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滨江公园三期:讀書的方法要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6:46:23

快速閱讀的十條要領
1.不要反覆瀏覽。凡是科技讀物,一般只須順著讀一遍即可。如有必要,也要等整篇讀完之後,再回過頭重複某項內容。避免眼睛不斷地來回轉動。

2.採用「篩選」式閱讀法。有意識地為涉獵專業所需的信息而讀。

3.要默讀,不要朗讀。發聲的閱讀是快速法的大敵。

4.閱讀時,視線應與讀物成垂直線,並充分發揮視線的「餘光」作用,多覽到一些內容。

5.要聚精會神地閱讀。快速閱讀必須有「強化」的注意力。

6.提倡有理解地閱讀。閱讀時,抓住實質性的關鍵詞。讀物的內容實質,正是閱讀時應弄通的重點。理解,就是探索出讀物的思想意義。

7.在閱讀中,運用要領記憶的基本方法,有目的地去記。不必去記無關緊要的詞句,卻要記住作者意圖及內容實質。

8.學會運用多種形式的學習法,不斷提高閱讀速度。

9.經常訓練自己的閱讀能力,便能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

10.每天閱讀的定額標準——在兩份報紙,一本雜誌,按自己的專業需要,從中吸取相當於普通圖書五十至一百頁左右的信息。


讀書方法四種
精讀

認真、仔細、精確地閱讀。是充分理解讀物的一種閱讀方式,是各種閱讀的基礎。閱讀是要按照文章的順序,從頭到尾,逐字、逐詞、逐句、逐段地閱讀,讀思結合,弄清字、詞、句、段、篇的含義,領會字裡行間的深層意思,掌握段意,掌握全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思路,深入體會文章闡明的道理和所描繪的情景,透徹理解每一個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的是非、優劣、特點、精華做出恰當評價。精讀的過程是從形式到內容、從內容到形式、從部分到整體、從整體到部分的反覆研讀過程,而不是一次通讀了事,所以閱讀要在精細上下功夫。

速讀

就是快速、高效地閱讀。它不同於略讀和瀏覽,是在目的更明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通過科學用眼、科學用腦,快速而有高效地獲得知識信息的一種閱讀方法。其要求如下:要視讀,不要聲讀,主是在閱讀文章時,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腦中喚起意思。要科學用眼,擴大視讀廣度,閱讀時眼睛處在運動和停頓的交替過程中,只有在停眼時才能感知字句,每次眼停時感知的文字量大,閱讀的速度就快;眼停的次數少,閱讀的速度就快。也就是說,閱讀時儘量攝入較大的語言單位,每次停眼時不是感知一字一句,而是整句、整段,速度就快。要科學用腦,讀思結合,養成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以理解為基礎,把閱讀和思考緊緊地結合起來。快速閱讀要掌握相對穩定的閱讀 程序,做到有序地閱讀 ,不斷訓練,逐漸提高。


瀏覽

瀏覽是大略地看看,或稱隨便翻翻。瀏覽的目的沒精讀、略讀明確,就是隨便翻翻,有興趣就往下看,無興趣就中止;對一些重要的觀點、精彩的句子,往往也不留心。瀏覽一篇文章時,不一定按文章的順序看,翻個幾頁,瞭解個大概。有時也可從中間、從結尾開始看。瀏覽時,往往是先看序言、後記、目錄、內容簡介。參考索引。再看開頭、大小標題、插圖、圖表、段落起句、結尾等,有個大體印象,然後再決定是否深入閱讀。


略讀

也稱粗讀和泛讀。是相對於精讀而言的,是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覽大意的一種學習方式。多用於精讀前的通讀,或用於瞭解主要內容的通讀。閱讀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先審視題目,看看開頭和結尾;然後順著文章的層次看下去,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做到略而不漏;閱讀速度快,讀後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能談出自己的整體印象。


