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入侵中国:试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疗法中三七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2:41:10

试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疗法中三七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下篇)

 

      圣火医药公司总顾问、主任医师 李贯烈

 

二、血瘀证的中医诊断及现代医学诊断方法:

 

自《楚词》以“行销铄而瘀伤”中言瘀起,到《内经》描述“血脉凝泣”之血瘀,并论治,是一个阶段的进步。到《伤寒杂病论》则血瘀被确立成一个证、脉因证治、理法方药为一体,又上升到了另一阶段,算是有了一个体系,但直到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为止,自汉代以来千百年的传统医学家尽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治疗上有所进步与发展,但由于对血瘀的病因和病理无法从根本上提示血瘀症的本质变化,在诊断方面,也就始终停留在传统、古典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或者说症状、体征及试治求准的范围内。但即使如此仍为现代医学的血瘀证诊断奠定了重要的研究与发展基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止,血瘀证的诊断方案仍是以三者为主确定的。这一部分内容,我们试着通过对血瘀证的诊断方法及诊断技术的发展过程,让大家了解传统医学中的血瘀证诊断方法及其精髓,是如何通过专家们的努力与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相结合,用现代的生理、生化、病理、实验技术手段揭示传统、古典、笼统模糊的诊断概念,逐渐使之具体化、量化、标准化,最终得以让《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的传统医学精华在现代医学中焕发青春,为现代医学所用,即“古为今用”,让大家对这一过程有一个比较通俗的理解。上海三七网

1、血瘀证的传统诊断方法

①症状诊断:通过传统问、闻诊得到:

A?固定性疼痛,血瘀证中的症状,疼痛是首述,一般常伴有以下特征:

⑴性质:刺痛,如针如锥,或胀痛、绞痛等。

⑵部位:固定不移,痛有定处,且不同的病有不同的部位,如:冠心病的心前区、胸骨后,肩背部等的疼痛;阑尾炎的右下腹痛;胆囊炎的右上腹及右肩背部放射痛;疼痛部位往往提示血瘀发生的部位与器官;

⑶疼痛拒按,如阑尾炎,疖痈脓肿形成或出血之处均拒按;

⑷常痛处伴有块状肿物于局部。几个特点综合判断,常具有较为重要的诊断价值。固定性疼痛与血瘀症之间诊断关系的研究表明,“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不论从经络或血脉而言,不通者瘀,有痛必有瘀。固定性疼痛与体征相对应当中,舌质紫暗是血瘀症首条阳性体征,在冠心病等9个病种中二者的对应符合率最高,说明血瘀症的第一症状与第一体征确系与血瘀症关系最密切。在冠心病、脑血栓形成等现代医学技术确诊的血瘀症病人中,固定性疼痛占86%之多。在冠心病计算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中固定性疼痛的诊断贡献率最大。在现代医学技术的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黏度均与固定性疼痛有符合性的一致变化[5]。不仅对辨证,对辩病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B?出血:在传统的症状中有黑便、咯血、鼻衄、皮肤瘀斑等,其中已经包含了外出血、内出血、体表出血。其所反映的实质是血离经则瘀,瘀于体内,组织内。此外出血后血管内的血液量减少,浓缩,同时是形成血管内血瘀的重要原因。其三,有出血往往要止血,止血的同时有可能留瘀,所以出血是血瘀症的重要症状表现。

从现代医学技术中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看,出血病人早、中期凝血机制增强、活跃,致血液凝固性增高,同时出血致血循环量减少,往往引起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高,甲皱微循环显示微循环障碍,尤其在中后期障碍明显,都是造成血瘀的表现。更不用说内出血,血离经而积于体内,组织内则是明显、典型的血瘀。与传统医学中的“出血则有瘀”相一致而“止血易留瘀”因此主张出血时祛瘀为先是符合的。

C?月经紊乱:月经紊乱中崩漏均是出血量增加,出血时间延长,是出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当属于血瘀症表现。而月经减少、凝、滞、色黑、结血块,甚至停经,都说明经血淤滞不畅,亦当属瘀。而且不仅仅是妇、产科疾病所致的月经异常,包括血液病、内分泌、免疫、胶原、肝、肾系统疾病时导致的月经紊乱也都伴随血瘀症的存在。上海三七网

月经紊乱症状与出血、紫舌、肿块形成、固定性疼痛等症状的同时出现率也有很高的一致性;血液流变学检查呈现同步异常,活血化瘀后则又都有改善。电子计算机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其诊断贡献度也很大,偏回归平方与予报方程入选都说明它与血瘀症关系很大。

