就是阴阳的进一步体现,所以我们的《黄帝内经》里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在中医里面,分析病情的时候,一定要先把大方向定下来,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出大的错误,所以明代大家张景岳在他的巨著《景岳全书》的开篇第二篇文章“阴阳篇”中,就说:“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火神派的掌门人郑钦安说,看病:“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

 

我写过那么多的古代医家,要问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那就是:好的医生能够准确地判断阴阳这个大方向,每次作为配角出现的庸医,都是在阴阳这样的大方向上搞错了,所以才沦为庸医。

现在这样的情况也有,我不敢说我自己都诊断正确,但是我能够看到这里面的关键,我当时在考博士之前,就是因为在工作中有切身的感受,只要是好的医生,一律都是辩证准确,患者绕着走的医生,一定是辨证乱七八糟,所以,我在报考博士的时候选择了中医诊断学,我觉得要好好的研究这个学问。我觉得,如果阴阳这样的大方向搞对了,患者是不会受害的,只能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大方向搞错了,那么即使你再技巧多端,患者也会受害的。

可是现在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了,很多医生很马虎,看病匆匆数语,想都不仔细想,就开方子,哪有时间细想阴阳?很多网友都反映这样的问题,其实我也很矛盾,我一方面致力于宣传中医,很多朋友看了我的宣传,就去看中医,结果搞得很伤心,说在中医院不但损失了金钱,耽误了病情,最主要是觉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前些日子这样的邮件接得多了,我甚至都有些灰心了,怀疑自己所做的工作到底是有意义吗?这个问题我想了好几天。

后来我想,能介绍一点就介绍一点吧,团结有志于精进业务的好中医,大家一起努力吧。

这次在我的博客里我不再讲故事了,还是把一些中医的道理告诉大家吧,这样大家会对自己的身体更有一层了解的。

今天告诉大家的一句话是:阴阳是治病养生的一个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辨清了阴阳,才能给自己的身体一个健康的保证,否则会适得其反的。

下面我会把阴阳在身体各个部分的体现,一点点讲给大家的。

最近我很忙,但凡有时间我就会写的,如果写的慢了,希望大家原谅。  

感冒的防治方法

(2009-04-25 07:30:21) 最近春天气候寒热不调,很多人患感冒,有朋友让我再写一下感冒的防治。

在讲述感冒前,要告诉大家的是,中医看病,是一定要分清阴阳的,这是中医的基本思路,有的人写出一个方法,就让所有的人服用,这些人都是没有领会中医的治病的道理。

那么感冒怎么分清阴阳呢?阴阳落实在感冒中,就是要分清寒热。

以前,中医把感冒分成风寒、风热等,其实这样是错误的,,其实风寒和风热不是感冒的分类,而是感冒的不同阶段,感冒都是又温度变化引起人体的机能障碍导致的,每个人的每次感冒,都会经过风寒和风热的阶段。

 

首先,感冒第一时间是先在身体造成了一定的抑制状态,我们最明显的表现是体表发冷,要裹紧衣服,有的时候还流清鼻涕,打喷嚏,伤寒学派说这是外邪袭击了体表,温病学说语焉不详,中医管这叫风寒感冒,其实这是每次感冒的最初阶段。

实际上,各位,这个阶段有的时候长点儿,可能持续个几天(甚至到发高烧了,中医说有里热了),有的时候则特别的短,几个小时,半天就过去了,因为它太短了,所以温病学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所以认为还有一种病上来就是表现为热证的呢。

各位,这个感到体表发冷的阶段太重要了,这个时候病邪还没有深入,身体的抵抗机能还有能力一下就把它清除出去,因此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啊!

怎么办呢?抢时间解除抑制状态呗!方法其实很简单,任何能够刺激身体机能的食物饮料都可以,有的时候,甚至一杯热水都可以,通常,中医是用我们做菜用的大葱的白色的根部,切一下,加几片生姜(也是做菜用的),在水里稍微熬一下,注意,要一开锅就好,不要久熬,因为要的就是它那种刺激的成份,吴鞠通的话说是:“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他在熬银翘散时说的)。

我还经常让人用苏叶,也叫紫苏叶,药店有卖干的,各位可以在办公室里准备一小包,等到别人感冒了,你的身上突然发冷,立刻用开水泡一把,六七分钟后,就可以喝了。

古代的时候是用麻黄、桂枝等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在不大用了,但是如果真是浑身冷得发抖,一点汗都没有,那还是要用《伤寒论》中的麻黄汤的,通常表现的用苏叶、葱白等就可以了,等到身上热了,不再发冷,就可以了,最好是微微出点汗,不要出大汗,也不要马上就去风口那儿站着。

还有个方法就是用热水袋,放在被窝里,放的位置是在自己后背的肺俞穴附近,就是靠近肺的脊柱两旁,不远不近,不要烫到皮肤,这样睡觉,也可以帮助阳气生发,使得体内的抑制状态得到改变。

这个阶段,中医叫外寒阶段。

这个时候如果咳嗽,可以选用中成药通宣理肺丸。这个方子里面基本是温药,可以帮助身体组织抵抗。此时治疗咳嗽不可以用寒凉的药物。

如果在外寒的阶段处理及时,根据我的经验,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把感冒给解除掉。

如果您在这个阶段没有注意,那么,病邪继续深入,很快,就会到里热阶段。

 

什么叫里热阶段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就是外邪深入,体内的抵抗力量开始和外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你的身体的很多地方都成了战场,此时的表现是:一派热证,咽红,咽痛,发烧,身体骨节酸痛,咳嗽等等,诊断指证是痰黄、鼻涕黄,咽喉疼痛,体温上升。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内容,我经常通过痰和鼻涕来分析。这个阶段张仲景在《伤寒论》里也有论述,比如白虎汤证等,但是由于那个时代可以使用的药物不多,所以论述得比较简单,后世到了清朝,可用的药物多了,温病学家们在此处增加很多内容,很好,但是,增加多了他们就觉得这是自己发明的了,不是张仲景论述过的,于是就另立山头,创立了温病理论,实际上就是张仲景论述的里热的这个阶段,只是温病学家又在此处根据不同的坐标体系,增加了卫气营血几个层次而已。

这个阶段怎么办呢?扁桃体开始发炎了,开始咳嗽了,这些都让人无比的难受啊!

