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台恒大御景有现房吗:莱芜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2:46:48
月2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平昌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的重要一年。在中共莱芜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紧紧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完成增加值 373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22家,比上年增加73家。钢铁产业继续升级改造,全市钢产量达到1700万吨。非钢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8%。积极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2.5%,比年初提高3.2个百分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家。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载体建设成效明显,实现增加值175亿元,增长13%。投资、消费带动有力,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8亿元,增长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亿元,增长18.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3亿元,增长8.01%。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03%,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减少2%和5%,均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
  (二)大力推进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两新”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城中村拆迁259万平方米,9个示范镇52个项目全部开工,新建农村社区住房1.5万户。“两股两建”稳步推进,56个村(居)集体资产、5.8万亩土地完成股权化改造,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达到496家,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流转超过8000亩。农村住房确权发证工作进展顺利。粮食生产获得丰收,特色畜牧业快速发展,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8万亩,造林补植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9%。农高区建设步伐加快,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12万亩。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建设农村道路120公里,实施76个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150个标准化用电村,完成10个镇天然气管网建设。基本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5座大中型水库、6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竣工,牟汶河拦河闸二期工程顺利启动。新一轮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式实施,节约集约用地取得新成效,国土资源管理秩序进一步好转。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全民创业深入开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2.5万户,私营企业突破1万家,分别增长14.7%和12.1%。扎实推进排忧解难服务活动,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590个,企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与央企、强企合作,汇源工业园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全市完成招商引资9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770万美元。泰丰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珠江村镇银行落户我市。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到586亿元和465亿元,分别增长4.2%和8.9%,城乡居民储蓄达到299亿元,增长14.3%。外经外贸快速回升,实现进出口26.5亿美元,其中出口 10.3亿美元,增长74.6%。农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达到5.6亿美元。
  (四)高度重视改善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88元和8311元,分别增长10.8%和13.6%。积极落实扩大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2.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7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城乡双零家庭保持“动态消零”。城镇医疗、失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国家试点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8%。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率保持在75%以上。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完成实物配租房建设740套,2385户城乡低收入家庭和742户优抚对象领取住房补贴。32处新建社区老年公寓投入使用。2010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长足进展,群众文化活动更加活跃。新修《莱芜市志》通过专家评审。体育事业取得明显进步,我市在第22届省运会金牌榜名列第十,在亚运会上获得首枚金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3‰。“平安莱芜”建设扎实有效,信访工作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食品药品监管成效明显。“五五”普法顺利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口援建北川提前一年全部完成。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审计、统计、档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对台事务、妇女儿童、残疾人、气象、地震、物价、仲裁、机关事务、人民防空、无线电、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五)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城乡环境更加优美。莱芜中心片区旧城更新规划、高新区北片区等城市设计编制完成。市文化中心一期工程顺利竣工,钢铁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开馆使用。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进展顺利。台莱线、龙潭大街等16条道路改造完成,7条道路实施强电下地。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竣工,第三污水处理厂启动运营。绿化亮化不断加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我市在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列地级市第12位,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中列第14位。雪野旅游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成功举办2010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叫响了“航空运动之城”的城市品牌。
  (六)大力加强政府建设,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按时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45件、政协提案202件。加强阳光政府建设,拓宽民意诉求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扎实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15%以上。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大力压缩行政支出,市级机关单位公用经费压减10%。全面推行目标绩效管理,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市、区、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严格落实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开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推进科技防腐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了廉政建设水平。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的正确领导,继往开来,务实创新,较好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我们着力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建设“三大产业板块”和“四个功能区”,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了城乡协调发展的生动格局;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冲击,认真落实中央扩内需的各项政策,扎实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的不利局面;我们高水平举办两届国际航空体育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有效提升了城市综合形象;我们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十大民生保障体系,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4%,分别是2005年的1.9倍和2.4倍;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4.2%和12.2%,分别是2005年的1.9倍和1.8倍。过去的五年,是莱芜发展理念大转变、发展模式大创新、发展质量大提高的五年,是莱芜综合实力提升快、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五年。通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各位代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行各业辛勤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无私奉献的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莱芜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工作成绩来之不易,发展经验尤足珍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始终把发展放在首位,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用心工作,推动各项工作达到更高水平;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不断为经济社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为人民群众造福谋利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良好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够合理,发展的稳定性、均衡性、协调性不强;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受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我市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减缓;社会建设任重道远,改善民生的需求十分迫切;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有待加强,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二、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从今年开始,我市进入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要求,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已经印发大会,请大家予以审议。
