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直升机的作用:也算“酷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2:47:53


司马心


  朱自清的《背影》,入教材几十载,感动过几代人,但是不久之前,却有“教授”提出要删。什么道理呢?说它“不健康,不理性”。乍一听来,还真以为是一种独到的文学批评,然而拜读下来才知道,这“不健康”乃至“实用主义”,原来是因为“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路去买橘子,是“违反了交通规则”……

  这大概算得一种“酷评”了。对于“教授”独到的视角,我们应当予以叹服。然而可惜的是,这一种独到的“酷评”,近期之间,并非十分“独到”——比如对于《水浒》中那一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因为也在教材中,所以也有“教授”疾呼要删。又是哪条罪状呢?说那是“故意伤害”,不但违反了《治安管理条例》,甚至还触犯了《刑法》。至于《武松打虎》的故事,那更是问题大了,你道这个武二郎,打的是何方神圣?那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呀。这不但有碍生态,更似乎会激起“友邦惊诧”和绿色保护人士的拍案而起呢。

  这类“文学批评”,当然是“酷”了的,可谓很有学问,很有见识,也很有“杀伤力”,几乎可以将文艺作品,一举棒喝,也足以使形象思维,一朝窒息——这不禁使我想起20年前关于歌曲《亚洲雄风》的批评——你唱“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吗?这就不对也不全面了,哪个洲的山,是低垂的头?何方的河,水是冷冰冰?至于什么“我们亚洲,人民最勤劳”,那更是有毛病,哪个洲的人民不“勤劳”,唯你亚细亚才“最”,人家就最懒惰……

  文学艺术里头的“酷评”,当然不是从今日始,那个关于“明月一片照姑苏”的“批评”,早已是老掉牙的笑谈,至于“此月何止照姑苏”的对着干,那样一种“酷评”,多少年来其实也没有失传——“黑布小帽,黑色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父亲那臃肿蹒跚的背影,那佝偻的身躯和颓唐的老境,本来只属于朱自清一己的记忆,《背影》之能够感动中国,出他意料之外,而老父之“违反交通规则”,则是他始料而不及,至于中国的文学批评,已经到了这样的“酷”度,那更是这位祖父辈的文学家必须叹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