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傲寒死了:房价涨幅回落是好事,住房改革攻艰是大事---杨红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2:44:59
房价涨幅回落是好事,住房改革攻艰是大事                                                                                 杨红旭 
岁末年初,上海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保持活跃态势。2011年房价到底何去何从,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会否到来,成为令很多人迷惑不解之事。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全国房地产数据,从中可以窥察出全国和上海楼市走势的苗头。 
去年全国房价涨了多少?房价是个焦点话题,然而房价的涨幅却一直是笔糊涂帐。整体来看,2010年全国一手房成交均价为5033元/平方米,同比2009年上涨7.4%,证明房价仍在高位运行。严厉的楼市调控并未使房价下跌,不过国家文件中也从来没说过要让房价下跌,去年4月“国十条”的标题就是“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所以,去年的房地产高压政策,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纯属“空调”,客观的讲,还是住建部部长姜伟新的表述比较准确:房地产市场投机性需求得到一定抑制,调控取得一定效果。不可能不让房价涨,但调控政策要做的是:让房价飞的速度放慢。相比2009年全年23%的涨幅,2008年全国房价涨幅适中,处于近十年的偏低水平。 按统计局口径,2010年上海商品房(包括办公楼、商铺、纯商品住宅、动拆迁安置房)成交均价为14000多元/平方米,比2009年上涨5%左右。当然,很多人会质疑,说这个价格低估了。那要看统计的是什么类别的房子了。如果单单针对市场化的商品住宅,那么2010年单价已超过2万元大关,比2009年上涨三成左右。 
很多人都知道,与股市相似,在分析楼市时,成交量有时比成交价更重要。2010年全国一手商品房成交量,比2009年增加了一成。这意味着什么?不好也不坏!2008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低迷,所以成交量居然下跌二成——近十年从来没有哪个年头成交量会下跌。去年调控得厉害,不过成交量仍在顽强的增加,只不过增幅已明显变小了。这就是调控的一个功劳——如果没有调控,成交必然更加火爆,从而助推价格飙得更高! 
那么上海成交量是何表现?绝对可用“惨淡”来形容。按统计局口径,2010年上海所有一手房的成交量,比2009年大减近四成。全国31个省级地区中,只有西藏的跌幅比上海更大。如果只算市场化的商品住宅,那就更惨了,同比暴跌五成左右。由此证明,2010年的调控让上海楼市的成交量“很受伤”,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商品房供应量不给力,二是部分不合理的投资投机需求撤退了,但部分合理的自住需求也变得犹豫和观望——只怪房贷政策太苛刻,认房又认贷,即便是以前用贷款买过房子,现在手中没有一套房子,那么再买时也算你第二套房,首付至少五成、利率1.1倍。 
在这种情况下,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是否会像部分人认为的那样,随时来临?笔者认为不大可能。诚然,前段时间温总理再次强调,要继续让房价回到合理水平,可到底“合理水平”涨的啥样,谁也说不清。2011年,通货膨胀将继续盘踞高处,人们存款继续是负利率,人民币升值还会车轮滚滚向前进,海外游资依然垂涎中国房产,即便是继续限贷限购,也不太可能像部分网民高喊的那样:房价会大跌一半。 
12月份, 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和11月份涨幅持平,说明近两三个月,房价幅涨得到控制,预计管理层对房价走势还会继续观察一段时间,新一轮调控一季度出现的可能性较小。预计2011年房价月度环比涨幅将基本控制在0.5%以内,部分月份可能出现环比负增长。大家不必惊慌,2011年绝对不会重演2007和2009两个年头的“疯狂的房价”。 
政府须做两档事。一是继续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二是加大保障房建设,尤其是,要尽快健全住房保障的机制和体制。正如近日上海两会上俞正声书记所言:住房如果拿不出一个解决问题的长远机制,上海的人才优势将丧失殆尽,如果公租房租金远远低于成本,这种租赁房的体制不可能持久。全国同样面临这些问题,比如在公租房的问题上,重庆靠财政投入大建特建,未来会否出现福利化分房时代的某些弊端,比如政府不得不年复一年的在公租房维护运营上面投钱。调控房价与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必须“两手抓”才行。 
刊发于新闻晨报  【评论】为何不把邓小平同志的"十大警告"当时就立马广播出来,广告民众?无非是害怕民众有小平同志的理论撑腰,对你们造反!无非你们是想利用刚刚窃到的手中之权,迅即要开始一场罪恶滔天的掠夺全民财产的敛财运动!这不是改革取得进步,而是在罪恶的倒退!据2009年媒体刊载邓小平同志的"十大警告"如下: 警告一: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1986年).
警告二:如果搞两极分化,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
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 警告三: 如果改革导致两极分化, 改革就算失败了.
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真是走了邪路了.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它地区也富起来.….. 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年).
警告四:20世纪末,就应突出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注:10年已过去,至今仍未突出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
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 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 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 两极分化就会产生……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警告五: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 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1984年). 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二翻,很重要的是这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能不能达到(<<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1984年)
警告六: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
这种”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在精神生产的其他方面也有表现(<<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近任务>>1983年). :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85年).
警告七: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快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对于发展和改革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或者口头上承认教育重要,到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变是不那么重要了.(<<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1985年)
警告八: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警告九: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在听取经济汇报时的谈话>>1986年). 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1986年).
警告十: 政治体制的改革会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障碍.
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感到政治体制的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政治体制改革……触及触及许多人的利益, 会遇到很多障碍.……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制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不搞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关于政治体制改革>>1986年).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到千千万万的人,主要是涉及广大干部,不仅是我们一批老人(<<改革的步子要加快>>1987年).
邓小平老人早已预见到今天的社会,不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任何改革都将不会成功!
人的问题不解决,天下为公的问题不解决,全民享有同富的问题不解决,那么一切改革只能形成两极分化,贪污腐化,贪官污吏,敛民财而不觉耻的社会!