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王下载:中国大陆当前社会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53:04
  •                我国当前社会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 叶祥松
  •     摘要: 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社会不和谐主要表现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贫富悬殊而引起的不和谐;社会不公平和贪污腐败而产生的不和谐;农村贫困引起的不和谐;人和自然的不和谐。造成不和谐的原因包括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形成的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中体制不完善和法规不健全的体制原因;贪污腐败、人们利益失衡而产生的社会矛盾;还包括客观经济规律发生作用所导致的贫富不均等。 内容:

    我国当前社会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叶祥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社会系统工程。本文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社会当前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一、当前我国社会不和谐的主要表现

       (一)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所导致的贫富悬殊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表现为个人收入差距、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从个人收入差距来看:基尼系数是世界公认衡量个人贫富差距是否适度的基准,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说明收入差距比较合理,数值达到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数值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悬殊过大,0.6被定为两极分化的警戒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居民基尼系数2005年为0.468;世界银行测算,我国基尼系数2004年达到 0.467。以上表明,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超过高收入国家20世纪90年代0.338的平均水平,与经济水平相近的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也明显偏高。①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为3095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9798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是农村的3.17倍。②从地区收入差距来看:以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各省份平均的城镇人均收入之比来衡量,2004年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1.5倍;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2004年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1.9倍;2004年,上海与贵州相比,城镇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前者分别是后者的2.3倍和4.1倍。③以上所统计的城镇人均收入仅是职工平均收入,而没有考虑工资以外的收入,如果把工资以外的各种收入考虑进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居民的实际收入比西部落后地区要高得多。从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来看:2004年收入最低的农、林、牧、渔业人均年收入仅为7611元,最高的金融业为26982元,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3.5倍。④这里统计同样没有考虑到工资外的其他收入,如果考虑到工资外收入,金融业的人均实际收入要比农、林、牧、渔业高得多。近年来,最高行业和高低行业的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收入差距扩大导致贫富悬殊而影响社会和谐是因为:第一,收入差距扩大导致贫富悬殊往往同社会腐败共存,造成人们心理失衡。由此而滋生的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乃至杀人越货、抢劫、绑票等严重的刑事犯罪,使社会不和谐因素激增。为什么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改善,反而社会不和谐的因素比物质匮乏的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有增无减,其原因之一就是收入差距太大,贫富悬殊和腐败问题的日趋严重而导致的人们心理失衡。第二,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的贫富悬殊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社会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矛盾日益加剧。同时同社会转轨、经济转型相交织,社会不稳定和不和谐因素在增长。第三,收入差距扩大和贫富悬殊,导致了一些社会成员产生相对剥夺感,易产生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使社会稳定受到威胁。

       (二)社会不公、贪污腐败、人们正当权益受损是当前社会不和谐的突出表现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上,中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1)社会不公。社会不公表现在许多方面,比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一是社会成员在社会资源分配过程中,存在特权,不能按照不同利益主体都能接受的规则进行,这些资源包括经济资源和权力资源,资源分配的不公是社会最大的不公平,它是不同社会成员之间机会不均等的基础和前提。二是起点和机会的不公平,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公,不同社会成员在竞争过程中就不可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人们所得到的机会由于特权的存在而造成机会不均等。三是规则的不公平。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旧体制已打破,新体制尚未建立或不完善,导致了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是依照不同规则和机制运行的,因而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歧视。四是过程不公平。由于存在规则的不公平,不同性质的经济实体、企事业单位和不同阶层的个人在竞争过程中也是不公平的。五是结果不公平。由于资源分配不公、起点和机会的不均等、规则不公平和过程不公平,其结果就不可能存在公平。(2)贪污腐败盛行。贪污腐败、钱权交易问题愈演愈烈,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了政治上人民对执政党和政府公信力的降低,人们的理想和信念发生动摇,一个没有理想和信念的社会是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社会,社会的和谐便缺乏政治基础和精神支柱。(3)权力受损与利益失衡。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局部的“制度真空”和某些“无序状态”。改革的过程就是利益调整的过程,每一次改革都是原有利益分配格局被打破,新兴利益主体又不断产生,利益主体趋于多样化,各利益主体在利益分享上出现了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益分化会愈加严重,出现“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利益分化所导致的社会矛盾亦日趋尖锐。利益失衡源于改革中有部分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而另部分人则利用不正当权力“设租”和“寻租”,积聚了大量的不义之财。上述三个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对社会的和谐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三)农村贫困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

