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底座海山二:美以“狙击”伊核研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4:43:34

美以“狙击”伊核研发 七大招数“暗战”伊朗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1-23 来源: 广州日报

  1月22日,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与伊朗在土耳其结束伊朗核问题谈判,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此前,外界普遍对伊朗核谈判失去耐心,人们更感兴趣的是美国和以色列针对伊朗核设施愈演愈烈的“暗战”。

  《纽约时报》本周早些时候披露,伊朗核设施去年11月遭计算机蠕虫病毒侵袭.伊朗总统内贾德曾证实,伊朗核设施计算机遭恶意软件入侵,部分离心机“出现问题”。最近3年来,外界一直怀疑,美以正与伊朗围绕核问题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暗战,《纽约时报》的报道不过是再次验证了这种猜测。

  这场暗战并非只有“网络战”一种方式,策反、暗杀、绑架,甚至是“偷梁换柱”等手段也常常出现。旨在破坏伊朗核研发进程的“暗战”一直在幕后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影响了伊朗核研发进程。事实证明,美以对伊朗发动了立体化的“暗战”,伊朗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专题文字:记者 李明波

  1

  网络战:

  美以的“第五战场”

  针对伊朗核设施内电脑的“网络战”由美国主导,这是继陆、海、空和太空战场之后的“第五战场”。近日,《纽约时报》披露称,美以联合研发的“蠕虫”重创伊朗核计划,美国赢得了“第五战场”的胜利。

  《纽约时报》披露,这是一次机密行动,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卸任前,美以启动这项计划;奥巴马获悉后,下令加速实施。据悉,美以两国计算机专家制造出“蠕虫”病毒后,在以色列内盖夫沙漠迪莫纳核基地测试,以确保病毒能对伊朗核设施内的离心机造成有效破坏。以色列为此专门建造离心机,模拟伊朗的离心机。

  2007年~2008年,伊朗铀浓缩项目进展顺利,但2009年几乎一度陷于停滞,这种神秘的“蠕虫”病毒发挥了重要作用。美以情报官员说,病毒导致纳坦兹核设施大约五分之一离心机瘫痪,这种说法也得到伊朗总统内贾德的证实——他去年底曾承认,伊朗核设施计算机遭恶意软件入侵,部分离心机“出现问题”。

  2

    轰炸:

  致命的“潜在选择”

  在历史上,为了阻止其他国家的核开发,美国或以色列曾多次成功轰炸各国核基地。1月11日,美国媒体披露,美军已制定应急作战计划,必要时可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轰炸,这已经不是美国或以色列第一次放出如此口风。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6架F-15战斗机,越过沙特领空进入伊拉克境内完成空袭,图瓦萨的核反应堆机房成为一片废墟。时任总统萨达姆苦心经营的核反应堆消失,伊拉克进入世界“核俱乐部”的梦想随之破灭。2007年9月5日深夜,叙利亚的一座核设施遭到以色列战机空袭,美以官方后来均认为这处核设施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秘密核反应堆。

  据悉,美以正在研究如何采取超低空突袭策略,打击伊朗地下核设施。在伊朗未反应过来之前,就达成摧毁或大部分摧毁伊朗核设施的目的。对此,伊朗方面表示正保持高度关注。

  3

    暗杀:

  核专家“神秘失踪”

  美以针对伊朗核科学家的暗杀活动,大概开始于2007年。2007年初,英国媒体曾披露过以色列“摩萨德”的暗杀计划,不过该消息刚开始没有引起伊朗方面足够的重视。

  伊朗前外长穆塔基去年曾向潘基文提交一份正式申诉称,仅在最近2年内,美以等国不择手段,至少使13名伊朗核科学家“神秘失踪”。面对着核专家们频遭厄运,伊朗也在设法应对:一方面加大力度培养本国核科学家,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海外人才”。据报道,一些来自伊拉克的核科学家目前就在伊朗效力。 

  暗杀始于2007年

  根据公开资料,44岁的哈桑普尔是第一个被以特工暗杀的伊朗核科学家。2007年1月15日,哈桑普尔在家中被发现死于煤气中毒。他曾于2004年获伊朗军事研究最高奖,2006年还获伊朗“哈拉兹米”国际科学节大奖。

  当时正值冬季,伊朗天气寒冷,哈桑普尔用煤气取暖器取暖,发生煤气中毒并不奇怪。但美国情报专家巴拉宣称,美国掌握了“非常可靠的情报”,证明“摩萨德”暗杀了哈桑普尔。伊朗方面一度认为哈桑普尔是意外身亡,但后来也承认,是以色列特工谋害了他。

