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壳免费吗:美帝国的绝地反击战将从突尼斯打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26:42

当国内舆论为美国高规格接待胡主席访美所陶醉时,远在万里之外小国突尼斯上周爆发的“茉莉花革命”正渐渐淡出人们视角,但实际上,突尼斯动乱的余波正迅速向外扩展,突尼斯有可能是美帝国连环引爆世界局势的第一颗炸弹,是未来两三年世界格局大变化的揭幕战。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一周前从电视中得知突尼斯发生动荡时我既感到吃惊,同时又对国际形势产生严重的担忧。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突尼斯局势的骤然恶化不只是由本国民主浪潮引发那么简单,一定有外来势力在幕后操纵,并且突局势会迅速向外蔓延。  

 

我前后去过突尼斯6次,在法留学时又有突尼斯好友,因此对突有一定了解。突在北非是一个小国,面积不过16.2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1000万,除磷酸盐外自然资源贫乏,周围诸国不是面积广大,就是石油资源丰富,但在该地区唯独突经济一枝独秀,它的成功得益于突尼斯人性格优点以及突政局长期稳定。突历史上最先是腓尼基人的领地,被罗马征服后又被阿拉伯人占领,这使突尼斯人具有浓厚的商业传统、文明开化程度高,性格理性、平和、善于沟通,当北非成为法国殖民地后,突尼斯是自治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自突尼斯1957年从法国独立后,政局长期稳定,老总统布尔吉巴在位三十年,1987年,本·阿里废黜老总统上台后执政至今已有23年。因为政局稳定,突经济快速发展,近20年年均增长5%左右,2010年人均收入约3700美元,世界经济论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多次将突评为“非洲最具竞争力的国家”,2009-2010年度世界经济竞争力论坛年报显示,突尼斯在133个国家排名中名列非洲第1世界第40。突尼斯也是抵御金融危机的最佳十国之一,根据透明国际2010年最新排名,突尼斯全球排名59位,属于还算廉洁的国家,而意大利仅排名为67。突社会保障系统较完善。“突尼斯模式”成为非洲各国学习研究的对象。就是这样一个原本平静、富裕的小国,由一个小商贩的自焚事件,在短短两周的时间内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原本牢牢控制突军、警、宪、情的本·阿里总统仓皇出逃,没有外来势力的推动和操纵是不可想像。而突尼斯所在的阿拉伯世界像突一样强权国家还有不少,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直到叙利亚、约旦、沙特、伊朗等等,外来势力也一定不会满足搞乱一个小国突尼斯就止步不前,阿拉伯世界乱局将会引发全球动荡。  

 

果然,事情的发展正不断映证我的预感。先是媒体揭露“维基解密”网站公开美驻突大使发回国内的密电,称本·阿里家族贪污腐败,成为民众游行示威的导火索。以“中国维基”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网友认识到这是美国的苦肉计,如不是美官方故意为之,一家民间网站如何能够得到美外交机密电文。越来越多的媒体如凤凰网也有所警觉,将西方媒体称为的“茉莉花革命”列入颜色革命范畴,许多国家政府也开始清醒过来,一些政府高官指责美国企图利用网络来搞乱世界。相信西方特别是美国情报系统、非政府组织插手突尼斯内乱的证据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大白于天下。  

 

近期,突尼斯内乱的示范效应已开始越过国界,由高失业率和高物价引发的社会动荡在该地区已有星火燎原之势,继伊朗在去年遭受联合国制裁后经济严重困难,对民众食品补贴大幅下降,引发民众示威;阿尔及利亚两周前发生骚乱,400多人受伤、12人死亡等事件,摩洛哥、埃及、约旦、叙利亚、也门、毛里塔尼亚等国也连续出现自焚、民众抗议事件。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埃及,穆巴拉克总统已有83岁高龄,自1981年上任至今已近三十年,今年9月埃及将举行总统选举,这又为下一场颜色革命的开场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埃及一乱,中东将大乱,国际石油价格将飞涨,带动大宗商品特别是粮食价格暴涨,世界将陷入混乱。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我坚信,搞乱突尼斯的幕后黑手是美国,因为它有犯罪嫌疑,证据也逐渐显现,同时它又有犯罪动机、犯罪前科和犯罪手段。    

 

