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招标投标网:天下禅林——云居山真如禅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02:54

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云居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永修县西南部,105、316国道傍山而过,面积216平方公里,山体主峰海拔969.4米,15公里水泥路通达山顶。云居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云居山气势雄伟,林壑清幽。

登上山顶,却又是一番景色,这里群峰耸簇,中间是坦坦荡荡的小平原大坝子,遍布园林湖田,俨然似一大城郭,又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又称此地为莲花城。自古以来,云居山以其秀丽天成的

风景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人们所称道。古人称其“云岭甲江右,名高四百州”,“冠世绝境,天上云居”。今属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云居山顶的莲花城内,有大片连绵不断的竹林,在竹林的深处,掩映着一座盛名的禅宗胜地真如寺。真如禅寺是国家重点开放寺庙,全国汉传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为佛教曹洞宗发祥地。唐代以来,香火缭绕,高僧辈出。白居易、苏东坡、佛印等众多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诗作画,目前,仍保留着摩崖石刻、唐代铜佛、康熙千僧锅及200多座中外历代高僧墓塔。五十年代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主席虚云长老主持真如禅寺,现任方丈纯闻法师。每年上山朝圣游览者达数十万人之多。

登上云居山顶,一泓湖水,长平如镜,拱卫寺门,湖形似月,纹名明月湖。每当红曰初升,金光荡漾,寺殿生辉;入夜皓月当空,满湖明月,映出莲城古寺影像,显得无比恬静!寺僧元凤曾说:“澄湖高涌乱峰头,照澈睛空古镜湖;……天上云居真绝景,一泓收尽万山秋。”

从明月湖侧转过山口,山坡上有虚云法师舍利塔。虚云(1860—1959年)近代著高僧,俗姓萧,晚年自号虚云,原籍湖南湘乡。少年出家于福州鼓山涌泉寺,后依妙莲受具足戒并受衣钵,为临济宗第四十三代法嗣。曾在鼓山隐居岩洞多年,冬夏一衲,常以野菜充饥。二十七岁离开鼓山云游,四处拜师学禅。为报父母养育之恩,用三年时间三步一拜地从普陀山一直拜到五台山。又曾从西藏到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朝礼佛迹。据说一次开水溅出,茶杯坠地,一声破碎,遂悟透禅关。曾在云南鸡足山、广东南华禅寺、云门寺当住持,一九五三年被礼请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主持振兴禅宗,提倡持戒,实行农禅并举,禅净并重。虚云弟子众多,印度、尼泊尔和东南亚及美洲大陆均有其门徒。

云居山,古称“欧山”。位于永修县西南部,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因常年云雾笼罩,又名“云居山”简称“云山”。这里,群峰环列如屏,嵯峨峻峋,层峦相望;万木峥嵘叠翠,竹木参天,奇秀天成;山泉流涌成湖,澄彻如玉,不染纤尘;山中坦荡平整,青畴绿亩,景色旖旎。佛教曹洞宗祖师道场真如禅寺,就座落在这“天上云居,冠世绝境”之中,又因列岫峰围,宛如莲瓣,山中寺宇,好似莲蕊,佛教尊真如禅寺所在地为“莲花城”。

曹洞源流

真如禅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10年)。开山祖师道容与名僧司马头陀同游云山,上山后,见这里地平如掌,湖澄如镜,四周峦岫环列,屏障护持,宛然为一处远离尘嚣,清静幽雅的桃源胜境,于是率徒诛茅垦山,治基建寺,一时名声大振,从者如风,唐宪宗李纯亲赐寺名“云居禅院”。

此后,道容与其弟子全庆、全诲在此弘扬佛法,师徒相继约70年。至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应管理江西中部的镇南节度使南平王钟传之请,时称“南宗伟人”的道膺,上山担任主持,遂使真如禅寺闻名天下。

道膺(?—902年),俗姓王,蓟门玉田(河北省玉田县)人,生具异秉,领悟能力过人,气韵清朗,神采风度俊逸,自幼立下普济众生的宏志大愿,振锡远游,广参明师,后树为曹洞宗禅学大师良价弟子的领袖。道膺所在的晚唐时期,正是南禅鼎盛时期,他在云山头尾20年,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大力弘扬“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的禅风,授徒千有余人。其中声名卓著者,仅《五灯会元》就载有19人,如云居怀岳、道简、山昌,同安丕,归宗怀恽、澹权,杭州佛日,新罗云佳,南台,扬州丰化等,均成为名倾梵界的一时之望,有力地继承和发展了曹洞宗,使之传遍大江南北。新罗云住得道膺印可,归国后在须弥山建广照寺,创韩国曹洞宗须弥山派。五代十国以后,天下曹洞宗所奉行的实为道膺精神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真如禅寺是曹洞宗的源地。入宋以后,伪仰、云门、法眼三宗相继失传,而临济、曹洞二宗保存下来。日僧道元於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来华求法,将曹洞宗引入日本,其所学者,亦为云居道膺之法,直到现在,日本佛教界仍将真如禅寺尊为曹洞宗祖庭之一。

