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联通宽带资费2016:中国古代状元趣闻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2:26:10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读书人的目标便是“一举成名天下知”,而“大魁天下摘桂冠”,夺取“皇冠上的明珠”则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状元”,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特产之一,影响深远而广泛,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出类拔萃人物最高赞誉的代名词,人们一直对状元怀着崇敬的心理。
    科举考试的状元产生是极不容易的,要经过大小十几场甚至几十场考试,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奋斗,战胜一批批的对手,真正的过五关斩六将后才能脱颖而出,是百万读书人中最典型的代表。在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据李天白先生统计,经查实的有名有姓的仅613个状元(包括五代十国和辽、金等),江西出了42个文状元,5个武状元,2个恩赐状元。
    属现吉安市范围通过科举考出去的状元有16名:新干宋代的何昌言,吉安县的南唐王克贞、宋代文天祥、明代肖时中,吉水县的明代胡广、刘俨、彭教、罗洪先、刘同升、永丰县的明代曾荣、罗伦、清代刘绎,泰和县的明代陈循、曾鹤岭、曾彦,安福县的明代彭时,另有祖籍属庐陵县的明代杨慎、清代刘福姚,在外省参考。他们真可谓是千百年来庐陵读书人中的天之骄子,赢得了多少倾慕的目光和颂辞。他们有的获得高官厚禄,位高权重;有的一生平泊甚至落寞,但无一不是学富五车之士,无一不是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没有一个是祸国殃民之徒。他们是庐陵优秀文化孕育的精华,体现了庐陵人的正派、刚直和文雅。他们的趣闻逸事,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天祥者,宋之瑞也” 文天祥是吉州最有名的状元。在殿试时的对策中,他直指时弊,慷慨激昂,显示了一个21岁青年的才华和豪气,一万多言,一气呵成。阅卷官们元不惊叹其文采,第一名是当之无愧。但有人认为言词过激,锋芒毕露,怕皇帝看了不高兴,就排在第七名。再经详定官员评定,提为第五名,上交理宗皇帝审定。理宗按安排的顺序从前往后看文章,发现前几篇没什么新意。看到第五篇时,见开篇便气势不凡,他精神一振,仔细读去,只觉情理通达,见解深刻,便把主考王应麟叫来拆开密封的卷头看名字,一看叫文天祥。当时朝廷内忧外患,理宗一看到“天祥”之名,便不由自主地说:“天祥者,宋之瑞也”,并高兴地提笔点为“第一甲第一名”。王应麟在阅卷时就赞成把此卷列为第一,因其他人反对才列第五,现在皇帝钦定了,很是高兴,立即将皇帝的赞语告诉了文天祥。于是,文天祥就把“宋瑞”当作自己的字。还有一种传闻,说是文天祥在京城候考时,陪同而来的父亲生了病,天祥要照顾父亲,很是疲惫,染上了感冒。殿试前皇帝要接见考生,人多门小,文天祥挤出了一身汗,考试时觉得浊气全元,一身轻松,文思泉涌。
