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新草桥要不要军训:位卑未敢忘忧国---反思对越自卫反击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8:20:55
位卑未敢忘忧国---观对越自卫反击战组图有感

79年春节前,母亲千里迢迢地从老家赶去父亲的驻地探亲,一路上,她乘坐的列车和一趟又一趟“闷罐子”车擦身而过。偶尔有几扇铁门敞开的车皮,一瞥中,母亲只看见绿乎乎,黑压压一片。直到列车停靠在一个小站加水的时候,母亲才看清楚了对面铁轨上同样等待加水的火车里卖的葫芦——坐满了穿着厚厚的棉袄,军大衣的20岁左右的战士,还有几个干部样的人物,每个人都是安静从容而又木然的。不谙时势的母亲被眼前的场景吓坏了,生怕父亲也是其中的一员,那时,她和父亲还结婚不到两年。事隔多年,每每看到有关那场战争的资料,母亲总是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感慨地说:“幸亏当时兰州军区没有动,不然……可能连你都没有了。” 母亲的担忧是正常的,79年的那场战争中方投入了十个军,分别是:东线:41军、42军、43军、50军(欠149师)、54军、55军;西线:11军、13军、14军、50军、149师,约24万的兵力,总共牵扯到三个军区:昆明,广州,武汉。在后方,为了防止苏联的有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东北、华北、西北“三北”我边防部队均进入战备状态。在2月17日到3月19日,短短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中方仅牺牲的官兵就高达26000人。引用美国的杰·唐纳得·格特少校的话就是:这对于美国军队来说简直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战争爆发的时候,父亲正在军校进修。 …… 87年,战争到了尾声。大院里有五个去老山的名额,主动请缨的人很多,院里的领导左挑右选,找了五个在宣传、组织方面很拔尖的叔叔敲锣打鼓地送上了南去的列车。记得走的那天,我挤在人群里,只看见五个胸戴红花,一脸壮烈的英武的军人围在人群中间,旁边是院长、政委……后来听父亲说,尽管他们只是作为宣传干事上的前线,但是每一个人私下里都留了遗嘱。半年后,他们面孔黑了,身体瘦了,胸前的红花换成了军功章,脸上的壮志变成了一种自豪。同样的三等功,战时的每一个奖励都要蕴涵着更深的涵义。叔叔们从战场上带下不少纪念品,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枚从老山上摘下的橄榄。咖啡色的外表,尾部有点烧焦的痕迹,它至今仍珍藏在家里缎面的小盒子里。那个时候我曾拿着她,一边琢磨,一边问父亲,要是把它种下去,还可以长出树吗?父亲笑笑,都已经被战火打坏了,怎么还能活呢?木尤如此,人何以堪!提到84年的“两山轮战”,人们更喜欢称赞的是打得最有魅力的者阴山之战,盛赞“廖锡龙不愧将才”,然而谁又知道者阴山战线的顺利进行,却是以老山血流成河的牺牲为代价的。战争的惨烈并不是以几个形容词就可以描述得尽的,你只需知道在“4.28”之战开始的头几个小时里,我们牺牲的战士就以千计。你只需看见麻栗坡公墓里层层叠叠林立的墓碑,就可以想象那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如今又是树丛遍生的老山,在每一丛蒿草背后,都有着当年战士们蜗居的猫耳洞,就连去往公墓的台阶上,仍然有点点血斑。 …… 2002年,我一边详细浏览大量战时留下的珍贵照片,一边和远在美国的邓哥谈那场战争。我惊异地发现,尽管战争已经过去20多年,尽管邓哥91年就出国了,尽管他不知道徐洪刚,李素丽,徐虎,可他却可以准确地告诉我战争是在2月17号爆发的,龙岩烈士牺牲的时候只有19岁!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正如八十年代后期出生的孩子没有几个知道赖宁一样。有些东西可以尘封,然而有些历史和英雄是应该永远铭记的。当在政治课上教员说,我们现在每年的军费只有国民收入的百分之一点多,总数连日本的一半都不到的时候,我真的有一种被从头到尾浇了盆凉水的感觉。遗忘就意味着背叛!