        农村贫困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不和谐主要表现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60%以上,看社会是否和谐,要看农村是否和谐;而农村是否和谐,要看农民的生活是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民利益是否得到有力保障。看社会是否公平,首先要看农民是否同城里人一样享受同样的待遇。看社会是否稳定,首先要看农村是否稳定。农村稳定了,农民安居乐业了,我们国家和社会就稳定了。而社会是否稳定和谐,关键是事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目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突出表现在:(1)农民脱贫的速度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更是相差甚远。(2)农村贫困人口仍是一个庞大的基数,全国约有6000万。(3)农村贫困人口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区多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多于东部地区。(4)农村返贫率呈上升趋势。可见,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它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周荣,2006)。

       (四)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在当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正在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通过自然来维护人的利益的同时,必须注意维护自然界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处。否则,人们的利益都不能得到持续发展,甚至连现有的利益也不能得到维系。在当前我国人与自然不和谐主要是人们为了当前的短期利益而导致资源环境的过度受损。一方面,我国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较低,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水资源是25%,石油是12%,煤炭是55%,天然气仅为4%。另一方面是对资源的掠夺性使用,资源利用率很低,浪费比较严重,造成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如国内重点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比国际水平高40%,电力行业中火电煤耗比国际水平高30%,万元GDP的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污染物排放总量长期居高不下,一些流域城市水和大气污染十分严重,部分地区生态破坏的程度还在加剧,自然环境呈恶化的趋势。

       二、当前我国社会不和谐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当前社会不和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某一种不和谐现象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某一种原因也可能造成多种不和谐现象。不同原因交织在一起共同造成社会不和谐。在此仅从经济方面对当前我国社会不和谐的原因作一粗略的分析。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的贫富悬殊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

        如上所述,我国居民个人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导致贫富悬殊,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发展战略上长期实行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发展战略是当前城乡差距扩大的历史原因。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建立工业化体系,在当时财力匮乏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采取工农产品“剪刀差”的形式来积累资金,扶持工业的发展。同时还采取严格的户籍制度,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迅速拉开了城乡差距。在我国工业化体系建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后,我们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政策进行相应调整,用工业来反哺农业,而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行程中采用廉价征用农村土地等对农民掠夺的新形式,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2.我国居民收入扩大而导致的贫富悬殊还是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资本积累规律等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优胜劣汰作用,必须导致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两极分化。按劳分配规律是以劳动为尺度,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通行的是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它不承认劳动者先天的差别,也不承认劳动者后天所形成劳动能力差异,也不考虑劳动者赡养家庭人口的多寡。因此,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也会产生两极分化问题。资本积累规律在我国现阶段也不同程度的发生作用,在私营企业里,资本积累规律的作用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本质差别,在混合所有制企业里也发生作用。加之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体制不完善和法规的不健全,资本积累还具有原始积累的特征,势必造成收入差距扩大和贫富两极分化。

        3.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两种体制并存以及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法规的不健全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而导致贫富悬殊的根本原因。转型期贫富收入差距扩大的体制和政策因素主要有:一是强调效率优先,严重忽视社会公平;二是不同地区和领域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三是改革开放后,不同所有制领域职工的收入差距在扩大;四是国有企业改革造成部分人下岗失业,少部分人借改革之机化公为私而暴富;五是市场经济发生的作用尚未覆盖全社会,一些行业和领域还存在垄断,垄断领域和非垄断领域收入差距过大;六是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大大加重了城镇居民和农民负担,加剧了两极分化的进程;七是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有部分人利用掌握的特权设租和寻租,从而积累了大量的不义之财和非法收入,制造了暴富阶层。

        4.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不合理的分配体制以及分配体制改革的滞后和不到位也是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当前,在分配体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财税制度改革不仅没有有效地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反而相对加重了低收入群体的负担。第二,再分配制度的改革的长期滞后进一步强化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一是具有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滞后和不完善;二是福利补贴制度对高收入群体的偏好和对低收入群体的歧视。第三,各种既得利益集团对有损于他们利益的任何分配制度的改革都进行了坚决抵制,使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得以强化,使收入差距的拉大具有刚性。