    误考得善报 吉水籍的彭教是明代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科的状元。据张岱《快园道古》中介绍,说彭教于天顺七年赴京参加会试,在一旅店投宿。楼上一人倒洗脸水,一校金钥随水落地,被彭教的随行仆人捡到藏在怀中。离店后走了十多日,盘缠不多了,仆人拿出金例说是前不久捡到的,要拿去卖了以充支费。彭教听了原委,命仆人立即返回交给失主。仆人说去送还金钥|,要耽误多日,怕你赶不上考试日期。彭教说,金银||是女子受赠之物,失去了,父母肯定疑心她私下给了男人,这可不是小事,弄得不好要出人命。仆人元奈返回。果然,失主正是一待嫁闺女,失去了金例,受家人猜疑,便寻死觅活,不可终日。金银!|送到,还了她清白,救了她一命。可是,彭教却因此事延误,没有赶上考试。谁知这年会试时贡院发生大火,烧死90余人,彭教侥幸避开一劫。八月时重新开考,彭教考中,第二年廷试竞考中状元,真可谓善有善报。
    偶然不偶然 泰和曾鹤龄是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的状元。他20多岁时便中了举人,准备下一次科考时,兄去世,他只得在家尽孝道,瞻养父母,还要供养嫂侄和妻儿。父母去世后,全凭他一人操持家务,无法再去应试,只得教几个学生维生,难得有闲暇攻读。后来又开了家店铺增加点收入。待到侄子和儿子长大了些可以理事,他才重拾书本,参加会试,此时他已年近不惑,距中举人巳16年了。
    生活的艰辛使他老成持重。去京城赴试的途中,他与几个浙江的举人同乘一条船而行。这些人年轻而傲慢,一路上谈笑风生,很有点瞧不起年纪大的曾鹤龄。浙江举子们串通一气,故意找书中的疑难问题来问他。曾鹤龄知道他们有意刁难,并无诚意,只是应付一下,有时干脆回答不知道。浙江举子们讥嘲道:“老先生你不过是偶然中了举,才有资格去会试”。一路上,就干脆称他“曾偶然”。曾鹤龄也不计较,一笑了之。到了京城考毕发榜,同船的浙江举子全部落榜,曾鹤龄却荣登榜首。曾鹤龄便赋诗一首寄给同船的举子曰:“捧领乡荐渴九天,偶然乘得浙江船;世间固有偶然事,岂意偶然又偶然。”
     超长试卷 永丰籍的罗伦是明成化二年(1466年)的状元。殿试的题目是问治道之纲目。罗伦答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伦为治之大纲,礼乐、刑政、制度、文为之具为治之万目,而心又为正大纲举万目之根本,学又为正其心为正大纲举万目之根本。他的这一套立论,不折不扣来自宋代程朱理学。论证严密,论据充足,还敢于直指时弊,直抒胸臆。殿试时越写越起劲,发的纸不够用,请求礼部监试官增加答卷纸,得到同意,便尽情倾谈心声。按规定,试卷还得由专职人员重新抄一遍再评阅,以防阅卷官识得字体或作暗记。这下可苦了卷子的誉正者,竞抄了30幅。宪宗皇帝要亲昕读卷,读卷的是华盖殿大学士李贤。读罗伦的答卷时,李贤因年老,文章太长,跪在那里太久,读完了一时站不起来,宪宗赶紧命人把他扶起来赐坐。罗伦这洋洋洒洒数万言的对策,使得他高中状元,名震京师。
    年过半百时来运转 泰和籍的曾彦是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的状元。曾彦早年人县学发奋苦读,却屡试不第,成了老童生。但他并未灰心,仍刻苦求学,在43岁中了个举人。又过了12年,终于会试过关参加殿试。主考是四川眉山人、内阁首辅万安。他在阅读曾彦的对策时,被其文采所折服,禁不住击节赞叹,其他评卷官也有同感。万安回忆起前一天考试前点名时有个叫曾彦的,顾长伟岸,一表人才。拆封一看,此文正是吉安府的曾彦,便排在第一,交皇帝定夺。到了传所中进士进殿见面时,万安仔细审视这定为榜首者,却发觉曾彦身材矮小,又老又瘦,惘然若失,怀疑以前可能是看错了人。退朝后,万安再取曾彦的殿试策阅读,觉得很是平淡。可已成定局,只好作罢。这种以貌取人的心态险些使吉安少了一个状元。此时,曾彦已54岁了,的确老了些,也难以在仕途上有什么大的作为了。