  未来的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观五年的发展环境,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要应对许多风险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世界经济将进入产业调整升级的新时代。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加速,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将取得实质性突破,经济社会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我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将加快推进,区域竞争与合作格局加速调整,产业梯度转移趋势更加明显。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我市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凝聚了积极进取的民心民气,积累了应对复杂局面的宝贵经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今后五年,将是我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城乡建设跨越提升、社会建设全面突破、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的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正确分析判断形势,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妥善应对各种挑战,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力以赴抓发展,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综合考虑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7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8000元和16000元,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通过五年的努力,我们要把莱芜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达、环境优美宜人、社会稳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加快建立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硫与化学需氧量排放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
  各位代表,今年形势错综复杂,任务繁重艰巨。围绕做好政府工作,要认真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做到好中求快,快中求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二是始终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植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建设技术进步、管理科学、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始终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工作着力点,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力度,全力推进,不断开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四是始终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五是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廉洁勤政,务实为民,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效能在监督中提高,努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六是始终坚持市委的统一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形成同心同德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围绕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市政府将突出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努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工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要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向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迈进。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坚定不移地抓好钢铁产业发展,加快莱钢产品升级改造、泰钢炼铁技术改造、九羊复合焊管等项目建设,引导钢铁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巩固扩大钢铁产业优势。支持能源、机械、食品等非钢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壮大非钢产业规模。抓好莱芜发电厂2×100万千瓦机组、汇源工业园二期、万兴食品工业园、维达国际纸业等重点项目建设。立足我市粉末冶金、塑机、线缆、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强化具体指导,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年完成技改投资增长22%以上。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制定落实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把握产业发展趋势,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化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高新区要以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为依托,突出抓好高新技术项目、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加大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培植力度,增创新的发展优势。
  大力发展服务业。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落实扶持政策,拓宽发展领域,优化发展环境,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雪野旅游区要以设立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特色旅游小镇、生态软件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高区域承载功能。办好2011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扶持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及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推介力度,提高旅游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院士工作站2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统筹城乡发展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新突破。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加大良种推广力度,稳定增加粮食产量。积极发展畜牧业,大力推广标准化生态养殖,培育特色畜禽品牌。实施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以农高区为龙头,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优质农业集聚发展。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积极推进“两股两建”,扎实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加快农村产权资本化进程。深化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新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80家。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完成土地流转2.5万亩。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社区管理运行机制,构建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
  健全各项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两新”工程,完成城中村拆迁28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300万平方米、农村集中居住区住房1.2万户。抓好城乡交通场站建设,巩固完善公交一体化成果。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20公里。发展节水灌溉1.5万亩。完成70个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牟汶河拦河闸二期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完成莲花、鹏泉、枣园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汶源、孟家庄、雪野输变电工程。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高标准文化大院50个、农村书屋200个、农村社区健身广场50处,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深化支持乡镇发展的各项措施,理顺财政管理体制,完善财政奖励政策,激发乡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培育镇村特色产业,增强镇域经济实力。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拓展镇域经济发展空间。支持中心镇、重点镇加快发展,增强对镇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对外开放,激发内部活力,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着力抓好招商引资。把握招商规律,创新招商方式,深入推进产业招商、蹲点招商和以商招商,增强招商实效。加大对日韩、港台、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招商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紧盯外资企业、中央企业和民营强企,积极推进与五矿集团、华能集团、汇源集团的合作,促进项目尽快落地。组织好钢铁博览会、生姜博览会等展会活动。强化措施,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加强投资管理,保持投资适度增长。
  积极发展外经外贸。继续巩固优势出口市场,大力拓展新兴市场,促进市场多元化。培植出口骨干企业,壮大出口企业队伍,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着力提高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大力开展出口信用保险,推行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防范化解收汇风险。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优化进口贸易结构。支持企业有序发展境外投资合作。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稳定扩大境外劳务输出规模。