讀書有術
舉凡讀書之人,大都想在自己的閱讀過程中,掌握到快捷有效的讀書技巧。來自東瀛的加藤週一先生寫出了《讀書術:快捷有效的讀書技巧》一書。

加藤先生倡導「選擇隨意的讀書姿勢」。他反對將「端坐」這一約定俗成的讀書姿勢規定為最理想和惟一正確的方式。

在儘量拋開書桌,充分利用儘可能多的地點來讀書方面,加藤先生則為我們做了極好的榜樣。他力主抓住一切機會讀書,在一切適宜的地點讀書,外出旅行時讀書,在合適的交通工具上讀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藤先生曾利用乘電氣列車上下班的一年時間,靠毅力與手不釋卷,熟練掌握了拉丁語。

加藤式的閱讀技巧可歸納為:精讀術、速讀術、解讀本、看透術、讀透術,甚至還有「不讀術」,即在明確目的的基礎上,選擇一本或少數幾本概括了有關知識的特定基礎書籍,而放棄其它更多的同類書籍的閱讀方法。加藤主張閱讀者根據不同的需要和針對不同的書籍,採取相應適宜和有效的讀書方法。我的理解是:讀書有術而無定法。

書海浩瀚,我們固然不可能擁盡所有,但面對那飛濺的浪花、我們沒有理由不去競相採擷。


目標閱讀法
目標閱讀法指直接捕捉目標的閱讀方法。目標就是閱讀各種不同讀物時所產生的這樣或那樣的閱讀目的。從數量上說,目標可以是一個兩個,甚至是多個;從內容(或形式)上說,目標可以大到思想傾向、寫作特色,小到段落層次、遣詞造句,乃至標點符號。數量到底選擇多少為宜,內容(或形式)究竟選定什麼為好,一般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與根據讀物的實際情況而定。閱讀是要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攻擊「目標」,擊中「目標」,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跳開」、「繞過」、「跨出」、「避讓」與目標無關的內容和章節,直接捕捉與目標有關的材料,決不在外圍知識上去繞圈子。這是攻擊、捕捉「目標」的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便是在先前攻擊、捕捉到的目標的基礎上,及時進行篩選,從而真正捕捉到「目標」的實際內容。平時能閱讀的書報雜誌,實在不少。然而,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都很博學,在很多領域都很有成就。

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B·F斯金納提出的「小步子」的原則,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教學內容分解成前、後聯繫的一連串的小問題,並要使相鄰的每兩個問題之間的坡度不陡,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困難就不大,如同邁了一個「小步」,容易掌握。教師把學期教學內容分成幾個單元,在每個單元裡再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再劃分識記、理解、簡單運用、綜合應用和靈活應用等不同程度的具體目標,可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下達各自能達到的目標,讓學生在「自讀文」中進行達標閱讀,這樣能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平時能閱讀的書報雜誌,實在不少。然而,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都很博學,在很多領域都很有成就。

據《福爾摩斯探案集》透露,大偵探福爾摩斯所擁有的學識範圍只是:

⒈文學知識──無。

⒉哲學知識──無。

⒊天文學知識──無。

⒋政治學知識──淺薄。

⒌植物學知識──不全面,但對於莨菪(一種有毒的草本植物)製劑和鴉片卻知之甚詳。對毒劑有一般的瞭解,而對於實用園藝卻一無所知。

⒍地質學知識──偏於實用,但也有限。但他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土質。他在散步回來後,曾把濺在褲子上的泥土給人看,並且能根據泥點的顏色和堅實程度說明在倫敦什麼地方濺上的。

⒎化學知識──無。

⒏解剖學知識──準確,但無系統。

⒐驚險文學──很廣博,他似乎對這世紀中發生的一切恐怖事件都深知底細。

⒑提琴拉得很好。

⒒善於使用棍棒,也精於刀劍拳術。

⒓關於英國法律方面,他具有充分實用的知識。

你可以從中看到,一個優秀的大偵探也並不是個「全才」。因此,我們讀書的戰線不要拉得太長。要學會用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方法,根據自己的條件,「為我所需」地讀書,「揚長避短」地讀書。