此时的方法是,用温病学家们的清里热的方法。

一个简单的药物组合是:双黄连口服液(各个药店都有卖的),就是双花(金银花的别称)、黄芩、连翘,简称双黄连。

如果严重些,我倒是建议各位,如果您方便,可以自己去药店买来草药,自己熬一下,下面的这个方子是我经常用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基本的方子也就是:双花十克、连翘十五克、白僵蚕十克(捣)、公英十克、地丁十克、射干六克、苏叶六克(苏叶要熬好药闭火时后下,泡十分钟就可以。

如果咳嗽痰黄可以加上浙贝母、枇杷叶各十克。

这个方子里面的白僵蚕对咽喉疼痛效果非常的好。熬好药以后,要像喝茶一样地喝,随热随喝,不能一天喝两次就算了,要不断地喝,使得药力持续。

是热证,为什么要加上解表的苏叶呢?这是我的经验,感冒基本上没有纯粹的热证,在里热的同时,一定有各种程度的外寒,一定要配合解表,否则效果不好,如果真的全部都是里热证了,那个病一定是极其的严重了。

一般情况下,在喝几副这样的中药后,内热就可以解除了。

我以前在方子里面还加入了防风和荆芥,现在给去掉了,因为加入后可以导致身体抵抗的增加,会出现发烧的情况,实际这是抵抗强烈的缘故,但是恐怕大家会害怕,所以如果大家自己服药,还是去掉的好,这样就平稳了。

一般如果内热的阶段处理及时,我的经验是:基本可以在两天以内解决掉感冒(有的人症状的减轻过程会持续几天)。但是绝对不会再发展。

但是要记住,在感冒的时候,要清淡饮食,不要大鱼大肉,否则会导致感冒迅速发展。

感冒还会引起人体更深入的病变,比如伤寒学派说的少阴证等,这就不是大家自己能够解决的了,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用我说的方法,两天没有解决问题的话,就去附近找医生求助。

今年是闰五月,所以春夏之交显得特别的长,忽冷忽热的情况持续的时间似乎要比往年长些,所以各位要准备好防治感冒。

总之,要诀是:要分清自己感冒的寒热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对证调理。

感冒还有暑湿感冒等,但是在春天很少会遇到,等到以后我再讲吧。
 

关于瘀血的舌象

(2009-04-05 20:37:29) 现在有很多的女性朋友都出现了健康问题,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月经不正常,有的干脆是闭经了,有的是无法怀孕,总之是开始出现问题了,这些都影响了她们的工作和生活。

那么,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出现了瘀血,其实瘀血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有的是受过寒,有的是流产等导致的,有的是肝气不舒导致的,等等,但是瘀血产生以后,又变成了致病的原因,它也开始导致了其他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瘀血和很多问题混在一起,互为因果。

那么,我们怎么识别瘀血呢?从一些症状上可以鉴别,比如有瘀血的人容易身体某个地方固定地疼痛,尤其是夜里会重,有的人记忆力变得很不好,有的人是喉咙干,想喝水,但是水到了嘴里,却不想下咽。等等。

而我们也可以从舌头上看出来,比如我在我的博客相册里,又贴了三张瘀血的照片,这是三位女士的,都是门诊中妇科病的患者,可以看出,瘀斑舌1(严格讲应该是瘀点舌)的舌体满是舌苔,这样就给人的感觉这个舌头是淡白舌,其实这是假象,舌苔的下面舌质应该是红色的,这个我们课题组曾经设计过观察的方法,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但是她的舌头上有很多的红点(我们的术语叫蕈状乳头),这些红点已经有些发黑了,这就是瘀点,是有瘀血的征兆,这个女孩子各位可以看到,她的上嘴唇的汗毛很重。

瘀斑舌2和瘀斑舌4(其实严格的讲应该是瘀点舌)的舌质都有些紫暗,这意味着有瘀血,同时舌体上的蕈状乳头(就是那些红点)也是开始变黑了,主要分布在舌体的两侧,这也是瘀血的征兆,同时我们也可以观察到,这两位女孩子的上嘴唇的汗毛也偏重,而汗毛重、体胖、粉刺多,这些都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一些症状,所以这也提示该病可能和瘀血相关。而其中瘀斑舌4的舌图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女孩子的上嘴唇的颜色较深,也有一定的瘀象。

对于瘀血,也不要害怕,其实女士有个好的优势,就是在例假期间,可以适当地用一些比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的药物,比平时更容易化去瘀血,这样就更容易促进气血的畅通。

但是,活血化瘀的药物不是自己能够服用的,应该在当地的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样才比较稳妥。

观察瘀血的方法还有观察舌下的静脉,这个我在以后会给大家讲述的,舌下静脉的观察,对于男士来说,则更为重要,所以男士们的问题我会在后面谈论的。

     本文章的舌图采集自医院的自愿者,皆在密闭环境、标准光源下拍摄。    于齿痕舌的小知识(2009-04-03 07:17:46) 标签:

养生

中医

健康

舌诊

保健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什么样的舌头是齿痕舌呢?我在我的博客相册里面,贴了两张齿痕舌的照片,是我在医院时拍摄的,一位是男士,一位是女士大家可以看看,这样的照片我的电脑中有几千幅。有一段时间是整天的对着电脑看。

齿痕舌一般多伴有舌体胖大,主脾阳虚弱,水湿内停,但是古代也有人认为是成常人也可以出现的舌象,比如曹炳章在《彩图辨舌指南》中引用《利济外乘》中,就说“无病之舌……并有齿印者……此因无病时各有禀赋之不同,故舌质异也。”但是,我们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的确有很多齿痕舌的人并没有疾病,可是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所以中医说的气虚、水湿重并非就是有病了,而是体内的气血状态出现了失衡,这在西医看来是无病,但是中医却更加提前地预示了亚健康的状态。

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齿痕舌不仅仅出现在脾虚气虚的人群中,在肝气不舒的人中也很多见,尤其是妇女,经常出现“头胀痛”、“咽喉有堵塞感”、“睡眠不好”、“爱生闷气”、“爱发脾气”等症状,这是肝气不舒的表现,这些内容古代的文献没有揭示,这个内容是我们课题组的张永涛博士给研究出来,以后中医在看病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依据了。

其实我后来在看舌头的时候,就应用了这个成果,看到女孩子舌体胖大,有齿痕,同时脉弦的,我会直接问她,脾气大吗?或者容易生闷气吗?往往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大家都以为齿痕舌的舌质颜色都是淡白的,但是其实很多红舌也有齿痕,这往往是热盛的表现,此时不可冒然补气。

在食疗方面,如果是齿痕舌舌质淡的人(如同照片中的齿痕舌1),在食物的选择中,可以多选择薏米、山药、南瓜、红薯、栗子等食物吃,尽量不要吃生冷瓜果和冷饮,因为会损伤脾阳,导致水湿更重