D?发热或寒热交作:其血瘀之寒与热的特点是似如热状,自感发热,时热时寒,甚致寒热交替,但却体温表测之不出。应当排除外感与内伤发热在外。上海三七网

E?口躁渴但欲漱水而不欲咽,也有口干欲饮者,如糖尿病人既渴而又大量饮水,大量排尿循环不已。此症状作为血瘀症的诊断症状之一。在《金匮要略》中重要述及,一直被保留在血瘀症的症状诊断中。这类症状首先应考虑阴虚生内热,热过伤津,所以出现渴而不饮。当有脱水而血液粘稠、粘滞度增高时,也须饮水,甚致大量饮水。这些变化与血瘀症变化相一致,说明烦、渴、燥也是血瘀症症状之一,但不同病,表现可能完全不一样。

F?精神神经症状:在古典医籍中早已多有类似记载,而且常与血瘀症中的腹证平行出现,有资料表明约占66%左右。临床中伤寒高热者多易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甚致幻觉等。现代医学将其分为:

⑴兴奋型:烦躁、失眠、情绪不稳、狂燥、惊狂;

⑵抑制型:情绪淡漠、痴呆缄漠、无语少动,甚致木僵。应属精神分裂症中兼夹血瘀症者。应当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血瘀症都有此类症状,而且有精神异常者亦非都有血瘀症。若属腹症,则血液流变学往往伴有异常。

G?其它:咳喘、心悸怔仲、腹满发黄、痈肿等症状亦多散见于血瘀症的不同病症中。

②体症诊断:通过望、闻、切诊掌握。上海三七网

A?舌质紫暗:舌诊在传统医学中始终是备受关注的。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医生能够看到的人体主要表象是皮肤、舌、目,三处最能表现人体健康状况的部位,而舌又是黏膜最薄,血管形象最清楚的位置,血瘀中的血的现象是唯一在传统医学中能直接观察到的地方,因此中医如此重视舌诊,尤其是血瘀症的体表诊断,就是可以理解的了。现代医学结合中医舌诊进行了较深入舌像研究将在后面进一步加以说明。

血瘀症时舌诊所见:色,暗晦而发青致发紫,按照病情不同青紫程度不一。越深则血瘀越重。部位,首先多见于舌尖,继之舌边,进而舌体,终致舌根或有见散在点状、片状瘀点。血管,舌下静脉清楚可见,粗长,曲屈,分支迂回结节状。顺望唇青而至紫,舌润常不干。

舌之循环属上腔静脉,且舌之味觉敏感,对温度也很灵敏,部分物质能通过舌下黏膜迅速吸收进入血循环,曾有通过肺舌、臂舌之间循环时间检测人体血液循环是否正常或淤滞的方法,血瘀症在舌的各种表现理当受到重视。

B?病理性肿块:指异常的增殖包块,正常脏器的异常增大,质地异常变硬的情况,包括:

(1)以肝、脾、心、肾的硬变,增大。上海三七网

(2)肿瘤的形成,原来部位并无包块,新的肿瘤生长出现包块。

(3)皮肤的增殖形成异形疣、瘤、硬化等。大多见于血瘀症晚期,总体出现率在古典医籍中比率不高,显然是因当时诊断技术受限,但在计算机多元性回归分析中对血瘀症的诊断贡献却仅次于舌紫。

C?肤诊:皮肤是传统医学中能看到体征最广泛的部位,限于时代还不是全面能观察。

首先是皮肤的色泽,是否暗晦、失色、少光、发青、发黄、干燥、肥厚、起屑、瘀斑、点,毛发多少、肿浮、凹陷等等,都与血瘀症直接相关联。

之二是爪甲:青紫是血瘀症的特征表现。实际上是甲床毛细血管的外在表达。此外,甲被的色素沉着、反甲,失泽等《金匮要略》认为系“内有干血”。

之三是皮肤与黏膜的血管观察:首推舌下静脉观察,若舌脉粗张、结节定有血瘀,《诸病源候论》中噤黄侯则舌下大脉起青黑色。有较强的诊断意义。

其他的皮肤血管征现细络如颈静脉怒张,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下肢静脉曲张,脐周静脉怒张均有其临床意义,在现代医学诊断中也有特征价值,但多见于血瘀症的晚期,常对治疗无补于事。当然,此时现代诊断技术中的血液流变、生化功能诸多项目毫无疑问是符合率极高的。

其四,目征,皮肤黏膜中目征中有人[6]认为眼血管的变化具有与舌征相同的价值,血瘀症符合率高达90%以上,中医重目征之外表。现代医学则通过眼底镜直接观察到动静脉、毛细血管的变化,实际上眼底血管网至今仍是人体唯一能直接较全面的观察到的血管网区域,并对全身血管之动静脉仍具代表性,是连接血瘀症与血管变化诊断首屈一指的研究方法,将留在血瘀症眼底部疾病中详加介绍。

最后,口腔黏膜,除去舌之外,口腔黏膜也很薄。血管亦较清晰,血瘀症时同样会有相同的血管变化,如小动脉扩张、静脉屈曲、出血、瘀斑、青紫色等[7]。腭颊黏膜源同舌下,其变化的意义等同于前,但观察不如舌下黏膜方便和清楚而已。上海三七网