強記閱讀法
這是一種側重記憶的閱讀方法。

(1)讀完文章後,用20秒時間立即回憶一遍主要內容,力求記住。

(2)重複閱讀的次數要儘量少。

(3)複習同一篇文章時,每次間隔的時間應儘可能地長一些。

(4)背誦文章應儘可能準確一些。如果內容不太多,要盡力一次記住;如果內容較多,則採取分段記憶法。


通用式閱讀法
通用式閱讀法是一種時常採用的精讀方法。通常分五個步驟進行:

1、瀏覽。就是對文章做鳥瞰式感知,用較短的時間通讀一遍,獲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總體的印象,概括瞭解文章的主題,大意或觀點、材料。

2、提問。根據瀏覽的印象和自己的需要,提出需要弄清的問題,使閱讀文章的目標具體明確。提問可以從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去設計。內容方面包括中心思想、社會意義、作者的情況、寫作的背景與動機、內容要點、主要章節和段落的研究等;形式方面包括文章的結構佈局、各個部分的關聯、體裁形式、表達手段、用語特點、詞句的推敲等。

3、精讀。這是關鍵的步驟,必須認真閱讀文章,圈點、批劃、評註,弄清詞句含義,逐段理解內容,理清線索,把握主題,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作摘要,抄卡片,寫筆記,列提綱,繪圖表等,求得切實具體地解決問題。

4、背誦。強調記住需要記憶的內容,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差的背誦,可以作嘗試性回憶,再與文章對照反覆記憶,力求記得準確、迅速,也可以複述文章的主要內容,默寫提綱,記住要點。

5、複習。包括系統整理提綱和讀書筆記,重溫主要問題解決的辦法,完成必要的練習。通用式閱讀法,綜合運用了感知、記憶與思維的規律,能使閱讀獲得較好的效果。


文言文的五步閱讀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二者應是有機的統一,而且「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葉聖陶語)。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的根本目的在於教會學生學習。從根本上講,文言文教學實質上就是指導學生閱讀文言文。因此,文言文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是要探究或創造科學高效的閱讀方法。這裡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向大家介紹一種比較切實可行的程序化的文言文閱讀方法——五步閱讀法。

一、預讀其主要目標是:讀准字音,準確停頓,把握節奏;瞭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具體做法是:(1)查閱工具書,結合註釋給生字生詞注音。(2)根據教師範讀或課文錄音清楚準確地朗讀課文。(3)結合課文註釋和語文工具書,瞭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4)結合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從整體上瞭解課文。(5)通過解題和通讀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文體特徵。

二、抄讀其主要目標是:熟悉課文,自學存疑,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具體做法是:(1)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與名言警句。(2)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難句。(3)記錄在閱讀課文時產生的疑難問題。(4)閱讀或摘抄(或作提要、目錄)與課文相關的輔助材料。(5)結合單元學習的提要、課文預習提示、思考和練習,確定學習的童點和難點。

三、解讀其主要目標是:通過語言分析,具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表現出來的作者的觀點、態度或思想傾向。具體做法是:(1)結合語境,從句子結構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2)利用古漢語常識具體分析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3)翻譯(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課文或課文片斷,以求深入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4)課堂專題討論,落實重點難點,分析解答課後「思考和練習」中的語言訓練題。

四、品讀其主要目標是:就思想內容、章法結構、表現技法、語言藝術、藝術風格等方面對文章進行文學和美學的鑑賞性閱讀。具體做法是:(1)從文體特徵出發,總體上把握文章作為一種「類型」的基本特徵。(2)比較閱讀,從內容和形式方面對文章的具體特徵和作者的藝術個性進行分析。(3)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就重要的實詞、虛詞和語法問題撰寫語文小論文,以鞏固所學知識,強化能力訓練。