如果是女士(如同照片中的齿痕舌2),就要同时考虑是否有肝气不舒的情况,如果是,那么就要在补气之前,疏理肝气,我经常推荐使用玫瑰花,一般茶叶店都有卖的,每次三朵,泡水当茶喝,玫瑰花有理气活血的作用,但是记住要怀孕时不可以用,很多花类的药材都不能在怀孕期间用,因为毕竟是有药性的。

其实齿痕舌我还可以讲好多,今天时间不够了,以后再和大家多聊。   

淡白舌的舌象和照片

(2009-04-16 22:22:05) 什么样的舌头是淡白舌呢?我在相册里面贴了舌头的照片,各位可以看看,记住这样的舌象,如果自己没有,也可以看看亲戚朋友的。

我先举个几年前的例子,是位女性,年龄还没到四十岁,就闭经了,常常是几个月都不来例假,找了很多医生,开始的时候,西医的黄体酮一用,就有反应,一停,就没动静了,结果是自己都害怕了,她心想,这样下去还得了了,于是就不敢用黄体酮了,中药也吃了一些,通经的,但是没有什么效果。

最后通过朋友找到我,来学校看病,都是好朋友,只能接待,当时我还在读博士,学生宿舍是不让女性上楼的,结果就是在楼门边的接待室看的病。

刚听说这个病情介绍的时候,还没有见到她本人,也觉得棘手,心想这都病了这么久了,也有很多医生看过了,想必要费心思诊断了,可是,等我一看到她,尤其是看到她的舌头的时候,立刻就清晰了治疗思路,因为我看到她的舌头就是淡白舌,舌苔非常的薄,这是个什么情况,这是气血两虚啊,有的医生用通经的方法治疗,此时已经无经可通了,就像河里面已经没有水了,您还挖河道疏通,没有用,就是应该把气血养足了才能再疏通啊。

所以我告诉她,不要着急,要慢慢地养,等气血足了应该会有所改变的。

于是就给她开了调养脾胃的方子,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白术用了三十克,其他的药物都印象不深了,当时也没有做笔记,后来似乎加上了些养血的药物,但是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告诉她要早睡觉,因为夜里是养阴血的时间。

后来过了段时间,稍微用了点通经的药物,例假就来了,后来一直都有例假,虽然她说每次的量都不大,但是总是有了。

这个患者没有继续治疗下去,可能她工作也忙,自己也不大注意了。

 

大家看病时间长了,各有心得,有的人见到寒象,会立刻想到温补肾阳,但是我还是从调理脾胃下手的时候多,尤其是女性,我用附子或者肉桂的比较少,用补脾胃的白术、山药、莲子肉、鸡内金、麦芽等时候多。

    其实这种情况很多,有的闭经的人女性是有瘀血等缘故,但是有的就是气血不足,注意,很多人是因为减肥引起的,她们服用了什么药物,结果导致出现了脾胃的问题。

 

那么,淡白舌到底是代表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其实看了我上面讲的故事,大家会猜到了,淡白舌,就是舌质的颜色比正常人浅淡的舌象,在中医临床中又叫做舌淡。主要是红色的色度值下降,在中医里面,多主虚寒证或气血两虚。传统的中医认为,阳虚证的舌质是淡白的,但是舌体较正常肥大,舌面湿润多津液,舌质有种娇嫩的特点,舌边有齿痕,这样的淡白舌主要出现在阳虚寒证的人身上。

传统的中医还认为,如舌体与正常大小相似,或稍瘦小,舌面虽润而并不多津,则见于气血两虚之证。

但是,在临床中还是要结合其他症状来分析,上述论述有时未免教条,有时情况会出现错位,总之,我们只要把握淡白舌主虚寒证或气血两虚就可以了。

淡白舌按舌色的红、白比例不同,可大致分为两类:较正常人的舌色略淡,但仍可见有红色,虚证尚轻;若舌色枯白,血色全无,连口唇、齿龈均呈苍白色,则虚证较甚。淡白舌的舌苔一般以白苔为主,亦可见有黄苔,也会出现光剥无苔的情况。淡白舌的形成,与贫血、组织水肿、微循环障碍等有关。阳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力量衰减,或生化血液功能减弱,致使血液不能充分运行于舌体而造成淡白舌。淡白舌可见于贫血、慢性肾炎、营养不良、肝硬化腹水、癌症等病。

舌质的颜色,大家一定要记住,有两个极端,偏白的,反映这个人的身体趋向寒的方向,如果偏热的,则反映身体趋向于热。这样就可以知道身体的状态了,这样就可以判断寒热了,遇到淡白舌的时候,一定不能再用寒凉之药,在饮食方面,也不要再服用凉性的,比如绝对不能狂吃西瓜,狂喝冷饮,这都是在毁坏自己的身体啊。

改天和大家多聊聊淡白舌的具体病例。 

看着舌头诊病

(2009-03-29 16:11:35)     现在大家去医院看中医,一般都是号脉,看舌头,我们都习惯了,其实大家不要以为中医从一开始时就擅长舌诊,这个舌诊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时间并不久,虽然看舌头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里面略有提及,但是都非常的简单,只是到了元朝的时候,我国才出现第一部舌诊的专著,叫《敖氏伤寒金镜录》,这是一位姓熬得医生写的,虽然名字盒伤寒有关,内容也似乎是在说伤寒病的舌象,但是实际上论述了很多的温热病盒舌象的关系,后来,书里的内容被温病学家就发现了,原来随着热邪从外向里深入,随着体内热邪的增加,这个舌象居然可以发生相应的改变,比如舌苔可以由白变成黄色,然后热邪在多,就变成干黑色,如果病危的时候,会变成全舌灰色,而舌质的颜色,正常人是淡红的,随着热邪的增加,就变成了红色,再增加,就变成了绛色,温病学家一看,这个很好啊,这个比脉诊来得直观,因此他们就把舌诊当作一个法宝,很注重用舌诊来判断热邪的深入程度。

    现在我们看病,也非常的重视舌象和健康的关系,那么,我们到底可以从舌象中看出什么来呢?

