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王强者之路艾斯: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抉择__余谋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50:48
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抉择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1-21 13:09:00 ]    作者:余谋昌    编辑:studa0714  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特征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民主主义。它的主要原则是公正和平等,包括社会公平和环境公平、社会正义和自然正义。
  工业文明政治体制以资本投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它认为,个人本身就是目的,个人具有最高价值,所谓民主、自由、人权都以个人价值为目标,社会和自然只是达到个人价值的目的和手段。这种政治体制不具有公平调节社会利益机制,不具有自觉调节人与自然利益关系的环境保护机制,而具有自发的两极分化机制、自发地破坏环境的机制。它导致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之矛盾、对立和冲突不断升级,这是必然的。
  生态文明的政治体制,强调的是以“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化良性运行为目标,而不是以个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它要求通过社会关系调整和促进社会体制变革,改革和完善社会制度和规范,按照公正和平等的原则,建立新的人类社会共同体,以及人与生物和自然界伙伴共同体。使实施公正和平等的原则制度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制度化,使社会具有自觉的保护所有公民利益的机制,具有自觉的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机制。
  这就是生态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四、 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工业文明社会经济结构的前提是:只是资本有价值,劳动没有价值;只是人有价值,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物质生产中只是劳动产品有价值,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因而,经济生产中资本付给劳动者的报酬被压得很低,仅够维持他自身的再生产,据报道,跨国公司国际资本在我国的企业,民工每天劳动15小时,月工资350元。依据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对它的使用无需付费;自然资源无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资源无主,谁采谁有的观点,工业生产采用最简便的生产工艺。它的模式是:“原料——产品——废料。”这是一种线性的非循环的生产,以排放大量废料为特征。这一生产工艺的运行,投入物质生产过程的资源,只有不到10%转化为产品,90%以上以废弃物的形式排向环境。这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根源。它是不可持续的。
  2007年10月25日,联合国发表《全球环境展望》报告说,人类逼近环境恶化的“引爆点”。三十多年来世界花费了数万亿美元,调动优秀科学技术人员、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强大的经济,建设庞大环保产业用于废弃物的净化处理。虽然人类作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并没有扭转环境问题继续恶化的趋势,或者说“局部有所改善,整体继续恶化”。
  所谓“局部有所改善”,指发达国家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因为:第一,他们进行严格的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依靠强大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力量,以巨大投入建设先进的环保产业,对废物进行净化处理;第二,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将污染严重的产业和有害有毒垃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但是,环境问题,它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表现出来,大多是全球性问题,依靠少数国家或地区,仅采取局部行动,这是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的。现在,无论是全球环境污染,还是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地球增温、臭氧层变薄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或者资源短缺等问题,都在继续恶化。这种恶化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表现出来。
  为什么人类作出巨大努力但世界环境仍在继续恶化?
  一个根本原因可能是,工业文明的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并且以传统工业线性思维处理环境污染问题。我们以现有环境保护道路为例。
  20世纪中叶,人们发现,环境污染是排放废弃物引起的。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人们开始发展强大的环保产业,利用废弃物净化设施,对废弃物进行净化处理。这是人类环境保护的最大行动。但是实践表明,安装在生产过程末端的净化设施,只能处理点源污染的问题,对大量面源污染的解决毫无办法;而且,这种末端的净化设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第一,净化设施的生产、建设和运转需要巨大的投资,它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造成资源能源二次消耗和二次环境污染;第二,因为废弃物的数量非常巨大性质非常复杂,净化设施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第三,所有被净化的“废物”都是有价值的,为什么不是利用它,而是花这样大的代价“净化”它?
