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泰隆制冷有限公司: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39:22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已为中国读者所熟知,其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简直是家喻户晓。但对于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现在似乎略显陌生,本文对他作一简要介绍。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9月29日生于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家庭。他有一个姐姐和哥哥。父亲在一家酿酒厂做工,只有到了酿酒季节才能得到比较固定的薪水,剩下的日子只得流落到邻近的村镇找活干。操持家务和教育子女的重担几乎全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为了养家活口,母亲还不得不缝纫、洗涮、给“东家”当厨娘。他的哥哥11岁的时候便被打发到一家五金作坊当学徒。

 

尽管家境贫困,但奥斯特洛夫斯基家却是个重视子女教育的家庭,他和他的姐姐、哥哥三个孩子都上完了初级小学。

 

奥斯特洛夫斯基很小的时候就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专心致志地倾听父亲及1877——1878年俄罗斯——土耳其战争参加者讲述故事,四、五岁起就聚精会神地观察哥哥与姐姐做功课。他酷爱读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父亲带着他作为难民迁移到了舍彼托夫卡。那里没有图书馆,为了找书读,他不得不跑很远的路找熟人和同学借,只要是能找到的书他都毫无选择地读完了。他读了舍甫琴柯的《柯布扎歌手》、意大利革命民主主义者加里波第的传记、普希金和涅克拉索夫的诗、果戈理的小说、乔万尼奥里的《斯巴达克思》、伏尼契的《牛虻》等。从1915年9月起,11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到舍彼托夫卡车站旁边一家小吃店当锅炉工,从此开始独立的劳动生活。他每天干12——14小时的活,一个孩子,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中拖着个12. 3升的大水壶,沿着陡峭光滑的楼梯上上下下送水。同时,还受着食堂一些服务员和时常喝得醉醺醺的商人常客的欺侮。在这艰难的一年半里,书成了他唯一的乐趣。他成为作家以后回忆道:“我作为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午饭让给街头卖报的人吃,以便他允许我在夜晚短暂的休息时间读读杂志和书籍。”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少年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兴奋不已。可是社会主义的诞生却遭到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乌克兰变成了残酷搏斗的战场,1918年春,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舍彼托夫卡被德国的军队占领了,还不到14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了人民的解放加入了勇敢战士的行列。当时,他为处于地下状态的党搜集情报,充当地下工作者的联络员,机智勇敢地到处贴揭露德国占领军的传单。1919年6月26日乌克兰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7月20日15岁的他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参加了红军奔赴前线。1919——1920年冬,他在浴血战斗中第一次负了伤。1920年6月底,他在舍彼托夫卡革命委员会的警卫连当电话通讯员,并受革命委员会的委托开始着手筹建舍彼托夫卡图书馆。8月初,敌人又一次兵临舍彼托夫卡,8月19日他在战斗中腹部与头部受了重伤,生命垂危,左眼几乎失明。1920年10月,他由于身体健康状况被安排从红军复员。

 

苏联人民迎来了和平建设。1921年夏,奥斯特洛夫斯基受共青团基辅省委派遣到西南铁路的一些重要的作业区,他当过电气维修工助手,并被推选为团组织的书记。在那里,他组织青年们加强组织纪律性,与涣散状态作斗争,努力争取提高大家的文化水平。11月,为了把木材运送到已经结冰的基辅,他以顽强的创业精神鼓舞共青团员们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铺设铁路。建设临近结束的时候,他患了伤寒,风湿病也严重起来,在失去知觉的情况下,被送到舍彼托夫卡治疗。

 

三个月后,他又返回了建设岗位。1922年晚秋,奥斯特洛夫斯基作为共青团突击队队员被派遣去流送木材。木材必须从第聂伯河水中打捞,需要在冰冻的水中一连几个小时地干活。任务完成了,共青团组织勇敢的领导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却又患了重病。医疗小组诊断他已丧失劳动能力。他要到斗争中去,到火热的建设中去,他隐瞒了医疗小组的诊断。

 

1923年1月,奥斯特洛夫斯基被派遣去别烈兹朵夫,担任普遍军训第二营政委,同时受托在该区创建共青团组织。当时全区只有一名团员。

 

这个区环境异常复杂,在辽阔的森林周围,反革命匪帮的残余依靠大批本地小富农疯狂地持械抢掠。奸细、特务匪徒和走私者经常潜入边境。那里工业落后,工人很少。敌人用种种手段竭尽全力阻挠苏维埃政权措施的实施,迫害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家庭。奥斯特洛夫斯基以日夜不息的警惕性和坚毅精神,无所畏惧地冲锋在前与敌人斗争。他经常奔波于村镇田舍,同劳动人民建立巩固的联系。无论是在别烈兹朵夫,还是在边远的村镇,一个又一个新的团支部接连不断地产生了,巩固起来了。这时候,他精心安排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习,他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列宁、斯大林的一些著作。

 

1923年10月27日,奥斯特洛夫斯基光荣地被接受为预备党员。次年1月被调往伊兹雅斯拉夫尔市担任共青团区委书记。他在那里工作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却卓有成效。8月,他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正在履行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舍彼托夫卡州委书记职务的时候,病情恶化了,12月底被送到哈尔科夫一家医院进行治疗,由此开始了与病魔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病痛的折磨奔波于各家医疗机构。然而,病情发展得难以控制,健康状况继续恶化,活动能力不断丧失,每一次挪动都十分艰难痛苦。自1927年年初起,22岁的青年不能起床了,身体残废了,几乎没有停止过的剧烈疼痛折磨着他。