美国的霸权已处于一个正死关头。虽然美国经济表面已走2008年危机的阴影,实现复苏,但实则危机四伏。美国经济表现出“无就业的复苏”的显著特征。失业率一直接近10%左右,某些州的失业率甚至超过15%,私人投资、消费、信贷持续萎靡不振。这充分说明美国现在的经济增长只是其宽松货币政策的成果,而其实体经济的衰退并无明显改善。同时,拖累美国经济的真正原因是其债务高企。美国的债务是整个美国的政府、企业和私人对银行系统的总负债,2006年,美国总负债规模为48万亿。2008年则已高达57万亿美元,而GDP仅从13.1万亿增加到14.2万亿美元,债务增长是GDP增长的8倍!这还不包括100多万亿美元的医疗、社会安全等隐性政府负债。这共计近200万亿的债务,即使美国人民不吃不喝白干二十年也还不完。  

 

与此同时,其它发达经济体同样萎靡不振。日本经济低迷增长已经长达20年,至今看不到任何可能重返快速增长的迹象,公众债务规模与GDP之比例超过200%,货币政策已经失效。欧元区情况更加不妙。债务危机越演越烈。以美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已形成典型的经济体系“负循环过程”,即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和政府收入下降――私人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下降――经济刺激计划失效――失业上升――对未来预期收入前景持续悲观――信用萎缩――经济进一步恶化。一旦陷入这个负循环过程,就会像被吸入黑洞一样难以脱身。  

 

出于对美国无限制发行美元的不满,其他大国正走向连横,欧俄密切联系、中俄实行货币互换、中国高调支持欧洲债券,美国强敌环伺,主要竞争对手欧、中、俄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对其霸权发出挑战。美国已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2010年11月美联储宣布第二轮货币宽松政策向市场投放的6000亿美元就不仅是传统的购买美国债券,而是直接购买公司债务,这是美国货币史上一个重大转折,一方面突破国债发行限制,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发行美元,另一方面美国也是意识到世界各国对其滥发美元的警惕,怕巨额国债直接投放市场无人接盘而导致美国债市的雪崩。  

 

美国霸权已处于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常规的金融、货币政策已无法使其摆脱困境,美金融帝国一定要在世界各国防守最为薄弱的阵线上发动一场“绝地反击战”。  

 

美国通过搞乱世界来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已不是第一次。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整个七十年代是奔腾的通货膨胀时代,经济陷入长期滞胀,美国霸权岌岌可危,统治集团一筹莫展。在危急之际,金融资本家戴维·洛克菲勒将名不见经传的卡特推上总统宝位,由其代言人布热津斯基把持国家安全顾问之职。卡特被认为最失败的美国总统,但布热津斯基却成功地操纵了伊朗巴列维总统下台,从而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在阿富汗制造混乱,将苏联引入阿富汗战争泥淖,这些举措为里根政府实现美国的绝地反击布好了局。而里根政府则成功地依靠“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将经济对手日本打倒。又先后通过货币宽松政策、沃尔克冲击带来的货币紧缩、以及沙特石油倾销等一系列金融、货币手段将使苏联经济忽冷忽热、外汇储备急剧下降,终于将这个冷战最大对手击垮。美国在80年代干掉这两个对手后迎来九十年代至今十多年的经济繁荣。这其后,又有东南亚和拉美国家频繁也为美国的吸血对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美国下一步搞乱世界的战略,其实它已在2008年预演过一次。  

 

2008年是一个危机重重的年份。除金融危机在这一年集中爆发外,石油价格、粮食价格轮番暴涨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冲击得摇摇欲坠。当年,以石油为首的国际能源价格持续飞涨,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于年中一度高达147美元,而且由高油价引发的生产、生活物资价格上涨造成大量工厂倒闭,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我们回顾当年的石油价格暴涨,对其形成原因已经有了共识,它不是因为供需紧张造成,而是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资本的炒作,由于国际石油交易主要以美元结算,石油价格暴涨有助于维护美元摇摇欲坠的地位。  

 

而严重的粮食危机给世界带来的冲击更加惊心动魄。2008年2月前的36个月,全球小麦价格已经上涨了181%,全球粮价总体上涨了83%。而进入2008年,世界粮价上涨幅度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仅3月和4月两个月里,国际大米价格就猛涨了75%。小麦、玉米、大豆和大米价格则分别上升了137.5%、36.4%、79.2%和66.6%。世界各国展开粮食争夺。而最无助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世界上共有36个国家因粮食短缺而发生游行示威,遍布世界各大洲。因矛盾激化,许多国家内甚至出现了暴力冲突,多人死亡。现在回顾这场粮食危机的原因,同样有很深的美国因素。美欧等国长期奉行农业补贴政策,低价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倾销,已经挤垮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以美企业为首的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对世界粮食贸易进行垄断性经营。美欧以维护能源安全借口,大力推行生物能源战略,人为制造出粮食短缺的恐慌。美元泛滥对粮食价格推波助澜。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投机资本对粮食进行炒作加剧粮食暴涨的势头。  