如果我们只是想用遗忘来掩盖尴尬,那么更是长眠在云南,广西,甚至至今尸骨也没有回到祖国的烈士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79年对越之战对我影响之大超过历次卫国战争,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不多讲, 光就其惨烈程度就直逼朝鲜战争,尽管韩战我军伤亡将近60万人,对越只伤亡2万6千,但60万人多半伤亡于美军优良装备之手,我军对美步兵作战素质向来蔑视,对其战法也呈批判态度,事实上,志愿军当年赢得韩战胜利,一半靠志愿军优良的战斗素质、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一半靠志愿军高对手一筹的战法,美军始终没有很好的应对战术,更不要说从战法上超过志愿军。但对越作战,使得我军首次面对一个与自己曾经如此相似,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不论是军事作风还是战斗素养,不论是意识形态还是人文思想。有人说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是最无法理解的,两个东方国家之间的战争是最血腥的。中越在79年的战争中让双方更真实的认识了对方,用血流成河来描述这场边境战争决不夸张,越正规军付出3万9千的伤亡,地方部队,民兵,游击队伤亡多少,还是未知之数,双方合计伤亡绝对在10万以上,从2月17日到3月5日,短短19天伤亡10万,日均5000人。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烈士、先进个人就有30余,上面提到的龙岩烈士,牺牲时年仅19岁,入伍还不到一年。二月二十一日,龙岩所在地部队奉命向南征的方向开进时,途中与敌遭遇。战斗中,龙岩在与班排失去联系,阵地上只剩他一人的情况下,毫无畏惧,主动出击,孤胆深入敌人阵地前沿河后侧,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机动灵活,奋战四个小时,先后打死敌人二十多名,为连队及时调整部署,赢得了时间,他后来在搜索残敌的战斗中光荣牺牲。战后,龙岩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员,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孤胆英雄”的荣誉称号。据我所知,被誉为董存瑞一样,舍身炸碉堡的烈士就有梁英瑞、李成文、陶少文三人。还有杨根思式的战斗英雄李水波……如果这个名单一直列下去,这篇文章足可以出一本“英雄谱”出来。据说,当时中国方面决定发动战争的几条理由: 1,检验解放军在十年文革后的战斗力; 2,迫使越军精锐从柬埔寨后撤以减缓当地战场的压力; 3,消灭越方在中越边境的军事力量。 以上三点,在我们付出 死亡:    26000   负伤:    37000   被俘:    260    战车被毁:  282    其他车辆被毁:490    各型火炮损失:670    步机枪损失: 3100    后只有第一点算是达到了目的,解放军被证明战斗素质低下,指挥及后勤系统紊乱。举我看到的一个例子:“在打通四号公路的强攻中,部队付出了许多无谓的代价,特别是搭乘坦克的步兵部队,一路上更是横遭惨祸,一些部队为了让搭乘步兵不被甩下坦克,竟用背包带将士兵固定在坦克上,结果导致穿插部队遭袭击时步兵不能及时下车作战,几乎成了铁板上的鱼肉,有些士兵至死还捆在坦克上,惨不忍睹。某军区内部记录片上曾有这惨烈的一幕,我军搭乘步兵的坦克部队在一个山口处遭敌反坦克混合部队伏击,狭路相缝,首车被击毁,第二辆坦克接着上,前仆后继,路边一辆被击毁的坦克上四名战死的战士临死仍不瞑目。姿势几乎一样,一根背包带将他们的身体紧紧帮在坦克上。我国在战后的检讨仅我个人所知就长达十条: 1.越南方面的抵抗强度超过预期,而中共方面由於缺乏战车、步兵、炮兵间的协同作战经验,所以在战争开始前几天伤亡惨重。 2.前线通讯能力不良,炮兵因发生误击友军事件而无法充分发挥支援效果。 3.五九式与六二式战车不利於在山岳丛林地带使用,常遭到越南士兵以反战车武器攻击,六二式战车装甲太薄,防御力不足。 4.步兵缺乏装甲车或步兵战斗车输送,全靠步行作战,机动力太差。 5.医疗设备不足,造成死亡比例偏高。 6.工兵设备与技术都不足,尤其缺乏现代化渡河工具,影响攻击速度。 7.空军支援不够。 8.前线一些指战员无法适应现代化战争,仍然使用老式战术导致重大伤亡。 9.补给情况不理想,补给车辆不足,常靠人力进行运补。 10.部队缺乏山地与丛林战的训练。 