    告诉大家的是,首先,可以看出我们体内津液的情况,现在很多人体内都是水湿很重,这样的舌头一定是舌苔白,满布,而且往往是舌苔很腻,如果是舌苔厚腻,就要考虑这个人体内的水湿都凝结成痰了。

    现在气虚的人很多,因为阳气不足,所以水湿不能顺利化出体外,同时因为水湿重,也导致阳气不振,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气虚的人,往往在舌边有很多的齿痕,舌体会胖大一些,同时伴有舌苔白腻,这是体内气虚,同时不能把水湿化掉,这样的人需要一边利水湿,一边补气。

    补气以补脾为主,可以用白术、山药、莲子肉等来补脾,利水湿可以用薏米来进行,比如在做饭的时候可以放入一把薏米,这个薏米去水湿的作用很好,有的朋友是用薏米和大米各一半来做饭,结果厚腻的舌苔两个星期就消除了。

    舌象还可以看出自己体内的寒热,有的人舌质很红,舌质我们可以从舌边缘看出来,那里一般没有舌苔,如果很红,说明体内有热,如果舌质红,但是舌苔也很薄,整个舌头看上去都很红,这可能是虚热,需要滋阴,这种红往往是嫩红,比如前些天我看到了一个患者,女性,脸上的粉刺很严重,而舌质红的发紫,我断定这是虚热,就用滋阴清热的一贯煎这个方子来治疗,结果很快粉刺就开始消失了。等我再看到她时,她的舌质就是正常的淡红色了。

    而舌质老红,往往是体内有实热,比如有了什么热性病。

    舌苔黄的时候一般是体内有热,但是吃了什么有颜色的食物染上去的不算,还有就是长期吸烟的人,舌苔往往是黄的,这也未必是有热。

    如果舌质的颜色淡白,没有那么红,那么往往是血虚,或者是体内有寒,正常人的舌质应该是淡红的,有的女性气血不足,往往是惨白色的,这说明需要补血了。

    以往舌象都是要靠中医的经验来看,可是如果你要是问中医们,到底什么是淡红啊?什么样的舌头算是红色呢?一人一个说法,全靠经验,所以很难靠书本传授,很复杂。现在,我们的科研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和颜色科学的技术,把舌头拍摄下来,然后进行大样本的分析,来试图界定到底是什么样的是红、淡红、紫等,这些都用颜色科学中色度学的数字来标示,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去医院用仪器拍摄患者的舌头(仪器有统一的、标准的日午时分的光源都在、密闭的拍摄环境),大量的收集,然后进行色度学的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直到今天,还有一些科研结果没有写成论文发表,而且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进行类似的研究,希望以后给大家一个精确的说法。

    我搞了这么长时间的舌诊,得到的结果是非常喜欢看舌头,在给别人看病的时候,往往是一看舌头,就知道大概情况了,如果有搞不懂得舌头,也是非常的痴迷,经常反复琢磨,梦牵魂绕的。

    很多人认为中医没有进步,《黄帝内经》里说什么就是什么,其实从舌诊我们可以看出,中医确实一直在力求进步来着,脉诊不够清晰,我们的古人就发明了舌诊,舌诊标示得不够清晰,我们现代的科研人员就利用现代技术来说明它,这都是在努力进步啊。

   多说一句,最近,我们《养生堂》节目请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著名教授王琦,王琦教授是中医男科病学的创始人,在男科病的治疗方面是大家,现在男科病的患者很多,很多人都不好意思说,很痛苦,我们昨天聊了很长时间,王琦教授是目光独具的中医专家,我希望能够向王琦老师多多学习一些临床经验,有了心得,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的。 

中医的望诊

(2009-03-25 18:44:27)     这些天一直在拍摄王鸿谟老师的节目,我和王老师已经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以后会不断的请教王老师望诊的知识的,今天就和各位朋友聊聊中医的望诊。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被分为四大类,就是望闻问切,这里面第一个就是望诊,中医的一部经典著作《难经》里面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这句话把诊断的境界分成了神、圣、工、巧四个层次,最高的,就是通过望诊,即可知道患者的病情大概,古人认为这是最高层次的诊断,在《黄帝内经》里,就曾经对这个望诊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而古代的名医扁鹊的故事,却更为我们所熟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说扁鹊路过齐国,见到了齐桓公,他一看齐桓公,就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齐桓公觉得这是胡说八道,就说“寡人无疾”,然后等扁鹊出去了,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过了五天以后,扁鹊又来了,一见到齐桓公,就说:“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再次回答说:“寡人无疾。”扁鹊很没趣,就出来了,这还是让桓侯很不爽。又过了五天,扁鹊再次来看齐桓公了,这次他还是没有接受教训,仍然是看了一眼后,说:“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这次更是不爽了,干脆都没有搭理扁鹊,“桓侯不应”。扁鹊再次讨了个没趣,又出来了,等到再过五天以后,“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这回轮到齐桓公奇怪了,每次都是说我有病的,这次怎么话也不说,就走了呢?于是赶快派人去问为什么,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又过了五天,桓侯开始感觉身体疼痛,这才想起扁鹊,马上派人去找扁鹊,扁鹊却早已离开了齐国。桓侯最后是死了。

    这个故事在中医界广为流传,在后来的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的时候,他在序言里开首第一句话就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这就说明张仲景对扁鹊的望诊功夫是十分佩服的,也是非常想拥有像扁鹊那样的望诊功夫的,但是,扁鹊的这个功夫到底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其实很多人是心存疑虑的,很多学习中医的人都心想,这是真实的还是传说啊,哪有这么神奇的诊断方法啊?

    其实,现在我们知道,望诊这部分内容,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国家的相关科研人员,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拍摄方法,对人的面部进行拍摄,然后对照体检结果,发现一部分面部色诊的内容是正确的。

    但是这种色诊的功夫,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学会的,过去这部分诊断手法被列为“不传之秘”中,一般都是自家代代相传,很少有书籍论述其中的内容,最后逐步变成大家在临床中也都是以切脉、问诊等为主,很少有上来就是以望诊为先的,但是实际上应该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这个望诊的功夫要练习,需要养成观察患者面色的习惯,每天都坚持看,最后再看患者,脸就开始变成花的了,每个位置的颜色、光泽都不一样,这样就可以分析病情了。

    当然,中医历来强调四诊合参,所以望诊和闻诊、问诊、脉诊都要结合在一起的,这样才是对患者的负责,也能提高自己的诊断准确率。

    现在我说说大致的面部分区,在两个眉毛之间,这里是肺的对应区,昨天王老师说:如果这里色白,那么这种人多是肺气不足,正常的人应该是微微的红于其他的部分,如果此处颜色有一块暗淡的颜色,如同拇指肚大,那么就该出问题了,古代相面的人管这里叫印堂,说人的印堂发暗,则会大难临头,其实是要患大病了。王老师从八岁开始练习色诊,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去青海工作,曾经看到过当地的县委书记,此处有一块暗淡的颜色,于是告诉他去检查,结果是癌症,后来死去了。

