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3新款昂克赛拉报价:震泽老街的古典回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1:27:03

震泽老街的古典回响

 

 上周,局机关党委通知要组织全体党员周四到吴江组织活动。虽然手头工作有很多安排,也虽然吴江的那些文化遗产分布点大都去过或去过多次了,但我还是安排了参加这次活动。因为除了支部的组织生活外,机关党委安排的活动,我已多次没有参加了。

 待上车启程后,才知道此行主要是去费孝通作社会调查并先后到过26次的开弦弓村和震泽古镇。震泽古镇我是去过多次了,开弦弓村却是从未去过。

 开弦弓村就是费老上世纪30年代作“江村经济”社会调查的“江村”。费老一生26次到过开弦弓村。开弦弓村的发展,对于苏南农村在每个历史时段的发展都有典型意义。现在在开弦弓村所能见到的,早已没有七八十年前费老初次作江村调查时的那个江南水乡风貌,也不再是三十多年前费老最初重返“江村”时的那个社会主义农村景象,在成片别墅旁还能留下关于费老印记的,就是费孝通纪念馆和“中国江村园”。说实在的,费老当年的“江村”应该成为记忆,但这记忆不应仅浓缩到纪念馆中那些复原陈列与蜡像,也不该仅留在那些发黄的照片里。从那发黄的照片里,见到了曾经田园水乡的开弦弓村。现在,“江村”就应定格在那成片的别墅区里了么?

 离开现属七都镇的开弦弓村,我们去了震泽镇。震泽因濒临太湖而得名,是一个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名镇,前唐开埠,南宋设镇。震泽也是我国著名的蚕丝之乡,素有“吴头越尾”之称,与之毗邻相对的,是嘉兴的南浔镇。

 震泽镇我来过多次,但也大都来去匆匆,去过两次师俭堂,慈云寺塔虽同在宝塔街上,却一直未能得空去参观。此次倒是有时间去了慈云寺。这占地九亩的寺院,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60-1274年),历经战火劫难,毁修多次。1950年,慈云禅寺被国家征用作粮库。1997年始恢复修建禅寺屋宇,2004年重建大雄宝殿。1954年、1982年和2011年,政府三次拨款对慈云塔进行大修。此次我终于来到了慈云寺塔下,可它正值大修,层层的脚手架遮蔽了它的姿容,这使得我们非但未能登临塔高之处,连拍照片都得避开它入镜头。原本慈云塔与寺院前的禹迹桥相衬相映的画面,是震泽古镇的标志性图标。而此次,我也只得看好角度将这标志性一瞬留待下次再来这太湖之滨的古镇时按快门了。禹迹桥倒是很有气势,它是清代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的,电影《林家铺子》和《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都在此拍过外景。震泽古镇历史上名胜古迹甚多,而现在,主要的也就是宝塔街这段老街了。老街的东头是慈云寺塔院、禹迹桥,西头是师俭堂。

 这座师俭堂,从街面上看过去并不觉得有多少特别,但跨进门槛才发现果真有点与众不同。这座古宅坐北朝南,占地2746平方米,建筑面积3534余平方米。面阔五间,六进穿堂式高墙深宅。集中了河埠、行栈、商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下房于一体,街中建宅,宅内含街,因三面临河,可前门上轿,后门下船,水陆方便。在建筑布局上,呈三条轴线巧构空间组合,营造出凝重古朴的传统中式风格,兼具官、儒、商三重功能,是一座反映晚清工商绅士坐行经商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代表性建筑,也为近代江南民间建筑所罕见。师俭堂由震泽徐氏先祖徐汝福(号寅阶)建于1864年(清代同治三年)。以师俭命堂名,粗看似崇尚节俭教诲后代,其实原意是效法东汉督邮张俭在“党锢之祸”的高风亮节。现在的师俭堂历经岁月沧桑,但那巧夺天工、趣味盎然的雕刻艺术和别具情趣、小巧玲珑的锄经艺园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来过两次师俭堂,所以我未随一行依次参观,而是径直去了锄经园。我十分欢喜锄经园里的四面厅,第一次来时就说过:在这四面厅里品茗,是乐事之一。(其实,这就是个有着一张桌子与四张凳子与周边花窗的四面厅)坐在四面厅里:南观东壁回廊,高低错落有致;西垒假山,上筑倚墙半亭。西望梅花亭、半亭其间山石花木,垒栽得当,虅蔓交缠,青苔屐痕,古意悠然。前两次来,都由他们市里、镇里领导陪着,我未能细品这锄经园的情趣。这次,倒是让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这四面厅里怀古思今,享受了刻把钟辰光。此时,我似乎在那冥冥之中听到了震泽老街的古典回响!

 说真的,要有机会,我真会拉上三五挚友去那锄经园的四面厅里喝上半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