D?脉诊:脉诊是传统医学中切诊之首,始终备受关注,诸多医家以脉征辨证。淤血证脉诊中以涩脉意义最大。谓之“血积经隧则脉涩不利”或涩中带弦,涩脉之特点为往来艰涩,迟滞不畅,如轻刀刮竹。脉诊初寸脉外,可人迎脉,跗阳脉均可参考应用。

E?腹诊:腹诊是中医传统诊法之一,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中,腹诊有可作为辨证用药的依据。同样在血瘀症的诊断中,尤其是血瘀腹证的诊断中,腹诊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血瘀症中的腹证的腹诊方法的研究,发现腹诊中的依据与血瘀症的诊断依据确实存在相关性联系,王阶[8]等作计算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证明淤血腹诊方法以偏回归平方及最大波率优选入血瘀诊断方程。

传统医学对腹诊血瘀的描述见于《灵枢五邪》,“邪在肝则两肋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到汉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有了较系统的论述,如痛、胀、结等述及部位、性质、辨证、用法,又在《金匮要略》中将少腹抵抗压痛症作用诊断血瘀的主要体征之一。中医至现代随现代技术的发展腹诊渐被淡作。但在日本却得到重视,演变出腹诊的”淤血压痛点“,并将其作为大部分重点诊断依据列入寺泽捷年的“淤血诊断标准”中,共占6/17项。

从传统医学的角度看,腹诊是血瘀证的诊断方法之一,但终究与大多数传统医学相似,仅仅依靠手法检查判断,缺乏客观性、标准性。此外,就广义血瘀证而言,腹诊体证只有38?5%的符合率,即使是计算机分析的优选入选,但在总诊断赋值中总占只有10分。说明腹诊虽在血瘀症的诊断中重要,但腹证血瘀只是血瘀证中一少部分,而且并非腹证均是血瘀证,因此腹诊应仅作为血瘀证中腹证的主要诊断方法。

③症状体征的诊断应用价值:上述症状与体征的总体价值是不一样重要的,在不同的病与证中其重要性又会有所差别,传统中医根据经验,现代医学则根据统计学,计算机分析法,对其研究后,一般分为三类:A?主要依据:确定诊断不可缺少的,或者据此可以确诊的,包括固定性疼痛、舌质紫暗、月经紊乱、病理性包块、黑便、出血、涩脉、少腹硬满等。主要依据对血瘀症,之所以可以起确定诊断的作用,是因为这些症状、体征中包含有①反映血液循环功能状态的信息。②确定有否出血的信息。③经络是通与不通的信息。④代表血瘀具备特征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中除疼痛外都具有客观性,即都属是体征,可以重复检查到,所以更可靠,更重要。B?次要依据:参与主要依据或若干次要依据联合能进行血瘀诊断,单独不能或独立确立诊断的症状体征。包括肤诊精神异常、口燥、细络等。C?辅助依据:仅能作为主要、次要依据进行辅助参考作用的症候,如:咳喘、发黄、怔忡等。

至于次要依据及辅助依据,是因为客观性,重要性较差,特征性不足,当其他病症时也可以出现,因此必须若干个依据同时存在,相互增加限定条件,以保证诊断的可靠 。

④治疗性诊断:血瘀证也是错综复杂,千差万别的,当应用症状、体征无法诊断时或无证可辩的症候、及以局部表现为主又难以确诊者,沉疴顽疾者,久病不效者,可以试用活血化瘀疗法,试之有效则为血瘀。现代医学也有此法。以药试之,有效则可论药诊断其病。

此外在诊断中,有时必须结合疾病发生的原因、环境、诱因等条件进行分析,以帮助作出正确的判断。既所谓病因诊断。上海三七网

⑤血瘀症传统诊断方法的局限性:传统血瘀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古典血瘀症的治疗基础,而且千百年来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即使到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1982年和198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2次分别制定的血瘀症诊断标准主要内容仍然是传统诊断依据为主,直到1987年小儿血瘀症诊断标准内才增加了实验检查项目为主的部分。

当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提高,传统诊断在血瘀症不断研究揭示其本质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进展,首先许多传统诊断依据被采用,新技术加以研究,对一些症状体征的现代医学基础机制获得了新的认识,如舌诊、脉诊、腹诊都有了新的理论基础来阐述和较客观的标准进行检测确认。此外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与新的实验方法对传统指标进行验证,以确认它们在血瘀症诊断中的可靠性和价值标准及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现代化血瘀症诊断的要求应达到以下几方面:

(1)确定血瘀症中具有特征性及普遍诊断意义的指标:在传统指标中舌紫、舌下血管、固定性疼痛已相对具有较高的普遍性。在具体辨证中有的指标如包块、肢瘫、月经紊乱已比较具有特殊诊断意义。现代诊断技术中血黏度、血小板指标、微循环改变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诊断价值,应当进一步确定。

