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哲:虎夫耶鲜门第七代教主——鲜培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27:02

虎夫耶鲜门第七代教主——鲜培礼
   社穆素·鲜培礼,男,回族,1931年古历腊月初八,出生于甘肃省固原县张化乡(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古城乡)挂马沟拱拜一个六代世袭相传的伊斯兰教虎夫耶鲜门的教主家庭。解放前,曾在固原同仁小学、固原中学、平凉陇东师范读书;在学生时代,他一直品学兼优,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和爱戴。由于出生于教主世家,受父辈的教育和熏陶,鲜培礼从小就树立了爱国爱教的思想,亲身经历了解放前后的生活,使他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步有了明确的认识。1952年,他光荣地当选为西吉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3年在西北民族学院学习深造,同年当选为甘肃西、海、固、隆、静在平凉召开的代表会和西海固回族自治区代表会代表;1953年至1960年在西吉县文教科工作期间兼任固原自治区政协委员、常委,青联副主席;文革期间,受到“四人帮”的迫害,身心受到极大催残,一直在家养病;1976年至1981年在固原地区各界人士学习委员会工作;1978年以后,先后担任过西吉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至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委员;1981年至1993年兼任自治区青联委员;1981年至1999年在西吉县政协工作,任副主席;1995年以后兼任自治区伊协副会长;1998年以后,任固原地区政协工委副主任,固原市成立以后,任市政协副主席,兼任自治区政协常委;2001年10月兼任固原市伊协会长,2002年古历十一月十二日归真并埋葬于西吉县马莲乡旗杆梁拱拜,享年71岁。

鲜培礼老人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知名宗教人士,深受信教群众的拥护和社会各界的爱戴。对伊斯兰教苏非理学及教乘、道乘、真乘、超乘等有较深的理解。二十五岁时他就肩负起家庭和门宦发展的重担,为弘扬伊斯兰教文化,弘扬鲜门门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带领信教群众修建了几十座清真寺,亲自设计修建了宁夏西吉旗杆梁拱拜,主持重建了甘肃兰州南坪拱拜、宁夏西吉浅岔拱拜、宁夏彭阳挂马沟拱拜及宁夏西吉风台山拱拜。撰写了《伊斯兰教鲜门门宦史略》一书,主持整理了《华者》和《杂学》并撰写了多篇关于伊斯兰教发展、苏非理学及回族文化的论文。多次组织本门宦召开伊斯兰教教义研讨会,共同探讨“认主学”。

他也是党的一名好干部,一生忠爱党和人民的事业,生活俭朴,平易近人,关心群众和教民,长期与党和政府真诚合作,堪称爱国爱教的典范。他身兼多职,时刻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坚持从实际出发,对每一件工作都一丝不苟,认真做好。他长期协助政府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扬民主、广泛吸收群众意见,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他在工作期间的言行从不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历来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在政协工作期间,积极参政议政,由于他身份特殊,在宣传党的政策,协助党和政府做工作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经常告诫信教群众“要依法办教、勤俭办教,要永远听党和政府的话”、“宗教活动只能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要以‘以善为本,以德服人’为宗旨,诚实守信,搞好团结”。遇到民族宗教纠纷,他总是亲临现场,做说服教育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稳定一方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历来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素质的提高。1993年,他协同西吉县民间艺术团指导编排《花儿四季》,担任民俗顾问,应邀赴日本岛根演出,受到了日本各界的欢迎。起到了宣传宁夏、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团结海外朋友的作用。

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扶贫济困,是鲜培礼老人家一贯的工作作风。1992年以来,西吉县连年发生旱、风、雹、洪、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他在6年中32次亲临灾区,将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由于连年遭受自然灾害,造成在校中小学生严重辍学,鲜培礼看在眼中,痛在心上。他说:“我们这里因为贫穷,孩子上不了学,这样下去不是将会更贫困吗?”为此,他进行多次调查,对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和办公费奇缺的学校,他经常慷慨解囊,支持办学。

作为自治区政协常委,他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利用提案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1997年3月,他提交的《关于给贫困的西吉县马铃薯系列开发项目倾斜资金的提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采纳,并批准立项,列为自治区政协委员优秀提案,受到表彰。近年来,他多次获得“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鲜培礼老人家生前曾受到过毛泽东、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病期间,自冶区党委副书记韩茂华等领导在固原市工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前去看望。他的不幸辞世,是固原宗教界乃至全区的一大损失,他归真后,各族各界人士以不同方式进行悼念,自治区副主席刘仲,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马占山等领导同志前来送葬,自治区政府主席马启智发来唁电,对他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正如固原市文联主席火仲舫先生在悼文中指出的那样,他的一生是“宏志常存、爱国爱教民本为清;青山不老、惟善惟美信念是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