  2010年掀暗杀高潮

  2010年,针对伊朗核科学家的暗杀进入新高潮。1月12日,德黑兰大学的核物理学家马苏德·阿里在自家门口遭炸弹袭击身亡。外界普遍认为,凶手手法干净利落,一击得手并迅速逃逸,行动经过周密谋划,这也是“摩萨德”计划的一贯手法。

  去年11月29日早晨,德黑兰几乎同时发生两起汽车炸弹袭击。伊朗著名核能技术科学家马吉德·萨利亚里教授当场遇难,其夫人在袭击中受伤。萨利亚里的同事、核科学家费雷多恩·艾巴希及夫人在另一起汽车爆炸中受伤。

  有消息称,从两名科学家的座车遇袭痕迹看,应该是枪手向座车开枪,同时也可能在他们的汽车下安装磁性炸弹。伊朗政府调查后宣布,这起事件是美以收买的“雇佣军”所为。

  4

  策反:

  美国的“拿手好戏”

  美以并非要把伊朗的核科学家斩尽杀绝,策反也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2010年10月,伊朗副总统兼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首次承认,伊朗核设施内工作的一些人员曾受西方的金钱引诱,向其提供伊朗核设施的信息。据美国情报系统的说法称,美国中情局针对伊朗科学家的策反,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主要手段就是通过他们定居在美国的亲朋好友做工作。   

  据估计,全美的伊朗裔美国人人数为100万~150万,定居在加州地区的伊朗裔美国人人数超过50万。这些人虽离开故土,但对伊朗局势非常关心。2009年伊朗选举骚乱时,就有大量伊朗裔美国人走上街头,抗议伊朗当局采取的措施。

  这些伊朗裔美国人与国内亲朋好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大多数人政治上反对伊朗当局,所以是情报人员的极佳人脉。西方媒体称,美国情报人员曾与这些伊朗裔美国人约谈数百次,让他们协助策反伊朗的目标人士。

  在伊朗国内,中情局也安插“线人”,通过他们直接对目标人士“做工作”。1996年,中情局在伊朗北部秘密建造一处谍报基地。在伊拉克活动的伊朗反对派透露,他们已与中情局特工小组展开合作,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线人”。

    5

  绑架:

  瞄准伊朗“特殊人物”

  如果说暗杀是威逼手段,那么还有一种针对核科学家的利诱手段:先绑架再策反。这种手段主要用来对付那些掌握重要核信息的伊朗特殊人物。

  2007年3月6日,伊朗国防部前副部长阿斯加里在土耳其旅行时,在一家酒店“销声匿迹”。阿斯加里是伊朗革命卫队的退役将军,也是伊朗前总统哈塔米的内阁成员之一。他掌握伊朗核计划及军事工程的敏感信息,被认为是“了解伊朗整个核计划”的极少数核心成员之一。伊朗怀疑他被西方情报机构尤其是摩萨德绑架。但英国媒体称,阿斯加里可能已经叛逃到美国,向西方提供了一系列情报。阿斯加里失踪后不久,美国情报部门就公布了伊朗一系列核设施。

  最为轰动的,当数伊朗核科学家阿米里被绑架一案。阿米里是伊朗原子能组织成员。2009年6月,他在前往沙特朝觐时突然失踪,西方媒体称他叛逃到美国;伊朗媒体则称,阿米里遭沙特与美国特工联手绑架。

  2010年7月,阿米里又离奇地返回伊朗,并受到英雄般欢迎。阿米里坚称美国绑架了他,出价500万美元引诱他说出伊朗核计划的秘密。

  6

    偷梁换柱:

  售“有缺陷”核零件

  美以破坏措施还包括扰乱伊朗海外核工业的购买网络。伊朗经常通过欧洲企业从国外进口“金属、真空管、电器、机器”等看似合法的物品,实际上却用于核计划,以绕开联合国监督。在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安排下,这些企业经常会在买卖前期提供给伊朗货真价实的部件,赢得信任后再将“有缺陷的”、“假冒货”提供给伊朗。

  《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里森也曾在《战争状态》一书中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2000年时就曾实施意图破坏伊朗核计划的“梅林行动”。由中情局安排,一名俄裔科学家假扮成失业而贪婪的科研人员,将核武设计图交给伊朗。从计划文本看,其目的是通过提供“有缺陷”的核武器设计图,阻挠伊朗的核计划。这样,伊朗核计划将遭重大挫折,其“核梦想”将推迟数年才可能实现。但中情局没料到的是,这名俄裔科学家在信中告诉伊朗方面图纸有误,被伊朗方面识破,暴露了美国的险恶用心。

    7

  潜伏:

  神秘特工活跃在伊朗  

  虽然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证明究竟是谁制造了针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但外界普遍认可伊朗政府的说法,将美以等国的情报机构当做是“幕后黑手”。

  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和以色列的摩萨德在伊朗都安插了大量特工人员。伊朗情报部长海达尔·穆斯利希1月称,伊朗情报机构设法打入了以色列情报部门内部,因此能识别在伊朗活动的以间谍机构。他说,这些间谍网络单独行动,彼此间没有联系,互不相识,也不清楚对方的活动。他表示伊朗正尝试挖出这些间谍网络的其他成员。

  伊朗情报部门最近公布的调查显示,以色列情报机构正利用设在一些欧洲国家和伊朗邻国的基地,策划针对伊朗核科学家的暗杀行动,公告并未披露具体细节。西方媒体进一步指出,所谓的邻国基地,大部分位于伊拉克,并且理所当然地获得驻伊美军的庇护。

  此外,美以情报机构还资助和培训伊朗反政府组织,如“真主旅”、“人民圣战者组织”等,提供大量资金、武器和情报,必要时通过他们在伊朗境内制造暗杀、绑架等活动。如去年11月底,两名核科学家遇袭后,“人民圣战者组织”就通过其网站“认领”了这次袭击。

  美以情报机构并非无懈可击。2004年,美国中情局一名通信官员错将下载的信息数据传给了美国在伊朗的整个间谍网络。这些信息被一个双重间谍交给伊朗政府,从而使伊朗一度重创中情局在伊朗的间谍网。

  背景资料

  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2年9月,美国卫星拍到伊朗纳坦兹的核设施。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此后伊朗的核能发展计划遭美国“严重质疑”。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由秘密发展核武器。 

  2003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首次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此后,为使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国际原子能机构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制裁决议。 

 

  专家解读

  西方一直“不敢”对伊朗动真格?

  本报讯 (记者 李明波)尽管目前美以针对伊朗核设施的破坏均停留在“暗战”层级,但多位伊朗问题专家均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仅仅表明美以在目前阶段的顾虑很多,绝不能排除美以对伊朗核设施武装打击的可能。

  北京大学王逸舟教授在和本报记者交流时指出,朝鲜核问题说到底也是一个地区性问题,而伊朗核问题则是更复杂的世界性问题。美以不敢贸然在这样一个敏感问题上采取过激行动。

  一位曾常驻德黑兰的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官员这样解释:“美以的目的就是为了延缓伊朗的核计划,他们目标很明确,伊朗现政府绝不可以拥有核武器。暗杀等破坏活动还能避免战争,谁都明白战争可能带来各种无法接受的风险。”

  北京大学的吴冰冰副教授告诉本报记者,伊朗核问题背后体现了大国博弈。目前美以针对伊朗的举动很谨慎,主要的顾虑是俄罗斯等大国的反对,不过随着大国之间利益交换的完成,美以的障碍正逐渐扫除。

  吴冰冰特别担心的是,奥巴马可能会为第二任期的竞选连任,在2012年大选前做出孤注一掷的赌博。2009年上任后,奥巴马的执政表现没有让美国人满意,远没有实现他当初充满“蛊惑力”的竞选宣言,对伊朗动武或许成为奥巴马的一着险棋。

  英国剑桥大学的帕特里克·迈耶博士也向本报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忧。在他看来,奥巴马任期内,以色列对伊朗动手的可能性正增大。尽管奥巴马可能不情愿,但是一旦以色列动手,美国最终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卷入战争。

  相比而言,以色列当年对伊拉克和叙利亚核设施的袭击,都没有什么顾虑。1981年伊拉克恰逢两伊战争期间,萨达姆政权不可能两面树敌,只能对以色列的袭击忍气吞声。至于经济和国防实力均十分薄弱的叙利亚,以色列更没有任何担心。

  部分遇袭的伊朗核科学家

  姓名      身份                    遇袭时间          遇袭方式

  哈桑普尔  伊斯法罕核工厂专家      2007年1月   睡觉时被煤气毒死

  阿斯加里  伊朗国防部前副部长      2007年3月   在土耳其旅行时“失踪”

  比利      核科学家                2007年       在格鲁吉亚失去音讯 

  阿米里    伊朗原子能组织研究员    2009年6月   在沙特朝觐期间遭绑架  

  马苏德    德黑兰大学核物理学家    2010年1月   在自家门口遭炸弹袭击身亡

  萨利亚里  大学核物理教授          2010年11月  驾车上班时被汽车炸弹炸死

  艾巴希    大学核物理教授          2010年11月  驾车上班时被汽车炸弹炸至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