    另外鼻头是脾,两个鼻翼是胃,这里如果红,说明脾胃是有热的,说到这里,我想起有很多人,在某个季节会出现红鼻头,上面有些红肿的包,其实这就是脾胃有实热的征兆,我一般会让人服用防风通圣散,现在有中成药,一般服用一两丸就可以了,服用这个药物以后,就会泻肚子,然后红鼻头就会消失的,其实防风通圣散中有大黄、生石膏等泻脾胃之火的药,所以治疗此病效果比较好的。

    在鼻头的上面,鼻梁那里是肝的部位,上次我说过一个孩子,我给看病,我问了好久才知道孩子脾气不好,王老师正好遇见了,他看了一眼,就说这个孩子的脾气大,他后来告诉我,就是看到这个孩子这里的颜色发青,所以才有此判断的。

    这些内容,其实中医诊断教材中都有,可是我在学习中医的时候,也对此有些怀疑,心想这些东西有这么微妙吗?这也太不可靠了?现在真的见到这里面的高人了,才知道,任何技巧,只要你专研,都会成为最有用的诊断手段的,这个望诊,如果练到一定得境界,其实不靠其他的诊断方法,也能看出患者的大概了。

    可是,古人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后,并不想让我们就凭这个来诊病,而是说要四诊合参,各位可以想到了,单凭一个望诊就很厉害了,如果再精通其他的三诊,那样诊断的准确性才真的可以提高啊。

    我们把这些节目拍摄完成后,估计以后大家会在网络上看到的,到时候我会通知大家的,现在已经拍摄完成一半了,一共拍摄二十五集,在拍摄时,我听得也是津津有味,很多时候也是在自己仔细琢磨,看看自己如何掌握。

    王老师的这些望诊内容是他家传的,他说以前这都是不传之秘——自个儿看病如神那该多好啊,我从王老师拍摄节目的过程就可以看出,节目结束后很多现场观众围着他问。可是现在他把这些内容都给详细地讲述了出来,我们有幸把它都拍摄下来,希望更多的医生学会,希望更多的老百姓了解,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内容,也可以再自己的生活中起到指导的作用。

    写到这里,再次向王鸿谟教授致敬! 

    多说一句,现在我们《养生堂》的节目收视率很高,每天都收到观众的各类信件和电话,很多老同志在聚会时据说都在讨论我们节目,前几天,我在通州的一个小饭店吃口饭,却听到邻桌在谈论《养生堂》,我很吃惊,听了一会,还真是我们节目,我就上去问了,结果老两口对我们是赞不绝口,我的心里真的高兴啊,这种事儿简直太罕见了。

    可惜,我的爸爸妈妈看不到啊,以后想想办法吧。  

   

我们身边的激素食品

    昨天终于结束了这个月的工作,简直疲惫极了,觉得和上学时期末考试过去了一样,心情顿时放松了下来,仔细想想,已经有很多天,早晚日夜行走吃饭都是在思考中渡过的了。

    今天和大家聊聊我们身边的激素食品吧。其实很不想说这些事情,怕让大家担心,但是仔细想想,还是应该让大家心中有数的好。

    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书的时候,发现很多的同学都吃素,居然人数很多,就和他们探讨,为什么吃素,探讨之后,自己想想,也开始吃素了。

    这些同学吃素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信仰,有的是因为食品的安全问题。

    我之所以决定自己也基本吃素,是因为我回想了自己了解的食品问题,也感到后怕。

    我以前认识一个朋友,是开门诊的,也是学中医的,他的妻子还是我在辽宁中医硕士的校友,这位朋友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对开门诊不感兴趣了(其实我很羡慕,他有自己的门诊),开始到郊区去承包鱼塘,搞起来养殖了。

    他回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了渔民的他很感慨地对我说,自从自己搞了鱼塘养殖以后,再也不吃河鱼了。我问为什么,他说:你知道那鱼塘的鱼都是怎么养殖出来的?在挖鱼塘的时候,就要往土里面拌抗生素(他当时说是庆大霉素),然后才放水,等放了鱼苗,也要经常用药,同时还要放激素,这样鱼很快就长大了,他说这样的鲤鱼很快就会又肥又大,如果你不加这些东西,鱼很快就会生病,然后也不爱长。

    他对我说,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现在的大鲤鱼都是又肥又大的,肚子特别的大,这跟用了激素是有关系的,最后他还告诫我,说以后尽量吃水库里的,这样的没有激素,另外海鱼也好一些。

    日前有位网友提醒,说柴松岩老专家告诫说鹌鹑蛋,和鹌鹑都可以是小孩子早熟,大家很奇怪,难道鹌鹑可以壮阳?其实是这样的,现在的鹌鹑饲养的情况如何?饲料是天然的吗?为了让鹌鹑早日长大,是否也添加激素?

    以前在农村住过的人都知道,一头猪要养一年的时间,到了春节的时候才吃肉,现在的猪是两个月就可以出栏了,为什么呢?

    我有位朋友每日

    现在食品安全的问题被提了出来,但是都集中在“非法添加”上,可是在“正常添加”的范围内,是否有对我们的健康存在有威胁的项目呢?

    现在恶性肿瘤的患者在不断的增加,原因很多,有人口寿命增长显现出来的问题,有空气的污染问题,但是食物里面的激素添加,也绝对是一个重要因素。

    反正我对性早熟的孩子,一概让家长不给孩子吃炸鸡,鸡蛋一定要吃柴鸡蛋(尽量找可靠的来源),鹌鹑蛋除了自己养,否则不要吃,我对牛羊肉的质量不了解,也希望了解牛羊饲养的网友提供信息。但是对猪肉我觉得最好就是买绿色食品认证的。

    在总结了这么多以后,其实吃素也是一个好的选择,比较动物,植物里面用激素的少些,比如大白菜,菜叶都在里面包着,喷什么药都喷不到,而且那么便宜,喷药也不值当,所以很多蔬菜还是相对安全的。

    清朝名医王孟英对信佛的人很不以为然,认为吃斋很不好,后来他的母亲训诫他说:不要自命洒脱,圣人是为了劝导大众做好事,所以才苦心设立了宗教,如果没有宗教,你让他们做好事谁去做啊,你看瘟疫来临的时候,那些和尚和尼姑,有几个患病的?很少啊(僧尼独鲜死焉),所以人家吃斋是有道理的。王孟英听了以后,仔细想了想,也很信服,于是后来自己也就开始吃起了清淡的饮食。

    我们现在的情况不同了,现在是各个行业为了自身利益,在向养殖的动物添加各类物质,这些问题可能不是一两天能够解决的,但是我们自己却需要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所以,我觉得对此一定要心中有数,如果有足够的毅力,可以探讨一下吃素的事情。

    现在清华大学和北大好像食堂都有了素食窗口,专门为素食的同学准备饭菜,据说很受欢迎。

  

疾病康复期的调养

(2009-03-10 19:34:22)     最近遇到了一种情况,就是有的患者,疾病马上就要好了,但是由于自己的不慎,病情又开始加重了,这是因为对康复期的调养方法不清楚导致的,我下面和大家聊聊怎么养病吧。

    让我们先从我写过的一个例子谈起。这是王孟英的故事里的一段。

    有位叫许子社的年轻人病了,王孟英就开了元参、生地、犀角、生石膏、知母、天花粉、竹叶、金银花等药,用来清透热邪,温病理论认为,如果热邪深入,一定要用清凉的药物把热邪清透出来,这是温病的治疗方法。但是,这个药开出来,周围的亲戚朋友就都吐出了舌头。

    因为这个时候天气就开始凉了,大家都认为这个药太寒凉了,患者那么虚弱的身体,能受得了吗?

