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东极岛旅游费用:风雪中的坚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04:59

风雪中的坚守


18日夜起,我省再迎一次降雪天气。19日,成都飘下今冬第7场雪。雪花,给人们带来喜悦与欢笑的同时,也给市民的出行、生活、工作带来诸多麻烦。但是,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顶风冒雪,不畏严寒,坚守户外,以保障我们的生产生活更整洁、更有序、更美好……风雪中他们的坚守,成为这个冬季一道道最感人的风景线。
冒火山交警
风雪擂禹路的“安全栓”
24岁的李军,是北川县交警大队擂鼓中队的一名交警,他和一群同是20多岁的交警同事,驻守在冒火山上海拔1900多米的服务执勤点,日夜为过往车辆安全护航。
□邹俊川 本报记者 陈四四
时时叮嘱司机:“雪大,注意安全”
1月18日,北川再次下起鹅毛大雪,大山一派银装素裹,擂禹路冒火山顶的积雪已达三四十厘米厚。“今年,雪太大了。”眼睛盯着山路的李军,在大山值勤了4年,先是在禹里交警中队,后调往擂鼓中队。去年6月,他又被派上了擂禹路冒火山。
擂禹路连通擂鼓镇和禹里镇,是一条关系十几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的生命线。这条路上,有20多公里无人区,10多公里路段在海拔2000米以上。山路十八弯,有相当一部分路段都是在悬崖边,突发情况非常多。尤其雨雪天气,交通不便困难重重。
李军他们交警驻点的主要任务,是检查车辆超载、超员,指挥行车安全。“从擂鼓镇出发不足10公里,汽车就开始爬坡,要从海拔800多米一直爬至2200多米,上坡和下坡对驾驶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李军说,由于下雪,地面随时结冰,道路变得非常湿滑,寸步难行。在这个时候,李军他们主要检查驾驶员是否使用防滑铁链。“如果驾驶员没有用,我们会帮助他们装上。”
这时,从山下驶来一辆面包车。李军示意来车停下,先看看车内的乘客有无超员,再蹲下去仔细检查车辆的防滑铁链,还伸手拽拽看是否拴结实了。“山上雪很大,开慢点,注意安全。”李军一边叮嘱司机。
上山报告女朋友:“下山后再联系”
“你看,前面是我们住的地方。”顺着李军的手指,记者看到了山上的木房子。在李军的印象当中,冬季洗过的衣服很难干,常常要把衣服拿到火堆上去烤一下再穿。现在山上的气温零度以下,盖上两床被盖也觉得冷。“经常早上起床后,脚还是冰冷的。”交警张文康笑着介绍说。
去年12月一场大雪后,李军他们出去探路,车在下坡过程中,突遇大雾,前方能见度极低,道路上铺着厚厚积雪。当车下坡时,突然失控,一路往下滑。旁边就是悬崖,幸亏当时撞上前面一辆车,探路车才得以停下。
雪地里除了工作困难,会遇到很多生活困难。缺电是第一道难题。因为河里的水流很小,发电机无法发电,只能用汽油发电机发电。“汽油发电机,是不折不扣‘油老虎’,一个小时要耗油10多块钱呢。”李军心疼地说。饮水是第二道难题。山顶的泉水虽然可以引到水池中,但冬季水池结冰。为了保证用水,他们只能把水管一直开着,以防冰冻。
尽管生活困难,但交警们也会寻找乐趣。每天晚上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发电机发了电,通过卫星天线电视,一天的疲惫都消失了。山上的供应几乎全靠山下,有空他们就会上山采木耳、菌类来改善生活。“这些野山菌绝对天然无污染,味道非常好。”。
和山下联系,只能使用对讲机,手机在山上没有信号。每个月,李军只能利用休息的4天下山和远在成都的女友通电话,这是他最盼望的事情。而每次上山之前,他会用非常调侃的语调对女朋友说:“报告我山上去了,下山后再联系。”山上林木多,湿气重。早上起来,地板是干的,到了中午,由于太阳出来,潮气也出来了,地板变得非常湿。长呆在这样的艰苦环境,能获得亲人朋友的理解与支持,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父子电影队
篝火前挂起银幕
“匡杰电影队”,元旦前夕刚被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表彰为“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放映队”。全国共有67个农村电影放映队获此殊荣,而我省仅两支电影放映队“榜上有名”。
□陈远 本报记者 张立东 杨国庆
42个村504场电影
“匡杰电影队”是父子放映队,父亲叫匡培昌,儿子叫匡杰。
1月19日晚上,匡培昌因前天跌倒摔伤了腿在家,他说,“茶叶村的汪泉昨天孩子大婚,要求放电影,我这身体又弄不了。”匡培昌流露出一丝遗憾。
匡培昌父子放映队承担着马边县荍坝乡、民主乡、老河坝乡、石梁乡等4个乡镇42个村子的电影公益放映任务。每年3-10月是匡培昌父子俩最忙的,一个月往往20天都在各村放电影。“42个村,504场电影”,匡培昌随口而出,算下来每个村每年至少放12场电影。在剩下的4个月,但凡村里有个婚丧嫁娶,他们都会出场,一年到底放映多少场电影,“数不清楚!”
