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潜伏期能治愈吗:马曳:虎妈教子术为何在美国不受欢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48:11
2011年01月26日08:19东方网马曳
字号:T|T
马曳 文化学者
原题:成功与快乐之间
蔡美儿的教育理念可能培养出人人称赞的有为青年,但她的女儿们是否快乐,家庭是否亲密无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整整一周,美国人都在讨论《华尔街日报》最近登的一篇文章《为什么华人母亲是更好的母亲?》。大家从社会、经济、教育、法律等等角度讨论这篇寥寥数千字的文章,盛况空前。
文章的主题很简单。作者蔡美儿说,华人母亲为什么往往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是因为她们对孩子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西方父母往往对孩子不加批评,而是一味鼓励。在发现孩子在音乐或数学等方面表现不好的时候,西方的父母往往因为害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不会继续严格要求孩子,自欺欺人地认为孩子在其他的方面是特殊的。东方父母则会在发现孩子的弱点时要求孩子通过不断练习来克服这些弱点。她认为,孩子的性格中往往有软弱的、不能自律的方面,而通过父母的严格要求,孩子能够克服这些弱点,获得成功,并且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
蔡美儿举了她自己的例子。她说,她从不允许她的两个女儿做下面任何一件事:
○在别人家过夜;
○和同学出去玩;
○演校园剧,或者抱怨自己不能演校园剧;
○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自己选择课外活动;
○在任何科目上得不到A;
○在任何除了体育和戏剧之外的科目上不是第一名;
○不弹钢琴或拉小提琴,或弹奏除了钢琴和小提琴之外的任何乐器。
蔡美儿回忆道,她的小女儿路易莎7岁时有一首曲子就是弹不好,她因此拒绝继续练习。蔡美儿用了母亲能用的各种手段,威胁恐吓路易莎,但路易莎坚决不肯配合。她因此当面称她女儿是个“偷懒,懦弱,自暴自弃,冷漠的人”。她的丈夫试图劝说她不要对女儿如此严格,但她拒绝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种说辞,继续强迫女儿练习。终于路易莎练成了这首曲子,别人都称赞路易莎能弹奏这样难的曲子,而路易莎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这篇文章在我们国人看来,也许觉得蔡美儿不过是个一般严格的母亲。我们所习惯的严母的概念是要让孩子“头悬梁锥刺骨”的。蔡美儿对孩子们的种种要求,也许现在贴在许多中国孩子的墙上。
读这样的一篇文章,对美国家长而言,却无疑具有观看恐怖片的效果。文章一出,批判之声四起。许多美国家长觉得蔡美儿对孩子们的要求完全是虐待儿童,更可怕的是,她还写了一本书《虎妈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来宣扬她的观念,并从版权中获利。
如果只是任何一个普通的母亲讲述她如何培养出一两个天才儿童的故事,影响恐怕远远没有蔡美儿的文章来的大。蔡美儿自己便是美国理想中成功女性的典范:她和她先生都是耶鲁法学院的教授。蔡美儿毕业于哈佛大学本科和法学院,从事学术研究之前,她一直在纽约某著名律师事务所做律师。
父母在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和在培养儿女方面的成功,从来无法画等号。蔡美儿文章的风波,根源并不在此。广大美国读者所不能理解的是,这样一个在他们看来如此可怕的母亲,居然觉得自己的为人父母之道很成功,并且大肆宣传。
换一个角度来看,蔡美儿的文章带来的是一种对教育观的挑战。蔡美儿同意美国教育观中对孩子自尊心的重视,却认为应该通过相反的方式来保存孩子的自尊心。她觉得,与其保存孩子脆弱的自尊心,纵容他们变成弱者,东方父母通过家庭的严格要求不断锤炼孩子,帮助他们学会在社会中生存的本领才是正确的选择。
美国人无法同意这种观点,但他们不能不想到,蔡美儿的孩子们在音乐上的成就是他们能够认同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蔡美儿很可能也是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成长的,而蔡美儿是任何美国人都很难驳斥的成功典范。
这场讨论也已引起了国内媒体的注意。如果把讨论进一步升级,可能会上升到东西方文化无论怎样交流也无法融合这种文明冲突的理论上去。当然,这毫无意义。笔者本人没有做母亲的体验,当然也没有任何心得。我对整个讨论的关注,出发点基本上是看我受人尊敬的同行如何卷入了与其本职工作毫无关联的一场争论中。然而出于看客的心情,我发现自始至终讨论焦点集中在“怎样培养出成功的孩子”,而不是“怎样培养出快乐的孩子”。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和个人快乐之间的对应关系往往很小。后者因为难以量化,有时会被家长忽略,但却又是孩子是否能够具有完整人格的重要因素。此外,子女是否功成名就,和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也没有正相关的联系。蔡美儿的教育理念可能培养出人人称赞的有为青年,但她的女儿们是否快乐,家庭是否亲密无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