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子邻人卖犬翻译:中国各统一王朝的开国与亡国之君汇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10:49

中国各统一王朝的开国与亡国之君汇总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出现过不少的朝代,有大统一王朝,也在乱世之间出现过很多的小王朝,由于大分裂时期,小王朝更替太过频繁,而且数目众多,所以今天主要讲的是大统一王朝的开国与亡国之君,以史家承认的为准,对于乱世中的小王朝,后面再补上。

夏朝: 开国:禹 亡国: 桀

商朝: 开国:汤 亡国: 纣

我们把西周和东周分开,后面的两汉、两晋、两宋也一样

西周: 开国:周武王姬发 亡国:周幽王姬宫湦(shēng)

东周: 开国:周平王 姬宜臼 亡国:周赧王(nǎn,因羞惭而脸红的意思)

秦朝: 开国:秦始皇嬴政 亡国:秦二世胡亥

西汉: 开国:汉高祖刘邦 亡国:汉平帝 刘衎(kàn,快乐安定的意思)

东汉: 开国:汉光武帝刘秀 亡国:汉献帝刘协

西晋: 开国:晋武帝司马炎 亡国:晋慜帝司马邺(慜读mín,哀怜的意思)

东晋: 开国:晋元帝司马睿 亡国:晋恭帝司马德文

隋朝: 开国:隋文帝杨坚 亡国:隋炀帝杨广

唐朝: 开国:唐高祖李渊 亡国:唐哀帝李柷(zhù)

北宋: 开国:宋太祖赵匡胤 亡国:宋钦宗赵桓

南宋: 开国:宋高宗赵构 亡国:宋少帝赵昺(bǐng,阳光普照大地的意思)

元朝: 开国:元世祖忽必烈 亡国:元顺帝

明朝: 开国:明太祖朱元璋 亡国:崇祯皇帝

清朝: 开国:清太宗皇太极 亡国:宣统皇帝溥仪

补充两点:王莽建立的新朝和武则天建立的武周王朝不列入此列,因为史学家一般把新朝归纳到两汉,武周归纳到唐朝。对于开国之君一般没有争议,但亡国之君有些争议,比如说秦朝秦二世之后还有一个秦王子婴,隋朝杨广之后还有隋恭帝杨侑等,不过他们多数都是傀儡,而且时间比较短,所以史学家没有把他们列入其中。

中国历史上最坑爹的十场政变,把整个王朝带上了不归路!

1、沙丘政变

王朝:秦朝

参与者:赵高、胡亥、李斯

被铲除者:扶苏、蒙恬

经过: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在沙丘突然病亡,死前拟传位扶苏。可还没等遗诏发出去就死了。赵高有政治野心,决定扶没有啥能力的胡亥即位。又利用李斯善妒的心理,将蒙恬与李斯对比,在扶苏心里,李斯没有一个比得上他,这戳中了李斯的软肋,当年,为了争宠,李斯连同门的韩非子都下手干掉了,何况蒙恬?于是李斯参与了政变,秘不发丧,矫诏赐死了扶苏和蒙恬,顺利扶胡亥即位,即秦二世。

后果:秦二世昏聩不堪,赵高专权,排除异己,朝政一片混乱。加上秦二世奢华无度,秦朝暴政更加苛刻,国内矛盾空前尖锐,而最终导致天下大乱,秦朝覆灭。

2、王莽政变

王朝:西汉

参与者:王莽、王政君

被铲除者:董贤、哀帝外戚

经过:汉哀帝继位5年后病逝,生前最爱同性伴侣董贤,怕董贤在其死后无依无靠,遂将传国玉玺交付董贤,要董贤以此立新君,这样就有拥立之功,方保后半生富贵,并特别嘱咐谁来要斗不能给!哀帝死后,董贤乱了方寸,只知道啼哭。王政君太后立即行动,通知王莽入宫,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马出现在董贤面前,要董贤交出传国玉玺。董贤不敢抗命,乖乖交出玉玺。随后王莽和王政君控制宫廷,逼迫董贤自杀,并以清洗依附于哀帝外戚丁傅及董贤的势力为名将不同政见者尽数排挤出朝廷。