(2)建立尽可能标准化的诊断体系(方案):现有的诊断方案是由筛选可靠性、重点性、符合性好的症状、体征加上实验室检验客观指标三部分量化分数构成的,已经具有一定的标准化意义和比传统诊断为好的可重复性。但血瘀症是一个内涵很大的,包含许多系统器官若干病在内的“证”,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病,因此其诊断的标准方案必然是较难建立得很标准的。上海三七网

(3)诊断中的证与病的合理有机结合:血瘀症的狭义与广义内涵都很广,其中还有在同病异证,同证异病,兼夹病症的复杂情况。不仅症状与体证在同是血瘀症中不同疾病情况下会有差异,而且实验室检查结果也会有不同的类型与变化。

因此在血瘀症的诊断中辨证与辩病相结合,使证、病与诊断、治疗相结合,进行宏观辨证、微观辩病、参照证、病辩治,还需结合实验检查具体结果选用药,寻找大原则小灵活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4)血瘀症诊断技术的定量研究:其中症状与体征的定量描述和实验检查的定量数据标准是主体,但诊断因素过多,只能在计算机多因素大样本的研究基础上逐步获得较理想的结果,距实用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当然,定量化研究还应能反映血瘀的辨证要求,体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并能与临床实用相结合,直接指导治疗选方与用药,但这是希望并非易事。上海三七网

2、血瘀症的现代医学诊断技术概述:

①舌诊的现代方法:A?舌分光定量测定:采用舌诊仪对舌面光束的红、橙、黄、绿、蓝、紫五色分光色定量,根据舌之红光、紫光量的增加与减少确定正常值后作出诊断。实验说明紫暗舌的紫光定量于血瘀症病人有明显差异,具有诊断价值。B?舌浅表血流量计:根据误差电动势原理,测定舌浅表血流量,确定血瘀症紫舌血流量明显减少,并有诊断数据可供判断。

检测还表明血流量与紫光度成反比,与红光成正比,有诊断价值。

②脉诊的现代方法:采用多普勒脉搏图测定寸脉口径及血流速,显示脉口径缩小,并与舌诊结果相平行,同样具有定量诊断价值。

③腹诊的现代技术:A?利用浅表血流量仪,测定腹部血瘀症腹诊之不同部位的浅表血流量,结果血瘀症腹部血浅表流量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B?采用红外热图象仪测定血瘀症腹诊区,结果腹部温度较正常为低,有显著差异。并与腹浅表血流量相一致,说明二者结果有相关性,二者均有诊断定量价值。为腹诊现代检测奠定了基础。

④微循环检查应用于血瘀症诊断:

A?概念:在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血液循环的微血管结构称微循环。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最基本功能单位。

B?功能:微循环面积估计为6300m2,是人体最主要的物质交换场所;是调节血液流量的因素之一;也是人体最广泛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即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分泌数十种血管内皮因子参与人体重要生物、生理功能的调节。由此可见微循环是血瘀症病理形成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与基础。因此观察微循环的变化是掌握血瘀症变化的基本手段之一。当然也成为诊断技术的一方面。

C?微循环观察与变化:微循环遍布人体各部位,但只有最透明、最表浅、最薄覆盖又能接触的区域才能进行微循环观察。因此最早利用甲皱,之后是球结膜,再后是舌尖三个主要部位。微循环观察仪下,血瘀症微血管因病变程度,病证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表现有微血管痉挛、管袢模糊、排列不规则,袢顶瘀血、血管变异性增强如扭曲、8字、菜花状、血管肿胀;微循环血流:速度加速、减慢、停滞、细胞肿聚集、出血、渗出、微血栓、透明血栓形成;由于部位不同表现也会有差异,舌尖部变化一般较明显,也较典型。尤其异型血管丛变化及微血管淤滞变化最明显。因此多部位同时观察,不同病期、时间观察,用药前后对比观察将有助对血瘀症变化与病变研究甚至用药指导的帮助等。上海三七网

D?结果:1)微循环变化研究肯定了与血瘀症有着直接的,显著的联系。是血瘀症诊断血瘀状况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也是必备项目,在现代检查技术手段中列为首。2)微循环可因不同病症、不同阶段而有不同结果。因而有相应观察的鉴别效果。3)微循环变化与用药前后有不同。因此可应用于对药物应用与疗效判断及药物对比观察中。研究证实微循环与心电图、血流图及病理切片中毛细血管组织结构变化相一致。4)微循环观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照反映血瘀症患者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人体器官是不能看见的,除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外,微循环观察方便,适时性好,费用极低,因此已成为血瘀症实验诊断之首。通过诊断联系反过来证明微循环确是血瘀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是血瘀症直接发生的场所,是客观指标之一。