 

这场危机只是由于金融危机于当年下半年集中爆发,各国一齐采用宽松货币政策才暂时化解了能源、粮食价格暴涨的局面,但并未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推高石油、粮食及其它大宗商品价格的主动权掌握在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资本手里,他们随时可以让价格暴涨的局面卷土重来。如今,美国又站在霸权的十字路口,它手里掌握着多张致对手于死地的王牌,怎能奢望它大发慈悲。  

 

2008年的金融危机虽然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经济问题的总爆发,但美国通过两年多来一系列金融战术,牢牢占据了先机,并为下一步对其竞争对手施以打击布好了局。雷曼及一系列大金融机构的倒台换来全球同步施行货币宽松政策,为美国经济止住了血,各国现在却面临着货币泛滥带来的高通货膨胀的强大压力,而美国却依然享受低物价、低通胀的局面。通过打压欧元,美元虽然泛滥却依然保持着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元泛滥造成国际油价在90美元的高位徘徊,大宗商品价格飞涨,粮食价格不断攀升。特别2010年是粮食出国阿根廷大旱、俄罗斯发生大面积火灾,这更加剧人们对2011年世界粮食价格的恐慌之情。泛滥的美元热钱不断涌入新兴市场,在关系国际民生的关键产品反复投机,不断冲击着各国人民的神经。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乱象丛生。  

 

在2008年的经济冲击中,中国也未能幸免,在国际能源价格、粮食价格、大宗商品暴涨的交替推动下,中国CPI一度高达11%,中国政府只得采取严厉措施来“保增长、控通胀”。2008年上半年严竣的经济形势使约七万多家企业倒闭,制造业剧幅衰退,约二千万民工返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010年世界舆论的目光为美国高调从伊拉克撤军、放松对俄罗斯的打压、欧洲债务危机加重、美国重返亚洲、朝鲜半岛局势紧张所吸引时,美国却选择了主要竞争对手防守最薄弱的突尼斯作为下一次打击的突破口,是很有战略眼光的。突尼斯的问题实际上是阿拉伯世界普遍面临的人口激增所造成的,再快的经济增长也会被大量新增人口所吞噬。在此问题上占据世界理论和舆论话语权的西方却选择了故意视而不见。而2008经济危机造成欧盟经济形势不稳、欧洲人心理恐慌等因素使突对欧出口下滑,欧赴突旅游人数急剧减少,加重突本有的高失业率问题,而美元泛滥造成世界高通货膨胀对于物价推动的作用在突尼斯这样一个小国会数倍放大,从而造成对政局的致命冲击。对于阿拉伯民众来说,如果各方面条件排领头羊的突尼斯都是如此问题重重,自己本国的政权更应是腐败得不可言数,因此突尼斯动乱的传导效应瞬间爆发。  

 

对于今后国际政经形势的判断,我同意网友“中国维基”在《突尼斯骚乱与美帝吸血鬼的惊天阴谋》一文中的看法。突尼斯只是一个开始,它会引发阿拉伯世界的连锁爆炸。下一步美国可能将围绕埃及总统大选来作文章,将穆巴拉克拉下台,搞乱埃及。埃及一乱,中东将大乱。再下一步,美国将可能利用世界第一大产油国沙特或第二大产油国伊朗的国内困境,或骟动民众骚乱,或挑动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现在国际石油价格从现在的每桶90美元上冲到150美元左右只是时间问题。石油价格暴涨将进一步推动粮食价格暴涨,各国因粮食而产生的国内、国际矛盾将不断激化。粮食和大宗食品价格上涨将会使各国普遍面临的通胀问题更加难以控制,各国将会采取更加严厉的控制货币政策。当各国左绌右支,手忙脚乱之际,美国会转而推行货币紧缩政策,对各国经济施以致命一击。届时,各国将因资金流断裂而经济一片狼藉,而美元将会从世界经济废墟上重新站起,牢牢盘踞着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这场金融战役,美国的三大竞争对手将无一幸免。欧盟经济将遭受重创,北非的传统势力范围将失去,法国衰落,欧盟内政治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俄罗斯将会重蹈2008年复辙,经济先热后冷,在美国突然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后俄经济会出现巨大债务缺口。  

 

对于中国来说,受到的打击可能还不仅于此。如果埃及发生动乱,苏伊士运河运输可能受到影响;伊朗受到攻击,伊朗有可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那么中国石油进口,对外进出口将会受到极大影响。这对中国这个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经济对外依存度超过70%的国家来说,无异于被牢牢地扼住了咽喉。  

 

当我们舆论还在为胡主席访美所受的超规格待遇津津乐道,在为西方媒体鼓吹所谓中美共治的虚假强盛成果而沾沾自喜时,我们更需要的是怀疑眼光和和未雨绸缪的清醒态度,我们需要自问,中国民众和企业是否能够经受住高通胀后经济骤然紧缩的冲击,中国社会能否再次承受住数千万人失业的冲击,中国社会能否抵御住高油价、高粮价甚至再加上类似SARS和猪流感的传染病大规模集中爆发这种生物战的轮番冲击?。  

 延伸阅读:

    美全球势力分崩离析,埃及示威给美总统奥巴马当头一棒!

