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检查记录表:韦莲司——为胡适终身未嫁的美国女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18:12
文\夜雨一江
胡适一生行走在传统与现代,新与旧之间,1962年他病逝时,蒋介石在送他的挽联上写到,“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可以说是对胡适最佳的人生总结。
在中国学术史上,有两位大家深以“惧内”而闻名,一个是周作人,他被老婆逼得与鲁迅兄弟失和,后来甚至做了汉奸。另一个就是胡适了,可怜的胡博士在悍妻的淫威之下,不情愿地与这个小脚太太走完了一生。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1910年赴美留学,师从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1917年,胡适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学教授,首倡“新文化运动”而一夜成名,很快就成为中国文学的领袖人物和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他学识渊博,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建树,传奇般的获得过35个博士学位;他早年得志,一生显赫,人生相当的顺达;他是中国自由主义的首倡者,是“五四”运动的旗手,倡导独立的精神,成为影响广泛的思想家。
13岁那年,胡适离开了安徽绩溪,到上海接受新式教育,开始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1910年的夏天,一个难得的机会改变了胡适一生的命运,他考取了第二批留美庚子赔款官费留学生的资格,前往美国留学。
胡适考取第二批留美庚子赔款官费留学后,先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在对农科失去兴趣后,转入文科, 1915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追随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学习哲学。1917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在回国之前,胡适经陈独秀之手,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1926年,北京医学专门学校首任校长汤尔和曾赠给胡适一首诗:
蔷花绿柳竞欢迎,一例倾心仰大名。
若与随园生并世,不知多少女门生。
缠头拼掷卖书钱,偶向人间作散仙。
不料飞笺成铁证,两廓猪肉定无缘。
此诗说的是当年胡适周旋于红袖之间的情形,“自古文人多风流”,胡适可以说也是个处处留情之人。据说他讲课时,看到女生坐在窗边,有寒风吹进来,他也会很细心地走过去替人家把窗给关上,体贴入微,绅士风度十足,引得许多女孩苦苦追求。江勇振先生曾著书说,胡适的女朋友不少,三个月亮,好几个星星,都围绕着他这颗太阳。甚至,他的漂亮的美国女友韦莲司为他终身未嫁。
韦莲司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结识的女友,这位才女拨动了胡适最初的情感之弦。才女才子于湖边散步,公寓约会,共荡双浆,得知无法结合,终生尺牍传情。1914年在美国小城绮色佳,胡适和韦莲司相识。胡适是这样评论她的:“其人极能思想,读书甚多,高洁几近狂狷,虽生富家而不事服饰;一日自剪其发,仅留二三寸,其母与姊腹非之而无可如何也,其狂如此。”又说:“女士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所可望其肩背。余所见女子多矣,其真能见思想、识力、魄力、热诚于一身者惟一人耳。”他还说:“与女士谈论最有益,以其能启发人之思想也。”
在胡适日记中,韦莲司的名字最初出现是在1914年10月20日,胡适首次离美归国是在1917年6月中旬。在这三年中,胡适与韦莲司之间虽然相互倾慕,但却是发乎情止乎礼的。在胡适方面因为有婚约在身,至于韦莲司本人,当时的态度似乎比胡适更加理智。
1927年初,胡适重访绮色佳,与分别10年的韦莲司重聚。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缠绵缱绻,感情发生了深化。胡适跟韦莲司分手之后寄了一张明信片,表示整个美洲大陆“也阻隔不了我对绮色佳的魂牵梦系”。在这里,“绮色佳”肯定就是“韦莲司”的同义语。同年4月5日,韦莲司致胡适信中更充满了对他们离合聚散的无奈与辛酸。“让你走,是如此的艰难”,这是韦莲司跟胡适分手时的心语,说明他们内心都充满了理智与激情的剧烈搏斗。
1933年6月18日至10月5日,胡适三度赴美,43岁的胡适跟48岁的韦莲司再度相逢。此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显然发生了质变。在周质平所著的《胡适的情缘与晚境》一书中写到,狂娟的韦莲司,情书写得让人看了非常吃惊:“没想到,我会如此爱你……胡适……我崇拜你超过所有的男人……”
