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高铁站到方特二期:全民读经 刻不容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8:01:49

全民读经 刻不容缓

字数:2851    字号:大 中 小

  “读经”本来没有问题,但自一九一二年开始就出现了问题。一九一二年元月十九日,国民党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可见,虽然清末是实施新制的小学堂,也还是读经的。同年五月,又下了第二道法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于是不仅没有读经的学生,也消灭了可教读经的教师。同年七月,且在全国第一届教育会议上提出“各级学校不应祭孔”的议案。他(指蔡元培——编者注)认为祭孔是宗教迷信,而想以“美育”来代替“宗教”,学校祭孔之风气从此断绝。这连续的三个动作,对民族文化的继绝所关甚大,是中国教育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大事。等到一九一七年,白话宣言出来,一九二○年小学语文课全面改用白话文后,我们国人便渐渐连一般古文都看不来,更不用说“读经”了。
  这八十多年来,老、中、青三代的中国人,已经是不敢(也真不会)读经了!而中国人是不是因此更理性了?中国社会的文化教养是不是因此更提高了?是不是因为充分西化而更受外国人之敬重呢?当然历史不可重复实验来做比较,不过在一般人的心中,总难免有一些隐约的痛楚。切身的问题是:他的语文程度不够,他看见左右的人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他的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其次是感受到社会正义的日渐消亡,君子之风的日渐远去,短视近利,诈虞日盛。尤其是近来犯罪率的增高,犯罪年龄层的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频传,显示出人心极度的空虚,人生方向感彻底的失落!这其实就是整个社会只顾发展经济而未能相应地提升国民文化教养所必致的后果。知识分子也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没有自我文化的民族,托钵乞怜的结果,纵有再大的天才本事,终究不能参与世界文明的创建,而永为其他民族所轻贱。
  穷则思变,剥极必复。我想应该是对八十年来的文化心态做反省的时候了!或许社会上其他的人各有其想法与做法,而我,则认为当务之急是“教育”的革新,尤其是“文化教育”的落实。这是固本培元的工作,虽然收效在十年百年之外,但今日不做,必贻明日之悔!
  而真正要使教育落实,则不能是空喊口号,不能是表面浮华。必须自小者近者切实做起,亦即从根基做起!这小者近者,而且又是最根本最切实的教育革新,即是:普遍恢复读经的教育。尤其要自儿童时期即开始,因为等到初中高中性情“沸腾”起来时,就来不及了,与其到时“扬汤止沸”,不如及早“釜底抽薪”,此即古人所说的“童蒙养正”。“养正”之方,应以读经为最方便!以这一种最简易可行但却最实际有效的办法,从根本做起,来救助文化、扶持人心。
  今日我们提倡的读经教育,所说的“经”,定义可较为宽松些,亦即“最有价值的书”。范围是举凡经、史、子、集皆可,而且其价值性亦可以由个人的认定去选取。只要你认为这本书值得你一读再读,即可自己选为“读经”之教材。(不过,你如果真正读破万卷之后,可能你也会同意古人之选择!)
  为什么非要提倡读经,非要鼓励选读最有价值的书不可呢?因为我们所说的“读”是“熟读”的意思。人的生命有限,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较轻便地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速地启迪自己的理性。而后对比较浅显的、应用性的学问,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并且眼界远大、胸襟开阔,可以对人生作一个较为全面、合理的规划与安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亦即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要启发理性、开拓见识、陶养性情,除读经外,恐怕别无切实可行之方了。
  所以,读经教育的提倡,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在我们现代的社会里,已是刻不容缓。在“读经”的新闻见报后,一位七十几岁的周弘道老先生特地来见我,对我说,他四十余年来,时时想着如何挽救这个社会的文化,总是想不出一条路来,现在看到有人提倡“读经”,他认为这是唯一的有效之方。可见对自我文化的自觉与向往是不分年龄与宗教,甚至是不分学派、政党及经济阶层的。
  不仅中国本土需要提倡读经,海外华侨社会,想要延续中国文化命脉、维护书香家世,也需要让其子弟“读经”。尤其如果祖国要在开发经济的同时,照顾到文化人心的恢复,最简便有效的办法,还是得从现在起给儿童“读经”,二三十年之后,人心自然较为敦厚,国家也有安邦济民的大才可用。
  须知,人很容易患的一种文化病态,就是“偏狭”两字。偏狭则不能容物,偏狭得过分即成“霸道。”“霸道”就是鲁莽灭裂,凡不合己见者,一律“打倒”,完全失去理性的涵容性和开展性。譬如喊着要“现代”,就认为必须打倒“传统”;喊着要“西化”,就认为必须打倒“中国”;喊着要“科学”,就认为必须打倒“玄学”。这些都和喊着要“白话”,就认为必须打倒“文言”,是同样一个心态下的不正常心理。这种必须“打倒”而后甘心的心态,其实就是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根本乱源!
  现在,我们在文化摧残殆尽的情况下提倡“读经”,首先就要改正这种偏狭心态。我们应当发挥涵容的精神,当确信:不只是文言白话不相妨害,扩而广之,文化素养与科学精神也不相妨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也不相妨害,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也不相妨害。不仅不相妨害,这些同样都是从人类理性中开发出来的价值。文化是公器,其价值是普世的,一个有理性的人,面对各种文化成就,都该同时加以尊重,协同发扬,并且相信各种文化成就都是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融会的。
  而中国经典的研读正是使中国人一面提升语文能力、一面启发理性开拓胸怀的最直截有效的教育。因为从语文方面说,“经典”正是最优美的文言文,所谓“大文皆自六经来”,有了经典的语文训练,看其他的古文书籍就不在话下了,能读古文,对白话文之欣赏与写作也必多有帮助。从内涵方面说,“经典”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要修身养性、通达事理,以此最为便利。“经典”更是文化的根源所在,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养,很容易开发一个人的理性,而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能力。我们深信一个有自我传统底子的中国人,才能提供其所有而贡献于世界,这样反而才是西方人所欢迎的,反而会得到西方人的敬重。而如果一位留学西洋的中国作家、律师、医生、钢琴家或科学家,先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应该不会妨碍其专业成就,反而将因此更富有创造的心灵。因为有了自我文化素养的人,才有足够的眼光来鉴察别人的文化,才有足够的能力来学习别人的文化。所以,想要彻底而深入地吸收西方文化,也须自己先打好基础!否则,所吸收的必停留在浮浅的枝末上。所以,消极的“全盘西化”的梦,应该醒了,而代之以积极的“全盘化西”。“化西”的意思是“消化西化”。“消化”是以自我为主体大方地吸受西学,消融而变化之,使西方文化之精粹化归为我的营养,以更充实我的生命。当然,要达到这个理想,必先要健全自我的文化体质和胃肠,自己健全了,才足以言消化。而要健全自我的文化体质,“读经”正是一条便捷有效之路。提倡全民读经,正是恢复民族文化活力的契机。
  (摘自王财贵著《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题目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