埃及近日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不仅牵动整个阿拉伯世界,还挑动西方国家的敏感神经--美国就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示威民众要求连任30年穆巴拉克下台,而这位82岁的总统,正是美国长期扶植的“亲密盟友”。

 

这一次,埃及民众形同给美国的中东政策当头一棒:为穆巴拉克撑腰?还是与诉求民主的民众站在一起?美国左右为难。媒体认为,美国不能再和稀泥,必须“选边站”。

 

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引发骨牌效应。1月25日,埃及发生近30多年来最大型的示威浪潮,全国多个城市超过20万民众上街,要求穆巴拉克下台。在此敏感时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谨慎表态,呼吁埃及政府允许人民和平示威。她补充说,美国“希望与埃及人民及其政府合作”,并呼吁穆巴拉克进行改革。过去几天美国传递的讯息是: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埃及各方应避免使用暴力;至于埃及人民的不满,政府也应予以尊重。

 

 

1月25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人们在街头游行时与警察对峙。新华社图

 

《外交政策》杂志总编洪雪尔(Blake Hounshell)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撰文指出,穆巴拉克一直用强权和惯性维持政权,对其继续寄予希望已脱离现实。如果埃及政府真的愿意进行政治改革的话,那么过去30年他们在干嘛?

 

文章直言,此时此刻,美国需要做出抉择:支持阿拉伯世界争取民主的诉求?还是继续跟扶植了数十年的独裁者站在一边?处于十字路口的不仅仅是埃及,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在密切关注开罗的局势发展。美国现在必须“选边站”,是时候跟人民站在一起了。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刊文指出,如果埃及的动乱演变成一场革命,将对阿拉伯世界,乃至于西方国家的中东政策,产生巨大影响。

    埃及的重要性,远非突尼斯可比。作为人口最多的阿拉伯国家,埃及能够左右西方国家的中东政策。一旦穆巴拉克政权倒台,必将影响中东地区的每一个主要国家和每一个关键事务。

 

    文章指出,西方的政策制定者一直主张在中东地区进行渐进式的政治改革,唯恐发生动荡和极端主义的兴起。如今,他们却被置于痛苦的两难境地。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的另一篇文章观察到,奥巴马政府向埃及政府施加压力,促其“改变”,但并未支持埃及“换一个政府”,这一区别值得注意。

 

    埃及每年获得约1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而支持民主运动和其他民用援助的仅有数百万。美国总统发言人吉布斯称,美国当局正在检讨给予埃及的资助。

 

    在浓烟滚滚的开罗示威现场,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报导说,埃及警察发射的催泪弹是美国制造的。美国喜欢不靠选票支持的强权领导人,因为这样就可以随时拿起电话,直截了当告诉对方美国想要什么。

 

    文章说,毫无疑问,美国政府正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它并不准备放弃扶植了30年的82岁盟友穆巴拉克,却又不得不敦促对方尽快改变。局势正在发生迅速转变,目前来看,美国国务院和白宫被他们的盟友所冷落,但是还没有交上新朋友。

 

    乱局不失和平希望 埃及坦克进广场士兵拒开枪

 

    

 

    开罗,2011年1月29日 开罗骚乱暂时平息 1月29日凌晨,在埃及首都开罗,示威者爬上装甲车。

 

    埃及军队的数十辆装甲车与坦克于29日凌晨开入示威者占据的解放广场,士兵表示不开枪,游行示威者也表达了和平意愿,骚乱暂时平息。1月28日晚,穆巴拉克通过电视讲话要求政府解散。

埃及动荡乱局震撼全球金融 股市大跌金价美元大涨

 

埃及动荡局势不断升级,震撼全球金融市场。随着投资者转向更为安全的避风港,28日黄金、石油、美元以及国债价格全面扬升,但从欧洲至美国的股市则一片惨跌,出现6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

 

埃及股票交易所表示,埃及股票交易今日关闭,同时埃及央行表示,埃及所有的银行今日关闭。

 

 