    王孟英没有管他们,接着让患者服用了五付,结果这位许子社的抽搐也开始减轻了,舌质的红绛的颜色开始退去。

    这个时候,大家有点儿开始乐观了,于是许子社的岳父很搞笑地登场了,他登场的方式比较隆重,是带着一帮全付武装的道士来的。

    原来,许子社的岳父想,反正此时病情开始好转了,我们在旁边再辅助一下,我们请来些道士,在做做法,让他好得快点。

    这帮道士一到患者家里,就开始建坛,点香,又画符又弄水的。此时您再看,这个屋子里这份闹腾,有道士在敲锣,有道士在敲鼓,总之是喧嚣非凡。

    但是这么操作的结果呢?很不好,不但神仙没有请来,反而到把我们的许子社给吓着了,只见他神智昏沉,胡言乱语,像喝了酒似的浑身乱动。

    这回,轮到道士们害怕了,天哪!哪个环节出问题了?怎么神仙没有请来,别不是把鬼请到患者身上了?!怎么办?快跑!

    于是道士们落荒而逃。(羽士反为吓退)

    这搞得许子社的岳父很是狼狈,没想到这帮道士如此不给自己长脸。

    这时候大家看着胡言乱语的许子社,全都没有办法了,只好把王孟英连夜请来。

    王孟英来了以后,给患者服用了些药,患者的神智就开始清醒了,然后用前面的药方再重加竹沥,用来豁痰,连着服用了八付。这个患者才开始恢复。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中医认为,病人在恢复的过程中,在邪气开始离去,但是正气还不足的时候,是需要安静的,不能打扰,清朝的医学大家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说过“此时宜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元气。”

    这位许子社此时本来是身体正在积蓄力量,准备恢复,应该是静养的,但是他的岳父却吵扰了他,所以会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这对恢复疾病是很不利的。

    但是现在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往往是在患者休息的时候,一会儿问一句:“你感觉好些吗?”过一会儿又问一句,“你好些了吗?”其实患者本来静养是感觉很好的,但是您这么一吵,就不好了。

    还有的人在住院的时候,很多的朋友前来看望,送去很多鲜花,一拨又一拨的,直让住院者感觉比平时还忙,其实这也是对患者不利的。

    在身体的恢复期,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食复的问题,中医认为,如果在康复的过程中,不能注意饮食的调理,那么很可能疾病会复发,这叫食复。这种情况很多,有的患者是在疾病的过程中,没有吃到什么好吃的,比如忌口来着,但是觉得身体好了,于是就大开方便之门,猛吃一顿什么食物,尤其是肉类,结果病情很快就复发了,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有着很多这方面的例子的。其实上,在身体的恢复期,此时肌体的功能还是很低下的,尤其是脾胃系统,需要慢慢的恢复正常的功能,此时如果突然进食大量的某种食物,会导致负担突然加重,这不仅仅是脾胃系统的,吸收的某种大量的元素很可能是肌体接受不了的。

    以前温病学家赵绍琴教授曾经给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治疗肾衰,本来治疗的很好,这位已经可以自己步行来诊了,为了庆祝身体恢复得好,家里炖了一大锅的牛肉,猛吃了一顿,结果马上病危入院,赶上赵老在日本讲学,这位数学家最终因此而病故。

    当然,适当的进食营养是可以的,但是记住,千万不可突然大量的进食某种食物,尤其是肉类,大量的进食,会导致食复的。

    此时的饮食,应当以清淡为主,一般中医认为应该以粥、熬得很烂的蔬菜为主,适当配合营养食品,但是量要掌握的好,不可过多。

    另外要注意的是劳复,这是由于病后,过于劳累,导致的疾病复发,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工作压力大,放不下工作的情况下,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等身体养好了,再去工作,也是完全可以的。

    劳复还有一种情况,明朝的吴又可在《温疫论》中说:“但元气未复,或因梳洗沐浴,或因多言妄动,遂至发热,前证复起”,他所说的这种多言妄动的情况其实也很多,有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体恢复了,就开始在病房里面到处聊天,有的老太太是喋喋不休,这样很快自己就觉得开始气短,其实这也是一种劳复,其实此时的安静休养是很关键的,不可以兴奋过渡的,等身体彻底好了,再聊天也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一种中医叫做女劳复,就是身体还没有完全好,但是就过起了夫妻生活,这也是对康复不利的。

    这点可能西医不承认存在,但是中医的经验一直说是有此种病症的,我举一个例子,王孟英曾经在《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中记载,他治疗了一位倡女,这位本来患的是瘟疫,王孟英给治疗好了,但是突然再次求诊,王孟英来了一看,这位倡女是脉象紧数,精神委顿,吁吁而喘,腹痛,舌润,口和,王孟英分析是“男劳复”,但是忧郁了半天,也不好意思问,最后问了句“夜来勿过劳乎?”这位倡女说:“听说您善于治疗这种隐私的病症,所以才求您来治疗的啊。”于是,王孟英就明白了,开了胡桃肉、补骨脂、龙骨、牡蛎、鹿角霜、菟丝子、覆盆子等补肾的药物,结果两剂药,这个人就痊愈了。

    中医的这些原则,可以适用于小到感冒,大到手术的各种病症,如果能够注意,对身体的恢复是很有好处的。

   

痔疮的治疗方法

很多网友来信问我痔疮怎么办,我在这里一起回答一下吧。

痔疮是一个很奇怪的病,因为只有人类才有,研究者分析,这和人的直立行走有关,是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

痔疮的分类很多,开始时一般是内痔,然后出现外痔,这两者合起来叫混合痔,还有的是肛瘘等,也都被混叫为痔疮,实际上肛瘘是炎症消失后,造成的瘘管,把直肠和外界直接接通了。

痔疮的治疗,西医是用手术的方法,直接切掉,这种方法可以根除,但是比较痛苦,我去肛肠医院的时候,患者对我说:每次换药都是上刑啊,下辈子都不希望再来一次了。

现在还有一种用设备的,这是一种电切术,用电把痔疮烧掉,打麻药进行,但是术后也很痛苦。

中医一直在尝试用口服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总是很不准确,比如这个人这个方有效,别人就无效了,我写过的许叔微就曾经患这个病,许学士是秘方大师啊,可是他都承认,说这个时候有效,下次就无效了,怎么回事儿?