       (二)社会分配不公、产权交易不平等、贪污腐败盛行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

        当前社会分配不公最突出的表现资源与权力的分配不公,公共资源行政性配置中的权力市场化,其实质是少数政府部门或官员利用公共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牟取私利,瓜分社会财富,少数人在成为“暴富”阶层的同时,不仅侵占了他人所创造的财富,而且减少了社会可供支配经济资源,削弱了社会调节贫富差距的能力,加剧了社会利益关系的失衡。其危害要远远大于市场调节机制本身的缺陷和社会调节机制的不完善,而且使市场调节和社会调节机制发生严重扭曲,社会不公不仅不能通过市场调节和社会调节机制得到及时有效的矫正,反而使社会不公呈加剧态势,引起社会的不和谐,并最终破坏社会稳定和秩序。利益格局的失衡归根到底是源于社会权力的失衡。而隐藏在社会不公和利益失衡的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制度歧视、体制磨擦、社会排斥等制度性因素。

        产权交易的不平等也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之一。由于市场机制发育不全与产权制度改革的不充分,使产权交易中的不平等或者说侵权现象较为普遍。具体来说,一是企业内部强势群体(资本主体)同弱势群体(劳动主体)之间的交易就是不平等的,强势主体压低弱势群体的工资,其实质是前者对后者的掠夺。二是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买卖交易”演化为不公平交易。较为典型的是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剪刀差”和土地交易过程中政府用低价征用农民土地的掠夺行为。产权交易的不平等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必然要加剧社会的不平等,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贪污腐败盛行是同公共权力市场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腐败从根本上说是某些政府官员利用手中掌握的特权来“设租”和“寻租”,为自己牟取非法利益。社会腐败往往与贫富悬殊共生,暴富者由于财富来得容易,常常一掷千金,挥霍无度。暴富的诱惑,容易导致贪污盗窃、走私贩私、钱权交易等经济腐败现象大量孳生。社会不公、钱权交易、贪污腐败造成 人们社会心理失衡,大量杀人、绑架、抢劫等刑事犯罪日益猖獗,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农村贫困问题是引起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

        对造成农村贫困的原因,本文已从城乡收入差距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在此仅对造成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作一扼要概括:第一,建国后,我们长期采用抑农重工、以农补工的发展战略,用工农产品“剪刀差”来剥夺农民,支持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同时,对农村采取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农民进入城市,导致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体系已经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用城市支援农村发展的阶段。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并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相反在改革开放、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对农民土地低价征用,剥夺了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使农民进一步陷于贫困境地。第二,由于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在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因制度因素造成农村的贫因落后,使农村贫困含有不断自我复制的机制,使贫者愈贫。第三,贫困本身和地理因素也是造成农村贫困的主客观条件。贫困本身造成的贫困是指贫困具有自我复制的特性,即贫困者通过自己的手和劳动不断生产出使自己贫困的经济条件和物质力量,不断生产使自己继续贫困的原因,结果贫困者继续为自己生产贫困。处于农村的贫困人口,大多面临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老、边、少地区是农村贫困人口的聚居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造成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同样使贫困具有自我复制的机制。以上三个方面是造成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农村不和谐的主要原因。

       (四)对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原因分析

        我国造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不恰当地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对自然的改造,提出“人定胜天”,“敢荒山低头”,“敢叫河水让路”等口号。上世纪50年代的大炼钢铁运动,60年代至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搞什么的“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其结果造成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西部地区的沙漠化,东部地区水资源的枯竭,人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留下了后遗症。

        第二,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粗放式经济发展战略,靠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来推动经济增长,其结果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使用,经济效益低下,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难以为继,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失衡。

        第三,长期以来,我们特别强调经济的增长,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使对环境的治理滞后于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后,我们搞了数以千计的各类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许多高污染的企业落户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有些企业是先污染、后治理;有些企业是边污染、边治理。导致城市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许多风景名胜的旅游景区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协调、不和谐呈加剧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