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拉光动力 间隔时间:敦煌的那些守护神们(文化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07:39:30
博主:杨雪梅(本报记者)
《 人民日报 》( 2011年01月26日   12 版)
不知道段文杰先生会不会将自己葬在那块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前的皇庆寺墓园里。
2000年敦煌百年的时候,我去莫高窟采访,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片墓地。从未见过比这更简朴的墓园:那是一片低矮的坡地,正对着莫高窟的标志——九层楼。这寸草不生的坡上埋着十几个人,他们生前,在敦煌研究院工作;死后,依然守望着莫高窟。
有着“敦煌守护神”之称的常书鸿先生的墓地就在这里。这个早年留学法国的杭州人,只因为在异乡偶然见到伯希和整理的一本关于敦煌壁画的图录,惊叹之余,义无反顾地回到中国,来到敦煌。是他于1943年促成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成立,就是现在的敦煌研究院。
在这个方圆20公里都荒无人烟的戈壁孤洲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能发出声音的似乎只有风,只有楼阁角上的风铃叮当叮当地提醒大家时间的流逝。来采风的人很多,少有人能呆久。但有很多人心甘情愿地给自己判了“无期徒刑”——愿用一生守护这艺术的宝库。
作为第一任院长,常书鸿在这里呆了几十年,直到晚年不得不调回北京。但敦煌显然融入了他的生命,他视莫高窟为“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总是落款“客寓京华”。生命的最后,他还叮嘱儿女要好好研究敦煌。“敦煌守护神”——这5个字就镌刻在常书鸿先生的墓碑上。
段文杰是研究院的第二任院长。这位四川人,几乎和常书鸿前后脚来到异乡敦煌。从1946年开始,段文杰前后共临摹各洞窟不同时期的壁画340多幅,创下了莫高窟个人临摹史上的多个第一。他所临摹的《都督夫人礼佛图》更是复原临摹的典范之作,称得上传世之作。可如今,他也走了。
段文杰之后,就是现在的院长樊锦诗。樊锦诗,同样是杭州人,自1963年北大毕业后至今,已在敦煌研究院坚持工作快50年,被大家称为“敦煌女儿”。是她最早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存的构想。现在,游客 “足不入洞”就能欣赏到莫高窟壁画360度的清晰展示,一举解决了旅游开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难问题。
岁月的磨砺使樊锦诗这个温婉的南方女子性格变得坚韧而执著,她的“严厉”和“不近人情”是出了名的。但她自己问心无愧,她的每一步都是为敦煌的未来。她曾经感慨地说,“将来我滚蛋下台的时候,大伙能说句‘这老太婆还为敦煌做了点实事’,我就满足了。”
正是在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为代表的中国敦煌学者的共同坚守与努力下,“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改变,中国的敦煌学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
这片朴实的墓地中,还有常书鸿的爱人李承仙,也有段文杰的夫人龙时英。还有很多我们并不记得的名字。而他们,已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距上次采访过去10年了。10年中,那片墓园里也许又多了些新的墓碑吧。每一块立在风中的墓碑都彰示着,有些人曾经像信徒一样,穷其一生在此,只为守护着一个“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