后果:从此,王莽把持了西汉朝廷,彻底将皇帝变成傀儡,7年后,王莽篡汉,西汉灭亡。

3、十常侍之变

王朝:东汉

参与者:何进、袁绍、十常侍

被铲除者:何进、十常侍

【影视剧中的十常侍】

经过:这是一个同归于尽的政变。东汉后期,宦官外戚轮流把持朝政,最终两大势力矛盾闹到不可调和。灵帝时,宫内有“十常侍”受宠,灵帝死后,十常侍之蹇硕想趁机杀死皇后之兄何进,但被何进发觉,汉少帝刘辩即位后,实权落入何进手中,何进便计划除掉十常侍,但何太后不许,在袁绍的建议下,何进下令西北军董卓率军进京以要挟太后。结果宦官收到风声,先一步骗何进入宫并杀掉何进,何进死后,何进部下袁绍袁术等率军攻入皇宫,将包括十常侍在内的宦官二千余人全部杀死,皇帝被迫逃离皇宫,并被从凉州赶来的董卓找到。

后果:从此军阀董卓把持了朝政,东汉朝廷威信扫地,再也无力控制地方。袁绍、袁术、曹操等人纷纷逃离洛阳,组成联军讨伐董卓,从此各路诸侯并起,东汉名存实亡。

4、高平陵政变

王朝:三国魏朝

参与者:司马懿

被铲除者:曹爽为代表的曹氏宗室集团

【影视剧中的高平陵之变】

经过:曹操死后,司马懿逐步掌握大权,在魏明帝曹睿死后,年仅8岁的曹芳即位,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曹爽排挤架空司马懿。司马懿便示弱,装病骗过曹爽,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曹爽放松对司马懿的警惕,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朝中空虚,司马懿趁机控制太后,以太后名义下令封闭城门,控制了京城,并上书皇帝要求罢免曹爽等人。为麻痹曹爽,假意保证曹爽只是免其官职,不会害其性命。当时恒范在朝中,不愿接受司马懿任命,设计逃离京城,投奔曹爽。司马懿知道后十分着急,道:“曹爽的智囊去了”,但蒋济却说,“曹爽此人就想劣质的马贪恋草料一样,顾恋家室而不会作长远打算,必然不会采纳恒范建议。”这就是驽马恋栈成语的来源。果然,恒范建议曹爽以天子名义召集兵力攻打司马懿,并指出向曹爽如此门第的人非富贵即死,但曹爽犹豫不决,最终说出“即使投降,不失为富贵人家”,最后决定投降。不久便被司马懿借故杀害。

后果:司马懿从此消灭了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力量,司马氏把持了曹魏政权,并最终篡魏。

5、八王之乱

王朝:西晋

参与者:贾南风、司马亮、司马玮、司马伦、司马冏、司马乂、司马颖、司马颙、司马越

被铲除者:杨骏、贾南风、司马亮、司马玮、司马伦、司马冏、司马乂、司马颖、司马颙、司马遹

经过:晋武帝司马炎为了让孙子司马遹即位,传位给了白痴儿子司马衷也就是晋惠帝,临终命外戚杨骏掌握朝政。惠帝皇后贾南风为了自己掌权,与楚王司马玮联络,要其带兵进京。有司马玮撑腰,贾南风以惠帝名义下诏说杨骏谋反,把杨骏处死。

但是朝政却落入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手中,司马亮也是晋武帝生前器重的心腹,贾南风及司马玮也取得了一些大权,但是贾南风依然不满意,于是又指使司马玮矫诏杀了司马亮和卫瓘,结果司马玮没有趁机扩大战果,错失良机,贾南风便在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和卫瓘的第二天,又把矫诏的罪名安在司马玮身上,除掉了司马玮。

贾南风当政8年之后,又想加害晋武帝钦定的皇位继承人司马遹,赵王司马伦和孙秀等人为了有名义推翻贾南风,便怂恿贾南风杀了太子,太子死后,司马伦等人便以为太子报仇为名发动政变,废了贾南风,并矫诏杀了她。

司马伦掌权后,想自己当皇帝,便废了晋惠帝,但司马伦道德和能力双低,不久齐王司马冏联合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战败被杀。

司马冏便掌握了大权,复立晋惠帝,结果司马冏沉迷女色荒废政事,司马颙便兴兵讨伐司马冏,号称当时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是内应,司马冏信以为真,便攻打司马乂,结果反而被司马乂打败,司马冏被司马乂所杀,司马乂独揽大权。

司马颙白忙活了,不服!于是和司马颖联合兴兵讨伐司马乂,战事持续过程中东海王司马越发动政变抓了司马乂送给司马颙杀了,然后司马颖掌权,司马颙和司马越都身居高位,最终这三个人又开始相杀,最终杀来杀去,司马越胜出,八王之乱结束。