五、誦讀其主要目標是:加深理解,強化記憶,豐富語言,積累材料,訓練語感,培養素質。具體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礎上,反覆朗讀,力求熟讀成誦。(2)朗讀品味,背誦名篇、名段和名句,準確記憶。(3)擴展閱讀,研讀與文章相關的材料,擴大知識面以求更為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4)整理學習筆記,編寫學習小結,以突出重點難點。(5)指導寫作讀後感想或思想評論,以求陶冶情操。


小說閱讀法
小說閱讀法特指根據小說的體裁特點提出的一種閱讀方法。小說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以刻畫典型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著的環境的描寫,來反映複雜的社會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節、典型環境是小說的三個要素。閱讀小說,與閱讀一般的記敘文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尤其要重點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分析人物,可從三個反面入手:(1)分析人物外貌、動作、細節、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從多方面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徵;(2)著重分析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的矛盾衝突;(3)思考和發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

(二)熟悉並分析故事情節。熟悉情節可採用朗讀、編寫提綱、複述內容等方式;分析情節,要與分析人物性格結合起來,因為小說的任何一個情節都是為塑造人物和表現主題(中心思想)服務的。分析時既要掌握情節發展的連貫性和完整性,從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全過程來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又不能對情節發展的各個階段平均用力,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節的發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義。如魯迅先生在《祝福》裡多次描寫祝福的情景,並在寫景時總是緊扣人物的思想感情來著筆,把寫景和敘事揉和在一起,以揭示悲劇產生的歷史根源和社會根源,對主題(中心思想)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分析環境描寫,不應當孤立地進行,而應當與人物形象的分析結合在一起,當然,有時為了弄清小說的寫作特點,也可以單獨抽出環境描寫來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內容以後再進行。以上各點,並不是在閱讀每篇小說時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據各篇小說的特點和讀者自己的具體情況(如閱讀目的、時間、水平等),可以有所側重。


閱 讀 策 略
中學時期是人生中求知的旺盛時期。有人作過統計,每年學習40周,每週學習50小時,總計為1.2萬小時,它等於一個人參加工作後的全部閱讀時間(3.6萬小時)的1/33,等於一個人畢生閱讀時間(6.8萬小時)的1/36。在這彌足珍貴的閱讀時間裡,怎樣才能取得好的閱讀效果,閱讀策略的選擇十分重要。

策略之一:定向閱讀

「人生有涯知無涯」,如果把寶貴的人生閱讀時用於漫無目標的閱讀,無疑也會收效甚微。果戈理的名著《死魂靈》中就有個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嗜書如命,什麼書都讀。結果,由於他毫無選擇、毫無目標地閱讀,最終還是一事無成。

中學教育對一個人來說是重要的基礎,常常對一生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學者都是在中學時期就確立了終生從事的目標。陳景潤在中學時就決心獻身數學,周仁在中學時就立志於研究中國的古陶瓷。因此,對於中學生朋友而言,在廣泛涉獵的基礎之上,選擇一二個「中心興趣」進行大量的、較為深入的閱讀,一定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讀書效果。

中學生的課餘閱讀潛力是很大的。有人對中學生的課內閱讀量和課餘閱讀量作過對比統計:初中一年級學生在一學期內所讀的各類教科書約共70萬字,高中一年級學生在一學期內所讀的各類教科書共計130萬字;而在同一時間內,他們在課餘進行感興趣的課外閱讀,閱讀量分別可達700萬字和1000萬字,課內和課外的平均比值為1:9。如此浩大的閱讀量,如果我們能確立自己的中心興趣,按自己的興趣、目標、能力進行定向閱讀,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策略之二:選擇閱讀

數學家王梓坤說過,讀書要選擇。世上有各種各樣的書:有的不值一看,有的只值看20分鐘、有的可看5年,有的可保存一輩子,有的將永遠不朽。即使是不朽的超級名著,由於我們的精力與時間有限,也必須加以選擇。

