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王启航全民来找茬c:中国通信科技领域一代宗师叶培大逝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5:15:57
北京邮电大学名誉校长叶培大先生逝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通信科技界泰斗、著名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专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邮电大学名誉校长叶培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月16日1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中国通信科技领域一代宗师叶培大逝世

一支菊花、三个深深的鞠躬,从16日开始,北邮的学子自发地到灵堂悼念叶培大先生。“曾经在校园里遇到过他,觉得他很亲切。”一名北邮大三的学生说。
设于北京邮电大学科技会堂的中国通信科技领域的一代宗师——叶培大先生的灵堂可接受市民吊唁。
 
悼念老校长叶培大先生
 

                         
北邮发布讣告    追思吊唁空间
16日,老校长叶培大先生走了,终年96岁。为叶老点起十支蜡烛,在我心中,他十全十美,是一个真正的完人。六年前(2005年),母校(北京邮电大学)50年校庆时,我曾为叶老写了一本传记《与光同行——叶培大传略》。张宝林老师看后,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硕果累累的老科学家、教育家,便和我约了篇稿子,由他安排发表在《新民晚报》(2005年11月13日/夜光杯/封面故事)上。今夜,我无法入睡,在网上搜出这篇旧文,转在这里,以寄哀思......
夕阳未必逊晨曦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通信界科研教育泰斗叶培大教授

 
叶培大,号天一,我国著名微波与光纤通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名誉校长。1915年生于上海南汇新场镇,1934年考入北洋工学院电机系,1938年毕业。1938-1940年在西北工学院任助教。1940-1945年在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工务员、助工,同时兼任金陵大学电机系讲师。1945-1946年,赴美国NBC、AT&T和加拿大NT实习、并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进修。1946-1949年在中央广播电台任工程师,同时兼任金陵大学副教授。1949-1955年任北洋大学教授、天津大学教授兼电信系主任。1955年至今为北京邮电学院(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历任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校长)。1980年成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96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资深院士。叶培大曾获得多项国家级以及邮电部、信息产业部重大科研成果奖、科技进步奖。
今天,缤纷神奇的互联网、移动电话等等现代通信的每个发展动态,都是年轻人最为热衷的话题,他们正是藉此建立了一种信息时代里的全新的生活方式。这一切的精彩,在年轻人眼里,似乎与过去、与一个耄耋老人毫无关联。
 