  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坚定全民创业理念,完善财政、信贷扶持政策,逐步形成较为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和成长计划,重点扶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完善服务机制,强化市场监管,为全民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四)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扎实推进节能降耗。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控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好钢铁、电力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监管,完善预警调控机制,建立科学统一的节能降耗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积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推动企业节能管理创新,扎实抓好节能降耗重点工程建设。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和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深化排污权交易和有偿使用。完成造林补植6万亩。搞好水土保持,积极开展破损山体整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水源地保护,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推进基本农田综合整治,搞好中低产田改造,保持耕地总量稳定。优化土地利用模式,充分盘活闲置低效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维护国土管理秩序。强化地质勘查管理,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水平。
  (五)做好财税金融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开源节流并举,高度重视财源建设,加强财政税收管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增强财税保障能力。
  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大力发展创税产业,巩固强化骨干财源,大力培育新兴财源,夯实财政增收的基础,不断壮大财政实力。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健全税源控管体系,强化社会综合治税,确保应收尽收。实现非税收入集中规范管理。进一步理顺财税体制,落实税收奖励政策,调动各区加强财源建设的积极性。
  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调度财政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加强财政监督,加大审计力度,健全资金运行监管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持勤俭办事,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和一般性开支,挤出更多的财力为群众谋利益,为百姓办实事,让每一位城乡居民更多地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
  增强金融工作活力。继续深化银企合作,促进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确保贷款增幅不低于14%,中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全部贷款增幅。优化信贷资金结构,统筹配置信贷资源,加大对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管理,规范整顿各类担保机构,抓好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积极引进外地银行到莱芜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信用体系和法制环境建设,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六)加强民生建设,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民生为重,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扩大群众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强化就业服务,健全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深入开展各类就业援助活动。着力解决新成长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增加城镇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善劳动关系预警和争议处理机制,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引导企业合理进行工资分配。做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落实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更加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健全医疗、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机制,加快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改革。提高新农合财政筹资标准和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标准。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做好城市“三无”人员供养工作。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完成儿童福利院建设。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抓好150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做好1560户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补贴工作,帮助600户优抚对象和150户残疾人家庭解决住房困难。继续抓好“为民办实事”工作,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七)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抓好社会建设,强化公共服务,改善社会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抓好山东影视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积极举办各类公益文化活动,深入推进文化下乡。实施艺术创作精品工程。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文化综合执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做好《莱芜市志》修订出版工作。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科普教育,推进科技特派员工程,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制定实施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发展慈善事业。积极推进“银龄工程”,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完成20处老年公寓建设。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不断强化社会管理。落实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网格化管理,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5‰以下。完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体系,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编制实施“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规划。完成第10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加快安全防护和监控能力建设,严防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健全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抓好应急队伍建设,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抓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
  (八)建设精品城市,加快城镇化进程
  准确把握我市城市建设特点,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公共服务,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城镇化加快发展。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乡建设布局,搭建“一主两副一区”城市新架构。着力完善规划体系,修编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部新城发展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加快编制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类专项规划。提升莱城城区建设水平,完善钢城基础设施,加快牛泉等6个重点城镇建设。加强规划管理,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实施文化中心二期工程,完成图书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建设。加快山西运煤铁路莱芜段建设,做好青兰高速公路开工前期工作。完成汶源大街、汶阳大街升级改造,优化路网结构。完善天然气和供热、供水管网,实施强电下地工程,健全垃圾、污水处理等城市配套设施。抓好文化路、龙潭大街、凤凰路亮化工程,建设怡和缘城市公园。争创山东省人居环境奖。
  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扎实开展和谐城乡建设行动,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整治各种“脏、乱、差”现象,维护良好环境。强化公共设施管理,搞好城市管线、环卫、公交等设施的日常管护。完善数字化管理系统,推动城镇管理执法向社区延伸。探索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效能,让广大群众在一个整洁、有序、舒心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为民服务不懈怠、真抓实干不放松,全面履行好政府各项职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认真执行各项决议,定期报告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支持省以上驻莱部门依法开展工作。健全政府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鼓励公众有序参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进一步推动管理创新。继续清理规范审批事项,大力推行联合审批和限时办结制度,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健全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鼓励更多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严格实施绩效管理,落实行政问责制度,加大干部监督考核力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广大群众更广泛地参与政府管理,更直接地监督政府工作。
  (三)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持脚踏实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市委、市政府的每一项决策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严格岗位责任制,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做到责任有主体、实施有监督、结果有考核,确保政令畅通。坚持一流标准,发扬务实作风,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四)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着力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国有产权出让、政府采购、农村产权改革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推行政府重大任务和重大项目全过程效能监察,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持勤政廉政、自警自励,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廉洁奉公的表率,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当前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让我们在中共莱芜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推动莱芜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