選擇閱讀策略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選擇含義是,「讀第一流的書」。在浩如煙海的圖書文章中,只要經過認真 的篩選和比較,你就不難發現,屬於某一學科的第一流的代表著作有哪些,只要熟讀這些著作,你就可以領略學科的全貌,瞭解學科的前沿和發展。

第二層選擇含義是,「讀一流學者寫的書」。所謂的第一流的學者,是指在該學科領域裡最知名、最有權威的科學家、學者。他們站在該學科或研究領域的最前沿,洞察該領域發展源流和發展趨勢。讀他們寫的書,能夠全面、準確地瞭解該學科領域的發展。要瞭解「第一流的書」和「第一流作者寫的書」,其方法是通過推薦書目瞭解,或是請老師、家長推薦介紹。

策略之三:時間巧安排

中學生的學習任務是比較繁重的。除進行課堂學習、課前課後的預習、複習和完成作業外,要抽出時間讀自己有興趣的課外讀物,擴大視野,拓寬知識面,還必須巧妙地安排閱讀時間。

零星時間閱讀法。要善於利用課餘之後點滴零星時間閱讀,積少成多。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說過:「我用的是零頭布,做衣服有整料固然好,沒有整段時間,就儘量把零星時間利用起來,加起來可觀得很。」寫下煌煌巨著  《物種起源》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說:

「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時間。」

整段時間閱讀法。寒暑假、節假日對於愛讀書的中學生來說,是十分珍貴的。同學們在適當娛樂、溫習功課之後,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廣泛涉獵,大量閱讀,多讀書,讀好書。


怎樣做讀書筆記
積累資料的方法人各有異。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過於做筆記。筆記可不拘體例。不限長短,內容龐雜,形式多樣。然而主要是這樣四種方式:

摘錄式。這是使用最多的一種方式。主要摘錄書籍、報刊、雜記、調查報告、文書檔案中,與自己學習鑽研內容有關的原始材料。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錄有關的學習資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詞語典故等。如果學理工科,就得摘錄有關文獻、重要的結論與證明、獨特的技巧,等等。這樣便可備你不時之需。

提要式。即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對文中的某一觀點、事件、情節或某一章節、定理等,進行分析、歸納,用自己的話把其內容、要點寫出來。這不僅可備忘、備查,而且可訓練你的綜合、概括能力。列寧的哲學筆記,有很多就是採用的這種形式。如《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亞里士多德 <形而上學>一書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對摘錄內容,還往往寫出自己的意見、批評或註釋,以及自己獨創的符號和評註。比如「注意」「說得對」 「辯證的精華」等提示性簡明字樣。明確地表明了列寧對某段論述的意見或批評。提要應力求簡明扼要、脈絡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線展開。如,歷奧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響。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內容一目瞭然。

心得式。記下的是對某一問題思考的心得。如李賀的《史綱評要》,脂硯齋的《重評石頭記》,皆是這樣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禮記、體會。札記多為旁徵博引,辯證考訂;體會多為引申闡發、借題發揮。沈括的《夢溪筆談》,茅盾的《讀書札記》,馬克思的《數學手稿》,就是用的這種方式。這是寫筆記的一種高級形式,要求有更多的個人創見,難度也較大。但它卻是創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製短篇,一旦需要時,就可組織起來,使之成為有價值的作品。

寫這類筆記,要特別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則應注意抓住學習研究中所碰到的難點和問題。有些重大發現,往往是由一個簡單的疑問開始,經過冥思苦想或從某一點上受到啟示的。對任何一點良好的思索。那怕是一丁點都不應放過,並把它及時記下來,很可能成為你作出成就的關鍵。

索引式、即寫下有關的論文題目或書名等。在陣習中可能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看到某些東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內容卻太多,上述三種筆記法又都不易採用.或者是這個內容,你本身就有這本書,所以也不必採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這個內容時,你卻忘記了或找不到了。諸如此類問題,只要搞好索引,便可順手拈來。自學成名的史學家陳垣曾說:「教學和研究要從目錄學入手」,「目錄學就好像一個賬本,打開賬本,前人留給我們的歷史著作概況,可以瞭然」。所以,平時應把所有的資料,按照內容本身的性質搞出一個索引來,以備查用之便。