开罗,2011年1月29日 开罗骚乱暂时平息 1月29日凌晨,在埃及首都开罗,一名示威者扛起一名士兵。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股市跌惨 金油美元俱升

 

28日华尔街道琼斯指数下跌166.13点或1.4%、收盘11823.70点。史坦普500指数(S&P)下跌23.20点或1.8%、收盘1276.34点。那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68.39点或2.5%、收盘2686.89点。全周道琼斯指数下跌0.4%、史坦普500指数下跌0.5%、那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0.1%。

 

Christiana Bank & Trust的分析师耐汉(Thomas Nyheim)表示,「市场讨厌不确定因素,尤其是来自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周的走势完全取决于周末埃及局势的发展。」

 

美国作为安全资产之一的国债价格则快速攀升,标志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前市的3.38%,下跌至3.33%。美元兑六国主要货币汇率上升0.5%。黄金价格跳升1.7%、收盘每盎司1340.70元。原油价格更是猛升4.3%,达到每桶89.34元。这都反映出投资者担心埃及动荡会破坏中东的平稳局势。

    整个欧洲市场,也因担心埃及动荡会导致石油运输命脉苏伊士运河的切断,股市全面下跌。英国FTSE 100指数下跌1.4%、德国DAX指数下跌0.7%、法国CAC 40指数下跌1.4%。在亚洲市场,日本日经指数下跌1.1%、香港恒生指数下跌0.68%。

 

    惠誉下调埃及评级前景至负面

 

    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周五将埃及的评级前景由「稳定」下调至「负面」。惠誉表示,埃及的政治骚乱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内经济、财政状况和经济改革进展,如果骚乱继续或者加剧,那么该国的「BB+」评级则可能遭下调。

 

    非洲情势动荡 多国政局不稳 乱局背后三大主因分析

 

    两周前,突尼斯民众走上街头,迫使总统本阿里逃亡沙特;随后,埃及等多个非洲国家均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科特迪瓦总统之争持续,毫无解决迹象;苏丹结束公投,很可能走向分裂……非洲似乎又走入了一个多事之秋。

 

    政变

 

    突尼斯全球通缉流亡总统

 

    1月26日,突尼斯司法部长对媒体表示,司法部以搜刮国家财富及非法把资金转移国外的罪名,通缉前总统本阿里以及包括他妻子在内的一些家庭成员。目前,通缉令已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向全世界188个成员国发布。有报道指,本阿里在逃亡海外前,从中央银行卷走了1.5吨黄金。

 

    突尼斯局势持续动荡,反政府示威浪潮并没有减退的迹象。在首都突尼斯市一间警察局外,示威者经过整日与警方的对峙,到26日傍晚打破警察局多扇大门,焚烧从警局内扯下的本阿里海报,其间至少一名警员受伤。还有示威者连续4天在总理府外抗议,他们声称,如果总理加努希不下台,就不会离开。

 

    突尼斯老牌政治家梅斯提里呼吁创建智囊团,将突尼斯的示威浪潮组织化、目标化,以捍卫运动成果。已抵达突尼斯的美国助理国务卿费尔特曼则呼吁当局努力满足民众要求,并称美国随时愿意协助突尼斯举行公开公正的选举。

 

    骚乱

 

    埃及民众要轰总统下台

 

    埃及全国性反政府示威26日进入第二天。埃及内政部26日宣布禁止任何抗议活动,但抗议人士不理会安全部门的镇压行动,全国多个城市超过20万民众上街,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提高最低工资、用反恐立法取代紧急状态法。

 

    埃及政府和民众的冲突进一步加剧,警方26日将应对示威群众的警力增加了一倍,动用橡皮子弹、催泪弹和高压水枪驱散聚集在开罗解放广场上的示威者,被逮捕的抗议者达860人之多。

 

    据美联社报道,在埃及海滨城市苏伊士,有1000多人聚集在市政府停尸房外,要求发还一名死难抗议者的尸体。示威者向安全部队人员投掷燃烧弹,后者则用橡皮子弹和催泪弹还击。数百名示威者随后试图袭击一座警察局以及穆巴拉克总统所属执政党国家民主党在苏伊士的总部。

 

    埃及反对党领袖28日举行更大规模抗议。分析认为,穆巴拉克政府无论作出何种回应――予以镇压、同意进行有限的政治或经济改革,或是在示威冲击下崩溃,其影响都将远远超出埃及本国范围。

 

 

延伸阅读:

 

    埃及会成为下一个突尼斯么?穆巴拉克顶住!

突尼斯的革命星星烈火果成“燎原”之势,迅速将它的邻国埃及点燃。有“阿拉伯世界支柱”之称的埃及将做为一张骨牌倒下,还是成为烈火向外漫延的隔离墙?

