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麻将怎么打:经济全球化环境科技论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28:20

经济全球化论文环境科技论文:

全球化评析

[摘要]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国经济、技术、文化等得到更进一步的交流和合作,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全球化时代。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资源优势相互补充,异域文化相互碰撞,世界各国不管其自身意愿如何,都将被无情地卷入全球化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合作和竞争共存,挑战和机遇同在。

  [关键词]“全球化” 体制因素 科技革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Globalization)取代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一体化(Integration)、跨国化(Transnationlization)而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一些人和国家视全球化为幸福的源泉,一些人和国家视全球化为洪水猛兽,尽管对全球化观点纷呈,说法不一,但都无法回避一种活生生的社会现实,那就是我们已进入全球化时代。

  一、全球化的内涵

  从词源学的角度讲,“全球化”这个词本身是一个崭新的词语,没有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非常明确的指定含义。渥特斯(Watesr)认为,大约在1960年,“全球化”这个词才进入英语世界日常生活中。1991年出版的《牛津新词词典》实际上把“全球的”(globa)一词作为新词收录进来,但在解释上颇有误导之嫌,只说它用于“环境术语”中。美国学者丹尼尔·耶金在《新闻周刊》发表的题为《一个时髦词的诞生》一文中写道:“大约不到10年前创造的全球化这个词,成为国际经济中难以回避的和被公认有用的格言。”[1]

  一般认为,“全球化”一词最初是由经济学家T·莱维在1985年提出来的,他用这个词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的扩散。

  总之,“全球化”(golbaliaztoin)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集合概念,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经济学家认为“全球化”多指世界各国在生产、分配、消费等方面经济活动的一体化趋势,主要表现在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的全球性自由流动,或指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以及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和融合;政治学家往往认为“全球化”指的是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的最后形成及世界新格局的战略体现;文学家认为“全球化”指不同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不同文明的全球整合和科学知识的全球传播,或指人类利用高科技成果,克服自然界造成的客观限制而进行的全球信息的传播与交流;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则认为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全球扩散。目前最权威的定义是199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全球化作为一个动词,是指一个客观历史进程和发展;作为一个名词,是指全世界普遍联系的一种状态。其实质是基于物质生产力广泛交流基础之上的人类智力的传递,这种传递具有双向性及双面性。

  二、全球化的成因

  全球化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经济、科技、体制等诸多因素,以下分别予于分析。

  1、全球化的经济驱动力——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冲动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性是惟利是图,并且极具扩张性。马克思在其宏篇巨制《资本论》中说“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3]当一国资本积聚到一定程度,其势必向外扩张,它会迅速地抢占滩头,占领新的阵地,使资本衍生出许多子资本、子子资本……在资本主义刚刚确立时期,资本对外扩张主要表现为依靠暴力,通过血腥的对内圈地、对外奴隶贸易等手段进行。到了近代资本的对外扩张主要是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跨国公司以空前的速度购买场地,进行跨越国界的兼并,策划电讯业、航空业等的战略联合。他们还不断地寻找最优秀的技术人才、最廉价的劳动力、最快的供应商。这种跨国资本成为一种没有任何国界、没有任何顾虑的垄断权和强大市场势力。”[4]在这种垄断和市场势力面前,人们并不预先规定要与世界的某一部分建立温情脉脉的固定联系,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各个国家都在强调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将是目前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经济模式,而这个模式的采用无意间为经济全球化排除了经济体制上的障碍,从而使世界经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

  2、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根本物质基础——科学技术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始于18世纪70年代,以牛顿的古典力学为基础,以蒸汽机为标志,第一次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机器代替了人的体力,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世界市场。第二次科技革命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中,麦克斯韦电磁学说创立,使电力替代了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此时资本输出开始经常化,从而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二战后。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主要在电子、能源、材料三大领域展开。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电脑的智能化与机器系统的紧密结合,以替代人的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此时生产力得到了更加巨大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国际分工,跨国公司大量涌现。由此可见,科技进步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3、全球化形成的催化剂——国际性经济组织

  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讨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问题,建立了以稳定国际金融、间接促成世界贸易发展为目标的国际货译基金组织以及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后来发展为世界银行),同时拟建一个处理国际贸易与关税问题的专门组织——国际贸易组织(TIO),以铲除贸易限制和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最后由关贸总协定(AGTT)来临时代管。1995年,关贸总协定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自此,世贸组织不再局限于全球贸易自由化,还扩大到全球投资自由化。今天,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三驾马车”。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比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的蓬勃发展。