引用国防大学研讨班对此仗的评价,本此穿插之北集团的军事行动,简直是错误百出,指挥素质低下,如果不是看在老许的面子上,许世友将军按文中评论已经可以够上军事法庭了。 而剩下二点却都未能达成预想的战略目标,越军主力仍保持在柬埔寨主战场,在中越边境越南也很快恢复了其进攻能力,所以才会有后来81年法卡山84和85年的老山、和者阴山之战。 自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后并入成都军区)第14军40师,49师分别对老山,者阴山一线越军展开大规模拔点战斗起,84年至89年,七大军区轮番派部队参战,兰州军区47军,沈阳军区16军23军,北京军区27军,38军(侦察部队),南京军区12军,1军,广州军区42军,41军,济南军区67军,26军,20军,成都军区13军均分别参战。有关那段时间的战事,我在网上看到一段评论:战斗中先后涌现了“李海欣高地”,孤单英雄陈洪远,史光柱,英勇无畏九战士等光荣集体和个人,老山对越轮战,对我军建设影响深远,众多新星从中涌现,大批部队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越南长期被我牵制,无法修养生息,30年的战争经历,并不是值得夸耀的历史,越南的国力日见空虚,更重要的是浪费了10年的大好时机,错过了起飞的大好机遇,同时越南也拖住了苏联的后腿,每年的大量援助和阿富汗极大的削弱了苏联,这也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不否认这段文字的真实性,但是又有谁知道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前线早已普遍弥漫着厌战的情绪。甚至那首家喻户晓的《血染的风采》,在字里行间也隐隐传递着反战的精神。“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也许我的眼睛,再不能睁开,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怀?也许我长眠,再不能醒来,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土壤上有我们付出的爱!”听到这首歌的,没有一位不动容的,尤其是当董文华推着特级战斗英模徐良的轮椅出现在春节晚会的现场时,全国各地,真应了主席那句诗:泪飞顿做倾盆雨。 1989年9月26日,最后2600名侵柬越军列队开过了柬越边境的得胜门;与此同时,鉴于形势的变化,中国野战军向英雄老山吻别北上;1992年12月,中越关系终于正常化。 …… 站在2002年的春天,反观二十年前的那场战争,历时仅短短十五天而中国方面的损失却至少在两万人以上。据说只有淮海战役的惨烈程度可与之相比拟。大军所至,玉石俱焚;“征夫戍卒,俱成白骨。鸟无声兮”。部队凯旋了,可是谁来安慰那些寂寞的英灵?战功赫赫的将领拔擢了,可是谁能明白“一将功成万古枯”的辛酸。79到89,整整十年,没有一个死亡的准确数字,然而,久久注视着网页上那张麻栗坡烈士陵园的照片,墓碑无言林立,那种对人心灵的震撼压得我透不过气来。因为躺在那里的大都是一些和我同龄的人。他们的生命永远停止在了那个如花的年龄上。这些稚气未脱的年轻人履行了他们应该履行的义务,为这个国家付出了爱,付出了生命,可是他们的奉献却得到了多少承认?我一直认为在天安门广场应该再立一座“自卫反击战英雄纪念碑”。即便没有,也应该有一座大规模的纪念馆,而不是蓄意的忽视。 关上电脑,却不关上那一张张黑白的印证着历史的照片。我陡然发现,和平时期的军旅生涯与其说是一种人生体验,不如说是我们的幸福。远离了炮火的硝烟和战争的压力,处在这所军队最高学府的学生大部分成了不折不扣的“太子兵”:不练武、不学习、还没有毕业就想着转业,不是想着怎么报国,而是怎么从国家身上揩油。一旦有大规模的战争发生,我们是否可以担当起“打赢高科技局部战争”的重任?面对就长眠在1000公里外的青山下的烈士们,我没有底气说:“是!” 忘了是哪个诗人的诗句了:位卑未敢忘忧国。是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如果可以,我愿意,在一个春天,手持洁白的山茶,沿着南疆绵延的红土,向英烈们献上我永恒的崇敬! 后记:感谢每一个不辞辛苦看完我这续续叨叨近5000字文字的同胞,以我的年龄和阅历,根本没法对那场战争作出任何贡献,然而,正如我题目所说:位卑未敢忘国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