 

    身为阿拉伯世界领袖的埃及不同于突尼斯,如果被革命颠覆,将彻底改变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历史。这将不仅是地缘政治事件,也将是人类重大的文明事件:伊斯兰文明将再度进入一个前景难测的新纪元的门槛。

 

    从目前的各种因素来分析,埃及将会艰难的挺过这场考验,整个阿拉伯世界在震撼之余会重新思考自身文明的现状及未来。不管怎么说,突尼斯一个失业青年的点燃的烈火,已经吹响了伊斯兰文明变革的号角。

 

    执政近三十年的资深领导人穆巴拉克之所以能度过危机,首先还是要拜突尼斯革命之后的乱局所赐。

 

    执政党抛弃本.阿里之后,迅速采取了堪称革命性的改革措施:取消党禁、释放政治犯,向反对党敞开权力分享大门。同时在向民众承诺进行民主改革。临时总理和总统也都宣布退出执政党,并全球通缉逃亡的前总统及要员。总理甚至表示选举之后将永远退出政坛,只盼能够全身而退。尽管如此,各反对党和抗议的民众依然不依不饶,誓言清除前执政高官。这一幕,自然令埃及执政集团看的触目惊心,也自然而然的使他们团结在穆巴拉克身边。他们显然明白,穆巴拉克一旦倒台,下一个清算的目标就是他们。执政集团在危机时刻能够保持团结,是穆巴拉克战胜挑战的最大资本。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突破的。当年如果不是袁世凯反水,一个冯国璋就能荡平武汉三镇。而袁世凯能够反水,则是南方义军采取了和今天突尼斯革命完全不同的策略所致。

 

    本.阿里倒台后,异军突起的不仅仅是过去合法存在的反对党,还有极端的伊斯兰政党。这在伊斯兰为国教的国家,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本.阿里虽然独裁,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温和和世俗的政权,对极端伊斯兰势力一向严厉打击。但随后开启的民主之路,却也为极端伊斯兰势力敞开了大门。而在伊斯兰社会少有的几次称的上是民主的选举中(1991年阿尔及利亚大选、巴勒斯坦的哈玛斯胜选),获胜的往往是极端伊斯兰势力,突尼斯恐怕也难逃这一宿命。另外,伊斯兰分为两大教派:多数的逊尼派和少数的什叶派。什叶派唯一执政的国家就是反美的伊朗。突尼斯革命,也为伊朗支持的什叶派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契机。相对于突尼斯,埃及由于与以色列接壤而且长期有过冲突,再加上文盲率远高于突尼斯,极端伊斯兰势力更为活跃。虽然“穆斯林兄弟会”(哈玛斯的盟友,高举民族主义和伊斯兰两面大旗,在约旦、叙利亚等多个国家拥有分支)被列为非法,但事实上却一直在民间合法存在,其成员甚至可以个人名义参选。强势如穆巴拉克者,也束手无策。假设埃及革命成功,谁将收获革命果实可谓不言而喻。届时,中东掀起的将不是民主革命而是一场伊斯兰革命。

 

    突尼斯的乱局还要归因于革命引发的政治真空以及政治参与爆炸。本.阿里倒台之前毫无征兆,他本人也没有指定接班人。更由于长期独揽大权,执政党之外并无另一成熟的政治权力中心。从目前各反对派的表现也不难得到验证:半年后即可通过选举实现政权轮替的代价最小的方案不被采纳,反而要求消除所有前政权高官,恨不得立即接管;抵制相对成熟的过渡政府,却要另外成立一个“保护革命委员会”。民众则在长期压制下,一旦得到机会,政治参与热情如火山般爆发,不可遏制。都市民众激情尚未平息,郊区、外围、边缘地区的民众又蜂涌而至。市民仍在第一线,农民则随之而起。从未有政治参与经验的民众,其行为、主张自然偏激,也致使这场政治运动无法平息下来。当年苏联经济改革失败,转向政治改革,也曾引发政治过热,最终在经济政治双崩溃的背景下,国家走向解体。还值的一提的是,由于政治真空,导致社会治安迅速恶化。更发生上万名囚犯越狱事件,在一个和山东面积大小相当的国家,这一万名囚犯对社会的威胁可以想像。

 

    所以以突尼斯为鉴,穆巴拉克总统是绝不会让步。这也是为什么,明明突尼斯由于强硬政策失败倒台在前,埃及面对抗议仍然方式不改,甚至更为激烈的进行镇压。

 

