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定园:舞千山而歌滄海----略評静隐庐主之書法創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42:14

舞千山而歌滄海----略評静隐庐主之書法創作

莊生有謂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宇宙萬象.日月星辰.山崗河海.一草一花.一雨一雪.石頭木頭.鳥羽魚身.水聲虫吟..大自然到處是懾人的美感.到處是流動的生機.到處也都是奔騰的光彩與天籟...這些美是無言的,不依存於言說,也是言說無法充分表達的。清風明月永遠使人感動.使人嚮往.使人生出無盡的愉悅.甚至有人借此證悟天人.達致一種皈依自性的清澈與豐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就是"天地有大道而不言".正如孔子所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道為天地之根.天地為萬物之本.陰陽合和.否泰互推..乾坤雙建而仁成義就...人秉天地之靈.鍾五行之秀氣.道氣流行而天德下貫.於是人得其生命魂魄.有其自性靈機.因為大道與大美是共在并行的.所以大道生人.人以其自心靈機.能發現美.感動美.享受美.並能通過人的靈機創造美。於是人通過自性美感.對天地大道進行模擬與表達.從而創造出美意翩翩的人文世界.中國人甚至借此創造了文字與八卦,《易經》稱之為:“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论衡》說文字的創造是"仰观奎星圆曲之势,府察龟纹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文"。.中國文字之所以獨步天下.也就是形音義的連結.通過象徵性的藝術變形.取天地之宜與鳥獸之文.博采众美而創為文字.再以此為基礎.流衍出會意.形聲.指示.假借.轉註.繁生符碼.借以描繪多彩而萬化的世界.傳達心靈玄微的意蘊.這套獨一無二的文字體系.是以天地大美為基底,將萬象收攝進入人造的符號中.以符號表形態.表流動.表心靈之玄思.從而創造出一片特有的人文美。而毛筆的發明與使用更將中文符號上升到藝術的境界.以黑白兩色的粗細明暗與曲折.表現世界背後靈力之剛柔.虛實.動靜.形構出自性人文的溫柔敦厚與悲歡離合.感動著大地人間與神州歷史裡無盡的依依魂夢.這種書法的流動美感.已經可以促動心靈的歌吟.用此以透顯書法家心中對大道大美的體悟.所以書法既是對自然美感的抽象再造.也是人心靈境界的透顯.書法之技既可以是匠工技巧之技.也可以是文人技進於藝.藝進於道之技.這也就是書法匠與書法家之別.書法匠之技.因其心靈不能知道.識道.以悟道.所以受限於有形的規矩繩墨.求形式之合度.合理.合意.只能以書法表達俗界形式之美.卻欠缺生命靈魂之美.大道千變萬化之美..書法家則能通過自性之靈力.以識萬類人文之心狀.並證悟天地大道之歌哭行吟.從而突破俗界僵化形式的框限.進入形神同構萬類流動的真天地.能借技藝以表現天地之澎湃生機.也能借技藝以舒發自我心中流暢的靈思.歌哭人間遠大的神性.達致".「稀奇古怪,我法我脉,一钱不值,万钱不卖,奇怪不背于法理,放浪不失乎规矩,机趣横生,心手相应,既能超越一切,又能渗透一切。」的境界.

 

因此.一個以書法家自許的人.一旦在技法上達至一定高度.就必須專注於修德.修志.修心的工作.德志不修.心靈不能深大高遠.是則筆下匆匆.心中了了.再怎麼寫也難以突破心氣之規限.達到與天地萬物冥契的境界.為此.書法家應進行中國傳統儒釋道的修正功夫.孔子所謂"克己復禮".借德禮之追尋.修證明德.自明明德以證悟天道之下貫.張大自我仁性天德.於是不惑人間.知天命而通天道.從心所欲不逾矩.任心之所如而自然成章.孟子通過仁義之說以談悟道:“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悟道者能以自性證大道.心通浩瀚.與聖同感.從而表現出聖賢之氣象與形色.:“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大道既悟.自性通神.於是發為形色,布於四體.臉色慈善潤澤,身軀堂堂浩氣,舉手投足.端莊有度.活潑有味。從而形成強大感召力「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萬物之天德.皆能為我自性所感通.反身證己.心通萬物.於是默契於心.而歡然以足."滌足萬古流.振衣千仞崗"用真心之誠體以證大道.以行天德,此正是求仁盡己之法門所在.