我们家里以前是肛肠科的,也有几个方子,据我的母亲说,一个以大黄蛰虫丸为基础方的方子很有效,但是后来做工复杂,就不去做了,反正门诊后来也限制院内制剂。

我后来在临床中,经常收集各种方子,有的是患者提供给我的,我就记下来,有的患者很重,后来好了,我也记下来。

下面是我总结的两个简便方,大家可以参考。
如果便血,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药店买中药椿根皮,二百克,每次用三十克熬水,熬出两碗,在熬好后放入红糖一匙,早晚各喝一碗。

这个方子是一位老师提供的,我当时在给中医学生上课,他在后面听,我讲完了痔疮这个病,他就下课对我说,他以前这个便血很重,什么药都使用了,就是不行,后来别人告诉他用了这个椿根皮,就痊愈了,我后来给一些朋友用,还可以,就经常推荐给患者了,效果还不错。
对于单纯的内痔或者外痔混合痔,下面这个方法很有效:
去药店买中药地龙,五十克,让药店给研成粉末,然后让他们给装入胶囊,每次服用六颗,早晚各一次。
地龙最好的服用方法是:在地龙磨粉后,和两倍体积的瘦猪肉馅搅拌(用多少拌多少),不要放作料,然后包饺子,蒸熟,每次吃七——十个,一日两次,可以蘸作料吃,味道怪些,但是效果不错。可以连吃四五天,一般就可以达到收缩痔疮的效果,但是痔疮枯萎后,一般难以完全消失。

这个方法在各地的民间验方中都有,我查阅了一些书籍,记载得比较多,还有是用地龙和猪肉做成丸子,服用也可以,只是味道很怪。

另外,我还检索到一些医学论文,也提供了相关的证据,有的医生用这个地龙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对痔疮的治疗效果很好。

这个方子简便易行,因为地龙在国外某些地区,就是食物,做菜常用,所以大家也别讨厌它。

地龙中的一些有效成份,可以对血栓等有起到消融的作用,所以著名的步长脑心通就是用的这个药。

如果当地的中医,能够针对体质,来加上些口服的中药,那就更好了。

网络中很多的朋友都用上述的方法,得到了解脱,但是在解脱之余,千万记住,蚯蚓为你牺牲了自己,感恩一下吧。

这是一点小方法,但是,千万注意的是:直肠癌有的时候也便血,和痔疮很类似,有了类似症状的,一定先要检查,不要把直肠癌当作痔疮,自己治疗了,切记!等确认是痔疮了,才可以对证调理。

以前我们家门诊治疗痔疮时,遇到过很多的类似患者,所以有此提醒。

 代的中医——补中益气丸的养生作用(2008-12-12 20:58:36) 分类:古代的中医

补中益气丸与养生

 

今天要跟各位谈的是:千万别饿着自己!

很多人会感到迷惑:饿着自己?现在是什么年代?不是李东垣那个有上顿没下顿的饥荒年代了,现在不吃撑了就不错了!还能饿着自己?

没错,大家先别急,这个年代不但会有人饿着自己,还会把自己给饿病了,您且听我往下细聊。

很多白领的生活有如下特点:晚上尽可能地晚睡,觉得睡早了都对不住自个儿,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早上起不来——没法儿起来,因为刚睡没几个点儿啊,等到闹钟响了无数次以后,才很愤怒地起来,先把闹钟砸了,然后才想起在砸前一秒钟看到的时间是八点整——上班晚了!

于是穿上衣服,跑出房门,从轻轨八通线北苑站上直奔四惠站换一号线,然后建国门换二号线,东直门上来一通跑到了单位,还是晚了。

正碰上经理在门口,嘿!怎么你又迟到了,说你多少次了怎么没记性啊。回头再说你。来来,正好我们的货来了,得,就你了,你帮着搬一下吧。

这批货真叫重,差点把这位累趴下,回办公室后,再看这位就蔫儿了,满脑袋想得都是:中午什么时候开饭啊!

然后中午开饭的时候到食堂狂吃,吃下了令人瞠目的饭量。

这就是一个经常发生的片断,仔细分析其中的经过,您就会发现这跟围城之中的大金国军民有着同样的状态,饿着肚子,在饥饿的情况下干活,搬石头修城墙。然后,解围后,狂吃。

很多的白领是长期的不吃早饭,有的只是拿一点零食对付,然后在上午干各种活儿。

西医认为早晨不吃饭最大的问题是容易患胆结石。

但是中医认为还会出现其它的毛病。

 

李东垣认为人的脾胃一旦受伤,则身体的元气就也跟着受伤,这样会出现许多病症。

尤其是在饥饿的时候,如果在处于劳倦的状态下,则危害更大。

 

我经常会碰到很多白领向我咨询:我得了疲劳综合征怎么治疗啊?我的症状就是浑身无力,总是提不起精神,一干活就累,爱感冒,抵抗力低,容易闹肚子,等等。

您再看看现在教科书中补中益气丸的主治范围(这是李东垣的方子):“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不耐劳累,动则气短”等。

不用说,您已经发现了吧,两者相差无几。

对,就是这样,如果一个人早晨长期的不吃饭,然后在上午干活,这个时候对身体的损害是非常大的,会最终导致您身体的整个健康水平的降低。

民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医生叫张锡纯,他治疗过很多这样的病例,其中有一个车夫就是在饥饿的状态下,空着肚子奔走了七八里地,结果是呼吸短气,心中发热,不爱吃东西,肢体酸懒无力,稍微一动弹就觉得气短,最后张锡纯就是用补中益气法给治好了。

有的人会认为这个病与没吃早饭没关系,但是,在中医这里,它们是非常相关的。

上面的是最终患上了很严重的疾病的。

没有那么严重的,就是所谓的疲劳综合征了。

好多白领因为所谓的疲劳综合征非常的痛苦,因为到西医那里去医生会认为他没有病,需要休息,可是休息了却发现也没有什么用。

这种情况在国外特别的多,他们那里也有大量的白领有这样的反映,然后医生觉得自己的压力非常的大——解决不了人家的问题啊,于是在做各种努力,有的还说发现是某种病毒什么的导致了疲劳综合征。

