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西拉赤霞珠:创造一个属灵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8:18:17

【第33期】创造一个属灵文化

时间:2010-07-08 13:22来源: 作者:godloveamy

文化

    
文/莫非

近来为了让自己更靠近神州,有时间就读些国内简体字书。其中有本“天使”送的《激荡》一书,是大陆《解放日报》办的文化讲坛实录,帮助我了解关于国内现在的一些文化关怀。阅读中抓到一个感觉,大陆国内现在特别喜欢谈“文化”。不同于北美教会,文化意识是需要教导推广的,传福音还要看对文化有没有负担。现在华人教会能以文化为己任的更不多,宣教上很少会认养文化事工机构,支持文化宣教士。现有华人基督教界的文化事工机构数目,一只手的手指头都数不完。

就在华人教会还普遍忽略、轻视文化之时,国内非基督教环境却开始重视文化了。而且认为21世纪将是全世界从经济高温时代,转向文化高热的崭新时代。主要因为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强盛,也带来了文化的剧烈变化。凤凰卫视创办人刘长乐先生讲的最具有代表性:“荷包鼓了,心灵却饥渴了。”针对这一危机,《解放日报》社长尹明华说:“如果我们不去确定应该具备的选择,那么,偏颇会在最易于辨识的胚胎中发芽成长,误会会在最肥沃的沼泽中形成扩展,收获会在最适宜的保鲜中变味发霉,诡异会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渠道。”文化论坛于焉产生,目标则锁定要实现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传承与成长。

一个心灵上饥渴的危机,要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成长里来解决。这本身就是个危机,对基督徒来说,不就是“误会会在最肥沃的沼泽中形成扩展?”但书中的几位受访者却很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几位都是外交界、传媒、学术等领域里很有代表性的人物:章含之、于丹、刘长乐等,表达起来绝非夸夸其谈,玩弄语言。而是思想厚实,对其领域有见地也有洞察,每个字吐出都是经过多年思想琢磨精炼出来的结晶。

他们有人是传播一个文化,比如《百家论坛》谈儒学的于丹,有人是创造一个文化,比如像凤凰卫视创办人刘长乐在新闻报导里开了中肯公正的先河。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现象,就是在其献身的领域里都沉浸几十年,他们的专业从里到外,从筋骨血肉到精神,全都化于生命血液中不断鲜活地流转。

再回头看我们的写作。最近,有位学生问我,怎样算是文章和信仰有关系?是否一定要有感谢神,祷告,教会,主日等宗教性字眼才行?或像北村、雨果所写小说,作品里的主人翁都犯过罪,但后来认识一位宗教性人物点拨,从此生命不一样就算是?或像写《冰点》的三浦绫子,从头到尾没写几句圣经,但却深入到人心里,把深处的罪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意思的是结论,学生说:好像基督徒作家老是在掂量信仰该怎么放?倒是世俗的作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位学生在主动思考信仰和写作的关系,而且问的问题相当到点,很让人惊喜。因此想和大家一起来思考什么是文章和信仰有关系?首先,这应不是个写作策略的问题,策略可以像情节一样计划,或者参考别人文章来移植,但策略传达不出真正后面的生命底蕴和感动,也不是生命自然的流露。记得读完北村的《我与上帝有个约》一书,感觉上是很了不起,华人基督徒作家第一个尝试这样写信仰,但是遗憾的是它无法让我感动。反之,雨果写的《悲惨世界》一书却可带来深层的感动,我母会教会前牧师是国内来的,他曾分享在那无神主义的国家里,他是读这本书信主的。

这两本书的最大差别在哪里?在于雨果写《悲惨世界》的企图不在传递信仰,而在刻画当代社会环境,写下层社会苦难,信仰则是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文化氛围里的自然呈现。雨果写的是在法国大革命后的新型社会初期,社会如何悲惨:“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主角冉阿让又如何因偷一块面包被投入监狱。整本书雨果描写的重点不是信仰,而是当代社会里的不公与悲惨,所以书名才叫《悲惨世界》,而非《饶恕与悔改》。

但为何我们却读到深厚的信仰,就是因为那是他生存时代的文化背景,他描写的是所见、所闻、所思。故事中关键性人物卞福汝主教也真有其人,他是用他认识的一位有德行的主教蓝本所塑造出来的。也可说这本书是雨果集他对当代处境反思之大成。

反之,中国文化里基督教信仰是贫瘠的,虽然信主的人数一直号称五千万到一亿,占中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就是说每十个中国人里,有一个至半个是基督徒),但是显然基督徒还没有造成任何文化影响,整个中国社会闻不到基督徒的馨香味。如此状况下,当一个华人基督徒作家欲尝试写信仰,但对基督教文化内涵没有接触,基督徒人物的灵魂高度见识有限,许多的描写就只能靠脑中推拟,笔下设计。他没有一个庞大信仰文化做后盾,没有生活里的信仰养料可以汲取,自然许多的描写就倾向信仰辩论,“tell”多过“show”。自然,感动的传染就有限了。

这又要回到属灵文化的建立问题。属灵文化要如何建立?《解放日报》社长尹明华说,“文化并不高深,只是日常生活常识的综合体现。换成属灵文化则是,“属灵文化没有那么博大精深,也只是信仰日常生活的综合体现。“只要我们对信仰追求更深的认识,好好地把信仰活透,再在每件事上都用信仰的角度来反思,忠实地记录在实践真理中所碰到的挫折和挣扎,然后自然地呈现自己的心路历程,这就是信仰文化建立的点点滴滴了。

重点是在生活各面把信仰活透。要让我们的生活长期沉浸在信仰的海水里,日久必咸。让我们的生命分享是信仰蒸馏出来的成果。因为信仰不应是我们生活里的添加物,后知后觉地补充营养,信仰之于我们,应像文化论坛几位专家的专业态度,从筋骨血肉到精神,全都化于生命血液中不断鲜活地流转。

这不是又回到工人先于工作?虽然我们的属灵生命还不够成熟,但我们愿意认真地活,好好地在信仰里追求,这就是一个开始。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属灵的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好么?
注:感谢麦克博士推荐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