当我们回溯20年前中国邮电行业的滞后——日常通信只能依赖“邮票邮差”,遇急应对的是“电报”,而“固定电话”寥寥无几,尚属百姓生活中的奢侈品——之时,在现代通信艰难起步而又飞速变化的每一步中,都能看到叶培大先生不懈前行的身影……
1.前瞻通信  奠基未来
15年前,在美国,参议员戈尔在全球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他预言这将“永久改变美国人的生活、工作和互相沟通”。这时,已年近八旬、被业界公认为新中国微波通信的领路人之一、新时代光纤通信的开拓者之一的叶培大先生,再一次站在了通信技术发展和战略展望的前沿,他敏锐地预感到,这一波信息革命浪潮必将对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变革,他继多方奔走、反复呼吁,终使“通信高技术”纳入国家“863”计划之后,开始着手策划“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首先,他发起并组织对“八五”通信建设基础性关键项目的研究,其咨询报告迅速经邮电部转报国家科委、国务院。1993年,由副总理邹家华领导的、20多个部委副部长和国家银行行长联手工作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成立,叶培大出任了由40多名中科院院士和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首任组长,揭开了我国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作的序幕。同年,叶培大还主持了国家“高清晰度电视(HDTV)战略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科委及有关方面领导的高度重视,于次年即获国务院批准,并在国内全面启动了相应的研制工作。
在叶培大积极而反复的倡议下,1994年3月,邮电部部长吴基传亲自牵头,在北京邀请了叶培大以及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多方专家召开座谈会,明确提出了在国际潮流背景下适应我国国情的发展思路。在历时10个月的专项调查研究之后,叶培大与十多位中科院院士提前圆满完成了庞大而缜密的课题咨询报告,以中国科学院的名义上呈国务院。叶培大还时时关注着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进展情况,在他的促请和推动下,1996年初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2001年7月,国家宣布正式成立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朱镕基出任了组长……有人曾用一组精确的数据来生动地比较现在的“国际互联网”和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之间的差别。即基于目前的计算机网络,传输33卷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需要13个小时,若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将只需4.7秒。进而形象地说,如今的Internet不过只是“羊肠小道”而已,信息高速公路才真可谓是宽阔快捷的高速公路!作为前行者,叶培大告诉我们,他相信再有十年左右的发展,理想中的“信息高速公路”就会变为现实。
2.打实基础  放眼四海
在1981年至1985年短短四年一届的北京邮电学院院长的任期内,叶培大紧紧围绕“基础”这一核心,承担打造师资和培养学生的双重重任。20世纪80年代初,当思想禁锢初开之时,为应对未来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之需,叶培大大力提倡师生们学用英语,他身先士卒,在校园里开设了一门英语文学欣赏课——“莎士比亚戏剧故事”。一周一次,整整讲了一学期。讲台上,叶培大神采飞扬、抑扬顿挫,带领着大家兴致盎然地在纯粹英语的课堂环境中,足足地做了一番莎翁戏剧的全程巡礼。一所工科大学,一个微波和光纤通信的专家,一门用英语讲授莎士比亚的课程,这些看似互不相干的元素,在叶培大的良苦用心下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带给了学生一种无比美妙而奇特的感受。这是他为年轻一代铺垫基础、提升素质的刻意设计,也是他个人渊博才学的魅力体现。
从院长位置上退下来后,身为名誉校长、业界的学术带头人,叶培大以更加充沛的精力和热情继续全力推动着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在日本、中国香港、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地,他的演讲报告都受到国际同行的一致称道,增加了世界对中国在前沿科技研究方面的了解。他始终主张,“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搞孤家寡人;要团结致胜,不要存门户之见。”1985年,在北京友谊宾馆的科学会堂,由叶培大出任中方会议主席,主持召开了“中日光纤科学及电磁场理论会议”。之后,由他发起和主持在国内召开的国际会议便一发而不可收。十几年间,他不辞劳苦地每年至少筹划一次以上的国际会议,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前后20多次的会议中担负了主席或合作主席的重任。这些立足世界通信科技排头浪尖的短期会议,始终以其深具前瞻性的会议宗旨,不断引导着学术的前行方向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
3.毕生执教  立品为师
叶培大从1938年大学毕业至今,除了赴美实习进修一年余以及解放前夕的数月间断之外,至今执鞭从教已经整整65年了。他先后在西北工学院、金陵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学院)的讲台上,讲授过数十门课程,至少有数千名学生曾经有幸在他的课堂上亲聆师训。自他在1959年成为我国最早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之一、在1984年又成为国内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之后,又亲自指导了30多位硕士生和40多位博士生、博士后。如今,在这些学子当中,有的成为了著名大学的校长、业界知名学者或行业中举足轻重的政府官员、企业家;有的如他一般矢志教学科研,也成为了博士生导师或独立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课题负责人;更令他骄傲的是,他指导的博士生曾先后有7位在上学期间荣获了历史悠久、蜚声全球的德国洪堡科研基金。
叶培大的人生途中,曾有过无数闪亮的光环,但他最看重的还是在1995年同时荣获的“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和“邮电部优秀科技工作者”这三个荣誉称号,对他来说,其意义甚至远远超乎于由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颁发给他的“中国电信教育先锋贡献奖”,以及来自他最尊崇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电磁科学研究院聘任他的院士之衔。对做教师、对讲台,叶培大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一向严于律己的他在备课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写好教案之后,他还在家中常常进行自我试讲,或者对着镜子踱来踱去,或者用录音机录下反复检验;又常在教研室和同事们一道参与集体试讲,互相督促,及时改进。无论是给本科生,还是给研究生上课他都一视同仁,丝毫也不含糊。曾经听过叶培大讲课的学生,他们无不叹服于先生在讲台上那潇洒的风度和滔滔不绝的讲述,先生那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略带吴语的流畅口才,把枯燥少趣的工科课程变成了人人乐于直耳静听的美妙体验。一个资深的教授、院士,一个大学的院长、名誉校长,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叶培大就这样始终如一地坚持站在讲台上,承担着繁重的一线教学任务。叶培大说:“我当教授就是要讲课,不登台讲课觉得自己就不像一个真正教授的样子了。”直到87岁高龄时,叶培大依旧每周两次、每次两节课时登上讲台,全程用英语给研究生讲授基础课。他曾笑谈道:“讲基础课,理论深,内容多,概念难,不能瞎对付。这可以让我多开动脑筋,而且这种体力劳动也能让我顺便锻炼锻炼身体。”叶培大的在读博士生吕召彪这样说:“第一次去先生家接他上课,我7点55分准时赶到时,师母告诉我先生已经下楼去了。我追上后,先生和我说,他走路慢,要早点出发,要不就迟到了。他说老师迟到,一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而且也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每逢研究生答辩期间,先生整日伏案工作,手持放大镜,审阅每一份论文的每一页、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处标点符号,在留下深刻中肯而又工工整整的批注的同时,也留下了先生严谨认真的治学作风……
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的任晓敏博士,曾这样称道恩师叶培大:“高风大智昭学界,奕奕翩翩是吾师。”是的,在叶先生身上,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也更加深切地领会了萧伯纳这样的一段人生感悟,“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叶培大先生,就正是这样一支光照并引领我们人生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