我认为他们说反了,是因为患者的健康水平下降才导致细菌病毒的容易入侵。

当然,“疲劳综合征”在中医里面也还有其它的原因,比如情致方面的原因,但是脾胃受伤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以各位,千万别跟自个儿过不去,一定要吃好早饭。

 

还有一部分把自个儿饿着的人,就是那些想减肥的女孩子,这部分人对自己身体的折磨的惨烈程度绝对和围城下的大金国军民有一比,长期的拒绝正常饮食,以黄瓜片,苹果为主食,同时怕自己的毅力不够,还在街上买来一些降低食欲的西药。

她们由于不知道脾胃受伤后的严重后果,所以勇往直前,无知无畏。

但是后果很严重。

在中医里,我们认为女子的脾胃一旦受伤,则气血的来源就受到严重的阻碍,而女子身体的各个系统,尤其是生殖系统对气血的依赖尤其严重,气血的不足会造成月经、胎、产等环节都出现问题。

这不是我在危言耸听,现在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病例,由于减肥,造成了严重的营养不良,有的开始厌食,然后二十几岁就开始绝经,接下来的发展就是卵巢萎缩,最终导致无法生育孩子。

丈夫嫌弃,婆家反目,自己痛苦。

这样的悲剧很多。

有一次我跟随组织到距离北京不远的张家口市义诊,患者站了很长的排,轮到有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我开始诊脉,她一伸胳膊,胳膊非常的细,我搭上脉以后心里就知道,这是个问题很大的患者,就问旁边她的父亲:“她的气血怎么这么弱啊!”,他父亲很低声地说:“减肥减的。”

女孩子在读大学,因为减肥,开始厌食,月经不来已经两年了。

他父亲很焦急,女孩子自己还笑眯眯的呢。

我心里想,我还没说后面更加严重的后果呢,说了只怕她该睡不着觉了。

她已经服用了很多活血通经的药物,我告诉她和她父亲,不要再服用通经药了,因为无经可通,比喻一下,就是河里已经没有水了,您还在那儿挖河沟干嘛?

赶快要调理脾胃,养气血,脾胃的功能恢复了,气血足了,才能再调经。

义诊结束后我就返京了,不知道这个女孩子后来如何。

 

但是我知道,即使我能治疗得了她,也治疗不了天下那么多的同类患者。

因为减肥药厂商和模特界还在大力宣传骨感如何的美,纤瘦如何的迷人。

举世若狂,女孩子们仍在前仆后继。

希望各位兄弟看后一定要看牢了自己的女朋友,必要的时候使用暴力手段解决——把减肥药砸了。

 

下面我把药店卖的补中益气丸的方子给大家解一下吧。

补中益气汤(现在改成丸药了)方子的组成是:黄芪、人参、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这么八味药,治疗的主证是因为劳伤、饮食不节而导致的脾肺气虚、中气下陷,什么是中气下陷呢?这是一个中医术语,中医认为人的胸中有“中气”,支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如果你的营养不足了,导致气虚,那么这个中气就会向下走,这样的人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没有力气,说话提不上来气,不爱说话,脸色苍白,头晕,本来食物在胃肠内,在中气的固持下,可以慢慢地走完消化的过程,结果现在固持不住了,很快就泻了出去,结果就泻肚子,有的人还脱肛,还有的人一体检,就检出西医说的胃下垂,女同志有的是子宫下垂等等,对于这个,中医认为是脾肺气虚,因为在五行的归属里,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因此这个病的根本在脾胃,因为脾胃的功能降低,吸收不好,结果导致肺气也不足了。

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子是李东垣用了很大的心思琢磨出来的,方子里面的人参不用说了,这是一味大补元气的药,然后是黄芪,这个黄芪可是味好药,生黄芪可以起到固表的作用,什么是固表呢?就是加强人体的外边的防御系统,有的朋友总是冒虚汗,风一吹就感冒,就可以用这个生黄芪来固表,同时加上白术和防风,叫玉屏风散,药店有卖的。如果把黄芪用蜜给炙了,则会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因此黄芪在这个方子里面是最主要的药物,用量也最大,李东垣那个时候黄芪只用到了一钱,其余的药只用到几分,现在的医家黄芪都用到几十克,上百克的也有,效果还不错。但是各位在买药的时候要知道,生黄芪和炙黄芪是分开的,你如果只写了一个简单的黄芪,大江南北各地药行的规矩不同,有的给你生的,有的给蜜炙的。根据我的经验,生黄芪使用的量可以大,但是蜜炙黄芪的量要严格遵守方剂的规定,因为蜜炙的很容易生热。

方子里的炙甘草也是补脾胃之气的,李东垣认为黄芪、人参、炙甘草是消除烦热的圣药,这个烦热就是由于中气不足产生的虚火。方子里还有白术,这是燥湿,补脾经之气的,因为李东垣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脾,他说“脾气一虚,肺气先绝”,所以方子里面也尤其照顾到了脾经。

那么既然是要补气,为什么方子里面还加上了陈皮呢?原来,这个补气的药如果一下子下猛了,那么多的气同时补入人体,人体是受不了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气闷,胸闷,有点壅住了,这时稍微加上一点理气的陈皮,则没有这个毛病出现了。

在补气的同时,还要照顾到血,为什么呢?因为中医认为阴阳是互生的,气血也是互生的,气虚的同时,血也一定是虚的,而一下子补了这么多的气,一定要考虑将它们引导转化为血,所以加上了当归,这样就可以让气血的转化正常了。

但是,到此为止还不够,因为虽然补气了,可是现在主要的问题是中气下陷啊,这个下陷怎么解决呢?

于是,方子里面就用了升麻和柴胡,量都非常的少,升麻是升阳明之气,柴胡是升少阳之气,各位,这里面可够神奇的,您别看就这两味药,我们说它们药性是向上升的,加进去以后,这整个的药力还真就是往上走了,治疗脱肛,子宫脱垂什么的,是气虚引起的,用上还真就能回去。

这点有些网友已经有体验了,有些网友患了痔疮,给我来邮件,说脱出多久了,我就是告诉买什么痔疮药,同时配合补中益气丸,结果就开始往回收了,回邮件反馈效果特好。有的时候,如果自己真的体会一次中医,那么对它的感受就会更强烈的。

大家如果因为我提到过的原因,把自己的脾肺之气给伤了,出现了相应的症状,那么就可以考虑服用一些补中益气丸来调补一下。

好了,李东垣就讲这么多吧,希望各位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