14日下午2时,天空飘着小雪,匡杰和匡培昌从城里出发,赶往民主乡蓼叶坪村,在半路上被进步村的村支书拦下来。“他家刚有亲戚去世,让我去放场电影。”匡杰说,他们经常遇到一天放映几场电影的情况。
而就在前一天,荍坝乡茶叶村的周越全的儿子结婚。白天,雪花纷飞。“老匡,晚上还能不能放?”周越全寻问老匡。“只要大家愿意看,雪小点没关系。”匡培昌回答道。傍晚,雪小了,稀稀疏疏。茶叶村挂起了银幕,点燃了篝火,构成了冬日乡村最美的雪景图。
“子承父业”送欢乐
2007年12月,24岁的匡杰从部队退伍回乡,打算在乡上或县城找份工作。而当时的匡培昌觉得,“我52岁了,爬山已经有点吃不消了,儿子能接班最好了。”匡培昌给儿子提了这个建议。
匡杰答应了父亲,他从小耳濡目染,早就是电影放映的爱好者了。于是,2008年开始,匡杰与父亲共同挑起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重任。年轻人有知识、有文化,观念新、见识广,更能熟练地操作数字放映设备。匡培昌逢人便说:“我的电影事业,后继有人了。”
马边属于高寒山区,气候恶劣、交通不便,“放电影是晚上,下雪是家常便饭,停不停都说不好,我们还是要按计划到村。”风雪无阻,是匡培昌父子对当地村民的承诺。
放映路上,道路泥泞不堪,滑倒、绊倒是经常的事。每次巡映,至少都是十天半月的。家里一老一小成天在外面放电影不顾家,匡培昌的妻子前进妈麻没有一句怨言,“他们父子喜欢电影,老百姓也需要他们。”
匡杰也体会到了父亲当放映员的“幸福”,每当他们到一个村子,全村都会沸腾起来,“老匡来了,看电影喽!”百姓们奔走相告。
这几年,匡培昌感受最深的是山村的变化。“2009年前,雪峰村还没通公路,那时候从我家到村里要花八九个小时。现在公路通了,骑摩托车2个多小时就到了。”
放映不仅仅是放映电影。每次放映前,父子俩都会用话筒向村民宣传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民族团结互助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在乐山惠民电影公司的帮助之下,他们还添置了数码相机,创造性地开展了“看电影、照全家福”活动,免费为群众拍摄、冲洗全家福照片,给村民群众带来了不少快乐。
马路“美容师”顶雨雪扫街7小时
成都中心城区现有1.5万余名环卫工人,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霜降烈日,每天都要清扫近5000万平方米的街道,清运垃圾4000吨左右。记者采写的倪新蓉,是环卫工人的一员。
□本报记者 吴晓铃
天还没亮就上岗
17日凌晨5点。清脆的闹钟“嘀嘀”声叫醒了倪新蓉,她摁断响铃,迅速起床穿衣。在青羊区城管局当了十多年环卫工人,倪新蓉总是这么早起床。她熟练地在黑暗中摸索着收拾穿戴好,听到雨棚上传来“吧嗒吧嗒”的雨滴声,不由皱了皱眉。这意味着,她今天会顶着细雨寒风去清扫大街。
倪新蓉主要负责小南街街口到方池街路段以及附近一条小街的卫生。从营门口的家骑自行车到这里,她的脸已冻得麻木。天亮前,她必须全部完成清扫将垃圾集中,等垃圾清运车载走。此时的大街,没几个行人,车辆也很稀少。倪新蓉动作麻利,挥动扫帚将树叶、垃圾扫到一块,然后铲到黑色垃圾袋里,再使劲将低洼处的积水扫往排水沟其间,一辆飞驰而过的轿车经过,要不是她看出了对方肆无忌惮的速度躲闪得快,飞溅的泥水就将弄湿她的裤子。
一条500多米的街道,她用脚步丈量,走走停停,一个多小时后,她来到了方池街,原本捂得老厚的倪新蓉,早敞开了工作服、摘掉了口罩,大口呼出雾气,她对记者说:“背心都扫得冒汗了,气都出不赢,口罩不敢戴了!”
扫街当成扫自家屋子
雨夹着雪纷纷扬扬。在小南街,倪新蓉趁工作间隙,猫着身子站在路口的银行门口歇脚。“天气太冷了,这里风没有那么大。”当她脱掉手上厚厚的手套准备拿水喝,记者见到那双冻得通红、皲裂开口的手上有几个冻疮,“这个不算啥,脚上更多。有一个同事脸上都长了,一块一块的。”
对环卫工人们而言,酷暑和寒冷都让人头痛。前者极易造成中暑,而严寒更让人遭罪。倪新蓉差不多一个月前就开始长冻疮了。她的防寒工作还算做得很好,戴着自己的加绒厚手套、脚上穿了两双袜子。但是,一旦清扫完成进入保洁阶段——捡拾路上的果皮纸屑、烟头塑料袋等,由于运动量相对较小,几股冷风一吹,很快就会手脚冰凉。手上长的冻疮,暖和了又痒得难受,倪新蓉有些难堪地笑着说,“痒得想死劲抠,但又不敢得嘛。这双手到了冬天就皲裂,抹贝壳油都没用。”
啃完馒头,倪新蓉又赶紧上路,“这条路人流量大,还是有素质较低的人乱扔垃圾。踩在地上,看到好烦嘛!”倪新蓉挺爱干净,虽然干的是环卫,紫色围巾看上去还是清清爽爽。
她把扫大街当成扫自家屋子,“要是整不干净,被别人说笨手笨脚,也难听噻!”每天工作时间为7小时,她要在路上往返六七趟,仔仔细细清扫灰尘、捡藏在灌丛里的垃圾。她还要清理五六个果皮箱,“一天通常要换三次,否则垃圾一多就爆箱了。”遇这种雨夹雪的天气,她说,“路上就有水,扫起来更费时间一些。”
和很多环卫工来自二级城市农村不一样,倪新蓉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问她,日晒雨淋挺辛苦吧?她却十分淡然,“样样活路都辛苦,是不是嘛?再说了,这条路上的街坊邻居对我们也很好,喝开水、或者存放工具、借根板凳歇口气,都很爽快……”因为对工作的热爱和细心,倪新蓉去年被评为青羊区城管局的环卫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