后果:八王之乱给西晋造成沉重的打击,严重削弱了西晋军事经济实力,最终导致西晋被胡人所灭,从此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五胡乱华。

6、杨广政变

王朝:隋朝

参与者:杨广

被铲除者:隋文帝、杨勇

【影视剧中的杨广】

经过:隋文帝有5子,均是一母同胞。其中次子杨广心机最重。杨广素知隋文帝夫妇喜欢节俭,便假装朴素勤俭,获得文帝夫妇的欢心,在母亲独孤皇后和杨素的支持下,杨广终于击败太子杨勇,夺得了太子之位。仁寿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于是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也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意图非礼她,隋文帝顿悟,知道杨广不足托付江山,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知后决定先发制人,将柳述、元岩抓入狱,并让右庶子张衡入隋文帝寝殿侍疾并将隋文帝周围的侍从打发走,从而控制了隋文帝。等隋文帝驾崩后,杨广即假传隋文帝遗嘱,逼迫杨勇自尽。此后,又陆续将其余兄弟铲除,并将亲侄儿杨勇诸子全部杀死。

后果:杨广登基后,奢靡无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无节制滥用民力,开凿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最终国力衰竭,导致民变四起,天下大乱,直接导致隋朝灭亡。

7、甘露之变

王朝:唐朝

参与者:宦官势力

被铲除者:李训、郑注

经过:唐代安史之乱后,除地方藩镇尾大不掉之外,中央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之后,宦官掌握了禁军,从此宦官势力更加不可抑制。宪宗之后,宦官逐渐掌握了皇帝的废立乃至生死,宦官刘克明杀害唐敬宗后,另一宦官王守澄立唐文宗为帝。唐文宗虽是宦官所立,但一直不满宦官专权,大臣李训、郑注知道文宗有反抗之心,便与文宗密谋诛灭宦官,夺回皇帝的权力。

但是军权掌握在宦官手里,所以李训和郑注计划,李训当宰相在内策应,郑注到外地当凤翔节度使,以便招募亲兵。二人约定在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朝廷在河旁埋葬宦官王守澄时,由郑注奏请皇帝率兵护卫葬礼,然后由李训同时奏请文宗,命神策军护军中尉以下所有宦官都到河旁为王守澄送葬。届时,郑注下令关闭墓门,命亲兵用利斧砍杀宦官,全部诛除。

约定好之后,李训变卦了,李训认为这样做功劳就都算在了郑注身上,不如找人召一些私兵,加上金吾兵以及京兆府御史台的一些随从,先于郑注一步,在京城诛除宦官,随后,把郑注除掉。二十一日,唐文宗上朝,李训以左金吾衙门后院有甘露降临为由,劝文宗亲自前往观看,文宗便派了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率领诸位宦官再次前往左金吾后院察看。

仇士良率领宦官到左金吾后院去察看甘露,韩约紧张得浑身流汗,仇士良觉得奇怪,接着一阵风吹过,仇士良发现很多手执兵器的士卒,又听到兵器的碰撞声音。大惊,急忙往外跑,向唐文宗报告发生兵变,由于被事先发现,埋伏的士兵并没能将宦官杀尽,宦官抬着文宗逃入了后宫,李训计划失败。随后宦官纵兵报复,逢人便杀,血洗各衙门,各司官吏及在内的百姓数千人被杀。

后果:从此,宦官不仅牢牢掌握着军政大权,也掌握了皇帝的废立和生杀大权,而且控制了百官,完全掌握了唐朝中央权力,东汉之后,中国历史的第二次宦官时代开始。

8、史弥远政变

王朝:南宋

参与者:史弥远、杨皇后

被铲除者:赵竑

经过:宋宁宗无子,便在宗室中找了赵竑,立为皇子。当时权臣史弥远,权势滔天,赵竑对其极为不满,私下表示日后如果登基,要将史弥远流放。话传到史弥远耳朵里,史弥远非常害怕,便决定废赵竑,另立新君。史弥远看中了赵昀,赵昀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后代,而南宋世系一直是赵德芳一脉,赵昀本来根本没有机会接触皇位。宋宁宗去世后,史弥远派人连夜召赵昀入宫,当时杨皇后尚不知情,史弥远派杨皇后侄子杨谷向皇后表明史弥远要立赵昀,废赵竑。皇后不答应,杨谷往返七次,皇后均拒绝。最后,杨谷不得不说明,史弥远已经殿帅夏震派兵看守皇宫及赵竑,如果不立赵昀,“祸变必生,则杨氏无噍类矣”,以赵竑和杨氏一族的性命威胁,杨皇后被迫同意,史弥远便伪造宁宗遗诏,废竑为济王,立昀为皇子,即帝位,是为宋理宗。

