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岩结婚七年床戏:春节“被过得不再像年” 拜年已成“礼上网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2:40:22

春节“被过得不再像年” 拜年已成“礼上网来”






变!变!变!过的还是年吗?

  时间可以改变人、改变事,当然也能改变过年的方式。21世纪的十年,这种变化呈加速度趋势,年,被过得不再像年了。

  春节在中国有了千百年的历史,而在这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过年的习俗也发生了种种变化。这种变化很多时候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但是仔细盘点起来,却也让人为之叹惋。

  拜年已成“礼上网来”

  就在人们的拜年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生改变的时候,人们却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感情贬值”。

  拜年,在中国已经可以当做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待,从春节诞生之日起,中国人便开始深入研究如何将诚挚的祝福传递给自己的亲朋好友,经过千百年的变迁,拜年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最初,人们大多是通过登门拜访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新春祝福,而对于在外地或者无法登门拜访的朋友,人们通常也会选择寄去贺年片送去自己的祝福。那个时候,虽然人们常常因为算不准时间而错过在春节的正日子送上祝福,但那样的祝福却显得尤为珍贵。即便自己的字迹并不隽美,简单的一张贺卡也能够温暖人心,因为人们知道送上祝福的人是真心实意的。至于登门拜访,无疑更是让人感到备受重视。

  虽然那个时候人们经常会因为一张意想不到的贺卡而收到意外的惊喜,但是“见信如见人”的想法却始终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并不能缓解人们的思念。随着电话的普及,祝福无法及时送达的尴尬从此不再出现。轻轻摁上几个按键,电话那端的亲人,便可以听见你的声音,这远远要比贺卡更加真实,更加温暖人心。随后,BB机、手机开始出现,祝福也可以开始移动,人们也不必为等待一个人的祝福而守在固定电话旁。

  当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人们立即为如此先进的联系方式所吸引,不用再为高昂的长途话费担心,也不用再为听声不见人影而苦恼,只要通过视频聊天就可以解决所有焦虑。同时,互联网上精致的电子贺卡,也让人们不必再为计算贺卡投递时间而绞尽脑汁,同时又符合环保低碳的理念。

  2010年,微博元年,这种新生的联系方式大行其道。2011年元旦的时候,诸多“微博控”也开始通过这种新生的媒体展示自己的新年祝福。可以预见,当2011年的春节到来之际,在微博上传递祝福必将成为一种“前卫”的拜年方式。

  就在人们的拜年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生改变的时候,人们却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感情贬值”。

  文征明曾经写过一首《拜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当时通过“贺卡”拜年的不屑和鄙夷,但如果文征明穿越到当下的话,可能就不会如此慨叹,因为现在收到贺卡的感动并不比明朝时的登门拜访带来的感动少。

  试着回忆一下,当收到一份来自远方朋友跨越千山万水寄来的贺卡,其带来的感动要多少条随手转发的拜年短信才能够比得上?而QQ、微博上简短的祝福话语是否也比得上一通电话?诚然,多种先进的通讯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便捷,但人们还是应当注意,不要让感情随着通讯方式的价格一起“跳水”。

  鞭炮从“奢侈品”变成环保公敌

  从目前记者所做的简单调查来看,理性燃放已经成了社会上大部分家庭的理念,他们更倾向于稍微“意思”一下即可。

  过年放鞭炮的习俗由来已久,当看着遍地的红纸和耀眼的烟花,听着震耳欲聋的烟花,人们感受到了浓郁的过年气氛,但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曾经,鞭炮是一种奢侈品,一般家庭不会购买太多烟花爆竹去燃放,毕竟用同样的价钱购买一些吃货、衣服,远远要比听几分钟的响声来的实惠。那个时候最“可怜”就要数各个家庭的孩子,为了能够“延长”鞭炮带来的欢乐,孩子们往往会选择将一整挂的鞭炮拆开,然后一个一个地燃放。那个时候小孩最幸福的时刻,或许就是在燃放完整挂鞭炮之后,去碎纸堆中寻找那些中途灭火而没有燃放的爆竹。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鞭炮开始管够了,孩子们也没有必要再拆着放鞭炮了,而且燃放的烟花爆竹也是逐渐升级,从最初的“小鞭”到后来的“大地红”,再到后来的各种漂亮焰火。尽管随着鞭炮不断升级,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但并没有影响人们的对于燃放烟花爆竹的热情。

  不过,随着鞭炮越放越多,人们却开始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环境污染。诚然鞭炮的大量燃放能够烘托出过年的喜庆氛围,但是燃放过后的一地碎纸和那充斥在空气中的刺鼻气味,却让人深深地为环境感到担忧。同时,生产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火灾、意外也让人们开始意识到,烟花爆竹并不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开心的东西。