    抢先面圣,随机应变 吉水籍的胡广是明建文二年(1400年)的状元。他参加会试,名居前列。殿试过后,他的答卷与同乡玉良的不相上下,但王良其貌不扬,做堂堂状元不太妥当,便定为第二名榜眼。状元定谁呢?礼部官员主张胡广,而翰林院赞成湖北石首人杨溥,争议不下,只好请建文帝定夺。建文帝看了胡、杨两人的试卷后,倾向于胡广,但不知两人的长相和应变能力如何,就命左右赶快宣“胡广秀才上殿”。胡广、杨溥二人早探得风声,在住所等候结果。杨溥是石首人,当时属湖广辖之,听到喊声,不知是指"湖广秀才"还是指江西的“胡广秀才”,犹豫了好一阵后才找衣服穿,打算先去看看再说。胡广也弄不清到底叫谁?可他认为应占先机,赶在杨溥之前到了殿中。建文帝见胡广相貌堂堂,有几分中意,又想到他的对策中有“亲藩陆梁,人心摇动”之语,暗指要预防燕王兴兵篡位,正合建文帝征讨燕王的心意,就定胡广为状元。两年后,燕王朱楝自北京起兵南下,以“清君侧”为名打进都城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解绪、胡广、王良和吴溥都是吉安同乡,都受建文帝器重。解绪陈说了一番忠于建文帝的“君臣大义”,几人都表示要殉忠报国。过了几日,见朝廷的许多高官重臣也没为建文帝殉死,加上朱橡的确有雄才大略,胡广就改变了主意,认为朱橡是建文帝的叔父,当当皇帝也是可以的,反正都是朱家的天下,就和解绪都依附了朱橡,只有王良饮妈自尽。朱橡即位后,重用胡广,提升为翰林学士,后成为内阁要员。
    文状元,酒状元 永丰籍的曾荣是明永乐二年(1404年)的状元。殿试的题目出得很怪,以礼乐制度方面的经文为题,熟读圣贤之书的学士们许多不知如何下手,有的挖空心思仍难成文。可曾柴却知识面广,对策写得格外详明,近两万字的长文连草稿也没打,一气呵成。成祖朱橡读后,赞不绝口,说是“通贯经史,识达天人”,亲定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朝廷准备编修《永乐大典》,由解绪负责组织,大臣们推荐了不少地方人才。其中,一个叫陈济的江苏常州人,久有才名,学识渊博,被推荐任都总裁。陈济奉命人朝,按常例要考试。明成祖听说有一个如此博学的人才,禁不住感慨道:“朝廷的堂堂翰林院,竟找不到一个像陈济这样的地方学者。”大臣们说,曾柴并不比陈济差。于是,叫两人一起考试,题目是成祖定的,面试《天马海青歌》。曾荣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文气畅达,音韵铿锵,理词皆到,成文最先。陈济写得也快,但还是比曾柴慢了点,而且文辞也差些。明成祖大喜,赐给曾荣一条玛淄带,此后名声更噪。成祖任他为副总裁,又升侍读学士,常伴君王左右。后来,他两次伴君北巡,三次主持会试,朝廷众多文告、条例,多出其手笔。
    曾柴还有个嗜好,就是喜欢喝酒,酒量惊人。他考上状元不久,来了一个外国使臣,非常善饮,号称海量。陪使臣吃饭的大臣们叫苦不迭,说此人实在难以对付,酒量太大了。明成祖只得命各部门推荐能喝酒的人作陪。大伙知其厉害,怕了去,只有一个低品的武官敢应战。明成祖很不高兴,说我大明天朝,难道就没有一个善饮的大臣,让一个下级武士去陪酒,成何体统?这太失朝延的脸面了。有人推荐曾荣。明成祖问,你能喝多少?能对付得了吗?曾柴答道,决不辱圣命。明成祖大喜,命他去陪使臣,那个武官帮忙跑堂。一连几天,餐餐酒宴,曾柴把那使臣灌得醉熏熏的,使臣说下餐不喝了,可曾荣却还只是有点醉意,使臣只得甘拜下风。明成祖闻之大喜,对大臣们说,曾卿不管是文才还是酒量,都能称作我大明王朝的状元。 该文章转载自www.czwsw.com:http://www.czwsw.com/yu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