上述四種與筆記的方法,可視各人的愛好、條件而定。至於書與格式,記在筆記本、活頁張、卡片、紙條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課本、書刊,那麼寫在天頭、地腳、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書中作些符號或標記。總之,各種方式均有所長。但從使用價值來看,採取做資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請你注意幾點:

一是每張卡片最好只寫一個問題,一個事例。這樣既靈活,又不亂,便於分類整理裝訂成冊。

二是每張卡片須註明資料來源、書名、篇名、版本、卷首、頁碼等,便於查找。

三是隨著學習水平的提高,應注意積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統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養成定期整理的習慣,按性質或需要把卡片編上頁碼,分類插放。既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過程中使自己平時分散、零碎的知識系統、條理起來。


不動筆墨不讀書
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你不妨養成這樣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魯迅先生提出,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動筆,能夠幫助你記憶,掌握書中的難點、要點;有利於你儲存資料,積累寫作素材;也有利於擴大你的知識面,提高你的分析綜合能力。

這裡給你介紹五種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圈點筆記:閱讀你自己的書籍時,可隨時在書的重點、難點和精彩之處畫線或做各種符號。如直線、雙線、圓圈、黑點、交叉、箭頭、曲線、方框、疑問號、驚嘆號等等。有些精讀的書,還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畫線,以示區別。比如,在重點行下面畫上紅線,在難點行下面畫上藍線等等。每種線條和符號代表什麼意義,應由你自己來掌握。

批語筆記:閱讀中,在文章的「 天頭」 、「 地腳」 和其他空白處,隨時寫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體會。這樣做的好處是便於以後閱讀時引起注意,也是一種靈活、簡便的讀書筆記的好形式。清代金聖歎評點《水滸傳》,毛宗崗評點《三國演義》,都屬於這一類讀書筆記。

摘錄筆記:可摘錄在本子上,也可摘錄在卡片上。我更喜歡做文摘卡片。文摘卡片,文具商店裡都有出售的。你也可以自制,紙質得選用硬一些的。卡片一般得有題目、類別、作者、書刊名稱、第幾期以及內容摘要這樣一些內容,一張卡片只摘抄一類內容。等到卡片積累到相當數量時,再按不同的類別(如警句格言、景物描寫、人物描寫等)分門別類,以便隨時使用。摘錄時應注意不要斷章取義,不要改動原文的字句和標點。

提綱筆記:把文章的提要寫出來,力求抓住重點,概括出基本內容,文字須簡明扼要,但注意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寫進去。提綱筆記對以後自己在寫作中的資料運用會很有幫助的。

心得筆記: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以後,把自己體會最深刻、最有意義的部分寫成心得筆記,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也可以將提綱筆記和心得筆記合在一起寫出。作心得筆記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心得筆記不必拘泥於某一固定形式,有感而發。比如,可以分析作品的寫作特點和你的心得體會等。

不動筆墨不讀書,是很多人體驗、總結出來的良好的讀書方法,對於提高寫作能力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訓練方法。

但願你以後讀書能做到「 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


讀書「三功」
大凡好文章都追求一種含蓄美──借物以抒情,即事以明理;情不顯出,理不直指。我們在閱讀時如果只是一般地「看」一下,就不可能真正瞭解作品的內蘊。要想窮通作品內蘊,必須下得三種功夫。

一曰「誦」。文字是意象符號,單用眼看難以「意象全出」。誦把死文字變成活音調,創造出一種進入佳境的氛圍和契機。誦把眼、口、耳、腦諸感官都調動起來,其感受自然比「看一下」更為深刻。當我們誦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時,彷彿看到了靜謐的松林、斑駁的月影,聽得潺潺的泉聲,嗅到醉人的松香,進而就會感受到詩人那種遠離塵世閒適自得的情趣。誦讀的過程,是一個細細品味、慢慢咀嚼、漸漸消化、默默吸收的過程。在思而不得其解的時候,反覆誦讀幾遍,其意便能瞭然於心。對美文佳句低吟長詠,會覺齒頰留芳,久之,便潛移默化而為寫作的靈氣。