  这里问题在于,人们按照传统工业模式的线性、非循环思维对待环境污染问题,处理环境保护这一全新的事物。在这里,把本应统一的生产过程分割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一部分设备进行产品生产,一部分设备进行废弃物净化处理;同时,统一的生产过程由两部分人完成:产品生产者和环境保护工作者。这是违背生产过程的整体性和辩证法的。它既不经济又不科学;既不能解决问题,又浪费了大量资源。也许某些地方某些部门,环境问题有所缓解,但这是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的。从长远来看,它可能会加剧环境问题。这样的环境保护是没有出路的。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我们想一想,在生物圈的物质生产中,有哪一种生物不排放废弃物?但是哪一种生物仅仅进行废弃物净化处理?或者说它们是为了生存利用某种生物的废弃物。生物圈的物质生产是循环的,一种生物利用地球资源后,它的废弃物是另一种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所有资源在生物质循环中被利用。这是一种物质循环利用的生产,一种无废料生产。因而,生物圈的物质运动已经运行三十多亿年,至今仍然呈繁荣和进化发展的趋势,并没有持续发展危机。
  看来,人类活动带来的问题,它的解答需要新思维和新行动,关键是生产方式转变。新的生产方式,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是模仿生物圈物质生产过程,设计工业生产新工艺——生态工艺,用生态工艺代替传统工艺。这是解决工业污染控制问题的根本出路。
  所谓“生态工艺”,是把大自然的法则应用于社会物质生产,模拟生物圈物质运动过程(仿圈学),设计无废料的生产,以闭路循环的形式,实现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使生产过程保持生态学上的洁净。它应用生态学观点,主要是生态学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转化和再生的原理,系统工程优化方法,以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设计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分级利用的产业技术体系。在这样的生产过程中,输入生产系统的物质,在第一次使用来生产第一种产品以后,其剩余物是第二次使用,生产第二种产品的原料;如果仍有剩余物是生产第三种产品的原料,直到全部用完或循环使用;最后不可避免的剩余物,以对生物和环境无毒无害的形式排放,能为环境中的生物吸收利用。
  也就是说,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在确认自然价值的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它的模式是:“原料——产品——剩余物——产品……”这是一种非线性和循环的生产,以资源分层多次利用和零污染为特征,如果出现污染是工艺设计错误,需要修改工艺加以排除。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十七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的新兴工业化道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在这里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一词之变表示从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转向追求政治、经济和社会协调,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生活方式转变。现代社会认为,高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在“物质主义——经济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指导下,遵循“增加或消费更多的物质财富就是幸福”,“充分享受更丰富的物质即为美”的价值观;它的口号是“更多、更大、更好”;在高新技术支持下,实行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高消费生活。但地球没有能力支持这种生活。
  生态文明社会的生活方式是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它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口号是“小的是美。不浪费,不要”;格言是“回收利用、重复利用、更新”;超越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崇尚社会、心理、精神、审美的需求,人类以诗意般生存于地球上。
  
  五、 点燃生态文明之光为人类作出新贡献
  
  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它本应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工业文明率先在那里发展并取得最高成就,又在那里首先暴发生态危机,获得新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虽然美国有识之士提出,“工业生态系统”作为占主导地位的制造方式,要成为国家最终目标,推行这种战略,美国就可以在21世纪的全球经济中进行有力的竞争。但是现实表明,由于第一,他们运用强大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力量,建设庞大的环保产业,进行废弃物的净化处理,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问题(生态危机)有所缓解,从而失去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第二,他们的发育和完善的工业文化有巨大的惯性,包括思维模式惯性、生产和生活方式惯性,形成强大的历史定势。这是很难突破和改变的。例如,他们按照传统工业模式的线性、非循环思维对待环境问题,延续传统线性工业模式发展经济,这样他们就失去了率先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
  这里的实质是:工业文明已经“过时”了。西方发达国家沿用线性思维,运用传统工业模式发展经济和对待环境问题,这样就失去了向新经济转变的机会,而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机会。
  我国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经济高速发展迅速实现工业化。当发达国家依靠环保产业、产业升级和污染转移,一个又一个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时,我国环境污染的种种问题、资源短缺的种种问题,同时并全面综合地凸现出来,成为严重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同时社会和民生的种种问题又与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常严峻的挑战。
  外国人注意到了这一点。国外媒体评论说,现在中国现状和复杂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从繁华的都市到贫困的乡村,从政治到经济,从社会到文化,从民生到环境,凡是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社会所出现的几乎所有现象,在今日中国都能同时看到。由于中国发展现状极其特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帮助中国解决当前的所有问题。因为中国目前所要应付的挑战,是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年里所遇困难的总和。中国在一代人时间里所要肩负的历史重担,相当于美国几十届政府共同铸就的伟业。
  这种复杂性和历史使命的特殊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又是一个伟大的动力。它使我们逐步认识到,走老路按西方工业文明模式发展已经没有出路,要依靠自己的经验,不要跟着西方工业文明模式走。十七大报告写明“生态文明”的目标,这意味着我国正在改变生产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现在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政府行为,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的目标。这一切表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上走向了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
  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曾经达到农业文明的最高成就,中国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的中心,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只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沉睡和落伍了。因为成熟和完善的农业文明的强大惯性,完善和高稳态的封建社会制度,中国失去率先向工业文明发展的机会。进入21世纪,中华民族在建设生态文明中重新获得复兴和崛起的生机,这是一个宝贵的战略机遇。
  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强大生机,有能力率先点燃生态文明之光。第一,这是民族复兴和崛起的需要,破除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障碍(环境和资源危机,以及社会问题)成为崛起的伟大动力;第二,我们有条件,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和为贵”作为宝贵的思想资源,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这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是有伟大根基的。第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上已经闪耀着生态文明之光。因此,第四,新时代世界历史性变革,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抓住和运用好这个战略机遇,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加快生态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使命,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的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N〕.人民日报,20071016(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5256.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第2版.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绿叶,2006(10):1018.
  〔5〕于光远.靠理性的智慧〔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121.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抉择__余谋昌 打生态牌 走特色路——南京农村发展的“路径”抉择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论生态文明的形式 生态文明:中国的机遇 绿色发展新思路 ——丽水市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样本(上)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韩正 韩正: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
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战略思想 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城镇村三元共生模式是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 吕永岩:党倡导“生态文明”是对“转基粮”当头棒喝。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继承发展的关系//七一讲话正式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念的深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各地各部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综述之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公正?活力?和谐?抗风险 鄱阳湖生态文明行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政治--分类大全5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 [转载]2011高考时政热点专题训练(一)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 开放引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