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学总结:黄潜善卒地之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22:21
福来宗长在2005-1-16日的文章《“黄潜善卒地之争”扫描》列举建炎帝相黄潜善卒地的三种说法:梅州说、英州说、贬所说。今日看《明朝开国文献》,发现在明太祖朱元璋亲撰的《臣诫录》中有第四种说法:“潜善卒于海州”。查连云港历史沿革,海州即今江苏连云港市,唐至清除元朝称“海宁府”、“海宁州”外,各朝都称“海州”。海州,北宋时属淮南路,后淮南东路;南宋时期属山东东路。
宋代以来的各种史书都记载:建炎三年(1129年己酉)二月己巳(20日),御史中丞张澂弹劾黄潜善,黄潜善在短短两三个月内(2月20日至5月17日)连续六次被罢被贬。黄潜善最后一次被弹劾是在建炎三年六月丁卯(20日),右司谏袁植请“贬汪伯彦而诛黄潜善”,结果,高宗赵构不肯杀大臣而罢袁植出知池州。但是各种史书对这一事件的记载没有交代如何处置黄潜善,因而衍生出潜善卒地的三种说法,其中以《宋宰辅编年录》最含糊,仅以“卒于贬所”应付。
是否有秘密档案只有皇帝才看得到而写史书的人看不到的呢?如果有,朱元璋的海州说就有道理,就可以解释袁植请杀黄潜善而史书没有交代如何处置黄潜善,《宋宰辅编年录》的“贬所”应该就是海州。
《宋史》卷八十八 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
海州,上,东海郡,团练。建炎间,入于金,绍兴七年复。隆兴初,割以畀金,隶山东路,以涟水县来属。嘉定十二年复。宝庆末,李全据之。绍定四年,全死,又复。端平二年,徙治东海县。淳祐十二年,全子璮又据之,治朐山。景定二年,璮降,置西海州。
“建炎间,入于金,绍兴七年复。”查《宋史》本纪第二十六,建炎四年五月,李彦先任海州镇抚使;八月,张浚复永兴军,再贬曲端海州团练副使、万州安置;十二月,张浚承制复海州团练副使曲端左武大夫,兴州居住。绍兴元年六月己丑,邵青犯江阴军之福山,遣海州镇抚使李进彦、中军统制耿进率舟师会刘光世讨之。《宋史》关于海州的说法也是矛盾的。《嘉庆海州直隶州志》抄《宋史》。《隆庆海州志》则说“建炎初陷于金”。
“建炎间,入于金,绍兴七年复。”查《宋史》本纪第二十六,建炎四年五月,李彦先任海州镇抚使;八月,张浚复永兴军,再贬曲端海州团练副使、万州安置;十二月,张浚承制复海州团练副使曲端左武大夫,兴州居住。绍兴元年六月己丑,邵青犯江阴军之福山,遣海州镇抚使李进彦、中军统制耿进率舟师会刘光世讨之。《宋史》关于海州的说法也是矛盾的。《嘉庆海州直隶州志》抄《宋史》。《隆庆海州志》则说“建炎初陷于金”。
海州在“建炎初陷于金”,在建炎四年之前应该收复。在建炎年间,淮河流域是战区,黄潜善有可能在袁植事件后被调往前线作战,收复海州,因为在建炎三年五月已降为江州团练副使。如果黄潜善是战死海州,赵构屈从于朝廷反黄潜善的势力而无法表彰黄潜善,对外只能以含糊的理由公布黄潜善已死于贬所,死因则不说。由于黄潜善曾“英州安置”,就有死于英州说。由于死于海州,“海”与“梅”写法类似,于是有死于梅州说。《宋宰辅编年录》黄潜善“卒于贬所”应是朝廷对外的标准说法,而“卒于海州”则成了朝廷的绝密档案,一般的官员很难看到。朱元璋是皇帝,当然能看到历代保存下来的绝密档案,因而在其著述的书籍中反映黄潜善的真实卒地。高宗赵构在绍兴二十七年追复黄潜善并荫一子,除了黄潜善扶持赵构登基外,应该还有黄潜善为国捐躯的原因。史书对黄潜善的死因讳莫如深,正好反映了当时南宋朝廷是封锁了黄潜善战死于海州的消息。
朱元璋在他的《臣诫录》中与《宋史》一样将黄潜善列入奸臣一类,应是受《宋史》影响。看描述黄潜善部分,与《宋史》雷同,仅卒地不同。朱元璋虽然能看到黄潜善的绝密档案,但由于《宋史》已将黄潜善列入奸臣传,而明朝处于开国之初,与赵构开国南宋有某些方面的类似,正好能利用黄潜善来训戒臣子,所以朱元璋不会为黄潜善平反,也不会说出黄潜善的死因。
以上是本人看了朱元璋《臣诫录》海州说后的分析,请各位宗亲指教。

[ 发表时间:2009-1-1 22:22:57 ]
《臣诫录》版本 第 1 楼: 黄洪村 来自:116.22.151.155
《明朝开国文献》中的《臣诫录》版本:
臣诫录 残五卷 (明)太祖朱元璋御撰 景洪武中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