二曰「疑」。讀書是一種融進了自己的感知、想像和理解的能動性行為。會讀書者必會生疑。有道是「於無疑處生疑,方是進矣」。疑,可以消除誤解,使真義得以從遮蔽中敞亮起來;疑,可以使思維觸角深入「三昧」,從而逼近作者,產生共鳴。在讀到「在我家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棵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秋夜》)時,一旦用心,你必然會生疑:講究精練的魯迅為什麼要用這單調重複的語言形式呢?這和《社戲》裡寫「我」早年看戲,感到索然寡味卻又焦躁不安地等待小叫天出場的那一段類乎囉唆的描寫,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反覆追問探究,你定能參悟作者利用「繁筆」的語言張力表達孤獨、寂寥的情緒,並使欲讚頌的棗樹形象鮮明突出的匠心所在。讀書是一種發現性活動。只有透過表層文字,對文章的意義作深層次的開拓,才能見人所未見,感人所未感。既「學以聚之」,又「問以辨之」,才能洞開增知獲趣之門。

三曰「評」。讀書不是對文章原意的簡單追索或還原,而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在深層探索的基礎上,對文章做出理性的判斷,寫出評價性文字,這是閱讀能力的質性表現。我們讀書時,常常徜徉在風光綺麗的世界裡,只覺得它美,卻說不出它為何美,這說明還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必然王國。明白了文章原意之後,再探究一下作者對某一人生體驗的表達底蘊和表達這種底蘊的藝術方式,將感悟到的奧秘轉化為可供交流的語言(文字),就會實現讀書的優化效應。也只有完成這樣的轉化,才能獲得審美情感的同化、人格氣質的昇華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古人讀書講究「出入法」。始求所以入,終求所以出。入,則見得親切;出,才讀得透脫。既能「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這才是讀書的最高境界。

誦,不是看,而是聲情並茂地念。疑,不是一般地想,而是追問作者,同作者探討。評,不是複述,而是評價優劣得失,揭示藝術規律。具備了這三功才能讀出智慧,讀出境界,讀出一個燦爛的自我。


讀書的三重境界
何謂「讀書的三重境界」?日:為知,為己,為人。

為知,就是為了積累知識,增長學問、識見和智慧。為此,必須多讀書,讀好書。宋太宗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皇帝如此,一般讀書人更應該把讀書當成一種永不疲倦的好事來對待。遇有和自己觀點不同的或者不適時宜的書,也要拿過來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從正反兩面獲得經驗和教訓,增加知識和才智。總之,博學從而多才多藝,這些都是「為知」的需要,也是讀者的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為己,就是古人所說的修身、正己,培養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這是讀者的第二重境界。

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佔有知識視為人品、人格自然昇華的保證,蘇東坡有「腹有詩書氣自華」詩句,表達的就是這一意思。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與讀書少的人,所表現出的內在氣質與素質是絕不相同的。常言:「獨善其身」,練好「內功」,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從而也有益於身心健康,這是古今知識分子共同追求的讀書目標。讀書固然要博覽,但是聽讀之書,也要儘可能有所選擇。換句話說,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好書,這是甚為關鍵的。

對於讀書完全「為知」而言,「為己」已經是大大提高了一個層次和境界。這是非常寶貴的,非正人君子是不易做到的,應該大力提倡,並大加發揚。但是光做到這一點還不夠,從更高的層次上說,還應該向前人學習,「為人」而讀書。  

我所說的「為人」,不是「今之學者」的「裝飾自己,給別人看」的「為」,而是我所要表達的「為黎民百姓」而讀書,或即周恩來少時所說的「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比較而言,「為己」是讀書人「能夠」做到的,「為人」則是讀書人「應該」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