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的米虫生活百度云:以社会建设制约“权力和资本之恶” - 济南日报 - 舜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28:59
当今中国的众多社会矛盾——— 贫富差距扩大、官民关系紧张、劳资纠纷增多等,归根到底是由于改革过程中权力、市场和社会三种力量有失衡之处,我们既需要慈善组织、社区组织等“公民社会”组织来制约权力,也需要工会、合作社等“能动社会”组织来驾驭资本
    中国当下面临一个新的历史性抉择:是通过社会的重建,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相互配合的治理结构,还是造就一种更强大的权力来包打天下?《中国青年报》刊文说,近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发布了《走向社会重建之路》报告,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新思路。
系统性强化权力趋势值得警惕
    报告说,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正在出现“一种在市场经济基础上重建总体性权力”的趋势。
    在我国经济领域中,资源正在向国有垄断企业集中。垄断的苗头开始出现在竞争性领域中,而在石油、钢铁、煤炭、交通、通讯等原有的垄断性行业,这一趋势在进一步强化。垄断企业被给予更多的资源,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特权。在社会生活领域,以权代法、以压制社会为代价强化权力的迹象“清晰可见”;“在某些地区,权力的任性、霸道和恣意妄为显露得越来越明显。”以行政权力管制正当的舆论监督。
    报告还对“举国体制”的逐渐常规化表达了忧虑。“在我们用‘举国体制’的办法成功办了一些大事后,‘举国体制’不仅成为应急的策略和手段,还被当作最有效率的治理方式,进一步常规化了。而各种社会矛盾却被压制或掩盖,从而酝酿着更大的社会危机。”“对于金融危机的错误反思,似也在为强化权力提供新的论证。一些人看到危机中显现出来的市场局限性以及资本过度膨胀的弊端,再度希望仰仗于计划经济时代包揽一切的总体性权力来化解危机。”
    当今社会矛盾中的“权力之恶”和“资本之恶”,根源是由于改革过程中权力、市场和社会三种力量失衡。更危险的是,“权力之恶”与“资本之恶”目前已经叠加在一起,形成了“权力市场经济”。权力和资本结合而形成垄断性的既得利益集团,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正。
    课题组认为,所有这些国情“背后的思路和逻辑”是,“权力要强大到足以全面掌控日益复杂的经济社会生活”。
    这种系统性强化权力趋势的出现,根本原因是当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当前我国复杂的经济社会生活,对现实治理结构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更有效的治理能力。而在既缺少自主的社会又缺少自由的市场情况下,这个需求很容易直接被转换为对更强大权力的呼唤,期望用一种无所不包的权力来应对所有这一切。”
权力包打天下的路走不通
    报告指出,我们前30年的实践,证明了由权力包打天下行不通。又用了30年,明白了市场也不能包揽一切。在权力和市场之外,还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制约权力、驾驭资本、遏止社会失序。
    权力的扩张不仅来自权力本身,更得到了财政实力与市场机制的双重支撑。从2003年到2008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速分别为20.4%、25.7%、20%、21.9%、31.4%、19%。财政实力成为强化权力的重要因素。资本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但如果没有社会力量的制约,资本也会成为一种有恃无恐的力量。近些年在精英联盟不断发育的同时,精英和大众之间的裂痕也在进一步的加深。强权力、弱市场、无社会结合,是社会失序的根本原因,它造成既得利益集团畸形发育,形成不公正的社会秩序。重建社会或是走出困境的唯一路径。
    在中国经历了30余年的市场转型后,公民社会建设越来越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现实情况是,目前中国民间组织“发育程度低、发展不均衡”。中国的很多民间组织“有名无实,具有制度性弱势和形同质异的特点”。尤其令国人扼腕的是,在应对重大社会危机时涌现出来的社会自组织力量,“由于没有常规化的制度安排加以维持,往往不能转化为推动社会成长发育的持续动力”。
    报告认为,目前,我们既需要慈善组织、社区组织等“公民社会”组织来制约权力,也需要工会、合作社等“能动社会”组织来驾驭资本。
去除恐惧社会自主的思维定式
    我国的主体性社会一直未能建立起来,其中一块拦路大石叫做——— “社会恐惧症”。“这是指恐惧独立于权力和市场之外的主体性社会,把它误认为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威胁力量,并由此产生对培育、建设和发展它的拒斥。比如权力对社会的恐惧表现为限制、打压或吸纳社会的自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对社会自主的排斥反应不只来自权力,同样也来自大众。“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总体性权力的存在、包打天下,造成大众对于单一权力核心的信奉和依赖,造成对社会自主性的怀疑和否定。人们在表达、追求和维护自身权益时,也通常不断诉诸总体性权力,却避免公共参与和形成社会自组织。”
    权力与大众对社会自主的恐惧及其相互作用,是自主且自组织的社会在当前中国缺失的根本原因。“因此,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是破除社会恐惧症,为社会的主体性正名,认识社会的积极的建设性意义,允许社会的自组织,实现社会的自治与自律。”
    报告中特别呼吁:“去除传统的恐惧社会自主的思维定式,以勇气和魄力重建社会,决不是来自知识分子单纯的民主理想和道德追求,从根本上说,它是在这个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关头,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进程中提出的实践需求,是民众在面对不受规制的市场和无所顾忌的权力侵犯时保护自己的唯一屏障。它应当成为我们社会建设的明确目标和紧迫任务。”
    最后,课题组认为重建社会的基本目标是:“制约权力,驾驭资本,遏止社会失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建设社会主体性,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权力、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