 

病榻只能困住弱者,它永远征服不了共产主义者。岗位永远是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们准备的。病榻上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每时每刻都感受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气息与呼唤,沸腾的生活使他激动不已。他忍受着肉体痛苦的折磨,孜孜不倦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文化基础。他在自己的家里组织了一个青年工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小组,青年们几乎每天晚上都在那里集合。

 

1927年中期,他打算写一篇纪实体中篇小说,反映他战斗过的科托夫斯基师的战斗业绩。他不知疲倦地阅读国内战争方面的材料以充实个人的回忆,一边写作一边又参加了莫斯科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大学的函授学习。在致力于写作过程中,他阅读了大量文学著作,对普希金、果戈理、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柯罗连科等作家的大部分作品都能清楚地记得其中的细节,多次津津有味地仔细阅读过高尔基的著作,对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和法捷耶夫的《毁灭》给予了高度评价,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和《暴乱》成了他的手头必备书。

 

奥斯特洛夫斯基并不满足于向优秀文学大师学习,借鉴他们的创作经验,他清楚地知道,要创作出当之无愧的艺术作品,必须多方面深入生活,研究生活。无论是在战斗的岁月,还是在建设的年代里,亦或是在卧病在床的日子里,他从不脱离紧张的生活,即使在病残的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他也总感到自己是一名应征入伍者。在辗转治疗中,他认识了许多老共产党员和老一辈党的地下工作者。他与他们交朋友,向他们学习,向他们了解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详细情况,搜集、充实和积累创作素材。

 

1928年初,他写成了那部纪实体中篇小说,将手稿寄给他的战友们征求意见,不久就收到了他们热情赞扬小说的回信,可是,小说在回寄途中被遗失了。他当时既没有留草稿,也没有抄副本,几个月的心血就这样白费了。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说,这部被丢失的手稿就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最早的版本”。

 

1928年秋,奥斯特洛夫斯基眼睛发炎,年底,双眼几乎完全失明。这比身体一动不能动更令他苦恼,读书也不得不中断。写作对于一个瘫痪患者来说本来就是一件很艰难困苦的事,而这时已经写成的很多手稿又无法再读了,双目失明进行写作又谈何容易。山高挡不住行路人。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用硬纸挖成一行一行空格做成的格子板套在白纸上用手摸着写作。

1930年3月,奥斯特洛夫斯基经受了难以忍受的第九次手术,然而手术极不顺利。改善身体状况的希望彻底破灭了。面对无情的残酷打击,他没有绝望。他在4月30日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更加多苦多难了,更加衰老了。不管多么怪,我也更加刚毅了。”9月他又写道:“我有使生活充实的计划,决不能辜负生活本身。这个计划很困难复杂。一般说来,我没有什么无计划的东西。在自己的道路上,我不‘绕道走’,不走曲折路。我知道自己所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用不着忽冷忽热。我本能地非常憎恶那种人,他们在生活的无情打击下开始悲号,在角落里歇斯底里地贪求。”

 

1930年11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着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已经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创作中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开始,他不得不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写作。他的妻子一大早去上班,晚上很晚才回来,他只有很少的 写作时间才能向她口授。小说的开头他主要是自己写,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用不大听使唤的手指摸着格子板在纸上一个挨一个地画出字母,写满一页抽出来再换一张纸。写作中既要以极大的毅力克制病痛的袭击,又要保持不大听使唤的手指不能离开格子板和纸,格子板下的纸稍有移动或滑落,就会写串行。

 

1931年初,他的姐姐、母亲以及妻子的哥哥来到了莫斯科,有可能口授了,后来又有他的一位邻居帮助作记录,这为小说的创作带来了便利,但其中的困苦也是常人往往想象不到的。身体的痛苦自不待言,创作中的困难也是常人很难想象得到的。写作是艺术,不仅要注重谴词造句,而且要多次改写润饰,替换某些词句,口授就不能不遇到极大的困难。他不仅必须牢牢记住小说创作的整个计划,其中一个一个情节的进展,而且要在内心始终想象到每一个细节,记住要用的所有句子和词汇。恰当的形象,生动的描绘往往产生于深夜,可是,那时大家已入了梦乡,没办法口授,他就在内心一遍又一遍地默默复述,等待早晨的来临。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我写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谈到他创作时说:“我口授的时候,在叙述某个角色以前,首先凭自己的想象心里扮演这个人物。记忆很好地帮助了我,我牢固地记住那些人物,过十年我还能回忆起他们。所以当我凭自己的想象描绘我口授的一切情节的时候,始终都没有丢掉想象所创造的画面,画面中断了,那么记录也就中断了。”

 

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奥斯特洛夫斯基都毫不退却,他总是顽强地与死神抗争,忘我地工作,为实现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而持续地奋斗。终于,历时三载创作出了不朽的杰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4年6月,他被接受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10月被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列宁勋章。在他1936年 12月 22日去世前的两年间,小说被用多种语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小说中的这段名言,既是作者一生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成了一切立志做有为青年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