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维信电子倒闭:邛崃市临济镇扶贫及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04:42

邛崃市临济镇扶贫及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建议稿)

 

临济镇是邛崃市5.12受灾最严重的镇乡,是邛崃市唯一的灾后重建示范点。在成都市人大童若春主任及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镇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童主任7月14日到临济镇现场办公会议的精神,根据王一田主任和杨彬常委的要求,临济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特制定扶贫及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一、基本概况及发展思路

临济镇位于邛崃市西南边陲,距离邛崃市区30公里,距成都市区100公里,地处邛崃、名山、蒲江三市县交界处,与名山廖场、蒲江甘溪、大塘接壤。辖2个社区,5个村,1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万人。主要农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发展茶叶、柑桔,现有茶叶2.2万余亩,柑桔1万余亩。

在产业发展上,我镇的总体思路是:推进一、三产业互动,营建万亩生态茶乡。在具体方法上将以黄庙、郑航、青华三个园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发展种养平衡的循环经济和围绕特色资源(千亩湿地)打造湿地农业观光产业园,营建现代田园城镇。将采取“政府引导、企业牵头、合作社组织、群众为主体”的思路,依托专业合作社组织群众,通过以奖代补或贷款贴息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发展方向上,努力实现低碳、节能、生态、高效的目标。

二、三大园区发展规划

(一)黄庙灾后重建示范园

1、黄庙社区现状

黄庙社区为临济集镇所在地,人口3775人,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茶叶种植和生猪养殖,现有茶园面积3012亩,可发展空间约2000亩,生猪养殖大户约100户,年出栏生猪2万余头。从整体上看,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在规范管理、提高质效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外,集镇由灾后重建的新村和老集镇共同组成,新村房屋风貌整洁、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老集镇道路破损严重、无供排水配套设施,同一集镇上新老区域对比明显,极不协调。

2、发展定位

将黄庙社区建设成为居住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居民就业充分的灾后重建示范点。

3、具体实施项目

一是建设种养殖平衡的循环经济千亩示范园。将按照 “政府引导、企业牵头、合作社组织”的思路,支持本地规上企业成都碧涛茶业公司参与基地建设,成立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对位于黄庙社区13、14组的约1千亩茶叶园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实施“五统一”规范化管理;鼓励“插花地”农户改种优质茶苗,引导茶农对劣质老茶园进行改良,采用茶杏(桂)套种模式提升茶叶品质;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园区耕作道2000米,排灌沟渠(50厘米宽U型渠)3000米;重点扶持园区内(或园区附近)的10户生猪养殖大户进行标准化改造,引导农户科学利用猪粪用于茶叶种植,实现种养平衡。该项目计划分三年实施,带动农户400户,实现茶产业年增收100万元以上,养殖年增收10万元以上,项目区农户年均增收1500元以上。今年计划完成500亩茶叶园区的标准化建设和5户养殖户的改造。建议该项目由市农发局牵头负责争取专业合作社资金和产业发展资金,并指导实施;同时,建议市移民局支持园区内的部分项目。二是争取尽快启动场镇改造。开展老集镇风貌整治,改建老集镇道路,完善给排水、污水处理、天然气管网、路灯等配套建设,规划建设茶叶鲜叶交易市场、超市、公厕、垃圾中转站等设施,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培育特色餐饮,使新老集镇连成一片,构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区域性经贸中心和宜居小镇。建议该项目由市规划与建设局牵头,市规划局、交通局、水务局、信息化办、市政市容管理局、临济镇配合实施。三是加大劳动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力度。今年拟在黄庙社区开展茶叶种植采摘、生猪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00余人次,开展家政培训、创业技能培训300人次,力争转移就业100人,为5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建议市就业局加大对临济镇该项工作的指导、支持力度。

通过以上项目,努力将黄庙社区建设成为居住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居民就业充分的灾后重建示范点。

(二)郑航“林盘——湿地”农业观光园

1、郑航村现状

郑航村紧邻平乐古镇,人口 2389人,幅员7.3平方公里,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茶叶、柑橘)和养殖业,拥有林盘、湿地等资源。现有茶园2400亩,果园1378亩,林盘1500亩,湿地(俗称烂坝子)5000亩。

