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轨道交通2016招聘:春晚,你到底属于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09:54
',1)">
2011年的央视春晚已经散场,但是围绕春晚的议论却并没有停息,其中不乏见仁见智。对于春晚,我也有些看法,不妨趁着现在的热乎劲儿说出来,归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春晚,到底是属于谁的?
春晚属于谁呢?按当下最形象的比喻,春晚是一道文化年夜饭,当然属于电视观众,属于全中国的老百姓以及海外华人。表面上看,这么回答没错。然而如果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答案。请看:
春晚是属于央视的。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其版权属于央视自己。既然是自己办,各方面当然先照顾自己人。导演肯定不需要外聘。春晚的口碑虽说越来越差,但还没差到中国足球那地步,用不着外援。几位编导轮流坐庄,总能整出点儿新鲜玩意儿。至于说演员,央视有自己的一套人马,每年差不多总是那几张熟面孔、老面孔。节目质量先别说,主要是用着踏实。实在人手不够,央视还可以让自己的主持人客串演小品、说相声,肥水不流外人田。另外,星光大道推出的新人也可以露露脸,捎带着还宣传了自己的栏目。尽管早就提出要开门办春晚,但是每每到了最后,总是在安全第一的宗旨下走回老路。这种近亲繁殖式的一群人鼓捣出的春晚,质量上当然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提高。
春晚是属于艺人的。
这里我不用明星、新秀、演员这些称呼,称之为艺人,觉得还是恰当的。央视春晚的轰动效应曾经让很多艺人趋之若鹜,各种手段也无所不用其极。如今,尽管央视春晚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但对相当一部分艺人来说仍然有着很大的诱惑力,因为他们深知春晚就是一个绝佳的宣传平台。老明星想保持热度,新手想尽快出头,港台艺人想打开大陆市场。为了露脸,在其它场合广泛应用的所谓潜规则在春晚这个舞台也派上了用场。坊间就曾流传一些公司花钱为艺人买位置。虽然没有最终证实,但也应该是空穴来风。相声小品类节目,同样是数得过来那么几个人长期占领着春晚舞台。赵本山现在成了春晚的招牌,而且赵本山现在又担负着推广赵家班的重任,和央视算是互为依托吧,所以今年的几句自嘲立刻被敏感的央视删除了。剩下那几位呢,姜昆、冯巩、郭达、蔡明、黄宏、巩汉林等等,每年都能看到其中的几位,而且年年露脸,年年拿奖。可要是说这么多年他们到底有什么经典作品,好像哪个都是,哪个又都不是。
春晚是属于企业的。
春晚不仅吸引了众多艺人,对于那些嗅觉灵敏、善于捕捉商机的企业来说,同样有着巨大的诱惑力,这其中也包括央视自己。不管央视的归属是企业还是事业,其运行经营方式都是企业化的。企业,当然要追求利润,追求最大效益。最初是播出前广告,然后是报时广告,然后是“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冠名、企业赞助、企业领导做嘉宾、电报拜年广告、电报拜年冠名,直至发展到2010年无孔不入的广告植入。所以才有了2010年春晚广告整体收入超过6.5亿元的皆大欢喜。另外,春晚的节目版权和演员无关,无条件归央视所有,这又是一笔细水长流的后续收入。2011年春晚,虽然取消了植入广告,但每隔一段时间,仍然有念不完的企业名单拜不完的年。没办法,积习难改。
春晚是属于主旋律的。
在这方面,我实在想不出春晚究竟是属于哪些人还是哪些团体,只好这么称呼。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就在2月1日的《新闻联播》中,我们又看到了领导看望慰问春晚演职人员的消息。这种内容相同时间不同的新闻报道,不是第一次,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如今的春晚,被赋予了太多的宣传功能,春晚舞台上,我们看到的是百倍信心,万丈豪情,花团锦簇,盛世太平。“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世博会、亚运会、灾区重建,这些都是兴奋点。至于说房价物价、强制拆迁、萝卜招聘、“我爸是李刚”之类的,就忽略了吧。每年如此,主题先行,规定一大堆条条框框,编导演员就像带着镣铐跳舞。
春晚被以上这几个方面瓜分之后,剩下的才是属于观众的。可到了这会儿,属于观众的还能有多少呢?即便有几个好节目,那也是凤毛麟角了。这么多年,不才有一个《千手观音》得到绝大多数观众的认可吗?都说春晚是中国百姓的精神会餐,是文化的年夜饭,但这饭也不能乱来。就像年三十的饺子,本来挺好吃,来碟醋、来几瓣蒜,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这位往里面掺勺蜂蜜,那位撒袋芥末,再加上一大块黄油,您说这饺子还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