⑤血液流变学技术应用于血瘀症诊断:

A?概念: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变形性、聚集性的变化规律与在相关医学中的应用的一种实验技术手段。

在迅速发展的血液流变学过程中,从宏观到微观进一步向分子水平发展。宏观血液流变是对血液黏度、血流、血管壁应力分布等研究,其中的重要指标是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而微观血液流变学则对细胞这一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对血液流变可能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包括红细胞的聚集性、可变性、表面电荷、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等。所以也称为血细胞流变学。至于对血浆蛋白、介质对细胞、血液、包膜的影响、受体的作用的研究则属于分子血液流变学的范围了。其中细胞流变是最重要的微观指标。上海三七网

B?检测项目:

1)全血黏度:黏度是液体内摩擦力的度量,外力作用下黏度愈小流动愈快,反之亦然。全血属非牛顿流体。采用旋转式黏度计测定。但检测全血黏度应注意先选定温度及切变率并相对恒定不变。与全血黏度密切相关并影响其判断的因素中除温度与切变率之外,还包括:〈红细胞比积〉(HCT):实际上是血细胞的比积,亦可称压积,因为血有形成分中红细胞占绝对量,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可忽略不计(对黏性而言),所以红细胞容积占全血容量的百分比即可称(红)细胞比积。常采用毛细管法或温氏管法测定。红细胞比积是影响血黏度的重要因素,随比积增加,血黏度明显迅速增高,反之亦然。同时它也影响血黏弹性、红细胞沉降率、血液触变性等。

〈红细胞变形性〉:是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采取新的形状的能力。红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扁圆正中凹的盘状,边厚心薄,目的是形成与同圆体有更大的表面积。有利于氧及CO2的交换,气体扩散。当切应力变化时,其形态是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以通过微小血管道而保持微循环正常通畅与灌流的能力。而且能在变形的条件下随流动方向取向,随切应力增加而变性增加,可相应减少血流的阻力。它会因血黏度、血红蛋白、红细胞膜的改变而变化,从而反之影响血黏度。通常用微光衍射法测定,但其他方法也很多。

红细胞变形的重要意义有三:首先它对血液流动的性质有很大影响;其次它的可变性是决定体内红细胞寿命的重要因素;其三红细胞可变形性是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必要条件。因此它是研究血瘀症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而决定并影响红细胞变形性的因素又有以下三条:其一,红细胞膜的黏弹性:红细胞膜是一种具有黏弹性的双脂层,与血影蛋白、肌动蛋白等共同构成的复合物。由它构成红细胞变形性的重要基础,其弹性膜量越小越易于变形。其二,红细胞的几何形状:红细胞的几何形状即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正常时高于1?5,这就使红细胞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能实现种种变形,而无须增加其面积,当其比例变小时变形性也变小。其三,红细胞内黏度:是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内在因素,它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及其性质,如果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或性质变化时,内黏度改变致变形能力降低。

红细胞变形能力在临床上几乎与所有血瘀症及与血瘀症相关的疾病有相应的临床意义,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参数。也是研究血瘀学的人必须知晓的基础知识。

〈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在正常的血液中应是相对分散的,当静止时成钱串壮聚集,称?钱状聚集。切变力降低聚集性增加,从而增加流动摩擦力,导致血黏度增加;血流速减慢,聚集性也增高;血液中大分子蛋白物增多时,使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聚集性增加,而致血黏度增高。

〈血浆黏度〉也是影响全血黏度的重要因素,因为除有形血液成份外,就是血浆成份。

2)血浆黏度:血浆是牛顿流体,黏度则与切变力无关,所以可用毛细血管黏度计测定。当血浆内大分子蛋白,尤其是血浆黏度越大,链状分子比球状分子对其影响越大,因此血浆蛋白是影响血浆黏度的主要因素,其中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免疫球蛋白对其影响最大,球蛋白中以γ球蛋白、Igm影响最大,而白蛋白分子最小,影响也最小。

其它因素中血糖升高、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也都会影响血浆黏度。

C?报告方式:黏度单位为毫帕、秒,同时包括高低切变率的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由于血液黏度是一个综合指标,是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变形、聚集能力,并含血小板,白细胞流变性的综合表现,因此其使用应考虑相互比较、计算来应用。如:计算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低切变率条件下相对黏度、还原黏度等。上海三七网