2、郑航村发展定位

以“逃命沟”林盘为地理中心,东面打造千亩优质茶园,西面开发湿地经济,南面发展“竹林鸡”特色养殖。计划用5——8年时间,建成“林盘——湿地”农业观光园。

3、具体实施项目

(1)湿地生态种养殖园区。一是发展鳅鳝稻产业,预计推广面积1000亩,带动农户500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该项目分三年实施,首批试点200亩,带动农户50户。二是发展茭白种植,计划发展茭白500亩,带动农户200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首批试点200亩,带动农户50户。三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2000米,整治沟渠1500米。首期完成800米道路和600米沟渠建设。建议该项目由市水务局牵头指导,市农发局、林业局、临济镇配合实施。

计划用三年时间,逐步引导湿地区农户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向经济作物种植过渡,为农业观光湿地开发作准备。

(2)茶叶种植标准化示范园区

郑航村是省委组织部确定的“万村党建富民建设美好家园”行动村之一(全成都市10个),主要内容是省农牧厅和成都市农委帮扶实施标准化茶园建设2000亩。在发展模式上将引导本土规上企业成都市中天茶厂参与基地建设,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实施茶叶种植规范管理和茶桂(或茶杏)套种模式。该项目计划分三年实施,带动农户500户,实现茶产业年增效100万元以上,项目区农户年均增收1800元以上。今年计划试点300亩,完善园区耕作道(碎石路面)1500米、排灌沟渠(50厘米宽U型渠)1000米。建议该项目由市委组织部、市农发局指导实施。

(3)“林盘鸡”、“果园鸡”养殖区

郑航村有数千亩成片的林盘、果园资源,适宜发展“竹林鸡”、“果园鸡”养殖。计划引进恒源生态农业公司进行养殖,带动农户50户,养殖规模5万只以上,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2010年首批发展10户,户均规模500只以上。建议该项目由市农发局指导实施。

(三)青华茶叶种植科技示范园

该项目于2009年得到成都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开始实施,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该项目一定三年,今年是第二年。计划今年鼓励“插花地”改种茶叶100亩,继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继续加大科技扶持力度。

三、弱势群体帮扶

1、残疾人帮扶:

我镇目前有在册残疾人628人,贫困残疾人126人。一是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通过残疾人特困补贴、重度残疾托养、“广厦行动安居”工程、 “温暖万家行”活动和种养殖业扶持等方面入手,每年帮助10——15名贫困残疾人脱贫,预计每年需要资金15万元。二是创新扶持模式,引导贫困残疾人将帮扶资金入股企业,入股后享受优先就业和年终分红,该项目预计需资金5万元。三是对子女考上大学的残疾人家庭实施阳光救助,预计每年需要资金2.2万元。总共每年需要资金22.2万元。

2、贫困户建房帮扶

截止目前,我镇有100多户贫困群众的土砖房需要改建,计划用5年的时间,每年帮助10——20户贫困土胚房住户改建房屋,每年需要资金约20万元。建议民政、移民办等相关部门给予支持。

3、饮水困难群众的帮扶

青华社区4、5、6、7、8组约300户群众饮水非常困难,矛盾非常突出,拟通过打深井、铺设引水管道等方式解决该突出问题。建议该项目由水务部门协调解决。

四、抓好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共享统筹城乡成果

1、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的运用: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农村产权流转实现资源变资本,加强产权流转,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一三产业互动。首先在黄庙社区、凉水村试点小额农贷帮扶(每户不超过10万元),推动产业发展,恳请金融办尽快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2、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目前我镇已实施了两个农用地整理和一个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下一步将争取启动全镇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议国土部门抓紧立项工作,争取我镇能尽快启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同时建议市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按照15万元/亩进行结算),便于我镇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

3、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加强对村组干部和议事会成员的教育培训,尽可能为其提供学习考察机会,使他们开眼界拓思路长见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4、规范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村级规划,提高项目布局的科学性;二是按照三步量分法,进一步完善决策、监督、管理机制;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

五、保障措施建议

1、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临济镇作为邛崃灾后重建示范点,前期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灾后重建成果,建议市上加大部门资源整合力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把临济镇真正建成灾后群众安居、乐业的示范点。

2、确定一名牵头领导。该工作涉及部门众多,工作千头万绪,建议明确一名牵头领导,便于加大协调、推进工作的力度。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临济镇地处名山、蒲江、邛崃三县交界处,区域优势不明显,建议在土地整理、场镇改造等工作中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4、纳入目标考核。建议按下表的责任分工对各部门和镇乡进行目标考核,确保工作协调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