  如果说这些区域化、集团化的经济组织是一个子集,那么国际性的经济组织就是一个合集,同时这些经济组织之间又是互为交集。这些国际性、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大量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全球化加速。

  三、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都产生了长远的深层次影响,下面分别予于阐析。

  1、经济影响

  首先,全球化促使传统的国际性分工演变为世界性分工。

  主要表现为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渐发展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沿着产品界限进行的分工发展到沿着生产要素界限进行的分工;从生产部门分工向服务部门分工。国际分工的形式也从以垂直分工为主向以水平分工为主发展,即侧重产品型号的分工,产品零部件的分工和工艺流程的分工。这种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使世界性的生产网络形成,各国成为世界性生产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这样有利于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

    其次,全球化使贸易自由化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贸易自由化从地域上覆盖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从内容上说已从商品贸易扩大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等,比如,2000年全球商品贸易总额达6.23万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1.47万亿美元。据世贸组织预测:到2010年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将增加到16.6万亿美元。

  再次,全球化促使金融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资本规模空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地流动,制度障碍、货币障碍和政策障碍越来越小,一国的资金余缺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调配,世界资本得到较为彻底的解放,国际金融市场年交易额达500万亿美元。同时,对外直接投资己经成为普遍现象,并且成为各国之间加强经济联系和发展国际分工的重要渠道。

  最后,全球化使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国际经济组织之间的协调作用不断加强。目前,总数已达6.3万家的跨国公司及遍及全球的80万个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体系,跨国公司之间还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在技术上相互取长补短,来提高竞争实力。

  当然,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主要表现在外资企业的迅速发展削弱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并且跨国公司以较高的工资和福利来吸引国内企业的业务骨干,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失;金融对外开放并且日益国际化,给各国金融带来巨大风险,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有可能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产生金融危机;不尽合理的外贸结构难以防御世界经济的波动;经济全球化会加剧本国的就业压力;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地区发展的差距,拉大了贫富差距。

  2、政治影响

  全球化对各国政治的影响是深远的,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商品传递的不仅是经济关系,它还传递着政治理念、价值标准等。全球化促使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本国以外的国家,都想从其他国家的发展中得到有利于自己国家发展的因素。比如,当王权思想在18世纪的欧洲根深蒂固的时候,北美大陆爆发的反对英国殖民压迫的独立战争,以及战争胜利后在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精神指导下所组建的“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共和政体对欧洲的冲击都是致命的:法国紧接着爆发了影响深远的大革命,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爆发了革命,专制王权思想成了过时的东西而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历史地看,全球化对我国的政治变迁也曾产生过重要影响,比如,“五·四运动”时期,就提出要把“德先生”“赛先生”请进中国,而“德赛”二先生全作为舶来品而来自西方。而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随之传播的宪政、民主、人权、法制等也将作为一种普适性价值而得到普遍认同。

  当然,全球化对一国政治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全球化会形成对国家主权的冲击以及对国家职能的削弱等。比如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影响着东道国主权的行使,并且通过谈判、游说、合作、甚至贿赂等手段,对付国家的政策进行限制以有利于其获利等。

  3、文化影响

  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断言:“要想将某一特定的信息限制在国界之内或将其拒之门外已变得更加困难了”,“信息可以穿越严密防守的疆界”。[5]信息承载着文化,在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文化的互相影响和交流将成为一个经常现象。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受西方国家影响的同时,西方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深受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在全球化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要求全世界都遵循西方的价值观念、理论和生活方式,在全世界扩张西方的民主、人权和自由观,大搞文化霸权主义,这使主权国家弘扬民族文化、自主进行文化选择与建设的权力被严重削弱了。

  通过对全球化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分析,使我们不难产生这样一种想象:在一望无际的浩瀚大海上,波涛汹涌,狂风呼啸,而在其中游弋着无数大小船只。有的船只在狂风的吹拂下已经迷失了航向,左倾右斜,随波逐流;有的船只顶不住巨浪的冲击而葬身海底;而有的船只却坚固异常,迎浪而上,搏击于风头浪尖——无论我们从主观上是否愿意,整个世界都已处于全球化的汪洋之中了。而古老的中华民族如同一艘在这汪洋上默默航行的巨轮,面对全球化的惊涛骇浪,巨轮的船长和船员都面临着巨大的体力和精神的双重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只能再次发扬我们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敞开我们博大的胸怀把异域文化迎进来,同时还要把我们的民族文化送出去,从而使华夏民族在汹涌的全球化大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丹尼尔·耶金(美).一个时堪词的诞生.新闻周刊.1999,(2).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第45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175页.

  [4]吴兴南,林善炜.全球化与未来中国.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第22页.

  [5]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