D?临床应用:血液流变学中血黏度的临床应用与所有血液相关疾病相关联,从血瘀症的角度看,血液流变学几乎就是现代实验技术中与之最直接、最全面、最重要的研究与诊断手段。所以可以认为血瘀症就是各种原因导致血液流变及血液黏度的异常,进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的血行失度,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与紊乱的结果。可以说血瘀症有种种表现,但其实质的基础就是血液流变的异常与紊乱的表现与结果。可见,研究三七,必须认真研究血瘀证,研究血瘀证必须了解和掌握血液流变学。这正是我们本次从介绍血瘀证的传统概念,到深入理解血瘀证的狭义,广义,兼夹证概念,进而讨论血瘀证的传统诊断方法,又深入介绍血瘀证的现代诊断手段,并将随后介绍活血化瘀药物与血瘀证的现代关系等,其最终目的是,让大家了解血瘀证的实质是什么,血瘀证传统与现代概念之间是如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也即所谓血瘀证的中西医结合观念,进而才能使对三七的认识建立在一个完整、全面、系统、有机的基础之上,这对在三七产业中工作的员工来说,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成分。也应该是三七企业文化的最重要部分之一,也正是,我们建树圣火三七企业品牌的科学基础,进行知识营销的核心。

⑥出凝血功能检测技术应用于血瘀证诊断:血瘀证的大多数疾病,几乎都毫无例外的与血液的出凝血状态相联结,自然也就与血液的出凝血功能密切相关,反映血液的出凝血功能的实验技术就必然成为血瘀证诊断技术的一部分,但是涉及出凝血功能的因素实在太多,也很复杂,因此只能择其重要的因素加以说明。

人体正常情况下的止凝血与凝血机制是处于动态平衡的,一旦平衡失调即会呈现血栓前状态或血栓形成,与低凝状态或出血状态;影响其平衡的因素,包括:A血管壁结构或功能异常,B血小板质与量异常,C 凝血因子质或量的异常,D抗凝物质质与量的异常,E纤溶因子质或量的异常,F复合因素。现代医学已有许多实验技术,用以诊断上述6个方面的血液出凝血功能状态正常与否,这些方法,实际上同样也可以用于血瘀证的判断,因为出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本身就属于传统医学的血瘀证范畴。上海三七网

A血管壁结构及功能检测技术

1)血管壁在出凝血机制中的功能,其一,调节血液凝固,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诸如:因子V,血小板活化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连接蛋白,凝血敏感因子等,均可启动或加速血液凝固,导致血栓形成,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又能合成与释放蛋白s、血栓调节蛋白等调节抗凝血功能;其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调节纤溶活性;其三,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与释放前列环素及ADP酶都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调节血小板的功能。

此外血管壁的血管内皮细胞结构一旦受损,内皮下组织就会暴露,不仅能激活血小板,也会引起血小板的黏附,导致血栓形成的最初起始行为,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VWF是促使黏附形成的必需物质,可见血管壁 不仅仅只是一个机械管道功能,还有强大的生化功能。

2)血管壁功能检测技术

(出血时间):指皮肤毛细血管损伤后自然出血到自然止血所需的时间。出血时间反映的是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毛细血管收缩功能,血小板质量,内皮细胞合成功能等的综合表现。

(阿司匹林耐量试验):口服少量阿司匹林之后,血栓病与出血病人的出血时间延长,原因是阿司匹林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环氧化酶,致一系列生化反应受阻,而使毛细血管扩张,血小板聚集受阻,出血时间延长。

B、血小板质量检测技术:

1)血小板的结构与功能:血小板是含颗粒的无核盘状细胞,激活时能收缩并产生释放反应。血小板的特殊功能有:粘附功能:能粘附于血管损伤处参与止血功能。聚集功能:在诱导剂作用下相互粘着形成聚集体而致血栓形成并止血。释放反应:血小板激活后,形态改变并释放出生物活性物多种,参与凝血。促凝活性:活化后的血小板形成第III因子,为凝血因子提供催化表面,参与并促进凝血。血块收缩功能:活化血小板形成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缩短而使血块收缩有利于止血。此外血小板还在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癌转移、炎症、免疫反应中有重要生理功能,所以血小板同样是血瘀证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因而检测其质与量的状态,是血瘀证诊断方法中的重要一环。

2)血小板状态检测技术

(血小板粘附试验):检查血小板粘附于内皮F胶原及其它带负电荷物质的表面特性状况的方法。当其粘附率增高时,即是血瘀证的重要揭示,呈现血栓形成前状态或血栓病中。粘附率下降则有出血之可能。

(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加入诱导剂致聚集状态以测定其聚集能力,指标与粘附试验相反。

(血小板释放功能测定)测定血小板激活后释放物以了解血小板的释放活性物质的能力,其临床意义与粘附试验同方向一致。

此外还有,〈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测定〉〈血小板第III因子有效性测定〉(血块收缩试验)(血小板膜蛋白测定)(血小板寿命测定)等都有不同的临床意义,综合应用能对血瘀证的许多疾病作出预测,过程评价,预后判断等。上海三七网

