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盆种菜最益种什么菜:知识原理--哲学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7:45:35
知识原理黄凤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作者的《科学学原理草稿》的第三章“科学的成果”中,对科学的成果即理性反映实践的成果即知识及其体系作了描述。此文“知识原理”将用更加规范更加清晰的语言来再次反映。知识既是一种理性反映实践存在(物),那么我们就应该遵循《草稿》第二章“科学的客体”对人类对存在的三种联系的认识模式的原理,去具体考察理性反映实践存在物的外部联系,内部联系及外内联系三个不可分部分的具体内容,来构成我们对知识的认识,是为“知识原理”。《草稿》分析并指出了实践的外部联系是DNA等适应存在物,内部联系是感性实践和理性实践的构成,外内联系就是DNA等适应存在物随其物理化学环境的外部联系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引起感性实践和理性实践的构成的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草稿》在第一章“科学的主体”中分析人类的宏观的自然历史过程的时候,指出了理性实践的远外部联系(远外部联系是指外部联系存在物的包括该外部联系在内的更外部联系存在物,就如同原子-分子-细胞-生物-动物-人的范畴层次一样)是DNA等适应存在物,还分析了理性实践的内部联系即国际自然分工理性实践和国内社会分工理性实践的构成,并指出了国内社会分工理性实践的外部联系是国际自然分工理性实践及其历史,回顾和展望了国内社会分工理性实践的内部联系即国内阶级分工实践及其历史,并阐明了人类的自然历史过程就是国际自然分工实践的发展变化引起国内社会分工实践的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的原理。实际上,分析人类宏观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对集体主体(国家,阶级等)的理性实践的三种联系的分析。但是要分析人类微观的自然历史过程,就需要探讨个体主体的理性实践的三种联系。《草稿》分析并指出个体主体的理性实践的外部联系是历史的个体主体的理性实践(远外部联系就是历史的集体主体的理性实践),内部联系是理性接触实践和理性反映实践的构成,外内联系就是历史的理性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即历史的集体主体的理性实践即自然分工实践和社会分工实践的发展变化)引起理性接触实践和理性反映实践的构成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更具体的分析,理性接触实践的外部联系是历史理性实践,内部联系是知觉对象,外内联系就是历史理性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引起知觉对象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而理性反映实践(存在物)的外部联系是理性接触实践,内部联系是知识体系的构成,外内联系就是理性接触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引起的知识体系构成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理性接触实践是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本文意在探讨理性反映实践存在物即知识。知识的外部联系。前面已经指出知识的外部联系是历史的理性反映实践存在物。很容易理解,任何学科知识(集体主体理性反映实践存在物),个人经验(个体主体理性反映实践存在物)都是在相应的学科历史知识和个人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生成的。既然任何知识都是历史理性反映实践基础上生成的,因此知识的历史序列中后生成的知识的真理性必然高于前生成的知识的真理性。《草稿》简略描述了集体主体理性反映实践存在物即狭义科学知识的历史序列和真理性等级:。。。向(是作者在《草稿》中提出的一种具有本体意味,但能解决哥德尔不完备性和悖论不可兼容问题的假设存在物。读者可参看,供讨论),量子,核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多细胞生物,人类(生物人类),感性实践,理性实践,自然分工理性实践,社会分工理性实践,历史自然分工理性实践(采集渔猎-农耕游牧-发达手工业-机器工业。。。),历史社会分工理性实践(部落所有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制度。在每个制度下,还可分为文化社会分工理性实践,经济社会分工理性实践,政治社会分工理性实践,伦理社会分工理性实践,哲学社会分工理性实践几个层次)个体理性接触实践,个体理性反映实践。。。。在这个存在序列中,前者是后者的生成基础,是后者的外部联系,在时空的具体内容上或具体因果联系中或具体的外内联系中决定了后者的性质属性特征。相应地,作为一个知识存在物序列,前者是后者的外部联系,前者是在后者即历史理性反映实践的基础上生成的,它们的真理性程度依次递减。真理性程度的强弱表现在更精确,更本质,更基础。知识的真理性及其体系将在下面知识的内部联系中讨论。知识的内部联系。知识的内部联系即知识的体系。知识的体系是以知识的真理性程度强弱为标准构建的。前面分析了判断知识的真理性程度的标准。那么我们就来构建这个知识体系吧,尽管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容易理解。物理学知识-化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人类学知识-人类的自然历史的知识,这样一个序列,由于前者包含的理性反映实践的数量要多于后者或者说前者包含了后者所包含的理性反映实践的数量的基础上外加自身的理性反映实践的数量,因而比后者的真理性程度更高。这一点在《草稿》中有较详细阐明。但是不容易理解的是,逻辑学,数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知识的真理性。《草稿》中认为,逻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存在的三种不可分联系的知识。