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东方红保健品价格:环保署长治理淡水河:从污染失控到台北奇迹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48:37

环保署长治理淡水河:从污染失控到台北奇迹

2011-01-21 11:09:36 来源: 外滩画报 跟贴 2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二十多年前,简又新陪当时还是台湾行政院官员的马英九视察台北淡水河,河上漂的全是死猪、死鸭,污染濒临失控;1987年,简又新衔命成立“环保署”,成为了台湾有史以来第一任“环保署长”,正式揭开了台湾治理环境的序幕。


二十多年前,简又新陪当时还是台湾行政院官员的马英九视察台北淡水河,河上漂的全是死猪、死鸭,一行人全穿上长袖,深怕皮肤被水溅到而过敏瘙痒。那个时候的台北,环境污染几近失控,99%的城市垃圾随意露天倾倒或胡乱焚烧。

1987年,简又新衔命成立“环保署”,成为了台湾有史以来第一任“环保署长”,正式揭开了台湾治理环境的序幕。二十多年后的2010年末,当他带着台北堪称世界奇迹的垃圾处理经验造访上海时,中国大陆正持续感受着环境污染的阵痛。他已经褪去政治身份,致力于两岸民间交流,在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称,台湾二十年环境治理的最大秘密是环境教育。

南方周末:大陆这几年环保部门常常掀起“环保风暴”,以运动式的治理推进环保工作,台湾也有吗?

简又新:我们20年前开始做,当时有各种计划,比如“飞鹰”计划,就是专门抓特别大的污染源。经过这么多年来,旧工厂已经淘汰光了,新的工厂基本上环境污染状况好很多,所以就不需要特别哪一年做什么事情,哪一个月做什么事情。现在,政府的标准定得非常清楚,你超标就被罚钱,不需要特别风暴,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南方周末:那台湾现在的环境治理主要靠什么?

简又新:我一直强调一点,环境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必须要给以政策的观念和教育。二十多年来,台湾在环境教育上做得很好,民众一旦觉醒,他就知道问题在哪里,他就会主动去寻找答案。台湾所谓的公民社会的监督还是做得不错,民间环保团队也尽到公民社会监督的责任。

南方周末:回头看台湾这二十多年的环境治理,有没有一些教训?

简又新:台湾的环境是比20年前进步很多,但是真正要跟所谓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还有不少改善的空间,我们的河水也没有欧洲瑞士那么干净,我们的空气也没有加拿大那么好,我们离好到每个人都满意还是有一定距离。比如污水处理,因为牵扯到经费投入,因为这个是看不见的工程,不像建设大桥大房子,很多县市长兴趣不是非常高。

南方周末:今天的大陆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学习台湾在城市垃圾处理上的经验。

简又新:台湾如果说要在全世界领先的话就是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方面。我们曾经垃圾量和上海接近,平均每个人每天1.143公斤,现在已经降到0.52公斤,减量减一半,而另一半也多被回收掉了。

我的经验是16个字,第一个是“塑造风潮”,要让民众了解垃圾处理是时代性的不可回避的问题。第二个是“从根做起”,根就是教育,最快的方法是从中小学生做起,小手牵大手,两代一起教育。第三个叫做“减量回收”,回收才是学问,台湾什么都回收,回收以后会创造很多就业机会,也会创造很多经济价值。第四个是“全民参与”,绝不可能只靠政府,一定靠全民参与才有可能。

南方周末:二十多年前,你担任台湾第一任环境署长时,是怎么着手扭转局势的?

简又新:当时除了环境很差之外,台湾的环保部门也不独立,归在“卫生署”下,人很少,两位数,层级也低,地方上也没有环保局,都是归到其他单位,当时的环保就是扫地,人们几乎没有什么环保意识。我刚刚当“环保署长”时,第一个礼拜就有校长过来找我,说要给学生写一个东西就是什么叫环保,我很高兴。第二个礼拜又来,第三个礼拜还来,我在想如果校长都不懂什么叫环保,那整个台湾就都没人懂环保了,当时的状况等于是一个环保沙漠了,所以我才花了很长时间做环保教育,如果人不了解环境,不珍惜环境的话,永远不会做好环保工作。

南方周末:你当时有具体的步骤或计划吗?

简又新:我开始做的逻辑是从六个方向着手,第一是组织,我要去找人,所以当时找了300人左右,都是学历非常高的,很年轻的,有一点使命感的人。第二件事情就是你要把政策先拟定好,因为环保工作绝对不是一天,也不是一年,甚至不是五年十年可以做得完的,所以政策要非常地鲜明。第三个是要立法,因为如果法律不行的话,民众没有办法遵循,立法就包括有标准在里面。第四个是要做一些环保工程,就是基本建设。然后再就是稽查和考核,当时有一个计划是“兰博”计划,就是一些突击队员,专门抓污染。最重要的还是教育,而且要从小开始做起。环保教育最难做,但是最有效的,当环保教育成功的时候,对你推环保工作就非常有利。

南方周末:孩子的环境意识要教育,官员缺乏意识该怎么办?

简又新:要教育孩子,也要教育官员。官员的教育我们叫做横向联系,就是一步一步跟他们开联席会议汇报,跟“部长”一个一个去拜托。我们跟“国防部” 说你们是大污染源,“国防部”很生气,但是慢慢也接受了,因为对他们的形象也不好。我们那时候还抓军车的牌,因为他们排放不合格。台湾经过20年的环保教育,今天的问题就比较容易了,大部分的民众已经有了环保意识,而官员也是从民众中产生的,自然也意识到,但这需要时间的积累。

南方周末:环保部门去稽查考核,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护短,怎么办?

 

简又新:这里是很有意义的问题,开始时我们是“中央”有人,地方没有人,因为地方还没有“环保署”,后来地方也慢慢成立环保局。有时候地方的县长认为经济比较重要,他会保护污染,这时候“中央”就要介入,要警告,要杀鸡吓猴的效果,也不是天天抓,我们就分析抓重点,抓大户。兰博计划就是专门干这事的。

南方周末:可是遇到关键问题,地方环保官员也许不听你环保部,而是听地方的市长的?

简又新:其实台湾也是有这个现象存在。“中央”有时候做很多事情直接用行政命令,有时候也动员媒体,如果有些地方官不配合的话,就要借用第三者力量,一方面是公民的力量,一方面是媒体的力量。确实,行政命令只能解决部分的问题,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本文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朱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