 

佛教則以緣起性空破執著.思欲否棄人間以證彼岸.然而生命宛然.世界竟在.只要不能真離世歸土.人生萬事畢竟空而不去.捨而不離.以致經常流為口頭禪.言語佛.不能真證空行空.其後禪學大起.依我的理解..所謂修禅不在證空求空,而在"激发内在创造力,直透真我,从旧思想中突围,用新怀抱,再造生命的新情调。"所以明心見性.當下就是.擔水砍柴莫非妙道.

 

飢來吃飯睏來眠.喝茶去.都是禪機.也都是活潑潑的生意.正所謂.集全部心力,活于当下,盡去偏執與無明.無相而無住.風到那裡.我就到那裡.!這風就是天機天命.慧性之宜.於是青青翠竹,莫非般若,郁郁黄花,盡是禪機.鳶飛魚躍.都是法身.人通過天地之生機.修自性之如如.進而成就心性的大沉着,大气度,大如来!於是「用物而不为物用,转物而不为物转;自生自育,自本自根,做自己的主人。」.所以禪師要說.「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法法本无法,无法无非法,何如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如此的靈光破執.山河同契.所以盡可隨微風而行吟.共流水而聽歌.與大風大雨.大山大海共其吶喊咆哮..書法家的心神達到如此境地.那麼他動筆揮灑都成虹彩.下筆點染自成天地.可以伴流水.共行雲.可以舞千山.而歌滄海.款曲寫意.盡得風流...

 

 

正如梁武帝萧衍對書法的評說:

 

 

    “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绿水之徘徊。...乍驻乍行,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云集云散,风回电驰。及其成也,...婆娑而飞舞凤,宛转而起蟠龙。...状众兽之逸原陆,飞鸟之戏晴天;...巉岩若岭,脉脉如泉,文不谢于波澜,义不愧于深渊。传志意于君子,报款曲于人间,...”  《草书状》

 

 這泉水波瀾.款曲人間.的確大有深意.正如宋儒所說動靜互為其根.今人所謂的辯證升華。天地萬物之妙在曲折萬端.將斷而又續.將止而仍行.既動且靜.迂迴仿佛.似霧似花.如夢如真...任何單一的直線.單一的奔放.任何的往而不返.都會表現出淺拙而意味寡淡.不足以含藏玄奧.引出追尋探索的美麗嚮往.只有迴複旋繞.奔而能守.守而仍奔.動中有靜.靜中示動..形態放肆.筆意含蓄.在含蓄中見真機.展力道.借此含藏的力道.引發磁性振動.氣場共應.才能調動閱覽者心性深處的夢魂想望.引起不能自己的渴望....所以梁武帝萧衍對草書的評說.深得萬美迴盪共成之奧妙.達致天人一貫.大道大美的深淵.值得我們反覆體會.

 

去年偶因機緣.於網路空間識得徐戎先生[別號靜隱廬主]之書法.乃大驚異.其草書用筆頗似書法名家于右任.用筆飽滿有力.東塗西抹.各得其宜.而筆走龍蛇.帶風吹雪.綸音澎湃.生機流行.真有大書家之筆法氣勢.其後於英格喬志開幕餐會上得見容光.聽其言說.始知他的才情氣度畢竟淵源有自.他於20岁就皈依桂仑禅师,修習佛門心法.其後又得書畫大家邵华泽、启功、陈传席、姜东舒、陆抑非、吴山明等人指导,難怪徐戎的書法深具禅意,氣度高壯玄遠....

 

我於書道為門外漢,只因先父頗好此道.兒時經常聽他談論此中故事及技法.也在他督導下練過三年.可惜童心痴愚.未曾記下父親的教言.又因勞生匆匆.未曾持續鍛鍊.忽然之間已入老境.靜時迴思當年.不免愧汗萬端.感慨系之..

 

徐戎要我略評其書法創作.靜心以思.抑何敢當?乃略述儒禪心性修證之道.以為緣助.或許下愚之一得.有補智者之萬一.也未可知.乃草創此文以就教於高賢....

 

孔子2561年12月16日[10]  皮介行 寫於 武漢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