如今,曹洞宗在国内外传播很广,法嗣数以千万计,被称为曹洞宗第50世的已故南华寺方丈惟因今果,大力倡导“洞云正宗”,立道膺为二祖。千余年后,道膺精神仍在,足以说明道膺和真如寺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道膺在云居山传灯阐教,门徒云集极盛时达1500余人。镇南节度使钟传、荆南节度使成汭大力护持,每每施金逾万,殿堂寮舍焕然一新,香火法事十分旺盛,无论从其阐扬教义的深远广大,还是门徒弟子普遍众多,俨然成为天下丛林的楷模,道膺亦为僧俗共仰的高僧大德。唐僖宗赞赏有加,赐额“龙昌禅院”。唐天后二年(902年),道膺在寺中圆寂,唐昭宗赐谥号为“弘觉大师”。北宋大中禅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赵恒亲书飞白体“真如禅院”额匾送寺,一直沿用至今。

农禅并重

真如禅寺自建寺以来,如法修持,农禅并重,成为一贯家风,有禅宗最胜道场之誉,为海内外佛子所倾慕。因其规矩严,农事忙,道风好,被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树为全国三大样板寺庙之一。

真如禅寺禅修严格,僧众威仪整肃,僧修如法如律,坚持每日早晚功课,用餐过堂;晚饭后坐四支香,每月初一、十五布萨诵戒,以求禅戒并进。一贯坚持利用“三余”(闲者忙之余,雨者晴之余、冬者岁之余)时间安排专修。平日,初发心者必到禅堂听开示,练腿子,参话头。冬天五谷归仓,山上白雪皑皑,这正是用功办道的最好季节,也是真如禅寺一年之中禅味最浓的时候,僧众向方丈和尚告过“生死假”后,不出坡,不上殿,放下万缘,端心正念,从早上4点到午夜12点,不出禅堂,专心参禅,以七七为期(每一期7天,七七共49天),待到解七时,往往已是年终岁末了。没有打过禅七的人,是很难体味其中的禅意的。

重禅修,亦重农事。自道膺主持,实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农禅家风。凡历50余代主持,个个身体力行,严守这一清规,“在动中做功夫”(虚云语),全寺僧众生活清苦,出坡(生产劳动)辛苦,却总是那么法喜充满,安详自在。

宋绍兴年间法如禅师执掌法席,在一次上堂说法时,将寺中农禅家风做了形象的描述:“旦道十二时中,向甚么处安身立命,披蓑侧立千峰外,引水浇蔬五老前。”明神宗万历年间,诸缘洪断和尚来山,闭关3载,率众“垦劈荆棘,诛茅缚屋。”3年之内,砌起长达数百丈的“罗汉垣”。

明崇祯年间,高僧观衡(号颛愚)主持真如禅寺,清苦如淡,安贫如素,不事外缘,身亲畚插,作七言古风《插田歌》。洋洋数千言,以诗入禅,以农喻禅,系农禅并重的代表作。我们不妨摘录一段:

诸佛子,同我去,深泥田里好相聚。

拽耙鞭牛真快活,拖泥带水浑无顾。

畦畔分明水路通,泥水平如掌面同。

拈起禾茎次第插,宽狭横竖须合中。

田角斜,禾路直,横竖成行若丝织。

畦似如来福田衣,禾象梵王网孔密。

诸佛子,同我来,及时应节莫挨排。

插得一茎一佛现,千茎万茎皆如来。

明清易帜,战火兵燹之祸波及真如禅寺,戒显禅师(号晦山)继任方丈,集释门之英才,兴残起废,遂使膺祖繁盛道场宛然重现,戒显以儒入释,释儒兼通,才具超人,作七律《云顶田》,畅抒农禅情怀:

云居高锁乱云巅,云外浮空满绿田。

谁是五丁从梵坞,坐看百亩涌湖天。

星河夜接袈裟影,鹳鹤朝冲犁耙烟。

肯学耦耕霄汉上,僧农一笠夕阳边。

元鹏禅师(号燕雷)继席,承继前辈之禅风,增置田庄两处共60亩,收录历代文墨,编成《云居山志》20卷,亦作《云顶田》一首:

天半平畴剥啄稀,孤邨宽衍乱峰围。

烟蓑雨趁巢鸠唤,箨笠云随水鹭飞。

翠柏离披禾浪碎,香风浮动稻花肥。

躬耕自昔家声旧,归路农歌放落晖。

虚云老和尚中兴云居道场时,已是百二老人,仍“努力刀锄耕耘。”他率领广大寺僧耕云锄雾,打地抛砖,参禅结七,讲经传戒,一派农禅景象,俨然百丈家风。云公曾写诗曰:“毗耶钵献当前供,田侣袈裟满郊墟。”

如今,真如禅寺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一诚大师主持下,经过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已有山林3600余亩,其中杉木林780亩,茅毛林610亩,黄山松220亩,折杉林40亩,茶叶100亩。此外,有水田140余亩,旱地近80亩。盛产杉木、黄山松、毛竹、茶叶、栗子、山楂和弥猴桃等。还产人参、黄精等上百种珍贵药材。真如禅寺广大僧众禅修不忘农事,农事饱含禅意,农禅双举,劳作自给,令中外僧俗为之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