  为了避免出现的种种问题,中国各地政府开始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禁止燃放”、“到指定地点燃放”等政策虽然起到了很好的限制作用,却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因为人们觉得没有鞭炮的年不算过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电子鞭炮也随之诞生。虽然电子鞭炮的出现并没有完美解决鞭炮带来的种种问题,但毕竟是一种目前能够找到的最好办法。

  今年,沈阳没有对燃放烟花爆竹做出严格限制,但是人们对于燃放烟花爆竹的热情还是否高涨?从目前记者所做的简单调查来看,理性燃放已经成了社会上大部分家庭的理念,很多人已经不再会为体现春节的热闹而大量燃放爆竹,稍微意思一下即可。很多人或许会将这种理念视为一种对传统的漠视,但也应当看到,这也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种尊重,其中的取舍没有谁对谁错。

  年货,有形到无形

  无论人们对于年货种类和年货质量的要求发生怎样的变化,不变的依然是人们对春节的那种情感和准备年货过程中的快乐。

  过年准备年货几乎是所有中国人不变的情结,“要过年了,家里年货备齐了吗?”这样的问候曾经是邻里街坊间过年前最热络的话语。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的话语却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悄然发生着变化,人们对于“年货”概念的理解也逐渐在改变。

  在计划经济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过年前准备大鱼大肉、大米白面几乎成了每个家庭的至高使命,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年货甚至可以成为人们在街坊四邻面前炫耀的资本。那时的年货在人们的眼中,也许仅仅是一桌丰盛的饭菜,或者一身崭新的衣服而已。如今,好饭菜随时都可以吃到了,漂亮的衣服也不再是春节专属,按照过去的标准来看,现在的人们是真正的每天都在过大年。

  非但如此,人们对于种种过年物资的要求也开始发生了重大改变。买肉不再买厚肥膘的,蔬菜也要追求绿色的,而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特产也成为人们竞相抢购的热门货。

  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对传统年货也开始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这也催生了种种新型年货,利用春节长假去某地旅游、奢侈品、汽车、笔记本电脑……这些商品都开始走上人们的年货清单,大有在未来取代传统年货的趋势。

  同时,在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之后,人们也有了更高的生活追求,健康也变成人们心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年的健身卡、按摩椅、跑步机也开始登陆人们的年货清单。虽然这种看似另类的年货还没有形成主流,但可以预见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不管怎样,无论人们对于年货种类和年货质量的要求发生怎样的变化,不变的依然是人们对春节的那种情感和准备年货过程中的快乐。

  

夜饭也有新吃法

  一名厨师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可以在除夕夜登门服务,可以按照雇主的要求置办年夜饭,同时也提供点菜、送菜的服务。

  年夜饭也许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一顿饭,每当春节临近,人们便开始着手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最初,年夜饭的准备是非常隆重的。每个家庭除了要备上丰富的年货之外,家里的上上下下、老老小小都要“动员”起来,能切的切,能洗的洗,那些没有什么“劳动能力”的人也要保证自己不给年夜饭的准备添加麻烦,而最终掌勺的人则是一家之中选出的厨艺最精的人。忙忙碌碌一晚上之后,一家人欢声笑语地在爆竹声中享有这道除夕大餐。

  但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现在人们在年夜饭上能吃到的东西,在平时的日子里也能够享用,年夜饭也从之前的“开荤”逐渐变成了吃个氛围,成了家人沟通感情的方式。既然只是一种形式,那年夜饭在哪里吃就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去饭店吃年夜饭开始成为一种时尚。

  没有准备年货的辛劳,没有全家老小的总动员,也没有恼人的饭后清理,去饭店吃年夜饭甫一出现变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于是,现在的很多人在春节前已经不再为准备年夜饭食材而发愁,而是再为去哪个饭店吃饭、订不到席位而犯愁。

  虽然去饭店吃饭成了时尚,但是很多人也不得不面对订不到席位的窘迫,而一些家庭也无法接受年夜饭在外吃的理念。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没有关系,因为人们已经想到了另外一种方法——年夜饭上门。

  这种方法是记者在去年浏览国内一购物网站时的发现,一名厨师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可以在除夕夜登门服务,可以按照雇主的要求置办年夜饭,同时也提供点菜、送菜的服务。这样的新兴服务方式对于解决人们既不想受年夜饭拖累,又不愿意或者找不到饭店吃年夜饭的烦恼。

  在这篇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人们过春节方式和心态的变化并不全面,但是从这些或大或小的变化中,却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对于春节的理解在发生着或急或缓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一方面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人们对于传统理念的认知。或许有一天,春节真的变成了“七天假期”、“大家聚一聚”的形式主义,但依然能够希望人们将这样的形式主义保留下来,享受这种“形式主义”所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