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净卫士:與東海君談道德的施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41:26

與東海君談道德的施用

東海既上門來交流,來者是客,不妨說兩句:

一?言說問題。孔子有剛毅木訥近仁之說,反面的說法是〝巧言令色,鮮矣仁〞,另外還有很多涉及言的問題:〝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君子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君子恥其言之過其行〞。如此正反面的反覆陳說,其深意似應引起我們的重視。此外我記得古人還有少言可以養氣之說,佛教還有禁聲禁語的修練法門,這些都是為了什麼呢?我想其可能的意函:1.是言多必失。2.外言會使心靈能量投向對外的觀察與評說,卻影響內心自我的覺察與反省。3.以理殺人。道德是一把利劍,可以幫助人,也可以傷害人。道德的真意是對人人格與自由意志的尊重與肯定,道德理想主義肯定要追求成君子,做聖賢,可是大部份人是做不到的,大部份人都是匹夫匹婦,包括許多有權位的人。因此道德理想的追尋,還需要輔以忠恕之道,輔以同情?悲憫,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原因是其一?包括聖人都可能犯錯誤,對一般人的道德錯誤不可窮追猛打,不可得理不饒人,保持他的尊嚴與臉面。可能更有助於改過遷善。其二?還因為人有神性,人有赤子之心,人都有可能成聖賢,因此站在道德的立場,必須先尊重人,允許人有犯錯的權利,同情人有犯錯的可能。其三?給他人留餘地。人是自由的主體,只有允許他在一定範圍內,能犯錯,有權犯錯,他才是自由的,他才能表現並擁有其主體性。其四?給自己留餘地。我們也許錯怪人家,也許我們自己的判斷有誤。其五?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

基於以上的原因,我覺得東海的言說多了,輕了,應該要少些,慎重些。

二?你說〝物反常为妖,人反常为怪〞,我覺得這不好隨便說,庸常之人可以說,你做為道德評論人則不宜說。道分陰陽,乾坤並建,有無同在,奇庸輪機。要對人對事做道德評說,必須要求自己心胸大,眼光高,眼界歷史古今,胸懷山河大地。否則少所見則多所怪,反顯露自己的孤陋與狹小。庸有庸的價值,奇有奇的道理,英雄總是高才奇行的,我們能用平常人的標準去衡量英雄嗎?試想孔子做為貴族,家裡的安逸生活不過,跑去週遊14年,惶惶如喪家之犬,這不反常嗎?中国科学院要請陈寅恪任歷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他居然開出 “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还要毛泽东或刘少奇给他开证明“以作挡箭牌”。這不反常嗎?

三?你說:「墨子主张兼爱,很高尚,利他主义作为个人行为很值得敬佩,但成为一种学说流而行之、天下归之,象孟子时代“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就要警惕了。墨子及他的弟子们的利他主义实践或许很真诚,或许没有大问题,但流弊很大,发展下去、泛滥开去,会出各种政治、社会大问题。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之所以导致普遍而严重的虚伪化甚至罪恶化,造就丛林社会禽兽世界,原因就在这里。」

這樣的論說我實在看不懂,好像沒有對人情事理做深入的研思,有高下隨心的意思。對墨子及弟子好的利他主義,為什麼推展開來就不好呢?〝達則兼善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這些都不是利他主義嗎?利他主義推展開來有什麼不對嗎?有一個寓言說,天堂與地獄沒多大差別,大家都用長筷子吃飯,天堂的人都將飯菜往他人嘴裡夾,所以活得滋潤而快樂,地獄裡的人,大家都往自己嘴裡夾,都吃不上,餓得苦不堪言。這故事很形像的說明利他的功德與意義,有什麼不好嗎?其實利己與利他也是陰陽同在的,人生活在天地間是不可能拋開人情與事理的,利他多了總不免利己,利己多了可能還害己。所謂出爾反爾,無德不報,應該就是這道理。

你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之所以导致普遍而严重的虚伪化甚至罪恶化」的原因歸之於利他主義,我認為是說不通的。其因果關係,你應該詳加推敲,或許你應該在政治上找原因,不要隨便編派到利他主義的身上來。

四?你說「儒家不是反对外援,而是反对“中国特色”的外援。」,請問你等於儒家嗎?儒家就由你代表?自封的還是誰派的?你願意成為儒家的守院金剛,這是可以贊許的!但不要強迫代表,代表好了,還有個不民主的問題,如果沒代表好,那是你倒楣,還是儒家倒楣?

我想國際援助的問題你不是行家,不是圈內人,最好別涉入,否則只能鬧笑話。老子說〝知止不殆〞,你很能言很能說,但不要什麼都去言都去說。一來鋼刀不加限制的亂用,就只能成為菜刀或柴刀。二來?沒有誰是無所不知的神,你如果不為自己的言說劃禁區,設邊界,最後結果只能是〝不知止則殆〞。儒家不是書呆子,儒家懂得通權達變,為什麼說〝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有許多變異是不能看死說死的。國際上的權謀計算?利益交換,戰略圖謀,都是很複雜的,不光是道德的問題,道德也不光只有一條。你一個局外人,對案情沒有深入理解,對戰略企圖毫無所知,如何光憑書呆子的想像大放厥詞?該要懂得藏拙,要愛惜自己的羽毛啊!

 

中國現在面臨大國崛起,再建漢唐聲威的歷史關頭,我們需要創要力,需要奔放的才情與開放的心靈。大德不逾矩,小德出入可也。需要鼓勵開放?鼓舞奔騰,不宜整天拿著道德的放大鏡,到處挑骨頭挑刺。我們的言說也應大氣些,開放些,應該多鼓舞少責備,大聲贊美小聲批評。….

小小淺見,供參考。

皮介行  寫於 孔子256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