C、凝血因子质量检测技术

1)凝血因子功能概述:前面已经阐述,人体血脉周而复始,流动不止,以通为顺,以归为源;不论任何原因致血脉不顺,瘀阻道内或血液离经不循经脉溢于道外,滞留于体内均为血瘀证,现代医学中我们介绍的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异常,出凝血功能异常都是血瘀证的一部分,而就血液自身的因素而言,其实就是纤维蛋白形成与溶解的过程的平衡维持,但这个过程也是十分复杂,并涉及许多环节和因子,下面对这些因子作一简单概述。

血凝过程总体上可以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三个阶段,而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又有外源性及内源性两种途径,实际上凝血过程就像一系列凝血因子被连锁激活的链式反应,首先我们来认识参与链式激活反应的这些凝血因子:

有参与凝血过程的凝血因子共14个,按国际命名委员会规定以罗马数字命名,其中第VI因子,实际上是第V因子的激活态,已废除。按其理化性质分为四组:

(维生素K依赖型凝血因子):它们都在肝脏,合成,分子结构中都有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能与钙结合,并均依赖于维生素K。

因子II(凝血酶原):当其被激活时,形成凝血酶,它受内外源凝血酶激活物激活。具有蛋白分解活性,有三种功能,其一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其二它能激活因子VIII并增强VIII及V的活性而加快自身同类物的激活过程,从而使血凝过程加快;其三,他能直接与血小板结合,使血小板释放出几种血小板因子。

因子VII(稳定因子),可受双香豆素药物抑制,主要参与外源性激活系统,血液暴露并与胶原物、基底膜接触时释放出组织凝血致活酶因子III,即组织凝血因子,并在数秒钟内完成,而使因子X变成Xα。

因子IX(血浆激活酶成分),缺乏时患血友病,也称血友病因子乙,它参与内源性激活系统,它可被已激活的内源途径因子X1α激活,它也可被外源性的因子VIIα(组织因子复合物)激活。他的下激线则是在钙离子参与下与辅因子VIIIα组成膜磷脂表面X酶复合物,终使因子X活化为Xα。

因子X:它是处于内外源凝血途径的意义共同结合部与共同凝血途径之间,有着重要的生理与病理意义。它被因子IX激活,之后在钙离子参与下,与辅因子Va在膜磷脂表面组成凝血酶原复合物,即让凝血酶原激活。

(接触凝血因子)系内源性凝血因子途径中一些与活化相关的因子,共4个。

因子XII:(接触因子),它可被固相物如:胶原物带负电荷激活,也可被液相物如酶所激活,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起动因子。

因子XI(血浆凝血活酶前质)缺乏患血友病丙,属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酶。它被接触因子始动后激活,又去激活因子IX。上海三七网

激肽释放酶原(PK),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它存在于XII因子之表面,当XII被激活可裂解成XIIf即激肽释放酶激活剂从表面激活PK生成激肽释放酶(KK),进一步激活XII

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它参与内源性激活系统,负责促进XIIa对XI的激活。

(对凝血酶敏感因子):其共同特点是对凝血酶敏感。也有四个因子。

因子I(纤维蛋白原),它担任凝血酶作用底物,纤维蛋白被凝血酶水解后形成纤维蛋白单体,通过XIIIa因子的转酰氨作用形成高交联纤维蛋白网状结构。

因子V(易变因子),是在体外最不稳定的因子,参与共同途径激活,辅助因子Xa激活凝血酶原。

因子VIII(抗血友病球蛋白):它包含2个组合部分,即高分子量的VWF和低分子量的因子VIII凝血蛋白,二者构成一种巨分子复合物。前者占99%,后者仅占1%,但前者能使后者稳定。而XIIIa又是IXa的辅因子。它的缺乏可致血友病甲,属内源性激活因子。在IXa的作用下,有钙的参与去激活凝血酶原。

因子XIII(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在钙的参与下被凝血酶所激活形成XIIIa,继而担任转酰胺酶的作用,将纤维蛋白单体交联聚合反应形成凝块粗大,结构致密的纤维蛋白网,且属不溶性蛋白,凝血过程才最终得以完成。

(其他因子)

因子III:(组织凝血活酶)是存在于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等组织细胞中的一种糖蛋白,参与外源凝血激活系统,它也由2部分组成,即IIIp蛋白质部分系因子VII的辅助因子,磷脂部分为催化表面物质因子。磷脂部分为催化表面物质因子。其形成在数秒钟内,启动到X转变Xa。

因子IV(钙离子)其作用是使活化的凝血因子在磷脂表面形成复合物,促进血液凝固,没有钙的参与不能凝固。

14种凝血因子的链式激活过程被称为瀑布学说,外源、内源、与共同途径中,外源途径是主导部分,组织因子与因子VIIa形成的复合物起着关键的作用,内源途径主要是对维持血凝过程发挥作用。在X酶复合物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组成的过程种,血小板是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即血小板活化所提供的细胞膜磷脂表面,并接受了因子VIIIa的特异受体表达。上海三七网

