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bt种子下载: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 BLANCH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08:22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记事本_美文收集 2007-10-20 09:05:12 阅读12 评论0   字号: 订阅

 

  作者:拙心


  到了美国,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人轻松而快乐的生活态度。在图书馆借书时,图书管理员笑着对我说:“enjoyyourbooks(享受你的书)!”

  在餐馆用餐,服务生对我说:“enjoyyourlunch(享受你的午餐)!”

  到博物馆参观,老师对我们说:“haveafun!”

  比较起来,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活得就沉重。我自己在国内带学生到上海博物馆走马观花,学生还要拿着小本子记录,为了回去写作文,自然快乐不起来;即使学校每天免费的工作午餐,虽然不用付一分钱,可是听到最多的还是对饭菜的抱怨声。也许,对美国人而言,寻找快乐是做很多事情的动机;而对中国人而言,做事情达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过程的快乐常常被视为一种奢侈。

  为什么要吃苦中苦?

  老祖宗教育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话在美国很难被人理解,为什么要吃“苦中苦”?为什么要做“人上人”?美国人有“平等”意识,从白人到黑人,从男人到女人,从小孩到老人,从正常人到残疾人都在争取平等的权利(当然不可能有绝对意义上的平等,但相对平等已经难得了)。但在中国就缺乏这种传统,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不平等,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的,父母总是为了孩子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不平等,老师说什么学生只能照办;等好不容易毕业工作了,总该扬眉吐气了吧?可惜,在领导面前你说话也不是理直一定就气壮。就算你不对领导拍马奉承,至少是极其尊敬吧?其实心里明白,尊敬的不是人的德行,而是人的职位。

  人与人之间缺少平等是不可能快乐的。

  再谈苦乐。我们过多地强调求学、处事的目的性,而忽视追求过程中的乐趣。所以当我们达到目的时往往陷入空虚,甚至有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也发现自己活得苦闷。

  对许多中国学生而言,苦是多于乐的。我曾经担任中学毕业班的班主任,很少有老师会对学生说:“学得快乐,考得快乐!”老师只是教导学生:“读书能不苦吗?不苦读你能上好的大学吗?”

  有一件好笑的事情。班会上讨论“上课的时候太困想睡觉,怎么办?”有人说吃红辣椒,有人说洗冷水脸,还有人说“头悬梁,锥刺股”。在我看来,“头悬梁,锥刺股”的行为多少有点自残自虐的心理变态。想睡就睡吧,为什么学得那么痛苦?为什么学得那么不快乐那么不健康?我们的学生牺牲太多,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却往往丧失了健康的心态和追求快乐的本能。

  当我们十年寒窗苦读最后只剩下这些不快乐的体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感到我们的生活太扭曲?

  除了考试,除了上大学,人生本应该有更美好的情感体验,那就是体验求知过程的快乐,生命本身的美丽。对学生来说,求学应该是快乐的,充满新奇的。可是,求学对我们而言是无穷的考试———从中考、高考,到以后的考研、考托、考G,乃至职称考试。为的是证书和学历,快乐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人生的快乐可以忽略不计吗?

  在美国我基本上没有遇到美国人对我抱怨工作,哪怕是失业也没有抱怨的。他们的工作态度似乎很单纯,只是赚钱和快乐而已,如果干得不开心就辞职。而在中国,我看到了太多的不快乐的人,一方面是过度膨胀扭曲的事业心,另一方面是满腹的牢骚和抱怨。人与人从进单位开始就争,争职称争职位争收入,争到后来肯定人与人的关系复杂紧张,工作自然是缺乏乐趣可言。

  我的母亲是位小学教师,在电话中她没有一次不对我抱怨。她抱怨要自己备12种教案。我听了很困惑,有工夫算多少种教案还不如把事情做好算了,何必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呢?这里的美国老师自己往往还要编教材呢,也没听到有什么抱怨还忙得很开心。母亲还抱怨说,自己班上的平均分比别班少0.01分,不是第一名。我想那更没有必要计较了,懂得教育规律的人都应该明白,语文多3-5分是不代表什么的。教育是“百年大计”,长期长效的事业如果沦落到流水线上的标准操作,这按分数排名次实在是很可笑,也很可悲。如果校长为分数排教师的名次和收入,那么这个校长应该第一个下岗。

  我说:“妈妈,你做得这么不开心,还是退休吧!”“不行,我现在好歹还多1000多块钱。”母亲一口回绝我让她更不快乐的建议。我估计我妈将来还是不会快乐,因为她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快乐。

  这样的心态很不健康,这是一种灰色心态。就说超市的工作人员吧。在美国我们家附近的一家超市,我常常遇到一位跛足的年轻男子,每次我去买菜,他总是很诚恳地问我要不要帮忙,每次都是很热情地忙着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工作。可是他是快乐的,因为快乐是无法假装的。而在国内的超市,工作人员的脸往往是灰色的,我知道他们也许担心下岗,我明白他们每个月的工资也许只有800元,但美国超市一小时的薪水也就8美元啊,为什么这个跛足男子的笑容就会看上去更明媚一点?

  我们什么时候能更快乐

  这样的差别原因很多,但不完全是经济收入、社会保障的问题。我总觉得是和我们的文化以及生活态度有关。

  就说志愿者吧。我在美国到处看到志愿者。我们家附近有个很大的图书馆,里面只有馆长一个人拿工资,其他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我去参观landmark,也是志愿者为我们做导游。我想学英文,还是志愿者为我每周上两次4小时的课,分文不取,整整一年,直到我放弃。在医院、在学校、在社会的个个角落,到处可见志愿者的踪迹。美国人做志愿者是从奉献和感受快乐的角度出发。每次我对我的英文志愿老师表示感谢的时候,他总是说:“Ienjoyitverymuch(我非常享受我做的事)。”他告诉我,如果不快乐,他是不会继续教我的。

  美国有许多非盈利的机构。比如WQED电视台,他们没有广告,节目是很经典的,靠的就是志愿者、政府和社会各界机构的帮助,似乎在残酷的资本主义商业竞争下也有脉脉温情的一面。而现在的中国人,千万不要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啊。

  读书难得快乐,工作难得快乐,有人说等我退休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我就可以快乐了。我想说的是,一个不快乐半生的人是不明白什么是快乐的,错过半生快乐那是对生命资源最大的浪费。

  我梦想着有一天,在马路上遇到美国人和中国人,中国人的笑容能比美国人多一点,中国人的背脊比美国人挺一点,中国人迈的脚步比美国人大一点,中国人的幽默也比美国人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