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纹样图案:高歌:中国有实力制造世界先进航空发动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2:16:00

高歌教授在接受新华军事记者访问
航空专家称我国有望10年后成为发动机强国
中航在绵阳新建航空发动机试验研究基地
访谈嘉宾介绍:高歌,中国工程热物理及流体力学专家,教授,196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系;198l、1985年分别获北京航空学院工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动机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任国防科工委水动力学专家组副组长。高歌教授在燃烧学、流体减阻、旋涡动力及升力技术等领域有诸多发明创造:1981年发明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应用于多种型号喷气发动机中,具有低阻、高稳的突出特性,提高了发动机的推力;1991年发明低噪、低阻新型流水孔网阵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潜艇,获得减阻降噪的明显效果;2000年与美国华裔教授Y.Yong共同创立理性湍流方程体系,消除了湍流方程对经验系数的依赖。1984年高歌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获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金奖、国防科工委光华特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记者: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来到我们新华军事演播厅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动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歌教授。众所周知,高教授是我国发动机领域的专家,我们想问一下高教授,您是怎么走上发动机研究这条道路的呢?
高教授: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如果发动机功能上不去的话,那飞机就得心脏病。我从少年时期就非常热爱航模运动,一心想献身祖国的航天事业,所以,1962年考大学的时候,就报考了北京航空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但是,当时飞机和发动机是一个系,叫三系。我就报了这个系,结果一分,我报的是飞机专业,结果进了学校以后被分到了发动机专业,我就很苦恼了。就找了当时的教务处主任要求到飞机专业去,结果人家对我说,你不喜欢发动机,那是因为你对发动机还不了解,如果你知道发动机多么重要,还有许多难题没有解决,也许你会爱上发动机的。一年以后你再来找我吧,如果那时你还不喜欢发动机专业,我给你换到飞机专业去。当然一年以后,我没有去找他。
记者:当时我们和世界发动机的先进水平有多大差距?
高教授:当时我们国家制造的飞机发动机都是仿制苏联的发动机,距离世界的先进水平,大概有十年的差距。
记者:当时的差距是十年?
高教授:对。因为苏联50年代的发动机,我们60年代造出来,也就是十年的差距。但是随着时间的拖延,我们的差距没有缩小,而且逐渐地拉长了。我心里头非常的着急,总是想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造出我们自己的先进航空发动机,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这种心情可以说伴随我一生。
记者:当时您感觉我们和国外相比,在发动机,在研究、设计、制造等方面,差距都体现在哪里?
高教授:第一个是理论方面的差距。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特别是喷气发动机专业是从1954年开始仿制苏联的发动机开始的,在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里头,理论专家相对来说少一些。整体的理论素质还是差的比较大。虽然成品可以造出来,但理论上是有差距的。另外在航空发动机工业中,我们的技术、工艺、材料各个方面,也都是落后的。当时的差距可以说是全面性的。
而建国以后几十年里头,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走了一条跟踪、测绘、仿制这样一条路。在理论研究上,是跟踪国外的研究潮流;在具体工艺技术上,是仿制或者是测绘。这样一来时间做久了,就会约束了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造成无论是在技术前瞻方面,还是在技术重大突破方面,都有所欠缺。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自主创新,您创造的沙丘驻涡稳定器就是我国发动机领域一项重要发明。您是如何获得灵感的呢?
高教授:我大学毕业后,从1968年一直到1978年,都在青海沙漠地区工作。在沙漠里有新月形的沙丘,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种沙丘有一个很奇怪的特性,无论风怎么大,这个沙丘依然保持着它原有的月牙形状。为什么它维持不变,就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样我从流体学的角度,把这个沙丘保持稳定的这种特性用流体学的角度解开了,解开了以后,然后把这个原理用到了飞机发动机的火箭稳定器上,这样就获得了比较突出的进展。
,,,,,,,,,,,,,,,,,,,,,,,,,,,,,,,,,,,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对一些前沿的新技术、新能源也很感兴趣,能给我们网友介绍一下吗?
高教授:现在前沿科技涌现出许多新概念。例如真空能,我对这个领域感兴趣有十年了。实际上,真空能的英文名词叫做ZERO POINT ENERGY,零点能。你把这个ZERO POINT ENERGY打到那个GOOGLE网上去以后,你现在大概可以得到五千万条的条目。你不用想也能明白,一个科学名词能够有五千万的条目的,就说明,现代前沿科学对这个领域多么的关注。
我为什么关注这个领域。因为每个人的知识,你掌握的知识,很多的知识是在你中青年时代掌握的。然后,这些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就变得陈旧了,也就是说,知识老化。你像这个计算机领域的知识,一年多就淘汰一次,发展的非常之快。你不能用陈旧的框框来约束未来的发展。所以我觉得时时刻刻需要约束自己的,不能用你自己的固有思想去当年轻人前进的绊脚石。因为你的知识在陈旧,在老化,新的东西在发展。我觉得钱学森钱老做得非常好,他曾说,我每天都要看科普读物,因为从那些科普读物里头,我能够跟得上世界的潮流。

高歌教授认为必须让中国航空发动机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够快速进入世界的先进水平
记者:我感觉跟您聊半天,发现您是一个非常开放式的思维来对待自己的研究领域,我不知道您是不是同意?
高教授:是。比如在我写的《蓝星科技畅想》这本书里面,20年之内做得出来的技术,书里面一点没提,那是要留给我们中国人来做的。20年之内做不出来的技术,都在书里头了,但并不等于我们这个世纪做不出来。
记者:作为一位中国发动机领域的专家,您对于中国未来10到20年航空发动机的展望和路线图,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吗?
高教授:现代科技发展大概400多年了。中心都是在西方国家。东方国家基本上是跟着跑。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都是人类大家庭的一个组成成员。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普遍智商绝对不亚于他们。有了这样的智力基础,有了正确的方针路线,有了广大的人民群众群策群力,那么中国的科技,这几十年来在迅猛地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老百姓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中,中国不仅会涌现伟大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也会涌现一大批杰出的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的科学家。
至于说航空发动机,那也是这样的,我相信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会以非常快的速度超越以前的轨道,走上一个新的道路,从而使得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也进入世界的先进水平。我们不但有这样的决心,也有这样的实力。
记者:您最后可以给我们新华军事网友再说几句。
高教授:我也经常看新华军事,以及其他国内的几个军事网。对广大的网友盼望国家强大的心情,我非常理解。这种美好希望的实现,实际上是依靠我们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的努力。有了正确的领导,有了全民的努力,众志成城,我相信,这种时代很快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