2)凝血因子功能检测

(全血凝固时间):属内源性凝血因子筛选试验,离体静脉血凝固全程所需时间。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系外源性凝血因子筛选试验最常用的方法,人为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酶所得的凝血时间。

(凝血因子III试验)上述筛选试验异常的人,再进行本试验,以确定何种因子异常致。

(凝血因子含量测定)选择不同方法确定,诸如凝血酶原,因子VIII,纤维蛋白原测定其量。

通过上述系列复杂的检测试验可以从试验结果判断是否属于血瘀证,是血瘀证种那一种症或病,该病的致病环节在何处,甚至其病态的程度,与在一定程度上去预测其预后如何,当然也能对其采用什么样的活血化瘀方法,即血瘀证治疗中的辨证、辨病,造方用药产生现代医学的指导性作用,对于传统血瘀证而言,必然会是个巨大的进步。

D)抗凝物质检测技术

1)抗凝物质概述,与形成血凝机制相反功能的抗凝机制是保持血液流动并正常运行的另一人体功能,当然也是防止血瘀证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主要包括2部分,其一是血浆中的抗凝物质。其二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将在后一节里阐述。上海三七网

血浆中的抗凝物质包括下列几种:

肝素:在血浆中实际仅含极微量,但它存在于几乎所有组织中,尤以肝和肺为主,有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而达到抗凝的目的,但它对三个凝血主要环节都有抑制作用,此外还对血小板凝血因子的释放 阻碍血小板粘着与聚集产生抑制影响。

肝素辅因子:包括抗凝血酶III,它能与肝素形成复合物,进而对多个凝血因子产生灭活功能,而完成抗凝机制。肝素辅因子II,经肝素结合能增强1000倍活性,也是灭活凝血酶。

蛋白C系统:它们都是微量复合性抗凝物质,用以保持机体的凝血机制动态正常平衡。

2)抗凝物质检测技术

分别有抗凝物质检测筛选试验用以确定其功能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再通过抗凝物质测定技术确定其那个物质量质的异常,进行诊断。

E?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检测技术

1)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概述:纤维蛋白非溶解性网状结构的形成是血凝的最终结果,血凝系统的链式激活过程都是为保证这一结局而进行的,所以抗纤溶系统就是针对血凝的这一环节而存在并用以保持平衡的。当然它在血瘀症的诊论中也就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海三七网

纤溶系统的功能包括清除沉积的纤维蛋白物,还参与组织修复、吞噬的功能,排卵与胚胎着床,恶性肿瘤转移等。它主要依靠以下物质的存在来完成其功能的。

〈纤溶酶原与纤溶酶〉由肝脏及嗜酸性细胞合成,以无活性之纤溶酶原存在,需要时由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转变为纤溶酶而产生活性,并完成水解蛋白的功能。它具有胰蛋白酶类的功能,能水解大多数蛋白类凝血因子。

〈纤溶酶原激活物〉是一种与细胞膜有关的组氨酸蛋白酶,分成三组:组织型、尿激酶型、链激酶型;组织型激活物是在纤溶酶原、纤维蛋白、激活物三者结合的状态下产生激活效果的,因此它一旦激活就立即溶解血栓及血凝物。而链激酶型激活物是游离激活并易产生抗原性而引起过敏。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与纤溶酶抑制剂〉它们是调节纤溶过程的第二层调节保证剂,其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分为四类型即内皮细胞型、胎盘型、肝素刺激相关型及蛋白酶多孔层。而且另外一些物质又具有对上述抑制物抑制的功能。如蛋白细胞,起着连环状调节保证作用。可见血凝与抗血凝在人体健康机制中处于多么重要的位置。人体的调节保障机制形成了三层循环连锁关系,因此,血瘀症的发生、发展机制中也是极其复杂微妙的。所以研究活血化瘀药不能不了解血瘀症,研究血瘀症当然也不能不了解现代医学中的血瘀相关知识、基础,否则就难于将血瘀症置于现代医学技术的水平上去理解,也无法做好活血化瘀这盘棋了。

2)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检测方法:在临床实验技术中分别有纤溶及纤溶物质活性及含量的测定技术与方法,这些方法对血液、血凝、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是现代药物的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但技术比较复杂不再赘述。上海三七网

 

血瘀症是传统中医学中一个极重要的部位,它随时代积累、进步、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尤其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之后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仍存在一个相互过度、联系、延伸去加以理解的过程,现代医学技术如何深入挖掘传统血瘀症学中的宝贵经验,传统医学如何应用现代医学的技术的问题已成为二者结合过程中很关键的问题,第一部份我们介绍了血瘀症传统与现代的概念与内涵问题,本章节又介绍了血瘀症传统与现代的诊断技术。其中关于现代诊断血瘀症中的量化方法、分类、辩正及诊断方案的问题将在后面章节中继续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