后果:理宗登基,史弥远继续擅权,前后长达25年,南宋日渐衰落。军事上,联蒙灭金之后,又轻率地进军中原,导致南宋损失惨重,丧失灭金取得的战果,还严重削弱了南宋国力,导致南宋在抗蒙中处处被动,史称“端平入洛”。“端平入洛”之后,理宗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大坏。史弥远之后,又重用丁大全、贾似道等奸臣,宠幸阎妃,南宋政治愈加腐败。理宗去世12年后,临安沦陷,15年后,崖山一战,南宋最终灭亡。

9、南坡之变

王朝:元朝

参与者:铁失、也先铁木儿、失秃儿、赤斤铁木儿、完者、锁南、脱火赤、阿散、章台、秃满及诸王按梯不花、孛罗、月鲁铁木儿、曲吕不花、兀鲁思不花

被铲除者:元英宗、拜住

【元英宗】

经过:元朝建立后,朝政混乱,元英宗即位后,决心改革,重用拜住,极力抑制答己、铁木迭儿一党的势力。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广泛启用汉族官员和儒生,精简机构,节制财用,行助役法并减轻徭役;颁行《大元通制》,以加强法制,推行汉法。清除铁木迭儿余党,并借故查处他们,这招来铁木迭儿余党、御史大夫铁失的恐慌,铁失知道英宗下一步必然对其下手,遂决定发动政变。他密遣心腹去漠北,作政变前期准备。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五日,元英宗与拜住自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南返大都(今北京),途经南坡店(上都西南三十里)驻营。当日夜晚,铁失与铁木迭儿之子锁南、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大司农失秃儿等十六人发动政变,以阿速卫军为外应,杀死元英宗和拜住。随后,迎立晋王也孙铁木耳(泰定帝)即位。

后果:南坡之变,使得刚刚启动的“至治新政”嘎然而止,从此元朝再没有出现有所作为的君主,并导致皇室内斗接连不断,此后多位皇帝在内斗中被杀,朝政愈加混乱,元朝失去了复兴的最后希望。

10、辛酉政变

王朝:清朝

参与者:慈禧、奕?,慈安

被铲除者:肃顺等“顾命八大臣”

【辛酉政变】

经过:1861年,因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仓皇逃离北京的咸丰皇帝病死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临终前将皇位传于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并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额驸景寿,还有四个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8人为“赞襄政务大臣”,辅佐年幼的载淳。慈禧想争取垂帘听政的权力,但是遭到八大臣的反对,无奈之下,慈禧想到恭亲王奕?,秘密派遣心腹跟奕?联络。

奕?曾是咸丰皇帝皇位的强势竞争者,素有才干,但遭到咸丰的猜忌和排斥,在对外关系上,奕?和肃顺等人的政见不和,早就想除掉肃顺,慈禧和奕?一拍即合。奕?在以“奔丧”名义前往承德后与两宫太后密谋,最后决定在北京发动政变。

随后,慈禧以“以减其劳”为名,解除了载垣领禁卫军兵权;奕?接着拉拢争取了掌握京畿与直鲁重兵的兵部侍郎胜保和僧格林沁的支持。取得了保证政变成功的军事力量。在从承德回北京时,慈禧以皇帝年幼,不能全程护送先帝梓宫为由,随灵柩走了一天,就决定和载垣、端华等7大臣由小路提前回北京,让肃顺护送咸丰的梓宫走大路。

1861年11月1日刚到北京,慈禧就迫不及待的接见了恭亲王奕?,军机大臣文祥等。第二天一早,奕?即传圣旨,宣布解除了肃顺等人的职务,当场逮捕了载垣、端华;又命令将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撤职查办,严加看管。并派醇郡王奕譞在京郊密云逮捕了护送梓宫回京的肃顺。接着载淳正式登基,太后听政,宣布废除八大臣原拟的祺祥年号,1862年改为同治元年,东、西二太后垂帘听政。加封恭亲王奕訢为议政王大臣。

后果:从此慈禧夺取了清朝最高统治权,前后长达47年,在此期间中国迅速向半殖民地化沦落。也标志着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态度的转变,开始投靠列强并与列强勾结,此后清政府逐渐成为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

本文归纳的政变都是王朝内部势力的争权夺势,故不统计改朝换代的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