    其次,穆巴拉克之所以如此强硬,还在于他和西方的盟友关系。如果说突尼斯的盟友是法国,埃及的盟国则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第一民主强国美国。美国视埃及在中东最主要的政治、经济同盟,每年对埃及的军事援助就高达15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美国推动的中东和平路线图、确保石油安全战略、抵御极端伊斯兰势力,都高度需要埃及的合作。正是基于此,穆巴拉克在突尼斯危机之初,就率先警告美国不要插手。开罗出现抗议游行后,毫不手软,到今天已经造成六人死亡,上千人被捕。尽管如此,美国公开的声明是相当缓和的,虽然也要求听取民众的呼声,实行更多的民主,但重点却是强调埃及现政府的稳定。副总统拜登干脆直说穆巴拉克不是独裁者!不应该下台,并质疑示威者的动机!这也是为什么奥巴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可以强调支持突尼斯人民追求民主和自由,但对埃及民众的同样的诉求却只字未提。或许令美国最感懊恼的是,搞了这么长时间的革命,最终竟然出人意料的搞到自己(人)头上!不管最终结果如何,美国必然面临是失去里子还是失去面子的两难困局。现在表面上,美国政府还在呼吁民主,不定哪天再来一个维基解密,才让世人知道私下里美国正在与穆巴拉克协商,如何帮助他平息抗议呢。关于这一点,法国一向偏重民主、人权意识形态的左翼报纸《解放报》也直言不讳:如果穆巴拉克政府垮台,穆斯林兄弟会必然掌权,这对以色列、美国乃至欧洲来说都是灾难性和不可接受的一幕!

 

    显然穆巴拉克在内有支持(包括最重要的军方)、外无压力的情况下,怎么会向抗议者屈服呢?

 

    埃及不可能成为第二个突尼斯,还有穆巴拉克的个人原因。今年已经83岁的穆巴拉克,由于西方的支持,长期扮演中东大国的角色,在全球享有大国领袖之尊和荣耀。他是无法承受和接受流亡国外的生活。说到底,他宁肯死在埃及,也绝不会亡命国外。另有未经证实的报道是他的接班人、次子已经携妻儿逃到英国。此举表明,没有后顾之忧的穆巴拉克将奋力一搏,绝不退让。而且只有他战胜此次挑战,也才能保证人在英国的儿子一家的安全。否则,就会面临本.阿里生活在法国或后来流亡到加拿大的亲属以及在瑞士银行账号被封的命运。

 

    哪么,埃及的危机最终的出路在哪里?比较合理的推测是,这场革命在西方的暗中支持下被镇压,但同时美国也劝说穆巴拉克不再参加下一次的总统选举,同时进一步开放政治参与空间。至于面临的经济问题,恐怕要由美国更大的经济援助来解决(阿富汗的经济总量不过一百亿美元----其中毒品经济占40%,美国几年来的投入就高达4500亿美元。据预测,美军撤离后的援助也将高达每年60亿美元)。当然历史都有偶然性和意外,假设穆巴拉克倒台,这不仅对伊斯兰世界是灾难,对西方也同样是灾难。这种局面对于置身事外的中国来说,却是受益者----仅从这个角度讲,西方也不希望这种历史的偶然性发生。

 

    不管这场革命以何种结局收场,是否能够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突尼斯革命之后的阿拉伯世界已迥然不同。包括阿拉伯世界,全球都在思考何以伊斯兰文明在长期辉煌之后,从近代起走向现代化之路竟是如此的艰难?

 

    世界三大文明----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中,基督教文明开创了全球的现代化进程,也从而奠定了其五百年来主导世界的历史性地位。中华文明在历经一百多年的挫折后,也终于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到现在,中华文明正重新恢复其在历史上的主导性地位。唯独也曾和中华文明一样兴盛发达的伊斯兰文明虽然享有众多优势:和西方文明接触、汇融(甚至保留过古希腊文明)远早于中国、屡屡战胜西方(第一次交手就占据西方一半的领土)、现代化尝试也比中国早一个多世纪、石油资源丰富,其现代化之路却一直在曲折中徘徊。到现在已经进行的三波现代化尝试中,除土耳其外,鲜有成功者。

 