逻辑学者们认为逻辑学知识的内部联系是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或因果律的构成。这样的逻辑学知识需要辩正为存在的外部联系,内部联系和外内联系三个范畴,才能撑起知识体系的大厦(尽管这个知识体系是开放的,请参看前面知识的外部联系部分原理)。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实际上是要描述存在的可区分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草稿》中指出,存在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之所以可区分可认识,在于存在的外部联系发展变化和内部联系发展变化在时空上的不同步性,这种不同步性表现为外内联系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稳定性可认识性的特点。而充足理由律则是描述存在的外内联系。《草稿》中已经指出,这三种联系或四律不可分地构成了人类对存在的认识。人类对(存在)的认识,就是对(存在)的三种联系的具体内容的认识。逻辑学知识之所以能撑起开放知识体系的大厦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说明了知识本身的外部联系,内部联系和外内联系三个不可分的属性,它反映了人类理性反映实践的总和。数学知识呢?《草稿》认为那种不反映(存在)的三种联系的具体内容的所谓元数学知识不是知识,它的内部联系就只包含了同一律,徘中律和矛盾律三律,此三律只说明了事物与事物的不同。这哪里是知识,更不可能撑起知识体系的大厦。而那些反映了(存在)的三种联系的具体内容的数学知识,因为用了更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了(存在)的三种联系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相应的学科的知识体系内,就比那些用形象语言(如文艺知识),概念和概率(按照生成结构类比法获得的知识,在《草稿》中有论述)描述的知识更精确,因此真理性更高。那么社会科学呢?前面分析了人类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一知识可以称为自然社会科学,它是其他社会科学的基础。《草稿》除了分析了人类历史的宏观的自然历史过程,还分析了人类特定阶段的宏观自然历史过程。不同的宏观自然历史过程,就有不同的国际自然分工实践和国内社会分工实践及两者的联系内容。人类理性反映实践存在物是随人类宏观自然历史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特定阶段的集体主体的理性反映实践存在物也有其真理性序列:文艺知识-经济知识-政治知识-伦理知识-哲学知识。文艺知识是人类特定阶段的部分或全部集体主体的对相应国际自然分工实践,国内社会分工实践及两者的联系的理性反映实践存在物,由于文艺知识要反映全面丰富的实践反映内容,其所含的之语素极多极杂极丰富,因此其知识形态呈现出形象性或类比性的特点。因此,文艺知识表现为文学诗歌电影等艺术作品。经济知识是国内社会分工实践中的经济实践的三种联系内容的反映,提炼于文艺知识,比文艺知识更抽象,真理性更弱。而政治知识是在经济实践的基础上反映政治实践的三种联系内容,提炼于经济实践,比政治实践更抽象,真理性更弱。伦理知识同理。但是最抽象,真理性最弱的,是反映人类特定阶段的某一部分或全部集体主体自身的哲学知识(思考者反思时,必须考查自身的外部联系,否则无法认识)。《草稿》把实践定位主体的本质属性,并指出主体或实践的内部联系是自然分工实践和社会分工实践的构成。两类实践的总和等于国家实践集主体。因此,哲学知识是反映自然分工实践和社会分工实践总和的知识。具体来说,哲学知识既然是反映诸如国家或阶级等集体主体自身的知识,那么它就是反映主体的自然分工实践和主体的社会分工实践的总和。但是,当主体无法通过认识其自然分工实践和社会分工实践的时候,主体就会通过认识自身的远外部联系直到对达成对本体的认识,因为本体是主体自身的终极外部联系。认识了本体就等于考查了主体的所有的外部联系,以此达成对主体自身完整的认识。反思是主体的一种适应本能,哲学反思则是主体为了选择长期实践模式对主体自身的历史实践的总和做出的考察,因此哲学知识就是主体自身的知识,细言之,则是反映主体历史实践总和同时指向未来实践的知识。这就是哲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知识的外内联系。前面已经讲到,知识的外部联系是理性接触实践,内部联系是理性反映实践,外内联系当然就是理性接触实践的发展变化引起理性反映实践的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前面还讲到,理性接触实践的外部联系是历史理性实践(含历史理性接触实践和历史理性反映实践)。因此,也可以说,知识的外内联系就是历史理性实践的发展变化引起现时理性实践的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草稿》第四章“科学的方法”中,根据这一原理,指出了科学的方法应该是(含间接和直接,历史和现实)实践接触(存在)和数-概念-概率描述(存在),批判了狭隘的经验主义,演绎主义,主观主义(非科学同构类比法),非理性主义等非科学方法。我们在评判和梳理社会科学知识体系(集体主体社会分工理性实践反映存在物)的时候,以国家为例,应该根据历史国际自然分工实践和历史国内社会分工实践的先进性及两者相应的动态联系过程来进行。                                      2010年5月15日午                          于望京花家地水渠旁三号楼419室说明:作者的《科学学原理草稿》是拟完成的《科学学原理》的一个草稿,是曰《科学学原理草稿》,10万字,已发表在作者在科学网的博客上,博客名称即“科学学原理草稿”。《草稿》所涉内容较多,但自成体系。本文和《国家原理及当代中国国家性质分析》可以当作是《草稿》的导读。《草稿》将是一本真正研究科学之学的著作,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所有科学将在其基础上踏上自觉“科学”之路。本文,《国家原理》也已发表在该博客上。博客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作者邮箱:linhuang4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