此时,近50岁的韦莲司感到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她多么希望能跟胡适快快乐乐地白头偕老!甚至无视横亘在她和胡适之间的时空距离,她觉得那道隔离她和胡适的高不可测的石墙顷刻之间就会坍塌。但回归冷静和理智的时候,韦莲司又清醒地认识到,无情的现实使她不可能得到全部的胡适。她对胡适说:“在我一生之中,有一种苦行僧的倾向,对于我自己非常渴望的东西,我宁可全部放弃,也不愿仅取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实际上,在跟胡适交往的全过程中,她所能取的仅仅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也不能否认,胡适是她惟一钟爱的男人,“惟一一个愿意嫁的男人”。
1937年有人向韦莲司求婚,当韦莲司征求胡适意见时,胡适表示“立即赞成”。胡适这种顺水推舟的态度背后隐含着男人的自私和怯弱。对此,韦莲司在1937年10月26日致胡适信中十分尖锐地责备了胡适:“在一个小范围里,我不知道你是否言行不一;你并非受制于一种高压的道德,而只是自己胆小……”
对胡适来说,他需要的不是韦莲司这样刻骨铭心、为他牺牲一切的情人,他追求的只是短暂的浪漫的爱情火花。而韦莲司对胡适的爱,爱得大度。
1934年,为胡适终身未嫁的中国情人曹诚英去美国深造时,胡适竟然拜托这个美国为他终身未嫁的情人照顾她,韦莲司明明知道胡适和曹诚英的恋情,但她还是答应了这个请求,并且将来美的曹诚英照顾得很好。
1953年7月6日,胡适夫妇同访绮色佳,韦莲司邀请他们到自己家中住了一个月,住得胡适都有些不想走了。1959年12月28日,胡适虚岁70,韦莲司送给胡适一件生日礼物:用她终生的积蓄设立了一项基金,资助胡适著作的出版和翻译。
胡适的悲剧在于,在爱情面前,不敢坚定的选择自己所爱的人。在胡适的人生中,更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事业,是自己国学大师的形象。所以,当爱情受阻时,他是很难有不顾一切的牺牲精神的,胡适此时所想的,不是像浪漫诗人一样为爱情而牺牲,而是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传出去让别人笑话。
“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家有悍妻,胡适又能如何呢?“一枝浓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就此事,胡适留下了不少情诗,其中一首无题诗可见胡适“胆小君子”的本色:
隐处西楼已半春,
绸缪未许有情人。
非关木石无思意,
为恐东厢泼醋瓶。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过,十几年后的胡适已经对这一切淡然处之了。他也不在意别人讥笑他“惧内”了。胡适甚至开始收集各国关于“怕老婆”的文学故事、笑话和漫画,然后得出了一个搞笑的“发现”: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里,只有德国、日本、苏联三个国家没有“怕老婆”的故事,所以凡是有怕老婆故事的国家,都是自由民主的国家;凡是没有这种故事的国家,都是独裁或集权的国家。胡博士这样用“科学实证”来为自己“惧内”辩解,真让人哭笑不得。
胡适是韦莲司惟一想嫁的男人,但她知道,永远也别想让这个男人成为自己的丈夫。韦莲司坚持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理想———终生未嫁。她宁可孤寂地度过一生,也要捍卫自己的爱情理想。他与胡适虽未成眷属,却一往情深。韦莲司的一生是在等待与回忆中度过的。一次午夜的倾谈,一片共赏的霞光,林中的一个黄昏,湖边的一个午后,都闪烁着悸人的光彩。在胡适和韦莲司五十年的交往中,我们看不到丝毫的牵绊与怨叹,只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得知胡适化鹤仙去,韦莲司检点整理好100多封书信辗转交到寓居台北的胡适遗孀江冬秀手中,作为文物,由胡适纪念馆永远收藏。
1962年胡适去世后,韦莲司在他的坟头献上十束小花,每束五朵,以此来纪念她跟胡适50年的情谊。
1971年,86岁的韦莲司在西印度群岛的一次事故中丧生。她终身未嫁,人们在她的遗物中,发现了她保存完好的几十年中与胡适交往的所有信件。
韦莲司,一个让传统的中国女人也为之侧目而视的西方女子,她对爱情的理解与大度,不是一见钟情而能解释清楚的。这样的女人是应该受到尊敬的!
2011,1,26日于上海
系统分类: 文化  个人分类: 默认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新华网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上一篇:诗歌:我爱唱《我的祖国》
下一篇:七律:年关思乡
评论(3) |阅读(4584) |推荐(0) |圈子 |打印 |举报2011-01-26 09:19
韦莲司——为胡适终身未嫁的美国女人
引用此文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http://394977485.home.news.cn/blog/a/0101004006E70B2D6FEAA677.html 复制链接
此文已经进入以下圈子
此文评论
anna66
举报 | 加入链接
一个无奈而哀怨的故事,将一代大师的肄事与风骨展现出来,我在想,如果胡先生生活在当代的社会,家里的悍妻还能阻止他不另择他选吗?
  2011-01-27 17:43
水向东流不回头
举报 | 加入链接
文章很值得一读,感谢作者。推荐!
  2011-01-27 12:04
安荣
举报 | 加入链接
胡适,胡适,摸摸湖湖地相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