    如果和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进行对比,其原因不难查明。虽然基督教文明和儒家文明都曾导致自身的停滞和倒退:西方是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时期,中国则是数百年的自我封闭,但双方都进行了相当彻底的反思和变革。西方是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国则是以“打倒孔家店”为象征的新文化运动以及文革对儒学的极端否定。虽然这两场运动不乏极端和历史虚无主义,但却清除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障碍,并通过两场革命实现了妇女解放。在历经左和右的失败与试错之后,终于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文化和传统的现代化之路。(以政治方面为例。饶、舜、禹选贤与能的禅让制被认为是中国政治的黄金时代。今天中国的政权交替颇有禅让制之意味,但又添加了现代元素。比如任期和年龄的限制、集体决策。据维基泄密,这种模式被认为是最民主的决策机制)。但伊斯兰文明至今还没有出现如此彻底的类似的宗教革命。所以历次现代化的尝试,基本上属于改良的范畴,一直无法理顺信仰与理性、宗教与世俗、神性与人性的关系和冲突。这恐怕才是伊斯兰文明现代化之路多戗和格外不平坦的根本原因。因此,突尼斯革命最大的意义或许将开启伊斯兰世界第四波现代化浪潮。如果能够吸取前三次尝试的教训以及其它文明成功的经验,或许伊斯兰文明终将迎来类似于中国这一非西方文明而成功现代化的未来。

 

乱局背后三大主因

 

非洲多国接连动荡,究其根本有三大原因:一是强力人物长期统治,导致腐败盛行民怨沸腾;二是经济不振,高失业高物价激化矛盾;三则是西方殖民时期遗留的民族、宗教矛盾根深蒂固,长期无法解决。

 

因腐败丧失执政基础

 

突尼斯、埃及等国相似的是,长期执政的强力人物统治媒体、军队等,导致政治体制僵化,改革严重滞后,这是发生社会运动的根源。被迫出逃的本阿里在位23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掌权已30年。

 

在长期的专制统治下,各级官员和统治者家族大肆腐败,而人民的合理诉求无人关注,最终导致矛盾激化。以本阿里为例,家族的腐败问题让他彻底失去了民心和执政基础。

 

经济不振是直接诱因

 

如果说对政治体制的不满是根源的话,那么经济困境以及由此引发的高失业率、高物价就是发生大规模反政府运动的直接诱因。

 

国际金融危机使得许多没有油气资源的阿拉伯国家经济举步维艰。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海外投资也相应锐减。国内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了骚乱爆发的直接诱因。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有大批大学毕业生处境艰难。这些失业的年轻人成了这场浪潮的主力。

 

西方殖民留下冲突种子

 

另一方面,在非洲,像科特迪瓦和苏丹这样的乱局并非个别现象。正是当年西方殖民者在非洲随意划分国界,留下了矛盾和冲突的种子。

 

非洲一些国家原本就存在复杂的民族、部落、地域或宗教矛盾,而不同党派之间的选举竞争,往往演变为背后支持力量的权力争夺,甚至酿成大规模冲突。

 

争权

 

科特迪瓦一国二主近两月

 

从去年11月28日至今,西非国家科特迪瓦举行第二轮总统选举已近两月,前总统巴博和前总理瓦塔拉围绕总统“宝座”的激烈争斗一直没有平息,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2002年9月,科特迪瓦发生兵变,引发内战,政府军与叛军形成南北割据局面。2007年,科总统巴博与反对派武装领导人达成协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总统大选。

 

    去年12月2日,科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前总理瓦塔拉在选举中获胜。次日,科宪法委员会废除这一结果,宣布时任总统巴博赢得选举。两人随后分别宣誓就任总统,科因此形成“一国两主”的政治僵局。支持瓦塔拉的反对派武装盘踞北方地区,只有南方在政府控制之下。

 

    目前,联合国、非盟、欧盟等国际组织均表示承认瓦塔拉当选总统。但巴博依然控制着科特迪瓦武装部队、国家电视台、总统府、重要港口以及可可和石油产区。瓦塔拉至今只能在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的一家酒店内办公。

 

    

 

    分裂

 

    苏丹南北分离成定局

 

    苏丹南部公投委员会网站日前公布,根据对苏丹南部地区(10个州)80%选票的统计和对北方及境外100%选票的点票结果显示,98.6%的选民支持苏丹南方与北方分离。

 

    根据苏丹北南双方2005年签署的《全面和平协议》和南方公投法规定,只要近400万登记选民投票率超过60%,公投即有效,然而实际投票率已超过80%。在有效公投下,只要超过半数的选票支持分离,即为合法。根据这一规定,可以说苏丹南方与北方分离几无悬念。

 

    苏丹全国人口约4000万,其中,黑人占52%,阿拉伯人占39%。70%以上的苏丹人信奉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主要居住在北方,苏丹南方居民则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另有5%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多居住在南方和首都喀土穆。南方人口约占苏丹总人口的20%。从这些数字可看出,苏丹南北在宗教、人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是造成苏丹独立后南北频繁冲突和南部公投选择独立的潜在原因。

 


此帖于2011-01-31 09:23:0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