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驰客车配件:从毛泽东到胡锦涛的回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29:58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留给世人的崭新形象让世界极为振奋。三十年后最重要的中美外交——胡锦涛主席开创新世纪又一个十年的外交开篇之作,其重要成果十分引人注目。

人们会密切关注胡锦涛主席在美国68小时的20场高密度的、亲民的访问活动,密切关注胡锦涛主席访美后,给中美两国留下的宝贵财富,密切关注两国在过去一年出现分歧后新走向的基本方位——总之,人们密切关注胡锦涛主席访美的外延和内涵。

胡主席的访问刚刚开始,我们的目光可以回看三十二年。

三十二年前的几乎同一个时间,邓小平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三十年后作为第一位访问美国的中国领导人,其行程让所有人倍感振奋。1979年元旦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选择了邓小平,标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文中惊叹:“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2月5日,即邓小平离美回国之日,他的形象再度出现在《时代》封面上,标题是“邓来了”。



 

邓小平来了。他争分夺秒、不知疲倦地走访美国各地,同各界人士广泛接触交流。有人统计,访美9天,他出席了近80场会谈、会见等活动,参加了约20场宴请或招待会,发表了22次正式讲话,并8次会见记者或出席记者招待会。美国人第一次近距离领略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风采,并且为之“深深着迷”。

邓小平在美国十分自然而富有风采地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的伟岸。当时,邓小平留给世界最美好的记忆之一,是他对牛仔帽展示出的独到理解。有关独家媒体这样介绍当年邓小平让世界感动的情景:

在约翰·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作为压轴戏,一两百名美国孩子用中文演唱了《我爱北京天安门》。歌声方落,邓小平登上舞台,热情拥抱并俯身亲吻了唱歌的孩子。他流露的情感如此自然而真诚,在场的不少美国观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在休斯敦西蒙顿小镇竞技场,策马飞奔的女骑手隔着护栏向邓小平送上一顶牛仔帽。邓小平欣然接受,戴在头上,全场掌声雷动。



 

一顶普通的牛仔帽,却成了邓小平访问美国最典型的纪念之一,这其中丰富的内涵让人久久回味。邓小平在第三次与卡特总统会谈后握手时有这样一句经典语言:“现在两国人民都在握手。”卡特后来说,这句话,令他深深感动——其实,真正为邓小平这句话所感动的远远不是卡特本人,而是广泛得多的两国人民——“人民”,邓小平在美国使用得最多的词语之一。

一顶牛仔帽,让整个中国成为世界新的认知。

胡锦涛主席在时隔五年后,再一次成为美国的贵宾。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胡锦涛在访美之前接受美国两家媒体访问时的书面对话,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胡锦涛主席在访美之前对世界形势所作的精彩分析,我们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胡锦涛主席对中美关系发展前景的深刻分析,但在胡主席访美刚刚开始时,我们更对他在机场展示出的亲民形象深深感动。

胡主席在美国安德鲁斯空军机场时,美国副总统拜登亲自前往机场迎接,胡主席在欢迎仪式后十分自然地与献花少年所有拥抱。这是个很动人的场景,这在重要外事活动中也是极为罕见的。一个国家领导人对献花少年展示出的人间至爱,会让人们感到十分自然和亲切。我们所看到的这位少年,打扮穿着都很自然,一条显目的围巾,衬托着少年无尽的自然,在寒风中表情可爱的少年,落落大方,一脸稚气,让人感受到普通美国人的自然形象。也许人们也会感受到,这是一位黑人家庭的后代,胡主席对他展示出的人间大爱,更让人感受到在中国大地上流淌着的美丽颂歌。



 

新中国的领导人,总是在最朴素的情形展示最亲切的形象,让世界人民深深感受到新中国历久弥新的时代气息。

我们还可以把镜头摇向当年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总统的时代。

1972年,几乎也是现在这个时候,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这是中美两国非正常化情况下的第一次元首级访问。尼克松这样说过:“我读过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一个国家,改变了这个世界。”而毛主席却以这样超越的语气告诉尼克松:“我没能力改变世界。我顶多改变北京附近的几个地方。”对于这次元首级会谈,毛泽东的态度十分明确:“我们谈得成也行,不成也行,何必那么僵着呢?一定要谈成?人们会说话的。如果我们第一次没谈成,那么人们就会议论,为什么我们第一次没谈成?无非是我们的路子走错了。如果第二次我们谈成了,他们怎么说呀?”



 

尼克松到达北京才四个小时,毛泽东便出乎意料地迅速会见了他。这是毛泽东临时决定的,虽然事先双方商定的程序表上列有这一最重要的会见,但没有确定时间——因为毛泽东正在病中。

在尼克松的回忆录中,他所目击的毛泽东的身体是虚弱的,但精神异常高昂,原先只安排的十五分钟的会面,却延迟了一个小时。尼克松为毛泽东这样的会谈热情和无可比拟的驾驭能力深感佩服。

毛泽东留下的伟岸形象被邓小平和胡锦涛完整地延续了,而且,用“与时俱进”来概括邓小平和胡锦涛共同缔造的中美友好形象,十分妥贴。

中国总是在发展中进步,在进步中发展的——没有人能够怀疑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